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习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习】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二、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酚酞遇酸仍无色,酚酞遇碱红艳艳;

  石蕊遇酸紫变红,石蕊遇碱紫变蓝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结]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

  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

  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况

  练习:

  ⒈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

  区分开的试剂是

  () A. 酚酞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⒉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Cl、蒸馏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试液将

  它们鉴别出来?(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见的酸

  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能吸收现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n(H):n(O)=2:1]; 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热量?

  注意: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水倒进浓硫酸里。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抹布(软布或棉花)轻轻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后涂上碳酸氢纳稀溶液。

  C、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想一想

  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挥发), 两瓶酸的质量、质量分数各有何变化?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酸的通性(以盐酸、稀硫酸为例说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

  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碱反应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类和命名

  含氧酸:多数按中心元素命名为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盐酸(HCl)又叫氢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离出 (醋酸CH3COOH为一元酸) H+的个数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练一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学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A.先用较多的水冲洗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阅读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1)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菁选3篇)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反思:测pH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事。

  B: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

  A: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为1.5是怎么回事?

  第十组**: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那就是说是想像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像出来的吗?

  第十组**: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

  生2:说明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

  生3:书上说,用pH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试纸,而给人治病,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A: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时,把液体滴在pH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试纸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

  A:我和**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

  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

  生3:如果把pH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

  B: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

  反思:及时归纳与总结。

  A: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

  B:还有,在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边听边板书)

  方法

  注意事项(主要原因)

  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

  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

  2立即读数

  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

  3取整数值

  更符合实际

  4酸的pH<7,碱的ph>7,中性的pH=7

  对书本知识进行了验证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

  (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

  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

  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

  选派**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实验结束后补充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讨论四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并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如果学生已经设计出用酚酞进行实验,教师可重复演示。)

  演示实验

  取小试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OH-=H2O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3.中和反应的应用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2)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

  1. 反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刚了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就提出“书写s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吹自大的气球”用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反应,没有学生提出问题:“会不会是co2被水吸收了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做对比实验。对“氢氧化钠用来除油污”的用途,没有关注课本p55“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油污”的表述,若能比较一下汽油去油污、洗涤剂去油污与氢氧化钠去油污的原理,就能更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融合,形成知识体系。

  2. 有效预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所用生石灰不是块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播放【实验10-8】的录像,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没有探讨“氢氧化钙溶液常用于检验co2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常用于除去co2气体” 的本质原因。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备课过程中有效预设,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2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发生变色,利用酸碱指示剂的这一性质,可判断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也可以根据某种物质的酸碱性,推测指示剂的变**况。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的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3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一节课经过我校化学备课组的集体努力,于4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化学实验室顺利进行,回顾执教过程,有感想、有体会,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既是自己反思的结果也是同伴互助的结果,更是专家引领的结果。

  在这节课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实现:本节课是想通过酸碱的鉴别引路,复习常见酸碱的性质,教学中这一教学目的得到很好体现。其次是课堂上教师打破常规,改变知识的呈现顺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酸碱的初步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将无序的知识上升为有序知识块,这一做法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认同,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单纯灌输知识的复习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兴趣高是有效的复习方式。其三是课堂上教师转变了观念,不再一味的追求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了,而是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一点很重要,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化学专业人才。其四是课堂上注重了方法引领,强调过程参与和体验,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充分。其五是注重课堂评价,经常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一种融洽氛围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商酌的地方如:1、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问学生“有没有还需要探究的问题”时,问题本身不宜再在课堂进行探究,宜延伸至课外探究。2、教学标高是否有的知识要求过高了,如:用硝酸银鉴别酸和碱的知识要求就较高。3、感觉学生在“还有没有需要探究的问题”上无话可说,这是我们*时训练不够的表现,应加强学生思想表达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4、实验过程中用试管不好,改用点滴板应该更好一点。5、整个教学突出了过程和体验,但化学方程式的落实做的不够。

  在这里推荐一个非常优秀的网址导航站.DD01,其理念是为网民建造上网“绿色通道”。有别于一般的网址导航站,DD01通过程序与人工双重筛选出优质网址,进行分类收录,并让所有网民共同参与建设并进行相应**,对优质网址宣扬推广,对不良网址检举**,在享受便捷绿色上网的同时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DD01除了方便网友们快速找到自已需要的网站,不用去记太多复杂的网址;同时还提供了搜索引擎入口、天气预报、在线收藏夹、在线记事本、实用查询、城市生活导航等服务。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4

  今天在两个班**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酸的通性。

  先是通过复习,引出酸具有的三个性质(酸能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引出今天的课题。然后这三个课题,有的是通过习题引入,有的是通过讲解引入,然后再加深。另外出两个则采取实验的方式引入。

  课的设计,我设计了随机学习的方式,即首先我告诉学生,酸有五个性质,然后让他们**选择学习的顺序,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

  不过,今天的课也有不足,虽然酸的通性是学习完了,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设计的几个习题,却没有时间讲解。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虑不周,以前我讲解这个内容时,一般都是设计两个课题进行讲解;二是学生反应也确实慢,其实原理我讲解得很清楚,剩下的,就是如何书写的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鉴于酸碱盐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我准备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一是复习巩固酸的性质,让学生知道酸的性质,需要知道哪些知识点,哪些可以巧学;二是通过练习,对知识加以迁移,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5

  围绕“我这样用教材”--七星区小学数学研读教材系列活动要求,我执教的是复习课《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有关***的单位。知道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是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标。教材呈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复习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习”,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也是复习课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明白准备练习的设计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授课的“生长点”。本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系统整理计量单位及其进率。难点为单名数、复名数互化。

  到六年级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那么如何有效地**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量的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复习课枯燥乏味呢?在上课时前,为避免复习的枯燥,我设计了符合本课的课前练习。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而又“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习量的计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由改日记,从日记中找出常见的量,围绕本课的复习重点设计,唤起学生回忆,再现旧知,为本课系统复习常见的量及进率做好铺垫。所以在课中,学生能在整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网络。

  在整理归纳这个环节中,我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用填写表格形式整理,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台,去感受常见的量及这些量的具体表象,在汇报交流结果时,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如:1千克大约有多重等。

  由于复习课落脚点是查漏补缺,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有坡度的习题。如单位换算这道题,有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互换,涵盖着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然后再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

