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1

  一、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

  2C2H5OH-- 浓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温度).

  6. 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

  二、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 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

  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

  ②称取(或量取)

  ③溶解(静置冷却)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装瓶)。

  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1)计算:需无水Na2CO3 5.3 g。

  (2)称量:用托盘天*称量无水Na2CO3 5.3 g。

  (3)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1-2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注意事项: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③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⑤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⑥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1)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整理 (菁选2篇)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整理1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Na + NaOH→ 加热-- Na2CO3 + CH4

  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

  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

  CaO作用: 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还可制取O2、NH3等、

  5、 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6、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 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整理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概念、符号

  定义

  注 意 事 项

  物质的量:n

  衡量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

  ①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能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所含粒子数。

  NA有单位:mol-1或 /mol,读作每摩尔,

  NA≈6、02×1023mol-1。

  摩尔质量:

  M

  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①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随其物质的量变化而变

  气体摩尔体积:

  Vm

  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具有的体积

  ①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②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约为22、4L即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物质的量浓度:

  C

  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某溶质B物质的量。

  ①公式中的V必须是溶液的体积;将1L水溶解溶质或者气体,溶液体积肯定不是1L。

  ②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

  3、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注意单位**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4、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

  ①质量分数W

  ②物质的`量浓度C

  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

  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 ,而n(溶质)=m(溶质)/M(溶质)= ρ V(溶液) 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2)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菁选2篇)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2

  氮气及其氮的化合物

  (1)氮气及其氮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2)氮气及氮的重要氧化物

氮气

分子结构:

N

2

的结构式为

N

N

,其中

N

N

键牢固,所以

N

2

分子稳定(

N

2

常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填充灯泡)

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

N

2

3H

2

2NH

3

3Mg

N

2

Mg

3

N

2

②还原性

N

2

O

2

2NO

(

N

2

参加的反应均有较高的条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一方面是含氮化合物最终被细菌分解成

N

2

;另一方面是大气中的

N

2

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后者称为氮的固定,通常氮的固定有人工固氮(合成氨)和自然界固氮(雷电生成

NO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一氧化氮

物理性质:无色有毒不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

2NO

O

2

2NO

2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4NO

3O

2

2H

2

O

4HNO

3

(

NO

O

2

H

2

O

反应的总方程)

二氧化氮

物理性质: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与水反应

化学性质:

2NO

2

N

2

O

4

(红棕色) ?(无色)

3NO

2

H

2

O

2HNO

3

NO

(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变成无色)

4NO

2

O

2

2H

2

O

4HNO

3

(

NO

2

O

2

H

2

O

反应的总方程)

NO

2

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形成原因,也是酸形成的原因之一

  (3)氨和铵盐

氨气

分子结构:极性分子,三角锥形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可作制冷剂;计算氨水的质量分数时溶质按

NH

3

计算)。

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NH

3

H

2

O

NH

3

·

H

2

O

OH

(氨水显碱性,

NH

3

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

NH

3

·

H

2

O

NH

3

H

2

O

OH

H

②与酸反应:

NH

3

HCl

NH

4

Cl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产生白烟)

③还原性:

4NH

3

5O

2

4

NO

6H

2

O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

HNO

3

的重要反应)

8NH

3

3Cl

2

6NH

4

Cl

N

2

NH

3

用于制氮肥(尿素、碳铵等)、

HNO

3

、铵盐、纯碱等

铵盐

①受热分解:

NH

4

Cl

HCl

↑+

NH

3

NH

4

HCO

3

NH

3

↑+

CO

2

↑+

H

2

O

②与碱反应:

2NH

4

Cl

Ca

(

OH

)

2

2NH

3

↑+

CaCl

2

2H

2

O

(实验室制

NH

3

根据此原理进行,装置可采用固、固加热型)

NH

4

Cl

NaOH

NH

3

·

H

2

O

NaCl

③水解反应:

H

2

O

NH

3

·

H

2

O

H

的检验方法

取样加入

NaOH

溶液后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4)硝酸

  ①具有挥发性:

  ②具有强酸性:HNO3H++。

  ③不稳定性:4HNO32H2O+4NO2↑+O2↑(浓HNO3放在棕色瓶中保存并放在冷暗处)。

  ④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HNO3能氧化除Pt、Au等以外的金属,浓HNO3与浓HCl体积比1∶3的混合物称王水,能溶解Au、Pt等金属)。

  4HNO3(稀)+FeFe(NO3)3+NO↑+2H2O(硝酸过量)

  8HNO3(稀)+3Fe3Fe(NO3)2+2NO↑+4H2O(铁过量)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在上述反应中HNO3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氧化性:浓HNO3>稀HNO3)

