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1
感冒介绍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详细]感冒的病因|感冒的症状|感冒的治疗|感冒的预防搜索:感冒水痘介绍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详细]水痘的病因|水痘的症状|水痘的治疗|水痘的预防搜索:水痘
吃粽子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吃粽子只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其实从健康的角度上说粽子本身也是属于一种药膳。说白了,端午吃对了粽子对身体是有补益的作用的。首先就是包粽子的叶,北方人多喜欢用苇叶,中医介绍苇叶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去烦去燥的物质;而我们南方人则喜欢用荷叶、竹叶,竹叶清新因此具有调食欲的作用,此外还具有利尿排毒、清热解毒之功效,荷叶更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所以不管是用苇叶或是荷叶、竹叶包制的粽子其从外表上看就有“天然绿色食品的”优势了。
此外我们知道粽子多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而糯米也具有调血、补气益气之功效。此外粽子中还可以依据个人的口味加入各种食材,如肉类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了红枣的甜粽就具有补气健脾之功效。总得来说粽子本身就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了,如果能与其它食物搭配进行食用的话,则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吃艾糕
艾叶本身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中医认为艾叶味甘,性湿,归脾、肝、肾经,其具有清热解毒,去湿之痒之 功效。民间甚至还有“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的”说法,可见,艾叶的养生保健功效,而用艾叶制作而成的糕点也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热等多种功效,因此民间在端午节这一点不仅流行吃艾糕、喝艾酒,同时也有熏艾叶的养生习俗。
带香囊
在民间的很多地区都有用川穷、苍术、山奈、灵香草、冰片等中草药成份制成香囊的习俗,同时利用香囊里的药物挥发出芳香气味来起到杀死病毒的作用,特别是对付端午节前后的水痘、流行性感冒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虽然说这一方面不用直接食用,但是却可以给家里的老人及小孩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洗蒜水澡
就是把大蒜的皮放到水中进行浸泡,可适当在水中加点雄黄,然后在端午节那天进行浸泡,据说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斑除痘的作用了哦。
其实关于端午节民间流行的养生保健常识并不多,不过从个人的经验上看,个人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讲究的都是吃喝的,倒不如花点时间去运动下,或者同别人一起参加比赛龙舟之类的,这样一来还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最后提醒一下在**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在端午节这一天饮食上一定会比以前丰富许多,特别是对于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现代人而言,这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节制,切记不可暴饮暴食,也不可冷热生食不分乱吃,凡是都应该有所节制才好。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2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端午节饮食有哪些习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3
感冒介绍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详细]感冒的病因|感冒的症状|感冒的治疗|感冒的预防搜索:感冒水痘介绍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详细]水痘的病因|水痘的症状|水痘的治疗|水痘的预防搜索:水痘
吃粽子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吃粽子只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其实从健康的角度上说粽子本身也是属于一种药膳。说白了,端午吃对了粽子对身体是有补益的作用的。首先就是包粽子的叶,北方人多喜欢用苇叶,中医介绍苇叶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去烦去燥的物质;而我们南方人则喜欢用荷叶、竹叶,竹叶清新因此具有调食欲的作用,此外还具有利尿排毒、清热解毒之功效,荷叶更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所以不管是用苇叶或是荷叶、竹叶包制的粽子其从外表上看就有“天然绿色食品的”优势了。
此外我们知道粽子多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而糯米也具有调血、补气益气之功效。此外粽子中还可以依据个人的口味加入各种食材,如肉类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了红枣的甜粽就具有补气健脾之功效。总得来说粽子本身就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了,如果能与其它食物搭配进行食用的话,则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吃艾糕
艾叶本身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中医认为艾叶味甘,性湿,归脾、肝、肾经,其具有清热解毒,去湿之痒之 功效。民间甚至还有“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的”说法,可见,艾叶的养生保健功效,而用艾叶制作而成的糕点也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热等多种功效,因此民间在端午节这一点不仅流行吃艾糕、喝艾酒,同时也有熏艾叶的养生习俗。
带香囊
在民间的很多地区都有用川穷、苍术、山奈、灵香草、冰片等中草药成份制成香囊的习俗,同时利用香囊里的药物挥发出芳香气味来起到杀死病毒的作用,特别是对付端午节前后的水痘、流行性感冒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虽然说这一方面不用直接食用,但是却可以给家里的`老人及小孩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洗蒜水澡
就是把大蒜的皮放到水中进行浸泡,可适当在水中加点雄黄,然后在端午节那天进行浸泡,据说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斑除痘的作用了哦。