  在上完本课后,我深深感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整理复习课,整理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如果能体会到整理的价值和为什么要做整理,那今后在学习道路上他会自觉的主动的做类似这样的事,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且整理是一个人把已学知识形成体系,综合概括能力的体现,学生今后参与学习活动的自觉主动性才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教材中所设计的习题挖掘还不够深。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6

  本人于08年9月25日出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而且会从活化分子理论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解释。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实验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所以精心地准备好实验,以及相关问题引入,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各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我觉得成功之处在于:

  1、较好地设计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并在教学中顺利实施。如,学习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时,我引入了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及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明确压强改变必须引起反应物浓度改变时才对速率造成影响。

  2、较好地为后续章节学习打好伏笔。如,在分析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我让同学们观察教材22页图2-4后提出问题:对逆反应是否有影响,影响如何,并与学生探讨,得出结论:对逆反应同样降低了活化能,使速率加快,这就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催化剂不能使化学*衡发生移动打下伏笔。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就是,练习不够,使学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理解了各因素对速率的影响,而不会应用于具体的解题环境中去,这需要在后续课中再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加以巩固。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7

  初中化学酸和碱是联系生活密切,贴近较多的,是教学重点,也是中考考试热点。我在进行这节课的复习教学时,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让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总结酸碱的性质。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酸碱的认识,及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主体,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1、在课程引入时,我就先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入手,感受生活包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突破了传统的就事论事的1复习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开放起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故事学生的兴趣更高,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针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难度逐渐增加,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样引导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学问很大,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难题,于是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都大增强,效果非常好。

  我们初中化学马上进入一轮复习阶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化学课时少,任务重,是不可否认的实际情况,所以怎么提高课堂效率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我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外,上课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要多列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还有,教师的**要具体明了,不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明白老师想让自己回答什么,这样就不用兜圈子、费时间。因此,只有问题具体化才能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不足的地方:

  学生探究实验操作不够熟练规范,占用时间过长,导致课堂巩固练习没有得到完成。

  总之,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让学生知道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2流,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来进行复习。在教学本节课时, 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合作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知识,通过让学生自我整理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地点拔调控将知识系统整理总结最终建立知识网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收集整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分类、讨论、交流。首先提出“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学过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口头描述一下等形式感悟一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说出不一般的进率以及区分闰年和*年的方法。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等活动中,掌握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名数的改写,学生通过做题总结出改写名数的方法。我在习题的设计上尽量从易到难,形式多样。

  总之,我尽量让枯燥的复习教学更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愉快。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对比计量单位、沟通联系这一环节上处理的不到位,给学生留的时间太少。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9

  “让一让,学堂变课堂”捧着这样的宗旨,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出酸的三点通性。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方法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利用酸的性质来解析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目的。

  整节课,知识的内容面广、量多,如果教不得法,学生常感它易学难记、易懂难用,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激发不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情感的渗透,努力营造****的教学氛围。具体操作与特点如下: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景,培养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设计时,我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中间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叙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出一个“免费加工金银首饰”的情景故事,根据情景故事提出了①如何清洁首饰?②如何回收银?这些问题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转变“我要学”。

  把握契机,适当给予启迪,例:从溶液中提取银,是否可结合“湿法炼铜”来思考呢?教师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提出正确假设,避免了学生盲目地思维。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理论或实践是验证假设,最终达到化矛盾为共识形成正确结论。从以上步骤不难看出,这创设情景-引导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符合了学生认识发现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论,掌握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入了蛋壳成份的.检验;fe和cu金属性验证等学生实验。

  这些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多**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在选择多**时,我认为应越简单越好,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就行。因此,我只把情景故事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分别制成了动画和录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实验的真实性,又利于学生实验观察,同时提高了课堂密度,还避免了选择**过多过杂,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宽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激趣,设问质疑,师生讨论这种尝试探讨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学中“***”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养。

  当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0

  现在教师应该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转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不能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师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讲,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首席地位就体现出来。

  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不能作为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1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习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习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2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3

  “碱的化学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虽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给定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缺少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个授课班级是个*行班,如果本节课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许多学生将无法动手。不过由于学生动手有快慢,所以课堂显得有点乱。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几点:

  (1)**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低下。

  (3)对练习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在复习小测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4

  本课题从教科书编排的意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习过程必须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这一方面是需要检验近一年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更进一步地促进,师生共同研究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但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更多的做准备,特别是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规律、内涵。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随之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更,必须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与周密地安排,不再是传授式的一节一节的备讲稿。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的新条件、新课题范畴,同时也是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引导。一些“老皇历”必须变革啦。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5

  《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设计本节课我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酸和碱是化学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但此时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而且本节课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的“酸碱盐”的入门课,所以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是**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学习化学知识;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点指导:

  1、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

  2、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处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将三个活动按情境进行处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巫婆的骗术》设置悬念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创设情境,引入酸和碱的知识。学生发表观看骗术后的见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在学习教材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采用游戏方式)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探究活动采用小游戏方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揭穿“巫婆的骗术”,激起学习欲望。对实验10-1进行改造,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此实验基础上得出了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从实验室的条件与学生安全考虑,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教师演示来进行,因天气比较寒冷,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的现象要学生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看到。对浓硫酸的特性,课件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被腐蚀的画面 →浓硫酸的腐蚀性 →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酸 →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情景→**:如何处理不良后果 →展示: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无处不在。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学生小组开展探究性实验来认识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现象,感性地去体验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同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知识的归纳、理解,并完成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本内容中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成两种类型的对比实验:①三种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对比实验②同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比①学生能知道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通过对比②学生能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有共同之处;在过程与方法中能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中的交流,如“哎,这支试管很热呢!”,让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交流,进而体验合作所带来的认同、赞许。在情感与态度上,学生通过在两种类型对比实验中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接受“化学实验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的熏陶,更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时间**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指导。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3)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菁选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酸和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仪器、药品

  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

  2、学生准备:2-3种花

  设计意图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我们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

  〔观察与思考〕将一朵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紫色康乃馨变黄)对紫色康乃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黄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选择“紫色康乃馨能否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这个**性问题进行探究。

  结论

  〔活动与探究〕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发言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二、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三、

  1.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食醋等酸溶液中;

  2.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上述方案中,哪种方案较科学?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探讨。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讲述〕为什么康乃馨在酸或碱的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呢?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瓣来检验物质,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你们能想出简便的方法吗?

