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牧草栽培的主要技术内容 牧草育种与栽培(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牧草栽培的主要技术内容 牧草育种与栽培篇一

杉木是信阳市山区和丘陵区的价值较高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丰产性能好,经济效益高,深受群众喜爱,山区县已把杉木生产列为林业支柱产业。

一、种苗选择

1.良种选择 由于杉木分布广阔,形成多样复杂的生态环境,以致形成各种不同的杉木种群。我市经过种源试验选择的优良种源有贵州丛江、榕江、锦屏;广西融水、那坡;福建将乐和湖南会同等,材积遗传增益在25%以上,因而,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应选择上述优良种源造林,效果更加显著。

2.苗木选择 造林苗木采用一年生苗,苗高20cm 以上,地径0.4cm以上,苗木通直,木质化程度高,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按群众说法,杉木壮苗应是“八寸高、筷子粗紫红色,菊花头。

二、造林技术

1、立地条件 杉木丰产林造林地应具备以下立地条件:(1)坡位低山山坡中下部,谷地,高丘丘坡下部,冲风口忌 选;(2)坡向阴坡,半阴坡;(3)土壤质地 壤土;(4)坡度小于35度;(5)土层厚度大于50cm;(6)土壤湿度 润—湿,不得积水。

2、整地 杉木造林的整地工作是造林成功的基础,我市多于夏、秋整地,次年早春造林。(1)坡度15度以上的造林地进行带状整地,整地面积不小于30—40%,深度25—50cm,待验收后先回表土后回里土栽植;(2)坡度15度以下造林地,植被茂密,要全垦整地,深度在25cm 以上,全垦后要挖栽植明穴,质量要求同上,不论哪种方式,均要做好水土保持。

3、栽植(1)杉木造林密度的确定,应考虑经营目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我市杉木造林主要培育中小径材,每公顷造林初植密度为4995株,如果立地和经济条件好些,还可再密些,达到每公顷6660株。(2)植苗要做到深栽、砸实、根伸直,栽植深度为苗高的1/2以上。

三、杉木林经营管理

1、幼林抚育:“三分造,七分管”,幼林抚育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杉木林前三年必须扎扎实实的幼林抚育,否则,导致造林失败。幼林抚育包括松土、锄草、深挖等。幼林抚育第一年2次,第二、三年各3次,抚育方式以松土、锄草、割草为主;第四、五年各2次,其中第四年要深挖抚育1次,深度一定要达到25cm 以上,幼林抚育要根据整地方式进行,全面整地采用全面抚育,带状整地采用带状抚育,严禁修打活枝,要及时除萌,每穴要求留1株健壮幼树,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适量施肥,间作绿肥和埋青。

2、抚育间伐:杉木造林后4—6年开始郁闭,进行群体生长阶段,这时如能及时间伐掉这部分林木,使保留木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就能促进杉木持续速生,间伐下来的小径材,可增加早期经济收入。间伐起始时间:当小径木株数占总株数的30%以上;自然整枝高度达到1/3—1/2;当胸径平均生长量下降时,材积连年生长达到最高峰,此时间伐最合适;当林木郁闭度达到0.9,林内树冠交叉重叠,应及时砍伐部分林木以疏开林冠。我市一般是10—12年开始间伐,丘岗地、早于山区。间伐程度及间伐隔期,以弱度间伐为主,间伐强度以株数计算为20—30%,间伐后郁闭不小于0.7;间隔期为3—4年,间隔次数一般2次,最后一次间伐时间树龄不得超过15年,立地条件差的岗地,林分生长出现衰退早,轮伐期短,可只间伐一次。间伐方法:采用下层抚育法,间伐后不得出现林窗。

牧草栽培的主要技术内容 牧草育种与栽培篇二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

一、土壤处理 (一)深耕

一般采用畜力犁或拖拉机进行深耕: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一年进行一次深耕。深耕要适时,做到精细,田面平整。(二)耙地

刚犁过的土地,用钉齿耙耙平地面,耙碎土块,耙除杂草的根茎,起到保墒作用。若播种后出苗前,土板结,可用钉齿耙耙地,破除板结,利于幼苗的出土。多年生牧草地在早春和刈割后耙地,可以消灭杂草,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有利于牧草的返青和生长。(三)镇压

播种前土壤表层过于疏松,有坷垃或干旱缺墒,可进行镇压。以压碎大坷垃,平整地面,增加土壤的紧密度,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在干旱情况下,播后进行镇压提墒,促进发芽。(四)中耕

出苗后的中耕叫行间中耕。主要是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保墒防旱等。要适时中耕,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没有杂草,特别是灌后或雨后更要及时中耕,以破除板结,保蓄水分。

(五)开沟、作畦与作垄

开沟作畦与作垄,能够排除积水,并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提高地温。地势低洼易涝区,更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二、合理施肥 (一)施肥的基本原则

1、根据牧草种类和需肥量施肥

牧草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肥量种类、数量也不同。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反应敏感。因此,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有磷、钾肥。豆科牧草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应以磷、钾肥为主和少量的氮肥,尤其是在幼苗根瘤尚未形成时,施用少量的氮肥,促进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以磷固氮,促进禾本科牧草的生长。

同一种牧草,在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料的需要量也不同。萌发时,种子贮藏有丰富的养料,一般不吸收养分;幼苗期需要量较小;随着幼苗的生长,需要量逐渐增加。禾本科牧草吸收养料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开花期;豆科牧草是分枝至孕蕾期。要根据不同肥料的特性,适时适量施用,以满足牧草不同发育阶段对肥料的需要。

2、根据土壤肥力施肥

一般壤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公较多,只要基肥充足,适时追肥,就可获得高产。粘质土壤或低洼地水分较多的土壤,肥力较高,保肥能力较强,有机质分解慢,故前期多施速效肥料,后期应防止贪青、徒长和倒伏。沙质土壤肥力低,保肥能力差,应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化肥适量,勤施,做到少吃多餐。无论哪种土壤,都应注意氮、磷、钾三者的配合。

3、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施肥

土壤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腐殖质的形成和速效养分的积累。土壤水分过多,微生物活动差,有机质分解慢,速效养分少,应适当施用速效肥料。若土壤水分不足或过于干旱,不仅有机质难以分解,速效养分少,施入的肥料也难以吸收,所以在干季节要结合灌水或降水施肥。

4、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特性施肥。

肥料种类不同,其特性也各有差异。肥效较迟,在土壤中不易流失的可作基肥,如过磷酸钙、草木灰等;肥效较快的,易被牧草吸收的,可作为追肥,如碳酸氢铵、硫酸铵等。(二)施肥方法 

1、施用基肥

(1)基肥的作用:牧草播种之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有机肥料或迟效的化肥,以满足牧草整个生长期的需要,称为基肥。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满足牧草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要。(2)基肥的施法:主要有撤施、条施和分层施三种。第一种撒施:在土壤翻耕之前,把能料均匀地撒于地表,然后翻入后将肥料施入沟中。条施肥料集中,用量少,肥效高。第三种分层施肥:是结合深耕把粗质肥和迟效肥料施入深层,精质肥料和速效肥料施到土壤上层。以上细下粗的肥料,配合牧草不同生育期根系的深浅及分布范围,把肥料放置不同的深度,以满足牧草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2、施用种肥

(1)种肥的作用: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施用的有机肥料、化肥或细菌肥料等为种肥。其目的在于满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2)种肥的施法:密集条播的可采用沟内条施;点播、移栽或扦插的可采用穴施。或浸种、拌种后再播种。在施用种肥时,要防止肥料对种子的腐蚀和毒害作用,凡是过酸、过碱、能产生高温以及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均不宜作为种肥。

3、施有追肥

(1)追肥的作用:根据牧草的需要,牧草的生长发育期内追施的肥料,称为追肥。目的在于及时地供给牧草各生育时期所需要的养分,促进生长发育,达到高产优质。

(2)追肥的方法:用作追肥的主要是无机速效肥料。有撒施、条施、穴施及根外追肥等方法。追施肥料必须依据牧草生长状况和当地气候变化、降雨量等具体条件,而决定采用追肥的种类和用量。以便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防止浪费和损伤牧草。

三、种子处理

牧草在种前要进行选种、浸种、消毒,禾本科牧草去芒,豆科牧草去壳,硬实种子处理和根瘤菌接种等种子处理;目的在于提高种子的萌发能力,保证播种质量,为牧草健壮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选种

