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书写方法: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

  ①反应物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相连接。

  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即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边配上必要的系数使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③要注明反应所需要条件,如需要加热,使用催化剂等均需在等号上边写出。如需要两个以上条件时,一般把加热条件写在等号下边(或用Δ表示)

  ④注明生成物状态,用“↑”表示有气体生成(反应物中不含气体),“↓”表示有难溶物产生或有固体生成(反应物中不含固体)。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化学方程式的配*

  ①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例如: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CuSO_4) (NaOH) [Cu(OH)_2] (Na_2SO_4)

  _数字 为原子数 数字在字母右下角

  ②观察法: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

  例如: 第一步 H20+Fe—— Fe3O4+H2

  第二步 4H20+3Fe—— Fe3O4+H2

  第三步 4H20+3Fe= Fe3O4+4H2 (反应条件为高温)

  ③奇偶配*法: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是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如: 第一步 C2H2+O2——CO2+H2O

  第二步 C2H2+O2——CO2+2H2O

  第三步 2C2H2+O2——4CO2+2H2O

  第四步 2C2H2+5O2——4CO2+2H2O (反应条件为点燃)

  ④待定化学计量数法:以不同的未知数**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

  ⑤零价法

  把不知道的化合物(如FeC3)的元素看成0价,再根据以上的方法配。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阅读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1)

——初三化学方程式3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2)

——初三化学方程式中考3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中考1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初三化学方程式中考2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3)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技巧3篇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技巧1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以书写碳在高温时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归纳步骤如下:

  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反应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反应”,生成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并在式子左、右之间划一条短线段。在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否则,写出的式子无意义!

  C+Fe2O3──Fe+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等号表示“生成了……”)。应当注意,配*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 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

  3C+2Fe2O34Fe+3CO2↑

  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技能。

  2.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初学者配*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配*的着眼点,在于找出反应式中某一物质化学式中最大的奇数原子个数,与相应物质中对应原子的偶数个数的关系。配*步骤是: ①找出最大的奇数原子个数,与相应的物质中对应原子的偶数个数的关系; ②求出最小公倍数;

  ③求出相关物质的化学式系数;

  ④将相应的物质化学式前面配上相应的系数。 例如,配*Al+Fe3O4──Fe+Al2O3

  解:①从反应式看,最大奇数是Al2O3中的氧原子个数3,相应物质Fe3O4中对应氧原子个数是偶数4; ②最小公倍数为:3×4=12 ③求相关物质的化学式系数:

  ④配*:Al+3Fe3O4──Fe+4Al2O3 上式中4Al2O3在满足3×4=12个氧原子的同时,将Al相应增为8个,3Fe3O4中Fe相应增为9个,则整个方程式配*为:

  8Al+3Fe3O4=9Fe+4Al2O3

  (2)观察-推理法

  这是一种以奇偶法为基础,进一步加以推理来完成配*的方法。 观察-推理法应用较广泛,通常根据着眼点不同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从化学反应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着眼。其配*步骤是: ①找出在化学反应式中出现次数最多且原子个数为最大奇数的元素; ②将含该元素最大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配上适当的偶数系数;

  ③以此为基础,逐步推理,算出其他物质化学式的系数,将方程式配*。 例如,配*FeS2+O2—Fe2O3+SO2

  解:①由观察可知,氧元素出现的次数最多,且在Fe2O3中奇数3为最大; ②将Fe2O3配上系数2,则

  FeS2+O2—2Fe2O3+SO2

  ③从2Fe2O3观察可知,其中Fe原子有4个,使两边Fe原子个数相等,就要在FeS2前面配上系数4,则 4FeS2+O2—2Fe2O3+SO2

  从4FeS2观察可知,其中S原子有8个,要使两边S原子个数相等,就要在SO2前面配上系数8,则

  4FeS2+O2—2Fe2O3+8SO2

  从氧元素着眼,再回到氧原子个数的计算上来。右边氧原子数为2×3+ 8×2=22个,因此,在O2前面应配上系数11,

  化学方程式两边就*衡了,即

  4FeS2+11O2=2Fe2O3+8SO2

  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法,除上述两种以外,还有代数法、化合价升降法及新观察法等等,今后,同学们会逐步学习到。

  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2O3+ CO-- Fe+ CO2 (2) FeS2+ O2-- Fe2O3+ SO2 (3) C2H2+ O2-- CO2+ H2O

  简单的方程式(原子个数守恒)

  就是在“→”的右边看原子的个数,再看在“→”的左边的同种元素中的原子个数

  如果不同的话,(例如:右边的O的原子是2,左边的O的原子是3),就在右边的O的前面配3,在左边的O前配2,那左边的就是2x3=6,右边的也是2x3=6,这样就配*了。

  复杂方程式的两种配*方法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偶法,这些方法比较适合不太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考的**, 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比如信息迁移题所涉及的一些化学反应,学生既不熟悉,也比较复杂,配*时感到很困难,为解决这类问题,现介绍两种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