  〔实验演示〕将提取的康乃馨汁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Na2C03+2HCl=2NaCl+H2 O+C02↑ Na2C03+H2SO4=Na2S04+H20+C02↑

  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板书】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

  (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碱?

  【介绍】两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活动与探究1】

  碱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烧碱、消石灰、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烧碱放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石灰水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2】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交流与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2Na0H+C02=Na2C03+H20 Ca(OH)2+C02=CaC03↓+H2O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讨论】上述反应有何共同之处?复分解反应

  2、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OH-,所以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实验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易吸收水而潮解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板书】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石灰水)→盐+水

  (3)与硫酸铜反应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第三课时 酸碱复习

  【回忆】酸碱知识体系

  【练习】

  1、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页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

  (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4。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 。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红的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3、请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Na+离子 ;

  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把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大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并微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④ 。

  5、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X是S 2,Y是NaOH溶液 B.X是C 2,Y是石灰水 C.X是HCl,Y是Na2C03溶液 D.X是C ,Y是石灰水

  我国古代化学家葛洪曾将生石灰、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加水熬制成浓汁涂在黑痣上,用以除去皮肤上的黑痣。写出加水和熬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这种浓汁能除痣的原因。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告.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 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明的仪器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装置的错误。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浓H 2S的作用是 ;B中的NaHC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 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4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二、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酚酞遇酸仍无色,酚酞遇碱红艳艳;

  石蕊遇酸紫变红,石蕊遇碱紫变蓝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结]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

  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

  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况

  练习:

  ⒈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

  区分开的试剂是

  () A. 酚酞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⒉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Cl、蒸馏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试液将

  它们鉴别出来?(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见的酸

  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能吸收现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n(H):n(O)=2:1]; 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热量?

  注意: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水倒进浓硫酸里。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抹布(软布或棉花)轻轻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后涂上碳酸氢纳稀溶液。

  C、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想一想

  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挥发), 两瓶酸的质量、质量分数各有何变化?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酸的通性(以盐酸、稀硫酸为例说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

  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碱反应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类和命名

  含氧酸:多数按中心元素命名为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盐酸(HCl)又叫氢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离出 (醋酸CH3COOH为一元酸) H+的个数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练一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学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A.先用较多的水冲洗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5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酚酞试液、

  [教学程序]

  [**]成红色

  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碱

  [评价与小结]: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探究学案:什么是酸、碱、盐

  [示范探究]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

  结论: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

  稀盐酸_______(能、不能)导电; 稀硫酸 原因: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铁溶液

  结论:探究活动二:

  ______(能、不能)导电。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4)

——《酸的和甜的》课后教学反思3篇

《酸的和甜的》课后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酸的和甜的》,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松鼠、兔子因此被迷惑,若不是小猴子敢于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每个环节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效果不错。尤其是字、词、句训练层层推进,有梯度表现在

  在出示一串“葡萄”实物后,我随机进行“葡萄”的生字教学,然后再次出示这串葡萄,要求学生练说“一( )葡萄”,学习生字“串”,在此基础上再提高难度训练说“一串( )的葡萄”,学生因为有实物观察,发言积极性高,表达准确到位。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我及时地贴出小动物板图,随机学习了“狐狸、猴”等字后,要求学生用:“( )、( )和( )认为葡萄是酸的,( )认为葡萄是甜的。”句式说话,学生表达很清楚,为今后将“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的训练打下基础。

  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我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过来,正准备伸手摘葡萄,小松鼠连忙说(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我还和学生分角色对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示范,要求学生模仿并试着去练习,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想象,表演效果好。

  不过,细细反思本堂课,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

  1、在学习了“小狐狸想尽办法摘葡萄”的那个环节后,其实可以穿插“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训练,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

  2、学完这篇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小松鼠一样的人,或者说以后该怎么做,使故事的道理进一步得到升华。

《酸的和甜的》课后教学反思2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大家耳熟能详,道理浅显易懂,主要通过写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小兔和小松鼠轻信了,只有小猴子亲身实践发现葡萄是甜的这样一个具有趣味性的寓言故事。作为低段教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较为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整堂课气氛较好,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通过试教和正式执教,我有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多形式分散识字,并多次复现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低年级教学就是要把握好识字这一块重点内容。课前交流时,我让学生猜猜我带给了他们什么礼物?接着出示“葡萄”图片及词卡。“葡萄”是形声字,而且考虑到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使用,因此,没有把它们分开进行教学,而是整体认读、识记。告诉学生上面的草字头就像高高的葡萄架,下面的部分,就像沉甸甸的葡萄。这样,学生对生字有了大致的轮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我引导学生从像什么的角度去识记,自然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样子联系了起来。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点,初步学会象形字的识记方法。在识记“猴”、“狐”、“狸”三个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并出示甲骨文中“犭”的写法。像一条蹲坐在地上的小狗,学生自**得“犭”爱和动物交朋友。从字音到字形循序渐进。

  在生字初次识别扎实后,放进具体语段中再次反复练读加以巩固。而且我在课堂即将收尾时,设计了将生字串成一首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巩固对生字的识记,并通过读一读唱一唱的较富趣味性的.形式来复现。

  二、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于是我自制了狐狸、小兔、小松鼠、小猴子以及葡萄等卡通图片,创设了在葡萄架下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从图形这样比较直观的实物图中来理解文本中的“一串串”是指很多,再迁移到其他一些叠词。通过在黑板上画葡萄架,贴一串串紫***葡萄来直观感受,进而对角色进行体验,在朗读中我尝试让学生分角色来演读小猴子和小兔子这两个角色,学生演得十分投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了词语的感彩,朗读时,自然能做到声情并茂。

  低段的教学就该抓住年段目标,将识字、朗读这些重点内容学到扎实,通过这次的课堂试教、执教,结合听课老师的指导意见,得到了许多启发。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5)

——初中化学酸的知识点3篇

初中化学酸的知识点1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初中数学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酸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的复习学习哦。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6)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对文章的段落间的空白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作者对每一事物描写之间有很大的空白,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这是本文的结构“片段式”的特点。

  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对“祖国山川颂”这题目的解读不到位。上课时,我只提到了这是一种问题,而没有从它的来源和演变说起,给学生造成很懵懂的状态。“颂”应是来源于《诗经》中的“风、雅、颂”。以采取赞美、歌颂为主。写法上多用铺叙**。在上课时先讲解语言美再归纳结构特点,中间有点杂乱。后感:

