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风俗习惯

侗族风俗习惯

  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湖南、贵州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那么侗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些什么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侗族风俗习惯 篇1

  换灯带

  侗家婚俗。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青少年,在这天集体祭扫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坟墓,缅怀先辈业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城市人们喜欢趁此良辰佳日,远足踏青,尤其爱上尧山,赏花,登攀,或进行野餐。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粉蒸肉等。

  送春牛

  侗族传统习俗,时在农历立春日。这天,家家修整、打归牛栏,用嫩草、糯米酒饭喂牛。晚上舞春牛。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纸,做成牛头,用灰布缀以棉绒做牛身,上挂一朵大红花。2人提着书有立春二字的大灯笼引路,2人合舞春牛,紧随后面是一群桃担荷锄的青壮年,边走边表演各种耕耘动作,如驱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虫等,舞姿简朴粗犷,很有生活气息。

  月也和拦路歌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打油茶

  侗族饮食习俗。桂北其他各族也有。用茶叶、包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与糍杷、黄豆、花生等配制而成。吃时加姜丝、葱花、胡椒粉、鱼腥草等佐料。还有打虾米、鱼崽、粉肠、猪肝、瘦肉等荤油茶的。“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家的规矩。打油茶时,主、客围坐火塘,主妇负责烹调、送茶。第一碗必须端给贵客或长辈。主人说声请,客人方可饮用。连喝4碗,是表示对主人的最大尊敬。农历九月十五日,侗族青年走寨时,更兴喝油茶,要连喝15碗,边喝边对歌。油茶能提神、祛风湿、防治感冒、增进食欲,有很好的保健、医疗作用。

  引路郎

  替新廊接引新娘的男子。侗家特有婚俗。由家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被本寨乡亲公认为最幸运的人担任。婚期前一天,引路郎带上一应礼品前往女家。睡到鸡叫头遍,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起来打粉肠油茶,姑娘们吃饱喝足,才放新娘出门。引路郎要机智灵敏,能说会道,不怕诘难。姑娘们越闹得欢,越证明新娘最合群,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喝粉肠油茶,寓意新娘出家,姐妹们牵肠挂肚,心连着心。

  定亲茶

  龙胜县侗族婚俗。侗族青年情投意合、互赠信物,确定恋爱关系,送过订亲茶,才正式向社会公开。男方要准备糯米粑粑、米花和酒菜,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酒席上,由男方亲人向言方父母介绍男青年的性格、人品等情况,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此后,男女双方都要恪守诺言,不能随意悔婚。

  侗族风俗习惯 篇2

  大歌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名歌赏析

  《蝉之歌》

  歌词大意:

  走进山间闻不到鸟儿鸣,

  只有蝉儿在哭娘亲,

  蝉儿哭娘在那枫树尖,

  枫尖蝉哭叹我青春老。

  得不到情郎真叫我伤心,

  只听蝉儿声声鸣,

  蝉儿声声心悲切,

  像是可怜我单身。

  静静听我模仿蝉儿鸣,

  希望大家来和声,

  我们声音虽不比蝉的声音好,

  生活却让我充满激情,

  歌唱我们的青春,

  歌唱我们的爱情。

  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从形式上分为歇山式(俗称屋顶形,因侗族房屋多为歇山顶形而出名)和攒尖顶式(俗称伞顶或尖顶)。鼓楼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有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鼓楼一般高达十多米,有几层至十几层不等。它与居民相比,从高度上、功能上和造型上看都是不一样的。鼓楼形似宝塔,最早是为了便于人们有一个集会的场所以及击鼓传信息而建。所以在侗族村寨中,人们常常环绕鼓楼建造房屋。侗寨中,高高的鼓楼矗立中央,居民环绕在周围,依山势层层延展,这种格局体现出侗族亲和团结的文化内涵。

  花桥

  花桥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

  侗族的三宝便是音乐建筑,在侗族,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服饰还是建筑都有很浓厚的民族气息,因为少数民族的民族气息就会比汉族要多一些,但是有些少数民族也已经在慢慢的脱离了。

  侗族风俗习惯 篇3

  (1)侗族的"豆茶"

  贵州黔东南一带的侗族同胞,将喝"豆茶"标志为"吉祥如意"的"喜茶"。豆茶是用米花、包谷、黄豆、炒米等通过独特加工后和茶叶一同入锅煮制而成,喝之香甜可口。豆茶又分"清豆茶"、"红豆茶"和"白豆茶"三种。

  清豆茶每于节日饮用,饮时各村各寨的人集聚,将各自便宜的豆茶献出,我们一同吃,并边吃边唱边跳舞,成为侗乡的一大"游艺茶会"。

  红豆茶用于子女行婚姻大礼时喝。煮红豆茶时还要参加猪血汤。喝红豆茶时,新郎新娘同站于堂屋门前迎客。将一碗碗豆茶放于托盘上,由新郎新娘一起托着,向贺礼来宾献茶。

  白豆茶用于长者过世时喝。煮白豆茶时则要参加牛血汤。喝白豆茶时,由死者儿女用托盘托茶,向前来祭拜的来客献茶。

  (2)侗族的"打油茶"

  广西一带的侗族同胞,喜喝油茶(打油茶)。打油茶所用茶叶,有砖茶,也有新采摘的鲜茶叶。

  清明前后,侗族姑娘们成群结队地上山采茶。鲜叶采回后,先放锅里蒸煮至叶黄,取出沥干水,参加少量米汤搓弄后用明火烤干,装入竹篓,吊挂于灶塘上熏烤。制打油茶时,先将铁锅烧热放油入锅,油熟后将茶叶倒人锅中翻炒,至茶叶宣布幽香时参加芝麻。生姜等佐料炒顷刻,然后加水煮沸即成。待客时,将沸茶水盛入装有肉丁、鸡丁、豆粒、葱花、香菜、花生等食物的碗中,美味可口,油而不腻。但喝油茶时,需留神让滚烫的茶水烫坏嘴唇。

  打油茶是侗族员生计中不行短少的平常饮料。一天到晚可随时制造,随时饮喝。侗族员好客,并总以茶待客、以茶结交。客人至主人家喝油茶不能谦让,否则是对主人的不恭。喝够了只要将主人发的一双筷子架到碗上,主人便不会再倒茶给你。侗家男女青年还以喝油茶作为相恋相爱的前言。

  (3)侗家的"十五茶"

  十五茶流行于广西侗族自治县等地。每于阴历十五夜晚,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地去他村走寨。寨中的姑娘则集集合于某一姑娘家,待小伙子们到后以打油茶招待。喝茶前还要先对歌,由女方问,男方答,答对者方能喝茶。女子献茶时先于一只碗上放二双筷,意图是打听小伙子能否有目标。待两边用歌对答后再行第2次献茶。这时,则有碗无筷,以打听小伙子能否聪明。再次答歌后则开端第三次献茶,这时一只碗放一根筷子,是探问男方能否有情于女方。答对后再第四次献茶,这时即一只碗放一双筷,表明成双成对,两心相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