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的石像
古代英雄的石像(通用12篇)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1
17.
叶圣陶
教学目的
1.理解骄傲自大的危害,培养谦虚谨慎的美德。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培养分角色朗读童话的能力。
4.学习本文用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特点。
5.揣摩词语,学作词语卡片。
重点难点
1.重点:
(l)分角色朗读童话。
(2)学习本文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
2.难点:
(l)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2)揣摩词语并作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雕刻(di1o)气概(g4i)崇拜(ch$ng)模型(m$) 钢凿(z2o)砌成(q@)膝盖(x9)鞠躬(j& g#ng) 荣耀(y4o)瞟(Pi3o)不屑(xi8)吆喊(y1o) 囚犯(qi*)讥笑(j9)哪叱(n6 zha)
2.解释下列的生词; (1)崇拜:尊敬钦佩。
(2)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3)鞠躬:弯身行礼。
(4)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5)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6)伶俐:聪明、灵活。
(7)讥笑:讥讽和嘲笑。
3.阅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
1. 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2.导语
叶圣陶先生说:“这些童话还可以给现在的少年们阅读。阅读这些童话可以认识一些过去时代的生活,而认识过去时代的生活,是跟更深切地认识当前的生活有关联的。”我们学习这篇童话,要从中悟出道理。
三、正课
l.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
(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铺成石路)
3.提问:大家请雕刻家雕刻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4.提问:“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垫。
5.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6.提问:“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
7.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8.提问:“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9.提问:“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10.提问: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讨论并归纳:“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11.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讨论并归纳:
(l)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2)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3)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4)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5)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2.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虚弱的本质。
四、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因此,要细心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五、板书
(一)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外表: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性格:骄傲狂妄,自高自大,外强中干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三1、2、五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下列各组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祸不当行各得其所高枕而卧形影不离 B.忙忙碌碌无精打来恭恭敬敬随声附会 C.弱不禁风自我陶醉五彩缤纷抖擞精神 D.通幽屈径迷惑不解倾盆大雨心清如水
(二)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 )
2.市民都聚集到市中心的空场,在石像下行礼,欢呼,唱歌,跳舞;还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 )( )
3.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到石像由于自高自大,骄傲狂妄受到小石头的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最后以石像哀求告终。危险算是过去了。石像有没有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呢?我们再往下研究课文。
三、正课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写出石像骄傲的旧病重犯。
2.提问: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话。讨论并归纳: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提问: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浅薄、无知、空虚。
4.提问: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提问:“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提问: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提问: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讨论并归纳: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
(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
(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8.提问: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会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的最有意义的生活。”(叶圣陶语)
9.提问:最后四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揭示中心的作用。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10.表演课本剧。
四、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三.3、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表示他的志向远大无边。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左胳膊圈向里,坚强有力,仿佛扰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像老树干,意思是谁敢侵犯他一丝一毫,他就不客气给他一下子。
你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给我鞠躬行利。我知道他们都是诚心诚意的。这种荣耀最难得,没有一个神圣仙佛能够比得上!”
③“不错,从前咱们是一整块。但是,经过雕刻家的手,咱们分开了。
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你们都掉下去了。独有我,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雕像。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的。难道你们想跟我平等吗?如果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
④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就用哀求的口气说:“别这样!彼此是朋友,连在一起粘在一起的朋友,何必故意为难呢!你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相信,千万不要把我扔下去!”
