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1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行优化。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100:0.2和10:0.002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1.25:()=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二
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
已知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320m,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所求问题: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320=1:10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x:320=1:10
10x=320*1(问:根据什么?)x=320*1/10x=32
答:这做模型高32m。
(二)教学例三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三。
解比例2.4/1.5=6/x。
2、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内项是1.5和6,外项是2.4和x。
3、学生**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交流订正解:2.4*x=1.5*6x=1.5*6/2.4x=15/4
5、小结
**: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它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七、巩固练习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一题
这道题设计了三道未知项的位置不相同以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习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解答,再进行交流订正。
2、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二题
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和例题类似,可以让学生**思考解答。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的知识。在解比例时,我们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按照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九、板书设计解比例
例2:解: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x:320=1:10
10*=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320*1/10x=32
答:这座模型高32m。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
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3:8=15:40,9/1.6=4.5/0.8
二、新课
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
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
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
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
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
三练习
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
2、书上练习第8题
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比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旧知的迁移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探索知识、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获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时间安排:复习2分钟,导入3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5分钟,小结3分钟,练习7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4、女生比男生少(或20%)。
5、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比是5:4就可以了。答案不是唯一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老师要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我这儿有一筐橘子打算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分合理?(出示课件)
同学发言。
小结:*均分不太合理,按两个班的人数比分才公*合理。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实际分一分,并记录分的过程。
师:分好了吗?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吗?学生交流分的方法。
师:在这次分小棒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实际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均分就是按1:1进行分配的。 小结:不管我们怎么分,我们都是按3:2的比来分的,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得是3:2。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如果我现在给你们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1、师巡视辅导。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交流汇报。方法一:根据分数的意义。板书:3﹢2=5大班:140×3/5=84(个)小班:140×2/5=56(个)
追问:为什么要“×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表示什么?(引导明确:因为大班人数占***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个数应该也要占橘子总数的。)方法二:根据比的意义,板书:140÷(3+2)=28大班:28×3=84(个)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3+2)”?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
方法一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方法二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请同学们看书第55页的内容,书中还有哪些刚才我们没有探讨到的方法?(画图法、画表格法)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跟我们探讨的这两种方法比较,我们两种方法更方便。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的应用。(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四、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课件出示题目—— “幼儿园阿姨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说明书上介绍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帮阿姨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吗?”
**完成,师巡视辅导。学生**展示汇报。
2、师:非常棒,但一直做同类型的题目没意思。现在我把题型改一改,看看有谁大家被考倒。请看题,师读题:“幼儿园图书室有图书若干本,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后,大班小朋友分到了60本,你能帮小班小朋友算算他们能分到多少本吗?”怎么样,谁发现了它和前面题目不一样的地方?能解决吗?好,你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都请你写出来。
师巡视辅导:有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已经写好的同学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通过思维碰撞,说不定你能得到更多灵感哦。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把你们的解法写出来。预设方法如下:
(1)60÷3×2=40(本)(2)60÷ × 2=40(本)(3)60× =40(本)(4)60÷ =40(本)
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题目)
1、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
2、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现有3千克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解决问题关键是讲究实效,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方法也是自己最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那么学习了“比的应用”,你有什么想法吗?(**发言)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七、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6页:
1、**试做:试一试。
2、**试做练一练的1—3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2、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4和1.5:2 1/4 :1/3和9:12 72:8和1.2:0.13 3:8和12:32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
三、1、教学例2
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比例,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8=15:x中x的值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种解法的思路,请其他学生补充完。
2、教学例2
这道题和例2相比,有哪些地方不同?想一想,怎样解?学生讨论解答。“做一做”第2题中的比例。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创意作业:
如果5a=3b,你能写出尽量多的比例式吗?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出b。大家来比赛谁找的多。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尝试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意义,谁能说一说
1、什么叫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 )
20︰5和4︰1 ( )
5︰1和6︰2 ( )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 : 8 = 15 : 40 3×40=8×15
9/1.6=4.5/0.8 9×0.8=1.6×4.5
5、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比例的应用的知识,即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自学:什么是解比例?请看书第35页
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课件出示: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搭高320米。它不仅是一座吸引游人观光的纪念塔,还是巴黎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美丽城市的象征
2、自主学习例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搭高320米。**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搭的模型,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的高度是多少米?
