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解释
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解释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下面爱汇网小编整理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解释,欢迎大家的阅读!
职业素养的内涵
良好的职业道德,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核心,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强化道德实践活动和日常引导,注重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养成。
踏实的敬业精神,科学的创新理念----培养以胜任职业要求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踏实细仔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责任意识和严明自律的纪律观念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理念的形成。真诚的协作意识,灵活的沟通艺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大局意识、合作精神、谦虚谨慎、语言表达”为教育内容,促进学生与企业、与同事的融合能力提高。
健康的身心素质,鲜明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特长得以张扬,把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个性特长作为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健康、阳光、活泼、坚韧、多才”的学生。
职业思想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一、职业思想素质的概念
素质一词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思想素质是素质在思想方面的体现,是一个人在思想意识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的品质,包括认识、觉悟、道德、修养、境界等方面。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直接反映在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言谈举至的每一个细节上,具体而生动的特性在人的行动中。
职业思想素质是与职业相关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总合。从公民的角度看,国家对社会的全体公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有相同的、具体的要求。这一个基本的要求就体现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上,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但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职业劳动者在职业生活中,除了需要具备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需要具备与职业有关的思想道德素质,如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信仰等方面的素质。一个人具备了作为公民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一个劳动者只有具备了职业劳动者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职业劳动者在职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与职业相关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总和就是职业思想素质。
二、职业思想素质的构成
职业思想素质从构成方面看,主要由思想层面、品质层面、道德层面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
从思想层面看,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职业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们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下进行的。对于职业劳动者而言,在工作中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在思想上对职业、对工作的总体认识。劳动者在思想上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所做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具有了职业意识,形成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信仰,就为做好本职工作在思想上打好了基础。劳动者在思想层面的素质是职业思想素质的基础。
从品质层面看,主要包括基本的职业品质、职业习惯、职业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在思想问题解决以后,就会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基本的职业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品质作为劳动者在职业生活中一种固定的行为表现,对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劳动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品质保证。职业目标作为劳动者在工作中所追求的基本的目标,为劳动者持续的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动力的支撑。良好的职业习惯作为劳动者在工作中养成的习惯,为劳动者完成好本职工作提供了习惯的保证。劳动者在品质层面的素质是职业思想素质的核心。
从道德层面看,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劳动者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对职业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劳动者具备了基本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作中用职业道德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的失误,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可以促使劳动者自觉、认真的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职业能力,为完成本职工作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劳动者在道德层面的素质是职业思想素质的道德基础。
三、职业思想素质的内涵
对于职业思想素质的内涵,需要从职业意识、基本的职业品质、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信仰等七个方面进行诠释。
第一、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意识是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章制度、企业条文来体现的。职业意识既有社会不同职业的共性,也有行业或企业的个性。它是每一个职业劳动者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意识。职业意识主要包括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敬业要求我们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专心、认真、负责任。敬业具有鲜明的自觉特色,集中表现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品行、人格和内心世界。敬业的人,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自己职业的标准要求,一旦有所失误,就会内疚和自责。它会在从业过程中持续地激励人尽职尽责,从而在道义上保证本职工作的圆满完成。从业者具有了这种精神,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表现出为事业尽其所能、无私忘我的积极主动性,不会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对于职业劳动者来说,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职业责任是做一个合格的职业劳动者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职业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服务意识就是指自己为他人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以满足对方现实和潜在的需求的观念和欲望。服务意识是个大概念,它不仅以人的素质与能力为内在支撑,而且受外部竞争压力所影响。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服务意识不仅仅局限于对外部人群的服务中,而且也反映在一个单位的内部管理和相互服务中,作为职业劳动者,从领导到基层员工,都应该具备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拥有超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它体现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第二、基本的职业品质。在一般的意义上,品质是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职业品质是指职业劳动者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品性,职业品质是一个合格的职业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素质,一个劳动者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职业品质,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工作任务。基本的职业品质主要包括职业良心、耐心细致和大局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职业良心是职业劳动者在职业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职业劳动者职业道德的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是职业道德是内化,是外在的行为标准内化后形成的内心的行为准则。职业劳动者有了职业良心以后,就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职业劳动中的各种关系,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耐心就是忍耐,耐心就是有一颗忍耐的心,就是说做事可以很持久,不浮躁,一直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情来做事。细和致两个字都是表示精细,细密的意思,细到很密的程度,两个字和在一起就是表示做事非常仔细。耐心细致就是指能坚持保持一种仔细认真的态度来做事情,在工作中,只有始终做到耐心细致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局意识就是顾全大局的思想意识,就是站在整个大局的高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要看的长远,不计眼前得失和局部得失,从而得到长远的、广泛的利益。职业劳动者只有树立了大局意识,才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认真完成好工作任务。
第三、职业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职业习惯就是劳动者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养成的工作的规律。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劳动者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有效的减少工作的失误,保证工作的质量。职业劳动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一是要明确自己职业的岗位职责,依据工作内容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在做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工作方法,让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高效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是对自己岗位一个负责的态度;二是要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包括:心态的管理,工作中时刻保持积极地心态;目标的管理,将工作,自己的职业规划设定一个远期、中期、近期的目标,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周、日,明确明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这样的行为习惯会让你尽快到达成功的终点;学习的管理,不断地学习进步,让自己在本岗位有所提高;时间的管理,将时间分配好才能将工作效率搞上去,做工作分清轻重缓急、要事第一,这样既不会耽误工作又能在繁杂的工作中尽快的完成;行为的管理,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是一个职业生涯中的关键。做好自己的本职,不断地将自身完善,少说多做多看。
