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成语故事5篇

羊的成语故事1

  【五羊传说】

  五羊传说是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芜,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乐缭绕,柔美悠扬。随后便又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色仙羊。每只羊都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祝罢仙人骑彩云腾空飞逝。而五只仙羊因依恋人间,便化为石头留了下来,并一直保佑着广州风调雨顺。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羊皮鼓】

  羊皮鼓是羌族“释比”的法器,而并非一件乐器;击鼓、舞蹈、演唱《坛经》是“释比”作法事的基本形式。以鼓伴唱时,鼓点以比较单一的节奏循环往复,舞蹈少,动作小。以鼓伴舞时,鼓点节奏沉稳热烈,丰富多变。

  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或“布滋拉”,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羌族羊皮鼓舞起源于传说中的《木姐珠与斗安珠》故事,传说是天神阿巴木纳带了很多在各种祭祀场所用的经书,由于路途劳累,休息时他睡着了,醒来时,所有的经书都被一只山羊吃进了肚里,正着急时,树上的金丝猴对他说:“羊子吃掉了你的经书,你快杀掉山羊,用山羊皮制成鼓,做法事的时候,敲起羊皮鼓,经文就会脱口而出。”此法果然灵验,阿巴木纳为感激金丝猴,在做法事的时候,就佩戴金丝猴皮帽。从此以后,释比们敬拜猴头师祖或做法事时就大跳“羊皮鼓舞”。

  【三阳(羊)开泰】

  对于年画上的“三羊开泰”,人们并没感到有什么差错。其实,就像许多谐音于我国古代成语的广告语一样,“三羊开泰”实为“三阳开泰”。

  鼠年到时,人们喜欢用“羊”字讨个吉利,“三羊开泰”中的“羊”字其实是借了太阳的“阳”的谐音。正确的应该写成“三阳开泰”。这个词来源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阳交泰”,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成为岁首人们用来互相祝福的吉利话。如果将“阳”字改为“羊”,就词义上说是讲不通的。

羊的成语故事2

  【汉字书写】:顺手牵羊

  【汉语注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进几杖者拂之。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常与“趁火打劫”连用。

  【顺手牵羊的意思】:顺:顺便;乘机顺手牵走别人家的羊。比喻不用专门费力气,顺便达到某个目的。现多比喻顺手拿走不属于自已的东西。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的近义词】:因风吹火、信手拈来;

  【顺手牵羊的反义词】:困难至极;

  【顺手牵羊的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段时间朝廷的**被各个节度史掌管,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起兵反叛,唐宪宗任命李愬为唐州节度使前去*定吴元济。李愬**后便散布消息说自已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他到唐州来只是朝廷所命,攻打吴元济的事情跟自已没有关系。吴元济听到消息后静观其变,看李愬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举一动便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此时李愬一直在想怎么能把吴元济给攻下来,他抓了吴元济的大将李佑,他对李佑善待有加让李佑非常感动,李佑跟他说吴元济在蔡州的部队不过是老弱残兵,真正兵强马壮的主力部队在洄曲,如果出奇制胜的将蔡州拿下便可以活捉吴元济。李愬带着精兵强将在一个下雪的晚上,迅速地抵达蔡州城,就在士兵们还在酣睡的时侯便爬上城头灭了守城士兵,大开城门,部队悄声无息的便进了城。待到吴元济惊醒时已经被包围了。李愬把吴元济关在囚车里往长安押去。在洄曲驻守的董重质看到吴元济**,知道大势已去,也就投降于李愬了。

  【顺手牵羊例句】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

  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为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

  艾芜《月夜》:“那我把你身上的衣裳拿了,你也可以说是顺手牵羊吗?”

  【顺手牵羊造句】

  那对相濡以沫的夫妻抱了一个孩子含辛茹苦地养到十几岁,没想到他却有顺手牵羊的习惯。

  小区的人都知道他每次心血来潮就爱顺手牵羊,因此每次到人家家里拿东西大家都见怪不怪。

羊的成语故事3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乐,不管****,国家迟早有一天会**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点评:

  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呢!但是犯错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做错事情真的不可怕,不从中吸取教训一错再错才可怕呢!