出示思考题:
思考:
(1)、埃菲尔铁搭模型的高与埃菲尔铁搭的高度的比是1:10。
也就是( )的高度:( )的高度=1:10
(2)、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3、把这个条件换到这个关系式中就是:( ):320=1:10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
还有几个项不知道?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 )项。
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汇报:
(1)把未知项设为X。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
(3)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弄清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
(5)这变成了原来学过的什么?(方程。)
(6)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整。课件出示计算过程。
小结: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所以解比例也要写“解”字。
解比例的步骤是:
(1)、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2)、应用解方程的知识算出未知数。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思考:
(1)“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讨论:
(1)解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呢?
(2)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哪些是内项?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课件出示计算过程。
课件出示:做一做,**完成后订正。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巩固应用:
(一)、填空。
1、解比例x:12=2 : 24第一步24X=12×2是根据( )。
2、把0、3 : 1、2=0、2 : 0、8可改写成
( )×( )=( )×( )
3、把4×5=10×2改写成比例是( ) :( )=( ) : ( )
4、若甲:乙=3 : 5,甲=30,则乙=( )
5、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的积上36,其中一个外项是9,
另一个外项是( )
(二)、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 )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 )
3、解比例的理论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 )
4、比就是比例,比例也是比。 ( )
(三)、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再解比例。
1、8与X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14与最小的质数的比等于21与X的比。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指生说收获。老师小结。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阅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1)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教案3篇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教案1
教学设想与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 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准备:
《爱我**》的课件。
教学难点、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 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引导学生交流朗读感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答:喜欢,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歌曲有关的课文,确切的说,它是一首歌词,大家想不想听呢?
答:想。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乔羽创作的歌曲《爱我**》。
(播放歌曲视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介绍课文背景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初学成果,扫除字词障碍。在课文中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摘抄下来。
三、精读赏析
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将56个民族分别比做什么?这样写你感觉到了什么?
“爱我**”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2、师生共议,明确:
(1)课文中分别将56个民族比作“星座”、“鲜花”、“兄弟姐妹”,语言朴实,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2)课文中六次出现“爱我**”。第一次出现在第一节的末尾,说明56个民族的人们像一片星空下的56个星座,像同一个大花园里的56朵鲜花,是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心中,对祖国的热爱是完全一样的;第二,三、四次出现是在第二节中,表现了**民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运动场上,在各行各业中忘我的工作,无私奉献。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歌词结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的爱国情感推向**。
四、研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边读边想像那感人的场面,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爱我**,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雄姿英发。”可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生:“爱我**,健儿奋起步伐。”我仿佛看到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的情形。
生: 当我国的运动健儿夺得金牌为国争光,*冉冉升起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
生: “爱我**,建设我们的国家。”我理解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生: 有建筑高楼的工人叔叔,辛勤耕耘的农民伯伯,还有守卫边疆的*战士,白衣天使……
生: 有无私奉献的老师,保护环境的环卫工人,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
2、**讨论:在朗读歌词中,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试着给大家朗读一下。
3、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读“爱我**”,其余生读。
4、讨论:
你作为一个*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
五、升华情感,结束课文。
这么美丽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吧。
(播放歌曲,结束全文)
六、板书设计
爱我**
乔羽
民族情-- 星座、鲜花、兄弟姐妹
爱国心-- 奋起步伐 建设国家 雄姿英发
课后反思
我所在的学校是城镇和农村的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学生虽然没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但是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有认真的态度,有朴实的情感。他们想像力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很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所以在教学中能自始至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使文中的事与物活化。如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对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通过欣赏歌曲、课件图片等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歌词内容。
2、凭借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歌词结尾点题、首位呼应、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歌词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希望老师今天播放的歌曲你们也会喜欢,但在播放歌曲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会唱的同学请随着录音机一起唱,好吗?听!(教师播放歌曲《爱我**》。)
2、你们知道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对了,《爱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首歌的歌词。(教师板书课题)
3、简介歌词作者、演唱者和写作背景。
4、学生交流搜集的各民族的资料。(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
二、讲读课文:
1、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特色,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和风俗,我们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能说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同桌、小组等)读课文。(要求:只要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生读课文。(指3-4名学生读后齐读)
2、请同学们**读歌词的第一部分:
(1)你有什么发现或你读出了什么?