  一、假定法

  先假定反应物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利用原子个数守恒关系推出其他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最后将各化学计量数化为最简整数比。

  如:C21H30O2 +O2→CO2+H2O,假定C21H30O2的化学计量数为1,由C守恒推知CO2的化学计量数为21,由H守恒推知H2O的化学计量数为15,由O守恒推知O2的化学计量数为[(21×2+15-2)/2]= ,这样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为:

  C21H30O2+O2→21CO2 +15H2O

  将化学计量数化为最简整数比,即得配*后的化学方程式: 2C21H30O2+55O2=42CO2+30H2O

  二、化合价升降法

  第一步: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后,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所有元素的价态;第二步: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的数值;第二步:求出化合价升高与降低数值的最小公倍数;第四步: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值,即得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第五步:用观察法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给化合价未改变的原子添上系数。

  如:NH3+O2→NO+H2O,在这一变化过程中:NH3中氮元素由变为NO中,化合价升高数为5,O2中氧元素由2变为2,化合价降低2×2=4,5和4的最小公倍数为20;用20分别除以5和4得出NH3和NO的化学计量数都为4,O2的化学计量数为5,最后用观察法得出H2O的化学计量数为6。 配*后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 练习一、用假定法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 KClO3 → KCl + O2 2、 C2 H6 + O2 → CO2+ H2O

  3、 Fe S2 + O2 → Fe+ SO2 4、 NH4ClO4 → N2 + CO2+ H2O+ O2 练**、用化合价升降法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 H2O → Fe2O3+ H2 2、 CuO+ NH3 → Cu+ N2+ H2O 3、 FeS2+ O2 → Fe+ SO2 4、 I2+ HNO3 → NO+ HIO3+ H2O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4)

——《化学方程式》教案3篇

《化学方程式》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

  [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原则和方法后,**学生练习,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的步骤是什么?

  (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德育目标

  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在进行书写配*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72页有关内容,**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KClO3==========2KCl+302↑

  2(39+35.5+3×16)2(39+35.5)3×16×2

  =245=149=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四)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法:

  步骤1.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五)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CO2表示的意义是①②。

  此化学方程式可以读作:[质][量]。

  2.配*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相等。配*的理论依据是。配*的理论依据是。

  3.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Fe2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H20

  (5)HgO──→Hg+02

  (6)KMn04──→K2Mn04+Mn02+02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化学方程式》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2P2O5

  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总结〕略

《化学方程式》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复习**]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的燃烧

  2、磷的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创设情境]

  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

  [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但叮嘱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学生可能出现未配*而算错数,或格式步骤不对等问题。点出,但可以先不展开讲。关键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练一练]

  1、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试一试]

  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2名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讨论]

  参照课本第99页例题1的解题过程,对照[试一试]“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指出缺漏。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强调格式]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例题]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写出正确解题步骤。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5)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1

  一、铜

  CuSO4o5H2O====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二、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2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6)

——初三化学的所有化学方程式3篇

初三化学的所有化学方程式1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7)

——初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1

  (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 点燃 2CO2 + 3H2O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 Cu + H2O

  2、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高温 4Fe + 3CO2↑

  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 Fe3O4高温 3Fe + 2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 CuO△ Cu + 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 Fe2O3高温 2Fe + 3CO2

  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初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2

  洗涤仪器

  1. 洗涤方法: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 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3. 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 特殊情况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几种特殊药品的'存放: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

  1. *放在盛水的广口瓶中。

  *是固体,着火点低,易发生自燃保存于水中。(有人说因有水,应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

  2. 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密封保存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

  3. 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4、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且与玻璃(含二氧化硅)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SiO2+2NaOH =Na2SiO3+H2O)

  5、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金属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3. 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H3BO3)溶液。

  4. 生石灰沾在皮肤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8)

——化学方程式背诵技巧分享3篇

化学方程式背诵技巧分享1

  怎么学好高一化学:

  1、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的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在记的方面出了问题。但是,只靠记,也是难以及格!因为化学毕竟是理科,有些知识如果理解了,是没有必要刻意地死记硬背的。有些知识如果不理解,简直没法记住。就算你记下来了,稍微给你变一变,换换数据,你还是不会。

  2、找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时重点复习和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考化学了,今天你还想再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不本本即可。正所谓:“考场一分钟,*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是要*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地方,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才是!

