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1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有关变色龙的图片及资料做成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创境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二组课文,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美丽描述中,营造出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生又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并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让我们一起写下它的名字。(师生一起板书)
二、交流资料
1、你认识它吗?(师指课件中的变色龙图片发问)
2、除了认识它,你还了解那些关于它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话简练的说说。(像它的食物?生息地?它如何繁殖?所属科目?其种类、数量?……老师适时将搜集到的变色龙不同种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搜集有价值资料,且学会整理和内化的能力,并训练简练、条理表达能力。】
3、小结:你课前广泛地阅读让你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让老师大开眼界,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给学生即时的肯定,激发其学习的自信。】
三、检查预习
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作者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一起来看:(出示课件)
绿莹莹 指手画脚 凶相毕露 绘声绘色
刹那间 名副其实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和这些拦路虎较量?
指读(纠错)
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课件中用红色显示的字)
齐读
3、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设计意图:集中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生在语境中确定读音的方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后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
发现(1—8) 端详(9—15) 放回(16)
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作者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
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作者找到变色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脉络清晰】
五、研读课文,品悟理解
(一)发现变色龙
1、小声读读1—8自然段,初遇变色龙,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边交流边品读。(突出“震惊了寂静的田野”“怪物”“怪蛇”“冷冰冰”……)
【设计意图:此处不是课文重点,所以大胆取舍,学习时略处理,
学生点到为止,体会到那种惊异之情即可】
2、过渡:到底它的哪些地方长得特别怪异,让我们如此震惊?
(二)端详变色龙之外形
1、从你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都关注到了第9自然段。那请1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呢?
指读
交流
头部:头(圆形) 嘴(三角形) 眼(凸起) 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似龟)
腹部 :脚(短) 尾巴(尖细)
变色龙身体的各部分各具特色,与众不同!长得多奇怪啊!那就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奇吧!(教师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指导读书)
2、多奇怪的小生灵啊!找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件图片,一起随作者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端详变色龙的样子。
3、自己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
4、自己看着图片,有顺序地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处是课文重点,描写有序、特点鲜明,让学生品悟用词的妙处,结合图片领悟表达的有序,感悟变色龙特别的外形特征】
4、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有序地端详了变色龙怪异的外形。接下来***又要带领我们去观察它的捕食和变色。大家对哪一部分比较感兴趣呢?
(三)端详变色龙之变色
1、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大家最感兴趣的变色龙之变色!
(喜欢捕食部分就先学习捕食)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所以教学宜顺兴而教,也是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2、读读相关段落,变色龙的变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3、交流
⑴变色多:
①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②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③它能变出那么多种颜色,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 “名副其实”!真了不起!自己读读吧!
④它还能变出来别的颜色吗?可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⑤它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来大声夸夸它吧!
【设计意图:读书要有目的
性、层次性。这里设计了理解读、想象读,传情达意地读等方式,让每次读书都有不同的收获,层层递进】
⑵:变色快:
①还留下什么印象?快 ②有谁知道它每变一次颜色到底有多快吗?
20秒
③ 20秒,到底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呢?以我们非常认真的书写态度来些“变色”二字。学生写字
④同学们,当你写完变色二字的时候,变色龙已经结束了一次变色!(学生都露出惊讶、赞叹之情)真是太神奇了!快让我们端起书来,郑重地夸赞一下它吧!(读课文)
⑤我们文中介绍它3次变色,那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1分钟!
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我们的钦佩与赞叹!
【设计意图:掌握时机,掌握火候,适时补充手中资料,适当拓展,引发想象,深化了教学内容。另外实地让学生用写字来感受变色所用时间,运用体验式理解使形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⑶拓展
①观察变色龙会不会变色,我们把它搬来弄去3次,它也乖乖的变了3次色,我不禁产生疑问,它为什么要不停地变色呢?
为了保护自己,保护色是它的救命法宝!
是变色龙的本能,每到新的环境,它都会迅速变色,以此来掩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小结:原来变色龙可真不简单啊!本领高强啊!
②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呢?
章鱼。
③此之外,你还知道小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还有别的救命法宝吗?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装死(负鼠)、自切(壁虎)等等。
【设计意图:此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将语文和综合课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整合性,践行大语文观】
(四)端详变色龙之捕食
1、刚才见识了变色龙的变色,最后来观察他的捕食。默读11、12自然段,看,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把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出来。
2、交流:
⑴捕食快:
①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刷、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②“刹那间”具体指多长时间呢?
1/25秒。
③读读,体会它的捕食之快!
指读。
齐读。
【设计意图:精读细品,咬文嚼字,从中品出语文味来】
⑵捕食准:
①还留下什么印象?读读相关的句子。
准。
②为什么这么准呢?
眼睛可以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③ 用手来做眼睛,做一做动作,感受一下变色龙如何用眼睛
灵活观察的。
④多神奇啊!让我们大声读出你的惊奇。
⑤这么快,这么准的捕食,着实让人惊叹!!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从中品悟出变色龙捕食之准。】
(五)放回变色龙
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了,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刚才,我们一起端详了它的样子又凶又怪;目睹它捕食又准又快;实验了它的变色又快又多。它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特别!你喜欢这条变色龙吗?作者他们也喜欢它,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是为什么呢?
变色龙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家,放它回家是对它最好的珍爱。)
是啊,珍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
六、回顾全文,拓展练习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并喜欢**珍贵奇异的变色龙。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像变色龙一样神奇有趣的小动物。老师建议大家也回去实地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她介绍给更多的人。也可以回去读读《动物百科》,会认识更多有特点的小生灵的。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1、读读生词
2、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出示。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变色龙,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来认识它,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变色龙的资料。
3、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依次写了它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要想发现变色龙容易吗?
2、交流。(不容易)从哪可以看出来发现它确实不容易?
(1)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发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2)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一“怪物”,还细细端详起来。“端详”是什么意思?作才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的。默读课文第二段。
2、读后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方面最感兴趣,选择哪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勾勾画画。
4、交流。
外形: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9自然段。
(2)交流: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3)在介绍动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部分时,也要紧紧扣住它的特点来写。
(4)指导朗读。
捕食:
(1)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
出示第12自然段,你能概括出它捕食的特点吗?你又是从哪体会出来的?
(2)交流、指导朗读。
(3)变色龙之所以能迅速、准确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它的眼睛与舌头又奇特在什么地方?
(4)交流,朗读第11自然段。
变色: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找出颜色的变化。
(2)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
(3)看到这些,你会怎样称赞它?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既迅速又准确、身体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会怎么处置呢?
2、交流。
3、作者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
对啊,我们要保护变色龙,保护自然界的所有动物,让我们人类和动物都能**地在地球上生活!
五、作业
1、造句。
(1)绘声绘色……
(2)名副其实……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介绍。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记述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16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至八自然段是第一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又是从三方面作了描述:一是第九自然段写它的外形特点;二是第十至十二自然段,写它眼睛的特点及捕食速度快。首先通过朋加沙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左右眼能**活动,两眼同时注视目标时,又会产生立体感,能准确的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接着“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条变色龙的捕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变色龙捕食食物的速度准确。三是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有随环境迅速变色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学情分析
1. 作者巧妙的将变色龙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感兴趣,是难得的训练素材。
2. 学生在中年级时,已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明白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联系。
3.《变色龙》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和《装满昆虫的衣袋》之后,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总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学生收集变色龙的资料。
3. 教师大体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生字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整体感知课文,将课文分成发现、端详和放回变色龙三个部分。
学习第一部分:“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第二课时
一、课前活动
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回顾交流
1.回忆上节课所学,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师板书:发现、端详、放回)
2.我们发现的是一只( )的变色龙。
三、端详模样
1.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说说它的长相哪儿让你感到惊奇?
交流:嘴、眼睛、背、脚、尾巴。
2.这么细致的描写,得意于课文中的哪个词?(端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对着变色龙的肖像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5.我们端详的是一只( )的变色龙。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捕食
1.出示学习要求:
(1)小组成员仔细阅读10—12自然段课文。
(2)研究问题:变色龙是如何捕捉到食物的?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3)我们认为: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
(小组学习时间:5分钟)
2.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师请大家回忆外形部分关于“嘴巴”和“眼睛”的描写,提出质疑:“三角形的嘴巴,突起的两眼”在变色龙的捕食中有什么用?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师总结:外形的刻画,不仅要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动物的外形是和它的生活习性有着紧密的关系。
五、神奇的变色
1.师生对读课文中变色部分。
2.师生对话:变色龙来到我们教室,它会有怎样的变化?
3.结论:变色龙是随环境而改变颜色。
4.指导造句:名副其实
5.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
6.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六、放回变色龙
1.齐读最后一段。
2.师生对话: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七、作业(选做一题)
1. 为变色龙写解说词,学《动物世界》介绍变色龙。
2. 学习本课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抓住特征, 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后记
我在思考,这一节课,该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呢?
一、留下情感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围绕“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这一情感主线,在教学发现变色龙、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四个部分时,每一部分的教学都回归到“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让学生不断获得情感体验:对变色龙由陌生到喜爱,由喜欢到熟悉,由惊奇到探究,由不舍到放归自然,水到而渠成。
二、留下形象
结合课文中第五自然段,集中写变色龙的外形特征部分,我先从全身——头上——身躯的顺序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变色龙的初步印象;在学习变色龙捕食之后,再回归第五段外形描写,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变色龙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这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再次学习第五段外形的描写,加深学生对变色龙奇特外形的印象。
,《变色龙》教学设计(研究)和反思
三、留下思考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指出,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不断进化和完善的。变色龙奇特的外形特征是和它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的:三角形的嘴有什么用?为什么两眼突起?尖细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四、留下方法
作者把变色龙介绍得这样生动具体,他是怎样做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看、问、听、试验;写作方法:按顺序介绍(全身—头上—身躯),抓住事物的特征;提供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实践。
“留下情感、留下形象、留下思考、留下方法”,这是于永正老师评价一节好课的理念。40分钟的课,我力求做到这四点。
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教学反思
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这一生理特点,我采用了“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邀请学生来扮演工人读课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然后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的特异功能。
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特点,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他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酒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只有变色龙的眼睛每只眼睛是**活动,不同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随后我总结到: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学习。这部分教学时我没有局限在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而且没有游离课文内容,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1)
——五年级《变色龙》的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变色龙》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法及其作用。
2、通过加强朗读练习、理解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认识“变色龙”这一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沙俄****的腐朽。
教学构思
1、本文没有太难的字词,个别字词如有读错现象,可在课堂上由学生互教互学,事先不需布置预习。
2、本文写作年代距今久远,又是外国作品,学生可能感到陌生,为避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于笼统,可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第一段,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获得形象、具体的认识。
3、运用对比进行讽刺,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重点,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可从对比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对对比的理解。人物语言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而对比又恰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把人物语言与对比结合起来分析,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4、教学思路:可以从“变色龙”这个题目入手,紧紧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特点,“变”的外在表现(对比)及“变”的内在原因(为什么变),步步深入,从而完成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入新课
先由学生从动物学角度简单介绍变色龙,要求注意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怎么变以及变的作用,然后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暗示本文的教学思路。
二、讲读课文
1、设疑:教师交代本文的主人公以及他所办的“案件”,然后设问:这位*将会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呢?
