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篇一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暖 原因 影响 发展对策

引言:全球的气候变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来自于人来的生产生活活动。通过分析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得出结论,才能遏制气候变暖,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全球气候变暖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同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暖形成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为因素,一类是自然因素。

1、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人口数量的增多,不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且大量人口带来的生产活动,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氧气的产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气候变暖。(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7)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8)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2.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 家的研究 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地被淹: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荷兰的地势本来就很低,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荷兰的困境日益窘迫。而太平洋的许多岛国比如图瓦卢等更因为海平面上升导致举国移民。(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沿海的海滩旅游一直以来广受欢迎。海平面上升导致沙滩受到侵蚀,风光不再;一些沿海景点更是遭到灭顶之灾,直接影响旅游业的收入。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沿海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会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岛国从地面上消失,一些海滨大城市如上海纽约等也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而一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受益,比如气候变暖使天敌减少,气候温暖使生物栖息地扩大等。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比如气候变暖使玉米在挪威的种植成为可能,之后的间冰期又使玉米在挪威消失。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一些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策略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发展科技,提高汽车科技术含量,改善汽车大量耗油的状况。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很普遍。增强节约意识,比如办公楼和住宅楼空调温度稳定在26度,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有很大帮助。

5、加强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的监管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6、鼓励使用天然气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气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全球气候的改善也有很大益处。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

太阳能的建设和使用正在逐渐普及。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它的使用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正如前面所说,气候变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发展,保护环境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的事做起,真正做到从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出发,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为了大自然、自己和家人,行动起来吧!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篇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一、事实

自20世纪初开始,地球表面就持续变暖。19世纪初开始使用可靠的测量法开始测量,观测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是历史上最高的时段。

在北极,气候变暖的迹象更明显。在过去30年里,北极圈的冰融化了8%。地面的温度和大气温度都上升了。

过去65年来,世界各个海洋不同深处的温度都有所升高。这更符合气候变化是由过多释放二氧化碳引起的推测,而非太阳活动所引起的。

观察资料显示:海洋表面温度的持续上升使得最高级别飓风、台风以及热带风暴的发生频率增加。

由于气温升高,北大西洋洋流速度正在减慢。

二、形成原因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完全的自然循环中。这种生物链循环是一种封闭式的。气候变化不受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产生了一种保护作用,这个保护作用称作温室效应。由于该作用调节,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气温变化幅度变小,气温显著高于宇宙空间的温度,变得适宜于生物生存。

随着工业的发展,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随着人类战胜自然能力的增强,人口爆发式增长,造成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由于工业革命造成大量冗余,大量的工业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破坏了自然循环,能源消耗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二氧化碳消耗降低;使温室效应日渐加剧。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使两极地区和高原冰川融化,反射效应变差,更多的太阳能量进入大气层内。

三、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自20世纪初开始,地球表面就持续变暖。炎热的气温致使高温热浪频繁出现。

气候变暖导致土地荒漠化、干旱加剧,扰乱千百年来形成作物布局,部分地区农作绝收,导致出现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并出现了饥荒。

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则急剧上升,全球变暖打乱了不同物种间成百上千万种处于微妙平衡中的生态关系,原有生物物种的锐减,物种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生态链的断裂而进入恶性循环。气温增高导致人类适应能力面临考验,产生更多的心脏问题,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从而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随着低层臭氧含量的增加,引发肺部疾病等更多的呼吸系统问题。

伴随气候变暖造成恶性气候频率加快、强度加强,如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明显增多、每年降水量(包括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自然灾害对人类发展形成的阻力正在加剧。

四、对策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对策,一方面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另一方面是适应气候变化,趋利避害。在减缓变暖方面,从政府层面提出减排指标。已经确定的对策有:提高效率;放弃炭发电;放弃炭燃料;使用低炭燃料发电;控制甲烷释放(甲烷比二氧化碳危害更大);以及减少使用自然炭。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有效利用气候资源前景广阔,如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升高可能缩短农作物的种植季。而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则将延长农作物的种植季,进而使得农业增产。由于气候变暖,陆地上那些相对潮湿的地区,如东南亚一些地区可能会变得更加潮湿,而诸如中国西北部和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地区,则会变得更加干旱。对于干旱加剧和荒漠化,科学研究可能起到缓和的作用,如一项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土壤储藏水份,那么它也将会有助于储藏含碳物。在城市建设和大工程建设中,充分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防洪建设、城市规划、污水处理等,使得应对气候变暖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流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篇三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高效工业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推动人类不断进步;同时工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问题。20世纪以来,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人类的生存依赖环境的稳定,而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生态环境加剧变化必然直接的影响当属那些居住在对地球升温敏感的中纬度地区的人们,暑热天数延长以及高温高湿天气直接威胁着他们的健康,与此同时,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空气污染更加显著,更加严重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给许多细菌提供了更为适合的温床,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状况。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人类健康、影响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有正面影响, 也有负面影响, 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气候变暖危及人类健康,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有很强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是经数千年时间形成的, 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的速率意味着人类适应的代价是昂贵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因气候变暖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如果世界各国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减缓气候变暖,到2030 年,全世界每年将用30万人死于气候变暖。胁人类的状况。

