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1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一

1、出示“桥”的谜语或诗歌。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道谜语,谜面是这样的“一道长虹跨两岸,万里天堑变通途。”

生:桥2、学生画出心目中的桥师:对了,我们南京是长江之滨的历史名城,这里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同学们曾经无数次乘车坐船从桥上桥下通过,现在就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画纸上画出你观察到的长江大桥。(学生画时教师播放音乐)

2、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学生的观察角度从而3、介绍运用不同4、的观察角度观察桥。

1、出示学生的画稿,2、请学生讲出自己平时的观察。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你所观察的长江大桥。(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你发现同学们观察长江大桥的角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生:(答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在他们所观察的角度都是桥的侧面。(教师可放映侧面桥的课件)

2、教师由浅入深,展示不同角度的桥,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想一想,假如换个角度会不会看到不一样的桥?(教师边说边展示课件——出示课题《假如换个角度》)

师:(教师逐一出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然后说说你图片都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桥的。(教师放映完让学生说出感受)

生:答从侧面看桥,桥像一道彩虹卧在江面上。

从飞机上俯视桥,就好似一根彩带系在江面上。

我们站在桥面上看桥,感觉人桥合一,与桥齐越,凌空飞架。

站在正面看桥,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路的延伸,这条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在想象我们坐着游轮从桥洞下面过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桥像一座无比坚固的山,我们可以在山洞里避风躲雨。

师:你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桥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生:因为我的观察角度产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有了不同感受。

3、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对大桥不同角度的观察,使我们对大桥有了不同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桥像路,像山洞,像彩带……

5、学会换个角度观察大海1、请学生应用观察桥的方法观察另一个事物——大海师:同学们,世界上的事物何止桥一种,我们能不能用观察桥的方法来观察另一个事物——大海。同学们,你们可以八人小组进行讨论。

师:能不能将你的讨论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答师:教师根据学生所讨论的结果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平静的大海)人在海边看大海感觉平静、温馨、浪漫。

(出示人在海中游泳或在船上)人坐在轮船上看大海,感觉人溶入大海,真正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阔胸襟,可以包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出示空中看海)若是飞上蓝天俯视大海,我们会看到蔚蓝天空和碧蓝的海水在海的尽头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这时我们会有感于大海的优美和广阔。

(出示海底景象)若是潜入海底,海底又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桥、海,使我们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但是你们有没有察觉到,刚才观察时,被观察的桥和大海都是静止的,而观察者人是运动的,不同观察结果的产生是由于作为观察者的人的角度在不断变化而引起的。但是,世界上很多事物不仅有静态,还有其动态,这时我们观察的角度又要变化,就出现了被观察者是动态的,而观察者是静态的。大海就有动和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同学们想一想,静态的人去观察动态的大海会有哪些不同角度,又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感受呢?

生:答师:(展示日出大海)火红的太阳跳出海面,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朝气蓬勃。

(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看到到波涛汹涌,巨浪排空的大海。我们感到可怕、恐惧、不可一世、感受到了人的渺小、不堪一击。

(展示日落的大海)我们看到了日落的大海,大海有着落日熔金般诗情画意。

当我们以静止的状态,观察运动着的大海时,好象找到了崭新的角度,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他孕育着新的生命。

四:由换个角度观察事物引申到换个角度看问题。

师:通过观察桥和大海,我们知道观察事物时不仅要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而且不同的事物还有其不同的状态,在不同状态下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其实不仅观察事物需要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看待一件事情也需要换个角度,这样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前几天,余老师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因为在一次数学考试当中一连错了三道应用题,为这件事情他一闷闷不乐,老是埋怨自己,吃不下,睡不着。余老师想如果有我们五(一)班的同学在一定会告诉他假如换个角度,我们该怎么想。

生:答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假如换个角度去想去看就会豁然开朗的事情吗?请八人小组讨论,然后和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生:讨论后回答。

6、小结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请八人小组讨论。

学生八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师:其实古人早已对看待问题,观察事物有了精辟的论断,那就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的四句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朗诵。

(教师放映课件)师生一起朗诵。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二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识字

教学难点:较流利地朗读

:课件 生字卡 拼音卡

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调动日常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一)导入

1、孩子们,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秋天的美丽、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等等。今天,我们将进入六单元的学习了。那么, 学了这一单元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单元引言吧!