2、指名读1~8段,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想一下,听说狗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以后,他会怎么做?
3、学生回答后,朗读10~13段,要求同学对照自己的设想,初步理解*“变”的特点。可要求学生分析第8段,找出奥楚蔑洛夫想“变”的一些征兆。
(1)说话的语气——装腔作势
(2)**的重点——狗是谁家的
4、继续指名读课文14~24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的词语,再把这部分内容看一边,然后说说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有无变化?怎么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指名让学生推测故事的结局,(估计会与原文相吻合)再接着读完全文(这一步骤,在课堂结构上同第一次推想遥相照应。同时,学生的两次推想意见由异趋同,鲜明地反映出对奥楚蔑洛夫“善变”性格的了解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6、总结奥楚蔑洛夫的特点:狡猾善变,见风使舵。
这一步应注意:
(1)直接由学生总结特点,困难不小,可提醒学生注意板书,找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的规律,然后总结。
(2)对狗的态度实则反映了对人的态度。
(3)不同的态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讽刺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
7、引导学生看书,明确奥楚蔑洛夫的狡猾善变除了表现在对狗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引导学生找出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知道即可,对狗的态度已详细分析,这一步不作纠缠)。
(2)通过“冷”与“热” “穿”与“脱”的对比,了解军大衣的作用。
8、讨论:奥楚蔑洛夫确实是个狡猾善变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运用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重点:8、10、17、20、27、29段
(不需要都这样做,可分析一些,留一些)
三、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 可分三个步骤
1、讨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
点拨:
a)变色龙为什么“变”呢?(自我保护)
b)奥楚蔑洛夫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欺下媚上,所以他才“变”)
2、讨论:在这样的****下,沙俄社会是什么样子?重点指导学生研究第一段,从而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形象而具体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
3、顺势总结本文的主题:作者创作这篇小说,就是为了塑造一个欺下媚上的**形象,借此揭露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
四、总结课堂教学的思路
写了谁的什么事?——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变)——怎么变的?——为什么变?——主要通过什么**表现的?(语言描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练习五。
五年级《变色龙》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理解叙述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伺机 刹那间 凶相毕露
2、检查句子
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相机出示: 模 mó mú
(1)标准;榜样 楷模 1、模子 字模
(2)照着样子做 模仿
3、通过预习,我们还知道课文分为三大部分:ppt
发现变色龙 端详变色龙 放回变色龙
4、在“端详变色龙”部分,又重点写了变色龙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外形、捕食、变色。分别是第几自然段?
板书:外形(9)
捕食(10—12)
变色(13—15)
二、学习新知
1、在这三部分中,你对哪部分特别感兴趣?
(一)外形
1、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变色龙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圈出关键词,也可以把关键词写在课文的边侧,帮助你回答。
2、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谈一谈为什么喜欢?(奇特 凶相毕露 眼睛 嘴)
板书:抓特点(这位同学抓住了特点来谈,其实作者也是抓住特点来写的)
3、你能够想象出变色龙的样子吗?同学模仿。
4、想看看这只变色龙吗?出示图片。
5、作者怎么能把它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呢?默读,思考。
(1)理解“端详”。 板书:观察仔细
(2)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描写了变色龙身体的哪些部位?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整体——部分 头——尾) 板书:按一定顺序
6、观察对于描写小动物以及各种事物都非常重要。曾经获***奖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这样一句话。PPT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7、师引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8、如果只给大家变色龙的图片和一些提示,能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去掉提示。
9、学会了写变色龙的外形,那其它小动物呢?看,来了一只刺猬,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有提示——无提示)
10、生练说,汇报。
(二)捕食
1、读一读10—12段,看看变色龙的捕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谁来说?
3、眼睛:
可以**转动,形成立体感,也就是眼睛看得准。朋加沙是怎样介绍的?我们一起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4、舌头快:
(1)什么叫迅雷不及掩耳?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变色龙捕食有多快吗?猜一猜?
我查了资料,变色龙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要1/25秒,照这样计算,变色龙一秒钟可以捕食25次。看看大家伸舌25次需要多少秒。
5、舌头长:
(1)惊人的舌头,舌头有多长,你们知道吗?
(2)60厘米左右,诉诸于文本。联系上下文。
(3)我也查了资料,一般的变色龙长度为17—25厘米,最长的变色龙长度为60厘米,那它的舌头有多长?
6、想不想看一看变色龙是怎样捕食的?
7、播放视频。
8、作者为什么能把捕食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 抓特点
9、齐读捕食段落。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2)
——五年级变色龙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变色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从理清脉络入手,体会叙述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
2、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变龙的外形特征及捕食过程。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路
1、从这一组课文开始,我们已经走**探究自然奥秘的道路。<课件>在你心目中,大自然 ;昨天我们又初步认识了变色龙,在你的眼中,变色龙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变色龙》(指板书)。
2、课文写了这样几个意思:“我们发现变色龙、我们放回变色龙、我们端详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为它们排一排队。
即使上节课我们没有读过课文,你也会这样排序吗?理由是什么?
说一件事、写一段话,就应该像这样脉络清晰,井井有条。
二、细读端详
1、刚开始发现这个小东西的时候,大家都不认识它,称它是什么?(怪物、怪蛇)
2、 它真的怪吗?怪在哪里?(板书:怪) 请**读读全文,找一找它的“怪”。注意: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你手中夹着笔,双手捧着书,读读想想、圈圈划划。
过渡:它怪在哪儿呢?
*外形怪*——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读一读。
2、你见过这样的怪物吗? 不如亲眼看一看。<点击课件>图片
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说上一两句
3、同学们口中的都是零散的语言,组合在一起当然要有一定的顺序。
<点击课件>图片旁配上第九段外形描写自己读读,理一理顺序。 依次写到了什么部位?(生说,师指图相关部位。这是从整体着眼,然后分别介绍了各个部位。当然,只要是循着一定的次序,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 一起读,留意变色龙外形的各个部位。
4、这里说的是什么怪?(板书:外形)
*捕食怪*——
1、看录像,说体会。
叙述:你瞧,说话间我们来到了书上描述的那片丛林。林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野花的芬芳。不经意间,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从眼前掠过—<点击课件>录像片
仔细看,关注它的动作,留意你的感受!
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捕食)
2、读课文,谈感悟。
到课文里面读读,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哪些词句写得特别有水*。
#迅雷不及掩耳#
说什么的?(雷声传得快,来不及遮起耳朵);
书上用它来说什么快?(变色龙的舌头快,来不及——眨眼睛),只听得——(刷)的一声,食物到哪儿了?——(肚子里)。
练习朗读并体会“刷”。 这可是变色龙的独家妙招。
#“刹那间”#
一般理解:“刹那间”是说什么的? 这时间究竟多长多短?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意思的词?
解文中意:课文中的“刹那间”说的是什么?
读文中句:我们读读文中具体是怎样描写的。
指导朗读:刚才在录像中你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观,建议把你当时的表情在读书的同时用上。做到怀着感情、带着表情去读书。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
#眼舌怪#
1、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 不,应该说靠它与众不同的舌头? 怎么不同?一个身长三十厘米的变色龙,舌头有多长?
它的舌头一伸一卷,一只飞舞的蝴蝶就成了口中的美餐。是所有的舌头都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将飞虫尽收囊中吗?(长、准、快)这又说明了那个字“怪”
2、还靠什么? 不,也应该说——(靠它与众不同的眼睛) 何以见得?读课文
3、#绘声绘色#
它的眼睛究竟有哪些特异功能?
能不能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都连起来,像讲故事一样全面地介绍一下它的眼睛。
这种带着表情的、流畅而生动的介绍,就是课文中所说的——绘声绘色。
过渡:除了外形怪、捕食怪,变色龙还有什么怪?
*颜色怪*——
1、我们文中这些中非工人发现的变色龙,是一条挂在豆藤上的——(绿莹莹的四脚小蛇),变色龙都是绿莹莹的吗?(相机板书:捕食)
我不信①书上是怎么说的?(……香蕉叶……泥土……水泥板……)②你猜它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简洁些,怎么说?(随机应变、随心所欲)
2、如果你是掌握了变色技术的科学家,你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哪些方面?
3、由于变色龙有变色保护自己的特点,所以常常被用来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三、整体回顾
1、最后,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了不起的朋友。<点击课件>录像片
好,我们观看完了逼真的录像,赏析了精妙的语言。现在的你还会说变色龙是“怪物”吗?“在我的心目中,变色龙 ”
2、#名副其实#
(如果学生未说到这个词,教师就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在我的心目中,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这话该怎么说?(名:变色龙,副:符合,实:会变色)现在知道什么叫名副其实了吧?
3、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么办?
四、激发探究
1、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广博的知识、无穷的奥秘。其中许多动物都和变色龙一样,有着自己的特异功能。你看,枯叶蝶能乱真、蚯蚓避虎能再生……你也知道很多动物界的奇异现象呢,是吗?
2、世界真奇妙。这一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大自然的“趣”、法布尔的“痴”、变色龙的“怪”,我们还将去认识金蝉脱壳的“奇”。动物世界还有更多更有趣的故事。你也学着书上的样子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抓住一个特点介绍它的生活习性、或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它的外形特征。<点击课件>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像今天课堂上这样关注动物、热爱自然,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去探寻大自然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外形
6、变 色 龙 捕食 怪
颜色
五年级变色龙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记述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16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至八自然段是第一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又是从三方面作了描述:一是第九自然段写它的外形特点;二是第十至十二自然段,写它眼睛的特点及捕食速度快。首先通过朋加沙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左右眼能**活动,两眼同时注视目标时,又会产生立体感,能准确的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接着“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条变色龙的捕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变色龙捕食食物的速度准确。三是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有随环境迅速变色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学情分析
1. 作者巧妙的将变色龙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感兴趣,是难得的训练素材。
2. 学生在中年级时,已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明白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联系。
3.《变色龙》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和《装满昆虫的衣袋》之后,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总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学生收集变色龙的资料。
3. 教师大体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生字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整体感知课文,将课文分成发现、端详和放回变色龙三个部分。
学习第一部分:“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第二课时
一、课前活动
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回顾交流
1.回忆上节课所学,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师板书:发现、端详、放回)
2.我们发现的是一只( )的变色龙。
三、端详模样
1.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说说它的长相哪儿让你感到惊奇?