a、比喻句
b、情感表达:虽然五十六个民族各有特色,虽然五十六个民族语言存在差异,但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心声——爱我**,是永远不会变的。
课件出示****图片:(傣族、蒙古族、*尔族……)
(2)学生朗读。(学生自愿起来朗读后齐读)
3、既然五十六个民族表达了一个意思——爱我**,那都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歌词第二部分。
(1)**交流:
1)我读出了:体育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
a、师:你从哪句当中体会到的?
生:从“爱我**,健儿奋起步伐。”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姚明、邢慧娜万米跑……)
2)我读出了:*很强大。
a、师:你从哪句当中体会到的?
生:从“爱我**,建设我们的国家。”(生举例:神舟五号……,工程师在建设我们的祖国。)
b、师:难道就工程师在建设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是。(一一列举:工人、农民、医生、教师……,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出力,都在建设我们的祖国。)
c、师:这些人(出示图片),也就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苦而忘我地工作着。
3)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爱我**”这四个字在第二部分歌词中出现4次……
结合理解:反复的修辞方法,逐步深化表达的思想感情。
4)还有吗?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飞天、奥运健儿站在领奖台上……),包含了**各族儿女昂首阔步推动着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课件的图片)
(3)学生朗读课文。(分角色后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1、朴实的语言,欢快的节奏,写出了我国56个民族儿女团
结一心、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歌词也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写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喜人情景。
2、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踏歌起舞吧!(学生随音乐唱《爱我**》)
四、作业:
仿照课文,编一首自己的歌词或诗歌,下节课交流。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教案3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多**出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
①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②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放映⑴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 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放映⑵医护人员在非曲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感人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清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爱我**》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这首歌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断鼓舞着**儿女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③会唱的同学唱《爱我**》,多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④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⑤**讨论,在朗读歌词时,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
⑥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师读爱我**其余生读)。爱我**在文中出现了6次,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互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
五、总结全文
这么美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吧!(放歌曲爱我**)。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2)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3篇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1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
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
1、出示例5
“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明确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交流
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
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通过订正、交流,使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2、出示例题6的场景。
同样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师:“想一想,如果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注意启发学生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关系的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演示解题过程,集体修正。
3、完成“做一做”,直接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问题:对照两题说一说两道题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总结应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正比例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教材提供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知道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正比例的一个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这个内容是有个初步的接触。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根据文字叙述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特别是学生对学过的数量关系不熟悉时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三)情境三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这两个表格中的变化情况与上两题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四)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3、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4、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5、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二、巩固练习
1、想一想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三、全课总结:说说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正比例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并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
**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
**: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3)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菁选5篇)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文言文两则:学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一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大白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2-3分钟)
1、按要求读文,理解文意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4)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2.阅读理解
(1)“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2)谁学下棋?
(3)怎么学下棋?
(4)学习结果怎么样?