其实关于端午节民间流行的养生保健常识并不多,不过从个人的经验上看,个人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讲究的都是吃喝的,倒不如花点时间去运动下,或者同别人一起参加比赛龙舟之类的,这样一来还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最后提醒一下在*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在端午节这一天饮食上一定会比以前丰富许多,特别是对于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现代人而言,这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节制,切记不可暴饮暴食,也不可冷热生食不分乱吃,凡是都应该有所节制才好。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阅读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1)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3篇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1.*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2.国家邮政局发行股票国家邮政局发行股票 3.*著书籍*著书籍 1.*传统节日 编辑本义项端午节百科名片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 端午赛龙舟活动
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20xx年,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为法定放假日子。20xx年6月16日为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xx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会议决定:*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名录》。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2
浙江地区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作为一种民俗食品,粽子在嘉兴一带流播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明代。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
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
2、吃面食
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究其原委,**年纪的人会告诉你,那是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当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赶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
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常难得吃到的东西。
3、送扇子
端午节又称“女儿节”,过去在宁波民间,凡新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带着“端午担”回到娘家来避一下,离开时要带上父母送的扇子,俗称“送扇子”。如宁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衣料、手巾、芭蕉扇。寓意“一扇解千愁”。
可见,扇子承载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扇子按性别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多是制作精致的细芭蕉扇;送公公、大伯则赠以大芭焦扇;送小叔、婿弟则一把折纸扇就够了。
4、插艾叶、挂菖蒲
老宁波一到端午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剑,挂在自家门楣及窗户上。中午要烧苍术,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目的是祈求合家**。
有的还在艾旗下面挂一个大蒜头,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蒜头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艾旗相配合,攘毒防病、斩妖驱魔、镇宅辟邪。还有一种很土的驱虫方法就是在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撒石灰,这个撒石灰时,嘴里还得念念有词。
5、“衣丝”、龙舟竞渡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与其他地方不同,嘉兴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民间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而源远流长的嘉兴端午龙舟竞渡,相传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6、吃“五黄六白”
宁波老话讲,“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节,老底子宁波人都吃“五黄六白”来过节。
五黄,是指五样黄色的食物:黄瓜,蛋黄、黄鱼、黄鳝、黄蛤。有时候也用雄黄酒代替其中的一样。各地版本不同,但大致上是一样的。六白,是六样白色的食物:茭白、小白菜、豆腐、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老一辈的人说,吃了“五黄六白”,可以辟邪祈福。
7、吃大蒜蛋、“蜘蛛煨蛋”
吃大蒜蛋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节的习俗,每年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据说端午节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可避五毒,有益身体降。
在桐乡石门一带的传统端午节俗中,有吃“蜘蛛煨蛋”的习俗。丰子恺先生的《端阳忆旧》就十分具体地记载了这一习俗:“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得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据说,吃煨蛋可以驱毒,吃了之后夏天不生痱子和疥疮。
8、挂香包,穿新衣
淳安当地还有一习俗,就是长辈们在端午节还要给孩子们买新衣穿。这里的长辈一般是指外婆,让孩子跟过大年一样,同时还会送孩子们一些自己绣的小香包,香包里有十多种驱邪驱蚊的中药材。
还有一些地方,也同样有送孩子们香包的习俗,但不同的是香包的做法,有些地方是绣,有些地方却是用编的,即用包粽子用的棕树叶,撕成细条,然后编成一个香囊状,远看有点像“蜂窝”,再在里面装几种驱虫驱蚊的中药材,自制的“绿色香囊”就成功了。但因为制作这个费时费力,所以现在很少有人会做了。
9、画“端午老虎”
描端午老虎是旧时宁波人过端午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至于为何要描端午老虎,是因为人们想用“百兽之王”的老虎来镇住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这“五毒”。在这一天,大人会用雄黄在孩子的额上写上虎头上的“王”字,也有的给孩子穿虎纹的衣服,缝制布虎和老虎枕头。
也有将端午老虎印在约四五寸见方的纸上,绘有虎和孩子,有李存孝七岁**、杨香虎下救父等故事图,虎、孩姿态各异,小孩子将黑色版画“端午老虎”纸填上各种颜色,就是“描端午老虎”,描好后贴在门或墙上,说是可辟邪。
10、吃蜒蚰螺、戴五色手绳
蜒蚰螺就是蜗牛,旧时宁波有端午节吃蜒蚰螺的习俗。据说,在端午日午时前(尤以午时为佳)捉到的蜒蚰螺炖蛋吃,具体做法是将蛋钻个凶,把蜗牛肉塞进蛋内,封口**炖,说是吃后可清凉解毒。
在端午节这天,宁波人给小孩手臂系上五色手绳,叫“健绳”,待以后弃绳时,要粘上糯米饭,抛至屋瓦上让飞鸟含去(粘去),这样孩子就可以无病无痛、长命百岁了。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3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最早的粽子是“筒粽”,至于后来人们用芦叶包粽子,传说是由于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叫区曲(或谓欧回)的人梦遇一个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它用芦苇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蛟龙是怕芦叶和五彩丝的。”自此以后,便有了角黍。
悬钟馗像