2、教师小结导入

是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孩子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该如何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识字六》。

3、孩子们,我们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首先要做什么?(认识生字宝宝)

4、好,这一节课老师就要和你们来认识这一课的生字宝宝。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识字六(表扬拿书,翻书快的学生,如xx第一 xx第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就把树叶上和桃子上的.生字宝宝多拼一拼,多读一读,等会儿老师请你们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拼读,教师巡视指导)

2、用生字卡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请学生给戴上拼音小帽子。(教师谈话:孩子们,你们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小帽子摘了,你能帮他戴上吗?指名戴戴,要求别的孩子观察戴对了吗?看着再拼拼读读)

3、指名学生说说在读生字时要注意什么,以我提醒大家在读xx时要注意不要把xx读成xx(着重看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学生说对了,大家跟着拼读两遍

4、各种方式读生字:分组读(分男女读,一边读一个 。拼两遍读两遍 一组读一个,不拼读每个字读两遍 指名读 不拼读每个字读两遍 齐读两遍 拿掉拼音)

5、把生字送入词语读一读(孩子们,单个的字我们会读了,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入词语中读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读,指名读 开火车读,齐读

6、记生字

孩子们,生字宝宝你们都会读了,我们怎么来记住它的字形呢?

(1)指名说说记字的方法,教师板书记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说结构,拆开,数笔画。(孩子们你们说的方法真棒。现在请你们用这些方法记记本课的生字。)

(2)小组内交流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并给生字多组词。

(3)指名说说如何记住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7、再次齐读生字,读两遍,说结构和偏旁两遍。

(三)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1、把生字和词语送入课文读读,自由读,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喜欢的句子,全班学生跟读一遍 (课件出示)

3、齐读课文

(四)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齐读生字。(孩子们,看到你们课文读得这么正确,生字宝宝又跑来了,想考考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

2、指导书写生字

(1)一看字的间架结构、宽窄等。

(2)二看笔画

(3)三看穿插

(4)学生书空,师范写,注意笔画的位置。

3、学生描红,每个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五)总结全课

是呀,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师请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感受爱,体会爱,学着去关爱别人,帮助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三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四

通过观摩我觉得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应有一定的递进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为实施好课堂教学,我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出发,探讨语文教材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

(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

(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

(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

(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

(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

(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五

1、能正确认读“廊、悠”等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和”,能正确书写“皂、廊”等13个生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围绕肥皂泡描写了哪些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学习作者描写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

4、通过课后资料袋,对冰心有基本的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学习作者描写游戏过程的有序、细致。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

1、出示两张小孩子吹肥皂泡的图片,一张课文插图,一张如今照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论什么年代吹肥皂泡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之一,都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出示资料袋,学生了解冰心。

2、谈话:你喜欢玩儿肥皂泡吗?为什么喜欢?

师归纳小结:玩肥皂泡不受时间空间影响,随时随地可以,材料简单,可以一人玩儿也可以多人玩儿。玩儿肥皂泡富有挑战性。肥皂泡非常漂亮,还使我们充满幻想。

3、齐读课题:20肥皂泡。

此环节通过两组照片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不论哪个年代吹肥皂泡都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通过谈话交流自己喜欢玩儿肥皂泡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肥皂泡的游戏,初步感知玩儿肥皂泡的快乐,为下面学习课文做铺垫。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标上记号(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小组交流。

四人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轮流读课文,互相倾听,共同解决自读时发现的读音、生字词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词语。

廊子和弄脆薄山巅婴儿种类其中网球

透明分裂形式希望圆满飞越目送肥皂泡

玲珑娇软软悠悠轻悠悠颤巍巍

(2)教师做重点提示。

指导学习多音字“和”:读huo时表示动作,通过演示或做动作让学生理解“和弄和弄”的意思。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廊子”“山巅”“婴儿”。

(3)读好长句子和生字多的句子。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肥皂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相机板书:做肥皂水吹肥皂泡赏肥皂泡寄托梦想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量,具备基本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联系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你吹过肥皂泡吗?你是怎样玩儿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吹肥皂泡和课文的情形有什么不一样?读后交流,教师引导。

(1)发现变化:碎肥皂——肥皂水——网球大小的泡儿——轻圆的球儿。

(2)找出动词:蘸吹提扇送。

圈出动作后,请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引导学生关注“慢慢地吹、轻轻地提、轻轻地扇送”这些提示语,体会“我”吹泡泡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3)指导朗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1)同桌伙伴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可以抓住事物的变化进行讲述,也可以抓住动作边表演边讲述,还可以用连接词进行表述,表达时条理清楚,过程连贯。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归类学习交流。

