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园合作共育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家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家园合作共育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家长篇一

每周,我们老师都要通过《家园联系手册》详细向家长反馈孩子一周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用评语对孩子的总体情况进行恰当、全面的评价。评语,尤其是有效评语,是孩子成长征程途中的航标灯,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针。它虽短短百十个字,却饱含者教师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深入的了解,也包括对孩子殷切、诚挚的厚望,所以带给孩子的是自信和激励,带给家长的是指引与建议——以期明确以后家园共育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方向以及可操作的办法。然而,无效的评语却不仅仅是无关“痛痒”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废话,还会造成家园共育的“隔阂”,而有效的评语,将是家园共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将使家园共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评语;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四部分: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1】

幼儿园的教育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幼儿园教育的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使教育者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

评语,即评论的话,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以作说明或讲解用的话。评语是老师对幼儿品德、生活习惯、学习等的总结和评价性语言,它对幼儿今后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作用上看,评语是家园沟通的基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从概念上看,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评语是写给谁的。写给不同的人看,评价不同的对象——评语当然也就因人而异。然而,在我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无效评语满天飞

我们很多老师按照《纲要》教育评价标准来写评语,由于对孩子的了解不太深入,对写评语不太重视,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家园联系手册匆匆忙忙地发给幼儿完事,并不对幼儿评语进行充分思考、精心设计、及时反思,造成我们无效评语满天飞,无法发挥家园联系手册的“链接”作用。

(一)没有抓住特点,重点不突出

诚然,每位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先天的发展水平和家庭教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然而,我们有一部分教师给予幼儿的的评语却是千篇一律,既没有抓住特点,重点又不突出。如下图二的评语:“幼儿各方面都不错。”这样的评语,一定然让家长觉得云里雾中,不知所言。我们应该分析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家庭教养建议和配合方式,把家园配合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得到家长真心的认可和支持。

(二)缺乏亲切感、亲和力

有的教师还没有掌握写评语的技巧,因而写评语时,对幼儿的称呼不恰当,如,“张三,你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老师觉得你很吵闹,很不喜欢你这样的表现!”这样的评语,家长读了,不乐;孩子听了,不快。可见,如果使用合适的称呼,温馨的口吻,不仅能充分体现孩子与教师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也能拉近家长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更好的沟通。如,“小浩浩(小名)”或称呼孩子的小名作为开头,采用第二人称,会显得更亲切,颇有亲和力。可以参考下列图二的写法,这样有利于拉近家长、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缺乏客观公正,批评语气太重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的孩子当然也是如此。对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应客观地反映,幼儿在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切忌片面的反映幼儿的情况:好的孩子,也许他的潜能还未充分发挥;能力差的孩子,也会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关键在于你平时如何去观察了解。写评语应力求客观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既不把人夸得完美无缺,也不把人贬得一无是处。写评语时应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以鼓励替代批评,孩子、家长心理上就容易接受多了。

【2】

三、豪华落尽见真淳,有效评语在赏识

怎样解决时下评语失效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思考与研究的。我认为,我们写评语前观察必须细致,写的评语指向必须明确,用语必须恰当,注意前后呼应。

(一)有效评语源于善于观察

老师周周写评语,写中要有讲究;幼儿周周读评语,读完要有所获。这需要我们多花一些精力,平时多观察幼儿,变得更细心,更富有爱心,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才能为家长、为幼儿奉献一份好评语,一份值得珍藏多年的评语!

写好一条评语并不难,关键是要靠我们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心中要始终装着孩子,这是对孩子有没有爱心、有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俗话有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写一份好的评语,一定离不开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记录,我们有了这些“米”才会有依据和题材,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观察记录,我一般把幼儿的表现分为六类,第一类:性格方面,性格方面一般指性格开朗、孤僻、不说话、或者、热情等;第二类:自理能力方面,自理能力方面也就是指自己能不能穿脱衣服、鞋子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三类:学习方面,学习方面还可以分为: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完成作业等;第四类:进餐方面,进餐方面是指幼儿的进餐习惯、进餐的分量和对食物挑不挑吃等;第五类:交往能力方面,交往能力方面一般是指,幼儿之间的交往懂不懂得谦让,会不会自己解决问题等;第六类:其它方面,其它方面指的是喝水、上厕所、睡觉等。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爱好、特长,写评语必须要有针对性,要写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更要善于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归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写出众人一面的评语。