(5)《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背诵课文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自导。(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
依据自学提示检查。
1用1-2分钟读学习目标。
2用2-3分钟.读自学指导。
3在教师指导下限时自学: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理解课文,学字词。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背诵课文
4.反馈、汇报学习成果。
(1)读写字词,解释词语。
(2)回答问题。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
2、弗若之矣(yǐ yì )。
3、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4、鸿鹄(hú háo)
5、思援弓缴( zhuo jiao)而射之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弈: 通国: 善: 者: 使: 诲: 惟: 鸿鹄: 至: 援:
缴: 俱: 弗: 若; 为: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3.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之俱学,弗若之矣。
5.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2)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别用“--”和“~~ ”画 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5.**完成当堂练习。
教后反思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35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解决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和田的*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积累“铺天盖地”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与本文交流,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的朗读中,朗读课文内容,感受*尔人的特点及以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尔人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
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教学准备】
1.*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教学时数】
1课时
1.新课导入:(播放*尔风情图片和*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尔”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
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尔人好似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尔人好似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尔印象》。
【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和田的*尔爱美的天性 **** 聚餐多样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尔族,酷爱土地的*尔族,爱美的*尔族,****的*尔族。在教学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群众发展经济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西门豹通过**得知邺地贫穷的原因;然后重点写西门豹巧破迷信,最后写西门豹发动人民兴修水利,使庄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该课文的目的:1、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2、使学生从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学情分析
1、 本班有48位学生,有6位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有12位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有10位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其余的都很差,有的连写字都还不会。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少,*时不愿交流。*时的作业或测评,及格率几乎不超过60%,将近有10个学生*时成绩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从基本的识字、写字开始。为此几乎所有的都得从头来。
2、 形成这样的原因:(1)原任课教师不重视。(2)学生的资质差,有弱智的。(3)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使认识上产生距离。
3、 如何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由于学生基础差,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的难点是: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夸父精神的可贵,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追日〉。
(对,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手杖 虞渊 伏身 渭河
瀚海 颓然 抛出 咕嘟
雄心壮志 奉献精神
追求光明 奋勇前行
(形式:齐读、个别读、领读等)
3、默读填空。
神话写了夸父( )太阳,( )虞渊,
夸父倒下变成( ),他的手杖( ),
目的是( )。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写写感受。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
《**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课文中丰富又夸张、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写夸父为了解渴。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从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复述课文,评价补充。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2、各组推选**和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再读古诗,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3、写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4)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3篇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图例1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
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
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
出示图例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
比较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总结
比例尺书写特征。
(1)观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简和转化
“我们再看一下**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过程要求
(1)学生**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3题。让学生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四、课堂小结
(本课要点:1、比例尺的意义;2、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单位名称的改写,如把千米和厘米的换算就是扩大或缩小100000倍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目标展示。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你能说说什么是比吗?举例说明比各部分的名称。
2、今天,我们要在比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
3、看到这个数学新名词——比例,你的脑子里产生出哪些问题?
【老师有选择地板书如:什么是比例(或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组成及名称,比和比例的区别等。】
4、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我们从学习数学开始,几乎天天都用到等号,你能说出几个含有等号的式子吗?说说等号在式子中的作用是什么?(连接左右两边相等的两部分)
2、自主探究,初步形成印象。
(1)两个比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吗?
(2)你能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可以有用等号连接的比吗?
(3)和你小组内同学交流你写出的式子,并说明理由。
(4)学生汇报。
3、形成概念。
(1)像黑板上我们所列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3)老师小结: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深化概念,巩固练习。
(1)你认为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吗?(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你能抓住这个关键写几个比例式吗?(2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多,并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比例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吗?
(预设:学生如果不清楚的话,教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找出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外项。
3、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1)把黑板上的这几个比例式写成分数形式。(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2)找出它们的内、外项。
(3)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三〉比和比例的区别。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比例有4项,比有2项。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和():(),写成比例是()。
(4)、选取48的4个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2、课本32页**尺寸成比例吗?