  朗读永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读几遍,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于写景游记类的散文。但对于当前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朗读是让他们很厌烦的。如何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使他们的朗读从被动变为主动,是当前让我考虑很多的问题。也担心如果不使用好一点的勉励措施,**苦口婆心的劝说,那今后语文学习的效果会是很不好。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2

  今天是我的校公开课教学,我执教的课文是《莫泊桑拜师》,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上网查找了一些这课的教学实录和ppt,从中获得很大的收获,也借鉴了其他老师的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打算在课堂上予以运用,本想这节课应该很精彩吧,可是……

  在执教这课时,我的总体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莫泊桑的勤学好问和福楼拜的善于教导。课开始我设计了默写本科词语的环节,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于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感觉效果不错!下面就是本课的重点环节,让学生默读课文2—9自然段,思考三次拜师莫泊桑请教了什么?福楼拜分别又怎样指导的呢?在每次的指导中哪次是最关键的呢?从中感受到莫泊桑和福楼拜是怎样的人呢?下面就是学生自读课文、自悟,边读边做批注。在这一环节学生大约花费了近10分钟,说实话我几次想提前结束这个环节,尽快地来和学生一起交流,但是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批注几乎是0,或者做了批注那也是非常表面的,例如我看到有个同学在自己的书旁做了这样的批注:“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肯吃苦,勤练习。”你说这能叫批注吗?我一看,不行,还得继续让学生再读课文,只有充分地读,学生才能有所感悟。古人不是这样说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很想让我的学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该有多好啊!10分钟后,我和学生开始交流第一次拜师的过程,用时有点多,但是我觉得学生是真的自己感悟的,但也不乏有个别同学参考了《课课通》;交流第二次拜师时候,我主要是学习了网上人家实录中的,让学生做福楼拜,我做莫泊桑,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福楼拜没问一次,我就简单回答一次,和学生情景再现当时拜师情景,并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我觉得这个环节也很好!学生的脸上都有种满足感,因为他们既做了我的老师,又扮演了福楼拜的角色,煞是兴奋哟!此时离下课还有8分钟左右,还要进行第三次拜师经过的交流,我知道其实第三次拜师比较重点,尤其是其中的关键两句话:“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这也是课后习题,对于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也说了一点,但是还不够具体,大体意思有了。此时离下课时间还有2分钟,我只好匆匆结尾,也学习了网上实录中的名师方法,出示了莫泊桑作品中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莫泊桑写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之处!最后简单概括了莫泊桑的勤学好问以及福楼拜的善于教导。本来我还打算安排这按的环节,让学生替莫泊桑写首小诗,感谢老师当年的谆谆教导。可是已经下课,只好布置学生课后去写了,还有没让学生说说从中队你写作有什么启发呢?在整体的时间把握上不是很好,重点出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如果再让我上一次,我相

  信会**好时间以及把握住重点,引导学生多感悟!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3

  选择《长恨歌》进行公开教学,是带着尝试的心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篇课文是块硬骨头,这篇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难度系数大,常常让人无从下手,不易把握,令人生畏。

  我的理想是通过《长恨歌》的教学展示一种空灵、诗意、唯美、厚重的课堂。空灵飘逸,是筑于厚重之上的;唯美与诗意建立在实践创新之上的;浪漫与理想是建立在执着与感动之上的。

  这是一节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我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大量留白,唤醒学生潜意识。一会儿引领学生陷入大家深深的思索,一会儿又通过朗诵让学生动容,深深地沉浸其中,一会儿一个不经心的问题引起学生多少联想啊!

  这是一节让学生感动的课堂。用一片云去推动令一片云,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毕竟是1000多年前的诗歌,时过境迁,事过境迁,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还原千年前的悲剧,对千年后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我力图通过知人论世,生命对话,达到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通过“我歌长恨”——“我解长恨”——“我写长恨”几个环节的设置,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对《长恨歌》主题,仅仅扣住一个“恨”字。通过杨贵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多种手法最大可能地把**帝王爱情还原成作为常人的爱情,让学生体会到**爱情的坚贞。通过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让学生对**爱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满了悲悯情怀。从中也体会到白居易内心矛盾:他既恨**浪漫的爱情夭折留下无尽憾恨,也恨荒*无度自酿苦果,所以我觉得作者感情是复杂的。诗词教学丰富的情感是通过学生的善感之心表现出来的,所以诗词课堂应该是培养拥有学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语文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课堂。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很强势,而且也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匆匆板书,有贴标签之嫌。再如,课堂的分析、欣赏有余,吟诵不足。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4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鸟儿》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出自名匠冰心笔下,清新流畅,是一篇非常美丽的散文。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爱,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教育学生要爱护小鸟,爱护小动物。

  这节课,我为学生营造了两个教学情境:一是快乐情境,二是伤心情境。一开课,我就通过几幅美丽的好景致,把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内容中,点燃学生对这只小鸟喜爱的火种,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验小鸟的快乐。如:抓住“探出头来”的“探”字,让学生想象小鸟还会看到哪些好景致?通过“它的歌声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问:你觉得小鸟这时会唱什么歌呢?从歌声中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快乐。二是伤心情境。(小鸟被突如其来的弹子打伤了,两只老鸟如何抢救受伤的小鸟画面)一天小鸟又像往常一样飞到枝头上,它正要发声,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让学生抓住小鸟的动作“跌”,抓住老鸟的动作“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理解“箭也似的”,体会到速度快、迅速,感受到老鸟的心情是焦急、伤心、难过……指名读、示范读、生再读。通过这两个情境的喜悲对比,一下子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了对这只小鸟的怜悯之情,理解到小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小鸟的方式不对,才造成了小鸟的悲剧,那两只老鸟又是何等的伤心与难过,并从中感悟到亲情的伟大。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编完。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5

  《酸的和甜的》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它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刚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这难忘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动不已。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认对字的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到5个苹果以上的能得到一张苹果贴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中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在最后的实践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小活动:

  1、让学生把学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伙伴创新表演。

  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把时间放给学生,鼓励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然后再进行小组展示读,品读对比句、评读、赛读。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转变角色,为学生的更好学习铺路架桥。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改正:

  1、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2、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3、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智。