⑤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上面那石头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我想,我总比你们高贵一些吧?因为我代表一位英雄,这位英雄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1.第①段是对石像的描写,表现石像、的性格特征。
2.第②③段对石像的一描写,表现石像一、的性格特征。
3.第③段中“难道你们想跟我平等吗?”意思是
4.第④段中上面那石头为什么要用哀求的口气说话?表现他_____ 的性格特征。
5.第⑤段中“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石像的___ 。这句话会使你记起哪句唐诗。
6.第③段中石像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话?”。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2
教学设计示例一
课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略,参见课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六、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七、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凿(zǎo)不屑(xiè)
2.掌握下列词语:崇拜、模型、鞠躬、不屑、吹嘘、伶俐
3.掌握作家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
2.了解童话用想像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3.认识本篇童话的思想教育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悟出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关系,没有低贵贱之分,不应该骄傲、狂妄、失掉本真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构思的神奇色彩美以及石像和小石块之间幽默、含蓄的对话中的哲理美。
二.学法引导
l.学生预习课文,边预习边根据练习五的要勾画出其中的词语,并弄懂其中的生字和生词,制成卡片,课堂交流。
2.可以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先由教师范读或听磁带录音,学生画出主要情节,然后请几位学生简单复述主要情节,复述之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语调。复述时,要结合情节的发展体会本文丰富的想像。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对话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像写一段文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认识童话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2.难点
石头随地位发生变化,思想意识也随之改变,到最终成为铺路石,请学生总结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并从中悟出道理。
3.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理清情节脉络,通过朗读分析石头形象和心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生字生词的卡片,作者作品介绍制作胶片,投影仪使用。
2.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让学生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讨论、分析地位发生变化后,石头思想意识的变化,从中悟出道理。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l.解决生字生词,并介绍作者。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了美好、幸福的回忆,童话便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悠扬婉转,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许多重话故事,谁来说一说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列举故事名)
童话有着悠久的历史,灰姑娘、丑小鸭、睡美人、小红帽等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形象。童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想像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
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学常识知识,理顺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字词注音和解释。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是我国最早写重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和
(三)在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放录音或学生朗读之后,由学生简述故事梗概,点一名学生口述,教师给予适当评议。
2.在复述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雕刻家精心努力将一块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
第二部分(9-35)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的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
第三部分(36-43)石像被摔成碎石,从此大家过上了平等而充实的生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童话中塑造的形象
3.讨论下列问题
(1)一块普通的山石,被雕成“’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书中找到答案
(禁不住骄傲了,“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
(2)它(石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因为城市里的人每天对它鞠躬行礼)
(3)人民的敬仰之情是献给石像的吗?
石像未对人民做出任何贡献,如果没有任何历史背景,人们是不可能无故对一尊雕塑产生如此之崇敬之情的。人们真正崇拜的,怀念的是那位史书上记载的古代英雄。
(四)总结、扩展
本篇童话讽刺了那位以英雄自居的石像,为它设计了一个倒塌的结局,本篇童话是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1.由石像摔成了铺路石,石头的思想有何变化?作家的用意何在?
2.朗读文章,想像石像的形象,写成一个片断,或做口头描述。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
山石→英雄的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学生概述故事情节,教师归纳。当一块普通的石头被雕成石像后,它开始以英雄自居、骄傲自大,终于,高耸的石像失去了基石的支撑,摔成了碎块。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石像形象
讨论明确,石像除了用作摆设之外。一无用处;它以英雄自居,骄傲自大;当石基要不支撑它时,它表现得懦弱无能,“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用哀求的语气说……”
2.作家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用意何在?
(讽刺了那些狂妄自大的人。)
3.从文中找出“骄傲”的特点
“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说明骄傲是普遍存在的。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根深蒂固。
4.石像当成摆设时,它的生活是怎样的?
高高地站在那里,无事可做。
当它从那个至高的位置摔下来之后呢?
“我们真平等!”“……一点也不空虚!”“铺成真实的路,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真正体会到了平等与充实。
文章结尾处的几句话表明了作家的主张人的一生应该采取平等、充实、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5.作家是怎样看历史上的英雄的?
“历史全靠得住吗?几千年前的人自个儿想的事情,写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都会写下来。你说历史能不能全信?”“尤其是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让写历史的人一吹嘘,就变成英雄了……差不了多少。”
表明作家对脱离群众的英雄主义持否定态度。
6.请一位同学来总结小说主旨
讽刺了高高在上的英雄主义,狂妄、自大思想,并指出了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扩展
本文运用拟人,想像的手法记叙了一尊石像的故事,使我们也受到了教育,明白了许多道理。
(四)布置作业
1.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五。
2.试拟写一段话,设想石像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叶圣陶
石头→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充实、平等
ONT-FAMILY: 宋体">讽刺 提倡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3
教案示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 气概 崇拜 模型 钢凿 砌成 膝盖
鞠躬 荣耀 瞟 不屑 吆喊 囚犯 讥笑 哪叱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①崇拜:尊敬钦佩。
②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③鞠躬:弯身行礼。
④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⑤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⑥伶俐:聪明、灵活。
⑦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 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 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 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 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 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 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①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②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③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④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⑤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教案示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 气概 崇拜 模型 钢凿 砌成 膝盖 鞠躬 荣耀 瞟 不屑 吆喊 囚犯 讥笑 哪叱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①崇拜:尊敬钦佩。 ②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③鞠躬:弯身行礼。 ④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⑤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⑥伶俐:聪明、灵活。 ⑦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 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 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 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 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 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 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①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②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③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④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⑤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教学设计示例一 课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4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5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略,参见课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六、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七、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第 1 2 页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6
叶圣陶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英雄,大家请雕刻家给这位英雄雕一个石像.