3、课本33页“做一做”第2题。(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1)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比例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若有能用已学的知识解释吗?如不能解释,课后请预习课本34页。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板演。
解:2、4x=1、5×6
x=
x=3、75
**: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x应等于。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答案:1、x=7、5x=x=0、6
2、第6题:判断小红说得是否正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计算1分钟(60秒)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方法二: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说明小红说得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心跳速度没变。
第7题:**学生**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8题:**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算一算。学生汇报。
第9题:**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练习。
第10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第11题:**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题:**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
第13题:**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5)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教学反思3篇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教学反思1
正比例的关系是在学生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是重要的数量关系,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成功之处:
1、加强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联系,沟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苏教版教材,学生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比较熟悉,学生能从表格中清楚地看到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在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在减少,也就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就是速度一定,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从而得出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然后通过关于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一组习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通过这两组数量关系的比较,得出正比例的意义,而把人教版中的例题作为了练习题处理,学生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比较好。
2、注重学生对成正比例关系的理由阐述。在教学中,我采用三段式阐述正比例关系理由,一方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习反比例意义做好铺垫。例如:
(1)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三角形底一定,面积和高以及圆周率一定,圆的面积与半径,像这样类似的习题没有涉及,导致在同步练习中学生不知所措,出现很多的问题。
再教设计:
多增加一些在练习题中容易出现,又容易引发学生出错的习题来进行设置,把易错知识点在新知学习中就有所涉猎,需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架构,练习题的设计尤其重要。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教学反思2
本节课学生已经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因此单刀直入地进入探究主题,通过自学让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种变化的量的关系,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比较、认识正比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正比例的意义,并有效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本节教学重我努力注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但在本节中还暴露了几个问题:差生自学效果不高;有几名同学不能正确判断正比例;有的同学自学环节成了他们玩的时间。
总之,我将不断地反思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关系》教学反思3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是在孩子们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孩子们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孩子们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使孩子们正确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寻找相关联的两个量,然后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的三个素材路程、速度,总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2、在观察中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两个相关联的量,思考他们之间的特征,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所有孩子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在思考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孩子们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敢于放手让孩子们**思考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4、在练习中巩固提升
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完成了练一练习题后,又设计了两道加深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圆的半径和圆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在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学会通过研究会判断,同时孩子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导孩子们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孩子们的归纳能力,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可能自己在*时的教学中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总结发言,所以在发言的时候学生还不能完全放开,显得有点拘谨,但通过后面的练习,使我意识认识到学生对于正比例的意义印象非常深刻,而原因正是上课方式的改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自学研究的机会,在锻炼学生的同时也给自己减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6)
——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教学设计1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文后练习。
1、学生自主阅读前8篇文章,尝试完成文后练习题。
2、同桌或小组逐篇交流讨论。
二、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逐课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提出学习中的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相机加强指导和习练。
例如:
(1)关于查字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根据《养花》一课总结方法:不仅要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多义字在词中的合适义项。
B从其他文章中选出几个词语,学生试着来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芬芳
《**第一龙》──游弋
《狱中联欢》──高歌曼舞
《名碑荟萃》──荟萃、博采众长、劲峭、刚劲
(2)关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除了结合《琥珀》一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养花》《名碑荟萃》《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或其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短文。
第二板块
一、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
1、《生活是多么广阔》仿写
评价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去……去……)
2、《名碑荟萃》的关于介绍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
评价重点:一是介绍清楚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特点;二是从解说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吸引别人,也就是表达方式要灵动,要有听众和观众感。
3、《智慧之花》的缩写及读后感
缩写的练习要抓住主干,重点稍稍多用点笔墨。读后感可结合四组作文的讲评,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