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热浪(7月8~ 20日、8 月1~ 3日、8月7~ 17日、8月23~ 25日),热浪期间的死亡率是正常时的2~ 3倍。葡萄牙、日本、加拿大、埃及等国进行的类似研究也发现有相同的规律。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般是城市大于郊区和农村。由于热岛效应, 城市市区的高温不但高, 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对人体建康危害大。

2.中暑

人体在过高温的作用下,即超过30c气温的热浪作用,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储蓄,导致中暑。按其发病情况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热辐射。日射病和热痉挛。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冲击---中暑。我国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的两湖盆地,气候受东南风和海洋暖流团北上的影响,以及日辐射和下垫面的共同作用,常常是夏季气候炎热,有中国三大火炉之称。最热的7月可达气温摄氏41.3度,风速小,湿度大,常易导致中暑死亡。1988年是武汉热浪年,7~8月份的死因中,中暑列为第五位。这次的热浪来得早,持续时间长至32天,最高温度达37~40度。以某一区报告的中暑病例分析,1988年7~8月份60岁以上居民平均期望死亡人数为8.3人。不同年龄的死亡比,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该区32天中超频死亡人数1488人,每天超额死亡4.65万人。可见,在当时居民室内空调设备不发达的情况下,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一、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

1.热浪影响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最直接影响是使热浪袭击频繁或严重程度增加, 热浪、高温使病菌、病毒、寄生虫更加活跃, 会损害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 导致与热浪相关的心脏、呼吸道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这种影响对老人、儿童、发展中国家 贫穷的群体尤为显著。世界卫生组织预计, 到2023年全球死于酷热的人将增加1 倍。人们对气候变暖与死亡率变化作了多方面的研究, 提出了/ 热阈0的概念, 当气温升高超过/ 热阈0时, 死亡率显著增加。例如, 美国洛杉矶在受热浪袭击期间, 85 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是正常时的 8 倍。上海1980~ 1989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夏季气温超过34 e , 死亡率急剧上升。1998 年上海经历了

3.光化学影响

气候变暖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造成光化氧化剂增加并诱发一些疾病,如眼睛炎症、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紫外线能有效地杀死细菌、病毒,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利于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但紫外线过量会危及人体健康。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氟氯烃等温室气体增加,会破坏臭氧层,使之变薄, 导致地面的紫外线增加,特别是u v-b 增加,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会引发白内障、皮肤癌等疾病。某些类型的白内障与 uv-b 累积曝光量有直接关系。平流层臭氧量每减少1%,白内障患者增加0.6%。美国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量减少1%而增加的 uv-b,会使白种人皮肤癌患病率约增加 3%。过量紫外线辐射损害dna(基因中毒),使子细胞突变, 导致诱发皮肤癌。

二、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间接影响

1.热致疾病: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是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以及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受影响最大。炎热的应激反应使体温调节系统处于/ 超负荷0状态, 感受热压迫影响健康;对病人,会使原已受损的系统、组织、器官负荷增加,功能不济,往往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研究表明, 在热浪期间, 病死率将增加 1~ 2倍。我国、非洲和美国的研究均表明,在大城市,每年因热浪突击可致死亡人数增加数千例。

。据报道, 洛杉矶 1955年夏季持续 7天的 热浪使当地65岁以上老人的死亡人数增加 5.3倍。2003年法国热浪期间的超额死亡数为11435人。在20世纪, 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一些国家热浪所致的死亡数多于任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

。根据 2023年和 2050年的气候变化预测, 估计夏季的病死率将会有较大的增加, 而冬

季的病死率则会略有降低。研究表明: 由于过热引起的病死率的增加远远超过寒冷时期的减少,尤其是老年人特别难以适应高温.。通过对北京地区气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15岁以上的人口中, 随年龄增加对气温变化敏感性也增加,并以65岁以上年龄组最明显, 其死亡与气温关系最密切。

