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1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⑶影:月光的影子。*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参考资料:

  1、 熊礼汇.李白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9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7-308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2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5-277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12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3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5-277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阅读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1)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案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 青山吐月

  影入*羌江水流——影映清江 随水流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行明月 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

  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

  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

  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 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峨眉山月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4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峨眉山月歌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的教学反思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出示古诗后,我请学生读读古诗。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他们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同时对古诗的押韵也有所理解。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第一、二行,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倒置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峨眉山半轮秋月”,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这个字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颂月的诗歌,补充了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比较,理解诗人借助月亮烘托情思的写法。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现在想想,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

  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峨眉山月歌教案7

  【学习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1、CAI 2、本诗的朗读录音,配合简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呀!谁能背给同学们听听?(学习复习以前的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古朗月行》《竹里馆》《望洞庭》《宿建**》等,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引起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

  2、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3、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师:请同学们**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请同座同学互读古诗,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字音互相纠正。

  生:互相检查。

  师:这几个字大家都会读吗?谁来读:指名

  1、 检查字

  2、 检查诗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大家结合起来插图、注释再读古诗,教师**:想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读完后,说说从诗中了解到了什么。

  同学们很会学习,知道利用插图和课后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意,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古诗)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月亮倒映在江水之中,船在行,月亮也跟着行。他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第一次远离故土,难免恋恋不舍,可他心怀伟大事业大抱负,毅然决然地顺江驶向渝州。

  三、读中悟情境之美

  1、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我们再来逐字逐句体会诗的意境。大家一边**读第一句,一边脑海里浮现出画面。

  你们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一幅画吗?

  2、①和半轮 ②江水流

  3、半轮秋月挂在空中,陪伴作者顺流而下,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月亮走,我也走,我顺流而下,才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啊!多美的月色啊!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江水的哗哗声。

  4、齐读,过渡语?诗人顺江而下,他从哪儿出发,又到哪儿去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名读第三名著重交流:思君不见教师可问学生:诗人在这里思念谁呢?

  预设:如有学生说李白在思念亲朋好友,教师可追问:这跟月亮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学生仍不能理解,教师可举一些李白把月亮当作好朋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曾经写过这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月亮诗人就把他当作了故乡的亲人、朋支。透过这月亮,诗人看到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切一切。这怎么不让他依依不舍呢?

  多么有意境的秋夜远行图啊!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景色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难舍之情啊!

  A.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

  B. 指名朗读这句诗,学生评读。

  C. 学生**诵读这句诗,注意体会李白愉快的心情。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学生**读整首诗。

  2、配乐再来指名读。

  3、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4、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5、读着读着,诗的语言活了吧,来,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五、小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唐代诗歌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歌,流传至今,我们为能够生在这样诗的**而自豪。古代诗人很喜欢把月亮写入诗中,他们把月亮当作朋友亲人来歌颂,你们课后可多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写月亮的诗歌,读一读吧。

峨眉山月歌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这样的**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2)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峨眉山月歌教案1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 青山吐月

  影入*羌江水流——影映清江 随水流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行明月 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

  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

  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

  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 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峨眉山月歌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的教学反思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出示古诗后,我请学生读读古诗。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他们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同时对古诗的押韵也有所理解。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第一、二行,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倒置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峨眉山半轮秋月”,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这个字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颂月的诗歌,补充了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比较,理解诗人借助月亮烘托情思的写法。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现在想想,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

  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峨眉山月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峨眉山月歌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这样的**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案9

  【学习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1、CAI 2、本诗的朗读录音,配合简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呀!谁能背给同学们听听?(学习复习以前的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古朗月行》《竹里馆》《望洞庭》《宿建**》等,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引起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

  2、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3、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师:请同学们**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请同座同学互读古诗,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字音互相纠正。

  生:互相检查。

  师:这几个字大家都会读吗?谁来读:指名

  1、 检查字

  2、 检查诗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大家结合起来插图、注释再读古诗,教师**:想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读完后,说说从诗中了解到了什么。

  同学们很会学习,知道利用插图和课后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意,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古诗)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月亮倒映在江水之中,船在行,月亮也跟着行。他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第一次远离故土,难免恋恋不舍,可他心怀伟大事业大抱负,毅然决然地顺江驶向渝州。

  三、读中悟情境之美

  1、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我们再来逐字逐句体会诗的意境。大家一边**读第一句,一边脑海里浮现出画面。

  你们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一幅画吗?

  2、①和半轮 ②江水流

  3、半轮秋月挂在空中,陪伴作者顺流而下,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月亮走,我也走,我顺流而下,才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啊!多美的月色啊!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江水的哗哗声。

  4、齐读,过渡语?诗人顺江而下,他从哪儿出发,又到哪儿去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名读第三名著重交流:思君不见教师可问学生:诗人在这里思念谁呢?

  预设:如有学生说李白在思念亲朋好友,教师可追问:这跟月亮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学生仍不能理解,教师可举一些李白把月亮当作好朋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曾经写过这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月亮诗人就把他当作了故乡的亲人、朋支。透过这月亮,诗人看到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切一切。这怎么不让他依依不舍呢?

  多么有意境的秋夜远行图啊!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景色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难舍之情啊!