交流:嘴、眼睛、背、脚、尾巴。
2.这么细致的描写,得意于课文中的哪个词?(端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对着变色龙的肖像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5.我们端详的是一只( )的变色龙。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捕食
1.出示学习要求:
(1)小组成员仔细阅读10—12自然段课文。
(2)研究问题:变色龙是如何捕捉到食物的?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3)我们认为: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
(小组学习时间:5分钟)
2.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师请大家回忆外形部分关于“嘴巴”和“眼睛”的描写,提出质疑:“三角形的嘴巴,突起的两眼”在变色龙的捕食中有什么用?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师总结:外形的刻画,不仅要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动物的外形是和它的生活习性有着紧密的关系。
五、神奇的变色
1.师生对读课文中变色部分。
2.师生对话:变色龙来到我们教室,它会有怎样的变化?
3.结论:变色龙是随环境而改变颜色。
4.指导造句:名副其实
5.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
6.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六、放回变色龙
1.齐读最后一段。
2.师生对话: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七、作业(选做一题)
1. 为变色龙写解说词,学《动物世界》介绍变色龙。
2. 学习本课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抓住特征, 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后记
我在思考,这一节课,该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呢?
一、留下情感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围绕“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这一情感主线,在教学发现变色龙、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四个部分时,每一部分的教学都回归到“这是一只( )的变色龙”,让学生不断获得情感体验:对变色龙由陌生到喜爱,由喜欢到熟悉,由惊奇到探究,由不舍到放归自然,水到而渠成。
二、留下形象
结合课文中第五自然段,集中写变色龙的外形特征部分,我先从全身——头上——身躯的顺序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变色龙的初步印象;在学习变色龙捕食之后,再回归第五段外形描写,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变色龙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这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再次学习第五段外形的描写,加深学生对变色龙奇特外形的印象。
三、留下思考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指出,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不断进化和完善的。变色龙奇特的外形特征是和它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的:三角形的嘴有什么用?为什么两眼突起?尖细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四、留下方法
作者把变色龙介绍得这样生动具体,他是怎样做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看、问、听、试验;写作方法:按顺序介绍(全身—头上—身躯),抓住事物的特征;提供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实践。
“留下情感、留下形象、留下思考、留下方法”,这是于永正老师评价一节好课的理念。40分钟的课,我力求做到这四点。
五年级变色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
1、读读生词
2、课文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变色龙捕捉食物
放回
变色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3)
——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反思3篇
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反思1
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这一生理特点,我采用了“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邀请学生来扮演工人读课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然后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的特异功能。
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特点,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他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酒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只有变色龙的眼睛每只眼睛是**活动,不同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随后我总结到: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学习。这部分教学时我没有局限在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而且没有游离课文内容,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想由于这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说明文,它语句生动形象,也很适合指导朗读,所以教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联系人物心情读好课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反思2
《变色龙》是一篇以趣味性故事来展开,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的课文。借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认识变色龙,了解变色龙。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抓住“变色龙的特点”这一主线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本篇的语言特色。
首先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我们发现变色龙、我们放回变色龙、我们端详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为它们排一排队。
理由是什么?点出说一件事、写一段话,就应该像这样脉络清晰,井井有条。
然后抛出问题:刚开始发现这个小东西的时候,大家都不认识它,称它是什么?(怪物、怪蛇)它真的怪吗?怪在哪里? 请**读读全文,找一找它的“怪”。提醒学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你手中夹着笔,双手捧着书,读读想想、圈圈划划。
“变色龙怪在哪儿呢?”学生很快找出来是三个方面:外形怪、捕食怪、颜色怪。之所以抓住这个问题,而没有抓住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因为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灵魂,抓住主线来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紧接着让学生围绕着第二个问题自己进行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这些特点的,结合变色龙的图片、视频感受体会。在引导时,针对变色龙外形独特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看图找外形特点,当发现学生说得杂乱无序时,适时地出示预习表格,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动物的外形。 当学习变色龙捕食神速时,首先观看了一段视频,再让学生自读文中的有关段落,再找找哪些词句写得特别有水*。“迅雷不及掩耳”“刹那间”等词语生动再现了捕食的场景。但这一段视频时间太长了,应该更简短些。
在介绍变色龙眼睛的特点时,课文用“绘声绘色”一词来形容朋加沙的介绍,而这段文字并不是太好读。因此,结合第一课学习的“娓娓动听”一词理解“绘声绘色”,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借此理解“绘声绘色”。叙述变色龙变色的经过时,学生通过读就可以理解“名副其实”整个词的意思,但是落实到具体字上,就有难度。这个词语中,“副”的意思是最难懂的,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是“符合”的意思。知道这个关键字的`意思,再去结合课文朗读,学生很快会明白“名”指的是“变色龙”的名字,“实”是指课文中叙述的变色的过程。然后变色龙一系列的变**片和视频展示出来后,学生就对“名副其实”真正理解了。
一堂课结束了,老师们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我都虚心接受,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上,在课堂检测上,朗读指导上,都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钻研课标、精心设计课堂、夯实基础、扎实阅读和写作,都需要一步步完善,一步步精进。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4)
——《变色龙》教学反思10篇
《变色龙》教学反思1
《变色龙》是沙皇俄国时期的契诃夫创作的批判当时社会的一篇小说。无论是时代,还是**,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文本的中心立意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考虑到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这一突出特色,我决定以“读”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项。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教读本文,我抓住“变”这个文眼,结合各个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理解文本。
虽然课前我也曾听说这个班的学生挺活跃的,然而课堂上同学们的非凡表现乃令我惊异不已:学生的模仿、感悟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教学中,我请学生结合其他描写找出形象的语句来大声朗读、反复体会。学生会从中引起感情共鸣,很快抓住人物的特点,也更好地理解了这个人物所塑造的形象。这比我直接讲授好得多,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把主动权交给大家,动其全身,投入文本。
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内在本质。在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动物界的“变色龙”变色的真正原因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身,那么生活中的“变色龙” 呢?他的变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同学们主动研读课文,以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式,不仅对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社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揭开了谜底:“变色龙”作为沙俄**者的走狗,必须对上摇尾乞怜,对下大施**,才能迎合**,保护自己。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无论是朗读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是小说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这堂课,我紧紧抓住了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来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主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两千年的传统教育证明的经验。朗读对于现代的语文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思考、实践,沿着这条路更加成熟地处理课堂教学。
《变色龙》教学反思2
这节课虽已上完,但思绪仍迟迟不能由“铃声”的响起而结束,感想蛮多……
一、 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持之。
《变色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 “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二、大胆取舍,深挖主题----汗之。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这引起我的深思:面对小说内容,马上就会想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于是乎学生经常被“哗”一下带到了19世纪末的俄国,20世纪初的*,**战争,辛亥**……我们对处于那样环境中的人物或鄙视或同情或敬仰……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的**、资本**的**,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能通过我们几句话的介绍就真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吗?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应以有效阅读为主吗?能不能抛开时空的界限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说一篇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终决定不刻意的介绍沙皇黑暗**。而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身上人性的弱点剖析。
但这样做会不会认为是在刻意给人物“贴标签”呢?失去了小说内容原汁原味呢?
三、课堂亮点,一闪而过----叹之。
在教学最后,让学生谈谈你身边有“奥”吗?学生讲了一些,其中一个同学讲到,我们就是一群“奥”,班**不在的时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学叫到:班**来了。我们就可安静了。”这个学生的话说得十分真诚,我在心里其实也蛮高兴能联系到生活这么近了,就在眼前了……班**对于学生不就是一个“权威”吗?我们不也常说学生:我在我不在,你们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但课堂上我却只能一笑了之,转移话题了,担心学生会举出其它更尖锐的问题,到时我如何圆场?这堂课不就漏洞很大了吗?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吗?马上由刚才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到“顾左右而言他”……现在想来,呵呵……我不也是“奥”吗?
四、言者,心之声也-----缺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但朗读指导不到位,心中总想着后面的教学内容,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还朗读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品析语言的传神。我应当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
《变色龙》教学反思3
《变色龙》以故事的形式写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经过,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变色龙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数量不多,难得碰到”,所以对教室里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了解、不熟悉。怎么办呢?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以准确、细腻的笔触,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
写作顺序是“全身——头——身躯”,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认识变色龙。但是,为了使孩子们准确把握变色龙的外形,我让孩子们观看变色龙的图片,说说变色龙的样子。在学生学习第九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图片,相互提示。
这样,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容易准确、清晰、具体了。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体会变色龙的舌头“长得惊人”。学习第十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观察这样几幅插图:在香蕉叶上,变色龙变成了香蕉叶色;在棕色的泥土上,变色龙变成了棕色;在水泥板上,变色龙变成了浅灰色;在枫叶上,变色龙变成了红色……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颜色印象清晰,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颜色的渐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颜色渐变的、流动的、**的画面。学生不禁惊叹变色龙功能之奇特,本领之高超。
《变色龙》教学反思4
《变色龙》以故事的形式写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经过,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变色龙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数量不多,难得碰到”,所以对教室里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了解、不熟悉。怎么办呢?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以准确、细腻的笔触,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写作顺序是“全身——头——身躯”,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认识变色龙。但是,为了使孩子们准确把握变色龙的外形,我让孩子们观看变色龙的图片,说说变色龙的样子。在学生学习第九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图片,相互提示。这样,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容易准确、清晰、具体了。
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体会变色龙的舌头“长得惊人”。学习第十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观察这样几幅插图:在香蕉叶上,变色龙变成了香蕉叶色;在棕色的泥土上,变色龙变成了棕色;在水泥板上,变色龙变成了浅灰色;在枫叶上,变色龙变成了红色……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颜色印象清晰,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颜色的渐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颜色渐变的、流动的、**的画面。学生不禁惊叹变色龙功能之奇特,本领之高超。
《变色龙》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动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编写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知道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一:游戏互动,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捡豆子游戏,让学生的***迅速投入课堂。对动植物适应环境而独到的生活习性进行有效迁移,对变色龙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由变色龙的独特的功能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二: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变色龙会 “变色”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重视合作与交流
生活中,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认识较单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课前采用查阅图书资料,访问专家和上网查询等方法获取信息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做到资源共享。
四: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探究过程。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探究更多的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
五:重视真实评价,促进学**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变色龙》教学反思6
1、把学生教得快乐:快乐一直充溢着课堂,主要集中在说捕食和变色时,学生由衷地格格地笑出了声来,这不在于老师的几句幽默,更多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教材给学生感觉的新鲜,对大自然小动物的真正热爱……
2、把学生教得聪明:首先变色龙的聪明感染了孩子们(似睡非睡地窥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色……);其次,孩子们发现了文本中许多的隐含着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3、留下点遗憾:没能在第二课时当堂让孩子们把解说词写完。文本,一个多好的凭借!有了它,老师就有了智慧的源泉;有了它,孩子们就有了起跑的力量;有了它,师生间就有了丰富而美好的情感。
《变色龙》教学反思7
这节课虽已上完,但思绪仍迟迟不能由“铃声”的响起而结束,感想蛮多……
一、 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持之。
《变色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 “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二、大胆取舍,深挖主题----汗之。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这引起我的深思:面对小说内容,马上就会想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于是乎学生经常被“哗”一下带到了19世纪末的俄国,20世纪初的*,**战争,辛亥**……我们对处于那样环境中的人物或鄙视或同情或敬仰……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的**、资本**的**,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能通过我们几句话的介绍就真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吗?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应以有效阅读为主吗?能不能抛开时空的界限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说一篇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终决定不刻意的介绍沙皇黑暗**。而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身上人性的弱点剖析。
但这样做会不会认为是在刻意给人物“贴标签”呢?失去了小说内容原汁原味呢?