羊的成语故事4

  三阳(羊)开泰

  对于年画上的“三羊开泰”,人们并没感到有什么差错。其实,就像许多谐音于我国古代成语的广告语一样,“三羊开泰”实为“三阳开泰”。

  羊年到时,人们喜欢用“羊”字讨个吉利,“三羊开泰”中的“羊”字其实是借了太阳的“阳”的谐音。正确的应该写成“三阳开泰”。这个词来源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阳交泰”,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成为岁首人们用来互相祝福的吉利话。如果将“阳”字改为“羊”,就词义上说是讲不通的。

羊的成语故事5

  羊羔美酒

  羊羔:酒名。泛指美酒。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景公十五年,晋国要大举讨伐楚国。权臣栾武子下令四处抓兵拉夫,百姓们纷纷逃离家乡。

  栾邑程村,有个靠卖米酒为生的程福,也逃到山中。十天过去,带的干粮早已吃光。他实在熬不住了,就趁着天黑人静,偷偷跑回家中。

  妻子马氏看到丈夫几天来消瘦了许多,很是心疼,就把家中仅有的一只小羊羔杀了。又热上一壶家酿的米酒。忽听街上一阵喧嚷,马氏藏好丈夫,慌忙中把羊羔肉汤和米酒一齐倾倒在米酒缸中。

  直到第二年,晋国打败了楚国。程福这才敢回到自己的村里来。夫妻相见抱头大哭,程福走到酒缸旁,忽然闻到一阵酒香。他掀开缸上扣的陶盆,芳香醇美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倒上羊羔肉汤这米酒没有变坏,反而更香甜醇美了。

  程福把羊羔美酒献给栾武子。武子大喜,下令免去程福夫妻的徭役,让他们专门酿制羊羔美酒。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阅读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1)

——歧路亡羊成语故事 (菁选3篇)

歧路亡羊成语故事1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杨朱,邻居是户牧羊人。

  一天,杨朱正在读书,忽听外面吵吵嚷嚷。原来是邻居家丢了一只羊,正和邻居们四处寻找。

  杨朱奇怪地问: “仅仅跑丟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 “村外的岔路太多,也不知是在哪儿走失的,人少了可不行。”

  杨朱就让僮儿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回来了。

  杨朱问邻居:“这么多人顺着岔路去找,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居说:“岔路太多,岔路中还有岔路,羊不知跑到哪条路**,所以没找到。”

  杨朱听了邻居的话,若有所思。他说:“从丢羊这件事我想到我们的求学。如果我们学习和研究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肯专心致志,那最终不就和在岔路上找羊一样,会一无所获吗?”

歧路亡羊成语故事2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歧路亡羊成语故事3

  杨子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便带全家人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来帮忙找。杨子说:“唉!失掉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的人去找呢!”丢羊者说:“因为歧路(岔路)太多了。”

  找寻了一阵,回来时,杨子问道:“找到没有?”他们回答:“没有!”杨子又问:“为什么没有找到?”他们说:“歧路之中又有歧路,我不知所之,所以返也。”意思是说,歧路之中又有许多歧路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了,所以,只好回来。列子深有感触地说道:“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后来人们就用‘妓路亡羊”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就会犯错误。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2)

——顺手牵羊成语故事 (菁选3篇)

顺手牵羊成语故事1

  【成语】:

  顺手牵羊

  【拼音】: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解释】: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常用到的一计。

  【出处】:

  语本《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举例造句】:

  据说座山雕的部下有个~的老方子,一撮毛可能是想施展这个伎俩。

  【成语故事】:

  本计语出《草庐经略》 · 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敌人的小间隙,向敌人的薄弱处发展,创造和捕捉战绩的一种谋略。关汉卿著元剧《尉迟恭单鞭夺槊》台词中,就出现了本计计名。 《水浒传》第99回写道:“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但以上说的都不是战争。战争史上“顺手牵羊”之计,不乏其例。如春秋时,晋献公途径虞国灭掉虢国,回师虞国时又乘其不备,灭掉了虞国;秦穆公攻打郑国,兵至滑国时,知郑人已有戒备,灭郑没***,就顺手灭掉滑国,然后班师回秦,都是典型的例子。这里,“顺手牵羊”的“羊”指防守有间隙、有薄弱环节的地区。在不影响进攻主要目标、完成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利用时机,出动小股部队,神出鬼没发动攻击以获得意外的、原先没有料到的战果,就叫“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成语故事2

  公元前628年的冬天,中原霸主晋文公年老体衰,郑国的国君又刚刚去世,秦国的国君秦穆公以为时机来了,就想偷袭郑国,向中原扩张**。

  这一年的十二月,秦军在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的带领下,顺利通过晋国的崤山,于第二年的二月间进入了滑国境内。这时,恰巧郑国有一个叫弦高的商人,赶着一群牛到洛邑去做买卖。他来到滑国以后,听说秦国的'**要去偷袭郑国,不禁焦急万分。

  弦高想:自己的国家正值国丧,一点准备也没有,如果秦军打过去,一定要吃大亏。

  于是,他马上派手下人回国报告,自己则装扮成郑国的使者,赶到秦军营地,去见那几位年轻的秦将。

  听说郑国的使者来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等人非常吃惊,他们急忙迎出来,接见了弦高。

  孟明视问:“先生尊姓大名?到这儿来有何公干?”