  A.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

  B. 指名朗读这句诗,学生评读。

  C. 学生**诵读这句诗,注意体会李白愉快的心情。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学生**读整首诗。

  2、配乐再来指名读。

  3、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4、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5、读着读着,诗的语言活了吧,来,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五、小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唐代诗歌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歌,流传至今,我们为能够生在这样诗的**而自豪。古代诗人很喜欢把月亮写入诗中,他们把月亮当作朋友亲人来歌颂,你们课后可多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写月亮的诗歌,读一读吧。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3)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翻译及赏析1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归时还弄峨眉月。

  翻译

  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师,**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注释

  巴东:即归州,天宝**(742年)改巴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沧海:此泛指江湖。

  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月华:即月光。

  峨眉客:指蜀僧晏。

  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此指长安。

  黄金狮子:指当时的**与王孙贵族。

  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学”是*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所青睐。

  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丹阙:指皇宫。

  **:即首都,指长安。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之作。据两唐书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原**长安改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年),中京又复为**。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至上**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

  鉴赏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此诗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水*。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4)

——峨眉山游记作文10篇

峨眉山游记作文1

  ***的第四天,我们一家人去了峨眉山游玩。

  那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还有红、黄、紫色的野草小花。进入山的大门就让人着迷,美丽极啦!

  接下我们就进行开始爬山了。山坡道路弯弯曲曲,阶梯有些很陡。爬山的时候走走停停,我们爬的很慢,花去了4个小时才到了青音阁。

  在上山的路两旁有一些小卖部,有卖洋娃娃的、也有卖茶叶的、还有卖灵芝的……爸爸在小卖部也给我买了四只猴子,一只比一只小。

  当我们到了金顶山后已经满头大汗,全身无力了。我们坐下来观看“日出”,可是等了很久也没见到,心里有些失望,因为没看见我期待已久的日出。但我还是很高兴看见了“云海。”我眼前忽然出现了一道道白茫茫的烟,我还傻乎乎的用手去摸,嗯、怎么摸不到呢?原来是雾。

  下山后,我的.脑海里全部是阶梯。大家都说峨眉山又叫猴子王国,可我不相信因为没看见猴子。就在排队乘车的时候。妈妈忽然喊道:“快看、猴子!”我看了看有几只公猴,还有一只母猴。母猴的肚皮下面还抱了一只小猴。最终我还是相信了峨眉山又叫猴子王国了。

  啊!峨眉山真是秀甲天下。

峨眉山游记作文2

  人们都说:峨眉天下秀。今天,我们乘着观光车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峨眉山。

  这里群山环绕,山间云雾迷蒙。听导游说这儿有三千多种植物,两千多种动物。这里的海拔高一千一百多米哩!一路上,我发现了数不尽的瀑布:有的飞流直下,像骏马在奔驰;有的旁逸斜出,像一条白色的银链;有的特别害羞,躲在密林之间;有的特别调皮,总是忽隐忽现&&

  正当我看得着迷时,导游告诉我们要去观猴区,我顿时兴致高涨,脑子里幻想着猴子的样子,想着它会是什么模样,会不会跳到我身上,会不会咬我&&导游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去逗弄猴子,以免咬伤或抓伤;不能穿***衣服或者背***背包,会招来猴子的**;不要随意翻自己的包,那样猴子会以为包里有很多好吃的,就会来抢。听了导游的介绍,我觉得这里的猴子应该叫**猴,心里不禁有些紧张。不过我还是盼着早点看到猴子。

  登过无数个阶梯,我们终于到了观猴区。一进门,妈妈就给我买了一袋猴食,我立即倒在手上。这时,一只小猴子从石头山上一下子跳到了我的面前,爬到了我的身上,蹲在我的肩上,我被猴子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一动也不敢动。这小猴子真是伶俐,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吃了我手上的猴食,更过分的是还抢走了我的猴食袋!然后飞快地跳到了树上,来了一个倒挂金钩,我有些气恼。再看看他吃食的样子,又觉得它很可爱,**的眼睛、小小的耳朵,一双小爪子不停地向嘴里送食物,可恶的是它不懂得珍惜,很多食物洒落了下来,真是一个顽皮地贪吃鬼。这时,有一个叔叔走过来说:小朋友,***跟猴子照张相我禁不住**,犹犹豫豫地同意了。叔叔将一只猴子引了过来,那只猴子一下子就爬到了我身上,我顿时吓得呆住了。叔叔在我手心里放了一些玉米,猴子就迅速跳到了我的手上,瞧它吃得多开心啊!它吃完玉米,又一下子跳到我的头上,哦,它原来是帮我抓跳蚤啊!它又用那毛绒绒的、凉凉的小爪子,轻轻地拍了我的脸,好像很友好地问我:舒不舒服啊接着,它跳到了石头上,跑到后山上去了,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叔叔帮我和猴子拍了很多照片,留下了我和小猴子在一起快乐的画面。

  接着我和妈妈继续向前走,我们看到了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正趴在猴子妈妈身上悠闲地散步呢!还有只老猴子蹲在桥墩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游人,大家都争相跟它合影。

峨眉山游记作文3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位于四川省峨嵋山市的峨嵋山,以其特有的秀丽而闻名天下。它那一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画卷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的一天,我带着无比向往的心情,来到了峨眉山游览。

  我们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峨眉山。我下了车,不禁为之惊讶,这是怎样的山啊!举目四望,一片葱绿。淡淡的风从山谷溢出,轻飘飘的,像图画中飞扬的轻纱,从密密覆盖的绿叶中盈盈流下。无声的森林像是刚刚苏醒的梦,颤酥酥地抖着,发出萧萧的翠声,好似海岸边轻轻的潮声/它的奇特幽静无可挑剔。