钟馗的作用类似于门神,其画像常被用于驱鬼避邪。据说,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官,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日:“臣姓钟名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赛龙舟
端午竞渡,本来是水乡训练水师的遗风。沉湘东吴,赛龙舟的规模,全国最为盛大,胜事流传,史不绝书。若是追究其意义,则大都在于凭吊忠臣孝女。
楚国人为之哀痛,于是争划舟揖前去捞救。《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泪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揖齐驰,掉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安徽巢县本是楚国旧地,现在还存有竞渡庙,其中塑有屈原像,称为三间祠。在每年五月一日,将屈原像迎谙到船上,击鼓奋揖,踊跃争先,竞赛龙舟,直到五日才结束活动。
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把菖蒲、艾叶挂在门边以避邪驱瘴。据说用菖蒲做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归地府”。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而尤以初五最恶,连这天生的孩子都不吉利,因此悬艾叶和菖蒲。农历五月是酷暑炎热将临之际,也是流行病、**流行之时。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是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饮雄黄酒
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故端午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至于儿童,长辈则将雄黄酒涂于其脸上或身上以驱虫除秽。事实上,雄黄是一种有毒矿物质,外用可以消**菌,但如果直接饮用则容易致癌,不宜提倡。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挂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也有说五色是**五条龙)。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采药、翻药
这是端午节最普遍的民间活动,不管南方、北方,无论汉族或****都很盛行。旧时,这天天还没亮时就纷纷出外采药,特别是乡村,更是倾家出外。在端午中午时,家家制作以雄黄、大蒜为主的药物,而医家则在这天熬膏药、制丸药、采蟾酥。连帝王、士大夫阶层也复如此。唐宋时期极盛,御药院等机构即于端午采蟾酥,后历代如此。
居住在祖国边睡靖西县的壮族人民,这天扶老携幼游药市,说是端午吸了大量的药气,能祛病延寿。东北地区的朝*采药风气更盛,几乎家家户户要熬制益母膏等常备药物。
端午节由来简介
端午节是**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有什么意思
含义一: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含义二: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义: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2)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3篇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1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画门符
济南人过端午节时兴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壁虎〕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
五彩线
五彩线俗称“长命线”,端午节系五彩线的习俗至少成于汉代,因此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彩线是用5种颜色的丝线捻成,而这5种颜色必须是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这五色分别**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
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就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
饮酒泛舟
端午节,南方有传统的龙舟竞渡,而在北方,因了地域的关系,这种传统的水上竞赛运动演变成了诗情画意的饮酒泛舟。据清道光二十年《济南府志》记载:“五月,仲夏月五日,历之士大夫携酒泛湖作碧筒饮。”194x年《历城县志》记载:“五月,仲夏月‘午日’,士大夫携酒泛舟,作折筒饮,即小民亦携一壶,俱饮树下。”端午节这天,济南名士泛舟明湖,聚会畅饮,作诗唱合。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2
导读: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仅仅72卷《全宋诗》中诗题里含有“端午”两字的就有218首,还不包括诗句中写到端午情景、端午习俗的。《全唐诗》中直接写到端午的诗也不在少数。翻阅这些典籍,我们总能发现,古人的生活缓慢而精致,光是一个粽子,就吃得百转千回,吃一口,还得作一首诗。透过历史的纸张,我们仿佛能看到粽子身上那仨金光闪闪的大字:有文化。闲话少说,我们还是先来领略一下古人们闲适的端午时光。
元稹喜欢“萌”粽子 陆游爱办派对吃粽子
诗人和吃货是两个并不矛盾的词,在我国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讲究吃。文人们端午吃粽子就是一个明证,比如说,那粽叶非得是太湖里的,那糯米非得黄河边上的才好……古人吃粽子,花样繁多。像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就是写“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那位,他诗风婉约,喜欢的粽子也很精小。元稹有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可见他对那种小如初生绿菱的“迷你卖萌”粽子情有独钟。
不过苏东坡的口味却又不同:“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说明对以蜜饯为馅的粽子赞不绝口。而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酺贵,知味易牙同。”则暴露了他对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
当然有好吃的不能独享,不少诗人也喜欢在这一天约好朋友一起分享美味的粽子。宋代陆游也写过“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的诗句,看来陆游算是个比较喜欢热闹的“派对达人”。不过,热闹繁华的背后总是寂寞空虚冷,每一个节日都会引发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端午当然也不例外。喜欢独自散步的诗人们,也免不了在节日里思乡。像宋代诗人朱松就在他的《重五》一诗中写道:“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竹笋进新紫,榴花开小红。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古人没有电话,只能托些个花花草草、菖蒲艾叶什么的寄托一下对亲人的相思,若是如现在这般通讯发达,一个电话便可听到乡音,就不会有这些让人读来肝肠寸断的诗句了吧。
唐代**和大臣互赠夏衣 衣上有题名,穿着很清凉
百姓要过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当然,皇家过端午的规矩也多。比如说节日这天,**要向朝中的臣子赐予夏衣。这个工作很仔细,所赐的衣服用轻薄的细葛为料,还要根据臣子的身材缝制,让他们穿着合身。