  弦高郑重其事地说:“我叫弦高。我们国君听说将军率领人马要到敝国去,特意派臣下前来慰劳贵军。敝国虽然不甚富足,却情愿为贵军效劳。将军要是在敝国驻扎下来,我们可以供给一些粮草;要是想从敝国路过,我们可以派人守夜,以保护将军及部下的安全。”说完,就让人把十二头肥大的牛牵过来,笑着对孟明视说: “这是我们国君的一点点小意思,请将军先收下,犒劳犒劳士兵们吧!”

  听了弦高一番话,孟明视认为郑国已有准备,就假惺惺地说了一些感激的话,将弦高等人送走。

  弦高走后,孟明视急忙派人去郑国打探消息,结果发现,郑国的城墙上站满了士兵,防守非常严密。

  原来,郑国的国君接到报信后,马上作了周密的布置。

  孟明视知道再想偷袭郑国是不可能的了,就下令撤兵。可是想想,又有些不甘心,大老远地赶来了,总不能空着两只手回去吧?他挠挠耳朵,说:“既然如此,我们就去攻打滑国吧,把滑国打下来,多带些财物回去,对大王也有一个交代。”

  他们说干就干,当即命令**向滑国进攻。滑国是一个小国,又毫无准备,几天的工夫,就让秦军给灭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诸葛子瑜“之驴”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是孙权手下的谋臣。因为他的脸长,所以经常被人耻笑。

  有一天,孙权宴请群臣,诸葛瑾也在被邀之列。他把自己的儿子诸葛恪带在身边,想让他见见世面。

  谁料,孙权竟在众人的面前开起了诸葛瑾的玩笑。

  他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脸旁的一张纸上写了四个字:诸葛子瑜。

  众人一看,自然明白孙权的用意,就附和地捧腹大笑。

  诸葛瑾感到非常的尴尬。

  诸葛恪见此情景,急忙上前,跪在孙权的面前,说:“陛下,可否借笔一用。”孙权不知其用意,思忖了一下,点头应允。诸葛恪接过笔,从容地走到驴的近旁,面带微笑,自信地点了点头。众人不明白他要笔何用,都瞪大了眼睛盯着他。

  诸葛恪抬起手来,在“诸葛子瑜”四个字的下边,一笔一画地添**两个字“之驴”。这样一来,“诸葛子瑜”就变成“诸葛子瑜之驴”了。

  “顺手牵羊”比喻乘势将敌方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诸葛恪的机智,不仅为父亲打了圆场,还顺手牵回了一头驴。

顺手牵羊成语故事3

  顺手牵羊shùn shǒu qiān yáng

  [释义] 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语出]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札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

  [正音] 顺;不能读作“sùn”。

  [辨形] 牵;不能写作“迁”。

  [近义] 信手拈来

  [反义] 困难至极

  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

  梁山泊好汉们在**的带领下打败辽国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bao动。在清剿的过程中,田虎的大将马灵会巫术,被公孙胜破解。马灵如飞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恰好碰到花和尚鲁智深,一禅杖把马灵**,顺手牵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典故出处:《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谣言在*可谓源远流长,*古人把造谣简称为“谣”,把传谣简称为“诼(zhuó)”,合在一起叫“谣诼”。在造谣与传谣的过程中通常有这样几种做法:

  一、童谣

  本来童谣是专门为小孩子作的短诗,在古代却被认为能预示世运或人事。

  西汉末,公孙述**后废除五铢钱,老百姓因此被盘剥至赤贫,蜀中儿童便四处传唱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黄牛指王莽,白腹即指公孙述,五铢是汉钱。这首童谣是在预言公孙述会像王莽一样被消灭,汉朝江山就要恢复。果然到了公元36年,公孙述被刘秀消灭,其结局一如王莽,汉*得以“**”。