  说说笑笑,一路感叹。不知不觉到了”一线天”。举头仰望,那高高的山像是被利斧劈成两半似的,形成悬崖绝壁。若是站在那上边,真会叫你目眩心惊。

  峨眉山中最希奇的动物恐怕是猴子了。爬峨眉山若是见不到猴子那真令人遗憾,可要是一但见着了猴子,又不免有些担惊受怕,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天一只调皮的猴子趁一个游客不注意,将他的照相机抢了就跑,把这个游客逗来逗去,最后将照相机挂在了高高的树上……你若不相信只要稍加仔细观察就足可以领教猴子的聪明和调皮了。你瞧,它们见了游客后那诡计多端,抓手挠骚挤眉弄眼,追逐打闹的样子,错逗人。就连猴子妈妈抱着小猴子也出现一副讨人喜欢的样子。猴子终归是猴子一刻也不会安静。它们在树上你来我往,我上你下,腾飞跳跃,竟是如此轻松愉快。可好景不长,突然大雨**。我们的旅程只能在这里告一段落了。

  真希望下次我在去峨眉山的时候不要下雨,真希望再能去看猴子。

峨眉山游记作文4

  “峨眉天下秀”,峨眉山以其秀丽山水风光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享誉天下。

  为了能看见这天下美景,我们一家十人在2009年正月初二一大早,就从成都出发前往峨眉山!沿着成乐高速路,不久我们就到了峨眉山山脚下。“人多”是峨眉山给我的第一印象!

  吃完午饭,随着爸爸“准备出发”的喊声,我们正式去游览这无比神奇的峨眉山了!我边走边想:它到底有多漂亮呢?真像网上介绍的“观不尽,双桥清音,洪椿小雨,一线天涧;赏不完,象池月夜,金顶佛光,日出云海,峨眉灵猴”那样吗?

  观猴

  我们开着车到达万年寺停车场,然后转乘索道到万年寺,万年寺是烧香拜佛的地方。再步行下到白龙洞。白龙洞亦称白龙寺,明嘉靖年间别传禅师创建,据说很有灵气的哟!再向上行,便是峨眉招牌动物——藏猕猴的地盘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走了那么久终于看到猴子了。

  刚开始,看到它们我心里害怕极了!当姨夫、表妹和猴子照像时,那只大猴子就爬到姨夫背上,看他那害怕样我们在场人都笑了。不久我们来到了一座桥前,那上面的猴子可真多啊!我非常害怕闭着眼睛,拿雨伞当“挡猴牌”。哈哈!太有趣了!原来这是峨眉一处大型的生态猴区,猴本是极具灵性的动物,在这仙山佛地呆久了,似乎更有灵性了。游人的包会被抢,食物会被偷,如果是善意待之,必然无事;如果恶意待之,那自然是要被报复的。冬季来临时,猴子食物减少,便会就近跑到各庙宇之中,端坐在横梁之上,聆听僧人讲经。然后食用供桌上的供品,于是便有了“猴居士”的雅称。

  后来,我觉得猴子非常可爱!只要你喂它食物,它就要冲你笑。那时的它是多么可爱!人们之所以怕它是因为它会抢你包!大家可要小心啊!

  泡温泉

  玩了一天,该休息休息了,我们就准备去泡温泉!灵秀温泉在峨眉山脚下,属世上罕有的极品氡温泉,是一个美丽又富有诗意的温泉。灵秀温泉中的氡泉水源自峨眉山上海拔1000米的清音阁处深藏在地下3000多米的地方。来到灵秀温泉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两张舒适的沙发和三位彬彬有礼的服务人员,还有天然的大理石。天花板是用布画的一片天空还有许多变换着的“星星”,时不时的还有“流星”滑过,真美!右边是男宾室,左边自然是女宾室了。换衣室走过后,便是温泉了。可里面雾太大了根本就看不见人。我迫不及待的跳下池里。暖暖的,真舒服!“可爸爸他们在哪呢?”我大声的问。不管了,我自己泡自己的!我最喜欢冲浪的那个玩样。我躺在上面头朝着前面,用脚一蹬,一滑就下去了……在滑时的感觉好极了,是多么的刺激,是多么的快乐,是多么爽!泡在温泉里就像泡在温水里,但它比温水的价值高到哪里去了!妈妈告诉我灵秀温泉拥有、针刺疗伤浴、冲浪按摩浴、贵妃浴,**小小40多个,一切凡尘俗事都归真于自然!晚上11点过我们才念念不舍的离开了!

  登金顶

  到金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乘专用客车经过五显岗停车场、万年寺停车场、零公里等到达雷洞坪,再经过近2小时的步行、乘索道到达金顶。在零公里上方因地面结冰必须穿草鞋或冰抓。我们带好工具从雷洞坪开始步行,结了冰的路超难走,每走一步都非常累,而且我和表妹边走边还打雪仗。经过千辛万苦,我们最终到达了金顶,看到了高耸的金佛。金佛高48米,**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世人的十种心态。这时太阳升起来了,它把金光射向四面八方照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了,整个山顶金光四射迷人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金顶索道要收车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下山,踏上回家之路!

