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3篇(优秀)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好的观后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篇一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可以说九个大国的崛起充满了血腥,多建立在对别国掠夺侵略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我们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决定的.。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候的需要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的兴衰风云变换,也让人感慨万千。但真正感动我的却是一些细节。荷兰载物船出海,遇大风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坚决不动用客户的商品,拼死把客户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铸就了荷兰大国的崛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无信不立”。还有那德国总理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风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国的责任感,从那一跪开始,德国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也开始再一次踏上了统一和强国之路。德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强大自己,赢得对手的尊重。
对于之前几百年的历史,我们永远是旁观者,既是旁观者,那当然“清”,于是乎,有了央视浓缩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的12集电视记录片。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大国崛起》讲述九国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霸权的欣赏。例如,第1集谈到葡西远航探险时讲道:“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纪录片称颂: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第12集)第7集不无赞赏地强调:日本“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毕竟亚洲出了一个有能力建立殖民地的国家!第12集讲道:“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请看,霸权国家的功劳多么大!
《大国崛起》不厌其烦地向观众展示:大国“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和“丰富多彩”的称霸故事。
葡西的崛起,确有其偶然性,偏偏是他们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纪元,因此他们的强盛是理所当然的;而荷兰的崛起,则是通过进一步将地理大发现的潜力进一步发掘,正如该集标题“小国大业”。但是,我想说的是,荷兰尽管曾经盛极一时,但是其兴盛必然是一种畸形的现象,因为以荷兰之国土与人口数量,它是绝对支撑不起“大国”这一名号的,因为其客观上的局限性,决定其在军事力量上是无法与后发国家抗衡的。而标题所谓之“小国”甚贴切,“大业”则令人叹为观止!英国,这个给予牛顿以莫大的荣耀、对斯密致以最深厚的师长敬意的岛国,即使在专制的王权之下,仍然存在着一部《大》;即使戏剧家对女性的轻蔑被搬上舞台,也没有阻止女王在台下就座;必须感叹,一种宽容与积极的人权观念是那么不可攻破地扎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一种对科学精神致以最崇高膜拜的仪式在这个国家被那么隆重而持久地演绎着。法国的先贤祠,希拉克总统对大促马的贡献所作的评价,相对于那种单调的生平简历、并贯以诸多“伟大的”、“卓越的”、“优秀的”、“永垂不朽”等等一类格式化的八股文而言,希拉克总统以及他的国家,对于先贤的敬仰,只怕国人要汗颜于自己的盲目崇拜了。德国总理在波兰下跪,他是一位反纳粹的积极斗士,在二战中被杀的波兰的两百五十多万犹太人中,没有一位是他杀的,但是他下跪了——什么是大国?敢于负责任的,能给国内人民带来幸福,也给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带来福祉的国家,堪称大国!在日本这一集的最后,这一句带有浓重色彩的白话,确也是个实在话。
当然大国崛起的原因很复杂,值得中国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仅从一个侧面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篇三
一直以来,对国家大事少有关心,08年即将过去,相信中国人对08年的记忆是深刻的,从春节的雪灾,到汶川的地震,到北京的奥运会,到现在的金融危机。而我,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似乎长大许多,不再如以前,就只会想到自己,会想要了解更多,关心更多,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人。
《大国崛起》共分为十二集,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16—17世纪);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18—19世纪);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17世纪—19世纪;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20世纪初—二战结束);第十二集大道行思。此纪录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从航海开始,原来割裂的世界终于在地理上连成了完整的世界。每一集的名字已经概括了这一集要讲的核心,从未看过如此长篇电视纪录片的我,真的感到振憾。这些国家的名字,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即使是对于世界历史不了解的我。但也因为对世界历史的不了解,我也无法解读大国真正成为大国的原因。只是,看过之后还是略有感想。
一个深刻的感觉就是,从不同的人不同的口中,经常被提到的“文化、教育”,还有,每个大国进程中被提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事迹、他们的著作,有些我们很熟悉,有些我们并不熟悉,但他们所起的作用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迹。从海洋时代的哥伦布、麦哲伦,走向现代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工业先声的牛顿、瓦特、亚当·斯密,帝国春秋的俾斯麦,百年维新的涩泽荣一,到风云新途的列宁,到美国的爱迪生、福特,这只是少数的代表,有所谓的政治家,更多的是启蒙思想的思想家、作家,引领人类探索自然的科学家,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企业家。“科学、技术、人才”,哪个国家的领导人,抓好这几样似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发达就会到来,而这些也都源自于合适的教育,大国的发展是伴随着教育的发展的,教育也不是固定不定,不同的时期有它合适的教育内容,这也才促进了大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它的百年维新的“求知识于世界”的思想,融入于教育中,人才培养了,科技发展了,国家还能不强大吗?即使作为中国人,现在的我对日本并没好感,但不能否认的是它确实够实力,我们要做的是像强国靠齐,学习人家发展旅途中的精华,一步步得壮大自己。还有,法国的先贤祠,也是这个纪录片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处。真的好想进去一睹先人的风采,躺在里面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躯,更多的是他们精神,他们带给世界的“财富”。也让我们看到法国有多尊重人才,“居住着”的作家、科学家们要比政治家们多,说明什么,我想大家都懂。
大国并不是一直辉煌着,总是有些起伏。不少的国家都迷信武力争霸世界,可最后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家的财政不堪战争的重负,或是战争的失败,带给国家的最终都只是人民生活的萧条。在和平中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工商业才是维持强国的基础。但日本的崛起却是由于国门被黑般敲开,看到二战后它的发展,当时心里只想到一个词“痛定思痛”,为了不受欺凌,唯有比人更强大吧。
最后简单说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幕吧,普鲁士的小学纪念馆,记得里面有一句话,它的未来在小学就奠定了;彼得一世的留学,因为第一次听到一个君主可以如此跟普通人一样生活,做工匠;德国人对历史的承认,把纳粹历史写进教科书,当时想到的是,为什么日本一再否认一些历史呢?1970年的冬日,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下跪,“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而跪下了”,真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600多万犹太人,那刻可以安息了吗?
岁月流逝,很多历史还“活着”,活在一栋古老的建筑上、一段残存的遗址间、一个偏僻的博物馆里,或者活在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中、活在源远流长的典礼仪式上、活在专家学者的考据里。岁月悠悠,有些历史已经永远消逝。但历史依然如此沉重,不要再重复历史的错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正确得勇敢得面对历史,是现在的人应该做的。
无法说出多少大道理,我想观后感,也就是观后之感受吧,即使是微小的,只要真实的感受即可吧。最后引用一段话作为结尾“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