  3、把*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与“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写一遍,节约时间,多做一些其它的题。

  4、及时总结。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总结,其实你明白了就很简单,比如氧气这一节,我们可以大致按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室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后,每个气体都按这个模式。这样,每天都总结,记忆的效果就好。知识点就记得牢固。

化学方程式背诵技巧分享2

  一、分类记忆法:抓一类记一片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我们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只需记住常见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线记忆法:抓一线,记一串

  高中化学方程式很多,如果每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显得很零乱没抓手,但如果我们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很清晰,记起来也非常方便!元素主线有两条:

  (1)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2)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有了主线,就有了抓手,主线上的各类物质不再孤单,它们都被这条主线牵着,我们的思路也顺着主线游走。

  通过记忆主线上各类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把高中所学的绝大多数物质串起来,更有利于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主线记忆法其实是提供了一种建立知识网络的思路,抓住了主线,就记住了一串!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9)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 (菁选2篇)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1

  (氯化物/盐酸盐)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FeCl2 FeCl3 AgCl

  (常见的酸)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常见的盐)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K2CO3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Fe(OH)3 Fe(OH)2

  至于化合价,初三的化合价一般都在那个表上面,上面的酸碱盐的化学式的化合价,大都遵循这个顺口溜(我们老师教的',背下来会很好记的,推荐推荐~):

  一价元素钾钠银氢

  二价元素钙镁钡锌

  铜一二,铁二三

  三价元素铝和金

  那些都是常见的金属,掌握这些就差不多了。

  还有OH根离子-1价,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2价,Cl根离子、硝酸根离子-1价。把这些记牢了,化学价就OK啦~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2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除杂的:

  除去N2中的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2Cu+O2=2CuO)。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Na2CO3+Ca(OH)2=2NaOH+CaCO3),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除去Cu中的Fe,可将混合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Fe+CuSO4=Cu+FeSO4),然后过滤后取滤渣。

  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H2SO4溶液(2NaOH+H2SO4=Na2SO4+2H2O)

  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K2SO4+BaCl2=2KCl+BaSO4),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BaCl2+Na2SO4=2NaCl+BaSO4),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KCl溶液(AgNO3+KCl=KNO3+AgCl),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

  (CuSO4+Ba(OH)2=Cu(OH)2+BaSO4),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除去NaNO3溶液中的(NH4)2SO4,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

  ((NH4)2SO4+Ba(OH)2=BaSO4+2NH3+2H2O),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2CO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H2SO4溶液(Na2CO3+H2SO4=Na2SO4+H2O+CO2)

  除去C粉中的CuO,可加入适量的稀H2SO4溶液(CuO+H2SO4=CuSO4+H2O),然后过滤后取滤渣。

  除去CaO中的CaCO3,可加热混合固体(CaCO3=CaO+CO2)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的方法及技巧3篇(扩展10)

——化学方程式教案菁选

化学方程式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方程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方程式教案1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的辩证唯物**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1)审题(2)析题(3)解题(4)验题

  4.容易发生的错误:(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3)单位不**,有时把体积等代入;(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5)计算不认真、粗心大意,如求算式量出现错误等.

  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一定的条件,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一定条件,确定某化学式;进行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核心知识

  一、涵义: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二、步骤:

  1.设未知量X

  2.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质量比;并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求出本知量

  6.答

  三、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在熟悉了一般的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基础上,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多少g?氧气多少g?

  分析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同时求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同时设两个未知全,分别与已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432

  10克xy

  ==

  ∴x=1.1y=8.9

  答:可制得H21.1g,O2为8.9g.

  例2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ClO2KCl+O2↑

  122.532

  12.25gx

  =∴x=3.2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3.2g.

  (1)错误原因;(2)改正.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发生5类错误,本题的错误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

  解(1)化学方程式末配*;

  (2)设反应后可制得O2的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2×122.53×32

  12.25gx

  =∴x=4.8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4.8g.

  例3把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g.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g?

  分析Mn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13.32g-9.48g=3.84g,这3.84g就是放出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13.32g–9.48g=3.84g

  设生成物中KCI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14996

  x3.84g

  =∴x=5.96g

  MnO2的质量9.48g–5.96g=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例4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O2=1.43g/L)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单位一致,初中阶段只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所以本题不能直接求出O2的体积,只能先求出生成O2的质量.再根据V气=进行换算.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P2O5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4×315×322×142

  6.2gxy

  ==∴x=8gy=14.2g

  VO2===5.6L

  答:需要氧气5.6升.

  例5含锌65%的锌粒200g,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得H2多少升?(标况下ρH2=0.09g/L)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的质量必须转化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式为:

  物质的纯度(%)=×100%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g

  Zn+H2SO4ZnSO4+H2↑

  652

  200g×65%x

  =

  答:可制得44.4升H2.

化学方程式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0;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MnO4===2MnO4+MnO2+O2↑

  2×158 32

  6克 X

  x==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追问]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x 10 t

  x==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

  [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讲解](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

  (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

  (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计算中注意单位**(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布置作业]习题5、6、7、8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课堂练习

  1.(20xx年天津市中考题)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

  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20xx年四川省中考题)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2

化学方程式教案3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4、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a%浓=M稀×b%稀

  =(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

  公式三: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

  公式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四、常用公式计算

  10.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11.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

  =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解题技巧计算

  1、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解: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

  则38.4/24×2=a/80×1+(100-38.4-a)/16×2

  a=40(克),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植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 C.56 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克。

  答案:A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4.十字交叉法

  例4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解析: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可看成CuSO4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60/250×100%=64%。