2.虫媒传染病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另一严重影响是导致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复苏。当前虫媒传染病的三大流行趋势是, 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 原有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 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地球气候持续变暖, 为虫媒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 扩大了流行的程度和范围, 引起人类疾病的分布发生变化, 从而加重了对人群影响人类健康, 例如, 气温增高会促进各种次级大气污染物(如臭氧和悬浮颗粒)的产生, 由这些大气污染物引发的过敏症、心肺异常和死亡的发生率就相应增加。

3.气候变暖与新病毒

随着气候变暖,病原体会突破其原有的寄生、感染分布区域,并可能形成新的传染病的病原体。据世界卫组织的报告, 在过去20 年至少新出现30种新的传染病。各种新传染病病毒的出现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气候变暖扰乱了病毒巢穴的结果。一些原本寄居在野生动物身上, 活动于封闭世界的 未知病毒,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与人类遭遇。新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影响最具危害性。例如, 1976 年首次爆发的军团菌引起的221例病例中,死亡34人,死亡率高达15.6%。美国科学家警告,气候持续变暖,一些未知病毒可能会激活并四处传播,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灾难。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

1.在预测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时,很难准确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化以及社会、经济、人口、科学技术、健康、保健等的可能变化。这给研究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带来很大的困难。

2.人类健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以由人类的 内源特征引起,也可以由与人类对气候变化敏感性有关的环境引起。确定人类健康对气

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困难。

3.正常值0本身就具有统计变化;数值模式中的一些关键数值是近似选取的, 因知识尚不完备而不可避免出现模式结构的不完善。

四、对策

(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经济、和社会是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的原则:气候变暖问题的实质是对公共资源的再分配,因此,公平问题是国际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要求区别各国对环境问题的不同责任和义务。(2)面对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挑战,不但要在卫生防疫上通过经济等手段, 改善现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水平;也要从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气候上采取共同行动。(3)建立气象与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气候变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影响的机理的综合研究。加强对主要流行病、传染病的气候

风险评估和气候区划研究。侧重疾病滋生、传播、爆发与气候的关系, 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建立健康疫情、气候变化数据库。研究应对气候变暖的医疗技术等。

(5)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 宣传、教育社会关注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建康的危害,提高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气候的意识,政府和人民携手减缓气候变暖,保障人类健康。

(6)气候变暖危及人类健康无国界,要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抗御气候变暖、造福人类健康的能力。

五、参考文献

[ 1] 刘学恩, 赵宗群.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7, 24(3): 159-161.[ 2] 谢璞, 陆晨.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 g] m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

研讨会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 113-118.[ 3] 柳燕.大气臭氧层紫外辐射与人类健康[ 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8, 13(3): 103-107.[ 4] st one r.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国外医学(寄生虫分册)看,1995, 22(5): 201-202.[ 5] 瞿忠琼, 陈昌春.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j ] 四川环境, 2004, 23(4): 72-76.[ 6] 于长水, 张之伦, 从波泉.全球变暖与传染病动向[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9(2): 114-116.[ 7] 刘学恩.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7, 24(3): 159-162.[ 8] 全球气候变暖过敏反应增多[ eb/ ol ].[ 2006-03-29].http://zkzt/zb/gm/ gmcs/ 2005-11-10/ .[ 9] 花粉过敏与气象[ eb/ ol].[ 2006-03-29].http://.[ 10] 严有望.厄尔尼诺现象与人类健康[ j].自然杂志, 2001, 23(3):149-151.[ 11] 王秀峰.厄尔尼诺现象与人类健康[ 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 志, 2001, 14(4): 254.[12]病毒传播与气象条件有关[ n].人民日报, 2003-06-04.[ 13] 张强,杨贤为.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步分析

[ 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10-12.[ 14] 张艳玲, 寿绍文, 流行时期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 2004, 30(10): 46-49.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篇四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马克思主义学院

09级思想政治教育3班

加永勒登

*** 【摘 要】在近100多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

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 并分析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种不利影响,最终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 影响 措施 【正 文】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2023年10月14日,英国气象局称全球已停止变暖16年,再次引发热议。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介绍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所造成的。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来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0 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 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51 吨,约占全球总量的 13.9%。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全球升温的后果

据新华社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警告说,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或许在下个世纪出现食品匮乏的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联合国和美国国立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场趋势后得出了这一看法。

世界观察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

全球升温还会造成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会被淹没,以前所说的大西洲就是这样被淹没的。