2、指导书写“廊”“透”。

强调“廊”字下面的心字底第一笔和第二笔的位置;“婴”上窄下宽,上面的两个“贝”大小相同。

【对生字根据结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1、抄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通过课后资料袋了解冰心。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内容设计

这部分教材是初步认识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题:第1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第2道例题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着教材还介绍了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3题,主要是从图形中辨认出角或数出角的个数,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4.5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二、编写特点

1、初步认识角时,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实物,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然后,让学生从教材所给的图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这样,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材设计了做一个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活动。活动编写开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满足学生不同学习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给出想法、做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既可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材加强与其他知识内容的联系,体现综合性。比较角的大小时选择“钟面”作为学习素材,通过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不仅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而且也深化了对有关钟面的认识。

4、教材结合已经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其他的多边形,让学生数出这些图形中角的个数,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既巩固了对角的初步认识,又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多边形的认识。这些安排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意义的。

5、例题的编写有层次,有一定的弹性,条理清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如“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等启发性的语言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例题和习题可操作性强,调动了教师的能动性,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真正体现了《标准》提出的教材编写思想。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

2、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3、在多样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实物素材(钟、瓷砖、五角形、三角板等)。

1. 导学:瞧!同学们,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喜欢吗?请每个小组拿出这些礼物摸一摸,看一看,他们各是什么样儿的。(学生观察、相互议论、师参与)

2. 展交: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礼物里藏着一些新的几何图形,瞧!(课件演示抽象角的过程)我们把这些图形就叫做“角”。

这些角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请仔细观察、找一找,是几部分组成的。(先让学生说,如有困难教师帮助。)

3. 组织互学:你还能找出这些礼物的哪些地方还藏着角吗?(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小组长汇报学习情况。)

4. 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给同学或老师看一看。(相互评价)

[设计思路:教师提供各种典型的实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参与性。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丰富对角的表象积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做角,加深认识

5. 导学:从叔叔阿姨送来的礼物中我们认识了角,你能说一说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相互说说后指名说)你能想办法做一些角吗?请动手试一试。

6.组织展示。(教师评价、鼓励)

7. 引导自学:看看蔬菜老师们又是怎样想办法做角的(引导学生读图)?你也拿出自己的学具学一学,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我在教学中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然后组织展示,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的环境,让学生变“听众”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肯定自我倾听他人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观察比较,感悟大小

演示活动:教师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叉开的大小,感知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大小的关系。

1、导学:刚才我们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看出两针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展示交流:根据你的想法判断教材74页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判断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相互评价。)

3、导学:我们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先判断教材75页两个钟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萝卜老师是怎样比较的。(课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较方法)

用这种比较方法比较老师给你们画的两个角的大小,并给你的同伴说出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

导学: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请想一想,试一试。(学生探索讨

论后组织展示交流)

?设计思路:我先让学生看角的大小,然后用比较的方法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新的比较方法,同时也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组织交流,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流中拓宽知识,发展数学思考

四、应用拓展,积累经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从叔叔阿姨们送来的礼物中学会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老师也想考考你们,请完成第1题。

组织交流,评价鼓励。(作出判断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判断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自己测试。

完成“想想做做”2、3题。(老师报结果学生自己评价)

引导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全班交流。

按规律判断。(师说图形生判断,相互评价)

3.玩一玩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纸扇和剪刀按老师的要求玩一玩。(师说要求,生亲自操作。)

多玩几次后组织说说得出的结论。

根据刚才的结论你能很快判断一些角的大小吗?请试试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区别的角。)

4、总结评学,拓展延伸

总结评学。

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设计思路:认识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应用:“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巧妙地把导学、展教、训练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课堂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展开教学。课堂活动中把课件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对角的认识,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了‘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20xx年8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七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一、声音的世界

学生阅读图3-1~3-4,(或播放此类声音),让学生感觉声音的世界。补充一例: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笑树,风一吹,笑树就能发出声音?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先来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图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声。

学生小实验3-12:说明:木头可以传声。

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阅读图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

对照表(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

v固>v液>v气

在1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s。

四、回声

学生阅读信息窗——“天坛回音壁”,介绍,如果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至少要0.1秒。

回声可加强原声,或测量距离。

五、本节小结,作业:1,2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成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七、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八

1、认识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3、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1课时

〈一〉、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读全文,看拼音并联系上下文认识“打赌、上了瘾、呵斥”等3个生字词。

2、用较快速度熟读课文,想一想从课题“打赌”入手,对理解课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围绕课题,提出了3上问题:为什么打赌?怎样打赌?打赌的结果怎样?