  二、谶纬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如果把“谶”称为狡猾的狼的话,那么,儒家经义就如同狼身上的羊皮了。

  如宋朝时福建闽江有个章姓人家,这家儿子叫章得象,好学勤奋,人们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章家有人炮制谶纬——“南台江合出率相”,以至于很快传到了京城。待章得象赴京赶考后,礼部主考官个个“被指南”而开绿灯,章得象顺利中科,从此官运亨通,吉星高照,一直做到**。

  三、风闻

  在*古代,监察御史等言官有“风闻言事”的**,其实就是到民间搜集谣言,**谣言就可以对**进行举报、**。

  据宋代《东轩笔录》记载,**苗振退休回乡后,买田造屋。结果被同乡的另一个退休**作诗嘲讽,诗中有句:“田从汶上天生出,堂自明州地架来。”大意就是说这是不明财产。此句一出立即广为流传,后传至京师被王安石听到,王安石大怒,令人**此事,结果苗振锒铛入狱。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3)

——成语故事5篇

成语故事5篇

成语故事1

  从前有一窝兔子,不过近来正在发愁,因为有一只凶猛的狼,一直在他们家附近晃悠,想找机会吃掉他们,就因为这件事,兔子家已经好久没出门了,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光了。

  “如果再不去找粮食,我们就会被**的。”兔爸爸说。“我要去找吃的了,你们等着。”说完,兔爸爸就走了。

  兔爸爸很怕茂密的丛林,一直提心吊胆,看见草动了,以为是狼来了,就拼命地往前跑,结果一头撞在树桩上,死了。

  一个农民从田地里回来,看见了这只死兔子,于是就拿回家吃了,老婆见了,问:“兔子哪里来的?”农民把一切都告诉了她,她说:“尽有这等好事,咱们在等等,一定会有更多兔子上钩的。”于是,他们每天等呀等呀,的确等来了一只兔子,那就是兔妈妈。话说兔妈妈等不到兔爸爸,于是就自己出来,结果也撞到树桩**。夫妻俩看见又来一只兔子,高兴得不得不得了,于是就在这里盖了房子,连田地都不管了。

  但是,从这以后,再也没有兔子撞上树桩了,于是,夫妻俩就被**了。

成语故事2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汉献帝时,曹操独揽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孙权,孔融(孔子后代)反对,劝曹操停止**。曹操不听,孔融便在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御史大夫郄虑*时与孔融不睦,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报告,并挑拨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祢衡对您无理谩骂,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听,大怒,当即下令将孔融全家抓起来一并处死。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那儿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去处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成语故事3

  一个农夫干活累了,扛着锄头坐在大树的一块儿石头上。*坦坦凉森森舒服的很,他一下子就睡着了。

  恍恍惚惚间,他好像看见一只灰色的兔子笨拙的跑来,他有心想吓它一下,“呔”的大喝一声,兔子吓得双目圆睁,慌不择路的撞晕在树根上。他揪着兔耳朵,想着今晚有下酒菜了,他正喜滋滋的,哪想突然耳边有娇娇弱弱委委屈屈的少女音:“恩公,我是来报恩的,你做什么将我的耳朵扯的这么痛呢?”他一呆,一回头,灰布衣裙的少女挺着长长的兔耳向他巧笑言兮…… 他怀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一松,醒了,拍拍胸脯说还好这是个梦。一抬头,面前竟果然有一少女,身着灰色劲装,柳叶弯眉,杏眼桃腮,只是没有长长的兔子耳朵,此刻她慌忙的收回手,神色有些慌张,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不知在想些什么。

  农夫有点惊讶,随即想到自己真是糊涂了,这根本就不是个梦。一松气,他开始动脑子了。他不是没有看过”田螺姑娘”这样的戏本子,也听说过些山里的妖成的精来报恩,他虽不知自己何时有恩于这兔子,但既然她口口声声要报恩,料想她肯定没什么经验,天真幼稚,容易欺骗……他的唇边弯起一抹奸诈的弧度:“姑娘,您真是知恩图报,请随我来,随我来。”少女明显的露出疑惑神色,胸口黑色的小包裹差点掉出来。她紧了紧,看看农夫,后者显然没有注意到她怀里有个小包裹。看着面前那位仁兄似乎想到了什么美事儿,口水都快从咧开的嘴角流出来了,她也情不自禁地绽开了一个奸诈的笑容……