峨眉山游记作文5

  人们都说:峨眉天下秀。今天,我们乘着观光车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峨眉山。

  这里群山环绕,山间云雾迷蒙。听导游说这儿有三千多种植物,两千多种动物。这里的海拔高一千一百多米哩!一路上,我发现了数不尽的瀑布:有的飞流直下,像骏马在奔驰;有的旁逸斜出,像一条白色的银链;有的特别害羞,躲在密林之间;有的特别调皮,总是忽隐忽现&&

  正当我看得着迷时,导游告诉我们要去观猴区,我顿时兴致高涨,脑子里幻想着猴子的样子,想着它会是什么模样,会不会跳到我身上,会不会咬我&&导游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去逗弄猴子,以免咬伤或抓伤;不能穿***衣服或者背***背包,会招来猴子的**;不要随意翻自己的包,那样猴子会以为包里有很多好吃的,就会来抢。听了导游的介绍,我觉得这里的猴子应该叫**猴,心里不禁有些紧张。不过我还是盼着早点看到猴子。

  登过无数个阶梯,我们终于到了观猴区。一进门,妈妈就给我买了一袋猴食,我立即倒在手上。这时,一只小猴子从石头山上一下子跳到了我的面前,爬到了我的身上,蹲在我的肩上,我被猴子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一动也不敢动。这小猴子真是伶俐,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吃了我手上的猴食,更过分的是还抢走了我的猴食袋!然后飞快地跳到了树上,来了一个倒挂金钩,我有些气恼。再看看他吃食的样子,又觉得它很可爱,**的眼睛、小小的耳朵,一双小爪子不停地向嘴里送食物,可恶的是它不懂得珍惜,很多食物洒落了下来,真是一个顽皮地贪吃鬼。这时,有一个叔叔走过来说:小朋友,***跟猴子照张相我禁不住**,犹犹豫豫地同意了。叔叔将一只猴子引了过来,那只猴子一下子就爬到了我身上,我顿时吓得呆住了。叔叔在我手心里放了一些玉米,猴子就迅速跳到了我的手上,瞧它吃得多开心啊!它吃完玉米,又一下子跳到我的头上,哦,它原来是帮我抓跳蚤啊!它又用那毛绒绒的、凉凉的小爪子,轻轻地拍了我的脸,好像很友好地问我:舒不舒服啊接着,它跳到了石头上,跑到后山上去了,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叔叔帮我和猴子拍了很多照片,留下了我和小猴子在一起快乐的画面。

  接着我和妈妈继续向前走,我们看到了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正趴在猴子妈妈身上悠闲地散步呢!还有只老猴子蹲在桥墩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游人,大家都争相跟它合影。

峨眉山游记作文6

  猴子有什么好看的,动物园到处都是!

  你那里懂,这是野生猴!

  野生的猴怎么了?还不就那样,听说还抢东西呢!我看就是一群**猴!

  抢就抢呗,多好玩。

  有啥好玩的!我看你是越老越不正经了!

  唉!你就这样怎么都说不通!

  到了山顶再折回去,多费事!

  反正我不管,不去猴岛觉得可惜!

  好啦!好啦!去就去!真拿你没办法!

  这番有些矫情的争论,是坐在我前面的一对老夫妻发出的,他们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却精神矍铄,老头戴着一顶拉风的山地帽,耳朵里插着新潮的耳机,一副酷拽的模样,而老太太穿着一件正红色风衣不爽地生着闷气。

  我把视线移开了前面的这对老夫妻,望向窗外高耸入云的群山,山上的绿树密密麻麻,把整个山覆盖得严严实实,大巴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奔驰,两车相会时,人随着车子向外倾斜,仿佛顺势就会被抛出去,随着一点点接近山顶,山上的树木也渐渐泛出淡淡的深红浅黄,连绵的山成了五彩的毛茸花衣,一团团或红或黄的小圆团,从绿色的海洋里冒出,再配上淡淡的云烟,仿佛置身于梦中的伊甸园,越往上行驶雾气越发浓重,把山头掩映在雾气中,等我们停好车,走下大巴时,一阵寒风**,只得把敞开的外套紧紧地束一束。

  远处有人在喊:看,有猴子!我顺着叫喊声转过头一看,一只毛茸茸的胖猴子,蹲坐在屋檐的一脚,仿佛一坨毛线球,屋檐下一只小猴正接过游客手里的面包块,大块大块地放进嘴里,那机灵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悠着,别提多可爱了,忽然屋檐上的大猴一跃而下,三步并两步就跑去抱住了一个老爷爷手里提着的袋子,只见袋子里装着几个红彤彤的苹果、几块面包和一瓶水,显得沉甸甸的,老爷爷也傻了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正犹豫着只见大猴轻轻一扯,就抱走了袋子扬长而去,紧接着小猴也跟在大猴屁股后面逃走了,速度那个快可谓风驰电掣,顿时我才想通,原来小猴是用来卖萌,吸引游客***,等游客放松警惕,大猴就会见机行事。

  暂别如此搞怪的猴子,我也顺着山势往金顶方向前进,上山的路人满为患,游人如织,一旁有着各色小吃,而我最中意的还是四川**和腊肠,味道真的很美味,把肉的所有香味都激发了出来,吃后满口生香。道旁的秋叶美极了,黄灿灿的像镀了一层金,而枫叶更美,宛如被胭脂仔仔细细地染过。

  随后来到一个深渊,深邃得不知深浅,下面铺满一片片白云,根本看不见底,等到爬到大雄宝殿,远处的风光真可谓一览无遗,一片片密密麻麻的森林如海浪般向天边涌去。

  随后坐着拥挤的缆车一路向山顶奔驰,仿佛腾云驾雾一般,周围全是飘渺的流云,我们仿佛踩着筋斗云的齐天大圣,将要飞上那遥远的苍穹。到达山顶,周围一片澄澈,远处到处都是云雾,连成一片,宛如**大海,顺着石阶往上爬,抬头一看,就看到金碧辉煌的四面十方普贤立像,美得让人不愿移开眼睛。普贤菩萨慈眉善目,在注目间仿佛整个人都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我站在菩萨面前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了三个一直萦绕在心间的愿望。