  解: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5.估算法

  例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3(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解析:假设样品为纯(NH4)2SO4,则由(NH4)2SO4→2NH3可知,能产生4.48升NH3,大于4.3升。

  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4+的含量小于纯(NH4)2SO4中NH4+的含量。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4+含量小于(NH4)2SO4中NH4+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

  可将备选答案化学是变形后进行估算:NH4HCO3→(NH4)2(HCO3)2,NH4NO3→(NH4)2(NO3)2,NH4Cl→(NH4)2Cl2.部分“式量”:(HCO3)=122,(NO3)2=124,Cl2=71,CO3==60,而(NH4)2SO4中,SO4=96,故答案选D。

  今天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化学方程式教案4

  第二课时

  [复习**]解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解过量计算问题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解过量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忆并回答(回答内容略)

  [导入新课]在实际生产或科学实验中,不仅存在所投物料是否过量的问题,而且往往从原料到最终产物,一般都不是一步完成的,中间需经过多个连续的反应过程,像这样的连续反应,我们称之为多步反应。工业上如制硫酸、硝酸、乙醇(酒精)等许多过程都是经多步反应实现的,本节课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

  [板书]三、多步反应计算

  [师]和解决过量计算问题类似,我们还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来总结解多步反应计算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投影显示][例3] 用CO还原5.0 g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杂质不参加反应)样品,生成的CO2再跟过量的石灰水反应,得到6.8 g沉淀,求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

  [生]阅读题目,思考如何下手解决问题。

  [引导]很显然,这是一个多步反应问题,要想求出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应先搞清楚整个过程都发生了哪些反应。

  [生]思考,写出所涉及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师]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把你们讨论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来。

  [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基本上得到两种方案,分别由两个学生**陈述。

  方案之一:逆推法

  设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的质量为x,则由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6.8

  得 解得x=2.992 g

  再设被CO还原的Fe2O3的质量为y,则由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160 3×44

  y 2.992 g

  得 解得y=3.6 g

  所以w(Fe2O3)= =72%

  方案之二:根据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CO2作“中介”得出下列关系:

  Fe2O3——3CO2——3CaCO3

  即Fe2O3——3CaCO3

  160 3×100

  m(Fe2O3) 6.8 g

  所以m(Fe2O3)= =3.6 g

  则w(Fe2O3)= ×100%=72%

  [师]评讲讨论结果,大家不难看出两种方案中第一种计算起来比较麻烦,而第二种方案则简单明了,充分利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实现了从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直接对话,这就叫关系式法,它是解决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好方法。下边就请同学们尤其是刚才用方案一思考的同学们把例题3用关系式法规范地解在练习本上,并从中体会并总结解多步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生]在练习本上规范地练习,并归纳总结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一般步骤,一位同学举手回答(内容见板书)

  [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整理板书内容

  [板书]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 根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提示]利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关键是正确建立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比例关系。

  [投影显示]例4.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 H2SO4

  煅烧2.5 t含85% 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师]这里提醒大家一点,FeS2中的S有5.0%损失也就相当于FeS2有5.0%损失。下边大家还是分小组讨论,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利用关系式法来解决这一工业问题。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大致还是得到两种方案。

  方案之一,先找关系式,根据题意列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

  FeS2——2SO2——2SO3——2H2SO4

  即FeS2 ~ 2H2SO4

  120 2×98

  2.5 t×85%×95% m(98% H2SO4)98%

  得m(98%H2SO4)=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方案之二在找关系式时,根据S元素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即由FeS2 2H2SO4可以直接变为㏒——H2SO4

  由于有5.0%的S损失,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为

  m(S)=m(FeS2) w(S)

  =2.5 t×85%× ×95%

  =1.08 t

  则由S ~ H2SO4

  32 98

  1.08 t m(98% H2SO4)98%

  得m(98% H2SO4)= =3.4 t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师]评价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能比较方便地找到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单地得到解决,我们还是要求同学们在下边练习时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补充说明]在进行多步反应计算时,往往还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关系:

  1. 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

  2. 产物产率(%)=

  3. 已知中间产物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都可归为起始原料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

  4. 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

  [投影练习]某合成氨厂,日生产能力为30吨,现以NH3为原料生产NH4NO3,若硝酸车间的原料转化率为92%,氨被吸收为NH4NO3的吸收率为98%,则硝酸车间日生产能力应为多少吨才合理?

