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精选15篇)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1
作者:哈医大附属逸夫学校李晓密转贴自:哈医大附属逸夫学校点击数:82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哈医大附属逸夫学校 李晓密
简笔画,线条直观、简洁,处处留白。巧妙运用简笔画辅助古诗教学,能突破课文插图的局限性,给学生以形象、鲜活的记忆;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
杜甫的《绝句》时代流传,脍炙人口。运用简笔画教这首古诗,可以分以下六个环节:
1. 配乐作画,初识意境。
选用古筝乐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教学时,我当堂提笔在黑板上作简笔画,按诗句的顺序展现“垂柳啼莺”、“高空白鹭”、“山峦积雪”、“小河轻舟”、“杜甫草堂”、“门庭闲阶”等景致。随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朗读诗句。
开场作画,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诗句意境会有初步的认识。
2. 着色添彩,体会情景。
让学生找寻简笔画于是局、插图的异同,然后请学生上台将简笔画添画成彩图��“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山峦积白雪”、“青山环绿水”……
学生亲手着色添彩,领略当时诗人所处的优美环境,能更好的感受到诗中蕴含的色彩美、动态美,品味到诗歌语言的凝练以及诗人当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3. 图文对照,即景译诗。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再让学生静观一下黑板上的画面。然后挑几个学生起来看着黑板灵活的翻译全诗。提示他们不必死扣诗歌字句,而要努力体现诗句的韵味和意境,话语长短随意。
学生口译时面对黑板上的画面,易于对诗歌有整体的把握。这种口译能展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对活跃全体学生思想、提高表达能力大有好处。
4. 图文结合,品评诗句。
这首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我在分析这些特色时,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画面讲一讲诗句中哪些字眼用的特别好。诗中难点“含”字,我予以重点指导,可在黑板上草堂之外的景致上添加一个画框,与草堂窗户相对应,为“含”字找到分析的立脚点,使学生易于理解。
以黑板上的画面作为操作界面,学生既能对诗意加深理解,又能更好的体会到诗句的浓缩美。
5. 看图诵文,活记古诗。
经历了上述几道环环相扣的教学之后,学生对诗句的熟悉程度已大大提高。此时可再让学生默背一下诗句,然后请几个学生起来面对黑板背诵全诗。
黑板上的画面对学生有提示作用。这样背,既可降低难度,又可加深记忆,因为这是形象记忆、情景记忆。
6. 看图畅想,编织故事。
我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请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内容和黑板上的画面,适当发挥想象,围绕这首古诗编织讲述小故事。
这样做,既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这首诗的内涵及言外之意,又可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采取这种形象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黑板上只见图画,不见文字。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再是“局外人”。他们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中,吟诵诗文,理解诗句,欣赏诗的意境,自然兴趣高涨,学得轻松愉快。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2
设计理念
一、培养自我实现的快乐学生
本届课题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引悟教育”,“引悟教育”是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因势引导, 让学生在悟中生发情感、生成知识,在悟中培养能力,获得快乐。
二、培养热爱古文的儒雅学生
中国古诗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依据上述两点,结合我班实际,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了以下两点:
1、培养兴趣,积极创设情境,在这节课上多媒体的使用有效地辅助情境的创设,还有想像、表演,唱歌等种种方法都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让学生在春天的图景欣赏活动中轻松地走进古诗学习的环境。针对年级特点适当降低对古诗理解的难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诗人描绘的画面,用图画、音乐感染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2、重视拓展,本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一节课只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习的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尽量多接触一些古诗,了解更多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看图、想象、表演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能背诵一到两首杜甫的诗、描写春天的诗。
教学重难点:
1、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畅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
2、背诵一到两首杜甫的诗。
教师准备:
图片资料:有关春天的图景、《绝句》描写的景象图。
音像资料:杜甫草堂及有关杜甫写作《绝句》时的一些时代背景资料、古筝曲、配乐诵读、黄鹂的鸣叫声等。
文字资料:杜甫其它诗句,如《春望》、《迟日山江山丽》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导语:一年有四季,春天最美丽。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春天。
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复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幅画可以有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来描绘呢?