  恍惚间,我似乎看见了这三个愿望,化作三朵美丽的莲花,轻飘飘地荡**蔚蓝的苍穹,我猜想不久之后,这些愿望就能一一实现。

峨眉山游记作文7

  早就听说峨眉山美丽极了,这次我们终于可以见识一下了。我们还在高速路上时,我不禁这样想。大约过了两三小时,我们到达了峨眉山的山脚下。

  我从山脚向山上望去,只见半山腰全都被云层覆盖着,山顶上还有一个亮晶晶的东西在闪闪发光。我情不自禁地说:“峨眉山真是又巍峨又壮观呀!”于是,我叫妈妈给我照相,拍下了这罕见的一幕。

  拍完照,我们就跟着登山大队向金顶走去。走了近四十分钟,我看见了一片茂密的树林,过了一会儿,天空变成了碧蓝色的,又过了一会儿,天空变成了橙色,一转眼,又变成了绿色,像一只变来变去的蝴蝶。我们继续向金顶走去,又过了十分钟,我们终于登**金顶。只见金顶上有个镀金佛像,阳光照在它的身上发着金光,原来这就是那闪闪发光的东西呀!

  我们跟着登山大队找了一家宾馆,放了包,然后又吃了饭,就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饭,就去舍身崖观日出。舍身崖真高呀!下面全是云,就像进入了人间天堂一样。早上七点钟左右,太阳露出了半脸,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顿时,人声鼎沸,有许许多多的人用照像机拍下了这难忘的一幕,当然,我也不例外。又等了几分钟,太阳将它的闪闪金光放了出来,照在镀金佛像上,佛像被照得闪闪发光,似乎都笑了。这时,人群又沸腾起来。这次,人们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峨眉山真漂亮,果然是天下罕见的自然景观呀!

峨眉山游记作文8

  “秀甲天下,佛教圣地。”你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呢?对,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峨眉山。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春天,万物复苏,山上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碧绿的溪水从山上哗哗地流淌而来。绿油油的树木葱葱郁郁,把把美丽的山峦封得严严实实。火红的杜鹃花在路边上争奇斗艳,仿佛要让游人们选出谁才是杜鹃之王。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周边的人喜欢在半山腰上避暑,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微风,时不时有调皮的灵猴向人们要吃的东西,要是人们不给,猴子们便抓耳挠腮,好像在想觅食的其它方法。秋天,这里有漫山的红叶,远看像火红的海洋,近看像色彩艳丽的蝴蝶。金黄色的银杏叶在空中招展,好像很多把小扇子在一起舞蹈。冬天,峨眉山便是冰雪的世界,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树上,仿佛老天怕树们着凉,便给它们穿**洁白厚实的棉衣。

  峨眉山还有最著名的四大奇观,有美丽的日出,壮观的云海,神奇的佛光,神秘的圣灯。佛光和圣灯可不是时常能见到,如果你能在峨眉山看到了佛光和圣灯,那你一定是最幸运的人了!

  你去峨眉山一定少不了美食,这里的美食非常好吃,有名的美食也非常多,你一定听说过这里的豆腐脑、夜抄手、咔饼和跷脚牛肉。这里还有神奇的雪魔芋,把黑黑的魔芋放进雪里一冻,便成了白白的了。如果把雪魔芋炖鸭子吃,那才叫一个美味呀!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峨眉山吗?喜欢的话,欢迎来我家乡做客。

峨眉山游记作文9

  大家都知道风光秀丽、世界闻名的峨眉山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今天,我和妈妈等人来到这向往已久的地方。**4点观光旅游车把我们载到雷庭洞,哇,人真多啊!你瞧在循环的索道下面,人们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婉如一条腾越的巨龙,经过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坐上缆车,在缆车上我有一种飞在空中的感觉。从缆车上往下看,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真美啊!不知不觉就到站了,我们来到金顶,金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金碧辉煌,高耸云间,它总共有48米高,我数了数它的佛头,一共有10个,头的下面是4只大象。据说围着金顶转一圈**敬意,转二圈**财富,转三圈就什么都有了。于是,我围着它转了三圈。

  然后,我们乘坐观光小火车去万佛顶,万佛顶总共有3099米高,我们爬啊爬啊,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层一层的云海,看到了原始森林,站在万佛顶眺望远方,远处的山峰一片雪白,我们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一样,好一派迷人的景色啊!

  下山的时候,我看到了山峰石,传说是三个和尚既不想成仙,又不想成佛,变成了三块石头。象征着金顶、千佛顶还有万佛顶。

  峨眉山真美啊!“峨眉天下秀”这句话真是名不虚传。这次到峨眉山我和妈妈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了看日出的时间,不过我带回了它的照片,你想瞧瞧吗?到我家来吧!