  Al、Fe在冷的浓HNO3中发生钝化,即在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HNO3。

  与非金属反应

  4HNO3(浓)+CCO2↑+4NO2↑+2H2O(反应中HNO3只表现强氧化性)

  ⑤使蛋白质变黄(浓HNO3能使皮肤变黄,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将浓HNO3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或肥皂洗涤)。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3)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菁选2篇)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1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常见的取代反应:

  ⑴烃(主要是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

  ⑵芳香烃的硝化反应;

  ⑶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醇的羟基氢原子被置换的反应;

  ⑷酯类(包括油脂)的水解反应;

  ⑸酸酐、糖类、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2、加成反应

  指试剂与不饱和化合物分子结合使不饱和化合物的不饱和程度降低或生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加成反应:

  ⑴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等物质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也叫加氢反应、氢化或还原反应);

  ⑵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与卤素的加成反应;

  ⑶烯烃、炔烃与水、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指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参加聚合反应的小分子叫作单体,聚合后生成的大分子叫作聚合物。

  常见的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指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

  有机化学计算

  1、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

  (1)确定有机物的式量的方法

  ①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求算该气体的式量:M = 22.4ρ(标准状况)

  ②根据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D,求算气体A的式量:MA = DMB

  ③求混合物的*均式量:M = m(混总)/n(混总)

  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烃的`式量。

  ⑤应用原子个数较少的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假设它们的个数为1、2、3时,求出式量。

  (2)确定化学式的方法

  ①根据式量和最简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②根据式量,计算一个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③当能够确定有机物的类别时。可以根据有机物的通式,求算n值,确定分子式。

  ④根据混合物的*均式量,推算混合物中有机物的分子式。

  (3)确定有机物化学式的一般途径

  (4)有关烃的混合物计算的几条规律

  ①若*均式量小于26,则一定有CH4

  ②*均分子组成中,l < n(C) < 2,则一定有CH4。

  ③*均分子组成中,2 < n(H) < 4,则一定有C2H2。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2

  离子共存的“四不能”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题不难,但这类题上能否得分差异较大。

  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2-、HS-、HSO3-、等弱酸的酸根或酸式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CO32-+2H+==CO2↑+H2O、HS-+H+==H2S↑。

  2、有沉淀生成。

  钾(K+)、钠(Na+)、硝(NO3-)、铵(NH4+) 溶,硫酸(SO42-)除钡(Ba2+)、铅(Pb2+)(不溶),盐酸(Cl- )除银(Ag+)、亚汞(Hg22+)(不溶),其他离子基本与碱同。

  如:

  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

  Ba2++CO32== CaCO3↓、

  Ca2++ SO42-==CaSO4(微溶);

  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3、有弱电解质生成。

  能生成弱酸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

  HCO3-+OH-==CO32-+H2O、

  HPO42-+OH-=PO43-+H2O、

  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因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溶液中,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4)

——高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菁选3篇)

高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1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高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2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3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也叫电解槽

  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

  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

  阴极:Cu2++2e-=Cu(还原)

  总反应式:CuCl2=Cu+Cl2↑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规律总结:金属最怕做阳极,做了阳极就溶解,做了阴极被保护。

  放电顺序:

  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

  只要是水溶液H,OH以后的离子均作废,永远不放电。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电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质水溶液点解产物的规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电解对象

电解质浓度

pH

电解质溶液复原

分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

HCl

电解质

减小

增大

HCl

CuCl2

---

CuCl2

放H2生成碱型

阴极:水放H2生碱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增大

HCl

放氧生酸型

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阳极:水放O2生酸

CuSO4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减小

氧化铜

电解水型

阴极:

4H++4e-==2H2↑

阳极:

4OH--4e-=O2↑+2H2O

NaOH

增大

增大

H2SO4

减小

Na2SO4

不变

  上述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

  (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

  (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5)

——有机化学王全瑞著课后答案下载 (菁选2篇)

有机化学王全瑞著课后答案下载1

点击此处下载???有机化学(王全瑞著)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王全瑞著课后答案下载2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化学中的一个**学科,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即形成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氮、氧几种元素构成,少数还含有卤素和硫、磷、氮等元素。因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较低、可以燃烧、易溶于有机溶剂等性质,这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在含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结合形成分子的骨架,别的元素的原子就连接在该骨架上。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一种别的元素能像碳那样以多种方式彼此牢固地结合。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有多种形式,有直链、支链、环状等。

  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初期,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动、植物体,有机化学主要研究从动、植物体中分离有机化合物。