雕刻家答应下来,先去翻看有关这位英雄的历史,想象他的容貌,想象他的性情和气概。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功到自然成。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像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他的意思,只有依照想好的样子雕出来,才是这位英雄的活生生的本身,不是死的石像。
雕刻家到山里采了一块大石,就动手工作。他心里有现成的模型,雕起来就有数,看看那块大石,什么地方应该留,什么地方应该去,都清楚明白。钢凿一下一下地凿①,刀子一下一下地刻,大小石块随着纷纷往地上掉。像黄昏时星星的显现一样,起初模糊,后来明晰,这位英雄的像终于站在雕刻家面前了。真是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表示他的志向远大无边。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左胳膊圈向里,坚强有力,仿佛拢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像老树干,意思是谁敢侵犯他一丝一毫,他就不客气给他一下子。
市中心有~片空场,大家就把这新雕成的石像立在空场的中心。立石像的台子是用石块砌成的,这些石块就是雕刻家雕像的时候凿下来的。这是~种新的美术建筑法,雕刻家说比用整块的方石垫在底下好得多。台子非常高,人到市里来,第一眼望见的就是这石像,就像到巴黎去第一眼望见的是那铁塔①一样。
雕刻家从此成了名,因为他能够给古代英雄雕~个石像,使大家都满意。
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市民都聚集到市中心的空场,在石像下行礼,欢呼,唱歌,跳舞;还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有这位英雄,眼里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情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特别有意思。无论谁从石像下经过,都要站住,恭恭敬敬地鞠个躬,然后再走过去。
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那块被雕成英雄像的石头既不是圣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块石头,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当然就禁不住要骄傲了。
“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给我鞠躬行礼。我知道他们都是诚心诚意的。这种荣耀最难得,没有一个神圣仙佛能够比得上广 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但是他仍旧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对自己的伙伴连一眼也不瞟,这就见得他的骄傲是太过了分。
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①于靠近他们,甚至还有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一句话:“你们,垫在我下面的,算得了什么呢!”
“喂,在上面的朋友,你让什么东西给迷住心了?你忘了从前!”台子角上的一块小石头慢吞吞地说,像是想叫醒喝醉的人,个个字都说得清楚,着实。
“从前怎么样?”上面那石头觉得出乎意料,但是不肯放弃傲慢的气派。
“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不错,从前咱们是一整块。但是,经过雕刻家的手,咱们分开了.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刀子一下一下地刻,你们都掉下去了。独有我,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雕像。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的。难道你们想跟我平等吗?如果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 “嘻!”另一块小石头忍不住,出声笑了。
“笑什么!没有礼貌的东西!" “你不也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现在又怎么样!"
“现在你其实也并没跟我们分开。咱们还是一整块,不过改了个样式。你看,从你的头顶到我们最下层,不是粘在一起吗?并且,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除了你们,世间就没有石块了吗!”
“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没有礼貌的东西!胡说!敢吓唬我?”上面那石头生气了,又怕失了自己的尊严,所以大声哈喊,像对囚犯或奴隶一样。
“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卜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就用哀求的口气说:“别这样!彼此是朋友,连在一起粘在一起的朋友,何必故意为难呢!你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相信,千万不要把我扔下去!”
“哈!哈!你相信了?”
“相信了,完全相信。”
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上面那石头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我想,我总比你们高贵一些吧?因为我代表一位英雄,这位英雄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一块小石头带着讥笑的口吻说:“历史全靠得住吗?
几千年前的人自个地想的事情,写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都会写下来。你说历史能不能全信?”