杜甫《端午日赐衣》诗中写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首句表达出乎意料的心情:宫衣上面居然还有我杜甫的名字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此时肃宗正在打击他老爹的臣子,把房琯、张镐、严武、贾至、高适、岑参等人贬出京都,杜甫也在打击之列,端午节过后没有几天也被外放了。所以,他对受赐夏衣这份“恩荣”感到意外。三四两句写夏衣的轻软高级,细葛含着微风,香罗白如积雪,杜甫的想像力令人叹服。五六两句写穿着的惬意,夏衣上面的题名墨迹尚湿,穿在身上感到十分清凉。第七句写衣服长短合身,结句写自己终身感戴皇恩。杜甫当时任左拾遗,是个八品小官,他能受赐夏衣,可见**端午赐衣的范围十分广泛。
一方是**赐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敬献夏衣。关于后者,史书未记,长于记事的杜甫却把它写进诗中。杜甫有《惜别行 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其人名字不详,他制成了一件高级的夏衣,去上都(即京都长安)进奉给**,杜甫写诗给他送行。诗中写道:“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云雾,比喻夏衣的轻柔,拜跪题封,是表示对**的敬重。
手腕上挂长命丝绳 **向大臣赐“百索”
除了互赠夏衣,因为五月是民间信仰的恶月,五月五日有被看作恶月中的恶日。流传下来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宋朝的****和童贯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的,两人心里难免疙疙瘩瘩、十分郁闷,于是改为十月十日生的,一下子就从金牛座,改成了天秤座。
出于趋利辟邪的考虑,每年端午节,大家都要在门上或手腕上挂结长命丝绳,在门上插艾草。晚唐诗人和凝《宫词》写道:“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朱门插艾”,“香丝系臂”就是这种风俗的体现。
古代端午,**还要向臣子赐赠“百索”,百索,就是长命丝绳,是用五色丝线编结的绳索,又名长命缕。唐代诗人窦叔向有《端午日恩赐百索》,诗云:“仙官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道教称有尊位的神仙为“仙官”,这里指**。**赐予长命缕,深深感动了这位诗人,他说此事之大足可惊动蛟龙,恩情之深足可晓谕犬马,表示在有生之年尽力报答圣明的心情。
端午前下场“龙舟雨” 被认为是好兆头
龙舟雨,就是端午前的雨,涨龙舟的水,意思就是说,为了方便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端午节前都会下雨,让河水上涨,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龙舟雨”。
传说,在端午节前,如果有下“龙舟雨”,则是个好兆头。端午节过后,气温将显著升高,雨量也将更加充沛。下了雨,紧接着便是震人心魄的龙舟赛了。除了思乡,古人们着墨最多的,便是这龙舟赛了。
张建封的长诗《竞渡歌》最被人们看好,其中描写竞渡场面十分精彩:“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到了冲刺阶段,场面更加热烈了:“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舜。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望着即将靠近的终点锦标,两条龙舟上的健儿们眼睛闪出亮光,“目如舜”,传说舜有双瞳,所以视觉特别明亮。看着决胜的关头,坡上的观众发出了惊雷般的呼叫。胜负转眼间作出分晓:“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这是写输了一方的表现,眼看着别人夺了锦标,只好徒劳地挥动船桨向前划,郁闷得不得了。
端午节习俗有哪些3
感冒介绍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详细]感冒的病因|感冒的症状|感冒的治疗|感冒的预防搜索:感冒水痘介绍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详细]水痘的病因|水痘的症状|水痘的治疗|水痘的预防搜索:水痘
吃粽子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吃粽子只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其实从健康的角度上说粽子本身也是属于一种药膳。说白了,端午吃对了粽子对身体是有补益的作用的。首先就是包粽子的叶,北方人多喜欢用苇叶,中医介绍苇叶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去烦去燥的物质;而我们南方人则喜欢用荷叶、竹叶,竹叶清新因此具有调食欲的作用,此外还具有利尿排毒、清热解毒之功效,荷叶更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所以不管是用苇叶或是荷叶、竹叶包制的粽子其从外表上看就有“天然绿色食品的”优势了。
此外我们知道粽子多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而糯米也具有调血、补气益气之功效。此外粽子中还可以依据个人的口味加入各种食材,如肉类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了红枣的甜粽就具有补气健脾之功效。总得来说粽子本身就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了,如果能与其它食物搭配进行食用的话,则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吃艾糕
艾叶本身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中医认为艾叶味甘,性湿,归脾、肝、肾经,其具有清热解毒,去湿之痒之 功效。民间甚至还有“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的”说法,可见,艾叶的养生保健功效,而用艾叶制作而成的糕点也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热等多种功效,因此民间在端午节这一点不仅流行吃艾糕、喝艾酒,同时也有熏艾叶的养生习俗。
带香囊
在民间的很多地区都有用川穷、苍术、山奈、灵香草、冰片等中草药成份制成香囊的习俗,同时利用香囊里的药物挥发出芳香气味来起到杀死病毒的作用,特别是对付端午节前后的水痘、流行性感冒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虽然说这一方面不用直接食用,但是却可以给家里的老人及小孩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洗蒜水澡
就是把大蒜的皮放到水中进行浸泡,可适当在水中加点雄黄,然后在端午节那天进行浸泡,据说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斑除痘的作用了哦。
其实关于端午节民间流行的养生保健常识并不多,不过从个人的经验上看,个人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讲究的都是吃喝的,倒不如花点时间去运动下,或者同别人一起参加比赛龙舟之类的,这样一来还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最后提醒一下在*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在端午节这一天饮食上一定会比以前丰富许多,特别是对于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现代人而言,这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节制,切记不可暴饮暴食,也不可冷热生食不分乱吃,凡是都应该有所节制才好。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3)
——端午节饮食习俗
端午节饮食习俗1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辟毒祛邪,防病健身。 在粽子的诸多花样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4)
——清明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 (菁选3篇)
清明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1