  接下来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农夫俨然把她当成了家里的专属女仆,她需得扫地擦灰做饭还要洗他臭烘烘的袜子,而农夫高兴的吃着茴香豆喝着小酒翘着二郎腿,她需得整理猪圈**打猪草,而农夫一天甩着膀子这溜溜那串串。

  农夫觉得自己的命真是好,先是白捡了一个傻了吧唧要报恩的兔子女仆,又是这么清闲的好好歇了这么多天,他思忖着***抓几只兔子和这“兔女仆”先配个对,生下几只机灵能干的小兔子,嗯,照样做女仆,他也可以开家政公司了,现在这个小镇树立品牌,然后再发展推行到县城,再扩展到全国。最后再走向世界,他仿佛看见自己坐在真皮旋转椅上,喝着龙井,抽了**。美滋滋的听着手下喊他“总裁”,他乐的哼起了小曲儿,暗暗钦佩自己的聪明才智名字。他都起好了,就叫”兔女郎家政公司。”

  翌日午觉后农夫醒来发现家里没有一个人,他有些纳闷,便又坐在大树下等那只兔子回来,他等啊等啊,从午后等到傍晚,从傍晚等到深夜,等到自己饥肠辘辘精疲力尽,才气急败坏的回家去。

  一看门,他吓傻了,家里像被洗劫了一样,所有值钱的不值钱的全都没有了。他摸摸自己怀里那个黑色的小包裹,里面儿装写他全部积蓄。没了!没了!他记起自己刚见到少女时她慌慌张张收回的手。“兔女仆”竟是个女飞贼!他”咕咚”晕倒在地上,一张洁白的便利贴,飘到了他脸上,是少女娟秀的字,”多谢你引‘兔’入室”,还有一个萌萌的兔子表情……

成语故事4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接连好几个月没下雨,各处都闹旱灾,井、河干涸,地开裂,庄稼颗粒无收。珠崖郡的崖县(今三亚市)也不例外,饥饿干渴的崖县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赐降甘霖。

  在崖县的鹿回头村庄,有一位勤劳勇敢地小伙子,他的名字叫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鱼给乡亲们。奇怪的是,那年到哪个海域都捕不到鱼,只有到大东海才能打到鱼和虾。

  一天,阿富在大东海打到一条好大的鱼,他回到村,把鱼切成一块块,分给乡亲们,而自己只留下一点点鱼头。他正要烧水煮鱼头时,来了一位要饭的老太婆,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破衣烂衫,又脏又臭。阿富一点也不嫌弃她,请她坐下,说煮熟了鱼头就给她吃。

  老太婆说,她饿了三天三夜,最好现在就给她生鱼头吃。阿富二话没说,立即把鱼头给了老太婆。老太婆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顿时有了精神。她跪下叩头感谢阿富的帮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来。当老太婆被阿富扶起来时,阿富闻到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他抬头一看,天哪,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又脏又臭的老太婆,而是一个胜似天仙的美女。只见她乌黑的秀发披在肩上,眼睛又大又黑,脉脉含情,樱桃似的.小嘴漾着动人的微笑,整个鹅蛋形的脸上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辉。她整个的人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槟榔花,又美又香又动人。

  阿富望着她,眼睛都发直了。好半天他才问:“你就是刚才那位老太婆变的?”姑娘点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东海龙王的第三个女儿。现在人间闹旱灾,我是来告诉你们,善良的人们只要到大东海喝三口海水,回来后,挖地出水,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总之,就能心想事成。”说完,她问阿富是否愿意试试。没等阿富回答,她即拉起阿富的手,阿富感到身体飘了起来,一会儿,就到了大东海边。

  阿美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阿富模仿阿美的动作,也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这里阿美又拉起阿富的手,飘到了田间。她对阿富说,你心里想着一件事,然后你开始行动,保你心想事成。阿富蹲下来,用双手掘地,不一会儿,地里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阿富扑下去喝那水,又香又甜。

  阿富说,如果这汪水变成了一条河流就好了,乡亲们就有救了。他的话音刚落,只听到一阵阵哗哗的流水声,他眼前的水窟变成了一条又长又阔的河流,清澈碧绿的河水欢快地奔腾着。阿富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边往村里奔跑,边高声呼喊:“乡亲们啊,有水了!庄稼有救了!我们有救了!是阿美仙姐救了我们!”

  突然,阿富发现自己还没有谢过阿美呢,正想回去找阿美,阿美已飘到了他身边。他跪下要给阿美叩头,感谢她救了乡亲们。阿美说,不用谢。她问阿富,你肯娶我为妻吗?阿富惊喜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望着阿美发愣。阿美又问,你肯娶我为妻吗?阿富大声说,肯!