4、再读课文,围绕这3个问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参阅“阅读提示”,提出讨论题目。

(1)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2)“真正的男子汉”的意思是什么?

(不拘泥于这两个题目,如果学生能提出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则更好。)

2、班级讨论。

要求:仔细读课文,认真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加以证明,并认真读好这些语句。

(1)讨论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①从“打赌”的结果看,是不是值。

“我”和爸爸原先各有什么不良习惯,现在怎样了?

“我”爱吃零食有哪些具体表现?

小结:为了改掉坏习惯而打赌,有个好结果,值得。

②从打赌的过程看,“值”在哪里?

我和爸爸是怎样经受了说话算数的'考验的?

他们经受的仅仅是吃不吃零食或者抽不抽烟的考验吗?

(引导学生从体验艰辛、锻炼毅力、培养意志这一层意义上去讨论,并通过朗读相关语句去理解、去感悟这一层意义。)

小结:为磨练意志而打赌,意义更大,确实值得。(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应予以尊重。如,认为“打赌”不值,有可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却养成一个凡事好打赌的坏习惯等。)

(2)讨论“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意思。

先找出最能表达“真正男子汉”特点的一个词语(说话算数),再找出写“我”和爸爸“说话算数”具体表现的语句。

小结:真正的男子汉说话算数,有改掉坏习惯的决心、意志和实际行动。

〈三〉、联系实际,个体感悟。

你有没有类似“打赌”这样的经历?愿不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说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听的学生从怎样改掉坏习惯、靠什么力量改掉坏习惯上去体会他人的经历,领会做人的道理。

课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感兴趣的其他同学的经历写下来。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九

拿起《小老鼠亚历山大》,首先小老鼠的名字所吸引,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亚历山大”这个名字所带的含义。在西方,这是个伟大的皇帝的名字,显然,小老鼠的父母渴望自己的孩子会是一只厉害、有能力的“老鼠”。 其次是被画面中的老鼠的样子所吸引,小老鼠穿着大于自己身体好几倍的熊皮外套,有点茫然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而灯光将原本瘦小的小老鼠投影在身后的墙壁上,形成了像熊一样的影像。所以一开始我误以为这又是一本“寻找自我”的绘本图书。但是,细看封面的右上角,编辑把图书归为培养“担当和接纳”的图书。看来,这个故事肯定会以特别的形式开展。小老鼠虽然没有成为他梦想中的熊,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了一个能担当起家庭的重任的老鼠,而且是只在“猫界”和“老鼠界”都吃得开的角色。诚如书里写的“亚历山大当然没有成为真的大熊,但是他觉得自己就像大熊一样勇猛高大”! 没能成为一只真正的熊,却成为像熊一样厉害的老鼠也不错啊!

一、导入

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啊是天生的敌人。比如羊的天敌是狼,鸡的天敌是黄鼠狼。老鼠的天敌是谁呢?(猫)

1、猫遇见老鼠会?

2、老鼠看见猫的反应是?(害怕、躲开)

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只特别的`老鼠,看看它是不是也很怕猫,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观察封面。

观察一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指导学生观察小老鼠戴的熊装。

三、朗读故事(从来到尾,老鼠先讲一遍故事)

遇见特别一点的章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老鼠的神情。

四、看后交流。

1、这只老鼠叫什么名字?(亚历山大)

你们知道吗?在西方国家,这个名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名字,因为古代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国王就叫亚历山大。小老鼠想取这个名字,就是想自己能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的强大。

2、小老鼠一家都很怕猫吗?(真的吗?)

3、猫真的怕穿着熊外套的亚历山大吗?

4、为什么亚历山大一开始很怕猫,后来又不怕猫?

5、为什么猫一开始吃老鼠,却不吃亚历山大呢?