1、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2、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3、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鲜嫩欲滴,还是半成品就让我垂涎。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剔透,可爱极了,看她们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品从她们手中飞出。那一个个码放整齐的清明果谗得我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4、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5、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不过,据我所知,晋江的.“润饼菜”并不是最复杂的;论复杂,应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
6、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的馓子最为有名。
7、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8、乌稔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总章二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被围困山中,时值严冬粮断。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雷万兴遂于农历三月初三日率众下山,冲出重围。从这以后,每到“三月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并命畲军士兵采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志纪念。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而畲族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又因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清明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2
1、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2、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3、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鲜嫩欲滴,还是半成品就让我垂涎。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剔透,可爱极了,看她们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品从她们手中飞出。那一个个码放整齐的清明果谗得我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4、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5、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不过,据我所知,晋江的.“润饼菜”并不是最复杂的;论复杂,应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
6、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的馓子最为有名。
7、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8、乌稔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总章二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被围困山中,时值严冬粮断。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雷万兴遂于农历三月初三日率众下山,冲出重围。从这以后,每到“三月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并命畲军士兵采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志纪念。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而畲族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又因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清明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3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
“清明”二字,古书上解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它书中也有“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清明象征着我国黄河流域,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了。劳动人民依据节气来安排庄稼活计。***节气中就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后。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和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先辈作报告,讲**故事,或**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5)
——端午节的习俗日记 (菁选3篇)
端午节的习俗日记1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我国历代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最初为全民健身、祛病防疫、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后又因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节总是伴着炙热毒辣的烈日悄然而至。清早醒来,家家户户都热火朝天地忙着包粽子。我也总是跃跃欲试,跟着妈妈依葫芦画瓢。我拿起粽叶,把它编成一个漏斗状的样式,然后把我最爱吃的咸肉、咸蛋黄等凡能作馅的美味一起塞进去,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主料——糯米。紧接着,我把粽叶对折包好之后,一个矮小但肥胖的三角粽子就呈现在我眼前,和同伴相比,它的体重严重超标。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蒸笼,生怕它爆裂**。正午,粽子已经蒸得熟透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那个粽子并没有爆裂,但由于馅放得过多,导致其它粽子成熟时它的馅还没有完全熟透。哎!看来包粽子也不能太过于“贪”啊!吃着鲜美可口的粽子,闻着粽叶的阵阵清香,心中不觉多了几分对端午的留恋,又深深被端午的韵味给迷住了。望着摆在桌上的粽子,不禁遥想两千多年前屈原投江的那一幕,百姓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陆续赶往屈原沉江的那一块江面扔粽子。慢慢的,端午包粽子、吃粽子已然成为广大民众的一种风俗。