另一块石头接着说:“尤其是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让写历史的人那么一吹嘘,就变成英雄了;反正谁也不能倒过年代来对证。还有更荒唐的,本来没有这个人,明明是空的,经人一写,也就成了英雄了。哪咤,孙行者,不都是英雄吗?这些虽说是小说里的人物,可是也在人的心里扎了根,这就小说跟历史也差不了多少。”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儿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的实实在在的英雄。”
’‘也未必!”六七块石头同时接着说。
一块伶俐的小石头又加上一句:“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
上面那石头更加不高兴了,自言自语地说:“空虚?
我以为受人崇拜总是光荣的,难道我上了当……”
一块小石头也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岂仅上了当,简直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
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
半夜里,正像忽然倒下来,像游泳的人由高处跳到水里。离地高,摔得重,碎成千块万块。石像,连下面的台子,一点儿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地上。
第二天早晨,市民从石像前边过,预备恭恭敬敬地鞠躬,可是空场的中心只有乱石块,石像不知哪里去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一句话,无精打采地走散了。
雕刻家在乱石块旁边大哭了一场,哀吊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他宣告说,他从此不会雕刻了。果然,他以后没雕过一件小东西。
乱石块堆在空场的中心很讨厌,有人提议用它筑市外往北去的马路,大家都赞成。新路筑成以后,市民从那里走,都觉得很方便,又开了一个庆祝的盛会。
晴和的阳光照在新路上,块块石头都露出笑脸。他们都赞美自己说:
“我们真平等!”
“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
“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7
教学设计示例一
课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简单介绍作家作品。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略,参见课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六、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七、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凿(zǎo)不屑(xiè)
2.掌握下列词语:崇拜、模型、鞠躬、不屑、吹嘘、伶俐
3.掌握作家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
2.了解童话用想像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3.认识本篇童话的思想教育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悟出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关系,没有低贵贱之分,不应该骄傲、狂妄、失掉本真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构思的神奇色彩美以及石像和小石块之间幽默、含蓄的对话中的哲理美。
二.学法引导
l.学生预习课文,边预习边根据练习五的要勾画出其中的词语,并弄懂其中的生字和生词,制成卡片,课堂交流。
2.可以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先由教师范读或听磁带录音,学生画出主要情节,然后请几位学生简单复述主要情节,复述之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语调。复述时,要结合情节的发展体会本文丰富的想像。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对话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像写一段文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认识童话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2.难点
石头随地位发生变化,思想意识也随之改变,到最终成为铺路石,请学生总结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并从中悟出道理。
3.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理清情节脉络,通过朗读分析石头形象和心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生字生词的卡片,作者作品介绍制作胶片,投影仪使用。
2.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让学生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讨论、分析地位发生变化后,石头思想意识的变化,从中悟出道理。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l.解决生字生词,并介绍作者。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了美好、幸福的回忆,童话便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悠扬婉转,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许多重话故事,谁来说一说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列举故事名)
童话有着悠久的历史,灰姑娘、丑小鸭、睡美人、小红帽等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形象。童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想像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
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学常识知识,理顺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字词注音和解释。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是我国最早写重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和
(三)在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放录音或学生朗读之后,由学生简述故事梗概,点一名学生口述,教师给予适当评议。
2.在复述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雕刻家精心努力将一块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
第二部分(9-35)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的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
第三部分(36-43)石像被摔成碎石,从此大家过上了平等而充实的生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童话中塑造的形象
3.讨论下列问题
(1)一块普通的山石,被雕成“’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书中找到答案
(禁不住骄傲了,“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
(2)它(石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因为城市里的人每天对它鞠躬行礼)
(3)人民的敬仰之情是献给石像的吗?
石像未对人民做出任何贡献,如果没有任何历史背景,人们是不可能无故对一尊雕塑产生如此之崇敬之情的。人们真正崇拜的,怀念的是那位史书上记载的古代英雄。
(四)总结、扩展
本篇童话讽刺了那位以英雄自居的石像,为它设计了一个倒塌的结局,本篇童话是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1.由石像摔成了铺路石,石头的思想有何变化?作家的用意何在?