【3】

(二)评语讲究前后呼应,承上启下。

我们老师每一次写评语的时候,都要考虑上次的评语及幼儿这一阶段的发展——评语要前后呼应,承上启下。例如:我班的浩浩小朋友第一周总是喜欢哭闹,我给他的评语是:“老师想跟你说说悄悄话,好吗?你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的圆脸,真可爱!要是你以后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上幼儿园,老师一定会更喜欢你的!”果然,第二周他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开始“沉迷”于玩具,爱不释手。第三周,我给他写了如下这样的评语:“老师很高兴地发现你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了,玩玩具时真的很认真!可是你忘了,我们不仅要学会玩,还应该学些知识,这样你才会更聪明??”。从以上两则评语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前后呼应的,这样既能充分肯定幼儿的进步情况,同时又针对幼儿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幼儿得到我的注意和表扬,因而对我提出的要求就会乐于接受。

我们的评语不仅仅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以发展观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三)评语指向要明确

我虽然是一位老师,但也是一名家长,我非常了解家长们老师给予孩子的评语的心态,其实家长非常看重老师对孩子的评语,往往会拿着评语琢磨上半天,希望能在字里行间读懂老师对孩子的印象,读出孩子的在园的表现。所以,我每一次都很重视看自己孩子《家园练习手册》上老师写的评语。

我也问了一些老师:“我们写的评语是给家长看的还是写给孩子看的?”有的回答:“写给家长看的,因为家长很想知道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表现情况。”有的说:“写给孩子看的,让孩子知道这一周哪些地方表现好,哪些地方还做得不足?”而我认为,评语既要面向幼儿家长,更要指向幼儿。评语评价的是幼儿,我们要通过评语让家长了解幼儿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要借助家长之口——读评语,让作为听众的幼儿了解到老师对他(她)的肯定和期望。明确了评语的指向,我们写起评语才不会失去方向,才能让评语作为一种与家长交流的渠道,把评语当成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

【4】

(四)评语用语要恰当

既然评语是给幼儿家长读和给孩子听的,那我们的评语就要注意用语是否恰当——考虑评语是否让孩子和幼儿乐于接受。

1.家长乐意接受,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家长是幼儿评语的主要读者,我们评语中所用的文字就必须考虑家长能否理解、接受,并且能否让家长产生共鸣、引起重视。为此,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因人而异,巧妙地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操作建议。(1)对于不同文化素质的家长

幼儿评语的流行格式一般是“你是一个??”,这种格式确实比较委婉、亲切,但我认为不能以此为统一格式,而应该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而定,否则也会造成误会。如:记得有一年,我在写评语时全部采用“你是??的格式”,差点闹了个笑话。我们班有一位卖菜的家长就觉得很不理解,还向我提意见:“杨老师,我怎么变成小朋友了!”弄得我哭笑不得。这个例子说明,写评语的语气、用词也应适当考虑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水平

(2)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

幼儿评语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对家长来说,却是“句句是宝”。因此,我们在写评语的时候:对于较熟悉的家长,可采用较自然、直接的语气来写;对于较不了解的家长,则较少用比喻句,如“像个小画家”、“像个聪明的一休”等;对于通情达理的家长,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要求;对于较自私的家长,则先以真心的表扬赢得了他们的好感,然后才委婉地提出一些“不足”。这样,我们每次的评语都能被大多数家长接受

(3)评语也要有“个性化”

我们老师都知道,孩子个性鲜明,写评语也应该充满个性化。常见的“遵守规则、爱学习、爱劳动”等评价式语言言简意赅,但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说都是用之不错、品之无味,毫无个性可言,家长也不能从中清晰地认识到孩子的表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评语应展示孩子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例,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具体表现,明显变化,点滴进步。如:天真、可爱的嘉明,在学习中你的反应总是那么敏捷,常常带给我们惊喜;在游戏中,你兴趣广泛,爽朗的笑声不时回荡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知道吗、如果你多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想法,没准儿能让你的游戏更有趣儿呢!喜欢下棋吗?和爸爸、爷爷进行比赛吧,看看谁能遵守规则,赢得胜利!你会帮妈妈做一点你能做到的家务吗?收拾饭菜,老师知道这些都难不倒你,对吗?”这样的评语,可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帮助家长认识了解孩子,与教师达成共识,并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