与学生分享了绘本故事书《小老鼠亚历山大》,学生们都被这只厉害的小老鼠吸引住了。虽然孩子们并不明白“亚历山大”这个名字的故事,不知道作者赋予小老鼠这个名字的特殊含义。但是,孩子们都读懂了,这是只坚强的老鼠,是只会为家人考虑的老鼠。他由一开始的害怕猫,到后来博得猫妈妈的喜爱,以及为老鼠家人送食物。小老鼠的聪明与担当赢得了大家的赞赏,他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大熊,却让人觉得它就像熊一样勇猛高大。孩子们也为猫和老鼠能和谐相处而感到惊奇。这俨然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励志故事,能让孩子见识到一只这样厉害的小老鼠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十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课时。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两课时。

1、学生:

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 《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

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

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可用大屏幕投影)

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

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

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伟大而又坚强。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

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 歌词

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准备课堂交流)

1、识记字词。

2、朗读背诵。

课堂讨论(歌词部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歌词部分有一个关健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哪个字?

2、诗人望到的黄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画面体会)

3、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黄河,作者联想到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4、想到这些,诗人面对黄河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小结:这首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看到黄河引发雄奇瑰丽的想像,他认为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巨人伸出了千万条铁的臂膀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启发挖掘文章主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难度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学生在交流中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哪年胜利的吗?1945年,坚强的中国人民彻底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日益昌盛,可是,我们的黄河母亲,她现在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谈感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据统计:1972~年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1997年,山东利津站断流13次,累计330天无黄河水入海。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应激起我们的热情,学习黄河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狂潮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中。

学生配乐读课文(可一生领读朗诵词,全体学生读歌词)

1、搜集有关黄河精神。

2、欣赏《黄河大合唱》。

3、学唱《黄河颂》。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 歌词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

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十二

1. 最佳的路径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最佳的路径”?请大家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诵读,自主识记,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分小组分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4. 读完全文,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

第1段:美国迪斯尼乐园在建设期间庞大的主体工程都竣工了,却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小问题难住了建筑大师。

1. 默读。读了之后你了解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 再读文,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相机引导学生指出问题:庞大的主体工程都竣工了,为什么小小的路径设计方案却不能定稿呢?

第2段: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者、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正在为这个问题烦恼呢!

1. 朗读。接到施工部催促的电话,格罗培斯更加焦躁,他为什么那么焦躁?

2. 出示句子。

⑴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留下70多处杰作。然而这次,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⑵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经修改了50多次,可没有一次让他满意。

品读句子:

⑴学生朗读,把带点词稍读重一点。

⑵理解带点词的意思,思考数字在句子中的作用。

⑶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格罗培斯的什么品质来?讨论交流。

3. 有感情地朗读。

第3段:有责任感的建筑大师前往地中海散心,我们也到风光旖旎的地中海去看看。

1. 默读思考。格罗培斯来到地中海,找到灵感了吗?如何找到的?

2. 在地中海沿岸的葡萄产区,格罗培斯遇到了两种卖葡萄的方式,是哪两种?如果你要买葡萄,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3. 讨论交流:格罗培斯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贩卖方式得到的启发,让他的难题迎刃而解。大师受了什么启发?猜想大师准备如何去解决难题?

4. 朗读此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4段:受到启发的大师异常高兴,直接回了巴黎,他会怎么做呢?

1. 朗读,回答格罗培斯为什么要在乐园里种草。

2. 这些路是怎样来的?为什么是“曲曲弯弯”“有窄有宽”而又“优雅自然”的呢?

3. 现在能说说“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给大师的启发在哪儿吗?

4.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第5段:建筑大师的烦恼没了,因为他已经设计好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而这条路径,取得了巨大成功。

1. 朗读。这条按人们走出来的痕迹铺设的道路有什么特点?

2. “自然天成”“新颖别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条路径是“自然天成”“新颖别致”的?

