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白狗秋千架》温暖与冷酷的矛盾性书写

摘要:《白狗秋千架》的显形故事结构层面所蕴含的是人间真情,而小说的隐形故事结构层面所蕴含的却冷酷无情,这构成了作者在小说中所呈现出的矛盾性书写。

关键词:莫言;《白狗秋千架》;矛盾性

一、矛盾性书写

《白狗秋千架》的文学史地位虽然不如《诱明的红萝卜》显著,但对莫言来说却有着一样甚至是更加重要的意义。如果说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找到了儿童视角和感觉主义这两种全新的言说方式的话,那么在《白狗秋千架》中则找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精神出发的虚拟故乡。他在山东大学的一次讲演中这样说“那么我为什么对这部小说如此看重呢?就是因为在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地理概念。另外在其中也提到了‘纯种’这么一个概念。这个高密东北乡的文学概念,在《白狗秋千架》之后的很多小说里面都变成了舞台。就是说从这以后,我的小说就有了这么一个固定的场所,我的故事中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场景,都是在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舞台上展开的。关于纯种的概念,在《红高粱家族》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在这里便也提到了‘纯种高粱’与‘杂交高粱’的区别,也提到了纯种的好汉与后代的退化等问题,表现了我的一种历史观念,就是我认为我们祖先的一代比我们这一代活得更加张扬。” [1]

尽管《白狗秋千架》非常重要,但是长时期以来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著名电影导演留将它改编成故事片《暖》而达到顶峰。在这部电影中,编导只是粗疏地截取了小说的显形故事结构层面所蕴含的人间真情,简单地从人性美的角度挖掘与表现了普通人的美好心灵,而完全忽视了小说的隐形故事结构层面所蕴含的冷酷无情,致使人们误认为《白狗秋千架》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了人间情爱的小说作品。在《白狗秋千架》中的确存在着一个游子返乡赎罪的原型故事,而且其中充满了怀旧与感伤的情绪。但是在整个文本中,这个游子返乡“赎罪”的故事,只不过起着记录故事叙述者“我”的活动的一条线索而已,在这条线索的导引下,我的眼睛发现和观察到的一切才是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同赎罪的故事一起,构成了一显一隐的两层故事结构。在显形结构层面,我们读到的是温暖;而在隐形故事层面,我们读到的则是冷酷。温暖与冷酷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白狗秋千架》的矛盾性书写。

二、温暖与冷酷交织

“我”阔别故乡十年,故乡的一切已经变得十分遥远。十年后,“我”听从父亲的嘱托,抽空回了一遭故乡,于是一下子拉进了“我”同故乡的距离。在村外的小石桥上,我与暖不期而遇,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恍若隔世的少年时代。于是,那些曾经发生在我和暖之间的故事便像电影一幕幕从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并且自然联想到了那场由我导演且导致暖不幸致残的事故。想到这些我的心中便不免荡漾起歉疚的涟漪。为了弥补因为我的过失而造成的暖的人生遗憾,我顶住八叔的讥讽和劝阻,到十九里地以外的王家庄子去看望早已出嫁的暖。当年暖虽然美貌天成,但后来因为右眼残疾,破了相,无奈嫁给了王家庄子的哑巴,现在又生了三个哑巴儿子。我的到来使这个原本缺少欢乐的家庭增添了少许欢乐,让暖似乎又重新感受到了往昔青梅竹马似的情谊。然而就在这样一种温情脉脉的感伤情绪的笼罩中,我们却又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情绪,那就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冷酷。通过一系列的冷酷的描写,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相,看到了由生活的冷清而引发的人性的冷酷,看到了生存的艰难。

当我认出背着一大捆与自己的身体不成比例的高粱叶子的女人是暖而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暖时,暖的回应却是“她用左眼盯着我看,眼白上布满血丝,看起来很恶。” [2]这是暖在作品中第一次正面出现,而这第一次就一语中的地解构了作品的温情色彩。如果说“眼白上布满血丝”反映出了她的操劳程度,那么“看起来很恶”则展示了她对人的仇视程度。操劳反映了穷苦的乡村生活带给她的沉重负担,那么对人的仇视则反映了她因为饱受人间冷淡而产生的阴暗心理。失去右眼的打击使她完全丧失了爱和同情心,从此变得冷漠起来。她原本有一个温暖美好的童年,但由于不幸失去一只右眼就从此进入了另类,没有了自尊,没有了欢乐,成了人们纷纷睡弃的“个眼暖家的”。我去王家庄子去找她时,指路老女人的言行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老女人阴沉地看我一眼,抬起胳膊,指粉街道旁边一排蓝瓦房。” [3]如果说别人对她的印象只是反映了她生存的环境的话,那么接下来我和她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对话则是充分地揭示了她心中难以言表的酸楚。当我 问她过得怎么样时,她很泼地且没好气地说“怎么会错呢?有饭吃,有衣穿,有男人,有孩子,除了缺一只眼什么都不缺,这不就是不错吗?” [4]当我说很想家时,她说“有什么好想的,这破地方。这破屋像他妈的蒸笼一样,快把人蒸笼熟了。” [5]当我问她有几个孩子时,她说“一胎生了三个,吐吐,像下蛋一样。” [6]当我慨叹人的命运时,她说“兴你们活就不兴我们活?吃米的要活,吃糠的也要活。高级的要活,低级的也要活。这就是命,人的命,天管定,胡思乱想不中用。” [7]总之她的言语中充满了玩世不恭的味道。

尤其是到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当作者写到我到暖家做客时,一连串冷峻的笔调更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暖的生活压力和生活的苦楚。哑巴无端地与我对峙,三个哑巴儿子脏乱不堪,整个氛围使我感受到了冰窟般的寒冷。最后,暖出人意料地安排了一场故事,将生活的冷酷与无奈演绎到了极点。在我回家的路上,暖让白狗把我引到了高粱地深处,一面向我哭诉,一面苦苦恳求我给她留下一个会说话的儿子。小说的整体氛围在竭力地渲染温情与人道,而小说的具体指向又鲜明地凸现出冷酷与淡漠,这种矛盾性书写自始至终交织于作品中,从而使小说充满了延宕感和荒谬感。因此,把《白狗秋千架》解读成传统的游子返乡赎罪的模式是不正确的。

据其言自述,他最初真的打算把《白狗秋千架》写成一部鲁迅式的“归去来”的返乡小说,希望通过自己的眼睛揭示故乡的愚昧,展示主人公宽广的人道主义情怀。但是,由于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文学互变的艺术倚角上形成了一显一隐两个故事结构层面,导致产生了矛盾性书写现象。

【注释】

[1]房赋闲.莫言创作研讨会综述、文史哲[M].山东济南:山东大学出版,1989.

[2]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4]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5]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6]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7]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