  这节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6

  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特别自己画了四幅图画来配合教学,结果同学们的***集中在了,我到底画得好不好这个问题上,我应该直接画得好一点,就不用惹出这么多问题了。

  这一课其实也算涉及了连减的问题了,有几个孩子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比如3-1-1=1,这让我觉得很高兴。大部分的孩子在我刚开始没有提醒的.时候,第一幅图并没有列出算式,我提醒小猫一只鱼都没有吃,可以说它吃了几只鱼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列出了3-0=3的算式,而且之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能够很快的列出这样的算式,表现还是很不错。对后面三幅图,孩子们都是列出的3-1=2,3-2=1,3-3=0的算式,老师问到还有没有其它的算式,没有同学知道,然后我尝试把四幅图画摆成一排,一个一个来看,这样更好观察,就有孩子说出第三幅图还可以这样列式3-1=2,2-1=2。第四幅图可以列成3-1=2,2-1=1,1-1=0。只要好好引导他们,他们的思维还是很发散的,所以老师在这方面要学习和积累好多经验,这是我们新老师非常需要的地方。

  而且现在慢慢要学习5以后的加减法了,孩子们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让他们觉得还容易了,有的孩子表现出了吃力的现象,我觉得需要背诵9以内数的加减法表,但是孩子们始终是没有背语文积极,还是需要让他们觉得更加有趣才行,不过班上还是有几个喜欢数学的学生,应该利用少数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配合老师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先与孩子们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通过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最后在集体交流。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这时,我灵机一动,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学生通过“钟山只隔数重山”中“数重山”看出路途比较远,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回到家应该不近,但却说“只隔”说明很近,看起来是矛盾的,却不矛盾,因为诗人心早飞回家了,再远也不觉得远,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于是,通过大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乡的情感。试想,假如课前充分准备,通过图画示意、音乐的渲染、效果会更好。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8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9

  《东郭先生和狼》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本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在课堂中学生始终读得津津有味。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键语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从而懂得人物的品质,获得思想的启迪。

  在读到狼苦苦哀求东郭先生所说的话时,学生读得很不好,我便让他们抓住“慌慌张张”去想一想,你在慌慌张张的时候是怎么说话的,并提醒他们联系上下文,后面猎人快到了,狼会怎样哀求东郭先生。通过练习生活实际,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读东郭先生嘴里不住地骂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东郭先生是如何想的?孩子们有的回答:“他一定出乎意料,没想到好心没好报。”有的回答:“他大惊失色,狼原来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正是因为这样,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得很投入,读得很有趣。他们的情感世界随着文本逐渐丰富。但是在课堂中,我也发现学生在概括表达的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练,往往不能抓住主**分,常常描述性词语,人物的对话也穿插其中,我想这还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训练。帮助学生找准文章概括的重点要素,教给学生有效的概括方法。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大胆质疑解疑。例如:动物细胞为什么没有细胞壁?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同桌互帮、小组研讨,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作业的设计布置上,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针对课的特点,让作业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做了很好的迁移。

  有限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深究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借用网络,图书合理运用课堂探究教学来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发挥出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和“根植生活,让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鲜活起来”的理念。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本节课中我对课堂的时间的安排考虑不全面,时间分配不当,对课堂上学生的**层次估计不足,以至于回答时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1

  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关于导入的设计

  本节课的导入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老师用线绳工具在空中旋转,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接着介绍含有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圆;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面图形的区别,从而认识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图片的观察中清晰地看到这是圆,借助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圆,从而初步地感知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感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二、关于对圆的认识和特征的处理

  在研究圆的认识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把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认识半径以后,马上研究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种:是先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由于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研究几个知识点的方法雷同,这样老师的讲解就比较繁琐,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找到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认识它们,能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半径的特征、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冗长的讲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而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探索。

  三、关于数学史料的运用

  本节课中我们两处引用到数学史料。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仅把它们作为引语或欣赏,而且还力求让史料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学生对圆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联系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以此引发学生研究圆与其他*面图形的不同。在探究圆的特征结束之后,借助多**呈现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让学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对圆的认识。在播放录象,理解意思以后,进一步引导思考:如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四、关于**的处理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和其他传统**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先借助多**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接着运用动态演示,从实物中勾勒出圆,使学生清晰看到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两个实际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随着画面和声音效果的逐步展示,体会当车轮不是圆时或者车轴不在圆心位置时,车子行驶的感觉是不稳当的。从而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位置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关于细节的处理

  1.在导入环节的摸一摸游戏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这个游戏。我们考虑装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学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摸的过程,共同感受圆与其他*面图形的不同。另外为了让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在器皿中装的就是用硬纸板剪成的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和圆。

  2.整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的呈现是逐步完成的。为了完整地展示这一节课的重点,我们准备跟随课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完成板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多**展示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全课小结之时,能根据板书,迅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学生借助圆规画出任意大小的圆进行探索。在认识半径以后,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半径的长度。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径和别人量出的半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体悟出只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才相等。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2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大气,意蕴丰富的散文,***作家琦君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摇花乐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儿时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捧着美文品读,读者仿佛能感觉到字里行间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故乡似乎也如影随形。

  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后反馈,引导体会,首先抓住两处带“浸”字的语句:

  1.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似浓雾似微风弥漫着整个村庄;

  2.结合第5自然段的讲解、朗读,感受摇花的乐趣来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这桂花香不仅香甜了人们的嗅觉,还香进了乡亲们的心田,更香甜了作者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接着结合上次理解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理解母亲说的那句话,从中体会母亲那种浓浓的思念与牵挂,然后让学生听听一些思乡的歌曲、读读一些思乡的诗句,这时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

  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想想有没有让自己忘怀的人和事,说一说,与大家交流。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一是让学生体会散文的文字美,鼓励他们积累一些好句好段,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升华感情。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3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在上课前,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趣,让学生的***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通过看课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如果能够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可能会效果更佳。在学习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内容时通过观看了松鼠活动情景的动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松鼠的可爱。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复述塔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斗表达那能力。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把知道的踊跃表达,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总之,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佳。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4

  今天教学《酸的和甜的》,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松鼠、兔子因此被迷惑,若不是小猴子敢于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效果不错。