牧草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选种,去掉不饱满的种子、杂草种子和皮壳,获得籽饱满、纯净度高的牧草种子。常用的方法有:清选机清选、人工筛选,或用泥水盐水和硫酸铵溶液选种等。(二)浸种催芽

为了加快种子的萌发,播前可用温水浸种。浸种的方法是豆科种子5公斤加温水7.5—10公斤,浸泡12—16小时;禾本科每5公斤种子加5—7.5公斤水,浸泡1—2天,浸后放置阴凉处,每隔几小时翻动一次,过1—2天即可播种。土壤干旱则不宜浸种。(三)去芒、去壳

带壳的豆科牧草种子发芽率很低,如草木樨。有芒的禾本科牧草种子,给播种带来很大困难,影响质量。因此,播前必须进行处理,除去夹壳和芒。去壳时可用碾子碾压或碾米机等处理;去芒可用去芒机,然后风选,以便增加种子的流动性,利于播种。(四)种子的消毒

牧草播种之前,进行药物浸种或拌种,预防通过种子传播病虫害。如为了预防豆科牧草的叶斑病、禾本科牧草的赤霉病、秆黑穗病、散黑穗病等可用1%的石灰水浸种;对于苜蓿的轮纹病可用50倍福尔马林液或1000倍的抗菌素401液浸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6.5%的菲醌拌种。

(五)豆科牧草硬实粒种子处理 豆科牧草种子中,常含有一定比例的硬实种子,其种皮有一角质层,坚韧致密,水分不能或不易渗入内部,使种子不能发芽。如苜蓿硬粒种子约10—20%,草木樨约40—60%,小冠花约60—70%,如不经过处理,则硬粒种子不能发芽。其处理的方法有。

1、擦破种皮:也称机械处理法。这种方法可使种子表皮裂纹,水分沿裂纹浸入。如果处理少量种子时,将种子装入双层布袋内,用手揉搓;或将种子平铺在砖地或水泥地上,用砖或布鞋底轻搓。如果处理大量种子,可用碾米机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以种皮表面粗糙、起毛、不压碾碎种子,损伤种子胚部为宜。采用此方法,可使草木樨种子发芽率由40—50%,提高到80—90%,紫云英种子发芽率由47%提高到95%。

2、变温处理法:将硬实种子放入温水中,水温以不烫手为宜,浸泡一昼夜后捞出,在阳光下曝晒,夜间移至凉处,并经常浇水,使种子保持湿润,2—3天后,种皮开裂,大部分种子吸水略有膨胀即可播种。变温处理可以加速种子在萌发前的代谢过程,通过热冷交替,促进种皮微裂,以改变其透性,促进吸水、膨胀、萌发。(六)根瘤菌接种 

1、接种范围:

(1)某一豆科植物栽培于首次种植的土壤上,特别是新开垦的土壤上。(2)同一豆科植物经过4—5年以后,再次种植同一块土地上。

(3)当土壤条件不良,如酸性强,缺乏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土壤过于干旱,土壤湿度过高或长期大雨之后,根瘤菌的数量可能减少。当不良条件已改善,再次种植豆科牧草时,可进行接种。

(4)在耕作不良而地力衰退的土壤上,或改良的低产土壤上。

2、接种根瘤菌的种类:

(1)苜蓿族。可接种于苜蓿属、草木樨属、胡芦巴属。(2)三叶草族。三叶草属植物。如红三叶、白三嘲、杂三叶。

3、接种方法:可用工厂生产的根瘤菌剂拌种。也可采集同类豆科牧草的根瘤菌,风干后压碎拌种,每亩约需干根瘤菌10克。取种过同类豆科牧草田内潮湿的土壤25—50公斤与种子混合播种也同样有效。

4、根瘤菌接种应注意的问题:

(1)根瘤菌不能直接与日光接触,拌种时应在阴暗而温度适宜,又不过于干燥的地方进行。拌种后立即播种覆土。

(2)用其他药剂拌过的种子,不能再做根瘤菌接种。(3)已接种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或大量浓厚肥料接触。

(4)根瘤菌喜中性或弱碱性土壤,过酸对根瘤菌不利。因此,对酸性土壤,应在牧草播种之前施用适量的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5)根瘤菌喜欢湿润而通气良好的土壤,在太干或太湿土壤内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因此,保证土壤湿润而通气良好,是根瘤大量固氮的关键。

四、播种

(一)牧草播种的一般要求 

1、播种时期

牧草播种和农作物一样,要求适期播种,期适宜的播种期应根据牧草种类、生物学特性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来决定。大多数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以秋播最为适宜,一般8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进行。春季播种多于3月上中旬到4月初,在这一时期内,根据墒情,播种愈早愈好。夏播因雨水多,温度高,杂草多,效果较差。冬季寄种,一些耐低温性强的,尤其硬实种子较多的多年生牧草,适当加大播量,亦可进行冬季寄种。冬季寄种一定要在土壤温度降到不致使种子发芽时进行,以免发芽后遭受冻害。

2、播种量

播种量主要依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用途(收草或收种子)、种子大小、种子质量、土壤肥力、整地的粗细及播种时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定。计算实际播种量的公式如下: 实际播种量(公斤/亩)=种子用价为100%时的播种量种子用价%

例如:紫花苜蓿种子用价为100%时的每亩播量为0.75公斤。已知纯净度为95%,发芽率为90%,按上述公式计算,财实际播种量为: 紫花苜蓿的种子用价=95%×90%=85.5%

紫花苜蓿每亩实际播种量=0.75公斤85.5%=0.87公斤 3.播种方式

牧草的播种方式,可因牧草种类、土壤和气候条件分别采取条播、点播、撒播等。条播的方式最为普遍,用播种机或畜力耧播种;条播深度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管理。在较陡的山起荒地上,可采用挖穴点播,撒播是在整地后用人工或撒播机把种子撒播地表,然后覆土。撒播无行、失距,常因深浅不一致,出苗不整齐。如播前进行地面处理,墒情好或播后遇雨,则出苗较好。在山区、丘陵及荒区大面积播种牧草可采用飞机播种。

4、播种深度 由于牧草种子细小,顶土力弱,播种不宜过深,一般以1.5—3厘米为宜。豆科牧草宜浅,禾本科牧草可稍深;大粒种子可深,小粒种子宜浅;在条件适宜时,还是要浅播,以保证出苗整齐一致。(二)牧草的混播 

1、混播收草的优点

(1)牧草混播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据报道,混合牧草的干草产量较单播高14—25%。(2)牧草混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豆科牧草根系属深根系,入土深度可达1—2米以上,可吸收大量的钙;禾本科牧草属浅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的土层中。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时,两类牧草根系成层分布,增加了单位面积内根系数量,从而增强了土壤保水保 肥的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3)牧草混播可提高饲草品质,便于加工调制:禾本科牧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粗蛋白较低,而豆科牧草含粗蛋白较多,两者混合取长补短,使饲草品质提高。混播牧草可使养料成分均匀,适口性较好。

2、混播牧草的选择及组合

(1)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品种混播。

(2)确定混播牧草的成分:应根据利用目的、年限,选择2—3种或3—4种牧草组成混播。

3、混播牧草的播种 (1)播种量的确定:

首先确定混播牧草各成分的比例。一般在较湿润的条件下,豆科牧草的比例可大一些;在干旱的条件下,应少一些。利用年限短的割草地,豆科牧草的比例可多些,利用年限长的放牧地则豆科牧草的比例要少些。表1—1可供混播时参考。表1—1混播草地牧草种子配合比例(%)利用年限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在禾本科牧草中根茎型和根茎疏丛型疏丛型短期草地(2—3年)中期草地(4—7年)长期草地(8—10年)65—7525—208—10 35—2575—8092—90 010—2550—75 10090—7550—25其次确定混播牧草的播种量。其计算方法很多,但主要应依牧草单播时的播种量计算。只要把单播时的播种量乘以该牧草在混播牧草中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该牧草在混播牧草时的播量,各牧草播量之和就是混播牧草的播种量。计算公式如下:某一种牧草混播时播种,某一牧草在混播时占的%×某一牧草单播播种量 种子用价多种混播牧草中,各间斗争较为剧烈,必须适当增加播种量。当3—4种牧草混播时,播种量可增加25%;5—6种牧草混播时,播量可增加50%。

(2)播种期:应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的播种期。若组成混播牧草的成分均为春性或冬性,就应在春季或秋季同时播种,否则应分期播种。同时还要考虑各类牧草的生长发育情况,生长缓慢的应先播。由于禾本科牧草苗期生长较弱,易受豆科牧草的抑制,可以秋播禾本科,第二年春播豆科。(3)播种方法:混播牧草的播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同行播种。行距通常15厘米,各种牧草都播在同一行内。