三、课堂亮点,一闪而过----叹之。
在教学最后,让学生谈谈你身边有“奥”吗?学生讲了一些,其中一个同学讲到,我们就是一群“奥”,班**不在的时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学叫到:班**来了。我们就可安静了。”这个学生的话说得十分真诚,我在心里其实也蛮高兴能联系到生活这么近了,就在眼前了……班**对于学生不就是一个“权威”吗?我们不也常说学生:我在我不在,你们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但课堂上我却只能一笑了之,转移话题了,担心学生会举出其它更尖锐的问题,到时我如何圆场?这堂课不就漏洞很大了吗?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吗?马上由刚才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到“顾左右而言他”……现在想来,呵呵……我不也是“奥”吗?
四、言者,心之声也-----缺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但朗读指导不到位,心中总想着后面的教学内容,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还朗读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品析语言的传神。我应当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
《变色龙》教学反思8
《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文章的题材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想要真正的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去,却不是那么容易。
随着语文课堂**的逐渐深入“语文的课堂活动化”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课堂的活动如何开展,这节课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是学生之间开展的,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
一、自渎自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在旁边写一写原因。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评析。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式,这样,实际上所有的同学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反思,从更深层次让学生活动,把活动的.内容留给了学生,把充分的自*留给学生,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学们的参与性很强。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们对变色龙的珍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活动中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认真体会,感悟理解。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课后训练重点要求我们用词造句,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变色龙捕食的特点和外形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用词造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实现双基教学,完成了该课文教学又一重点内容。
这篇文章教学,内容感情方面中的课堂**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回想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课上完了,听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我的激情还久久不肯退去。我深信:只要我们善于依靠文本,大胆创新,我们的花朵定会开得更灿烂。
《变色龙》教学反思9
文章写得很有顺序,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圈划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体会按顺序、表达的好处。
课文第14自然段,按顺序分别写出了三种事物的颜色。我让学生边读边圈画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了颜色渐变的过程。变”是变色龙的特异功能。我是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变色龙这一特异功能的:(1)找出含有“变”字的词语;2、观察插图,体会“变”;发展、丰富文本,以放在枫叶中、枯草中,“变色龙变成——”的形式引说,体会“变”的快速、神奇。解读“变”的目的。4、“夸”。“夸”的好处:(1)激发学生对变色龙的喜爱之情;(2)为课文最后“我们放回变色龙”作了铺垫。(3)有利于改变“以貌取人”的习惯。(4)有助于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积极性;(5)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变色龙》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我的重点就是学语言,用语言,表现语言
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小动物:(生齐读)变色龙
昨天同学们都预习过了,谁来读给我听呢?我点了一个几乎没举过手的前排就坐的学生(我们班学生很少举手,即使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们都懒得抬抬手,于是我就随机点了他)
生1:读第一自然段
读完后,我们面面相觑,原因是大家都感到他的朗读只有二年级学生的水*,于是,我请他又读了一遍。
生1:再读第一自然段
师:好些了,但我想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读这一段?
生1同桌起来读了,也是一字一句地读。
我心想肯定很多人根本没预习吧,于是就给了时间让他们**读一遍,读完了他们停下来了,我说,既然都停下了,说明都读完了吧,请生1再读一遍好吗?大家感觉他这次读好些了,我提醒道:请问这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提到“中非”)请圈出“中非”这个地名。好我们请生1后的学生接下读课文。
生2:很*淡地读了一下第二自然段(这是我们班的一贯风格:**淡淡才是真!有人说,他们是擅长考试的孩子,因为期中期末考试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就是上课各忙各的,很少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不过,通过今天的尝试,我知道是我没有去调动他们的热情,这是我以后每节课必须认真去做的事:课堂上,教师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激情)。我轻轻问了句:他的声音能“震惊寂静的田野”吗?教室里有人摇头了,我想听到震惊田野的声音,谁能呢?
有人挑战了,很好,一个读过了,又有人举手了,终于一个凄惨的声音让其他跃跃欲试的人都放下了手,笑声在课堂上第一次爆发!我知道,我们已经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
师:我们继续,该轮到谁了呢?
生3***,很急切地读了声“什么事?”(他是我们班唯一*常有点活力的人,悟性较高,所以,在此没有费“周折”)
生4紧接着就读了第四自然段。师提醒:为什么“怪蛇”上要加单引号?有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理由:1这句话本身就用了双引号2这里的“怪蛇”并不是真正的蛇!!
接下来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读了“在哪里?”我也学着她读了一遍,大家伙都笑了,该怎么读呢?很多人的热情又上来了,于是课堂的第二个小**出现了。(尽管就三个字,但孩子们的热情就是高,可能是这是他们能理解的,体验过的场景)
第六段后面一个孩子读了。“在这里。”又是三个字,有的人就能读得很果断,而有人读来就是软绵绵的。“变色龙”“变色龙”!这一段,学生的朗读也很精彩。就这样,我们边读边聊,第一自然段就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于是我顺水推舟,说道,那一小组还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过我们听,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把手举起来了。(这是我来这个班上课以来学生积极性最高的一次,所以,每一小组结束,我都说只请最后一小组了,但是学生的兴致极高,而且,会冷不丁地冒出很地道的一句“啊呀”“在哪里?”“在这里。”)而且,尽管我们是分小组“开火车”读,但是,孩子们配合的非常密切,他们仿佛都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我小结了一下,重点表扬了几个“意外的突出者”和“最佳搭档组”,他们都像打了胜战似的得意。现在读书的主动权已经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手中了。接下来的课文我依旧这样与孩子们在嬉笑怒骂中学完了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还特别练习了用“似-似-”这一格式的造了词,用“绘声绘色”一词造了句。
反思:
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我的课堂内容太简单了,但是,我们能奢望从一篇短短的文章中学会全部的语文知识吗?我们能夸张地在一节课内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吗?所以,学生能悟到的,读懂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收获,(也是我们应该在备课时着力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必强加给他们太多不能理解或目前还不能接受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是有生命力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5)
——《变色龙》教学反思10篇
《变色龙》教学反思1
每每听一堂优秀的课总是思绪万千,课堂的流畅,课堂的活跃,课堂的从容,课堂的有条不紊,足以让我们有了新的动力与方向。
上周四我们在实验中学听了四堂课,四位老师各有特色,四堂课各有千秋,风格迥异,各有各得优点,各有各的不足,我只针对我们初四集体背的一堂《变色龙》略表见解。
《变色龙》是一篇老课文,提起来大家都很熟悉,但要想把这篇课文上出新意来,上出特色来,也是一大困难,越是大家熟悉的文章,越容易被挑出缺点来,因此很难把握,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也讨论了本课的重点,大家也一直认为,要让学生明白对人物的描写要抓住外贸神态心里动作等若干个环节,而且要把握本文所讽刺的是什么。
房老师的课应该说上得很成功,他打破了以往的授课思路,而是重新找出切入点,很新颖很有突破性。让我们所有人感到是一个巨大亮点的是他的朗读。他可以将人物的对话朗读的有声有色,惟妙惟肖。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吸引过来,那一刻,教室里很安静,惊得听见大家的呼吸,是因为大家都被房老师精彩的朗读吸引住了。教师的范读就像一个智慧棒,孩子们立刻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努力读出老师的那种效果来,因此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一刻,我被老师的素质所震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像方老师那样将课文读的很到位,那么我们不就是学生的模范吗?我们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素质的提高,这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变色龙》体现的是人物的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丑态,所以我们应该抓住任务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房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来分析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整篇文章抓住变与不变为线索,将课文的中心挖掘很深。
课文上的有声有色,但也有不足之处,文章为什么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为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人物活灵活现,在这里应该给学生点一下,如何描写人物,但老师似乎在这里并没有点明,而是一略带过,我们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写。
听了别人的课,感觉到自己的.差距,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觉到应该加快步伐。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快马加鞭,争取让自己也完美起来。
《变色龙》教学反思2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动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编写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知道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一:游戏互动,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捡豆子游戏,让学生的***迅速投入课堂。对动植物适应环境而独到的生活习性进行有效迁移,对变色龙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由变色龙的独特的功能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二: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变色龙会 “变色”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重视合作与交流
生活中,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认识较单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课前采用查阅图书资料,访问专家和上网查询等方法获取信息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做到资源共享。
四: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探究过程。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探究更多的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
五:重视真实评价,促进学**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变色龙》教学反思3
公开课今天终于**,—一节课上下来,我的第一感觉是谢天谢地,课总算上完了,好像是卸下了很重的包袱似的,格外轻松。然而回过头来再看我的课堂,真得才发现教学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名篇,由于课文经典,可以挖掘的地方很多,我安排了2教时。本课是第一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人物形象分析上,以及学习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上。从教学效果看,大多数同学都能体会出主人公善变的性格,并能用用合适的词语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看来学生的词语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的。
本节课以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听读朗读录音、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人物全班演读的方式,着重抓重点段落,在读中感悟,并用声音的形式再现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使蕴含于课文中的深层内涵浮出于文字表面。教学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朗读,自己点评分析,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作引导点拨,对课文进行深入的体会和揣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体会,理解,感悟,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文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细节描写的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课堂效率的提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摈弃课堂上无效的、低效的环节,让课堂有效教学最优化、最大化,就是“高效课堂”。仔细回忆我的课堂,自以为虽能关注学生,较为灵活的调控课堂节奏和内容,但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和低效环节不在少数,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设置的不当,造成学生学习的低效是第一点。备课之初,我就在想,怎样设计一个能很快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的主问题呢?《变色龙》这篇课文我教了很多遍了,以前总是围绕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案子的变化来设计问题,问他变了几次?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呀?这次我想换种方式,冥思苦想想了个以“判决书”的形式来梳理情节的办法,但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做时才发现,这种方式很好,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问题设计过于粗略,指向性不明,学生对每一审的判决结果的回答不好说。如果我在“判决书”上加点提示“对狗和赫留金怎么处理”,学生在书中直接勾画答案,答问的难度就降低了,这样我就可以节约五分钟的课堂时间。
幻灯片的使用不当,导致有限时间的浪费是第二点。还是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这个环节,我为了把主人公不断改判的过程给学生理清楚,特制了几张幻灯片,在引导学生熟悉文本的时候我发现一张张的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的***不再集中在课本,同时很浪费时间,因此我在播放三张之后果断的放弃了后三张的播放。
仔细想来,我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也不够准确,把他们估计的有点高,总觉得一些问题对他们来说不难,可落下实来不是那么回事。
整个课堂由于前面耗时较多,所以后面就有些赶进度,在朗读的指导上不够具体到位,课堂小结的环节也省去了。一节课没有留下让人很难忘的东西。没有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啊!