  一、字、词、句训练层层推进,有梯度。

  在出示一串“葡萄”实物后,我随机进行“葡萄”的生字教学,然后再次出示这串葡萄,要求学生练说“一( )葡萄”,学习生字“串”,在此基础上再提高难度训练说“一串( )的葡萄”,学生因为有实物观察,发言积极性高,表达准确到位。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我及时地贴出小动物板图,随机学习了“狐狸、猴”等字后,要求学生用:“( )、( )和( )认为葡萄是酸的,( )认为葡萄是甜的。”句式说话,学生表达很清楚,为今后将“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的训练打下基础。

  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我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过来,正准备伸手摘葡萄,小松鼠连忙说(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我还和学生分角色对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示范,要求学生模仿并试着去练习,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想象,表演效果好。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

  本节课我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吸引学生的***,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在揭题后为了尽快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我采取了范读,尽可能做到了声情并茂,学生立刻产生了阅读期待,接着我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自然、积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又采取了“四人小组轮读、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初读进行了检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又做到了便捷、有效;在学习第一段的过程中,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自己演一演小狐狸,然后指名**表演:我高举一串葡萄要求学生加上动作表演小狐狸想尽办法摘葡萄的画面,学生加的动作恰到好处,表演很成功。在有了体验的基础上我再次指导朗读第一段,学生做到了声情并茂,将课堂推向了一个小**,既在读中落实了重点词句,又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不过,细细反思本堂课,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

  1、在学习了“小狐狸想尽办法摘葡萄”的那个环节后,其实可以穿插“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训练,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

  2、书写指导时“认读、组词”这个环节未能很好展开,教师范写太慌张,今后要加强练习。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5

  孩子不管在什么年龄段,总是充满着好奇的,总是愿意并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所以我采用的是“比较式欣赏导入法”,上新课之前首先给他们放一首歌手朴树的《白桦林》,这首歌曲有一种伤感的情调,但这种伤感不是颓废,不是消沉,容易与人产生共鸣;不仅如此,这首歌还有一个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就更加吸引学生,如此一来,在导入部分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学生的***。

  之前学生们就接触过这首歌,并且也初步的学会、这首歌,所以我的任务觉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唱那么简单,还要唱的有感情、有情绪、有内容、有意思。

  在新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通过一个发声的小练习来训练他们。

  一:为接下来唱歌做好准备。

  二:通过发生练习的训练让他们切身体会什么叫做渐强、渐弱,为接下来歌曲情绪的表达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将渐强渐弱记号与一个倒挂的月牙相联系,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学生也很轻易就能明白。

  我们学校的生态课堂讲究的就是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这样一个形式,所以在接下来歌曲的情绪处理上,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分析是渐强还是渐弱,为什么,因为对于他们在之前的训练中,我已经渐渐在向他们灌输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处理这样的一些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做的很棒。

  歌曲除了单声部旋律的处理上,比之前还多加了一个二声部,所以这也是我需要花时间的地方,虽然客观的的来说,这样的二声部小作品不难,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接触这样的音乐也少,所以有点困难,我坚持将两个声部都练得很熟练才开始配合,否则都是杂乱无章的声音,没有一点**的感觉;歌曲同时还加入了一个节奏型,这个节奏型需要从头到尾都贯穿曲子中,所以也非常重要,尽管节奏和旋律与之前的一些句子非常的类似,但终究有区别,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区别在哪,我在原来节奏的基础上直接改成现在的节奏,学生一目了然。

  这堂课结束了,但是我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做修改:

  学生在学**声部的时候略显吃力,容易受其余声部的干扰,音高的概念不强,所以在*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会注意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问题还是出现在这,学生在和声的时候,不能注意到声音的**与**,个性化的声音比较突出,容易破坏和声感,归根究底还是基本功不够扎实,所以我会注重*时的训练。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6

  第一次上一年级的美术课,刚拿到教材看到这课内容时,很是头疼。因为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第一课。就要求学生集体合作,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于是就想小组合作让四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根据一个主题展开想象、讨论、分工、绘画。可时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会对某一主题进行展开绘画吗?不能。如果靠老师手把手地教,这么多地小组根本指导不过来,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再想如果放手让学生**绘画,那么学生在一节课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

  于是打开教参看到上面的设计后,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难道我不能设计一种形式,既可以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去完成吗?经过一番设计,我将它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用各种美术教材和工具布置出游戏场景,吸引孩子们的***。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随意选择,大胆尝试,说说:“你认识了哪种工具?怎样画更漂亮?”并分成小组,合作完成。让孩子们在玩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各种材料、工具使用的特点及不同组合的不同效果。最后要求孩子们在体验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交流,学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最后就是想象力的解决了,我打开了几幅画,让孩子继续分析,我说水果能真的跑吗?孩子就说不能啊。我就继续发问那为什么这些小朋友就这么画呢?孩子很自信的就说是用了想象力啊?那你会怎么用想象力呢?让他飞起来,给他建房子……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又给他们介绍了集中适合集体作画的主题。给学生观察。学生们说的的很好,说出了用的各种材料,颜色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想象力很丰富,作业完成的出乎我的预料。面对这样的现象,我深感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好的教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17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酸的还是甜的?小动物们爱吃酸的还是甜的?学生一听,原来老师要检查读课文的情况。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告诉我,刚开始一位学生说得很简单,这个故事讲了狐狸想自己吃葡萄,不给其它的小动物吃。我装着糊涂的样子问:不给谁吃呀?故事还写了谁,它们又发生了什么事?结尾怎样?谁能说得让我听得更清楚、更明白呢?"经过提示,学生谁能把故事说具体?我又问:"故事说了狐狸、小猴,还说了谁?学生说出了故事里的小动物有小白兔、小松鼠。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再进一步地追问学生:你喜欢哪个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小猴,它很聪明。它没有相信狐狸的话,而是自己去尝了葡萄,所以它吃到了甜的葡萄。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小白兔和松鼠,它们没有主见,只听别人说,没有亲自去尝试。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想自己独吃葡萄,欺骗了大家,它很狡猾。有一位同学***就说:我不认为狐狸是狡猾的。这是出乎我意料的,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问他:为什么呢?他指着书上的第一幅插图有理有据地说:狐狸抬头看到的是绿色的葡萄,绿色的葡萄是酸的。所以我认为它不狡猾。这下班里的同学纷纷议论了起来,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我灵机一动,顺水推舟就对大家宣布:既然咱们班有两种意见,咱们就来一次辩论,正方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反方认为狐狸是不狡猾的。请赞同正方的同学在一、二组;赞同反方的同学在三、四组。你们把自己的理由在组里讨论,等会儿由两方**上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这下可积极了,读课文找根据。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刚才反方说狐狸看到的是青色的葡萄是酸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青色的葡萄是甜的,如珍珠葡萄等。