交叉播种。一种或几种牧草播在同一行内,另一种或几种牧草与前者播行成垂直方向播种。间条播。可分窄行、宽行和窄宽相间条播三种。窄行行距为15厘米,宽行为30厘米。当混播三种以上牧草时,按牧草种类和竞争能力,间行条播。窄行间条播适用于干旱地区;宽行间条播适于湿润及土壤比较肥沃地区;在窄宽相间条播时,窄行中可播不喜光或受抑制较弱、竞争能力强的牧草,宽行播种喜光或竞争能力较弱的牧草。

撒一条播。行距15厘米,一行采用条播,另一行进行较宽幅的措施,条一撒相间。

五、牧草的田间管理 (一)破除板结

牧草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灌溉或遇暴雨,往往在土壤表层形成板结层,影响种子出苗,所以,遇到板结现象时,应及时的用短齿耙或短齿的圆形镇压器划破板结层,在雨后表层泛白皮时进行,太干太湿效果都不好,若破除板结及时,牧草仍可正常出苗,达到全苗的要求。(二)中耕除草

中耕深度依牧草种类、土壤状况、天气情况而定。浅根系牧草宜浅,深根系牧草宜深。第一次中耕宜浅,一般3—5厘米,第二次中耕较深6—7厘米,中耕与施肥、灌水结合进行,以节省劳力,提高肥效和水分利用率。

防除杂草要“宁早勿晚”,尽可能消灭在杂草开花结籽之前。如消灭禾本科牧草地里的双子叶杂草,可用2,4,d—丁酯等除莠剂。每亩用量0.07—0.1公斤,兑水50—60公斤,在禾本科牧草苗高10—15厘米时喷酒,要尽量避免幼苗受害。对于豆科牧草地的禾本科杂草,一般使用苯胺基甲酸、三氯醋酸等,每亩用药量0.75公斤。(三)灌溉

灌溉的时间和次数,因牧草种类、气候与土壤条件有所不同。禾本科牧草从分蘖到开花前,豆科牧草从孕蕾到开花前需水量最大,是牧草灌溉的重要时期。对一年刈割多次的牧草应刈割后及时灌溉;冬季上冻前再灌一次水,有利于牧草的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旱春的返青生长。在水源丰富、灌溉条件好的情况下,也应根据牧草的栽培特点与需水规律,进行灌水,争 取高产丰收。(四)病虫害防治 

1、病害

牧草的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高等寄生物侵染而引起的。以真菌引起的病害为最多,其次为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此外,牧草因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不足或过多、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或过强以及通风不良、药害等不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病害,称为生理病害。如缺磷而使植株矮小,叶片呈紫红色或出现褐色斑点,叶早落、果实少而小;缺钾植株矮小而萎缩、叶下垂、卷曲、茎叶脆弱易折等; 

2、虫害

牧草的虫害种类很多,按口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咀嚼式口器类:以齿状的口器咬食植物组织,将叶片咬成孔洞或咬断幼嫩的植株。如蝗中心、哜螬、蝼蛄、地老虎、粘虫等。

刺吸式口器类:以针状的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食汁液,使植株变黄枯萎。如蚜虫、盲蝽象、红蜘蛛等。

3、病虫害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主要任务是对种子、苗木等引进、调出进行检疫。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检疫对象封锁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消除。

(2)选育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等,预防或消灭病虫害。(3)利用物理因素或器械来消灭病虫害。如:温汤浸种、石灰水浸种等。

(4)化学防治:是利用有毒化学药剂来预防和直接消灭病虫害。杀虫剂。杀虫剂可分为三种:胃毒剂如杀虫脒,鱼藤精等;触杀剂如:松脂合剂、杀虫畏;熏蒸剂如氯化苦、溴甲烷等;内吸剂如:乐果以及具有胃毒、触杀、熏蒸等杀虫作用的综合杀虫剂如杀虫脒、乐果、西维因、敌百虫、杀虫畏等。

杀菌剂。能杀死病菌药剂,总称为杀菌剂。按其性能可分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退菌特等;铲除剂如石硫合剂、氯化苦、福尔马林等;治疗剂如代森铵、多菌灵、托布津等。使用化学农药时,首先要了解所用药剂的性能。其次,应掌握病虫害对药剂的反应。不同种害虫对同一种药剂有不同反应,就是同一种害虫,在不同龄期对药剂的反应也不一样。第三,要注意安全,选择适当的剂理和浓度。施药时注意观察气候条件,微风或无风的晴天宜进行防治,阴雨前不宜用药。

六、牧草的刈割 (一)刈割时期

牧草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产量不同其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牧草生长早期,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但单位面积产量低,并且含水量较多,难于调制干草,随着牧草的生长,蛋白质含量减少,而牧畜不易吸收的粗纤维素增加,适口性降低,尤其豆科牧草基部逐渐木质化,适口性更差。一般来说,禾本科牧草适宜在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适宜在现蕾或初花期刈割,称最佳刈割期 (二)刈割高度

牧草的刈割高度对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刈割过高时,营养价值高的叶和基层叶留于地面影响牧草的营养价值,降低了产量。收割高度过低时,当年可多收些草,但由于牧草基部的叶大部分被割去,特别叶量丰富和着叶均匀的牧草,几乎被割去全部叶片,减少了剩余草的光全作用,影响牧草割后再生和地下器官营养物质的积累,以致影响以后各年的产 量。一般上繁草刈割可高些,留茬5—6厘米;下繁草应低些,相反应些。冬前最后一次刈割留茬10厘米左右,以利安全越冬。(三)刈割次数

多年生牧草一年要进行几次刈割,应根据牧草生物学特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来定。一般每年可刈割3—4次,多则达5次以上。冬前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牧草停止生长前25—30天。保证牧草在越冬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积累养分,供越冬和下年恢复生长之用。

牧草栽培的主要技术内容 牧草育种与栽培篇三

高产花椒种植技术

花椒亩产量多少斤?

花椒一般每亩种110颗,按2米株距3米行距定植,小苗时也可以2--1.5米定植220颗。传统的花椒种植平均鲜果亩产在1200斤左右,经对花椒品种提纯复壮,“矮化密植、科学施肥”等速生丰产技术后,花椒鲜果亩产量达2400斤左右,新发展基地鲜果亩产量突破3000斤示.产量和产值均是原来的1~2倍左右。

花椒是落叶灌木,高3—5米,果、枝、叶、干均有香味,花椒性喜温,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花椒对土壤适应性强,尤喜深厚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山地钙质土上生长更好,花椒喜光性强,在荫蔽下生长,结实较差,萌芽力强,耐强度修剪,隐芽寿命长。

花椒生长快,结果早,一年生苗可高达1米,栽后2年即开花挂果,4年大量结果,寿命30—40年,衰老后可以萌芽更新。

一、选址条件及栽植要求

花椒林地应选山坡下部的阳坡或半阳坡,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好,也可四旁零星栽植。在山顶或地势低洼易涝之处和重粘土不宜栽植,造林前要细致整地,山坡上实行高线带状整地,带宽1米,带间距2米,每隔5米修一条截水堰,以防冲刷。

花椒植苗造林,以冬春栽植较好,冬栽在“立冬”前后,春栽宜在椒苗芽苞萌动时,穴内先填湿土,有条件时应浇水。花椒要求在移栽时窝大底平,深挖浅栽,重施基肥,肥土填窝,切忌捶打。花椒成片造林行距3米,株距2米,窝深、长、宽均0.5米,每亩110株。此外,在苗圃、果园、机关、学校、公园周围用花椒栽成生篱,可防止牲畜为害,美化环境,又获得收益。

造林当年应除草松土二次,天旱时,及时灌水。也可间种豆类,绿肥作物,结合间种作物抚育幼林,花椒结实后,每年要松土、除草、施肥、防止病虫害。

二、整形修剪 整形是获得花椒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之一,合理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枝条健壮,配合合理,光照足,通风好,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增延树龄,花椒主要特点是喜光,发枝强,壮枝座果好,由于分枝多,养分过于分散,果枝生长细弱,结果能力相应减弱,果穗变得小而轻;分枝过多,树冠稠密,内膛光照不良,致使小枝枯死。只有通过修剪来解决生长发育与营养条件之间的矛盾,达到连年丰产的目的。