2.朗读文章,想像石像的形象,写成一个片断,或做口头描述。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 山石→英雄的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学生概述故事情节,教师归纳。当一块普通的石头被雕成石像后,它开始以英雄自居、骄傲自大,终于,高耸的石像失去了基石的支撑,摔成了碎块。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石像形象 讨论明确,石像除了用作摆设之外。一无用处;它以英雄自居,骄傲自大;当石基要不支撑它时,它表现得懦弱无能,“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用哀求的语气说……” 2.作家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用意何在? (讽刺了那些狂妄自大的人。) 3.从文中找出“骄傲”的特点 “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说明骄傲是普遍存在的。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根深蒂固。 4.石像当成摆设时,它的生活是怎样的? 高高地站在那里,无事可做。 当它从那个至高的位置摔下来之后呢? “我们真平等!”“……一点也不空虚!”“铺成真实的路,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真正体会到了平等与充实。 文章结尾处的几句话表明了作家的主张人的一生应该采取平等、充实、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5.作家是怎样看历史上的英雄的? “历史全靠得住吗?几千年前的人自个儿想的事情,写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都会写下来。你说历史能不能全信?”“尤其是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让写历史的人一吹嘘,就变成英雄了……差不了多少。” 表明作家对脱离群众的英雄主义持否定态度。 6.请一位同学来总结小说主旨 讽刺了高高在上的英雄主义,狂妄、自大思想,并指出了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扩展 本文运用拟人,想像的手法记叙了一尊石像的故事,使我们也受到了教育,明白了许多道理。 (四)布置作业 1.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三、五。 2.试拟写一段话,设想石像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叶圣陶 石头→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充实、平等 讽刺 提倡 教学目的 1.理解骄傲自大的危害,培养谦虚谨慎的美德。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话夸张的手法。 3.培养分角色朗读童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 气概 崇拜 模型 钢凿 砌成 膝盖 鞠躬 荣耀 瞟 不屑 吆喊 囚犯 讥笑 哪叱 2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1)崇拜:尊敬钦佩。(2)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3)鞠躬:弯身行礼。(4)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5)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6)伶俐:聪明、灵活。(7)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 (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l)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2)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3)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4)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5)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1、2(A类)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通过分角色的朗读指导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解答来理解课文的大意,从而明白文章的中心。 [教学后记] 古代英雄的石像 (第二课时 )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处理好骄傲与自信的关系,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2.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并练习用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 4.揣摩词语,学作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2)学习本文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l)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揣摩词语并作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石像由于自高自大,骄傲狂妄受到小石头的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最后以石像哀求告终。危险算是过去了。石像有没有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呢?我们再往下研究课文。 二、思考下列问题,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个别提问的方式)10分钟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运用比喻,写出石像骄傲的旧病重犯。)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 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三、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7分钟)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15分钟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五、堂上练习:A类(10分钟) 课后练习四:(学习使用对话描写,从而深刻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六、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三.3、四题。(摘录词语) 2.预习《寓言三则》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教学后记] 教案示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 气概 崇拜 模型 钢凿 砌成 膝盖 鞠躬 荣耀 瞟 不屑 吆喊 囚犯 讥笑 哪叱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①崇拜:尊敬钦佩。 ②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③鞠躬:弯身行礼。 ④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⑤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⑥伶俐:聪明、灵活。 ⑦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 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 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 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 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 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 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①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②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③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④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⑤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这篇童话的寓意 2、学习对话描写 3、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学习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石像的骄傲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更深一层的寓意就较为难理解一些,因此,要在让学生把握了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去联想现实生活,体会作者想借助这个童话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当然,也要适可而止,对开头的关于雕刻家的描写以及中间小石头关于历史的一段议论则不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上一课时续写《皇帝的新装》的结局写得好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续写,以此导入新课,导入点为想象是否合理。 二、简介童话特点及作者。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叶圣陶,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 三、速读全文,勾划词语,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划分这个故事的层次,列出简要的提纲 2、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可看提纲,但不能看课本 三、分角色朗读后两部分(人是最容易骄傲的) 先讨论分配角色,揣摩语气与感情,教师指导朗读的步骤、程序与注意事项 其它同学注意听,看看朗读的同学读得好不好,分别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读才好?为什么?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角色朗读的情况,教师注意鼓励学生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石像和小石头之间是什么关系? 2、石像为什么会骄傲,他的骄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值得骄傲吗? 3、石像为什么会摔碎? 4、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人生才值得骄傲? 二、讨论这篇童话的寓意 1、从石像和小石头们的谈话,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事? 2、如何理解结尾的几句话?有怎样的感悟?归纳本文的寓意。 三、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2、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富于感情色彩,采用了拟人手法。 四、片断作文训练 (一)想象石像在“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些什么? (二)请把下列想法用童话来表现: 1骄兵必败 2做人要诚实 3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最终害的是自己 例文: 一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家门口的草地上玩,小鸡们玩得很高兴,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老鹰的影子,母鸡大喊了一声,“赶快跑回笼子!”小鸡们都跑了回去。 老鹰飞到半空时,发现小鸡们都跑进了鸡笼,他一边失望地飞走,一边恶狠狠地想,我就不相信你的小鸡们会这么听话,现在他们还小,他们当然听你老母鸡的话,再过几天,他们长大一点,他们一定会想,你老母鸡怎么这么烦,整天的唠叨,然道我们这么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是危险吗?我们都已经是青少年的了,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有自己的性格了。 到那时,“嘿嘿!老鹰不禁得意地笑了声来,好像有一只小鸡已经到了他的嘴里,他甚至感觉到了小鸡的嫩嫩的肉的美妙。 这边,老母鸡和小鸡们屏住呼吸等了好一阵子,母鸡才先走出笼子,看了看周围,确信老鹰已经飞走了,她才叫小鸡们出来,她叫小鸡们围成一圈,然后对小鸡们说:老鹰经常会抓小鸡吃,所以大家平常一定要小心,不要走得离家太远,不要玩疯了,一旦出现危险,大家要赶快跑回家。你们的小姨,也就是我的妹妹就是因为贪玩,来不及跑回家,就被老鹰抓去吃掉了,你们可一定要吸取教训啊,说着,鸡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五、讨论同学们的写作,突出三点 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有心理与对话描写 3、情节是否曲折 六、简单讲述词语的感情色彩后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五(各找了五个) 2、将课堂上写的片断作文修改成一篇练笔 板书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 童话特点1、有丰富的联想和幻想,。 2、情节曲折生动。 3、语言通俗易懂 4、多用拟人手法。 故事情节纪念英雄,刻成石像(开端) (通过对话展开)崇拜英雄,开始骄傲(发展) 再度骄傲,开始反思(进一步发展)}反对骄傲自大,提倡平等,团结,做实事 醒悟过来,摔成碎片(高潮) 发挥作用,铺成新路(结局) 人物特点人们:极度崇拜——十分讨厌(盲目崇拜空虚) 石像:骄傲自大,轻视同类,前倨后恭 石子:务实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童话。 教学难点:了解铺垫的写法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决: 雕刻气概崇拜模型钢凿砌成膝盖鞠躬荣耀瞟不屑吆喊囚犯讥笑哪叱2 2.解释下列的生词,自查词典: (1)崇拜:尊敬钦佩。(2)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 (3)鞠躬:弯身行礼。(4)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5)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6)伶俐:聪明、灵活。(7)讥笑:讥讽和嘲笑。 3.熟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课前演讲] 一、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请两位同学即兴讲两则骄傲失败的事例。以此导入新课)今天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讲这一道理的。 二、检查预习: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给课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释(完成后师生共评)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片段,了解预习识字及朗读熟练程度(完成后由一学生点评) 三、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五四”前夕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圣陶的童话,跟的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 1.教师讲解分角色朗读的要求: A.对课文熟练B.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C.处理好语气、音调的轻重强弱 2.学生自己试着自读有关的对话,琢磨技巧的处理。 3.四人分角色朗读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连贯,二人小石。 其他学生听读,准备评价 4.抽查几个学生评价,教师小结,教师范读片段,再抽学生朗读对话的片段。 四、理清结构 教师给课文分段学生归纳段意。(学生先动笔写后教师提问,括号内的教师板书)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叙述一个雕刻家雕成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为市民们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从“这石像抬着头”到“堆在地上。” 