记得著名***于漪说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我的课虽谈不上艺术,但为了让以后的遗憾少一点,让课堂高效一些,我将继续努力。
《变色龙》教学反思4
《变色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同学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节教学谈谈自己的得失
一、抓住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
本课教材中,变色龙外形特征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按照“总——分”的写法,先写出了变色龙“全身翠绿”,然后分别从头部和身躯两部分抓住特点来介绍变色龙,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一段描写恰好为学生观察小动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一张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学生用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变色龙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此时,我趁机引导学生总结出了
观察小动物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即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当孩子们沉醉于自己的读书收获时,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幅小猫的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说一说小猫的特点。图片中的小猫憨态可掬,很快集中学生的***,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自己眼中的小猫,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优势,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由于变色龙远离学生生活,学生对其捕食和变色的生活习性充满了好奇,仅仅依靠文本资料,很难满足学生的未知欲。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多**教学课件,适时演示变色龙捕食的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把文本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了变色龙捕食的快、准。对于变色这部分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把变色龙放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让它“变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插图的观察,积极调动思维,更深刻的理解了其 “名副其实”的变色本领。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来源于立足学生认知基础的精心设计,来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
《变色龙》教学反思5
语文课堂之上,最忌讳教师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在这堂课上不就有敢说“不”的吗!一句句像“那群人并不麻木”的“意外”衍生了一个个“精彩”。
一、“他们(那群人)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报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顾别人了。”这正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体现,走进人物的心声,此时你不得不慨叹文学的魅力,学生思维的活力。教师就要抓住这美丽的一瞬,让它充分展现它的光芒。
二、“‘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没错儿,将军家的!’这两句都是人群里的人说的。’这让奥楚蔑洛夫多变了两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实际上写一次就行!”虽然看似与上题无关,但不妨看作一个小插曲,教师只需稍做引导似乎就能水到渠成。可谁又曾想到,他们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爱护他们好奇心、求知欲,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学生而言,我们教师能做的,最迫切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以学得促习得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导便凸现出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找寻 “看客”。
四、有思维的沉默是金。当某些东西一旦触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触动他们的某些不和礼仪的行为时。他们就需要思考,就需要同自己**,这时沉默是他们唯一的外在表现。教师则要经得起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的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的智力发展。”①就如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总是*静的,可它的内部却是暗流涌动。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望出现的局面吗?
五、“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也不会脱离生活,一句“同学们再想想,在咱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类人呢?”让学生把语文与生活实践仅仅相连。在生活中寻找文学的影子,在文学中体味生活的'味道。
六、“语文生命”“ 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②这层境界需要我们努力一生付出一生。但请相信,耕耘就有所收获。
语文之路处处崎岖而又处处孕育精彩。既然踏上这条路,我们就要努力去收获精彩,如何走稳、走好、走出精彩,我将会用书籍武装自己的头脑,像“ 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不断提升,不断反思。对一位教师而言,能够发挥的自己的专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固然是很重要。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落窠臼,不墨守成规,敢于批判“旧我”,勇于创造“新我”。
《变色龙》教学反思6
《变色龙》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而本单元的习作2是写小动物的,要求仔细观察外形、动作,并用上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本文就是一篇极好的例文。今天的课堂上,我把重点定位在写作方法的习得。
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但课文中有比较详细的文字介绍,所以,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体会变色龙外形的写法上。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没有多少,可是有顺序,有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发现,我在黑板上依次板书:全身 头(嘴、眼睛) 身躯(背、腹部、尾巴),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对变色龙的外形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也知道了描写外形要有一定的顺序。习得了写作方法。接着,我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这样,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更准确、清晰、具体了。
第10小节只有一句话,但是这句话在全文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就文中的这句话对“承上启下”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虽然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听懂了,但是最起码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有了这种概念,效果还是有的。
《变色龙》教学反思7
《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文章的题材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想要真正的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去,却不是那么容易。
随着语文课堂**的逐渐深入“语文的课堂活动化”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课堂的活动如何开展,这节课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是学生之间开展的,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
一、自渎自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在旁边写一写原因。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评析。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式,这样,实际上所有的同学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反思,从更深层次让学生活动,把活动的.内容留给了学生,把充分的自*留给学生,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学们的参与性很强。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们对变色龙的珍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活动中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认真体会,感悟理解。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课后训练重点要求我们用词造句,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变色龙捕食的特点和外形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用词造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实现双基教学,完成了该课文教学又一重点内容。
这篇文章教学,内容感情方面中的课堂**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回想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课上完了,听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我的激情还久久不肯退去。我深信:只要我们善于依靠文本,大胆创新,我们的花朵定会开得更灿烂。
《变色龙》教学反思8
一、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
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二、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想象。
三、活动准备
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色龙,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丰富变色龙的特点:身体能够变色。
(二)出示彩色变色龙,幼儿观察、表述看到了什么? (集体认识"变色龙",知道这只变色龙的尾巴是***,身体是黄色的,脚是绿色的。)
五、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一)(小汽车)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贪吃的变色龙看见***小汽车,啊呜一口吃下了***小汽车,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噢,尾巴变成***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红色?
(二)(黄色的桌子)请看变色龙又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贪吃的变色龙又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吃下了黄色的桌子。那小朋友猜猜看,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噢,变色龙的身体变成黄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黄色?
(三)小朋友你们看变色龙的身体哪儿又发生了变化?(脚变成了绿色)咦,这次贪吃的变色龙又吃了什么?原来变色龙吃了一棵绿色的大树,脚变成了绿色。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绿色?
(四)小朋友你看,天黑了,变色龙不见了,他藏到哪里去了?噢,原来他藏在了黑夜里,这次他又吃了什么?小朋友猜猜看,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影子。小朋友你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变色龙也吃掉了自己的影子变成了黑色,藏在了黑夜里,所以小朋友找不到它。
(五)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月亮)贪吃的变色龙又啊呜一口吃掉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原来贪吃的变色龙吃掉又大又圆的月亮后身体变得又白又亮。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吧!
六、结束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休息一下,顺便去寻找更多的色彩,回来让我们来给这贪吃的变色龙画出漂亮的颜色!
七、活动延伸
给贪吃的变色龙涂色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讲授法、**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变色龙》教学反思9
回想第二课时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似乎课上完了,我的激情还久久不肯退去。
我讲的是一篇写人的外国小说,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时代,还是**,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考虑到语言描写这一突出特色,我决定以学生比较喜爱的分角色演出为开突破口。学生的模仿、感悟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在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动物界的“变色龙”变色的真正原因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身,那么生活中的“变色龙”呢?他的变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
同学们主动研读课文,以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式,不仅对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社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揭开了谜底:“变色龙”作为沙俄**者的走狗,必须对上摇尾乞怜,对下大施**,才能迎合**,保护自己。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是小说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小组**发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变色龙》教学反思10
一、 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持之。
《变色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二、大胆取舍,深挖主题----汗之。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这引起我的深思:面对小说内容,马上就会想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于是乎学生经常被“哗”一下带到了19世纪末的俄国,20世纪初的*,**战争,辛亥**……我们对处于那样环境中的人物或鄙视或同情或敬仰……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的**、资本**的**,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能通过我们几句话的介绍就真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吗?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应以有效阅读为主吗?能不能抛开时空的界限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说一篇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终决定不刻意的介绍沙皇黑暗**。而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身上人性的弱点剖析。
但这样做会不会认为是在刻意给人物“贴标签”呢?失去了小说内容原汁原味呢?
三、课堂亮点,一闪而过----叹之。
在教学最后,让学生谈谈你身边有“奥”吗?学生讲了一些,其中一个同学讲到,我们就是一群“奥”,班**不在的时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学叫到:班**来了。我们就可安静了。”这个学生的话说得十分真诚,我在心里其实也蛮高兴能联系到生活这么近了,就在眼前了……班**对于学生不就是一个“权威”吗?我们不也常说学生:我在我不在,你们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但课堂上我却只能一笑了之,转移话题了,担心学生会举出其它更尖锐的问题,到时我如何圆场?这堂课不就漏洞很大了吗?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吗?马上由刚才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到“顾左右而言他”……现在想来,呵呵……我不也是“奥”吗?