1、修剪时间:采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均可,以采椒季节最好。

2、树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丛状形、圆头形三种。自然开心形培养方法:定植后定于30厘米处留4-5侧枝,4—5年完成整形,最后去掉中心枝开膛即可,是现在最为高产的树形。丛状形培养方法是栽后截干,从根颈部抽出较多枝长或一穴栽枝3-4株,全部成活后自然生长而成。圆头形即有明显主干,主干上自然分布较多的主枝,小枝较密集的树形。

3、修剪方法:花椒对修剪有良好的反应,按不同生长阶段,采用相应的修剪方法。幼龄树 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栽后第一年距地面要求高度剪截,第二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30—50厘米处的枝条,并均匀保留主枝5—7个进行短截,其余枝条不行短截,疏除密挤枝、竞争枝、细弱枝、病虫枝、长放强壮枝。

结果树 疏除多余大枝,冠内枝条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徒长枝,为树冠内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老年树 以疏剪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去老养小,疏弱留壮,选壮枝壮芽壮头,以恢复树势。主要病虫害防治

1、蚜虫:危害嫩梢,幼芽、花等,用40%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杀。

2、花椒天牛:危害枝干,采用剪除虫害枝梢,铁丝钩杀幼虫或将杀虫农药注入树干虫口处。

3、黄凤蝶:幼虫食嫩叶,用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

4、黑金龟子:200倍40%乐果乳剂浇根。

5、金花虫:敌百虫500—600倍液喷杀成

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一、种子的贮藏与催芽: 花椒种壳坚硬,油质多,不易吸水,发芽比较困难,必须进行脱脂处理。如为秋播,可将种子放入碱水中(1公斤种子用碱面25克,加水淹没种子为度),浸泡2天,搓洗种皮油脂,捞出后即可播种。如为春播,需妥善贮藏,以防经过冬季油分挥发,降低发芽力。贮藏方法各地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草木灰贮藏:即秋天用3—5倍于种子的草木灰加水搅拌均匀,进行贮藏,并经常保持湿润。

2.泥饼包藏:把种子与沙壤土混合起来,加水拌成稠泥状(或掺些牛粪)做成泥饼,阴干后放在干燥通风处,作为明春播种用。

3.缸罐贮藏:将阴干的新鲜种子,倒入罐中,上面加盖,放于阴凉干燥室内,也能保持发芽能力。

二、播种与肥水管理: 一般在播前15—20天,将贮藏的种子除去杂物后置于向阳处堆高30厘米,洒水并盖上塑料薄膜,每1-2 天翻倒一次,待大部分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秋播在土壤封冻前,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地表10厘米处土温达到8—10℃时为宜。育苗地应施足基肥,深翻后整平做畦,灌透水。条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1厘米,然后在畦面上覆盖薄薄一层草或塑料地膜,以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除去覆盖物。播种量每亩4—16公斤。苗高4—5厘米、苗时间距-株距10—15厘米,6—7月间每亩施尿素10公斤,施后灌水,及时中耕除草,雨季注意排涝,一般当年苗高可达70—100厘米。

合理施肥可以显著增产。基肥春施、秋施皆可,以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最好,每株沟施圈肥或堆肥25公斤左右,注意肥、土混匀,施后灌水。追肥每年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期,可促进梢叶生长,提高座果率,促进幼果生长;第二次在采收后,也可结合秋施基肥一起进行,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根系生长,提高叶功能,增加树体营养贮藏,对保证翌年增产有重要作用。追肥量成龄树每次每株尿素0.25—0.5公斤,追肥后要及时灌水。干旱年份应注意3、4、5、6 月份适当灌水,以保证梢叶生长开花和幼果发育对水分的需要,防止严重落果。花椒不抗涝,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三、整形修剪:花椒喜光,成枝力强,粗壮结果母枝结果能力强,通过修剪,集中营养,改善光照才能高产稳产。40—50厘米处定干,冬剪时疏去主干下部枝条,保留上部3—6个枝条做主枝,1年选不齐可分两年完成,将中央直立枝疏除开心。对选定的主枝短截1/3,剪口留壮芽。在离中干50厘米处选留第一侧枝,以后每隔30—40厘米分别选留第二、第三侧枝,左右排开。对过密结果枝去弱留壮,做到树冠内外枝不压枝,分布均匀,处处能伸进拳头,光照好,又便于采收。疏除过多大枝和过密细弱枝条。回缩结果枝组至后部的壮枝壮芽处,促发壮枝,更新复壮,通过这样集中营养,复壮树势的修剪方法,对壮树增产有明显的效果。夏季修剪,一般全年进行2—3次,其主要作用是将过多而无保留利用价值的背上旺梢,徒长枝和背下细弱枝及时抹除或疏除,并疏去树下萌蘖枝,以改善光照,集中营养,提高产量。

花椒高产栽培技术

花椒为芸香科落叶灌木,其果皮、根、种子均可药用,同时也是常用的调味品,花椒叶还可以食用。花椒属于耐旱、浅根性植物,适应性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把发展花椒生产与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使得花椒栽培面积在于旱丘陵地区发展很快。但若栽培管理粗放,就会影响其产量、品质。因此,在花椒栽培管理中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采种:

选择树势健壮、无病虫害、高产且无隔年结果现象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母树,于8~9月份待果实充分成熟后借助剪刀手工采摘。采收后的种子置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阴干,切忌暴晒,以免影响发芽率。待果皮开裂、籽粒自行脱出后收集。

育苗:

花椒种子种皮硬,富含油脂,不利于吸水萌发,需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一般用1%的碱液浸泡2天,捞出后用清水搓洗干净即可播种。育种苗圃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的沙土或壤土为佳。花椒种子小,不可深播,一般2~3cm即可。播种后用腐熟有机肥覆盖,1~2天浇1次水,以利保墒、防板结,提高出苗率。

移栽定植:

春、秋两季均可定植。花椒成片造林行距3米,株距2米。定植坑的大小以根系舒展为宜。入坑的土最好经风吹日晒熟化,然后与肥料混合填人坑内。

肥水管理:

花椒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因此在干旱地区应有保墒措施,辅以必要的基肥和少量叶面肥即可满足花椒对肥水需要。一般在秋后和春耕时,各施1次圈肥、堆肥等有机肥。施肥量依树龄和结实量多少而定,一般株施20kg以上。根外追肥从花期开始,1个月左右1次,清晨或傍晚喷施,共喷2~3次。整形修剪

花椒树喜光、发枝快。因此,合理整形修剪可使树体骨架牢固,枝条健壮,连年丰产、稳产。修剪以秋末进行最好。修剪时可除去基部的多余枝条,留3~5个主枝,经4~5年完成整形。最后去掉中心枝,开膛即可。中龄树要精心修剪,疏除冠内病虫枝、交叉枝、徒长枝,使冠内通风透光,以稳定树势。25年左右的衰老树修剪时要除去大枝、弱枝、病枝,利用徒长枝对树体骨架进行交替更新,保证一定的产量。病虫害防治

6.1 褐斑病 主要危害花椒叶片。病初在叶面上出现淡黄褪绿斑,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褐色大斑,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上面可看到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脱落。该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等防治。

6.2 干腐病 危害花椒枝干、枝条。病部初期呈红褐色小斑块,随后病部上下扩展、凹陷并流胶,可造成树皮大面积腐烂、叶片枯黄、枝条枯死。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以增强树势,可减轻该病的发生。发病后用灭菌刀切割树皮至木质部,涂抹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有效防止病斑蔓延。

6.3 蚜虫 常大量密集于嫩枝梢和叶片上吸食汁液为害,影响光合作用。使叶片发黄卷曲,严重时可造成花椒提前落叶。可喷施辛硫磷、杀灭菊酯等进行防治。

6.4 花椒凤蝶 以幼虫取食芽、叶等幼嫩部位,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冬、春季人工摘除越冬蛹,可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发生危害时,可喷施敌百虫、敌敌畏防治。

6.5 天牛 以幼虫在树干内蛀虫道越冬。翌年春天在树皮下木质部钻蛀为害,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红褐色粪便和碎屑,造成树干中空,易风折、腐烂,甚至整株死亡。天牛的成虫有午间静息于枝条的习性,可震落捕杀;也可用铁丝钩杀幼虫,或把磷化铝(0.6g片剂的1/8~1/4)塞入虫孔,用粘泥压紧封口防治;也可用敌敌畏、敌百虫喷雾防治。

