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通用6篇)

中国的地形 篇1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慨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

  〔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 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

  〔总结〕 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 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讲述〕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1.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讲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问〕 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讲述〕 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板书〕 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讲述〕 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

  〔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复习巩固)

  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 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l.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中国的地形 篇2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慨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

  〔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 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

  〔总结〕 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 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讲述〕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1.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讲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问〕 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讲述〕 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板书〕 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讲述〕 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

  〔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复习巩固)

  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 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l.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中国的地形 篇3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慨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xx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xx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xx米

  〔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  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

  〔总结〕  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  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讲述〕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1.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讲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问〕  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讲述〕  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板书〕  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讲述〕  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

  〔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复习巩固)

  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  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l.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中国的地形 篇4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中国的地形 篇5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中国的地形 篇6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