4、《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的片段修改
片段修改只要写明白就可,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
5、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写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内容──最近的情况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强烈的对象感,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写信与人交流想法和思想的机会。
二、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学毕业优秀文集,可以按文体分类,可以按年级分类,然后交流阅读,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7)
——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下册井冈翠竹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 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4、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的扁担挑着***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新*成立后,竹子又被派**建设****的新用场。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 2.出示课题: (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2)介绍作者:**。(3)设问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1)教师出示生字: 匪、嗥、硝、锁、粮、腥、稠、茨、殷。(2)学生认读并组词。(3)教师重点强调:“嗥”“稠”“殷”的读音。 2.检查朗读(1)学生**练习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三、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2.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找出线索:竹之功绩。3.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五、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小结: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六、课后作业: 1.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2.积累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 1.听写词语粮食 封锁 委员 稠密 派遣 摇撼 殷切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成年累月魂飞魄散亭亭玉立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意气风发 2.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读感悟,探究交流 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
(1)学生谈感受(2)引导学生体会“远处”“近处”“有的……好似……”的词语在本句中的表达效果。(3)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的竹子”? (1)静心默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2)用“————”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搭、做、盛、蒸、摆”。用~~~~~~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①出示:“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手中资料理解。②出示:“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的毛竹在**年代里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毛竹的赞美之情。 板书: 当年——坚贞不屈默默奉献③出示:“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加点词语体会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4)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深远的影响。三、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感悟文章主旨。 出示:“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的竹子! 2、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3、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4、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运用2和3。 3、预习第六课。
板书: 抗敌的武器 贡献大 援军的工具 深远的意义 远看**战争年代井冈翠竹**的竹子 (过去)生命力顽强(叶、枝鞭、根)近看(外形)(功绩)↓(现在)开发宝山(“踩、攀、盛、蒸”)****建设时期修竹滑道(搭起、翻越、找寻、踏遍)走上征途(滑、转、流、挤)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8)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1
一、设计意图: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下)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说明事物(藏戏)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文章语言丰富传神,行文脉络清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颇具文学色彩。六年级学生虽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对藏族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不多,**阅读、个性阅读尚不成熟,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作为略读课文,本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引导。教学环节中以悬疑导入引发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中理清文脉,整体把握后再突破“藏戏特色的感受”和“藏戏形成的了解”两大难点。
二、学习目标:
(一)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借助**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了解藏族文化,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一)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二)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
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多**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一)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查阅有关藏戏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藏戏面具图片、藏戏《诺桑王子》录像剪辑。
八、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像片断,悬疑导入课文
1、播放《诺桑王子》片断
师:这是一种什么戏?
2、简介藏戏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在祖国的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藏戏艺术有600年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着怎样的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揭开藏戏的神秘面纱!
3、板书课题,读题,同时引导学生分清“藏”的两个读音:zàng cáng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圈词标段,记感受(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2、交流初步阅读的收获。
师:藏戏都有哪些艺术特点呢?也就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
学生汇报,老师适当提炼总结然后请学生上讲台板书: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师:除了藏戏的这些艺术特点外,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简述藏戏形成过程。
(三)研读藏戏特色,感悟表达特点
1、出示研读主题
(1)( )的面具(2)( )的舞台(3)( )的演唱风格
要求: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2、阅读交流展示
面具:
(1)学生交流面具特点(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引导学生用朗读展示藏戏面具的特点。
(2)教师拓展其它剧种中面具或脸谱。
①展示藏戏面具图片。②出示京剧概念化脸谱。
舞台:
(1)指名读相关词句。
(2)交流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
(1)学生交流演唱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对照开头,体会表达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四)了解藏戏形成,积累魅力语言
1、小组讨论: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
○艺术的传奇:一位僧人→开山鼻祖
○艺术力量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勇敢的`传奇:伟大的宏愿→凶险的自然
……
重点引导朗读、体会“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五)设疑总结课文,提升学生认识
1、师:时至今日,藏戏仍如雪原上一朵雪莲花盛开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她是怎样永葆艺术生命的呢?