防冻害

花椒树根系分布浅,冬季易受冻害,早春易受“倒春寒”的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护:①越冬可采用塑料薄膜等覆盖物防护,或是把生石灰、硫磺、食盐和水以10∶1∶4∶40的比例混合,涂抹树干;②在春寒来临前,喷施果树防冻剂;也可于春寒来临的当晚,在花椒园内堆放枯草、麦糠等,点燃发烟形成烟幕以改善花椒园内小气候来预防花芽受冻害。

九叶青花椒矮化高产栽培技术

九叶青花椒系芸香料科花椒属的半落小乔木,适合在浅丘地区坡耕地上生长,其具有栽培简便、管理方便、生长快、收益大等特点,因其一支叶柄上有九片叶子而得名。重庆广泛种植,仅江津区栽培面积就达50多万亩,2005年江津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1花椒的发展趋势

重庆菜系和川菜,由于具有独特的麻辣味,深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因此花椒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据统计,仅东南亚和日本每年家庭消耗,需从中国进口花椒1400万公斤以上,重庆火锅对干花椒的年需求总量为1.5万吨,按干鲜比1:3.6的比例计算,需要5万吨鲜花椒。此外,干花椒、花椒油、快餐面作料对花椒的消耗量日渐增加,拉动国内市场对花椒的需求快速增长。迫使人们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耕地和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改变种植方式,更新栽培技术,提高单位种植面积上的产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九叶青花椒的繁育技术与管理 2.1九叶青花椒苗木的繁育技术

留种椒树应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树龄在6~10年的椒树。一般在8月底9月初采收,当极少量种皮开裂时即为成熟,将果穗剪下后平摊晾干,10~11月播种时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地和缓坡地,要求ph值在6~7.5的砂壤土和壤土,一般撒播每亩用种30~40公斤。采用小拱棚薄膜覆盖,待春季苗长到10~15厘米时,移栽到1.4米宽厢面的苗地,行距可以是10×20厘米,栽后及时浇水,20天后可用人畜粪追施,后期要注意除草、防治病虫害。

2.2九叶青花椒栽植管理

在栽植时间上,可分为春植和秋植。春植要在苗木刚萌芽时栽植,秋植一般在10月栽植最好。根据地形、土壤、管理和规划确定栽植密度2×3米(110~120株/亩)和2×2米(160~170株/亩)。依据栽植密度挖坑,坑深60~70厘米,直径50~60厘米,挖坑时,表层30厘米土壤与深层土壤分开堆放。

2.3九叶青花椒矮化密植修剪管理

新的“缩枝矮化密植修剪技术”能促使花椒早秋梢抽发健壮,枝条结构比例合理,树冠牢固,增强了树体抗逆能力,可以达到高产、优质和年年丰产的目的。其修剪的基本方法有疏剪、短截、回缩、摘心、抹芽或抹梢、拉枝或压枝等六大方法。

花椒栽植后,1~3年是树体的营养生长期,此时既是花椒栽培定形的关键,也是矮化栽培技术的关键,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上旬定杆,在高度距地面50~70厘米处剪截定杆,要剪口下10~15厘米内有4~5个满芽,当苗木发芽后,要及时抹除整形带以下的芽,以促进整形带内新梢的生长;主枝的选择,可以选择3~4个新梢距离均匀,呈120度~90度方位角,在30厘米以上的枝来培养。在10月中旬~11月进行拉枝(压枝)管理,改变枝条的角度,做到中心无主枝,侧枝不得互相干扰,以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产量。12月~1月进行摘心管理,控制结果枝的顶端长势,培养树体结构,促进花芽生长。

花椒通过整形修剪后,树冠体积缩小了,树体结构更加合理,也促进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效平衡,大大提高了花椒的品质,同时还减少了病虫危害,延长结果年限,从而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目的。这个阶段应该以回缩短截修剪为主,在侧枝上3~10厘米处进行短截留3~5个饱满芽,疏剪与回缩相结合,疏弱留强,疏小留大,选用较强的枝带头,稳定生长,防止枝组后部衰弱。

2.4九叶青花椒控制结果枝管理

如果不对结果枝进行调控,花椒花芽、枝梢的徒长就会抑制结果枝伸长,会影响到产量;可选用“15%多效唑”1500~3000倍液在新梢长至60~80厘米开始喷雾,20天间隔喷雾一次,根据当年的气候及花椒结果枝的长势状况可喷雾2~3次,以喷新梢为主,以便达到缩短节间、花芽充实饱满、坐果率、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

2.5九叶青花椒肥水管理

花椒在各个物候期内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与各个器官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动态是一致的,是有规律性的变化的,在萌芽抽梢展叶时,氮肥需求量最多;在生长中期的果实膨大期,钾的需求量增加,磷的吸收在生长初期最少,花期逐渐增多,以后无多大变化。全年大概需要施肥4~5次,以施用复合肥+有机肥为主。

2.6九叶青花椒病虫害防治管理

花椒红蜘蛛在3~5月是第一次高发期,9~10月是第二次高发期。在发生红蜘蛛初期应及时防治,可选用低毒特效期长的农药进行防治,如“24%螨危”4毫升或“24%亩旺特”4毫升对水15公斤喷施树冠进行防治。在3月下旬~4月中旬选用“70%安泰生”25克+“70%艾美乐”5克对水30斤,喷施树冠以防治蚜虫、叶斑病,促进花芽生长、发育。

3结论

缩枝矮化密植修剪技术是我们多年的示范、推广应用与实践经验的总结,经过改良后,产量提升了40%~60%,一般亩产量可550~700公斤,最高亩产量超过1000公斤。本文主要介绍了缩枝矮化密植修剪技术,为花椒栽植期间的管理以及修剪提出了很好的借鉴,值得推广。

作者简介:王绍其,大专学历,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试验示范、农业技术培训。

花椒采收期高产修剪技术(供参考)

目前,正是花椒采摘采收时节,在花椒采摘期间同时搞好花椒的修剪,是一项费省效宏,夺取来年花椒增产丰收的关键技术。现将本人多年来在基层指导椒农如何搞好花椒采摘与修剪从而夺得连年高产丰收的有关技术推荐给广大椒农,希望能帮助您在致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一、施好月母肥

花椒经过前期3-6月的生长,基本将春季肥料耗尽,而采摘后很快发芽,长出明年的结果枝,这时特别需要肥料的补充支撑,因此,此次肥料至关重要,一般结果树最好施含量40%以上,而含磷钾元素比例稍高的复合肥更好,因磷钾有利于结果枝芽的分化,月母肥应占全年施肥量的50%以上。

二、修剪技术

六月份修剪的花椒树应尽量回缩修剪留矮桩,因六月份时间早,留矮桩容易形成壮稍健枝,形成明年的主要结果枝,一般留桩3-4寸,而随着时间推迟,到了7月份温度升高,干旱来临,由于时间稍迟,此时抽发枝稍偏迟偏少,因此,留桩高度应适当增高,以利多抽稍发枝,要求7月份修剪的花椒树,留桩高度可增加到4-6寸,这样有利保证迟修,来年不减产。

三、注意事项

1、修剪时,花椒树剪口斜度保证在30度以上,并保证光滑,以免积水烂桩。

2、对部分花椒面积较大,数量较多的户,一时采摘不完,可能要到7月中下旬才能采摘完成,这样可能影响明年结果枝梢的正常抽发,影响产量,因此,对这部分农户,可采取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先将花椒树的主要几个大枝先剪下,以后再过细修剪,这样有利于明年稍芽的分化抽发,从而保证迟修剪也不减产。

3、对于面积大,7月份才修剪的花椒,因常年高温伏旱都在7月中旬来临,因此,要求在7月修剪时每棵树都必须留几枝带叶的枝梢,这样既能利用有叶枝梢的蒸腾拉力作用扯水上树,使肥水往上运输,确保新枝梢的正常抽发,从而保证迟修剪的同样高产丰收。

花椒高产栽培技术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效,还是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它喜阳光、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是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兼用树种,是西部干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理想树种。现根据三原县西阳镇高贺村群众近几年在实施“退耕还林”中的实践经验,总结花椒的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以

供参考。

一、花椒树的栽植1.栽植时间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于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进行;冬栽于落叶后至上壤冻结前进行。栽