总之,家长乐意接受,这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2.幼儿乐意接受,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美国学者格朗兰德认为:“评价=行为方式的描述‘行为方式的判断。’”恰当的评价能够让幼儿产生一种焦虑感,从而激励幼儿在实际活动中改正自己的不足,努力取得进步。在书写评语的过程中,我一直认为评语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长对幼儿的了解,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要重视评语的重要作用。

(1)评语充满感情色彩

由于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有限,所以,评语中所用到的语言要尽量浅显易懂,要充满感情色彩。比如,“你唱歌的声音像小小百灵鸟”,“看你跳舞多像美丽的小孔雀”,“你的笑脸像太阳,照得老师和小朋友心里暖洋洋的”,“你是我们班的‘齐天大圣’,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你”??类似的语言,能然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

(2)评语必须把握分寸

我们常说“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所以,在评语中,如果对孩子要提出期望和要求,语言一定要委婉,把握分寸,技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又不伤害到他们稚嫩的自尊心。比如,“在困难面前,你也能像个男子汉一样去勇敢的面对与挑战。但美中不足的是:你做事时还是有些丢三落四。赶紧改掉这个坏毛病吧!让‘认真’陪伴着你,‘成功’也就会成为你的朋友!”再如,“要是你能让椅子陪你一起安静听讲,那你的本领可就大了!”这些评语,属于期望,指出展望,加以鼓励,而且比较委婉,把握了孩子“心理”分寸,对幼儿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希望,他们是乐意接受的。

【5】

(3)根据年龄特征,有的放矢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要根据幼儿年龄段有所侧重,有的放矢,这也是写好评语的一个“秘诀”。

对于小班幼儿,我们要侧重写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小班幼儿刚入园,家长更不放心的是孩子的吃、睡问题,虽然每天的接送时间家长都有机会和教师面对面,毕竟教师只能简单的反应一下情况,如果能用书面的形式进行恰当地描述,效果会更好。

对于中班幼儿,我们要侧重于写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中班幼儿已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转为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学到很多本领。所以,我们要在评语中可重点提及此方面的内容。如,“老师真的很喜欢你!因为你特别聪明、可爱,每次见到老师,你总是笑眯眯地拉着老师的手,不停地说一些有趣的事,也很喜欢问‘为什么’,真像‘聪明的一休’。老师还发现你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听,争取当个故事大王,好吗?”

对于大班幼儿,我们要侧重于写幼儿的思维习惯及与同伴的关系。如是否善于交往,是否学会解决一些同伴间的小纠纷等。如。“童童小朋友,聪明、伶俐、活泼、开朗,是你的个性写照;你是如此的善良、以至于你的朋友数也数不清。本学期在课堂上,你能用清晰、响亮、标准的普通话回答老师的每一个提问,充满了求知欲。”又如,“小铭,你知道吗?经过你灵巧的双手描绘出来的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图画,真是让人对你刮目相看!在你的每幅绘画作品中,还体现着你的聪慧、你对色彩的审美能力、对画面布局的独特构思。”再如,“你的记性特别好,认识很多的字宝宝,你每天总是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老师希望你在新的一年加强锻炼身体,使自己的动作更加协调。”以上这些评语,能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要求与期望。

【6】

我认为我们老师写幼儿评语,是老师深入洞察幼儿在园表现最好的表达方式。一个老师重视写评语了,认真写评语了,对幼儿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引起家长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改进——在有效的评语中渗透“赏识教育”,那我们家园共育的这座桥梁就架起了。有效评语才成为孩子成长征程途中的航标灯,成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针。我们的孩子的进步才会更明显,更显著!

家园合作共育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家长篇二

家园合作共育,转变教育观念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几年来,我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精神,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开辟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宣传,促进家园信息交流。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

1、宣传橱窗。我园在显要位置设置了家园宣传栏,每学期根据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长介绍园内发生的大事、学前教育动态、孩子的各项活动以及有关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班级在门口也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过宣传橱窗,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等,同时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2、书刊宣传。我园为让家长从理论上较系统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我们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多种书刊,并坚持为家长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杂志,开拓家长视野,增长知识。