而午饭后的赛龙舟更为精彩。你看,信江河岸边人头攒动,大家翘首东望,只见一艘艘龙舟飞一般地冲过来,顿时,江面上锣鼓喧天。划桨的运动员们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地划。的几条龙船上,队员们配合默契,就连龙舟也特别听从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欢乐的波纹,原来*静的水面霎时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面的龙舟,吃力地跟着,我看着都替它们着急,真想冲上去帮那些龙舟上的队员们一把。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使劲地敲鼓,这鼓声一下一下,铿锵有力,也敲在了一旁观看的人们的心坎上。仿佛每多敲一下,运动员们就多一份力气,队员们也不甘示弱,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那口令里充满了运动员们对胜利的渴望,也表明了运动员有使不完的劲儿。江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敲锣声、打鼓声,包括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日气氛。
看着这激烈的划龙舟比赛,我心里暗想:端午节要搞这么隆重的活动还是源于战国时一些朝中大臣不忍心失去屈原这样一位国家栋梁,才架舟你追我赶地向屈原投江的地方四处巡看,希望能救回屈原。屈原本是贵族出生,后来被奸臣陷害,被放逐到边疆,看到自己的国家快要被别的国家占领,屈原悲愤交加,跳江**了。想到这里,我深深被屈原这种爱国情深所打动。是啊,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里,怎么能忘记这些爱国之士为我们做出的贡献?我们不仅要在心里埋下爱国的种子,更应该努力学习,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把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爱国情怀发扬光大。
端午节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觉得这样的民俗必将播撒到每一位**人心田!
端午节的习俗日记2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习俗日记3
哇,好大好香的粽子呀!没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这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他那强烈的爱国精神使很多人为他感到骄傲。人们为了不让海里的鱼、虾伤害屈原,就用棕叶包着糯米投到海里让鱼、虾吃。就这样人们就把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今天,我和爸爸早早的去买过端午节的东西。一上街,真是热闹啊!大家都在买粽子、鸡鸭鱼肉······但最具人气的还是粽子呀。一条街上都有卖粽子的摊位,你想想街道上都这么热闹,那超市不是爆满了吗?这端午节的气氛真是太浓了,在湖北、山西那更加热闹啊,赛龙舟还写对联。赛龙舟前面的`**声呐喊,敲着鼓在那加油,而划船者同时举船桨,则有规律地在那划着,输赢呀并不重要只要在端午节快快乐乐就好。对了,还有戴香包呢!这是为祈求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安。
哎哟,肚子好饿呀!我要去吃香香甜甜的大粽子了,拜拜。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6)
——端午节的谚语有哪些 (菁选3篇)
端午节的谚语有哪些1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躲不过五月五。(**)
**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端午节的谚语有哪些2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端午节卖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躲不过五月五。
**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端午节的谚语有哪些3
1、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福建)
2、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3、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4、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5、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端午节习俗谚语大全
6、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江西)
7、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8、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广东潮汕)
9、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
10、五月节,小哒埠。(广东潮汕)
11、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福建)
12、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13、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福建)
14、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15、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16、端午佳节,菖蒲插屋。(江苏)端午节卖菖蒲。(温州)
17、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温州)
18、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19、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20、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21、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南京)
22、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2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2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5、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26、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7、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8、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29、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30、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3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32、癞**躲不过五月五。(**)
33、**蝌蚪躲端午。(北方)
34、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35、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36、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37、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7)
——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菁选3篇)
重阳节习俗有哪些1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阿斗是三国时期的西蜀后主,当年如果不是赵子龙万马军中杀出一条血路,阿斗很可能丧命于兵荒马乱的战斗中。书上写道: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
既然是甘夫人的孩子,为何不交给甘夫人去抱,而要交给糜夫人去抚养呢?
