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1

  孟子主张“仁”;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孟子主张性善论;

  孟子主张反对不义的战争;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2

  1、孟子一般来说是对孔子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仁的方面,直接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性善论。

  认为仁、意、礼、智不是外在给予的,而是我原本就有的,不过不曾切己反思罢了。作为性善论的基础就是“四心”,即所谓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又叫作良心和本心。良心就是善心,本心就是原本具有之心。

  2、以性善论为基础,孟子的目的是为了推行他的“王道**”。就是要学习古代圣王的做法,崇尚德治,“以德服人”,使人“中心悦而诚服也”。

  3、在提倡王道**的时候,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名贵君轻论。“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核心是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了说明民贵君轻的合理性,还借助了天的力量。“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名受之”《万章上》这就是说,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天意的真正意义在于民意。

  4、对孔子义利思想的继承。“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然这里要明确的是,孟子的利,有两个不同的向度。首先是**方略意义上的。“义”特指王道,“利”特指霸道,分别**不同的**方略,是对立的。

  其次,是人畜之分意义上的。在这里孟子不否定人必须有一定的利才能生存。主要是一种选择:凡是只选择利,便与禽兽无异;凡事都选择义,便成为一个善人。如何才是真正的善?用孔子的话说是:过犹不及。就是所谓的“中庸”,切记这里的中庸有“时中”的意思,它要求人们必须不断考察事情的客观环境,随客观环境的变而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

  大致来说就这几个重要的方面吧,感兴趣还可以具体深入的研究,比如孟子性善论的可能性问题等。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阅读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1)

——孔子的主要思想3篇

孔子的主要思想1

  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维护“礼”:“贵贱有序”

  ③要改良:**因时而变。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2)

——孟子是哪个朝代的思想家3篇

孟子是哪个朝代的思想家1

  思想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3] ?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思想的核心。孟子的**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者与被**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另一方面,又把**者和被**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如果**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和民贼,被人民**。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教育以及**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孟子认为**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上的体现。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轨道上来。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一贯以孔子的**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七篇,留给后世。犹如绵绵春雨,普降于漫漫的历史文化中。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就有了可靠保证。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仁是一个古老的**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

  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者和被**者摆在*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法**

  法**就是以**的道德标准为规范。推崇尧舜之道。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法后王就是以后世君王的做法为规范,比较讲究实际,不泥古。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人物,但它具有一定的法家思想。在这一点上,比孔孟进步。荀子所谓的“后王”既不同于其所谓“**”,也异于孟子所谓的“**”,学术界一般把荀子的历史思想概括为“法后王”,使之与孟子的“法**”相对立。其实,荀子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不仅“法后王”,而且也“法**”,是后王**并法重者。 “**”观念的形成以历史人物为摹本,凝聚了历史人物的一切智慧和才能,不是在现实层次上而是在理想层次上进行的,这是理解荀子**特点的关键所在。 荀子所谓“后王”,是对当时理想人君的理想化描述,在“后王”身上,凝聚了新时代发展的一切要求,“后王”成为礼法、王霸、义利……等品质的表征,荀子的“后王”与“**”一样,也是在理想层次上而非现实层次上来表述的。 与**相比,荀子更注重“后王”所表征的价值和意义,荀子汲取先秦诸子的合理成分,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义利并重,王霸兼施,礼法兼尊等一系列主张,较之孔孟儒家,商韩法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而“后王”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正是义利、王霸,礼法等思想的综合体现,“法后王”象征着历史的进步,荀子正是通过“法后王”来阐明自己进步的历史观。

  哲学思想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思想的。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认识论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而且,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他站在唯物**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此外,孟子还非常重视修养。在心性修养方面,孟子从“性善论”这一根本思想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动力,完全仰仗于君子大发“仁心”。这种“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贵在一个“养”字。孟子以子思的“思诚之道”为依据,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等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观唯心**成分的思想体系。

  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

  孟子的性善论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明代王明继承并发展出“良知学说”,当代学者傅佩荣提出“性向善”。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学意义,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饮食见解

  孟子在饮食上提出了较多的见解,多被后人视为经典。他从仁爱的角度出发,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后人将“君子远庖厨”解为不近厨房,并作为孟子贱视烹饪的理论依据,这是不可取的。

  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也就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牛即将被杀的样子而没有亲眼看到羊即将被杀的样子。“眼不见为净”,所以君子远离宰鸡杀鸭的厨房。《礼记·玉藻》:选段译文

  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孟子》记载,诊断饮食是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这与儒家自孔子开始对饮食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孟子是哪个朝代的思想家2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16]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3)

——柳宗元的主张

柳宗元的主张1

  在文学上,柳宗元发动了古文运动,以倡导自己在文学上的主张。当时,唐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多为骈体文。学子们为了追求华丽的语言,常常咬文嚼字卖弄文采,常常忽略了文章最本质的内容。随后,俩人在文学上发起了一场古文运动,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倡导者。