  这时,乡亲们敲锣打鼓地跑来了,他们问阿富,阿美仙姐是怎样给他们带来一条奔腾不息的淡水河的,阿富从头至尾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乡亲们兴奋得把阿美抬了起来,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阿美就是我们的再生母亲,由于她的帮助,我们才有了救,才没有被旱灾害死。”从此,这一带的黎族同胞称妈妈为阿美。

  在鞭炮和锣鼓声中,阿富和阿美成亲了。打这以后,鹿回头村的村民们一遇到什么想办的事就到大东海去喝三口海水,定能心想事成。善良的鹿回头村的村民们又把这一秘密告诉每一个来大东海玩耍的人们,因此,只要到过大东海的人,都喝过三口大东海的水,他们凡事都能成功,万事如意。

  鹿回头村的人们说这幸福是大东海给的,因此常说福如东海,“福如东海”这句吉祥的话也就流传至今。

  福如东海的意思:福气像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成语故事5

  *开天:

  话说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团混沌。在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直到有一天*忽然醒来,但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

  但是***分开没多久就又开始慢慢合拢,*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但是伟大的*却因疲劳过度,累死了。他死后身体开始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原和盆地,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的元神到了***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女娲造人:

  在*肉身化为大地之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种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同样伟大的人物——女娲。女娲发现大地虽然有了很多生灵,但是它们缺少着创造能力,于是女娲便用黄泥按照自己的摸样捏出了很多小人,因为女娲觉得创造的这些人应该和自己有点区别才是,所以把泥人的尾巴改成了两条后肢(双足)。之后用施放了法术将这些小人变成有生命的活人,并且这些人都具有自己**的思想。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儿,名字叫精卫。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见道无边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长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终于在她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时候,她悄悄的离开了部落。最终她找到了大海,她为大海的伟大而陶醉,正当她奔向大海的时候,大海同样卷着巨浪奔向精卫。最后,大海把精卫带走了,带着她离开了这个世界。精卫死前那一刻才醒悟过来。精卫的灵魂因为愤怒而化做一只青鸟,精卫为了报复大海,决定把大海填*,于是就日以继夜的含着西山的石头去填海。

  女娲补天:

  共工撞翻不周山,洞开天门的事被女娲测算到后便从九重天下凡来制止来自天门的洪水。女娲四处收集五色石,再以五色石炼制成补天石。用补天石将天门补上。

  后羿射日:

  多年以后(尧帝在位时),天下大旱,原因很简单,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后羿为解决大旱问题,自己锻炼出一把威力无限的巨弓。后羿在弓上注入法力。然后携弓登上高山,以自己法力凝聚成无形之箭,引弓射日。本想把十个太阳全射下来,但是想到如果全都射下来,大地将陷入无止境的黑暗,所以便留了一个太阳在天上。

  百鸟朝凤: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的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4)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5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1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

  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

  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

  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

  丁鸿在给和帝的**中,说**如果亲手整顿**,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所以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更不能开脱和原谅,绝对不能有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哦!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2

  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伐韩国。不几天,秦国便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泌阳县),断绝了上*(今山西长治市北)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原君赵胜商议,*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原君到上*去接受土地,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然而,没过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了。这是因为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便又派白起去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详见“纸上谈兵”小节)去应战,结果吃了败仗,秦国在**之战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后来,差一点儿还打进赵国的都城邯郸呢。

  ——《史记·*原君虞卿列传》

  【求解驿站】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不辨是非。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

  【活学活用】他见钱眼开,~,如今被绳之于法,实在是大快人心。

  【妙语点拨】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近义】见利忘义、利欲熏心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3

  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后汉书·班超传》

  【求解驿站】扔掉笔去参军。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戎,**。

  【活学活用】**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奔赴**的前方。

  【妙语点拨】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我们应像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我们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近义】弃文就武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4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5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列女传》

  【求解驿站】多用来形容学习、做事应坚持不懈,切忌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活学活用】孟母不惜~,真是用心良苦。

  【妙语点拨】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延伸阅读】孟子有一天看见邻居“嚓嚓”地磨刀,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呀?”孟母当时在忙,笑着随口说:“杀猪给你吃猪肉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等于在教儿子撒谎嘛。孟母心想:要培养儿子诚实的品质,我这个做母亲的首先就得讲诚信啊。第二天,孟母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5)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5篇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1