植宜在秋季或雨后进行。2.栽植密度为了便于采收,株行距为1.5×3.0米。3.苗木选择选用苗高60厘米以上,地径0.6厘米以上,具有3条以上10厘米长侧根,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随起苗、随运输,苗木出圃时打捆后用塑料袋包装,运输途中遮篷布,尽可能减少水 分散发。经长途运输的苗木抵达后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使吸足水分,再用生根粉处理。4.整地方式荒山造林,采用鱼鳞坑反坡阶整地,栽植坑为50×50×40厘米,外沿高出30厘米。退耕地修集雨坑,将梯田隔成小方块。土埂高30厘米,宽30厘米。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逐步向外扩大,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在坑穴中心挖60×60×50厘米的 锅底状植树坑,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最后将集流面夯实拍光。5.做泥锅在地头挖一土坑,填细土,用水搅拌成泥浆,栽植前将苗木根浸泡在泥锅内。6.定植栽植时将泥浆蘸根的苗木置于坑穴,扶直树身,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步骤栽植。栽植深 度以比苗木原土痕深2~3厘米。栽后浇定根水,水渗完后封土。定杆于地面5-10厘米处。7.覆地膜以定植苗为中心,将周围耙细做成浅锅状,并覆盖80-100厘米见方的地膜,从而达到保湿、增温的 效果,以利苗木生长。8.覆土球冬栽苗木,在平茬后的剪口上覆细土,使苗木剪口不外露,成土球状。

二、花椒树的管理 1.修整树穴冬季防冻而在主干处堆的土球,气温回升后要及时刨开。并重新修整树盘。要适时松土闭墒,保证 花椒树苗发后有足够的水分。2.浇水浇好越冬、萌芽,果实生长期三次水。应配合施肥浇水,以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成活后在5月份和6月份各浇水1次,同时追施少量氮肥。7月上旬以后应停止施肥、浇水,以免二 次生长,影响果实发育和枝条越冬。3.施肥幼树每株施农家肥5-10公斤,尿素0.5-0.15公斤,磷肥0.1-0.2公斤;6-7年生树,每株施农家肥15-20公斤,尿素0.5公斤,磷肥1-2公斤。花期、果实膨大期要酌情施化肥,以提高坐果率和 促进果实生长。4.清除杂草花椒根系浅,杂草与花椒争肥争水现象相当严重,故有农谚“花椒不锄草,当年就衰老”说法,特 别是在1-3年生幼树期,为花椒定植后的缓苗期,应及时清除杂草,以促进树势健壮生长。5.整形修剪栽后当苗木高60厘米以上时,及时定干50-60厘米,不宜过低或过高,过低不便管理,过高不利于 树体生长和树冠扩大。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主,一般留主枝5-7个,每个主枝上再选留2-4个侧枝。结果树修剪以疏为主,疏除病虫、交叉、重叠、密生、徒长枝,去强留弱,交错占空,做到树冠内外留枝均匀,通风透光,立体结果。6.病虫防治从开春就要开始注意病虫测报、及时防治。主要病害有锈病和褐斑病,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时喷洒多菌灵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天牛和凤蝶。蚜虫主要在花期及果实生长期发生,喷2.5%的敌杀死4000倍液防治;凤蝶可用5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天牛蛀食枝干,防治天牛主要是直接向其隧

洞插入毒签,用注射器向蛀孔中注入800倍甲胺磷,也可采用捕捉成虫,用铁丝钩杀幼虫。

三、花椒树的繁育1.种子采收一般8-9月份是花椒收获的季节,也是花椒育苗采种的大好时机。当前推广的品种主要有大红袍(狮子头)、小红抱、黄金椒、油椒等。采种树应选择树势强壮、结实多、品质优良的中龄树。采收时 选用成熟充分、果实外皮紫红,种子外表蓝黑色、饱满、无病虫的花椒作种用。2.种子处理新采的种子,先用清水选去秕籽,然后用温水配制成1%的碱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天(用水量以淹没种子为宜)。反复搓洗种皮上的油脂,直至种子表面呈灰白色为止。捞出后用清水冲洗 干净种皮上的碱液,拌入草木灰即可播种。3.苗床选择花椒从幼苗开始就要求阳光充足,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好。播前精细整地,打碎土块,做到上虚下实。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尿素8-1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草木炭50公斤或硫酸钾10-15公斤。在精细整地的 基础上做畦,畦宽1-1.2米,畦长6-10米。4.播种方法在准备好的育苗畦内开沟,沟间距20-25厘米,为深4-5厘米,沟宽8-9厘米,沟底踏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沟上培土,翌年开春后,检查发芽情况,当少量种子破土时,刮去上部覆土,留下部覆土3-4厘米,当种子80%以上破口时,再刮一次土,留1-2厘米。每亩播种量5-6公斤。播期应在土壤封冻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花椒产区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后立即

播种。5.苗期管理花椒秋季育苗,种子出土时间长,较春播出苗早,因此,在干旱地区或苗床土壤粘重的地方,播后 可采用地膜或麦草覆盖,干旱时可喷水,但不能大水漫灌,经常都保持苗床土壤湿润。花椒出苗后的管理:①间定苗,当幼苗长到3-4厘米高,有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当苗高达到10厘米时定苗,苗距5厘米左右,每亩留苗2-3万株;②及时灌水排涝;③适时追肥,促苗早发;④ 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苗床杂草;⑤防治病虫害,保证花椒幼苗健壮生长。

牧草栽培的主要技术内容 牧草育种与栽培篇四

道真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目前我县栽培的花椒品种主要有:九叶青和大红炮两种。就海拔来说,九叶青花椒适宜栽种在海拔500m-1500m之间;大红炮花椒适合种植的海拔为400m--1000m。

二、土壤环境选择

花椒根系较浅,耐干旱瘠薄,不耐涝,喜欢生长在土壤深厚肥沃、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强的沙壤土或中壤土最适宜,土壤厚度在40cm以上。花椒喜光,宜栽种在地势开阔,光照充足的地方;降水量适宜在5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三、栽植

1、整地

深翻园地,使园地疏松、平整;在干旱地区,应修建水池蓄水备用。

2、定植坑及株行距

株行距一般选2×2.5m或2×3m规格进行。定植坑为60cm见方。

3、底肥选择与施放

底肥以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为主,提前一个月将农家肥和复合肥施入定植坑内,将表土回填,与底肥混拌均匀;施用量一般每坑分别施农家肥5--10公斤和有机复合肥五两左右,根据土壤的实际肥力状况灵活把握。

4、定植

椒苗放置在坑的中央,栽植过程中一边提苗一边压紧,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填土应高出地面20cm左右,栽完后浇一桶水,这样会提高成活率。

四、田间管理

1、修枝整形

(1)幼树定型修剪:花椒适应的树形为疏散分层形。栽种花椒的定干高度应选在40cm,第一层选留4个主枝,主枝均匀的分布在主干周围;第二层在离第一层80cm处选留主枝,一般3个;第三层离第二层40cm,一般选留2个主枝。

(2)成年树修剪:观察枝条萌发、生长、病虫危害等情况;及时疏除或短截徒长枝,剪除过密枝、病虫枝、干枯枝、交叉枝、细弱枝、下垂枝、荫蔽枝等无效枝,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开花结果。

2、水肥管理

(1)、抽稍后施肥,主要施氮肥,促进新梢生长;

(2)、保花保果肥:在开花前施用,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3)、壮果肥:在果实形成后的膨大期施用,以氮肥和磷钾肥为主;(4)、越冬肥:在采果后至越冬前施用,以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

3、间作套种:套种一般以豆科作物为好,也可套种马铃薯,不宜种植玉米、小麦等高干作物。

五、病虫害防治

(一)、蚜虫

1、危害特点:以刺吸口器吸食叶片、花、幼果及幼嫩枝梢(芽)的汁液,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造成落花落果,同时,排泄蜜露,使叶片表面油光发亮,影响叶片的正常代谢和光合功能,诱发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

2、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在蚜虫开始危害时,向花椒树投放七星瓢虫;

(2)化学防治:亩用10%吡虫啉10克,或5%蚜虱净20毫升,或80%乐果乳剂1000倍液均可防治。

(二)、蚧壳虫

1、危害特点:蚧壳虫包括吹绵蚧等。属顽固难防害虫,体表一般覆盖蜡质和絮状分泌物。以若虫、成虫群集在花椒的叶、芽、嫩枝及枝条上危害,吸食枝叶汁液,使叶片发黄,枝梢枯萎,引起落叶、落果,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或全株枯死,侵染蚧壳虫的椒树,容易导致煤烟病的发生。

2、防治方法

(1)在幼蚧孵化期(4月中旬-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仔细观察能发现米黄色的小幼虫),用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

(2)施放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蚧类的天敌种类很多,如吹绵蚧的天敌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红缘瓢虫;盾蚧类的金黄蚜蜂等;可以保护饲养,控制蚧类发生危害。