2、生交流,看图片背诵《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春晓》等。
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诗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自己心情的。
二、范读古诗、了解背景
1、画面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1)学生简介杜甫。
(2)视频播放杜甫及其草堂,教师解说。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的一生是在穷困与战乱中度过的。晚年时,他漂泊到了四川,靠亲戚朋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营建了杜甫草堂。这里环境优美,清静自在。杜甫在这座草堂里居住了4年,那是他一生中最平静、最快乐的时光。这一年春天,战乱终于平息,杜甫得知这个消息,心情无比舒畅。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古诗。
3、检查效果。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指生读诗。(评价: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真不错!)
四、细读古诗,领悟诗境
学习第一句
1、生自读,找一找第一、二句描写了哪些景色,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2、指生回答,相机板书简笔画: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等。
3、理解词语,感受诗句的声音美和色彩美。
(1)通过看图片,做动作理解“黄鹂”、“白鹭”“鸣”、“上”等词。
(2)通过给图画配颜色理解“青天”、“翠柳”等词。
过渡: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小画师!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色彩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画卷。
(3)播放动画
过渡:看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你一定还想把诗句读得更美,我猜对了吧。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出诗句中的美丽吧。
4、再次练习朗读、指名读、指导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
5、启发联想。
过渡:读着这两行诗,老师又想起了一些相似的诗词,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启发学生联想学过的相关诗词句。(如:《咏柳》、《春日》、莺歌燕舞、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等等)
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啊?你们都快成为小诗人啦!学习诗句,除了联想相关的文字,还要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下面请大家听老师读,你闭上眼睛,静静地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又好像听到了什么?
6、生交流,老师指导。然后出示句式: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___________的天空,___________的柳树,___________黄鹂,___________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_____。
过渡:是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画卷不仅声音美,而且色彩美。(相机板书:有声有色)看到这大好的春光,想到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诗人怎么能不兴奋呢,来,我们站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7、生表演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学习第二句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老师看得出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当诗人看到眼前的美景诗兴大发,脱口吟诵出了前两行诗,这时诗人抬头看远处,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呢?请同学们读第二句诗。
1、生自读诗句找景色。(板书简笔画:山、船)
2、再读提出不懂的地方。(可能会有这些问题:西岭、东吴、千秋、含、泊等词语不理解)
3、教师借助课件、实物(相框)等相机指导理解含、泊等词。
4、谈话表演理解第二句诗。
(1)你们猜猜这西岭上的积雪大概有多少年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千秋雪”。
(2)门前停泊的船打算到什么地方去?从这儿出发远不远?大概有多远?
指生扮演小船家和教师表演。
5、指导朗读。
6、启发联想。
(1)还有哪些诗句中也用像“千”、“万”这样表示数量多的词语呢?(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想像画面,描述画面。(相机板书:有动有静)
指生交流后出示句子:诗人从窗户向远处望,__________________。低头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____________。于是又吟诵出了后两行诗:(齐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过渡:《绝句》这首诗是诗人在战乱平息后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写下的,在这之前,当诗人和老百姓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时,也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听吗?
1、课件出示《春望》,师范读。
过渡:《春望》给我们的感觉是伤心、是忧虑,而《绝句》给我们带来的却是愉快,是幸福,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这首诗。
2、齐读《绝句》。
3、播放古诗完整动画,生看画面表演、背诵。
过渡:同学们这么快就把这首诗背下来了,真棒!当诗人站在草堂前看到这如诗如画的春景,想到战乱平息,百姓生活安宁,又怎能不心喜若狂呢!让我们用歌声来唱出诗人心中的喜悦吧!