四、言者,心之声也-----缺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但朗读指导不到位,心中总想着后面的教学内容,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还朗读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品析语言的传神。我应当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6)
——初中语文《变色龙》说课稿3篇
初中语文《变色龙》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变色龙》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6课。本文通过继续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自然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第十五自然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大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课主要是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他儿童国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变色龙》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作为学生的探究伙伴也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变色龙尚属罕见动物,极为罕见,同学们对于它的认识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光靠读来悟变色龙的特征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变色龙。通过一些图画,了解变色龙捕捉食物之迅,以及它能在不同的环境和温度下变色的过程,学生饶有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画,直观导入: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生物活动情景图,非常醒目。此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动物,发现有些动物与环境颜色一致,很难发现;而有些动物的体色却很鲜艳,一目了然;更有趣的是,有些动物的体态竟然与植物的样子相类似等等,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初步感知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默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他们留下了深印象,并说出原因
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让学生解释“端详”,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让学生把最感兴趣的语句读好。
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谈一谈我们观察小动物后获得的启发。,并相机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变色龙的捕食和变色。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让学生谈一谈放回变色龙后想说的话。
(三)交流资料,活跃课堂:
由于课前我安排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在这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老师同学共享,给学生创造了交流获取新知的机会。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变色龙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四)、拓展文本,追求超越:
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板书设计:
外形 怪
6.变色龙 捕食 快
变色 多
初中语文《变色龙》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的*和黑暗。
二、说学情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神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三、说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沙皇****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描写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掌握欣赏小说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致大增,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朗读全文,并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作为评委,从字音,流利,感情,语气等方面,评价朗读的优劣。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深入研读
1.谈发现,畅所欲言。
教师过渡:同样的一个案件,判决结果却一次次大相径庭,你有何感想?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学习流程:学生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
生1:从这份判决书中,我发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作出了六次判决。
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审案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
生3:虽然*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反,但他始终是讨好上级、**下级。
生4:这个*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
教师小结,导出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的问题较开放,可深可浅,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进行现场采访。
1.各位**选好采访对象,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准备现场采访。
2.**现场采访。
学生采访:
**1:请问赫留金,你对这次**有何感想?赫留金:对于这次**,我非常不满,这对我太不公*了……这位**长太黑了。
**2:请问**长,你为何要反复改变**结果?**长:说心里话,我也想秉公执法,我也想做一名公正的**长,但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我也得养家糊口啊。
3.如果学生没提出带全局性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接着采访。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的*和黑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现场采访,打破传统的固有的**形式,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性体系,让学生在**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巧妙地揭示小说主题,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五)小结作业
纷繁世态给了你了解社会、关照人生的思考与启迪,请构思一篇小小说,以你的独特视角去展现现代社会的横断面。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
七、说板书设计
变色龙
名贵伶俐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设计意图】板书再现了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的身份处理案件的变化过程,归纳出性格特点,为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提供了帮助。同时整个板书简洁、形象、美观,揭示了小说中人物、情节、性格的本质关系。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相信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变色龙》说课稿3
小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下面我就从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谈谈小说《变色龙》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特点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作者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文章借助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对虚伪的沙皇****予以了无情的揭露,同时也对逆来顺受、愚昧、软弱的小市民们加以批判。
“人物画廊” 是本单元的主题。
“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主题;在学**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是编者设此单元的意图。
(二)说学生情况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尤其像本文内容精彩、情节引人,通过预习已经能够了解文章大意,但对于人物性格的'全面把握以及性格背后隐含的深刻社会意义还需教师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重点]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了解社会特征。
3、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秉着“高起点、巧点拔、悟精华、重创造” 的原则,教法上主要采用:
1、“主问题引领”法:这样可以帮助简化教学头绪,明晰教学思路。
2、诱导点拨法: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忘发挥教师的诱导作用。
3、延伸拓展法:由表面文字向深层内涵上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学法上我强调: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习惯。
2、诵读品味法。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能使蕴含于课文中的深层内涵浮出于文字表面。
3、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迁移、转换。
(五)说教学程序
下面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这里主要完成四个环节,即“设悬疑,引主要人物——看言行,知人物性格——析环境,认社会特征——改结局,悟社会意义”。
补充:
这里需要补充两点:1、本文字词简单,没有难点,所以不需花时间在字词梳理上。2、每节课课前,会有轮到的小组派**上黑板写预习后自己归纳的文章主题和预习困惑,但教师暂不做评判,会随着课堂的进展让**的学生自己完善答案,或请台下的学生补充完善答案。这样就既能便于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好习惯,也能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困惑灵活调配课堂,真正体现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
一、设悬疑,引主要人物 (这一环节预计3分钟。)
导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首饰匠赫留金的手指究竟是怎么破的?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发言热烈,但事实证明看起来如此简单的问题其实在书上根本找不到明确答案。这时教师顺势引导:不是因为同学们水*差或者读书不仔细,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其实一件狗咬人的事件并不算大,可当它遇到了一个 特别的**,发生在一个 特殊的年代,加上一群 特定的人,原因就实在难查了,因为“狗到底有没有咬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 “这到底是谁家的狗”上。今天,就让我们深入走进这段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故事。
【设计意图: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
二、看言行——知人物性格
1、上一环节,学生能很快地给三个空填答案,尤其是第一个空,能说出“善变”(板书),但都难以全面和准确,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细品慢嚼。
这一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空,我请他们完成一张表格,要求用文中奥自己的语言来填写,然后告诉我空上填哪个词最好。(这一环节预计8分钟。)
【设计意图:这样,随着表格的完成,奥前后六次态度的不停变化显而易见,文章思路很快理清,随之他那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小人形象也跃然纸上。】
2、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为六幅图配音,要求结合原文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声情并茂。(这一环节预计5分钟。)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找台词的过程就已是对文本的再次研究,而要配得声情并茂,就更少不了对人物语气、神态等方面的揣摩,无疑会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一。】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以语言描写为主,辅以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并告之:让人物自己不断变化的语言来展现自己那丑恶的面目正是契诃夫小说的一大特色。
三、析环境——明社会特征
1、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完成后两个空。引导词是这样的:奥为什么会如此多变和狡猾,他的性格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学生能很快想到社会原因,那么让他们用事实说话,请再次回到原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或暗示时代背景的文字并分析其作用。(这一环节预计10分钟。)
(这里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搜集的背景资料,首先**思考,三分钟后再和周围同学交流讨论。如果学生一时难以找出,教师可以在屏幕上给出相应的时代背景介绍,并提示红字描述的场景均在文中有体现。)
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明确答案:
1) 文章开头:
A、*奥楚蔑洛夫,外貌:“穿着新的军大衣”;行动:“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后面跟的是巡警,外貌:“火红色头发”,行动:“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注意:“盛满”“没收”,这意味着沙皇*的这两个小爪牙刚刚对人民进行了敲诈勒索。)
B、“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连乞丐都没有”。(反映了当时市面的萧条,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所以整个社会死气沉沉的。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 几次提到了法律:“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等啦。”;“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奥楚蔑洛夫一会装成敢执法的英雄,一会又说不管法律,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深化了小说主题,使小说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
3) 结尾众人的笑(讲到这,教师可抓住机会深入引导: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情。奥性格的养成,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生长在孕育奴性性格的土壤中,刚学过的《孔乙己》也正是在众人哄笑中成为了一个镌刻在读者心中的悲剧性人物,而本文也同样是在笑声中结束,这样一个人的悲剧,就上升到当时所有麻木看客的悲剧,鞭笞奥楚蔑洛夫的性格也便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到这里,后两空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这时给他们三分钟时间,一个人上黑板填空,其余人完善黑板右侧的预习笔记,尤其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要按照我们固有的模式,文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利用此时间小组讨论。(这一环节预计4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的描写往往能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理解典型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四、改结局,悟社会意义(这一环节预计5分钟。)
课上到这,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为初三的学生,需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敢于创新,大胆联想与想像。于是,我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奥楚蔑洛夫不当“变色龙”,而是依据实情处理狗咬人事件,或者惩治小狗的主人,那么你们试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通过回答,能明显看出学生加深了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社会意义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这一环节预计3分钟。)
A层:(二选一)
1、继写文章: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边走边想了些什么?离开广场后又去了哪里?要求补写的心理、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2、比较奥楚蔑洛夫和孔乙己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提示:外貌、性格、时代背景等)
B层:1、摘抄精彩的人物描写语段(300字)
六、小结全文(这一环节预计2分钟。)
同学们,契诃夫用夸张的漫画式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最后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遇见所有的富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这就是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本质。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7)
——一年级下学期《变色龙》的美术教案设计 (菁选3篇)
一年级下学期《变色龙》的美术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能画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变色习性。
教学难点:相似色的恰当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画一只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变色龙。
教学程序:
一、找一找寻找游戏激趣导入
1、寻找变色龙游戏:
在这片树林里,住着一位有隐藏本领的小家伙,它是谁?你能找到它吗?为什么它们的颜色不相同呢?
小结:变色龙能根据环境来变化自己的颜色,来保护自己。
二、涂一涂认识方法尝试练习
1.教师出示一幅画,问:既然变色龙的颜色能72变,你能选出适合变色龙隐藏在画面中的颜色吗?
2.学生说说颜色,教师涂鸦色块,教学生认识更多的颜色。如:淡绿、柠檬黄、草绿、湖蓝、普兰等颜色。
3.师:请选择一种颜色,为变色龙涂上。学生涂色。
4.师:**的变色龙怎样让它活起来呢?教师示范重叠涂画法,在动物的边缘重叠稍深的颜色。
5.学生尝试使用重叠涂画的方法练习涂画。
6.教师点评
问题1:重叠涂画要在物体的边缘开始重叠。
问题2:重叠的颜色比本色要稍深。
小结:重叠画法使颜色更有层次变化。
三、看一看观察形态了解步骤
1.出示变色龙图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变色龙长什么样?扁扁的脑袋、椭圆的身体、四条腿、卷长的尾巴。
2.教师在白纸上示范画一只变色龙。
3.展示另外两幅步骤图。
第二步:添加了背景
第三步:添加变色龙以及背景的颜色
四.作品欣赏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程序:
一、画一画展开想象自主表现
1.大胆想象,利用叠色涂法,把变色龙藏进你的画中,想想它的皮肤会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巡回辅导。
二、评一评欣赏评述
1.自评:说说自己的变色龙藏在了哪里?变成了什么颜色?
2.互评:说说你觉得谁画的变色龙隐藏得最好,为什么?
三、玩一玩课后游戏
请同学们将作业进行相互欣赏,找找隐藏在别人画中的变色龙。
四、拓展延伸
白天在花丛中的变色龙、晚上在树叶上的变色龙。
1、说说你还想让它藏在哪儿?
2、变什么颜色?
小结:变色龙在大自然中快乐的生活着。
一年级下学期《变色龙》的美术教案设计2
活动准备:
1、变色龙课件;
2、拼凑变色龙图卡、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展示拼凑变色龙,猜测是哪个动物
二、倾听故事
了解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优点
1、听故事
2、帮助幼儿逐一了解每个动物的特长,教案《市直属幼儿园教育科研优质课教案《拼拼凑凑变色龙》》。3、说说变色龙的愿望实现了心情怎么样?
三、游戏“拼拼凑凑变色龙”
1、引导幼儿假设自己是一只变色龙,想变得像哪些动物?有什么本领?
2、游戏“拼拼凑凑变色龙”,介绍操作要求。
3、幼儿制作拼凑变色龙,教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交流自己的拼凑变色龙。
四、继续听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优点
1、继续听故事,了解故事结果。
2、讨论:
(1)变色龙最后为什么又变回自己?
(2)它把别人身上的优点拼凑到自己身上是否合适?
一年级下学期《变色龙》的美术教案设计3
一、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
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二、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想象。
三、活动准备
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色龙,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丰富变色龙的特点:身体能够变色。
(二)出示彩色变色龙,幼儿观察、表述看到了什么?(集体认识"变色龙",知道这只变色龙的尾巴是***,身体是黄色的,脚是绿色的。)
五、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一)(小汽车)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贪吃的变色龙看见***小汽车,啊呜一口吃下了***小汽车,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噢,尾巴变成***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红色?