  [解析]设日产HNO3的质量为x,NH3用于生产HNO3的质量为35 t-y

  由各步反应方程式得氨氧化制HNO3的关系为:

  NH3~NO~NO2~HNO3

  17 63

  y92% x

  y=

  用于被HNO3吸收的NH3的质量为

  30 t-y=30 t-

  由NH3+HNO3===== NH4NO3

  17 63

  (30 t- )×98% x

  得[30 t-17x/(63×92%)]98%=

  解之得x=52.76 t

  [答案]硝酸车间日生产能力为52.76 t才合理。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通过讨论和比较,得出关系式法是解决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地在找关系式时,一方面可以根据各步反应中反映出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关系,如例3;也可以根据某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规律,找出起始物与终态物的关系,如例4。

  [布置作业]P26二、4、5

  ●板书设计

  三、多步反应计算

  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 根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教学说明

  多步反应计算的基本解法就是关系式法,为了得出这种方法以及展示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然后得出两种比较典型的方案,将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自然地得出结论:还是利用关系式法解决简单。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参考练习

  1.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再用硫酸制取化肥硫酸铵。燃烧含FeS2为80%的黄铁矿75 t,生产出79.2 t硫酸铵。若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90%。则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FeS2的利用率是多少?

  2.向溶解了90 g Nal的溶液中加入40 g Br2,再向溶液中通人适量的C12,充分反应后,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C1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21.3 g

  3.C02和NO的混合气体30 mL,反复缓缓通过足量的Na2O2后,发生化学反应(假设不生成N2O4):

  2CO2+2Na2O2======2Na2CO3+02

  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5 mL(温度、压强相同),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是( )

  ①l:l ②2:l ③2:3 ④5:4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备课资料

  在有关矿石的计算中,常出现这样三个概念: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涵义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定量关系.下面通过汁算说明它们的关系:

  题目:某黄铁矿含FeS2 x%,在反应中损失硫y%,试求:FeS2的损失率、矿石的损失率各是多少?

  解:设矿石的质量为m t,则FeS2的质量为mx%,硫的质量为m ×x%= mx%t。

  损失硫的质量= ×m×x%×y%t;

  损失FeS2的质量= =

  损失矿石的质量= my%t。

  因此有:FeS2的损失率=[(mx%y%)/(mx%)]×100%=y%;

  矿石的损失率=(my%)/m=y%。

  从上述计算中可知: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数值是相等的,在计算中完全可以代换。

  综合能力训练

  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人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 )

  A.3:2 B.2: 3 C.8:3 D.3:8

  答案:C

  2.为消除NO、NO2对大气污染,常用碱液吸收其混合气。a mol NO2和b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使其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c molL-1 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a/c L B.2a/c L. C.2(a+b)/3c L D.(a+b)/c L

  答案:D

  3.200 t含FeS2 75%的黄铁矿煅烧时损失FeS2 lO%,S02转化为S03的转化率为96%, S03的吸收率为95%,可生产98%的硫酸多少吨?

  解法一:关系式法:

  FeS2 ~ 2H2S04

  120 t 196 t

  200 t×75%×(1—10%)×96%×95% 98%x

  解得x=205.2 t。

  解法二:守恒法

  设生成98%的硫酸x吨,由硫元素守恒得;

  200 t×75%×(1一l0%)×96%×95%× =98%x× ,

  x=205.2 t。

  答案:205.2

化学方程式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复习**]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的燃烧

  2、磷的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创设情境]

  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学生讨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

  [教师点拨]

  1、若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应给予肯定。但叮嘱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学生可能出现未配*而算错数,或格式步骤不对等问题。点出,但可以先不展开讲。关键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练一练]

  1、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试一试]

  实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2名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讨论]

  参照课本第99页例题1的解题过程,对照[试一试]“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指出缺漏。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强调格式]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例题]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写出正确解题步骤。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化学方程式教案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 ·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

  [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原则和方法后,**学生练习,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的步骤是什么?

  (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德育目标

  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在进行书写配*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 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 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72页有关内容,**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法的步骤。 ·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KClO3 ========== 2KCl + 302↑

  2(39+35.5+3×16)2(39+35.5) 3×16×2

  =245 =149 =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四)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法:

  步 骤 1. 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五)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 CO2表示的意义是① ② 。

  此化学方程式可以读作:[质] [量] 。

  2.配*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 前面,配上适当的 ,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 相等。配*的理论依据是 。配*的理论依据是 。

  3.配*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 Fe2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 H20

  (5)HgO──→Hg+02

  (6)KMn04──→K2Mn04+Mn02+02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 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 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化学方程式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投影]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试着完成例一的'各个填空。

  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或模仿着学习。

  [投影]课堂练习(练习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完成练习一

  及时巩固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式量找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我人可以由已知质量计算出求知质量,这个过程称为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

  领悟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

  [讲解]例二;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讲述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议程式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经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答

  随着教师的讲述,自己动手,边体会边写出计算全过程。

  设6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6克碳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22克CO2。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惯。

  [投影]课堂练**(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随时矫正学生在练习中的出现的问题,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做练**。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根据化学议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议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议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李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需将纯量代议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理解记忆。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

  **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习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议程式 ,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每 份质量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份质量的水。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 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 克二氧化硫.

  附2;课堂练**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4;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 克氧气.

  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

  3 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 克氧气.

  4.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 克铜.

  5.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氢气.