其一,表明地位。事实上糜夫人才是刘备的正妻。刘备攻打袁术的时候,吕布趁机攻打徐州,徐州失守。吕布俘虏刘备的妻儿老小,刘备仓皇逃窜。书上说:**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刘备失去了徐州,从徐州牧一下子一无所有,马瘦毛长,穷途末路。徐州当地首富糜竺居然把自己妹妹嫁给落难的刘备,并且送去奴仆两千。大量的金银珠宝作为军用物资,这时候部队各样供应困乏,刘备靠着糜竺的赠送居然声威大震。
其二,甘夫人虽然生养了儿子阿斗,在当时却没有地位。书上说:**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于荆州,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及**于当阳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刘备驻扎豫州,把甘夫人当做***。因为刘备的大老婆都死了,所以常常让甘夫人主持内事。在荆州的时候,生下阿斗。当曹操大军追赶的时候,在当阳长坂坡,刘备早溜走了,甘夫人和后主被赵云救下了。这里面没有糜夫人什么事。不过可想而知,甘夫人肯定没有糜夫人任务艰巨。
其三,赵子龙曾对糜夫人不敬。罗贯中在***卷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写得更明显:云引军望长阪坡而去。见一伙百姓,男女数百人,相结而去。云大叫曰:“中间有甘夫人否?”夫人在后面见赵云,云滚鞍下马,赵云请甘夫人上马,前面杀开大路,直送到长阪坡。云听后军已到,看时,马步官军漫山遍野,尽皆围定百姓掳掠,杀害老小。云挺枪拍马,回头观之,但逢百姓,便问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枪了,走不动,只在面前墙缺内坐的。”云慌来追寻,见糜夫人抱着三岁幼子,坐地上而哭。赵云慌忙下马,入见糜夫人。赵云曰:“夫人受难,是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遇敌军必当死战。”夫人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大喝曰:“如此不听吾言,后军来也!”糜氏听得,弃阿斗于地上,投枯井而死。赵云恐曹军盗尸,推土墙而掩之。后来子龙不得入武臣庙,与子胥把门,盖因吓喝主母,以致丧命,亦是不忠也。后来史官有诗赞糜夫人曰:贤哉糜氏,内助刘君。言词无失,进退有伦。心如金石,志似松筠。身虽归土,名不沾尘。千载之后,配湘夫人。后来被毛宗岗父子删改成现在版的模样,其实还是**父子更喜爱赵子龙。
重阳节习俗有哪些2
重阳节节日起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
重阳节在古代,蒙昧的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其三: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重阳节传统习俗
重阳节习俗1:赏菊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重阳节习俗2:饮菊花酒
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饮菊花酒。
重阳节习俗3: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习俗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习俗有哪些3
1.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凶秽,以招吉祥"。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8)
——清明节饮食习俗有哪些 (荟萃2篇)
清明节饮食习俗有哪些1
1、乌稔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总章二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被围困山中,时值严冬粮断。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雷万兴遂于农历三月初三日率众下山,冲出重围。从这以后,每到“三月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并命畲军士兵采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志纪念。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而畲族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又因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2、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3、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鲜嫩欲滴,还是半成品就让我垂涎。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剔透,可爱极了,看她们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品从她们手中飞出。那一个个码放整齐的清明果谗得我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
,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4、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5、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不过,据我所知,晋江的“润饼菜”并不是最复杂的;论复杂,应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
6、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的馓子最为有名。
7、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8、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清明节饮食习俗有哪些2