  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有机化学工业逐渐变为以煤焦油为主要原料。合成染料的发现,使染料、制药工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对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研究。30年代以后,以乙烯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兴起。40年代前后,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又逐渐转变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发展了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工业。由于石油资源将日趋枯竭,以煤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必将重新发展。当然,天然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体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用最精炼的一句话概括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形成碳碳键”。有机化学是碳的化学,有机化学的内容说白了就是研究怎么搭建碳原子的大厦(或者小厦)。因为对人们有用处的有机分子一般是大而复杂的,而人们能随意支配和轻易获得的原料往往是小而简单的。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6)

——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整理 (菁选2篇)

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整理1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

  2、硫单质:

  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

  3、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SO2的制备:S+O2 ===点燃 SO2或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化学性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

  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

  S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

  b、与Ca(OH)2溶液反应:

  SO2(少量)+Ca(OH)2=CaSO3↓(白色)+H2O

  2SO2(过量)+Ca(OH)2=Ca(HSO3) 2 (可溶)

  对比CO2与碱反应:

  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钒)

  SO2+Cl2+2H2O=H2SO4+2HCl(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减弱。)

  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验SO2的存在。

?

SO2

Cl2

漂白的物质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使湿润有色物质褪色

原理

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加热

能恢复原色(无色物质分解)

不能复原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整理2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7)

——高中化学有机物基础知识点 (菁选2篇)

高中化学有机物基础知识点1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 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高中化学有机物基础知识点2

  一、 煤的干馏

  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

  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焦油 粗氨水 木焦油

  煤的干馏可得焦炉气 木材的干馏可得 木煤气 焦碳木炭

  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性.

  二、乙酸乙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 液体受热面积最大.

  3. 弯曲导管的作用如何? 导气兼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4.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伸入Na2CO3溶液中? 为了防止溶液倒流.

  5. 浓硫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和脱水剂.

  6.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如何?

  ①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利于分层;

  ②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无味的CH3COONa而被除去.

  ③C2H5OH被Na2CO3溶液吸收,便于除去乙酸及乙醇气味的干扰.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8)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菁选2篇)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1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⑴ 烷烃(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⑵ 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

  ⑶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

  ⑴ 记忆法:

  ① 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两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

  ② 碳原子数目1~4的一价烷基:甲基一种(—CH3),乙基一种(—CH2CH3),丙基两种(—CH2CH2CH3、—CH(CH3)2),丁基四种(—CH2CH2CH2CH3、 、—CH2CH(CH3)2、—C(CH3)3)

  ③ 一价苯基一种、二价苯基三种(邻、间、对三种)。

  ⑵ 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成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连接而成)也分别有四种。

  ⑶ 等同转换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等同转换。

  如:乙烷分子**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样,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

  ⑷ 等效氢法:等效氢指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等效氢任一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一物质。其判断方法有:

  ①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CH3中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个甲基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

  ③ 同一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或轴对称)位置的氢原子等效。如:分子中的18个氢原子等效。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2

  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实验

  烧瓶干燥气密好,气体充满切记牢。

  挤压胶头要迅速,红色喷泉多妖娆。

  解释:

  1、烧瓶干燥气密好:意思是说做喷泉实验用的烧瓶一定要干燥,而且气密性要好【联想:若烧瓶不干燥,少量的水将吸收大量的氨气或氯化氢,从而造成实验失败;若装置的气密性差,当烧瓶内在压强迅速减小时,空气将进入烧瓶,就不能形成喷泉。】

  2、气体充满切记牢:意思是说一定将烧瓶中充满氨气(或氯化氢气体)。

  3、挤压胶头要迅速:意思是说胶头滴管的作用是把少量的水注入烧瓶中,减小烧瓶内的压强。所以挤压滴管的胶头要迅速,这样才能使烧瓶内的压强瞬间减小,从而形成美丽的喷泉。

  4、红色喷泉多妖娆:意思是说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都是***,这是因为用氨气作喷泉实验时,水中加的是酚酞,而用氯化氢作实验时,水中加的是石蕊,故两者都形成***美丽的喷泉。

  氨气的制取实验

  消灰铵盐热成氨,装置同氧心坦然。

  碱灰干燥下排气,管口需堵一团棉。

  解释:

  1.消灰铵盐热成氨:"消灰"指消石灰。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消石灰和铵盐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2.装置同氧心坦然:意思是说该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雷同。

  3.碱灰干燥下排气:"碱灰"指碱石灰。"碱灰干燥"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干燥氨气时通常使制得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下排气"的意思是说收集氨气须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氨气极易溶入水,且比空气轻)。

  联想:(1)为能迅速的得到较纯的`氨气,必须将导气管伸入试管的底部;(2)检验氨气是否已经充满试管的方法是:"氨遇酚酞即变红"、"两酸遇氨冒白烟"。

  4、管口需堵一团棉:意思是说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堵一团棉花[联想:堵棉花的作用是:(1)防止氨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2)增大试管中氨气的密度。