化学方程式教案8

  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巩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板书]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

  [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下题。

  [投影]例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讲解并板书]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1

  0.1 mol n(H2SO4)

  =

  n(H2SO4)= =0.05 mol

  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问]请大家口答,上述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生]0.1 mol。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板书]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

  [学生板书]

  [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关系,口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投影] H2+Cl2====2HCl

  化学计量数比

  粒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

  气体体积比

  [学生口答,教师把各物理量的比值写于投影胶片上。它们依次是:1∶1∶2;1∶1∶2;1∶1∶2;2∶71∶73;1∶1∶2]

  [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这些关系,可以进行多种计算。但要根据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一致。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掌握上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以下是该题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

  [投影]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mol 98 g

  0.1 mol m(H2SO4)

  m(H2SO4)= =4.9 g

  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认为简单的方法计算下题,要求用规范的格式、步骤进行解答。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1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选出有**性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写于投影胶片上,以备展示]

  [师]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

  [投影展示]解法一: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1

  12 molL-1×V[HCl(aq)] 0.26 mo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 1

  0.26 mol n(Cl2)

  n(Cl2)= =0.26 mol

  V(Cl2)=n(Cl2)Vm=0.26 mol×22.4 Lmol-1=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二: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4HCl(浓) + MnO2 MnCl2 + Cl2 + H2O↑

  4 1

  n(HCl) 0.26 mol

  n(HCl)= =1.04 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 mol 22.4 L

  0.26 mol V(Cl2)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三: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mol 87 g 22.4 L

  12 molL-1×V[HCl(aq)] 30 g×76.6%V(Cl2)

  V[HCl(aq)]= =0.087 L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问]大家认为以上哪种解法更简单呢?

  [生]第三种解法更简捷!

  [师]当然,本题的解答过程上还不止以上三种,其中解法一与课本上的相同,这说明:解答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多动脑筋,多想些方法,以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下面,请大家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计算课本P31五、与P42二、4并与以前的计算方法相比较。

  [附P31五、P42二、4,也可用投影仪展示]

  P31五、4.6 g Na与足量的H2O反应,计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H2的密度为0.0899 gL-1)。

  答案:2.24 L

  P42二、4.106 g Na2CO3和84 g NaHCO3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反应,其中

  A.Na2CO3放出的CO2多 B.NaHCO3放出的CO2多

  C.Na2CO3消耗的盐酸多 D.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答案:C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问]通过做以上两题,大家有什么体会?

  [生]用物质的量计算比用其他物理量简单!

  [师]对!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即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使计算简单化。也是我们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运用化学计算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习中除了要用好上述规律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作业]习题:一、3、4 二、3、4 三、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 1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0.1 mol n(H2SO4)

  4.根据(一)原理进行计算 =

  n(H2SO4)= =0.05 mol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说明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一规律,教学中把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从而使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简捷性和广泛性。

  参考练习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剂后溶液是 (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答案:A

  2.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4在足量O2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气态物质所占的体积为 ( )

  A.11.2 L B.5.6 L C.22.4 L D.16. L

  答案:A

  3.物质的量相等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H2SO4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l:l B.1:2:3

  C.I:3:3 D.3:2:1

  答案:B

  4.相同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

  A.2:3 B.1:1 C.3:4 D.24:27

  答案:C

  5.O.2 mol NaCl和O.1 mol Na2SO4混合,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O.2 molL-1 B.0.3 molL-1

  C.O.4 molL-1 D.O.5 molL-1

  答案C

化学方程式教案9

  一、目标解读: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变化

  2、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述的含义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要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以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注) (注意:a、配* b、条件 c、箭头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注: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设、方、关、比、算、答

  三、典例分析:

  例1、配*化学方程式有多种方法:如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偶法、氧的得失法等。请用这些方法配*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Al+ HCl === AlCl3+ H2 (2) FeS2+ O2 Fe2O3+ SO2

  (3) Fe2O3+ CO Fe+ CO2 (4) P+ O2 P2O5

  例2、氨气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4NH3+5O2 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N2 B NO C NO2 D N2O5

  例3、一定量的某化合物充分燃烧,需要9.6g氧气,同时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 只含碳元素 B 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C 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 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四、达标练习:

  1、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写所属反应类型: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

  (2)“曾青(CuSO4)得铁化为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3)高炉炼铁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发射神舟飞船所用的长征捆绑式火箭,是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液体燃料。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两种氧化物关放出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提高:

  4、根据反应:aXY+bY2===cZ,若Z的化学式为XY2,则a、b、c的比值为( )

  A 1:1:2 B 1:1:1 C 2:1:2 D 2:1:1

  5、有化学反应A+B===C+2D,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D_____g。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98,B为58,C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6、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和SO2,在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填名称)_____和_____两种元素。若该化合物在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每38g该化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22g二氧化碳和64g二氧化硫,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

  7、在某温度下,20gCuSO4饱和溶液跟20g10%的NaOH溶液刚好完全反应。

  (1)求硫酸铜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2)求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

  (3)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化学方程式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2P2O5

  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总结〕略

化学方程式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惯。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 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二氧化硫。1.6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

  讨论完成:

  S + O2 点燃 SO2

  32 32 64

  每32份硫与32 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 64

  1.6 3.2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 ,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 。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 加热分解11.6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245 96

  11.6 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245/11.6=96/x

  x=96 ×11.6/245=4.6

  (5)答: 答:可以得到4.6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

  练习3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需氧化铜多少?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 12.25氯酸钾和3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氧气?