4、唱古诗。
六、体会写法、总结学法
过渡:这首诗能成为千古名句,不仅仅是诗句描绘的景色美,还因为这首诗里对偶的词句多,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1、出示:两个对一行
2、诗句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对仗的,找出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诗文中的对偶词语。
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窗以门等等。
3、小结学习方法。
非常感谢同学们用积极发言,用认真读书,用遵守纪律这些方式来爱老师。刚才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小结。
板书:读——想——说——诵——演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用上述方法学习杜甫的另一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2、交流课前收集的杜甫写的诗。
3、自选作业(二选一)
(1)给古诗配上一幅画(也可任选一句你喜欢的诗配画。)
(2)课外学习杜甫的其它古诗或者是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有 绝 句 有
声 青 天(简笔画) 白 鹭(简笔画) 动
有 翠 柳(简笔画) 黄 鹂(简笔画) 有
色 千秋雪(简笔画) 万里船(简笔画) 静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3
之三
建新小学 田燕芳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习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按古诗学习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习古诗,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习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平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习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绝、迟、江、泥、燕”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出示挂图,教师描述:同学们,你们看,春天悄悄地来了,江山显得格外秀美,春风吹拂,送来了花草的香味。泥土酥软,燕子双双飞来飞去,那边暖和的沙滩上,一对一对的鸳鸯静睡不动。唐代诗人杜甫欣赏着这迷人的春色,提笔写了一首的诗篇《绝句》。
2. 板书课题:绝句,认读生字“绝”。
二、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1.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
2. 在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字作记号。
3. 同桌合作,互相认读生字。
4. 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三、借助画面,感悟朗读
1. 春天是多么美好呀,让我们再一次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用眼睛、用鼻子、用耳朵、用心去感受一番吧!
(1) 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了什么?
(2) 请结合画面,再读读第一、二行诗。学生自由读,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出江山的美和春风吹来时阵阵花香的舒畅感觉。
(3)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1. 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看到了什么。该怎么样读好这两行诗?
(1)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面上的景象,并自主尝试朗读第3、4行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2) 多种形式朗读第3、4行诗,师生共同评价。
1. 同学们读得可真美啊!老师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行吗?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四、熟读古诗,背诵表演
1.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同学们练一练,还可以给诗配上动作。
2. 分小组表演。
3. 师生评议。
五、拓展训练,课外延伸
1. 我会背:你还会背诵杜甫的其他古诗吗?
2. 我会找:找其他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我会画:我心中的春天。
板书设计: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5
[案例]
课堂在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诗句中行进,学生已能十分流利地朗读古诗,也许是我轻松地引导,生动的评价,孩子们此时仍兴趣盎然,一双双明亮的眼中流露出意犹未尽的“光芒”,我暗自窃喜:让他们领略诗情画意的时机不就在眼前吗?于是,我作出摩拳擦掌状:
“可爱的小诗人,你们读得太棒啦!我也想露一手,向你们展示展示我读诗的本领,你们欢迎我吗?
“欢迎!”(孩子们异口同声,不约而同地鼓掌。)
“谢谢!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听我读的时候,请你闭上你的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我进一步提出要求,学生热情地给了我肯定的回答。)
在悠悠的古筝乐曲中,我声情并茂地朗诵《绝句》,学生闭上眼,沉浸在遐想之中。
师:孩子们,你们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生:我好像看到了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快乐地飞来飞去。
生:我听到了黄鹂正在柳树上高兴地唱着动听的歌儿。
生:我看到了一行白鹭在高高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我看到了杜甫门前的江面上停泊着几条船,江边还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呢!对面雪山上那一堆堆的白雪真美啊!
……
(听着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述说,而且一个比一个说得好,我的心里被惊喜装得满满的,他们的小脑袋竟然还想象到了诗句所没有描绘到的景物,并且合情合理,看来他们已经完全融入诗的意境中来了。)
师:多美的画面啊!我真为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感到佩服。如果能把这美丽的画面画下来,那该多好啊!孩子们,你们愿意当个小画家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吗?
生:愿意!(学生一听说当小画家,顿时热情高涨。)
师:(沉思)可是,该画上哪些景物才好呢?