(二)(黄色的`桌子)请看变色龙又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贪吃的变色龙又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吃下了黄色的桌子。那小朋友猜猜看,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噢,变色龙的身体变成黄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黄色?
(三)小朋友你们看变色龙的身体哪儿又发生了变化?(脚变成了绿色)咦,这次贪吃的变色龙又吃了什么?原来变色龙吃了一棵绿色的大树,脚变成了绿色。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绿色?
(四)小朋友你看,天黑了,变色龙不见了,他藏到哪里去了?噢,原来他藏在了黑夜里,这次他又吃了什么?小朋友猜猜看,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影子。小朋友你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变色龙也吃掉了自己的影子变成了黑色,藏在了黑夜里,所以小朋友找不到它。
(五)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月亮)贪吃的变色龙又啊呜一口吃掉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原来贪吃的变色龙吃掉又大又圆的月亮后身体变得又白又亮。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吧!
六、结束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休息一下,顺便去寻找更多的色彩,回来让我们来给这贪吃的变色龙画出漂亮的颜色!
七、活动延伸
给贪吃的变色龙涂色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讲授法、**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8)
——课文变色龙教学反思 (菁选3篇)
课文变色龙教学反思1
《变色龙》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经过,展示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因为变色龙生活在热带丛林中,这儿的学生对之都不熟悉,所以教学时,我先从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和文中的插图对变色龙有了个感性的认识。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没有多少,可是有顺序,有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发现,我在黑板上依次板书:全身——头(嘴、眼睛)——身躯(背、腹部、尾巴),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对变色龙的外形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也知道了描写外形要有一定的顺序。接着,我让学生试着看板书描述变色龙的外形,他们的回答非常流利。
根据学生对变色龙名字的好奇心,我又引导学生通读文章的第14小节,让学生了解变色龙能根据周围的环境情况变色的特点。学生对这个内容的学习都颇感兴趣,饶有兴趣地进行了补充,如把变色龙放在枫叶上,变色龙会变成什么,把变色龙放在枯草丛中,变色龙会变成什么。
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在所有的脊椎动物中。只有变色龙的'眼睛独一无二,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我适时进行总结: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课文变色龙教学反思2
《变色龙》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语言描述简单易懂,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连*时沉默的同学也把“只听不说”抛之脑后。文章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段,学生在课后第三题的帮助下,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在精读感悟中,我引领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来体会变色龙的各种特点。如:第一段中,学生找到了“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等语句,体会到了变色龙的隐蔽性,也为后面的学习“变色”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技巧。
课中,我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哪部分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那些词句反映了人物强烈的感情?怎样进行“绘声绘色”地介绍?让学生揣摩并学着中非工人的口吻介绍介绍变色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们对变色龙的珍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文变色龙教学反思3
在教学本课时,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这一生理特点,我采用了“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邀请学生来扮演工人读课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然后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的特异功能。
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特点,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他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酒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只有变色龙的眼睛每只眼睛是**活动,不同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随后我总结到: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学习。这部分教学时我没有局限在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而且没有游离课文内容,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菁选3篇)(扩展9)
——《变色龙》教学反思
《变色龙》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色龙》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色龙》教学反思1
《变色龙》这一课,从课题来看,课文是介绍说明变色龙特点的,而本课却写得这样生动、有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那是作者一改常规,以叙事形式出现,并溶入感情,使文章引人入胜。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变色龙特点,学生用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变色龙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课中,我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哪部分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那些词句反映了人物强烈的感情?怎样进行“绘声绘色”地介绍?让学生揣摩并学着中非工人的口吻介绍介绍变色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们对变色龙的珍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变色龙》教学反思2
前几天,我利用课件教学生学习《变色龙》,颇有感触。两个课时的教学中,课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回顾这两课时德教学,有收获也有不足。
第一课时新授课,我考虑到学生没有见过变色龙,贸然讲的话学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以各种变色龙的图片倒入,学生们瞪着眼睛看图片,同时不时地发出“哇……哦……”等激动的声音,我也顺利地导入新课。接着利用课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一环节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在读“刹那”时,误把:“刹”读成“shà”;
“凶相毕露”的“毕”有的学生把“毕”写成了“必”。“距离”的“距”学生有写成“矩”。本学期,我课堂上着重教学词语,之前我发现,学生的字词掌握得不过关,看来学生得字词还应努力。描红不到位学生朗读得还是比较好,因为课件中有范读。
教第二课时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主要时让学生发现变色龙与变色龙朴实,课文写得生动形象,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当堂作业中学生做用绘声绘色这个造句时,有学生没有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所以写成绘声绘色的画画.
变色龙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由于语言表达不能达到图像显现的精彩效果,因此,我在拓展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收集变色龙的资料,交流时很多同学不仅了解了变色龙的习性以及变色的目的是什么,还由此引申出来了自然界中海游很多动物有自己躲避天敌的本领,学生对动物更感兴趣了。
《变色龙》教学反思3
一、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
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二、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想象。
三、活动准备
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色龙,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丰富变色龙的特点:身体能够变色。
(二)出示彩色变色龙,幼儿观察、表述看到了什么? (集体认识"变色龙",知道这只变色龙的尾巴是***,身体是黄色的,脚是绿色的。)
五、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一)(小汽车)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贪吃的变色龙看见***小汽车,啊呜一口吃下了***小汽车,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噢,尾巴变成***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红色?
(二)(黄色的桌子)请看变色龙又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贪吃的变色龙又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吃下了黄色的桌子。那小朋友猜猜看,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噢,变色龙的身体变成黄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黄色?
(三)小朋友你们看变色龙的身体哪儿又发生了变化?(脚变成了绿色)咦,这次贪吃的变色龙又吃了什么?原来变色龙吃了一棵绿色的大树,脚变成了绿色。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绿色?
(四)小朋友你看,天黑了,变色龙不见了,他藏到哪里去了?噢,原来他藏在了黑夜里,这次他又吃了什么?小朋友猜猜看,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影子。小朋友你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变色龙也吃掉了自己的影子变成了黑色,藏在了黑夜里,所以小朋友找不到它。
(五)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月亮)贪吃的变色龙又啊呜一口吃掉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原来贪吃的变色龙吃掉又大又圆的月亮后身体变得又白又亮。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吧!
六、结束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休息一下,顺便去寻找更多的色彩,回来让我们来给这贪吃的变色龙画出漂亮的颜色!
七、活动延伸
给贪吃的变色龙涂色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讲授法、**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变色龙》教学反思4
语文课堂之上,最忌讳教师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在这堂课上不就有敢说“不”的吗!一句句像“那群人并不麻木”的“意外”衍生了一个个“精彩”。
一、“他们(那群人)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报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顾别人了。”这正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体现,走进人物的心声,此时你不得不慨叹文学的魅力,学生思维的活力。教师就要抓住这美丽的一瞬,让它充分展现它的光芒。
二、“‘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没错儿,将军家的!’这两句都是人群里的人说的。’这让奥楚蔑洛夫多变了两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实际上写一次就行!”虽然看似与上题无关,但不妨看作一个小插曲,教师只需稍做引导似乎就能水到渠成。可谁又曾想到,他们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爱护他们好奇心、求知欲,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学生而言,我们教师能做的,最迫切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以学得促习得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导便凸现出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找寻“看客”。
四、有思维的沉默是金。当某些东西一旦触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触动他们的某些不和礼仪的行为时。他们就需要思考,就需要同自己**,这时沉默是他们唯一的外在表现。教师则要经得起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的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智力的核心是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的智力发展。”①就如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总是*静的,可它的内部却是暗流涌动。这不正是我们所渴望出现的局面吗?