(三)、螨类(红、黄、白蜘蛛)

1、危害特点: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危害,4-5月盛发;在采果后的10-11月份往往也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嫩枝、花蕾和幼果。

2、防治方法

(1)15%达螨灵、大克螨、5%尼索朗或0.5-0.8度石硫合剂,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2)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螨死净200倍液喷洒。

(四)、金龟子

1、危害特点:以成虫取食花椒嫩芽、幼叶及花的柱头,常群集暴食。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假死性。

2、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发生期的傍晚振落捕杀;(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发生期安置黑光灯诱杀;(3)成虫大量发生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

牧草栽培的主要技术内容 牧草育种与栽培篇五

油 茶 栽 培 与 管 理 技 术

二0一五年九月

目 录

第一章 油茶的概况 ………………………………………… 3 等二章 油茶生长特性芽苗砧嫁接苗培育技术……………… 3 ﹙一﹚生态学特性

嫁接前准备………………………… 3 ﹙二﹚生长发育特性嫁接………………………………… 4 第三章 岑溪软枝油茶的个体特性…………………………… 7 第四章

油茶配套栽培技术…………………………………… 8(一)油茶造林技术………………………………………… 8

(二)油茶幼林管理……………………………………… 10(三)油茶成林管理…………………………………………10 第五章

油茶病虫害防治及冻害防御………………………… 10(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1

(二)主要害虫防治措施………………………………… 11 第六章 茶果采收及处理……………………………………… 12(一)、茶果采收……………………………………………12(二)、茶果处理……………………………………………12

岑 溪 软 枝 油 茶 的 栽 培 与 管 理 技 术

第第一一章章

油油

茶茶

概概

况况

油茶(camellia spp)是山茶科(theacae)山茶属(camellia)中种子含油量高、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的总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其主要产品茶油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组成合理,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而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是理想的食用油。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发展油茶生产对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我国是个多山国家,特别是南方低山、丘陵和岗地,有利于发展木本油料植物,向山地要油,从而提高木本油料的比重。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种植油茶不但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人,还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我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约5000多万亩,并以普通油茶为主,年产茶籽80万吨,产油20多万吨,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8个省(区),其中以湖南、江西和广西三省区为集中栽培区。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及气候等条件,油茶在南方各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油茶资源潜力大,前景广阔。

第二章

油茶生长特性

一、生态学特性

油茶广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8个省(区),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等国家的北部、日本南部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在垂直分布上可从中国东部地区的海拔不到100米到西部云贵高原的海拔2200米以上。

油茶根系发达,是喜酸性的阳性树种,幼苗时稍耐荫,根系直立,在ph值4.5~6.0的酸性红壤上生长良好,寿命长达100年以上。油茶属两性虫媒花,3

花期10~12月,果实次年10月成熟,经济收益期50年以上,在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百年大树也是挂果累累。

二、生长发育特性 1.根系生长特性

油茶属直根植物,主根发达,幼年阶段主根生长量一般大于地上部分生长量,成年时正好相反。成年时主根能扎入2~3米深的土层;吸收根主要分布在5~30厘米的土层中,且以树冠投影线附近为密集区,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趋水趋肥性。

油茶根系每年均发生大量新根,每年早春当土温达到10℃时开始萌动,3月份春梢停止生长之前当土温17℃左右时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其后与新梢生长交替进行,当温度超过37℃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夏季树蔸基部培土或覆草能降低地温,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有利于根系的生长。9月份,果实停止生长至开花之前又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这时的土温是大约27℃、含水量17%左右。12月后生长逐渐缓慢。

2.新梢生长

油茶的新梢主要是由顶芽和腋芽萌发,有时也从树干上萌生的不定芽抽发。油茶顶端优势明显,顶芽和近顶腋芽萌发率最高,抽发的新梢粗壮,花芽分化率和坐果率均较高。树干不定芽萌发常见于成年树,有利于补充树体结构和修剪后的树冠复壮。

油茶幼树生长旺盛,在油茶主产区立地条件好、水肥充足时,一年可抽发春、夏、秋和晚秋等多次新梢,进入盛果期后一般只抽春梢,生长旺盛的树有时亦抽发数量不多的夏秋梢。

春梢是指立春至立夏间抽发的新梢,数量多,粗壮充实,节间较短,是制造和积累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主要的结果枝,强壮的春梢还可以成为抽发夏梢的基枝。春梢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于树体的营养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到树体生长、当年开花和来年结果枝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培养数量多、质量好的春梢是争取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之一。

夏梢是指立夏到立秋间抽发的新梢,一般集中于6~7月间抽发。幼树能抽发较多的夏梢,促进树体扩展;初结果树抽发的夏梢,少数组织发育充实的也可当年分化花芽,成为来年的结果枝。

秋梢是立秋到立冬间抽发的新梢,一般在9~10月间抽发。以幼树和初结果的或挂果少的成年树抽发较多,但由于组织发育不充实,不能分化花芽。

3.开花结果习性

在正常栽培情况下,油茶实生树一般3~4年开花结果,而油茶嫁接树则提早2~3年;造林后4~6年开始挂果并有一定产量,6~8年后逐渐进入盛果期。一般盛果期平均亩产茶果200~600千克,优良新品种亩产茶果1500千克以上。

油茶的芽属于混合芽,花芽分化是从5月份春梢生长停止后、气温大于18℃时开始,当年春梢上饱满芽的花芽原基较多,以气温23℃~28℃时分化最快,到6月中旬已能从形态上区分出来,7月份时已可通过解剖观察到花器的各个主要部分,到9月份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油茶的挂果能力与结果枝或结果母枝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所谓结果枝是指在当年春季由混合花芽抽发的新梢,该新梢能分化出花芽,并能当年开花挂果。

油茶花期在长江流域主产区为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以11月中旬为盛花期。

油茶开花坐果后,在3月份第一次果实膨大时有一个生理落果高峰,7~8月是油茶果实膨大的重要高峰期,这个时期的果实体积增大占果实总体积的66%~75%,也可能存在第二次落果高峰;8~10月份为油脂转化和积累期,其中8月中旬至9月初、9月底至10月采收前有两个高峰,油脂积累占果实含油量的60%。

第三章

岑溪软枝油茶的个体特性

岑溪软枝油茶是我国第一个油茶良种,以枝条韧软、挂果下垂而得名,已在广西全面推广,全国已有十四个省(区)300多个单位进行引种种植,造林面积达30多万亩。其中岑溪软枝油茶二、三号(以下简称岑软2、3号)是广西林科院利用从岑溪软枝油茶中选出的24个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测定,经过连续 5

八年系统测试评选出的两个高产无性系。是目前我国已鉴定出的高产无性系中产量较高的两个无性系。它们的主要特性是:

1.速生,早结。在广西林科院栽培的品种比较试验林中,种后四年,岑溪软枝油茶树高生长比当地普通油茶、湖南普通油茶分别大22.3%和32.5%。在年生育期中,其春梢抽发期比其它品种都早15-20天,软枝油茶在其它品种刚萌动时,其梢长已达15厘米左右。岑软2、3号保持了亲本这一特性,经七年观测,2号树呈圆头形,冠幅大,平均达5.87平方厘米,比其它无性系大1-5平方厘米;3号树呈冲天形,树体高大,平均高 2.87米,比其它无性系高出10厘米多。岑软2、3号造林后2年开花,3年结果,5年达产。

2.高产、稳产。岑软2、3号经连续四年(5-8年生)测产,亩产油分别达到123.29斤和125.13斤,比参试其余无性系均值分别高268.90%和272.91%。最高年产量:亩产茶油2号为165.40斤、3号288.42斤,比其余无性系最高年产量增产1-13倍,进入盛产期后,岑软2、3号连续三年产量变幅均不超过8%,表现出较为稳产的特性。

3.含油高,油质好。油茶种仁含油率在50%以上者属含油率高的品种,酸价在3以下者为油质较优良。岑软2、3号种仁含油率为51.37%和53.60%,果油率为7.06%和7.13%,酸价分别为1.34和0.55。体现出高产无性系的丰产、优质性状。

4.抗性强,适应性广。岑软2、3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和抗旱、抗寒能力。两个无性系的病虫害均小于1.5%;它们在高山陡坡或低丘平地、土质好或较差的地方都生长良好。但油茶属于果树,每年以采果为主,而且一年四季花果不离体,消耗养分极大,要使油茶获得连年丰产,必须有一个适生的环境供其生长。岑软2、3号油茶适宜海拔 400米--1200米,坡度25度以下的丘陵地带,土层较厚,ph值4.5-6之间,母质为页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