  听了她的发言我更加惊喜地看到,他们读书读得如此认真。整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而且从中还学会了自己读书、看插图找答案。由此让我知道了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双方的辩论,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效果更好。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7)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

  《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设计本节课我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酸和碱是化学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但此时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而且本节课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的“酸碱盐”的入门课,所以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是**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学习化学知识;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点指导:

  1、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

  2、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处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将三个活动按情境进行处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巫婆的骗术》设置悬念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创设情境,引入酸和碱的知识。学生发表观看骗术后的见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在学习教材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采用游戏方式)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探究活动采用小游戏方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揭穿“巫婆的骗术”,激起学习欲望。对实验10-1进行改造,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此实验基础上得出了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从实验室的条件与学生安全考虑,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教师演示来进行,因天气比较寒冷,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的现象要学生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看到。对浓硫酸的特性,课件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被腐蚀的画面 →浓硫酸的腐蚀性 →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酸 →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情景→**:如何处理不良后果 →展示: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无处不在。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学生小组开展探究性实验来认识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现象,感性地去体验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同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知识的归纳、理解,并完成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本内容中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成两种类型的对比实验:①三种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对比实验②同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比①学生能知道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通过对比②学生能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有共同之处;在过程与方法中能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中的交流,如“哎,这支试管很热呢!”,让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交流,进而体验合作所带来的认同、赞许。在情感与态度上,学生通过在两种类型对比实验中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接受“化学实验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的熏陶,更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时间**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指导。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2

  本人于08年9月25日出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而且会从活化分子理论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解释。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实验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所以精心地准备好实验,以及相关问题引入,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各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我觉得成功之处在于:

  1、较好地设计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并在教学中顺利实施。如,学习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时,我引入了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及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明确压强改变必须引起反应物浓度改变时才对速率造成影响。

  2、较好地为后续章节学习打好伏笔。如,在分析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我让同学们观察教材22页图2—4后提出问题:对逆反应是否有影响,影响如何,并与学生探讨,得出结论:对逆反应同样降低了活化能,使速率加快,这就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催化剂不能使化学*衡发生移动打下伏笔。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就是,练习不够,使学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理解了各因素对速率的影响,而不会应用于具体的解题环境中去,这需要在后续课中再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加以巩固。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3

  初中化学酸和碱是联系生活密切,贴近较多的,是教学重点,也是中考考试热点。我在进行这节课的复习教学时,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让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总结酸碱的性质。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酸碱的认识,及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主体,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1、在课程引入时,我就先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入手,感受生活包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突破了传统的就事论事的1复习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开放起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故事学生的兴趣更高,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针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难度逐渐增加,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样引导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学问很大,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难题,于是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都大增强,效果非常好。

  我们初中化学马上进入一轮复习阶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化学课时少,任务重,是不可否认的实际情况,所以怎么提高课堂效率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我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外,上课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要多列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还有,教师的**要具体明了,不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明白老师想让自己回答什么,这样就不用兜圈子、费时间。因此,只有问题具体化才能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不足的地方:

  学生探究实验操作不够熟练规范,占用时间过长,导致课堂巩固练习没有得到完成。

  总之,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让学生知道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2流,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4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一节课经过我校化学备课组的集体努力,于4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化学实验室顺利进行,回顾执教过程,有感想、有体会,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既是自己反思的结果也是同伴互助的结果,更是专家引领的结果。

  在这节课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实现:本节课是想通过酸碱的鉴别引路,复习常见酸碱的性质,教学中这一教学目的得到很好体现。其次是课堂上教师打破常规,改变知识的呈现顺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酸碱的初步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将无序的知识上升为有序知识块,这一做法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认同,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单纯灌输知识的复习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兴趣高是有效的复习方式。其三是课堂上教师转变了观念,不再一味的追求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了,而是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一点很重要,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化学专业人才。其四是课堂上注重了方法引领,强调过程参与和体验,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充分。其五是注重课堂评价,经常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一种融洽氛围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商酌的地方如:1、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问学生“有没有还需要探究的问题”时,问题本身不宜再在课堂进行探究,宜延伸至课外探究。2、教学标高是否有的知识要求过高了,如:用硝酸银鉴别酸和碱的知识要求就较高。3、感觉学生在“还有没有需要探究的问题”上无话可说,这是我们*时训练不够的表现,应加强学生思想表达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4、实验过程中用试管不好,改用点滴板应该更好一点。5、整个教学突出了过程和体验,但化学方程式的落实做的不够。

  在这里推荐一个非常优秀的网址导航站.DD01,其理念是为网民建造上网“绿色通道”。有别于一般的网址导航站,DD01通过程序与人工双重筛选出优质网址,进行分类收录,并让所有网民共同参与建设并进行相应**,对优质网址宣扬推广,对不良网址检举**,在享受便捷绿色上网的同时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DD01除了方便网友们快速找到自已需要的网站,不用去记太多复杂的网址;同时还提供了搜索引擎入口、天气预报、在线收藏夹、在线记事本、实用查询、城市生活导航等服务。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5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发生变色,利用酸碱指示剂的这一性质,可判断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也可以根据某种物质的酸碱性,推测指示剂的变**况。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的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6

  “碱的化学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虽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给定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缺少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个授课班级是个*行班,如果本节课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许多学生将无法动手。不过由于学生动手有快慢,所以课堂显得有点乱。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几点:

  (1)**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低下。

  (3)对练习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在复习小测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7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8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习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习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才能提高。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9

  “让一让,学堂变课堂”捧着这样的宗旨,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出酸的三点通性。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方法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利用酸的性质来解析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目的。整节课,知识的内容面广、量多,如果教不得法,学生常感它易学难记、易懂难用,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激发不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情感的渗透,努力营造****的教学氛围。具体操作与特点如下: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景,培养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设计时,我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中间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叙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出一个“免费加工金银首饰”的情景故事,根据情景故事提出了①如何清洁首饰?②如何回收银?这些问题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转变“我要学”。把握契机,适当给予启迪,例:从溶液中提取银,是否可结合“湿法炼铜”来思考呢?教师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提出正确假设,避免了学生盲目地思维。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理论或实践是验证假设,最终达到化矛盾为共识形成正确结论。从以上步骤不难看出,这创设情景—引导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符合了学生认识发现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论,掌握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入了蛋壳成份的检验;fe和cu金属性验证等学生实验。这些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多**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在选择多**时,我认为应越简单越好,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就行。因此,我只把情景故事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分别制成了动画和录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实验的真实性,又利于学生实验观察,同时提高了课堂密度,还避免了选择**过多过杂,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宽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激趣,设问质疑,师生讨论这种尝试探讨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学中“***”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养。