3、材料宣传。我园通过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一反馈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我们还创办了《家园共育》小报,内容有教师的“教育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孩子的“佳作欣赏”等多个专栏,成功架设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两轮互动,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创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教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度等问题,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首先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通过讲座、报告、看录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育儿指导,组织家长观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讲座,《0岁方案》以及王才贵教授的新经典导读活动录象,使家长们受益非浅,从根本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园定于每年的三月、十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开展家园联欢会。每年的“六一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每个孩子都准备精彩的节目,并在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园同乐活动,促进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开展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我们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设计了“赶小猪”、“踩气球”等多项亲子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比赛,既锻炼了孩子体质,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生活技能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6、新学期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家、在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7、“家园衔接”亲子活动。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开展了“家园衔接”亲子活动。本活动采取家长陪伴的方式,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熟识幼儿园环境及班内老师,慢慢消除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很顺利的度过了家与园之间的衔接,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保教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 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回的信息,认真整改,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评教表”。我园每学期末都发放“家长评教表”,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教师的“育儿观念”、“奉献精神”、“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我园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方法。

2、各项活动后的反馈。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如“六一”、“元旦”、“开放日”结束后,我们都请每一位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整理、汇总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长信箱”。我园在门口设立了“家长信箱”,请家长随时向我们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并定期开箱,汇总信息,及时改进工作。

4、家访与家园联系册的运用。我园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在家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们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做好家访笔记;我们还利用家园联系册的发放,进一步促使了教师随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更好的与家长建立情感。

我园的家园共育,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搭建了家园联系的桥梁,使幼儿园与家长没有了距离,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我园的教育再上新台阶。

家园合作共育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家长篇三

家园合作共育试卷

一、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

答:语言智能包括语言兴趣,2讲说技能,3识字能力,4书写能力。

2、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可以通过1家庭生活,2特殊活动。来培养

3、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1认识数字,2探究数学,3思考数学,4玩数字游戏。

4、家长应如何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

1民主的亲子关系,2科学的育儿态度,3优化的家庭结构。

5、生物生态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给你的启示。

主要观点:1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2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代系统。

启示:1要充分认识到家园社区的独特作用,2要重视家园社区之间的关系,6要加强家园社区之间的联系,4要不断扩大儿童认识世界的范围。

7、幼儿家庭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休息方式,2消费方式,3饮食方式,4购物方式,5娱乐方式,6学习方式,7交往方式,8劳动方式。

8、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主要扮演了哪几种角色?试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角色。1迎宾者,2保护者,3倾听者,4采纳者,5合作者,6指导者,7研究者,8评价者。

9、幼儿家长教育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观察能力2合作能力3指导能力4动手能力5游戏能力6组织能力7自我教育能力8表演能力,9交往能力,10管理能力。

二、设计题(1题40分)

1、围绕“母亲节”,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要简明),2活动准备(要全面),3活动过程(要详细),4活动评价(要具体)。

温馨五月 感恩母亲节

设计思路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培养幼儿感恩母亲、关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我们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感恩母亲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是对前期活动的回顾和展示,也是一次节日开放活动。

前期活动

1.谈话活动:我的好妈妈。

2.结合“世界微笑日”进行社会活动《蜗牛的微笑》。

2.语言活动:学习儿歌《我和妈妈》《健康快乐每一天》。

3.音乐活动:学唱歌曲《笑一个吧》《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

4.美术活动:手工制作“小花”,绘画“妈妈和我”。

活动目标

1.和妈妈一起过节,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

2.体会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懂得感恩。

3.用自己的方式为妈妈送去节日的祝福。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熟练演唱歌曲。

2.母亲节活动ppt、文稿、图片及音乐。

3.向家长发出邀请函,与在活动中准备发言的家长沟通,确定发言内容。

4.收集幼儿帮妈妈做事的照片。

5.布置活动环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欢迎妈妈的到来

家长和孩子成半圆形落座,孩子坐在妈妈的前面。播放音乐《妈妈的吻》。

师:小朋友们,妈妈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大家高兴吗?你知道为什么今天要把妈妈请到幼儿园来吗?

幼:因为妈妈要过节了。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妈妈的到来!

教师简单讲解母亲节的来历,向家长汇报前期开展的相关活动。

二、欣赏图片--世上只有妈妈好

1.师:这是一只刚出生的小猫,它从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睁着大眼睛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心里可高兴了,于是它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谢谢你,谢谢你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小朋友,你知道吗?是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让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拥有温暖的家和这么多的好朋友。现在请你把嘴巴放在妈妈的耳边,对妈妈悄悄地说一声:“谢谢你,妈妈!”

2.师:这是谁?

幼:啄木鸟。

师:啄木鸟在干什么?