  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245 96 11.6 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245/11.6=96/x x=96 ×11.6/245=4.6

  (5)答:可以得到4.6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化学方程式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f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2)氢气还原氧化铜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

  表示为: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若 ( )g ( )g 48g

  同理: C+ O2 == CO2

  12 32 44

  若 ( )g ( )g 22g

  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讲授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加热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克的氧气?

  **:怎样计算?(在引入的基础上学生回答)

  讲解:解题步骤:设、方、关、比、算、答

  设:设未知量

  方: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

  关:找关系(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关系,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质量关系,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算:计算正确答案(保留小数点一位)

  答:

  说明:书写格式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设

  2KClO3 == 2KCl+3O2↑…………(2)方

  245 149 96

  …………(3)关

  5.8g y x

  …………(4)比

  x=2.3g y=3.5g …………(5)算

  答:分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2.3克 …………(6)答

  练习:若将[例题1]改为:实验室要制取2.3克的氧气。需分解多少克的氯酸钾?解题时在书写格式上应如何改动?

  阅读:课本第99页[例题1、2],强调书写规范化。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根据物质的组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实际是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算数的乘积比是属于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除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外,在计算时还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2、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3、注意单位和精确度要求。

  小结: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题2:实验室用5g锌粒与5ml稀硫酸反应,反应完毕后剩余锌粒3.7g ,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L)

  分析:解题思路,特别强调为什么将(5—3.7)g锌粒的质

  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不能将5ml稀硫酸代入计算的原因。

  板演: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做在本子上。

  小结:指出板演中的问题并给予更正。

  练习:课本第100页第1、2、3题

  讲解:足量的涵义: 适量(恰好完全反应的合适量)

  足量

  过量(反应后有剩余的量

  总结:略

  作业:课后作业:6、7、8题

  教后:

  第二课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课堂练习

  1、等质量的锌、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A、Zn>Fe>Mg B、Mg>Fe>Zn

  C、Fe>Zn>Mg D、Zn=Fe=Mg

  2、现需6g氢气填充气球,需消耗含锌量80%的锌粒多少克?

  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g,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得剩余的固体物质13.6g,问:

  (1) 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各多少克?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4、某学生称量12.25g氯酸钾并用少量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待充分反应后12.25g氯酸钾全部分解制得氧气4.9g,则该生所用高锰酸钾多少克?

  5、实验室用5g锌粒跟5ml稀硫酸反应等反应完毕后剩余锌粒3.7g,,问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9g/1L)(精确到0.01)

化学方程式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其顺序一般为:“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或↓” →“配*” →“=”。

  2.配*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现象来记忆。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白色粉末为氧化镁(),反应条件为点燃。因此,此反应的反应式为

  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应规律来书写、记忆。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应规律书写比较容易。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以硫酸跟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

  教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和相互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宽松又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

  教学时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为主”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体现出质量守恒,而其微观解释又是配*的依据。

  2、概念和涵义,以最简单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学生写:碳+氧气―→二氧化碳,老师写出C + O2 — CO2,引导学生通过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比较而得出概念。为加深理解,又以 S + O 2 — SO2的反应强化,引导学生从特殊→一般,概括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书写原则和配*(书写原则:1. 依据客观事实;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常抛开原则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为强化二者关系,可采用练习、自学→发现问题―→探讨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上升到理论―→实践练习的模式。

  4、书写步骤。在学生探索、练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练习,巩固配*方法,使学生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并由学生总结步骤。教师板书时再次强化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5、小结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使知识系统化。

  6、检查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练习。由学生相互评判、分析,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置作业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式的强调重点,并引出本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的关系,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再次体会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巩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

化学方程式教案14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

  1、在课前就进行实验分组,将实验能力强和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探讨,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

  直观性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发现 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

  突破难点 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分析、练习 、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

  倾听学生的见解

  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实验探究]演示**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引导]1。称量时天*应注意调*;2。**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天*的变化。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用于实验,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

  3步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如果你们按照学案上的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才所演示实验的结论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指导

  [**]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设问]天*不*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

  [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衡?