五、“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也不会脱离生活,一句“同学们再想想,在咱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类人呢?”让学生把语文与生活实践仅仅相连。在生活中寻找文学的影子,在文学中体味生活的味道。
六、“语文生命”“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②这层境界需要我们努力一生付出一生。但请相信,耕耘就有所收获。
语文之路处处崎岖而又处处孕育精彩。既然踏上这条路,我们就要努力去收获精彩,如何走稳、走好、走出精彩,我将会用书籍武装自己的头脑,像“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不断提升,不断反思。对一位教师而言,能够发挥的自己的专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家固然是很重要。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落窠臼,不墨守成规,敢于批判“旧我”,勇于创造“新我”。
《变色龙》教学反思5
《变色龙》是沙皇俄国时期的契诃夫创作的批判当时社会的一篇小说。无论是时代,还是**,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文本的中心立意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考虑到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这一突出特色,我决定以“读”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项。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教读本文,我抓住“变”这个文眼,结合各个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理解文本。
虽然课前我也曾听说这个班的学生挺活跃的,然而课堂上同学们的非凡表现乃令我惊异不已:学生的模仿、感悟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教学中,我请学生结合其他描写找出形象的语句来大声朗读、反复体会。学生会从中引起感情共鸣,很快抓住人物的特点,也更好地理解了这个人物所塑造的形象。这比我直接讲授好得多,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把主动权交给大家,动其全身,投入文本。
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内在本质。在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动物界的“变色龙”变色的真正原因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身,那么生活中的“变色龙”呢?他的变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同学们主动研读课文,以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式,不仅对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社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揭开了谜底:“变色龙”作为沙俄**者的走狗,必须对上摇尾乞怜,对下大施*x,才能迎合**,保护自己。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无论是朗读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是小说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这堂课,我紧紧抓住了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来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主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两千年的传统教育证明的经验。朗读对于现代的语文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思考、实践,沿着这条路更加成熟地处理课堂教学。
《变色龙》教学反思6
《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文章的题材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想要真正的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去,却不是那么容易。
随着语文课堂**的逐渐深入“语文的课堂活动化”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课堂的活动如何开展,这节课我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是学生之间开展的,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
一、自渎自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因而,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在旁边写一写原因。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评析。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方式,这样,实际上所有的同学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反思,从更深层次让学生活动,把活动的内容留给了学生,把充分的自*留给学生,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学们的参与性很强。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们对变色龙的珍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活动中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认真体会,感悟理解。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课后训练重点要求我们用词造句,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变色龙捕食的特点和外形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用词造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实现双基教学,完成了该课文教学又一重点内容。
这篇文章教学,内容感情方面中的课堂**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回想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感觉整个课堂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精彩的发言一浪高过一浪。课上完了,听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我的激情还久久不肯退去。我深信:只要我们善于依靠文本,大胆创新,我们的花朵定会开得更灿烂。
《变色龙》教学反思7
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这一生理特点,我采用了“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邀请学生来扮演工人读课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然后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的特异功能。
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特点,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他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酒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只有变色龙的眼睛每只眼睛是**活动,不同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随后我总结到: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学习。这部分教学时我没有局限在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而且没有游离课文内容,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想由于这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说明文,它语句生动形象,也很适合指导朗读,所以教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联系人物心情读好课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变色龙》教学反思8
本课以变色龙为题材,是依据变色龙能根据外界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的奇妙现象,用近似色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变色龙的变色现象激发了他们极大地兴趣。教材版面中主图呈现的时变色龙在树干、叶片、花丛的不同环境下不同色彩体验活动中可将常规美术工具中的颜色作为选择范围,教师请学生拿出几组相近色进行了解和学习。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题,主动去发现变色龙引发的相关色彩乐趣,通过创设情境的活动,在游戏中提升对颜色的认识水*,注重实践活动过程的学生收获。所以教学过程设定为发现—观察—体验—想象—评述。开始时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色龙》变色龙的体征特点是什么?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呢?他们是怎样变色的?通过“什么颜色最适合变色龙隐藏?”利用对比色和近似色在同一环境下形成大反差这一有趣的现象,吸引学生观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以变色龙的体色为主色,留出花纹让学生填色,通过这种活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橙色最像的朋友在哪里?学生开始找到橘黄、淡黄、红等色。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开始创作时,能领悟到相似色的运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富有个性的色彩,完成作品。
总之,学生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作业,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变色龙》教学反思9
《变色龙》是一篇以趣味性故事来展开,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的课文。借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认识变色龙,了解变色龙。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抓住“变色龙的特点”这一主线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本篇的语言特色。
首先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我们发现变色龙、我们放回变色龙、我们端详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为它们排一排队。
理由是什么?点出说一件事、写一段话,就应该像这样脉络清晰,井井有条。
然后抛出问题:刚开始发现这个小东西的时候,大家都不认识它,称它是什么?(怪物、怪蛇)它真的怪吗?怪在哪里?请**读读全文,找一找它的“怪”。提醒学生: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建议你手中夹着笔,双手捧着书,读读想想、圈圈划划。
“变色龙怪在哪儿呢?”学生很快找出来是三个方面:外形怪、捕食怪、颜色怪。之所以抓住这个问题,而没有抓住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因为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灵魂,抓住主线来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紧接着让学生围绕着第二个问题自己进行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这些特点的,结合变色龙的图片、视频感受体会。在引导时,针对变色龙外形独特的特点,让学生自己看图找外形特点,当发现学生说得杂乱无序时,适时地出示预习表格,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动物的外形。当学习变色龙捕食神速时,首先观看了一段视频,再让学生自读文中的有关段落,再找找哪些词句写得特别有水*。“迅雷不及掩耳”“刹那间”等词语生动再现了捕食的场景。但这一段视频时间太长了,应该更简短些。
在介绍变色龙眼睛的特点时,课文用“绘声绘色”一词来形容朋加沙的介绍,而这段文字并不是太好读。因此,结合第一课学习的“娓娓动听”一词理解“绘声绘色”,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借此理解“绘声绘色”。叙述变色龙变色的经过时,学生通过读就可以理解“名副其实”整个词的意思,但是落实到具体字上,就有难度。这个词语中,“副”的意思是最难懂的,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是“符合”的意思。知道这个关键字的意思,再去结合课文朗读,学生很快会明白“名”指的是“变色龙”的名字,“实”是指课文中叙述的变色的过程。然后变色龙一系列的变**片和视频展示出来后,学生就对“名副其实”真正理解了。
一堂课结束了,老师们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我都虚心接受,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上,在课堂检测上,朗读指导上,都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钻研课标、精心设计课堂、夯实基础、扎实阅读和写作,都需要一步步完善,一步步精进。
《变色龙》教学反思10
《变色龙》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语言描述简单易懂,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连*时沉默的同学也把“只听不说”抛之脑后。文章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段,学生在课后第三题的帮助下,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在精读感悟中,我引领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来体会变色龙的各种特点。如:第一段中,学生找到了“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等语句,体会到了变色龙的隐蔽性,也为后面的学习“变色”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技巧。
课中,我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哪部分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那些词句反映了人物强烈的感情?怎样进行“绘声绘色”地介绍?让学生揣摩并学着中非工人的口吻介绍介绍变色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们对变色龙的珍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变色龙》教学反思11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按照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顺序,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要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从回忆本单元前两课内容谈起,引出变色龙,激发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再通过看它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初步的印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初读环节中按常规步骤展开:学生自读课文,读准读顺;然后进行字词音义的检查,以及分自然段抽读课文。第三环节是理清课文脉络。本文条理清晰,课后也有列举的表达顺序,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认识到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大段——端详变色龙,并让他们讨论读文后变色龙留给自己的印象。(这时的印象应不同于刚刚的)这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以及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字词学习比较扎实,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还行,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答问效果较令人满意。由此可见学生的预习工作比较到位。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遗憾,一些可稍作调整的地方。比如说,在初读感知后,趁学生对变色龙充满兴趣,想进一步了解时,先来学学它的外形特点,然后相机联系到发现变色龙部分。因为在这里也有一句话写到了外形,只是这里是大概的写了一下,而后面则用了一个自然段来细致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这种写作上的巧妙之处。
这样,对于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可能显得更为系统了。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对文章内容的前后关联,做更细致的钻研,不仅要引领学生学好课文内容,更要将之与作者的写作方法紧密联系,发挥好课文的范文作用,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习作水*的进步。同时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应更深入,通过本节课不难发现作为五年级学生来说,孩子们的朗读水*是非常不理想的,停顿掌握不好,语气使用不当,整个朗读不客气地说更象是在唱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力度,只有学生能真正读好课文了,读出感情了,相信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会达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再次,对于时间的安排仍不够合理,对于端详的三个方面的朗读时间分配极不均匀,第一部分,外形部分读的还比较多一些,可到后两个部分明显时间不足,勿勿带过。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今后工作中努力的重要方向。再有,合理处理课堂生成也很重要,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充分,致使课件中出现了一些写错的字,比如“凸起”就写成了“突起”,公开课堂上孩子们毫不留情地帮我指出了这一问题,本节课由于临近下课我的处理只是简单地鼓励了这个孩子细心。我想若此时教师能顺势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个词语的差别,找出课文中运用的合理性,定会收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改进的地方仍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唯有不懈努力,不断加强学习与反思,强化样本研讨的作用,方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变色龙》教学反思12
一、 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持之。
《变色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二、大胆取舍,深挖主题----汗之。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这引起我的深思:面对小说内容,马上就会想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于是乎学生经常被“哗”一下带到了19世纪末的俄国,20世纪初的*,**战争,辛亥**……我们对处于那样环境中的人物或鄙视或同情或敬仰……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的**、资本**的**,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能通过我们几句话的介绍就真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吗?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应以有效阅读为主吗?能不能抛开时空的界限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说一篇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终决定不刻意的介绍沙皇黑暗**。而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身上人性的弱点剖析。
但这样做会不会认为是在刻意给人物“贴标签”呢?失去了小说内容原汁原味呢?
三、课堂亮点,一闪而过----叹之。
在教学最后,让学生谈谈你身边有“奥”吗?学生讲了一些,其中一个同学讲到,我们就是一群“奥”,班**不在的时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学叫到:班**来了。我们就可安静了。”这个学生的话说得十分真诚,我在心里其实也蛮高兴能联系到生活这么近了,就在眼前了……班**对于学生不就是一个“权威”吗?我们不也常说学生:我在我不在,你们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但课堂上我却只能一笑了之,转移话题了,担心学生会举出其它更尖锐的问题,到时我如何圆场?这堂课不就漏洞很大了吗?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吗?马上由刚才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到“顾左右而言他”……现在想来,呵呵……我不也是“奥”吗?
四、言者,心之声也-----缺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但朗读指导不到位,心中总想着后面的教学内容,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还朗读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品析语言的传神。我应当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
《变色龙》教学反思13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起狗咬人案件中,由于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对同一案件的不同裁定,读来可笑更让人深思。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浏览文章的基础上,按照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和结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随着小狗身份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对当事双方(当事人——赫留金,当事狗——小狗)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学生在找二者的变化时候,兴致很高,很好的把握了文章的整体脉络。
在合作探究中,提出了奥楚蔑洛夫*脱大衣和穿大衣的两个细节,真的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吗?此处及时的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教学中不足的是,时间仓促,对于小说中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把握比较到位,对于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涉及到的东西少了些,在下节课的习题练习中,应重点的练习一下。
《变色龙》教学反思14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动物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编写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知道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一:游戏互动,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捡豆子游戏,让学生的***迅速投入课堂。对动植物适应环境而独到的生活习性进行有效迁移,对变色龙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由变色龙的独特的功能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二: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变色龙会 “变色”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重视课前资料的搜集,重视合作与交流
生活中,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认识较单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课前采用查阅图书资料,访问专家和上网查询等方法获取信息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做到资源共享。
四: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探究过程。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探究更多的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
五:重视真实评价,促进学**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变色龙》教学反思15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情节简单,但曲折有趣。*道貌岸然,滑稽可笑。是一篇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但小说写于1884年的俄国,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学生要准确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本文采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对于人物进行塑造,应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这篇小说,编排在九年级下,学生们学起来比较轻松。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好把握,课堂上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去学习。因此,我用课下预习,课上提示检查的形式处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过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吴敬梓《儒林外史》节选的《范进中举》之后,对比手法在小说中对于人物、情节的作用都有所认识和体会。因此课堂上通过提示和回顾来学习。学生对用对话、细节来表现人物构成情节这一点,因*时关注不够,课堂上应作为重点来分析。
课前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到,他们虽然在课下读过,但有相当多的同学对文本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第一课时,介绍了有关背景之后,把半节课的时间花在听、读上:请学生跟听示范朗读,随后**散读,要求边读边体会、圈化语句,并做有关批注。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还是贯穿了朗读这一环节,并且有层次地渗入到其他教学过程中。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去剖析、去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来理解人物。
在理清情节阶段,我根据学生预习掌握情况,请大家速读概括出奥楚蔑洛夫六次不同表现。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先是抓住重点语句自读课文,交流感悟时个别朗读体味人物的情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我也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起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其他同学点评,促进学生进一步沉浸文本,运用声音的动感再现文本的内容。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对语文的工具性的重视有点欠缺。教学重点中“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提及不足,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意犹未尽,尤其是人物形象分析及社会意义这个环节。
本节课过于追求课堂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时间。虽然现在是新课改,又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如果不分轻重好坏,一味地让学生讨论,不去考虑其作用和后果,不去考虑那些问题需要讨论?讨论多长时间?如何讨论?等等问题。而只是看课堂是不是让学生动了,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语文课的工具性。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进程。更加注重课堂**的引导性和针对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