峨眉山游记作文10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四川乐山峨眉山。

  一大早,我们乘坐景区观光车,沿山脚盘旋上山。薄雾中,青灰的山峦,缭绕的云雾,清澈的溪流,错落的民舍,映入了我的视野,好像进入了人间仙境,让人唏嘘不已。

  下了车,换乘索道,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座被树木围绕、古老又雄伟的寺庙--圣寿万年寺。万年寺是普贤菩萨的家,时逢菩萨生日,来万年寺朝拜的香客格外的多,寺庙内外摩肩接踵,香烟萦绕。好不容易挤进大殿,一抬头,就看见了慈眉善目的普贤菩萨。菩萨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怒绽,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鼻几触地,四足立于莲台之上,令人肃然起敬,不禁虔诚的合手跪拜。

  走出万年寺,步行参观了清音阁、一线天,来到我最好奇的生态灵猴区。一路上,山路蜿蜒曲折,两边山峰相对,绿树成阴,高大的楠木矗立在林中,小溪在林中穿行,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猴区到了!”我欢呼起来,蹦蹦跳跳地跃上吊桥,又爱又怕试着接近猴群。这些灵猴真是名不虚传啊,嬉闹顽皮、滑稽可掬又极通人性,有的调皮的跳上游人的背包翻抢吃的,有的抱住游人的腿伸手要吃的,要不到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沿着小溪缓缓下行,我们结束了此次峨眉山之旅,心中对那远山恋恋不舍,真是意犹未尽。啊,美丽的峨眉山,神秘的峨眉山,有趣的峨眉山,我们还会再来的!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5)

——峨眉山风景作文3篇

峨眉山风景作文1

  峨眉山的清晨凉凉的,云雾在身边环绕着,天空中不时飘来几片云朵,在阳光的照耀下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一会儿蛟龙腾飞,一会儿美艳如花,一会儿万鹤展翅,一会儿车水马龙,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红彤彤。那金黄色的光环透过云层,直射大地,好像把天幕拉开,一场壮美的舞台剧即将开始。

  山脚下,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一片,那一簇,红的黄的蓝的粉的争相斗艳。脚下青青的草叶上滚动着透明的'露珠,好像襄在翡翠上的宝石,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了一层橘红色。在阳光云雾的沐浴中,我觉得心旷神怡。山鸟在林间尽情高歌,猴儿在山壁间欢畅跳跃,,整个峨眉山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啊!我爱这雄伟壮丽的峨眉山,我更爱祖国壮美秀丽的大好河山!

峨眉山风景作文2

  峨眉山的清晨凉凉的,云雾在身边环绕着,天空中不时飘来几片云朵,在阳光的照耀下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一会儿蛟龙腾飞,一会儿美艳如花,一会儿万鹤展翅,一会儿车水马龙,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红彤彤。那金黄色的光环透过云层,直射大地,好像把天幕拉开,一场壮美的舞台剧即将开始。

  山脚下,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一片,那一簇,红的黄的蓝的粉的争相斗艳。脚下青青的草叶上滚动着透明的露珠,好像襄在翡翠上的宝石,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了一层橘红色。在阳光云雾的沐浴中,我觉得心旷神怡。山鸟在林间尽情高歌,猴儿在山壁间欢畅跳跃,,整个峨眉山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啊!我爱这雄伟壮丽的峨眉山,我更爱祖国壮美秀丽的大好河山!

峨眉山风景作文3

  我的家乡在峨嵋,这里有许多优美的地方,但是峨嵋山的景色却使我难以忘怀。

  春天,峨嵋山的树木长出嫩绿的'叶子,花丛中嫩黄的迎春花随风摆动,向我们招手,鸽子似的珙桐花向我们微笑,碧绿的湖水在阳光和微风下泛起一道道波纹。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游人们走在林间小道上,晚上峨眉山上可爱小精灵——弾琴蛙,就要清清嗓子放声歌唱,清脆悦耳宛如古筝的声音,为游人频添情趣。

  秋天,金黄的落叶随风飞舞犹如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枯叶蝶停在树枝上像一片片枯叶。灵猴在树林中嬉戏给游客添加了不少乐趣。

  冬天,银装素裹、白雪纷飞,峨眉山处处雪山冰花,全山宛如银色世界,美丽壮观。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美景变幻多姿,自古就有“峨嵋天下秀”之美称。

  峨嵋山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6)

——峨眉山的作文3篇

峨眉山的作文1

  听说峨眉山风景优美,这次去峨眉山果然名不虚传。

  8月3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峨眉山。我们来到峨眉山的`山脚,参观伏虎寺和报国寺。伏虎寺的屋顶是个三尖角。走进伏虎寺,里面立着十八尊罗汉像,中间是释迦牟尼,又高又大,雄伟而威风。

  来到半山腰,我们去了清音阁,是一个小亭子,坐在亭里,凉爽又惬意。亭下是条小溪,更增添了清音阁的幽静。我们又来到一线天。左右两边都是高大的山,瀑布顺着刀劈一样的绝壁流下来,仿佛青龙吐涎,激起一朵朵水花飞溅在山涧。溪水清澈见底,溪底是五色斑斓的鹅卵石,银色的水泡似一串串珍珠抛在水面上,泛起微微涟漪。我们一边看,一边照相,不知不觉中,走到了猴区。我看见很多人围在一起,就跑去看热闹。原来他们在看一只黄色毛的小猴。在观众的笑声中,铁链上站着的这只黄毛小猴,“腾!”来了个大倒立;“唰!”又一个倒挂金钟;“呼!”又来了个大回转:“嗖!”窜上猴山上去了。

  随后,我们坐缆车**山顶——金顶。金顶上有一个塔,塔的四个方向都有一头大象的雕塑,而下面是一层层的灯,听说晚上点一盏灯,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哩!峨眉山最好看的应该属日出了。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床,来到金顶。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稀落的残星疲倦地眨着眼睛。周围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我凝视着东方,东方渐渐有些发白了。过了一会儿,星星全都不见了。渐渐地,东方有些微红,并越来越浓,不断地向上扩展着。终于。太阳公公露出半个火红的笑脸,染红了天边。我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升高了,更高了,火红火红的太阳悬在空中,放出耀眼的光芒。周围的一切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啊!太阳升起来了,它把温暖洒向大地,把光明带给人间。

  峨眉山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真是美不胜收!