(小手如林。有了刚才充分的朗读和生动的想象,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他们不知不觉地把诗融进画中了。)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盒彩笔,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画笔来描绘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要选黄色,因为黄鹂是黄色的。
生:我要选绿色,因为柳树是绿色的。
……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满意。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先在小组里分分工,再动手描绘吧!
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纷纷动口、动脑、动手,在小组里共同合作为古诗配画。不一会儿,各组就都完成了各自的作品,我请学生在小组里推荐一名代表到台上来展示本组的画,并介绍画中的景色,使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更进一步理解了诗意。紧接着,我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我的“画”,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对画面之美的赞叹,我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这美的意境中再次朗读古诗,读出美感,读出愉悦的心情来。看到孩子们摇头晃脑、入情入境读诗的样子,我知道,“明诗意、抒诗情、画诗景”的设计目标已经水到渠成了。
[反思和分析]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对古诗进行分析理解,在枯燥乏味的讲解中,学生难以体味到诗歌的意境之美,也违背了学诗的规律,因此出现了许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课题时总是有意地避开古诗文的教学,难免有畏难情绪,担心上不出气氛,上不出新意。古诗是我国汉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描景记事还是写人表意,都融入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宣泄,其语言高度凝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古诗文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光辉,只有通过潜心地体味、欣赏才能受到美的熏陶。怎样才能引发学生对诗文的情感体验,感知美的情愫,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呢?以上案例打破了旧有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古诗文教学“多意会,少言传;多感悟,少讲解”的新理念,尤其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古诗文的学习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新课标下的中年级古诗教学,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在学生有了充分朗读诗句的基础后,我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加入他们的行列,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而后我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的环节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画前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作画的信心,他们作画的过程也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味到诗之美,至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验着,感悟着,徜佯着。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课堂教学中小高潮的创设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古诗,学生能不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让我们走近学生,引领他们步入神圣的诗歌殿堂,让美的情感真正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6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7
古诗《绝句》听课记录及评课
一.读课题《绝句》,你是怎么理解绝句的?作者是谁?
师:昨天讲的李白是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个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学这首诗。
1、 请人读诗。其余人听,听后评
生1:有感情、声音响亮。
生2:建议注意“鹂”的读音(li是二声)
师:那请你读读。
生3:万里船是表示船多而且离得远,因此应读慢一点,(该生自己读了一次)
生4:他的气韵不够,
师:读一读
生4读且很好(全班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师:孩子们练练,
然后全班齐读一次。
2、 听老师范读,孩子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
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许多船
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
生4:我看见白鹭
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
小结:看板画小结
3、 师:难道我们的大自然就这样单调吗?请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
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
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
师启发:我还从赵尘(生1)的“翠”看到柳树是绿的,[给板书柳树涂为绿色。]你还看到、听到什么?
生1:听到鸟叫
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
生3:流水的哗哗声。(师:你的耳朵真灵)
生4:我看到长江很长,还有船在往这靠。
师小结:我们想象后,让树有了绿色,鸟在叫,这叫有什么有什么?
生:“有声有色”、“有花有草”、
4.用一句话夸夸这首诗。、
5.你能用你夸的这种(美、陶醉)读出来吗?自由读(有的摇头晃脑的读、有的闭目吟诵、)——指名读出陶醉——做动作投入的读——师生齐朗诵(诵读出诗的美)
6.看黑板上的诗(事先已写在黑板上)
读——发现第一句是动景,第二句是静景
读到这你又发现这首诗有-——有——(有动有静)
再读出动静的对比。
7.以师考考大家的形式理解诗意(逐句逐句理解)
8.练习(1)用~~~~画出表颜色的词——(黄、翠、白、青)
(2.)用小三角形标出表示动物动作的词——(鸣、上)
(3)用“===”画出有哪几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露——雪——船)
(4)实数(两个,一行)
(5)用五角星画出虚数。
三、小结: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有什么?(读板书)
听课后点评:
1、读的形式多:初读——个别读——评价——评价过程中读——齐读——范读——想象景物中读——读中打开耳、眼——夸夸诗读——读出感觉。
2、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听到什么?让画面更丰富。
3、小结(有什么有什么)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 师声情并茂将生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
5、 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6、 考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7、 读、听、练。
8、简笔画板书形象、直观
转载a61教育论坛 ;id=25657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7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春,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她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姗姗来到了人间。
瞧!春天的太阳升起来了,多么美丽,多么暖和,太阳照耀下的山川也那么美丽,仿佛镀上了一层金,闪着耀眼的光泽。
那温暖的春风也轻轻唤醒了花草,花儿们在碧绿的草坪上争奇斗艳,散发着芳香,瞧!有的红,有的黄,有的蓝、有的紫……美丽极了!它们挺着身子,在阳光下张开如花似玉的笑脸,向小朋友们预报着春天的来临。
那燕子也毫不寂寞,为温暖的巢到处奔走:“叽咕,叽咕,春天来了,泥软了,天气好了,我们作窝了,叽咕,叽咕!”它们这儿衔点泥,那儿叼根草,放上柔软的羽毛,“叽咕,叽咕,窝做好了,窝做好了!”