  【成语】:弄巧成拙

  【拼音】:nòngqiǎochéngzhuō

  【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已经画好了。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象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2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曜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曜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曜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词目】:弄巧成拙

  【发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笨拙。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近义】: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事倍功半。

  【反义】:恰到好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成语示例】:

  ①孩儿系深闺幼 女,此事俱是父亲失言,~。(明朝·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②李文益~,冰雪聪明。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③不过,公开出去的事,你还得多考虑一下。不要~,惹出些枝节问题来。◎沙汀《老烟的`故事》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3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技艺非常高明,尤其擅长人物画,画风独特,为当时绘画界所推崇

  有一次,成都寿宁寺约请他为寺院画了幅《九曜图》,孙知微答应了

  孙知微画风严谨,构思巧妙,经过几天思考才开始作画。草图终于画出来了,正准备着色,仆人赶来报告,今天主人的好友过生日,人家一定要请主人前去赴宴。不得已,孙知微只好停止作画,然后把他的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他们说:“这幅画的草图我已画好了,我要去朋友家,剩下的着色工作,你们几个人一起做吧,要用心揣摩,不要出错。”弟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信任而感到十分高兴,他们围着画品评了一番,正准备上色时,有人忽然发现图中水曜君身边的侍童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他们感到很奇怪

  弟子中有个叫童仁益的人,*时学习很马虎,却总爱耍个小聪明什么的,这次也不例外,他对大家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喜欢在瓶子画上一枝鲜花,这次因为急着要出去,一定是忘了画了,我们给他补上吧。”于是立即拿起笔来,用心地在水晶瓶上添**一枝粉***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回来了,他来到画前一看,发现水曜星君侍从童子手中的水晶瓶里竟生出了一朵红莲花,鼻子都快气歪了,责问他们为什么要在水晶瓶中随随便便添上一枝莲花。童仁益等人说:“添上莲花。这个图画不是更完整、更好看了吗?”孙知微听了以后,真是哭笑不得,只得说:“这简直是瞎胡闹!你们的出发点虽然没有错,却干出了自以为聪明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镇妖伏魔的宝贝,而不是用来插花的花瓶,否则宝瓶不就变成了普通的瓶子了吗?”又说:“你们真可气,这幅画全让你们给毁了!”孙知微的一番话说得他们目瞪口呆,无地自容。特别是童仁益,低着头,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才好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成“弄巧成拙”这个成语,意思是说,卖弄聪明却变成了愚笨,也指本来想干些巧事,结果反干了蠢事。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4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曜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曜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曜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词目】:弄巧成拙

  【发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笨拙。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近义】: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事倍功半。

  【反义】:恰到好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成语示例】:

  ①孩儿系深闺幼 女,此事俱是父亲失言,~。(明朝·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②李文益~,冰雪聪明。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③不过,公开出去的事,你还得多考虑一下。不要~,惹出些枝节问题来。◎沙汀《老烟的故事》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5

  【成语】:弄巧成拙

  【拼音】:nòngqiǎochéngzhuō

  【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已经画好了。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象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6)

——成语故事及道理5篇

成语故事及道理1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成语故事及道理2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及道理3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成语故事及道理4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成语故事及道理5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7)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5篇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1

  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薪:柴禾。

  战国时期,七雄鼎立。魏国地处中原,背靠秦国,成了各国诸侯霸主要想**和兼并别国的必争之地。后来,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自秦昭王起就采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攻打邻国。公元前275年秦***一直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城下,魏王被迫献出一些土地请求讲和。

  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向魏国进兵。魏国将军段干子被打怕了,不敢抵抗,就建议魏王再把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割让给秦国求和。这时候,正好合纵抗秦的倡导者苏秦的弟弟苏代在魏国,他向魏王进谏说,段干子割地求和的建议,是一个**的坏主意。如果魏国老是把土地割出去,秦国的胃口会越吃越大,这样一来,魏国离**的`日子就会不远了。接着苏代又打了个比喻:“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思说,割地给秦国求和,就好象抱了柴草去救火,柴没有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魏王没听苏代的劝告,还是决定将南阳地区割让给秦国求和,结束了这场战事。但是秦国得了南阳,也并没有因此真的罢手,在其后的近四十年间,仍不断地强占魏国的土地。到公元前225年,魏国终于为秦所灭。

  后来人们就以“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来比喻用错误的办法去消灭灾祸,结果只会使灾祸越来越大。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2