峨眉山的作文2

  峨眉自古就有峨嵋天下秀的美称,峨眉山春天生机勃勃;夏天树木旺盛;秋天落叶纷飞;就在皑皑白雪的冬天,在那里,就发生了有趣的故事,我也看见了伟大的奇观。

  寒假,我和妈妈去了峨眉山。到时,只见鹅毛似的大雪簌簌地飘落,云层中太阳的金光丝丝缕缕都充满朝气。光秃秃的树干挂满了蓬松而沉甸甸的雪球,各种交叉的树枝像是正在跳舞的演员欢迎着我这个从未来过的游客。面对这座神秘又漂亮的大山,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好奇。穿好防滑鞋,我们就跟着导游出发,开始旅程。一路上,热情好客的山民们向我们介绍特产、景色,以及风俗习惯,这让寒冷的冬天充满了温暖。我来峨嵋,主要想看看淘气的灵猴,便迫不及待地问导游:叔叔,请问多久到猴群观赏区呀?导游说:不远了,你看那片树林在晃动,说明猴子们来了!我高兴极了,心里猜测着猴子们会是怎样的。

  叽叽猴子的声音传入耳帘,终于到猴群观赏区了!我们在围栏边看那万丈高的深渊,猴子们嬉闹着,争抢着游人给的食物。你看,一只红眼的小猴子立在栏杆上一动不动,很是可爱;还有三只猴子在树上,把抢到的食物*分,每只小猴吃得都很开心;最引人注目的还属那躺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食物的猴子。导游说它是猴王,吃别的猴子抢到的东西。我向猴子喂着花生米,忽然,一只猴子一个箭步就冲**我肩膀,我吓得不知所措,可妈妈在旁边大笑着,还连忙给我拍照,我急中生智,将花生米丢在过道旁,猴子马上就跑了过去,吃着食物。

  我有些累,而且上山的路越来越滑,很不想再往前走,妈妈紧握着我的手,亲切地对我说:孩子,坚持啊,山顶上景色是最美的。随后,我们登**金顶,普贤菩萨高高矗立在空旷的地面上,看着人世间的*。远远向下望去是茫茫的云海,一片片云雾飘来飘去,如一张张白纱布为座座高山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幻想我要是能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在天空云游该多好呀!我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雄伟美丽!拍完照之后,我们就匆匆离去,准备下山了。回到旅馆时,已是深夜了……

  这次峨眉山之旅多么奇妙,我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又让我感受着佛教圣地的神秘和庄严!而我不畏艰难险阻登**金顶那是峨嵋的最高峰。冬日温暖的阳光照着茫茫浮动的云海,是那么的壮观雄伟!金顶之上的菩贤菩萨在保佑着四面八方的**!无限风光在险峰!我想在学习的路上也是如此!

峨眉山的作文3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成都旅游。成都是四川的省会,那里很清静,我和爸爸去那里主要为了爬峨眉山。

  成都峨眉山的风景好极了!我坐车到了半山腰,下车一看,哇!好多的雪啊!一座大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继续向上爬,还拍了几张照片做纪念。

  可当我们穿过云层的时候,雪消失了!变成了一片小树林,爸爸说这意味着我们要到金顶了,因为雪是从云里下的,我们穿过了云层,雪自然就没了。又爬了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金顶。此时,我们都快要累死了。我说:“爸爸呀,你说话也太没准了吧,到树丛的时候,你不是说快到了么,怎么用了一个小时才到呀。”

  听说峨眉山上有四大奇观。第一个是日出,第二个是云海,第三个是佛光,第四个是圣灯。佛光就是金顶上的大佛在太阳的一定角度的照射下旁边会出现一圈光圈。圣灯就是山下有一种磷,在晚上会有小火。

  峨眉山上有很多寺庙,很多大佛,数都数不清。因此,那里是一个佛教圣地。那里有很多我认为好吃的美食:豆花、毛血旺、血旺、回锅肉……

  成都的'风景、美食都很好,我推荐大家去那里旅游。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7)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 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 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 (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 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1、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8)

——四年级古诗《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3篇

四年级古诗《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1

  《峨眉山月歌》与《望洞庭》写的都是秋夜景色,但又有不同,《望洞庭》侧重于写景《峨眉山月歌》侧重于抒情。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思”字,让学生自学古诗,并从古诗的字词入手,深入理解诗意,并抓住文中的两个比喻,做到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古诗内容,感悟情感,读好诗歌,体会秋夜思人的意境,也体会28个字的诗歌包含5个地名的不着痕迹的写法。

  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

  接着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想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意。在讨论中老师参与学习小组讨论。

  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感,培养提高学生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在理解“下渝州”时,教师在下面标示出“渝州”的位置,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自然而然理解“下”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理解“影入*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古诗《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2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他们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同时对古诗的押韵也有所理解。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在学习时,我提醒孩子要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虽然孩子还是没有办法完整的、清楚的、流利的说出诗句的意思,但是我觉得他们能有自己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就好!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

  现在想想,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在之后的备课中,我就在思考:最后一课的《江雪》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孩子自己读自己说呢!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9)