  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

  5步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观察实验

  分组交流、讨论,学生**发言。

  学生的猜想有: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观察、听讲、思考]

  [小结]天*最终还是保持*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

  [实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并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分析与交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分析原因,组外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措施。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1、方案三中的天*不*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

  2、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学生欣赏动画

  [学生分析、交流、发言]

  [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练习] 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

  [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设疑引入

  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为后面分组验证实验打下基础。

  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激发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

  利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及时进行分析,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变化过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反思。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

  一切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五、教学中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全班学生基础各不相同,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差异,虽利用好差搭配分组及课前学生准备弥补了一些不足,但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还是在学生实验上,主要体现在:1、有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过慢,这要求教师要会**教学进度;2、部分学生操作失误过多,实验结果误差大;3、对实验缺乏分析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能力。

  教学评价

  学案: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观察] 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提出问题]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

  你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的猜想有:

  [实验探究]老师演示**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老师的实验操作)

  [实验初步结论]

  [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

  [验证探究]

  每一实验小组在下面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进行实验

  实验

  方案方案一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三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

  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仪器、药品。粗铁钉、烧杯、天*、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锥形瓶、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天*天*、小烧杯、小试管、盐酸、碳酸钠粉末天*、小烧杯、石灰水、吸管

  

  

  

  

  (1)将粗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至*衡。

  (2)将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至2分钟,观察现象及天*是否*衡(1)将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塞上带胶头滴管(内已吸有硫酸铜溶液)的橡皮塞,把它们放在天*上称量,调节天*至*衡。

  (2)轻轻将滴管内的硫酸铜溶液挤出,静置1至2分钟,观察现象及天*是否*衡(1)先在小烧杯中装1至2药匙碳酸钠粉末,然后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天*上用砝码*衡。

  (2)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上,观察天*是否*衡(1)将盛有一定质量石灰水的烧杯与吸管一起放在天*上称量,调节天*至*衡。

  (2)用吸管向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吹气至完全浑浊,再将烧杯与吸管一起放回天*,看天*是否*衡。

  [收集证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根据所选做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方案方案( )方案( )

  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状态

  生成物的化学式和状态

  

  反应前后天*是否*衡

  

  [实验反思]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你对实验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后小组探讨或组外交流或设计一方案解决)

  [讨论与交流]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思考与探讨]1、天*不*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2、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衡?

  [得出结论]

  [解释结论]

  [建立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 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你认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实践与运用]

  基础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将一克碘加热升华后得到一克碘蒸气,这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升氢气与一升氧气反应生成三升水蒸气。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2)镁燃烧后所得的全部固体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还是小?还是相等?为什么?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20g34g2g2g

  反应后质量38g02g未知

  提高题1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如右表:

  问:(1)反应后D的质量是 ___克;(2)C物质可能是_______(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

  (4)容器中发生反应的B物质与生成的A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写出一条符合容器中发生反应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邱永富

化学方程式教案15

  教学目标

  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懂得质量守恒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

  态度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那么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

  创设情境

  【投影】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问题】一桶18kg的水产生的氢气可供汽车跑多远?你准备怎么算?

  【过渡】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课题)

  指导阅读

  【**】怎样把同学们的思路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100页例题1.要求:对照例题1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整书写格式

  【课件展示】完整的解题格式。

  并请同学们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解题步骤及化学计算题中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从三方面叙述

  思考讨论: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由水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再折算出汽车跑的路程

  阅读后书写

  评价与指正

  观看

  讨论归纳

  学生活动 通过复习明确方程式的含义为下一步的计算奠定基础

  用具体的情景素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

  尝试用数学计算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解题

  通过自学的方式尝试根据化学方程式规范地解题

  设 计 意 图

  【小结】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巩固练习

  课本第101页课堂练习

  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总结归纳

  【**】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小结】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

  何物质的质量。

  【指导】阅读例题2,再次强调格式

  【设问】实际生产中,开采的石灰石中一定含有杂质,你们考虑一下,能将它的质量直接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为什么?

  【小结】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补充)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计算在第八章学习

  【展示】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检查后回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得对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甲同学[解]设可得氢气质量是x。

  HO2 H↑+ O2↑

  33 1

  36g x

  答:氢气的质量是1.1g.

  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H2O H2↑+ O2↑

  18 2

  36g x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分析解题依据

  归纳步骤

  一生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写计算过程

  讨论

  阅读

  讨论:不行,因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指不含杂质的纯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甲不对

  启示:化学式书写要准确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乙不对

  启示:化学方程式要配*

  学生活动 通过对比归纳让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格式和理论依据

  使学生再练习中正确规范地解题

  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

  通过多****进行计算格式的训练再次突破教学难点

  设 计 意 图

  答可得到4克氢气

  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2H2O 2H2↑+ O2↑

  20 4

  36 x

  答:可得到7.2克氢气

  丁同学[解] 设可得X克氢气。

  2H2O 2H2↑+ O2↑

  36 4

  36g x

  x = 4 g

  答:可得到4克氢气

  【小结】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巩固提高

  大家知道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但你知道吗?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等,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Cl2 +H2 +2NaOH

  若每天生产氯气71Kg,问:(1)该厂至少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千克?(2)同时能生产氢氧化钠多少千克?

  反思交流谈谈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作业:课后习题4、5、6.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丙不对

  启示:要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不对

  启示: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习

  谈感受

  完成作业

  展示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创设情境发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规范解题

  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三、计算类型: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四、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

  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