鸳鸯趁着这大好时光,成双结对地到沙地上去晒太阳,一边晒一边唱:“呜呜,呜呜,沙子暖又湿,躺着刚刚好。太阳照一照,来年再来躺!呜呜,呜呜。”它们睡在柔软的沙地上,受着阳光的沐浴,不知有多快意,真是赛过活神仙,怪不得他们说来年还要躺!
啊!春!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界!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8
作者:骆泽华转贴自:万市小学点击数:65
《绝句》教学设计一 作者:骆泽华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转载自万市小学 【教学设计说明】《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中描写了他的住所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整首诗意境优美,一句一景,犹如一幅风景画。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展示草堂附近的美丽春色,使学生将欣赏画面与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学得主动、愉快的目的。 【主要教学目标】 1.理解《绝句》所描绘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2.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绝句》的诗情意境。 【教法特点】改变以往逐词逐句提问讲解的古诗教法,依靠电教媒体的作用发挥古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教生动形象的画面,由总到分再到总地展示草堂附近清新明丽的春景,帮助学生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诗情意境;二是利用电教直观鲜明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弥补个别诗句本身并不具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赞美之情。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学生初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 1.读题后,教师简介绝句是诗的体裁,作者是杜甫。 2.学生自读诗歌。了解写什么。 3.教师介绍诗中杜甫描绘了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并出示整个画面。 二、指导学生细读诗歌,理解诗意,指导吟诵,表达诗情意境。 (一)教学前两句诗。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演示黄鹂的动态),要学生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把“鸣”字和“啼”、“叫”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它既把黄鹂写活了又引发出美感。 3.请学生想象黄鹂会歌唱什么。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5.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展现白鹭飞翔的姿态),问学生是如何欣赏这幅画面的。 6.找出哪个字突出了白鹭的姿态美,帮助学生体会“上”字用得好,把天地间的情景组合在一起了。 7.有感情地朗读。 8.再出示天地组合的画面,教师小结:整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天地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后两句诗。 1.先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诗句中“西岭”、“千秋雪”的含义,知道诗句字面意思怎么讲。 2.教师演示此句诗的画面,(这里电教媒体与教具配合:打开屏幕上的木制窗户,就见岷山雪景的画面),请学生比较它所描绘的景色和前面天地间的春景有何不同。 3.让学生考虑如果把“含”字改成“外”字如何,以体会“含”使用得精当,诗句把景和窗融为一体的描写方法是十分独特的。 4.学生说诗意并朗读。 5.理解“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中“泊”、“东吴”、“万里船”等含义。然后出示句画面(红黄相间的小船停靠在清澈的江面上,电教的特殊效果增添了诗句的美感),让学生欣赏它美在何处。 三、总结诗歌,激发学生赞美之情。 1.出示全景画面,教师配音吟诵。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情意境,有感情地吟诵。 《绝句》教学反思 每一堂课都有各自的主题,这主题就如一首歌的基调,或是热情奔放,或是哀怨凄楚;或是缠缠绵绵,或是义愤填鹰,总之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我把《绝句》这课的主题定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始吟诵古诗,一幅画配一首诗,这是序曲;对对子则相当于曲子中的一个引子,是让学生在“对中有画,画中有对”中充分感受美的意境,为主题铺垫;中间的《绝句》就是主调;最后拓展与序曲呼应,也是一幅画,一首杜甫写景名篇。在这首主题曲中,我们再来探讨“对对子”这一引子,它的作用是出人意料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显得异常兴奋,争先恐后地参与,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个。其一是因为把对对子结合古诗学习这一方式感觉挺新鲜,对对子的内容也比较新奇。其二是学习难度递增适当,由一字颜色到二字丰富的事物,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学生学起来便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其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对子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对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并鼓励学生在文学殿堂里畅想。 2、通过学生对对子,教师为此补语,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出现一幅幅美的画面,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感觉。学生不禁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想不到自己对的对子在我们的想象中竟可以那么美。