写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由于骄傲自大,被小石头们摔得粉碎。 (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早晨”到完。 写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了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铺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提问的方式进行) 1、大家请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2.“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而且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这句话说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时的认真态度,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样”作了铺垫。)(此题难度稍大,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提问:对石像的外貌描写表现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志向远大、坚强有力、不可侵犯。) 4“为了石像成功曾经开一个盛大的纪念会”这一段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排比、夸张,表现市民对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对英雄的崇拜。此处教师简要讲解童话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 5提问:“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这句话好在哪里? (用富有哲理的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社会根源。) 6.“看我多荣耀!”这一段石像的话,写出石像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骄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来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这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说明别人对石像狂妄自大不感兴趣,都在忙着干自己的事情。”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这句话也是俗语,写出石像骄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头对话中讲到了“从前”和“现在”,“从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 (“从前”是一整块,大家是平等的。“现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荣尊贵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对象。) 9.小石头对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态度?从小石头的对话中找出这些句子。 (l)批评:“从前你不是跟我们混在一起吗?也没有你,也没有我们,咱们是一整块。” (2)谴责:“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 (3)警告:“正因为改成现在的样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你在我们身上站着,只要我们一摇动,你就不能高高地……” (4)吓唬:“用不着费心再找别的石块了!那时候就没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块万块,跟我们毫无分别。” (5)威胁:“他不信,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对小石头的威胁,石像是什么态度?表现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也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急忙哀求。表现了石像的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 六、小结 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对话发展故事情节。石像的结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骄傲所还带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要谦虚不要骄傲。 七、板书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铺成石路 小石头: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 八、作业 课后练习第三1、2(A类)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通过分角色的朗读指导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解答来理解课文的大意,从而明白文章的中心。 [教学后记] 古代英雄的石像(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处理好骄傲与自信的关系,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2.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并练习用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 4.揣摩词语,学作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2)学习本文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l)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揣摩词语并作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石像由于自高自大,骄傲狂妄受到小石头的批评、谴责、警告、吓唬、威胁,最后以石像哀求告终。危险算是过去了。石像有没有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呢?我们再往下研究课文。 二、思考下列问题,继续理解课文内容(采用个别提问的方式)10分钟 1.提问:“危险算是过去了。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这句话好在哪里? (运用比喻,写出石像骄傲的旧病重犯。) 2.上面那石头为什么“故意让语声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气说话”? (因为他的狂妄骄傲受到小石头的批评以至威胁,仍然心有余悸,但还不肯放下骄傲的架子,只好在语声、语气上缓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头的认可。) 3.找出石像说的话,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浅薄、无知、空虚。) 4.小石头如何反驳石像的话?表现小石头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头指出:历史是会被颠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们塑造出来的;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表现小石头有见识。) 5.“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们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节的发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来。石像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结局?。 (l)市民无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场,从此不再雕刻。(3)乱石块被用作铺路。 三、讨论: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义?(7分钟) 说明只有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做点有益的工作,谦逊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快乐。