幼:喂它的小宝宝吃虫子。

师:啄木鸟妈妈捉来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着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你知道吗?在你还不会吃饭的时候,你的妈妈也是这样一口一口地喂你吃的。在妈妈的喂养下,小朋友一天天地长大了。来,请小朋友伸出双手捧着妈妈的脸,轻轻地说一声:“谢谢你,妈妈!”

3.师:这位体积庞大的动物是什么呀?

幼:是大象。

师:小象怎么了?

幼:它累了。

师:原来小象是在学走路呢,它太小走不稳,总是摇摇晃晃地像要摔倒,象妈妈就赶紧用头来扶着它。小朋友,在你还走不稳的时候,妈妈是怎样扶着你学走路的呢?现在就请小朋友变小一些,请妈妈扶着宝宝学学走路(请家长合作)。

师:小朋友回头看看,妈妈扶着你学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姿势?

幼:两只手扶着我们,要弯着腰。

师:对,是一直弯着腰的,长时间的弯腰是很累的。那么下面就请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握着妈妈的手,对妈妈深情地说一声:“谢谢你,妈妈。”因为就是这双手扶着你学会了走路。

4.师:小朋友快看,在鸡妈妈的翅膀下藏着什么呢?

幼:是它的宝宝。

师:对,是鸡妈妈的小宝宝,小家伙也许是冷了,也许是天要下雨了,或者是它们遇到了危险,害怕了。小朋友看看,鸡妈妈是怎样做的?

幼:用翅膀保护着它们。

师:对,鸡妈妈张开翅膀保护着自己的宝宝。那么当小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你的妈妈是怎样做的,我们来试一试好吗?(示意家长合作,播放打雷下大雨的音效)

师:小朋友看到了吗?当遇到下雨、刮风或是有危险的时候,你的妈妈也是这样伸出双臂来保护你的。孩子们,请你靠在妈妈的怀里,用撒娇的声音说一声:“谢谢你,妈妈!”

5.师:这只小狗在做什么呢?原来小狗的妈妈因为要做饭不能陪着它玩,它在生气耍赖呢。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有没有过因为妈妈不给买玩具,就在地上赖着不走?有没有过因为贪玩不想回家,就跟妈妈生气?其实我们都有过跟妈妈生气、耍赖的时候。但是,妈妈有没有因为这些就把你赶出去,不要你了?

幼:没有。

师:对,没有,妈妈总是能够原谅你,无论你怎样,妈妈始终是那么爱你。现在就请你紧紧地搂着妈妈,大声地说:“妈妈,谢谢你!”

二、家长讲话--妈妈真辛苦

师:小朋友们,其实妈妈的辛苦、对你们的关心和照顾还远远不止这些。妈妈要上班,下了班回到家里还要给你们做饭、陪你们玩耍、给你们讲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妈妈讲的“妈妈的故事”。

xxx妈妈(个体业主):出示和孩子一起读书的照片,突出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xxx小朋友的妈妈(医生):出示正在工作的照片,突出妈妈工作的繁忙。

xxx小朋友的妈妈(教师):出示辅导学生的照片,突出教师工作的特点,以及妈妈在忙碌中对孩子的关心。

三、家庭活动展示--做关心妈妈的好孩子

师:妈妈为了照顾我们,让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不过,我们小朋友也表现得非常好啊,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近经常帮助妈妈,做了许多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们的表现吧。

1.幼儿帮妈妈做事的照片。以采访的形式请幼儿说说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提出问题)请妈妈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2.幼儿给妈妈洗脚的照片。结合照片把家长的亲子活动记录读给幼儿和家长听。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妈妈虽然很辛苦,但是小朋友们都能够体谅妈妈的辛苦,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妈妈再辛苦心里也是甜的。今天是妈妈的节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四、表演活动--祝妈妈节日快乐

1.歌曲《我的好妈妈》。幼儿站在妈妈面前演唱,为妈妈即兴表演。

2.儿歌《我和妈妈》。请妈妈和孩子们合作朗诵。大屏幕展示儿歌内容,妈妈读上句,幼儿读下句。

3.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请幼儿随音乐唱给妈妈听。

4.儿歌《健康快乐每一天》。幼儿手拿送给妈妈的礼物“小花”(幼儿手工作品),与老师合作朗诵儿歌,朗诵结束时给妈妈戴上“小花”。

5.歌曲《鲁冰花》音乐响起。师:最后,小朋友还有一份最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妈妈,那就是要给妈妈一个甜甜的吻。活动在动听的乐曲和亲吻妈妈的欢乐气氛中结束。