第四章

油茶配套栽培技术

油茶适应能力强,但良种的增产潜力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否则不但难以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而且树体容易出现早衰退化现象。根据油茶的生物学特性,油茶栽培技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油茶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根据油茶的适生性,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4.5~6.0的砂质红壤、黄壤、黄红壤为宜。要求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海拔一般在400-1200米之间为宜,山地造林以坡度小于25度的缓坡中下部为宜。油茶适宜栽植于阳坡、半阳坡。要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

2、种苗选择

(1)选择优良品种:新造林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的油茶优良新品种。宜选择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产量高、抗性强并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如广西林业科学院选育的“岑软”系列、湖南林业科学院选育的“湘林”系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育的“长林”系列等

(2)选择壮苗: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采用一年生实生苗,优良无性系采用芽苗砧嫁接两年生裸根苗,苗木规格达二级苗以上(一年生实生苗苗高15厘米,二年生嫁接苗苗高25厘米,基径0.4厘米,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可上山造林。目前,营养钵苗逐渐用于上山造林,确保造林成活率,极大地提高了造林质量。

3、整地

油茶整地方式有全垦、带状和块状整地三种。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小于15度,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缓坡;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在16~25度的山地,沿等高线整地,以利水土保持;块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而又零散的山地。

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3~4个月进行,根据林地坡度的缓陡进行全垦或带状整地,株行距3*3米,挖穴60×60×60厘米,用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每亩施3~5吨,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

4、造林

油茶造林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进行均可,以春季芽将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5、种植方法

栽植时,最好能在根蔸处加些火土灰、磨细的稻田土或肥沃的培泥土作定植土,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加土分层压实。栽植嫁接苗时,要使嫁接口与地面平,浇透水以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实。

二、油茶幼林管理

油茶幼林期是指从定植后到进入盛果期前的阶段。可分为两时期:一是幼林早期,即从定植到挂果之前,一般为4~5年;二是始果期,即从挂果期到盛果期之前,一般为3~4年。油茶幼林早期的管理特点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体快速生长,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始果期的管理特点是促进油茶树体养分积累,为进人盛果期打下基础。

1.施肥:幼林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每年1~2次。定植当年通常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克的尿素或专用肥。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半个月左右施人速效肥,每株o.1~o.5千克,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5~10千克。随树体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递增。

2.抚育管理:油茶怕渍水和干旱,所以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油茶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一般每年抚育2~3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进行,抚育时在油茶苗根际四周20厘米以内只能破碎表土,不能翻动根际土壤,靠近油茶苗的杂草用手拔除,防止松动或损伤根系,并将铲下的草皮覆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树基培蔸。第二次抚育一般在8~9月(立秋后)进行,这时大多数杂草刚好结籽,及时除草可减少当年杂草与油茶苗争肥、争阳光,又可清除杂草种子,还可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

油茶幼树易受冻害,11月份施足保暖越冬肥,还可根据枝梢生长情况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利越冬。

3.整形修剪:油茶幼林早期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距根际上50厘米处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修剪时要注意轻度修剪,尽量多留枝,及时剪除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4.合理间种: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紫云英、绿豆、芝麻、豌豆等作物,以耕代抚,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地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林间湿度,从而促进油茶幼林根系生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达到速生、早实的目的。通过农林复合经营,还可获得部分收益。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80厘米以上,并及时施肥。

三、油茶成林管理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8~10年,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1.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垦抚。油茶林垦抚能增加产量。土壤改良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结合施肥进行。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厘米。为避免过量伤根,也可分对角轮换进行,以2~3年为一周期。深翻时要注意保护粗根。

2.施肥技术

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n:p:k为10:6:8。3月份施速效肥或专用肥,每株0.5~1千克,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15~20千克。

在施追肥的基础上,还可进行适量的叶面喷施,以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

3.灌溉技术

油茶大量挂果时也会消耗大量水分,长江流域一般是夏秋干旱,7~9月的降水量大多不足300毫米,而此时正是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期,增加灌水可提高产量。但在春天雨季时又要注意水涝。

4.修剪技术

油茶修剪多在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进行。将位臵不合适的下脚枝、过密枝、干枯枝、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

油茶挂果数年后,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的直立大枝,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第五章

油茶病虫害防治及冻害防御

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虫害有10目300多种,病害有50多种,还有少量的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危害油茶成林的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和烟煤病,危害油茶幼苗的病害主要为油茶根腐病。

1.油茶炭疽病

病害特征: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叶、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叶、枯梢、落蕾和落果。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联合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病果早落;叶部病斑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为棕色至褐色,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枝干上病斑多呈长椭圆形或棱形,患部下陷,木质部变黑,边缘波状或不规则。大树嫁接换冠时也可在树干上见到溃疡病斑。

发病时间: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大量落果落叶。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配合营林措施减少病原,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及历史病株。②化学防治:在苗期,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硫酸桐:生石灰:水=1:1:100)预防,发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

2.油茶软腐病

病害特征:油茶软腐病又称落叶病,主要在果实、叶、芽和梢上发生,造成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叶片感病后出现棕黄色或黄褐色水渍状斑,病叶在2~3天内脱落;芽梢受害后呈淡黄褐色,并很快枯死;果实感病后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病斑中心有隆起的小褐点,常在2~3周内脱落。

发病时间:3~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在南方,油茶苗期全年都有可能发生,造成苗木落叶后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主要采用营林管理措施,清除树上或地面的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菌。②化学防治:l%波尔多液预防效果较好,其次为多菌灵和托布津。

3.油茶根腐病

病害特征: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一年生苗木,病菌最先侵染地面附近苗木根颈部,起初患部组织褐色,上生白色绵毛状物,并迅速向上及土壤表面扩展。受害苗木根部腐烂,叶片凋萎脱落,最后枯死。

发病时间:4~5月和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从圃地选择开始,注意土壤质地、排水情况等。②化学防治:发病后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颈处。

4.油茶烟煤病

病害特征:油茶烟煤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条,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以后逐渐增多,形成较厚的黑色烟煤状层,因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发病的植株逐渐萎黄。

发病时间:3~6月和9~11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成林应注意修枝、间伐、通风降湿,或在林内栽植山苍子防治烟煤病。②化学防治: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500~1000倍液喷杀绵蚧和黑刺粉虱;发病期可喷洒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3度,春秋季用波美l度,冬季用波美3度。

二、主要害虫防治措施

能造成经济损失的油茶害虫主要有食叶害虫、枝梢害虫和蛀果害虫。

1.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枯叶蛾、油茶尺蠖等。

虫害特征:以幼虫咀食叶片危害,严重时可将油茶老叶、嫩叶吃光,连续遭害虫危害能使油茶树枯死。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加强营林管理,修剪清除病虫枝和过弱枝,人工采摘卵块并捕捉幼虫。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③化学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食叶害虫可在2~3龄时以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等防治。

2.枝梢害虫

枝梢害虫主要有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

虫害特征:幼虫蛀食油茶枝条为害,被害枝初呈凋萎状,日久易风折或枯死。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加强营林管理,修剪清除被害枝,在幼虫蛀人木质部前刮除幼虫。②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或幼虫转移蛀梢盛期,以40%氧化乐果乳油等强渗透内吸作用化学农药喷洒。

3.蛀果害虫

蛀果害虫主要有茶籽象虫和黑翅大白蚁等。虫害特征:成虫危害油茶果,幼虫蛀食种仁。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结合垦覆油茶林,消灭土壤中的幼虫、蛹等。②化学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1对水1000倍喷杀。

第六章 茶果采收及处理

(一)茶果采收。油茶种子完全成熟到果实开裂,一般只有十几天时间,应在种子已经充分成熟,而果实尚未裂开之前及时进行采收。一般在果实成熟期前3天开始到后7天完成。采收早了,出油率低,酸值高,硬脂酸含量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低,影响茶油产量和质量;采收晚了,茶果开裂,茶籽散落,收拣费工且易霉变。油茶最佳采收期,还要考虑品种类型、地区、年份、气候等因素,在种仁油分完全转化和充分积累之后采收。

(二)茶果处理。采收回来的茶果都有后熟期,因此应将采回的茶果堆放6-7天以后,再摊晒,可提高出油率,但堆放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过厚,以免霉烂变质,摊晒时要经常翻动,促使茶果开裂均匀,取出茶子,茶子取出后,再将茶子曝晒数日,到茶子全干以后,去掉杂物,存放于干燥地方,备榨油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