  当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0

  本课题从教科书编排的意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习过程必须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这一方面是需要检验近一年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更进一步地促进,师生共同研究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但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更多的做准备,特别是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规律、内涵。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随之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更,必须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与周密地安排,不再是传授式的一节一节的备讲稿。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的新条件、新课题范畴,同时也是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引导。一些“老皇历”必须变革啦。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1

  围绕“我这样用教材”七星区小学数学研读教材系列活动要求,我执教的是复习课《常见的量》。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有关***的单位。知道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是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标。教材呈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复习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习”,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也是复习课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明白准备练习的设计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授课的“生长点”。本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系统整理计量单位及其进率。难点为单名数、复名数互化。

  到六年级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那么如何有效地**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量的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复习课枯燥乏味呢?在上课时前,为避免复习的枯燥,我设计了符合本课的课前练习。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而又“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习量的计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由改日记,从日记中找出常见的量,围绕本课的复习重点设计,唤起学生回忆,再现旧知,为本课系统复习常见的量及进率做好铺垫。所以在课中,学生能在整理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网络。

  在整理归纳这个环节中,我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用填写表格形式整理,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台,去感受常见的量及这些量的具体表象,在汇报交流结果时,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如:1千克大约有多重等。

  由于复习课落脚点是查漏补缺,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有坡度的习题。如单位换算这道题,有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互换,涵盖着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然后再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

  在上完本课后,我深深感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整理复习课,整理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如果能体会到整理的价值和为什么要做整理,那今后在学习道路上他会自觉的主动的做类似这样的事,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且整理是一个人把已学知识形成体系,综合概括能力的体现,学生今后参与学习活动的自觉主动性才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对教材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对教材中所设计的习题挖掘还不够深。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2

  1、反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刚了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就提出“书写s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吹自大的气球”用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反应,没有学生提出问题:“会不会是co2被水吸收了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做对比实验。对“氢氧化钠用来除油污”的用途,没有关注课本p55“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油污”的表述,若能比较一下汽油去油污、洗涤剂去油污与氢氧化钠去油污的原理,就能更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融合,形成知识体系。

  2、有效预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所用生石灰不是块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播放【实验10—8】的录像,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没有探讨“氢氧化钙溶液常用于检验co2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常用于除去co2气体”的本质原因。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备课过程中有效预设,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3

  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该课时在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方案时,我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古代诗文引入,再以演示实验为切入点和主线,引发学生对乙醇性质的思考。鼓励学生去质疑、分析、探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从以下几点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情况:

  一、教学情况

  从课程设计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

  技能培养及情感教育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乙醇的催化氧化本节课的重点,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位置是难点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化的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直接由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在根据前一节内容以及模型,归纳出分子式、结构简式等。在老师引导及演示实验情况下,归纳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常见的古代诗篇,能自然让学生联想到酒,并设计了三分钟的“飞花令”环节,并及时通过相关诗句引出了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视频课件,使乙醇与钠的反应更直观,学生记忆理解更加方便,而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效果图,使得学生对于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位置理解更加理解更透彻。

  三、不足之处

  由于教学内容高度浓缩,每节书牵涉的知识广,使得课堂容量普遍较大。我讲的时间太多,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4

  今天在两个班**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酸的通性。

  先是通过复习,引出酸具有的三个性质(酸能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引出今天的课题。然后这三个课题,有的是通过习题引入,有的是通过讲解引入,然后再加深。另外出两个则采取实验的方式引入。

  课的设计,我设计了随机学习的方式,即首先我告诉学生,酸有五个性质,然后让他们**选择学习的顺序,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

  不过,今天的课也有不足,虽然酸的通性是学习完了,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设计的几个习题,却没有时间讲解。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虑不周,以前我讲解这个内容时,一般都是设计两个课题进行讲解;二是学生反应也确实慢,其实原理我讲解得很清楚,剩下的,就是如何书写的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鉴于酸碱盐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我准备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一是复习巩固酸的性质,让学生知道酸的性质,需要知道哪些知识点,哪些可以巧学;二是通过练习,对知识加以迁移,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3篇(扩展8)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化学课件菁选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化学课件

  酸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的物质,初中用到的主要有硫酸,盐酸,磷酸,硝酸,醋酸,碱就是在水溶液中或者分子中含有OH—的集团的物质。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了《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化学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研究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的过程,学生进一步总结研究化学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碱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学生:紫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到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通过此问题引入研究常见的碱的内容。

  二、新课教授

  环节一:氢氧化钠的性质

  【合作探究】请学生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并实验,并完成课本P54(10—6)的实验。

  【提出问题】NaOH固体表面为什么会溶解?那怎样保存NaOH固体?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总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解并逐步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一般密封保存。

  【演示1】把**的鸡爪放在装有20%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NaOH具有什么性质?

  【小结】

  (1)氢氧化钠具有强烈腐蚀性。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

  (2)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提出问题】NaOH有哪些用途?

  【学生小结】

  (1)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

  (2)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

  环节二:氢氧化钙的`性质

  【演示2】取2g氢氧化钙,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将氢氧化钙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然后放置,得到上层清液。向澄清的溶液中通入少量CO2,观察现象。

  【总结】

  【小结】

(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2)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提出问题】Ca(OH)2是如何制取的呢?

  【归纳小结】CaO+H2O=Ca(OH)2

  【思考】氢氧化钙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小结】用作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环节三: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过渡】前面学习了常见碱的物理性质,那么碱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实验探究】

  (1)你还记得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遇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显什么颜色?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那么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呢?还是发生了反应?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两者发生反应。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并写出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小结】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三、巩固练习

  基础题: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 ? ? D.能去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拓展题:怎样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四、课堂小结

  教师**学生学习到内容和研究方法,请学生自己总结常见碱的性质用途。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