真是“对中有画,画中有对”啊! 3、内容上,为后面学习对仗十分工整的诗句埋下伏笔;情感上,为深入体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做热身运动。 许多古诗词中都有一些精彩的对句,这往往是诗中的精华,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感受它们,是体会诗的意境,学好古诗的一个金点子。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简称《绝句》)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几乎人人成诵,而如何解读其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笔者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这首小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因此也在各种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得到解释。权威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的解释是这样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综合起来,编者还进行了如下的延伸:“万里船”从空间上讲,“千秋雪”从时间上说,诗人身居草室,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前两句,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后两句,雪远景,船近景。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诗中的画境是前后衔接的,即便是跳动的镜头也总有其内在的联系,不可能近、远、远、近的跳来跳去。 让我们把第三、四句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说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积雪,一个“含”字,显示了透视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连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岭的雪峰。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千秋雪”无非是说山很高,高得积雪终年不化。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远。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岭雪景之后,把眼光投向门外,又看到了奇观:透过院门口,看到辽远的水面上漂着东去的航船,那船因为太远了,以致让你感觉不出它在动,只像停泊在那里一样。停泊在哪里呢?就停泊在院门的门框中间。这也是一种透视的眼光,即,作者把“万里船”和院门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以门口为画框,则“万里船”停泊其中,成为框中的画。 这样看来,杜甫这首诗所写的景并不是“近、远、远、近”,而是“近、远、更远、极远”。那为什么说“东吴万里船”比“西岭千秋雪”更远呢?因为山高、水平,大凡观山觉得近,观水觉得远。我们站在景山上看西山,觉得很近,其实远在几十、上百里之外;而站在长江大桥上望江面,觉得远无尽头,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只不过是在那里写景,就像画家随便画一张练笔的小幅水彩一样,实在看不出什么微言大义。诗的精彩之处在于,诗人通过透视的原理来处理景物的远近,从而显出逼真的画境。当然,给小学生讲课,没必要讲什么透视,但也没必要讲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和平的向往之类的微言大义,只要把整幅画面的意境给学生讲准确、讲清楚就是了。◆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 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万里船 美 教学目标 ★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 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万里船 美 学习目标: 1.会认“绝、迟、融、燕”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古诗吗?谁老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写春天的古诗,它是由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写的。 板书诗题,齐读。 二、授新 1.借助拼音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2.春天的鸟儿可真多,看,小燕子非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字宝宝。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3.看书上的图,听老师读古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燕子和鸳鸯。 4.鸟儿们多喜欢这美丽而温暖的春天呀!谁愿意来读后两行诗?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分组读。 5.不仅鸟儿多,花也开了,草也绿了,闭上眼睛闻一闻,你闻到花香了吗?谁老读一读前两行诗? 6.哪个小诗人愿意把整首诗读给我们听?指名读。全班读。 7.试着背诵古诗。比赛背诵。 三、课堂练习: 1.复习生字。 2.背诵古诗比赛。 四、布置作业: 课后去找一找,我有没有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9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10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11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12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13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14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篇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