学习沈浩同志感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沈浩死了,读完他的事迹,我两次掉泪,他的死法让我汗颜。一位年仅45岁的副县级干部,倒在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长眠于那片他热爱的土地。我知道,我的种种死法加一起,也比不上沈浩死的有价值有意义。我的死轻不比鸿毛,而他的死,却重似如泰山。
如果说,沈浩2004年放弃在省城工作的优厚条件到小岗村挂职是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的决定,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具的政治素质,那么2006年底被98个红手印留下来,又增加了他对基层农民、对小岗深厚的感情,体现了他作为政府公务员应有的公仆情怀。看看在小岗村民遇到困难的时候,沈浩是怎样做的:自己掏钱给刚出生的孩子买奶粉;冒雨连夜转移住在危房里的困难户;带五保老人看病……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的评价是:“沈浩事事想到群众,考虑得周到细致,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这是肺腑之言。他将小岗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心里时刻装着他们,所以小岗人用98个鲜红的手印,挽留任期将至的好书记。他真正地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不是将为人民服务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嘴上。作为一名工商干部,如何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统一,自觉地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各类经济实体,我想,光有服务意识不行,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的始终,体现在平时,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否则,为人民服务必将如蜻蜓点水尝浅辄止,或者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或者如昙花一现顿无痕迹。
沈浩同志不光有热情、有干劲,而且有思想、有本事。沈浩刚到小岗村挂职时,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第一村,经济发展却较为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也不高。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现状,让小岗的老百姓富起来,沈浩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访、调研、与群众谈心,摸清情况,并且集思广益,决定在“农”字上做文章:兴修了乡村水泥路方便出行;发展六百多亩葡萄园,人均增收2000元;建设“大包干纪念馆”,以旅游带动商业、服务,使农民与集体实现双增收;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带动一方农业发展……每一个项目,无不凝聚着沈浩的心血。小岗村的经济上去了,交通、电力、广电、医疗等条件得到大大提高。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小岗人在精神上更富裕了:设立教育基金、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比、建立图书室、放露天电影等等。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不仅要有热情,要有实干精神,还必须有创新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农村工作如此,工商工作也如此,每一个工商人,都必须学好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才能将服务与监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小岗村的经济上去了,小岗村的老百姓富了,沈浩却没有富起来。可想而知,在小岗的六年里,他清正廉洁,仅靠着自己的工资生活,并且上有老、下有小,很不容易。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作风;他是一名村委会主任,始终保持农民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为了节约资金,他带领大家自己动手修水泥路;六年了,没有象样的房子住,他始终住在那间20平方的简陋平房里;六年了,他穿的那件破旧的羊毛衫东奔西跑;六年了,为了小岗村,他吃过几顿可口的饭菜;六年了,他与家人的团聚能有几日……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一名模范的基层干部,但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因为母亲已经92岁高龄,他不能在膝下尽孝,让老母亲享受天伦之乐;因为他为了小岗,抛下了省城的妻子,一年不能团聚几日;因为他为了事业,将女儿送回老家读书,没时间辅导女儿的学习。舍小家顾大家,只能如此了,扪心自问,我做不到。然而沈浩做到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缘于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百姓深厚的感情,缘于他有一颗博爱的心,一颗伟大的心。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沈浩由于工作出色,获得了一些荣誉,胡锦涛总书记也给予他较高评价,小岗人186颗鲜红的手印,表达了他们对沈浩不能再深的眷恋和依赖。然而与他的付出相比,得到的却是很少。只是沈浩走后,妻女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催人泪下。尤其是小岗村民自发送行的场面,更是感人,也留下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我想,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高尚的政治品质、博爱的公仆情怀、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创新精神、无私的崇高品德,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沈浩走了。他在我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好好歇歇吧,英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