学生: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2、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永褒魅力。
(六)模仿开头写法,练笔迁移能力
课外去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剧种或民俗特色,学课文1-3段的方法写个开头。
板书设计:
为民造福
开创
开创藏戏
戴面具
藏戏特色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师传身教
传承
长盛不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9)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选5篇)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校六年级共有两个班,各60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
“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重点:
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潜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能够相互转化,能量能够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明白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明白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明白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明白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教学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潜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用心,应个性注意培养,构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科学知识提高探究潜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潜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潜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持续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个性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变量的实验。(**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关键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1、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2个分组实验:
有第一单元第1课《使用工具》2课《杠杆的科学》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7课《斜面的作用》;
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潜力》8课《用纸造一座“桥”》;
第三单元2课《电磁铁》6课《电能和能量》;
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2、9个演示实验分别:
第一单元第4课《轮轴的秘密》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6课《滑轮组》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
第三单元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有些学生不仅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个性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状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潜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潜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个性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用心性。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潜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关注对科学的理解,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探究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对科学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对学习科学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许多学生在准备材料、资料方面做得不好,影响学习效果。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围绕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能通过考察、**、观察、实验、测量、查阅、统计等方法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借助数据、文字、图表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地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地评议、友好交换意见,尝试撰写**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地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地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地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地联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地进化、水环境污染与保护、宇宙、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人类科技发展历程等有关知识。
四、教材分析
1、“生物地进化”——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环境地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发展地历史以及驯化动物地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地查找让学生亲历研究地过程,初步了解进化论。
2、“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此单元分别从污染地现状、污染地源头、污染地危害、怎样防治污染地角度并通过考察、**、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地污水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地环保意识。
3、“宇宙探索”——此单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由近及远地了解关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地奥秘,激发他们地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4、“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此单元是**教材地总结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四年来所经历地科学探究历程,梳理、总结出探究地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再次经历一次相对较完整地探究过程,然后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地形式作为小学四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一次汇报。
5、“科学地历程”——此课是以科技史为专题地**教材地总结课,旨在让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地历史进程初步有所了解,并对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所感悟,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
五、教学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有效利用多**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调动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3、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过程的评价。
4、及时做好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让教学更有效。
5、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惯。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二、教学建议
1、用足每一分钟,上好每一节课,坚定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的信心。
纵观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共20课,应该说是科学课八册教材中内容比较多的了,再与以往第十二册自然相比,课时数也比较多。而再看这个学期是一个短学期,其中还包括五一长假以及学生的期中测试,而本册教材教学总课时则需要29~33课时,也就是说每一节科学课都得实打实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效果。时间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学老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每一分钟的价值。要求科学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认真和学生一起**教学材料,精心地**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活动要求少而精,任务要求小而实。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谈的活动。
2、科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需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课程虽不必要求教师面面俱到,虽不必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内涵对于教育学生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学课上尤其如此。对于本册教材中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识点,由于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说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所以我们的科学老师要加强这方面的阅读学习,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须知不断学习的教师才会跟上形势的发展,科学教师绝不能在科学课堂上犯科学性的错误。我们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将一知半解的东西教给学生。
3、相信学生,树立大活动观
在科学课程刚刚起步时,出于对科学的理解,学生不会做,往往由老师带着领着,于是我们称这一阶断为引导性探究。现在四年的科学课程学完了,如果我们还这样不放心,还是想手把手的搀着学生,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步伐了。本册教材主要的是以教师的指导性探究为主,适当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树立一个大活动观。要求给学生大段的科学探究时间,要求提供给学生必要时的帮助,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相信孩子们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要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本册“拓展与应用”的一个训练侧重点。
4、多种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四年来的科学学习作一个评价
本学年江都市所有的科学课程都到了六年级,也就是江都市所有的小学生都进行了四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至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会不会进行科学的思维,会不会把科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有必要对学生四年来的科学素养作一个检测,一方面检验我们四年来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下面的教学积累一个数据资料及从中进行反思的依据。所以要做好评价工作,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要做到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要做到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要做到定量评价到定性评价相结合,要做到片面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四年来的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江都市的四年科学课程的**作一个阶段性的汇报。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5篇(扩展10)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1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的*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2、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老师到房产公司看了房子。出示两套房屋的*面图(大小一样)。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现在你能帮我选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习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面图,亲身体验***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