  【补充】

  铜丝伸入硫气中,硫铁混热黑物生。

  解释:

  将铜丝伸入热的硫蒸气中,硫粉和铁粉混合加热都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物质(Cu2S和FeS)。

  氨氧化法制硝酸

  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

  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

  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硫的物理性质

  黄晶脆,水两倍,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熔点一一二,沸点四四四。

  解释:

  密度是水的两倍。

  硫化氢的性质

  无色有臭还有毒,二点六,分氢硫,还可性蓝火头,燃烧不全产生硫。

  解释:

  1体积水溶解2.6体积的H2S,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单质氢和硫,有还原性、可燃性,蓝色火焰。

  硫化氢的制取实验

  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

  橱中操作上排气,氧化性酸概不用。

  解释:

  1.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稀酸"在此指稀盐酸或稀硫酸。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硫化亚铁(FeS)跟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在启普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氢(H2S)【联想:"关闭活塞查密性"】。

  2.橱中操作上排气:"橱中操作"的意思是说,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联想:因为H2S有剧毒,空气中如果含有微量的H2S,就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吸入较多的H2S,会使人昏迷、甚至**。】

  3.氧化性酸概不用:"氧化性酸"在此指浓硫酸(H2SO4)和硝酸(HNO3)。这句的意思是说一概不用氧化性酸与硫化亚铁反应来制取硫化氢,因为硫化亚铁是强还原剂,易被氧化性酸氧化(H2S+ H2SO4浓=S↓+SO2↑+2H2O,H2S+ 8HNO3浓= H2SO4+8NO2+4H2O,3H2S+2HNO3=3S↓+ 2NO↑+4H2O)。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菁选2篇)(扩展9)

——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的教学课件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体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艰辛;

  2、知道有机化合物的三类分类方法,能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3、知道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等的概念;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描述向学生展现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引领他们走进有机化学,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对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做了一般性介绍。

  三、学情分析

  虽然本节课为《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节,但是,学生在初中及必修2模块中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要求能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在必修2模块学习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了甲烷、乙烯、苯等典型的有机物的主要性质。

  三、教材的充实与整合

  印发"生命力"学说的观点及其被冲破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程序

  1、引入

  同学们,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学习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请写出你最熟悉的三种有机化合物,(学生所写化学式,可以作为后面学习官能团的教学资源)并说出它们的用途。(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高二(3)班的学生表现不佳,许多同学面前的纸是空白的;高二(4)班的学生较好,能写出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式。)

  有机化学就是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有机化学研究范围广泛,有机化合物数量巨大,是化学元素中最大的二级学科,***化学奖中有机化学(不包括生物大分子)方面的获奖总数22项,占24%。

  2、有机化学的发展

  给学生印发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材料或者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不宜占用太多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学生课外完成)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

  1828年,维勒,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830年,李比希,创立定量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定量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是由李比希于1831年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氧化铜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采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简称碱石棉,即附在石棉上粉碎的'氢氧化钠)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吸收前后的质量变化获得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氢和碳的质量分数。

  1848--1874年,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理论,凯库勒

  测定方法、合成方法

  3、交流与研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通常有三类分类方法(用好交流研讨栏目)

  1、根据组成中是否有碳、氢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

  3、根据分子含有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为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等。

  吴乾丽:"特殊的原子或原子团"如何理解?

  邢开益:同样是羟基,为什么又分为"醇"和"酚"

  符卓朝:卤代烃中"X"怎么理解?

  国居然:烯烃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与苯环中的键一样吗?

  (这个问题,后来由金恒同学帮助解答了)

  金恒:"醇"和"酚"中均含有羟基,它们的性质一样吗?

  师:大家说说

  李贤一、廖桃:性质不同,因为结构不一样

  师:很好,虽然同学们对苯酚并不了解,但是,大家能从结构去推测物质的性质,这是十分可喜的,说明我们能从方法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教材第14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环烷烃、烃的衍生物等概念。**学生阅读,提出疑问。

  结合学生在引入中所写的化学式讲解,学生比较熟悉,更易理解。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教材8-9页列出了主要的官能团,共计有10种,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吗?要考虑化学必修2中学生的基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反复使用,加以巩固,没有必要在此花过多时间强化训练。

  (预计至此为第1课时)

  教学后记

  早在几十年前,**大哲学家、***杜威就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学生学**的助手、思想上的朋友,倾注我们的热情、鼓励和希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角色,就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难。"交流研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过去一年多的培养取得了成效,学生的问题意识浓了。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强。

  3、必修2模块中所学"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基础不扎实。

  4、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5、从晚自修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对官能团的认识比较模糊,如把羧酸划分到醇类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