美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

美国国立科学院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四、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5、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9、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以上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粗略的分析,这只是我现阶段所做的一部分工作,还有更多的关于减缓全球变暖的事情需要我们人类去行动,所以我呼吁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多种树木减慢沙化、不再使用一次性方便袋、不随意扔废旧电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参考文献】

1、李国琛。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10月14卷5期:38-42

2、杨勇、王志国。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j]。科技论坛,60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篇五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近100多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 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 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 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 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 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 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 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 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 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 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 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 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 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 大和深远。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 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 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 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 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冲蚀。(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 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 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 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 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 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 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 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 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 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 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 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趋利避 害,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认 真采取水资源、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 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 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此外,当前应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资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在目前阶段,应该对如下几个问题给予进一步重视:

第一,根据现有知识,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目前科学界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 的。此外,我们还知道,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全球增暖问题,工业化国家采取了程度不同的co2限排措施。尽管面临很多困难,未来各国履行气候公约的 义务会进一步加强。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该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考虑进去。农林牧业布局规划要考虑未来各地区温度或热量条件、雨量或土壤水分含 量、气候极端值的长期变化趋势,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坝建设与南水北调工程)应照顾到可能的平均和极端雨量变化,各大河三角洲和低平沿海地 区的城市港口与经济开发区建设要预见到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建筑业、陆地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有所考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应该予以充分注意。内陆地区的荒漠化、土壤侵蚀和沿海地区的盐渍化等环境过程会由于气候变化而出现缓解或者恶化,西部 高山冰川的萎缩将导致山麓地带河水流量和潜水位下降,所有这些又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生态碎片化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将加速生物物种的灭 绝,这给未来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应及早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

对将来进一步履行气候公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问题应提早予以考虑。随着全球增暖进程的证实,科学界和公众对加强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要求会有所增加,国 际上对我国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加,使我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排放,这和我国一贯倡导的开源节流与保护区域环境的 方针并不矛盾。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引导工矿业和交通业向提高能效方向发展。南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地,应该加强科 学管理,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排放量。森林是陆地上co2的主要的汇,我国长期倡导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好成就,为保护区域性和全球环境做出 了重要贡献,今后要进一步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搞好。

第二,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区域冲突和国际合作趋势已初露端倪。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细节方面科学不确定性的减少,这种冲突和 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国际环境政治斗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根据现在和历史排放量确立国家限排定额上,气候变化对本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 和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受到重视。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确定中国在国际环境政治事务中应采取的立场和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表现出积极和诚意,又要维护国家的 利益。在确定谈判的立场和策略时认识到如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1.过去200年大气co浓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长期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些国家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

2.即使在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很低的,历史上人均累计排放量更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3.当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具备技术和资金去处理这一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它们理应积极履行气候公约,限制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变化的区域细节上和综合的影响方面。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仍不清楚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气候变化获利 还是受害。

5.对于各个国家,气候变化区域性和利害兼备的特点进一步使问题趋向复杂。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主要责任国和受害国共同承担更多义务的局面。

6.疆域和综合国力大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小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

7.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复杂。不考虑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负面作用,气候变化本身对全国社会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影响可能是很小的,增 温阶段夏季风环流的加强和夏季雨量的增多对北方半干燥和半湿润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有利的。

此外,也应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节能援助项目和技术转换。目前,联合履约活动(ji)处于试验阶段,将来可能会得到发展。应该对其利弊进行评 估,并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联合履约活动。气候变化的区域性特点还可能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区域环境组织的产生,借以处理和协调区域内各国之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问题。应该积极推动和参加这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减少不确定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科学研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所有其它问题的关键。它不仅是采取预防和适应措施所必须 的,而且也是确定国际环境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不能指望别人提供完整的科学信息,尤其不能指望其它国家政府提供气候变化信息。ipcc报告现在也不能完全相 信,因为它是政府间组织,免不了受到不同国家利益集团或地缘政治观念的影响。作为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进行自己独立的研究,对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承认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更显而易见了。我国有关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先进水平,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研究投入距离要求差得还较多,应该进一步增加资助强度。国家攀登计划已 经包括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项目,将来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关部委和各省区也应进一步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前亟待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

1.温室气体、气溶胶、海平面、土地覆盖、冰川和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2.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与固定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预测。3.中国过去两万年,特别是过去两千年的古气候重建与分析。4.中国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和人为气候变化信号的检测 5.未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增加的全球与区域模式模拟研究。6.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7.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影响的模式模拟研究。8.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预测。

9.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分异特点及其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10.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与技术问题。1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内与国际对策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