1、乌稔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总章二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被围困山中,时值严冬粮断。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雷万兴遂于农历三月初三日率众下山,冲出重围。从这以后,每到“三月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并命畲军士兵采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志纪念。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而畲族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又因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2、吃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3、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鲜嫩欲滴,还是半成品就让我垂涎。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剔透,可爱极了,看她们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品从她们手中飞出。那一个个码放整齐的清明果谗得我只得咽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
,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4、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5、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不过,据我所知,晋江的“润饼菜”并不是最复杂的;论复杂,应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
6、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的馓子最为有名。
7、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8、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9)
——黑山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菁选2篇)
黑山的饮食习俗有哪些1
黑山的美食融合了邻近各国的烹调方式,但仍有其鲜明的本土特色。火鸡配、篝火烤肉、达尔马提亚熏火腿以及当地口味的各式腊肠、奶酪和甜点,这么多的黑山美食足以满足每一餐的任何需求。广阔的亚得里亚海给了黑山丰富的海产,烹制独特的鱼、虾、蟹和鲜美的海鲜汤,都可以在黑山好好享受。
黑山盛产葡萄酒,黑山汇集了世界各地出产的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白兰地和樱桃酒等,品牌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子白兰地,供您在用餐或消闲时随意选用。
来到黑山您一定要品尝当地人烤制的肉条,这里烤制的肉条,外焦里嫩,咀嚼时您会觉得它汁液丰盈,香气纯正,口感不柴不肥。
一份餐是4根肉条加一块大饼,并按顾客口味需要,加抹***番茄酱、黄色的芥末、白色的奶酪,再配些干辣椒、洋葱末、黄瓜片、番茄片、生菜,称得上是当地的“风味大全”。
烤肉条采用牛肉末加猪肉末,选料严格,加工讲究。牛犊的岁数应在三个月以内,体重在180公斤以下,采料的'部位只能是脖头、前腿肩和肋扇。需要食用时,只须在烤架上用炭火烤制3分钟,待到里外都熟,焦香扑鼻时便可趁热食用了。
黑山靠近意大利,在这里您当然也可以吃到意大利的特产披萨,但是这里的披萨和意大利有着完全不同的口味,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亚得里亚海的海鲜披萨。
海鲜披萨用料考究,一定要刚从亚得里亚海刚刚打捞上来的新鲜海鲜,经过烧烤或者清蒸或者水煮的方式加工好,黑山人加工海鲜的时候一般很少加调料,即使添加也只是稍微加点盐而已,他们认为过多的调料会掩盖海鲜本身具有的海洋的鲜味。所以一看黑山的海鲜披萨您就会看出好意大利披萨的差别——除了外观上看起来差不多外,根本不是一种食品。
鲜嫩欲滴的海鲜如宝石般铺撒在披萨的表面,没有常见的红椒、洋葱等,吃上一口只有那丝丝入滑的海鲜的味道,这种感觉您一定要尝试一下。
黑山的饮食习俗有哪些2
黑山用餐根基遵守中餐礼仪,无特殊忌讳。到黑山友人家中做客,用餐礼仪较为随便。黑山每日三餐时较**有所区别,早餐时候为10:30分左右,午餐时候为15:00-16:00之间,晚餐时候为21:00左右。若对方为***人,需属意不吃猪肉,有些宗教信奉高的***人甚至不饮红酒。
端午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菁选3篇)(扩展10)
——端午节有哪些活动主题方案
端午节有哪些活动主题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的常态建设,学校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粽香在颛小”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粽香在颛小。
三、活动**:五月初五端午节,粽香吟诗少年智。
四、活动时间:6月6日~6月10日。
五、活动目标及主要途径:
1.端午奇缘话习俗
活动目标:探究“粽香之源”, 了解端午来历。
活动途径: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班级利用午会、班队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出一些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展示版上。邀请班级家委会成员和家长志愿者参加。
2.粽叶飘香裹粽子
活动目标:体验“粽香过程”,感受劳动乐趣。
活动途径:6月6日(周五从中午11:35~2:00),以班级为单位,聘请班级家委会和家长志愿者为校外辅导员,现场向学生传授包粽子的技巧,学生学一学包粽子。
3.端阳正当品粽子
活动目标:品味“粽香之美”,享受节日气氛。
活动途径:食堂精心为孩子和老师准备好一只粽子,午餐的时候,让孩子们快快乐乐让地通过品粽子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可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建议学生在家里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节。
4.端午激情吟诗词
活动目标:拓展“粽香文化”,激发民族情感。
活动途径: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收集屈原的故事和诗歌。班级利用午会、班队进行诗歌比赛。了解屈原的.故事,吟诵屈原的诗歌,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的精神。邀请班级家委会成员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学校七彩俱乐部开展赛诗会活动。
六、活动提示:
1.班**在除了让队员包、品尝粽子、了解端午的民俗,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应培育学生爱生活、爱伙伴、爱家人、爱家乡的情感和意识。
2.班**在活动之前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班级可以营造端午的活动气氛;活动期间留下相关资料。事先做好家长委员会成员和家长志愿者的联系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