3. 讨论:最终这条路径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如果你是评委,你能说说你把最佳设计奖颁给它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说:“自然天成”“新颖别致”是此路径的外在优点;给人自由,以人为本的设计是它的内在优点)

4. 朗读此段。

1. 默读全文,从格罗培斯身上和他设计的这条路径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迪斯尼乐园的故事?说出来大家分享。☆格罗培斯与迪斯尼乐园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世界最佳设计”称号。迪斯尼的路径设计获奖后,许多记者去采访这位大名鼎鼎的设计师,希望他公开自己的设计灵感与心得。格罗培斯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游客的智慧。”接着,他公开了路径的修筑过程。

“当时我也很着急,怎么才能让各景点的连接最方便又最与众不同?一时想不出来,我只好在巴黎旅游一结束就赶回地中海海滨。在经过法国西部乡村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方圆百里都是葡萄园,在葡萄园里面,有一位老太太的自助葡萄园很特别。你只要在路边的箱子上投上五法郎便可摘上一篮葡萄上路。老太太是没办法料理才出此下策的,却想不到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我觉得这种任其选择的做法别具一格。于是,我就让大家自己去迪斯尼乐园走出各自喜欢的路了。”

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宣布暂时停止修筑乐园里的道路,接着指挥工人们在空地上撒上草种。接下来,乐园宣布提前试行开放。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但草地上也出现了不少窄宽不一、幽雅自然的小径,那是蜂拥而来的游客们践踏出来的。格罗培斯马上命令工人们根据草地上出现的小路铺设人行道——就是这些由游客们自己不知不觉中用脚步“设计”出来的路径,在后来世界各地的园林设计大师们眼中成了“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也理所当然被专家们评为“世界最佳”……

格罗培斯说,道路的最佳设计往往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象出来的,而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十三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晓诗意。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1、学生质疑的问题

2、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教案《苏教版五下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村居》,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十四

《罗斯福集邮》是北师大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寸世界”中编排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描写的是美国前任总统罗斯福一生爱好集邮的故事,表现出集邮陶冶性情、调节情绪、开阔视野、催人奋进等无穷魅力。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不起眼的小小邮票有更多的了解,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文简洁明了,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但是内容感人。课文第一自然段,从罗斯福先生集邮的起源,写到了他身为总统后仍与邮票形影不离的集邮经历。罗斯福先生对于集邮也由最初的单纯爱好,演变成为他最好的休息方式,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情感变化,更让我们从整体上感知,集邮对于罗斯福的生活和事业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2-5自然段接着写了罗斯福集邮的几件轶事。一是他任美国总统期间,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罗斯福清楚的告诉参谋部军官,他是集邮者,所罗门群岛的地理位置他清楚。使读者从中体会到邮票犹如一部包罗万象的“世界百科全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二是他的八十万张邮票并非出高价购买,而是从信封上揭下或低价购买的,由此看出总统虽有特殊的身份,但同普通人一样,并不奢侈消费;三是他在任职期间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如让邮票印刷机做巡回演出,把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二次世界大战的伤员,让更多的人了解集邮,了解集邮的好处;四是亲自过问两百多套邮票的印制。其中,曾有一张邮票上的人物画像与罗斯福本人很像,总统为此建议设计者进行了修改。这样一处小小的改动,让我们不难体会出,他推广集邮的目的是单纯的,他只是想让自己的国民也像他自己一样,能从邮票中得到的收益,让人们更好的接受、认识邮票,发挥邮票的作用,而非提升自己。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罗斯福谈集邮的体会,他认为集邮是要付出代价,但收获却比付出更多,因为它带来的是欢乐。这几件事都围绕着罗斯福集邮这一中心,来说明一枚枚七彩斑斓的邮票,以它那特有的魅力,令罗斯福如痴如醉,获益匪浅。

记得这册书的第四单元中曾经提到“把课文的背景资料和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运用这个方法,我查阅了一些背景资料:

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邮票大大开扩了罗斯福的眼界,他不仅从中熟悉了那些陌生国家难记的名字,还熟悉了它们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邮票所涉及的种种事件和人物。所以,课文中第2自然段第一处对罗斯福先生的语言描写时提到:“不必了。请别忘记,我是一个集邮者。”

罗斯福39岁时,他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正准备重整旗鼓大干一番呢!突然染上可怕的脊髓灰质炎。出师未捷,他却患上这要永远瘫痪在床的病。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他独自一人躺在病床上望着空荡荡的天花板之际,恐惧和空虚就无情地袭来了。他就拿出那珍贵的集邮簿,在那些包罗万象、趣味无穷的邮票中,他逃脱了恐惧和空虚和折磨,慢慢恢复了心的宁静,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邮票让他得到了快乐,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罗斯福一直把集邮册带在身边,直到他逝世为止。在他身为国家元首期间,每天都要日理万机。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美国,在法西斯阴影下的世界为他带来大量需要竭尽全力对付的事情。其承受的压力之大,非常人能担。故此,邮票成为他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好的精神寄托和休息方式。