——峨眉山云海作文 (菁选3篇)

峨眉山云海作文1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游览让我慕名已久的峨眉山。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登**峨眉山巅——金顶。我们站在一处寺院的露台上,脚下是万丈深谷,偶尔传来几声飞禽的啼叫;眼前是连绵的群山,一阵阵凉风拂过,舒畅极了。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湿润的空气,仿佛在吮吸着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甘露。

  渐渐地,云雾吞没了周围的山,也包围了整个顶峰。宇宙金黄色的屋脊在乳白色的云涛中时隐时现。远处喧闹的人群也被这乳白色的云雾笼罩。四面八方全是云雾,好一个乳白色的世界。

  不一会儿,我们脚下形成了一片茫茫的大沟——由云和雾组成的白色海洋,这就是峨眉云海。我恍惚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这时的云海是那样*,那样静,那样白,那样厚,像是一望无际的雪原。

  一轮***落日浸入乳白色的海洋中,海面罩**一匹耀眼的彩缎。渐渐地,太阳的最后一道金光照在*静的海面上,似乎成立一条金色的大道,伸向远方,伸向天边。

  我陶醉在这辽阔的峨眉云海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

峨眉山云海作文2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游览让我慕名已久的峨眉山。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登**峨眉山巅——金顶。我们站在一处寺院的露台上,脚下是万丈深谷,偶尔传来几声飞禽的啼叫;眼前是连绵的群山,一阵阵凉风拂过,舒畅极了。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湿润的空气,仿佛在吮吸着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甘露。

  渐渐地,云雾吞没了周围的山,也包围了整个顶峰。宇宙金黄色的屋脊在乳白色的云涛中时隐时现。远处喧闹的人群也被这乳白色的云雾笼罩。四面八方全是云雾,好一个乳白色的世界。

  不一会儿,我们脚下形成了一片茫茫的大沟——由云和雾组成的白色海洋,这就是峨眉云海。我恍惚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这时的云海是那样*,那样静,那样白,那样厚,像是一望无际的雪原。

  一轮***落日浸入乳白色的海洋中,海面罩**一匹耀眼的彩缎。渐渐地,太阳的最后一道金光照在*静的海面上,似乎成立一条金色的大道,伸向远方,伸向天边。

  我陶醉在这辽阔的'峨眉云海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

峨眉山云海作文3

  暑假里,父亲带着我去游慕名已久的峨眉山。经过三天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登**峨眉山之巅――金顶。我们站在一个寺院的露台上,脚下是万丈深谷,偶尔传来几声飞禽的鸣啼;眼前是连绵的群山,一阵阵凉风拂过,舒畅极了。忽然狂风呼啸而至,云雾奔腾而来,它无声地抚摸庙宇,无声地拥抱人们。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湿润的空气,仿佛在吮吸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甘露。这一切者是那样的清新、秀美。

  啊,这云雾多象大海的波浪,那样雄伟壮观!

  云雾吞没了周围的山峦,也包围了整个顶峰。庙宇金黄的屋脊在乳白色的云浪中时隐时现,远处喧闹的人群也被乳白色的云雾笼罩了,松林、悬崖、山石都溶进了这乳白色的云里,四面八方全是云雾,好一个乳白色的'世界!霎时,风小了,云雾失去了自己的支柱,翻腾着退了下去,那景象仿佛是草原上的万马奔腾,那雄伟壮观,那样气势磅礴。不一会儿,我们的脚下形成了一片茫茫大海――由云和雾组成的白色海洋。这就是峨眉云海。我恍恍惚惚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这时的云海是那样*、那样静,又是那样白、那样厚,象一望无际的雪原……

  一轮桔红色落日浸进了乳白色的“海洋中,海面宛如罩上一匹耀眼夺目的彩缎。*静的海面忽而泛起几朵灿烂的浪花,千姿百态,令人陶醉;忽而*展展的,一望无垠。黑夜快来了,云海依旧是那么*静。没有风,没有声响,太阳发出它最后一道金光,那光照在*坦的海面上,似乎照出一条大道伸向天边,伸向远方……

  我陶醉在这辽阔的峨眉云海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海岛上。

  这就是著名的峨眉云海,它不仅具有大海雄壮豪迈的风格,而且具有朦胧月光的温柔,它不象人们所说的那样虚无缥缈,而是能顽强地博击山石。这正是我留恋酷爱的原因。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扩展10)

——爬峨眉山作文

爬峨眉山作文1

  在假期中,我到四川成都去游玩,当第一次爬**峨眉山,我好开心。

  在成都的时候,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爬峨眉山了。峨眉山风光秀丽,我们早上六点多就出发了,我们坐游览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公路走了一段后就到了上山的地方,只见人山人海,把本来就很窄的石阶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站——猴山,猴山的面积不大,往下看就是望不到底的山洼,猴子们在这里开心地嬉戏、玩耍,有一些顽皮的'猴子看见我们手上有吃的便毫不客气地过来抢,要是你不给猴子没准会咬你呢!看完了猴山,我们继续向上进发,越往上走你就会觉得越来越冷,我们去坐缆车了,缆车一次坐六个人,我们在缆车上观赏下面的美丽风光。坐了一会缆车我们便到达了我们的终点站——金顶,金顶上云雾缭绕,好像自然空调,会让你觉得有点冷,在金顶有一座巨大的佛像,他坐着六牙大象,各向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那个大佛像里面是去拜佛的地方。

  峨眉山,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让我难忘。下次我还要到这么美的地方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