  【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魏国曾经多次受到秦国的进攻,每次均是割地求和。魏安王四年秦国打败魏、赵、韩三国联军,魏安王又想用割地求和这种抱薪救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听苏代“联六国抗秦”的建议,终于被秦所灭。

  【出处】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

  【相近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成语示列】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抱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3

  战国末期,魏国总是受到秦国的军事骚扰。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变本加厉地接连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联军打得大败,杀死兵士15万余人。

  魏军的接连战败让安厘王寝食难安。此时,魏***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休战议和。在秦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也纷纷劝安厘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安厘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恐惧,一心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便打算割地议和。

  当时有个人叫苏代(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这个人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秦国贪得无厌,你这样用**、*,想换取和*,是办不到的.,只要*土还在,就无法满足秦国的欲望。现在这种求和方法,好比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原文为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一味屈膝求和,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4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扩大自己的**。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5

  【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魏国曾经多次受到秦国的进攻,每次均是割地求和。魏安王四年秦国打败魏、赵、韩三国联军,魏安王又想用割地求和这种抱薪救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听苏代“联六国抗秦”的建议,终于被秦所灭。

  【出处】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

  【相近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成语示列】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抱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羊的成语故事5篇(扩展8)

——有关成语故事5篇

有关成语故事1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将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他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有关成语故事2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作,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有关成语故事3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有关成语故事4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余外还有绣缂呢雨绸缎绫罗,以至实漏纱葛夏布都有,一共四百件子。这也不是我花钱买来的,都是这些年南来北往那些字号行里见我保得他全镖无事,他们送我的,可倒都是地道实在货儿,你留着陆续作件衣裳。如今没别的,水过地皮湿,姑娘就是照师傅的话,实打实的这么一点头,算你瞧得起这个师傅了。不然你又讲究到甚么施恩不望根的话,不收我的,师傅先合你噶下个点儿[噶下个点儿:意为赌个誓儿]:师傅这荡来京,叫我出不去那座彰义门!”安老爷连忙道:“老哥哥,你这是怎么说!”

有关成语故事5

  东汉顺帝时,**无视宦官为恶,放任外戚专权。很多人无才无德,本来就是草包一个,只是因为能阿谀奉承,讨好**,或是家里有漂亮的姑娘做了后妃贵人,便可以全家跟着享受富贵。**的身边,王侯结队,侍从成群。官吏则整天想的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在朝廷的**盘剥下,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了。

  广陵人张婴,不堪忍受残酷的*,发动群众举起了**。义军们杀刺史,斩富豪,劫库府,济贫民,纵横扬州、徐州一带几十年。朝廷对此感到十分棘手,更令郡守胆寒心惊。

  当时朝中有一位侍御史,名叫张纲。此人廉洁刚正,多次**,痛陈时弊,请求诛杀违法**的大臣,削减朝廷的费用开支。**对他十分头疼,许多贪赃枉法的奸佞之臣更是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当时一个权倾朝野的外戚——皇后的兄长、大将军梁冀便想了个好办法,他串通几个当权人物跟**上奏说,派张纲去做广陵太守,让他*息人民的,企图用这件事情加害于他。

  以前别人被派去光陵的时候,临行时都反复要求多派兵马。张纲此去,却要单车独行,仅带着十几名吏卒。到了广陵,张纲径直来到张婴的大营,好言好语,请求会见军中头领。张婴起初十分惊讶,后来看到来的人特别诚恳,便出来相见。张纲请张婴坐上座,张婴也不推辞。张婴坐下来冷冷地问道:“太守大人屈尊来到贼营,不知有何见教?”

  张纲立刻站起身来,一边打躬施礼,一边说:“将军何出此言?下官办事不周,不恤民情,上愧卓恩,下愧百姓,以至于陷民于水火之中。俗话说:“将军体恤乡民疾苦,挺身赴险,实在是出于万不得已。而将军**自律,行侠仗义之举,实令下官敬佩不已。”

  张纲的这一番话,出乎张婴的意料,他急忙***赔礼,激动地说:“太守早来十年,我张婴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我是个草莽之人,不知礼仪,更无法结交朝廷。我也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是锅里的游鱼,苟延残喘而已,哪里会活得长久?只是想到,横竖都没有出路,闹一天算一天吧。今天大人到此,就请您给我指点迷津吧!”

  张纲就这样用安抚的办法,不动一兵一卒,经过与张婴反复协商,妥善处置,终于*息了广陵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