邮票给他带了镇定和果断,在他做出许多重大决策,包括提出成立“联合国”时,他都是手持集邮册的。由此可见,邮票带给罗斯福本人、甚至是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益处,都是无法估量的。所以,第6自然段中引用罗斯福本人的话:“集邮者得到的益处是这样的多,以至于很难讲清楚这种业余爱好的最大益处是什么。但不论怎么样,集邮所提供的欢乐,证明我们的爱好是可取的,我们得到的足以抵偿我们付出的`代价。”

文中这两处语言描写虽然不多,但是却不难看出,罗斯福总统的语言风格坦诚、诙趣。罗斯福作为总统,却和普通人一样花时间集邮,体现出集邮的价值--拓展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邮票具有同文物类似的价值,这是邮票的投资价值之所在,而罗斯福集邮却不侧重于此,结合课文第3自然段的描写,更易于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的话:“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从而引导学生体会,集邮是高雅的艺术,进而深入地了解罗斯福的集邮思想。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美丽的集邮册》时学生会对邮票有较为直观的感知了解了邮票世界里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感悟到集邮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人们对艺术欣赏的修养。爱集邮的人,精神有寄托,一票在手,生活得到充实,特别是品味五颜六色的邮票,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调节人的神经系统,防止大脑的衰老。集邮又能消除人的烦恼,使人们的心情开朗,烦闷不快时,将心爱的邮票拿来细细浏览欣赏,那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绚丽多彩的花鸟鱼虫,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犹如一部包罗万象的“世界百科全书”尽收眼底,使人在欣赏的愉悦中,忘却烦恼,进入一个恬淡自然的美好境界。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们更易于理解感悟罗斯福对集邮的情感。

学生们在学习第5单元《桥之思》一课时,已经初步进行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训练,为现在“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打下一定的基础。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认识11个生字,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12个生字。

2、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罗斯福先生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3、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4、引导学生模仿罗斯福先生语言风格朗读他的两次语言描写,体会他表达的意思以及罗斯福先生坦诚、诙谐的性格。

5、指导学生参与集邮活动,鼓励学生畅说个人的感受,参与名人的观点讨论。

一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罗斯福先生的资料,把人物的生平与集邮联系起来,激发出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自己查阅的课文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金钥匙提供的学习方法:“查找到的资料,有的用处不大,有的也可能不准确,要注意鉴别和筛选。”从中引导学生掌握一种理解文章的方法,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猜想文章中可能写什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在这一环节,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点抓住“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再从问题入手,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运用在《飞夺泸定桥》一课中用到的加点或画波浪线的方式,进行细读深思。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为什么会这样做,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集邮这一活动的认识。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阐发出自己的心得,提出看法和疑问,强调体验,体现人文关怀。并且及时鼓励、肯定能用完整、清楚的语言概括问题的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

1、联系罗斯福的集邮经历,请学生读读老舍先生的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结合“初显身手”中,讲“集邮故事”的活动组织学生交流集邮的收获,讲一讲经历过的或看见的、听见的集邮的故事。这样“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的语文教育体系”。强化继续学习的动机。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篇十五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1、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同学们,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都属于什么体裁的?(生答说明文)根据各种模拟题推测,今年说

明文阅读继续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二)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分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文语言。

4.说明顺序。

1、如何把握说明对象?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如何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看标题 标题中的修饰 限制成分

二抓中心句 例如《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三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事物的特征

3、分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9)配图表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7)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配图表

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再概括答题技巧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 答: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的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作用:使所比较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答法:通过某甲和某乙的比较,突出了某甲的某个特点。

2)、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

答: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征。

作用:翔实具体,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答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的写出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3)、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一特点,使人信服。

作用: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答法: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使人信服。

4)、打比方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

答: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答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5)、分类别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答: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作用: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答法:准确地揭示了某物的某个特征。

6)、下定义

屏风是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答: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从本质上说明了屏风的特征。

作用: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答法:对某物的某个特点分类说明,使文章严 密细致,条理清晰。 总结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找规律、找方法)

作比较: 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

打比方、摹状貌: 使说明生动、形象

列数字、举例子: 使说明内容具体化.准确化

下定义: 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分类别: 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引用: 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实战演练:

4、

5、说明文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明文这种文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一特点决定的。在说明文阅读题中常以某个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字、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来引导同学们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