  这次古文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十分相似,都是一次文学史上的进步。在“复古”的**下,文学**爆发,主要内容就是对儒学的复兴。

  先秦时代和汉朝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质朴真实。作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文采,不受句式和体裁限制。在文章中,可以读出先秦时代和汉朝的文化风俗和社会背景。通过散文,可以反映出人民的疾苦和现实生活。散文发展至六朝时,人们渐渐从文章内容转移到了对词藻的要求。

  而后,骈体文应运而生,骈文讲究对仗、对偶、文章要有音律和典故。作者们常常为了文采的华美而绞尽脑汁,忽略了文章的内容。学子们深受骈体文的影响,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十分僵硬而单一。除此之外,散文常常华而不实,没有内容填充,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经不起仔细推敲。柳宗元和韩愈认识到骈体文的弊端,俩人在文学上一拍即合,准备发起一场古文运动,提倡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柳宗元高举复古大旗,在社会广泛提倡儒学复兴,得到了大批拥护者。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4)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3篇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1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解释】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解释】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解释】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解释】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解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解释】心这个器官职责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就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解释】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地位,就会把他的**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解释】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解释】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解释】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解释】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释】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解释】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解释】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解释】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解释】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解释】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解释】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地来**肉,**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解释】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释】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释】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释】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解释】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解释】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解释】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解释】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释】百姓最为重要,**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解释】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解释】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此率兽而食人也。

  【解释】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的尸体,这等于是在**的人率领着禽兽来**。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解释】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解释】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解释】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天下,没有人能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解释】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解释】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解释】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解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解释】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解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解释】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解释】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解释】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释】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解释】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解释】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解释】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解释】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解释】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解释】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解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解释】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解释】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2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解释】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解释】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解释】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解释】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解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解释】心这个器官职责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就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解释】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地位,就会把他的**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解释】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解释】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解释】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解释】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释】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解释】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解释】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解释】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解释】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解释】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解释】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地来**肉,**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解释】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释】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释】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释】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释】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解释】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解释】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解释】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解释】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释】百姓最为重要,**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解释】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解释】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此率兽而食人也。

  【解释】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的尸体,这等于是在**的人率领着禽兽来**。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解释】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解释】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解释】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天下,没有人能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解释】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解释】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解释】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解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解释】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解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解释】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解释】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解释】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释】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解释】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解释】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解释】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解释】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解释】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解释】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解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解释】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解释】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孟子的名言及解释3

  (1)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姓的地位最尊贵,国家其次,君主的地位应比百姓,国家轻。

  (4)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gu)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的尸体,这等于是在**的人率领着禽兽来**。

  (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8)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10)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

  (1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天下,没有人能够**。

  (12)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5)

——孟子的名言语录3篇

孟子的名言语录1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名言语录2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3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孟子的名言语录3

  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2、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6、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8、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9、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1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12、为**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4、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15、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1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7、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1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1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6)

——孟子的名言欣赏3篇

孟子的名言欣赏1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2、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的名言欣赏2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0、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其进锐者,其退速。

  1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仁者无敌。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7)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3篇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1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翻译】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翻译】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翻译】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翻译】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翻译】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翻译】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翻译】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地位,就会把他的**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翻译】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翻译】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翻译】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翻译】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翻译】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翻译】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翻译】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翻译】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翻译】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翻译】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地来**肉,**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翻译】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翻译】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翻译】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翻译】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翻译】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最为重要,**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翻译】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翻译】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此率兽而食人也。

  【翻译】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的尸体,这等于是在**的人率领着禽兽来**。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翻译】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翻译】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天下,没有人能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翻译】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翻译】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翻译】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翻译】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翻译】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翻译】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翻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翻译】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翻译】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翻译】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翻译】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翻译】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翻译】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翻译】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翻译】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翻译】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翻译】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翻译】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2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翻译】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翻译】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翻译】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翻译】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翻译】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翻译】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翻译】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地位,就会把他的**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翻译】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翻译】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翻译】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翻译】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翻译】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翻译】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翻译】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翻译】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翻译】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翻译】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地来**肉,**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翻译】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翻译】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翻译】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翻译】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翻译】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最为重要,**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翻译】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翻译】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此率兽而食人也。

  【翻译】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的尸体,这等于是在**的人率领着禽兽来**。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翻译】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翻译】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天下,没有人能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翻译】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翻译】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翻译】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翻译】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翻译】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翻译】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翻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翻译】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翻译】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翻译】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翻译】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翻译】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翻译】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翻译】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翻译】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翻译】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翻译】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翻译】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3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3篇(扩展8)

——孟子文中的名言警句3篇

孟子文中的名言警句1

  1、彼一时,此一时也。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7、人不可以无耻。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情至之语,自能感人。

  1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7、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1、仁者无敌。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24、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6、养心莫善于寡欲。

  2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8、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