, 四、课堂讨论(先拟发言稿,再发言):15分钟 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骄傲与自信的关系)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五、堂上练习:A类(10分钟) 课后练习四:(学习使用对话描写,从而深刻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六、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块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三.3、四题。(摘录词语) 2.预习《寓言三则》 [说课精要]本课时主要在进一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再动笔进行实践写作,从而更好体会作者的技巧。 一 熟读课文,想想这篇童话表达的主要意思,并说说你对结尾几句话的理解。 “我们真平等!” “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 “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关键语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可以要求学生在弄清全文结构的基础上,完成第一个问题。 这篇童话写一个大石块被雕刻成石像,后来逐渐骄傲起来,与垫在下面的小石子发生了冲突,然后终于倒了下来,最后和其他石子一起铺成了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讽刺了那种骄傲自大、个人英雄主义作风,提倡要人人平等,共同服务于社会。 结尾几句话,表达了石块们追求平等、真实、有意义的生活的理想,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石像、石子各不相同的心理。 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把握石像和石子各不相同的心理。 石像先是很骄傲,等到石子们说要把它扔下去时,才有点收敛。没过多久,它又骄傲起来,怀着试探的心理,与小石子们开始了第二次对话。 小石子们先是不高兴,揭穿石像身世的秘密;石像再次骄傲起来后,它们又告诫石像,劝他不要生活在空虚里,可谓语重心长。朗读时要注意前后不同的心理。 三 下边这几句话写得很好,联系上下文,说说好在哪里。 1.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头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 这句话写雕刻家想象石像应该是什么样子,从整个姿态想到面目表情,想到一个手指头甚至一根头发,突出了思考的周密、细致,强调了他对这个雕刻的认真和重视。 2.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也不是向摇摆的树林说,树林忙忙碌碌的,没有工夫听他的话。他这话是向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说的。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 先说两个“不是”,然后强调“是”,突出了石像在朋友面前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心理。最后一句则把这种心理推而广之,讽刺了人世间的这种陋习。 3.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这个比喻十分新颖,说明石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度骄傲起来,生动而形象。 四 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主要是由对话展开的。试拟一段对话,设想石像“失踪”前跟小石子说了些什么。 本题是扩展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略。 五 根据下边的分类,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一组词,做成词语卡片。 褒义词: 贬义词: 成语、俗语: 重叠词语: 这一题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做卡片的习惯,通过做卡片积累有用的知识和语言材料。这是一种常规训练,可以要求学生随时随地去做。 本题将词语分为四组,四组之间可能有交叉,只要分得对就行。答案略。 《古代英雄的石像》教学建议 一、本文有做词语卡片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边预习边根据练习要求勾画出其中的词语,并弄懂其中的生字和生词,备用。 二、可以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先自己读或听磁带录音,画出主要情节,然后请几位同学简单复述主要情节,复述之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语调。复述时,要结合情节的发展让学生体会本文丰富的想象。 三、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对话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文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觉得《古代英雄的石像》不是一篇难以理解的作品。我父亲是在1929年9月写这篇童话的,写完以后先让我读,把我当作检验他的作品的第一读者。那年我11岁,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读了之后跟父亲说了些什么,我早已忘记了,但是记得父亲对我的理解是满意的。而我呢,在我父亲的童话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因为我第一次读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还记得在解放前,有几种语文课本(那时候叫“国文教科书”)也选了这篇童话,却不记得当时有哪位老师向我父亲提出过问题,那么为什么到了解放以后,反而发生问题了呢?我想决不是老师的理解程度不如解放以前,而是那时(我指的是1956年我父亲写那篇《后记》之前)的语文课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就是离开了作品的本身,去刻意强求作品的思想性和政治意义。记得那时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问那个石像指的是谁,是不是蒋介石。认为石像肯定是蒋介石的,前几年我还见过一位。他不是语文老师,而是专门研究我父亲的作品的。他说这篇童话是在“四一二”事变之后两年多写的,不说蒋介石还能说谁呢?我说不是,他说一定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他大概想起了我是作者的儿子,才让步说:“那么我这样体会行不行呢?我认为我这样体会,作品的意义就深刻多了。”我只好说,怎么体会都可以,这是读者的自由和权利;但是读者的体会再深刻,仍旧是读者的,决不应该强加给作者,因为作者没有这样想过。 我这样说丝毫没有损人的意思。拿《红楼梦》作例子来说吧,现在有许许多多看法,有的说反映了阶级斗争,有的说塑造了叛逆性格,诸如此类不可胜数,体会大多很深刻。但是再深刻也是读者的体会,二百几十年前的曹雪芹决不可能具备这么些现代化的概念。但是不能说因为曹雪芹没有这样想过,现代的人就不能这样体会,因为怎么体会是读者的自由和权利。话虽这样说,但是这种自由和权利也不是没有边际的,总不能离开作品去随意臆想,总得依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作出自己的体会。所以我认为在语文课上教文学作品,老师要用主要精力去引导同学们增进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还要随时启发他们发表自己的体会,鼓励他们说自己的话,说有根据的话,不要说套话,不要说空话。 要是同学们的体会互相不一致,怎么办呢?要是同学们的体会跟作者原来的想法不一致,又怎么办呢?我想:如果大家的体会都是以作品为依据的,就不会相差太远,也不至于跟作者的想法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也不必求得完全一致,对文学作品有不同的体会本来是正常的事儿,是可以容许的;如果只能定于一,对《红楼梦》还有什么可研究的呢?而且我想,在语文课上还应该鼓励同学们尽量发表各自的体会。这样的自由讨论,让同学们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正是使他们加深理解的好方法,正可以培养他们喜爱文学作品的习惯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8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9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10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11
古代英雄的石像 篇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