第四、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新形势下,作为合格的职业劳动者,不仅要遵守一般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还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工作的突破和发展。所以,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还应该包括新意识和新意识精神。
第五、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人们对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主观评价。从社会来讲,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各种职业在劳动性质的内容上,在劳动难度和强度上,在劳动条件和待遇上,在所有制形式和稳定性等诸多问题上,都存在着差别。再加上传统的思想观念等的影响,各类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声望地位便也有好坏高低之分,这些评价都形成了人的职业价值观,并影响着人们对就业方向和具体职业岗位的选择。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对职业好坏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这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哪个职业好?哪个岗位适合自己?从事某一项具体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第六、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未来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人生理想在职业上的反映,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在一般情况下,个人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确定以上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行动方案有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职业的选择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等。
第七、职业信仰。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职业信仰是劳动者对所从事职业的崇敬,是劳动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职业道德、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在劳动者内心内化后形成的一种职业情感。每个职业劳动者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并以信仰和坚持作为自己的职业行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不为外物所迷惑,不迷失自己的本性,不忘记最初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以既定的职业目标为奋斗方向,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劳动者没有职业信仰,就象一艘船没了驼,永远只能处于漂流的状态,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赋予永恒的意义,使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个人信仰决定个人的进步,职业信仰决定了个人职业的发展,树立职业信仰无论是对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事业发展,还是对劳动者的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解释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计划主要是:
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错误和责任都归咎于他人。自己摔倒了不能怪路不好,要先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点,要锻炼自己团队合作的能力,要做到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处处与别人合作,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整个活动办得成功。
大学生要加强锻炼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详细地来说,大学生自我职业素养的提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一、学习方面:
1、制订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
专业学习计划的内容。通常个人的专业学习计划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的水平,在专业能力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达到的目标。
关于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安排,包括二个层次。一是总体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安排表,即大学四年如何安排专业学习进程:一般地,大学专业学习进程指导原则是第一年打基础,即学习从事多种职业能力通用的课程和继续学习必需的课程。二是学期进程表,把一个学期的全部时间分成三个部分:学习时间、复习时间、考试时间。分别在三个时间段内制订不同的学习进程表。三是课程进度表,是学生在每门课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体现。
完成计划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指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科性质、学校能够提供的支持服务、学生能够保证的学习时间等,还要遵循学习心理活动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及个人的生理规律等。
2、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要求:
⑴全面合理。计划中除了有专业学习时间外,还应有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和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休息、娱乐、睡眠的时间。
⑵长时间短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比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当有个长计划。
⑶重点突出。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的内容是无限的,所以必须要有重点,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⑷脚踏实地。一是知识能力的实际,每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识?要培养哪些能力?二是指常规学习时间与自由学习时间各有多少?三是“债务”实际,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欠债”情况心中有数。四是教学进度的实际,掌握教师教学进度,就可以妥善安排时间,不至于使自己的计划受到“冲击”。
⑸适时调整。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的内容应包括:计划中规定的任务是否完成,是否按计划去做了,学习效果如何,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后,再修订专业学习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⑹一定的灵活性。计划变成现实,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所以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机动性、灵活性。
二、能力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在大学应基本上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1)积累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离开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⑵勤于实践
善于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的标准。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又要勇于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要认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又要热心各种公益活动,既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活动,参加以校内建设或社会生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劳动,又要热忱参加教育实习活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讲学班,担任家庭教师等。
⑶发展兴趣
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事物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能给个体带来愉快或益处的活动结果发生的兴趣,人的意志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目标鼓励自己学习。
⑷超越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但任何优势能力是不够的,大学生必须对已经具备的能力有所拓展,不管其发展程度如何,这是他们今后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三、身心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合称为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不断提升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有:
⑴科学用脑
①勤于用脑。大脑用得越勤快,脑功能越发达。讲究最佳用脑时间。研究发现,人的最佳用脑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就一天而言,有早晨学习效率最高的百灵鸟型,有黑夜学习效率最高的猫头鹰型,也有最佳学习时间不明显的混合型。
②劳逸结合。从事脑力劳动的时候,大脑皮层兴奋区的代谢过程就逐步加强,血流量和耗氧量也增加,从而使脑的工作能力逐步提高。如果长时间用大脑,消耗的过程逐步越过恢复过程,就会产生疲劳。疲劳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使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③多种活动交替进行。人的脑细胞有专门的分工,各司其职。经常轮换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可以减轻疲劳,提高效率。
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奏性是人脑的基本规律之一,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大脑才能发挥较大效能。要使大脑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⑵正确认识并悦纳自己
良好的自我意识要求做到自知、自爱,其具体内涵是自尊、自信、自强、自制。自信、自强的人对自己的动机、目的行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比较客观的估价。
⑶自觉控制和调节情绪
疾病都与情绪有关,长期的思虑忧郁,过度的气愤、苫闷,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大学生希望有健康的身心,就必须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活动,自觉地控制和调节情绪。
⑷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
正视挫折。战胜或适应挫折。遇到挫折。要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件,想办法战胜它。如果主客观差距太大,虽然经过努力,也无法战胜,就接受它,适应它,或者另辟路径,以便再战。要多经受挫折的磨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