五、活动总结

母亲节是我们小二班进行的一个节日主题活动,也是第一次向家长开放的活动,在前期活动之后,《感恩母亲节》作为一个开放活动,以温馨、感人、热烈的场面,让妈妈们在幼儿园渡过了难忘的母亲节。

1.活动的第一部分,以回顾“5月8日世界微笑日”的活动片段,带孩子唱歌曲《笑一个吧》,把“微笑'送给妈妈,作为第一件母亲节的礼物,渲染了活动气氛,调动了孩子兴趣。紧接着以动物图片作为导入,立刻缓解了幼儿因为家长在身边,兴奋引起的躁动,孩子的注意力被小动物吸引过来。画面亲切感人,动物的爱,唤起了孩子的记忆,感恩之心油然而生。老师用悄悄话、捧着脸、握着手等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对妈妈表示感谢,使得幼儿情感的表达呈现递增效果,让家长和幼儿都深切的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深厚情感。

2.家长讲话部分,特别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教师、医生、个体经营者等,邀请她们讲讲自己的工作,以及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妈妈工作和担负家庭任务的辛苦。

3.照片展示部分是幼儿最喜爱,也是妈妈们最为热衷的部分,妈妈这么辛苦,我们该怎样做?与上面的活动紧密衔接起来。幼儿家庭活动的照片展示在大屏幕上,受到大家的关注。有的帮助妈妈扫地;有的帮助妈妈摆碗筷。照片展示让孩子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是对幼儿的行为最有效的肯定和鼓励。更可以通过照片,促使幼儿相互学习,给予妈妈更多的关心。

4.除了两首大家熟悉的歌曲外,《我和妈妈》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儿童诗歌,用接龙的方式妈妈和宝宝朗诵诗歌,使得现场洋溢着甜美与幸福。而《健康快乐每一天》被恰到好处地安排在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后边的朗诵,突出了宝宝长大后,妈妈老了,我们该怎么办?(学习小乌鸦,不离开妈妈,关心妈妈,带妈妈去看病等)效果非常好。

5.制作礼物”微笑 “,很好地和活动的开始部分相呼应,让幼儿用已有经验轻松地动手制作礼物,又能很好地和”微笑日“的活动衔接,再一次突出了”温馨五月,感恩母亲节“主题的意义。

6.最后的送礼物和结束部分选用歌曲《鲁冰花》,再次钓起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互动;亲情浓浓,韵味萦绕。

六个板块,活动有序,连接自然,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合适的互动环节,让活动洋溢着热情、和谐。让幼儿和家长朋友共同渡过了一个美好的母亲节。

附:儿歌

《健康快乐每一天》

师:我对神说,让妈妈永远健康、快乐。神说,行,但只能4天,幼:春、夏、秋、冬。

师:神说,嗯,那就3天,幼:昨天、今天、明天。

师:神说,不,那就2天,幼:白天、黑天。

师:神说,不不,只能是1天,幼:那就是每一天,祝妈妈健康、快乐每一天!

《我和妈妈》

如果妈妈是天空,我就是白云。

如果妈妈是太阳,我就是小草。

如果妈妈是森林,我就是小鸟。

如果妈妈是土地,我就是花朵。

如果妈妈是海洋,我就是一条小船。

如果妈妈是高山,我就是山上的小树。

如果妈妈是小河,我就是一条小鱼,永远和妈妈在一起。

2、围绕“父亲节”,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要明确),2活动准备(要全面),3活动过程(要详细),4活动评价(要具体)。

幼儿园父亲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父亲节活动方案一】

【设计思路】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为此,上中路幼儿园开展了“快乐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

2、通过亲子游戏给父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彩色纸、彩笔、鼓、花、羊角球等器械、自制奖牌。

【活动过程】

幼儿配乐朗诵: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

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

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您是那么的伟大、威武,是他们心中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是他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1、表演《感恩的心》

2、演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3、亲亲爸爸说说悄悄话

4、室内亲子制作《心连心爱心卡》

5、《击鼓传花》家长和幼儿听鼓声同时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幼儿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表演节目,家长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或家庭中的趣事。

亲子游戏:

1、《小脚踩大脚》游戏规则:宝宝的小脚踩在爸爸的脚上一起向前走,宝宝的脚不能落地,分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2、《骑大马》游戏规则:宝宝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分组进行比赛。

3、《蒙眼找宝宝》:用毛巾把家长的眼睛蒙住,幼儿站在家长的对面不能发出声音,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征找到自己的宝宝。

家长游戏(同级部的爸爸们进行比赛):

《跳绳比赛》《针线活》《拔河比赛》《蜈蚣竞走》

结束部分:音乐响起,幼儿亲自为爸爸颁奖。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3、试围绕“消防博物馆”,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活动方案。

1活动名称要新颖,2活动目标要清晰,3活动准备要具体,4活动过程要全面,5活动延伸要持续。

4、试围绕“消防日”,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活动方案。

1活动名称要新颖,2活动目标要清晰,3活动准备要具体,4活动过程要全面,5活动延伸要持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准备

图片、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方式导入活动:在哪里看到过火,火有什么用处,它能干什么?

教师小结:火有很多的用处,能烧水做饭,能照明,能取暖

二、观看火灾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

师:可是火也有它的坏处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

1、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幼儿园或者家里着火了怎么办?

师:如果着火了我们要找消防叔叔,并且给他们打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

2、那着火的时候,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呢?让幼儿自己思考并说出自救办法()

师小结: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如果着火了我们要找消防叔叔,并且给他们打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如果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猫着腰从安全出口离开…….四、出示防火安全标志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

五、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

活动延伸:

认识标志

家园合作共育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家长篇四

尚自然 慧才智 展个性 育德行

家园共育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你说话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却更开心了,对你的“命令”同样是执行的。这就是因为你蹲下来了,你用和蔼的口气和他说话。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科学育儿知识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他幼儿园托班育儿知识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小班育儿心得、适时调整关爱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关爱方式,不要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人,事事都包办代替。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好时机,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成长,这样不会压抑孩子的才智。例如,当孩子过两岁生日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又长大一岁了,从明天开始就要自己刷牙洗脸了”;又如,当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下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从现在开始要自己一个人睡觉,学会盖好被子。”

家园合作共育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家长篇五

孩子的双休日怎么安排

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生活表,对孩子的生活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孩子们在学校都会严格遵守,形成了一定的规律,这样就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双休日也应该这样。

具体体现在孩子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这几方面。

卫生习惯:1-3岁的孩子可在父母及其家人的训练和影响下逐渐养成爱卫生的习惯。每天洗手、洗脸、洗脚;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睡眠习惯:卧室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光线应略暗,环境要安静。床垫铺设要软硬合适,过软会影响孩子脊柱的正常发育。2-3岁孩子睡眠的时间约为12-14小时;4-6岁孩子睡眠时间约为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要训练你的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不要抱着、拍着、摇着让孩子睡或让孩子含着乳头或吮手指入睡。

饮食习惯: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定时让孩子进食。2岁时可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拿杯子喝水,用小勺吃饭。要孩子从小养成不吃零食、不挑食、不撒饭等良好习惯。但不应强迫孩子进食,若孩子食欲不好,应查找原因。

排便习惯:婴儿到1岁左右即可养成自行大小便习惯,尽量不再便溺裤内,要逐渐使孩子养成上所的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能适应托(幼)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一)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年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快帮助孩子适应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早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上幼儿园,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孩子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孩子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

养个懂礼貌的宝宝

对于宝宝,说教是苍白无力的。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爸妈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撤消溺爱与纵容;同时,也要讲究方式与策略,才能马到成功。为此,我们给爸妈提供以下一些高招让爸妈养出聪明懂事的乖宝宝。

林爸爸跟我们分享他的经验:“有一阵子,我女儿总是把爱吃的东西全霸在手里,给她讲道理也不管事。于是我宣布,以后再独霸就不给她买了。有一次,女儿霸占一包巧克力独自吃光了,以后,无论她怎样请求我都不给她买,并且让她知道这是对她独霸的惩罚。又有一次,女儿把香蕉分给大家,全家人都表扬她,我高兴地告诉她,因为她让大家吃到了好吃的香蕉,明天我还要买来请她分。就这样,我坚持赏罚分明,很快就扭转了女儿独霸食物不给人吃的毛病。”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位姓尹的家长也这样说:“我的小孩也吃独食,我就用他的行为反过来教育他。我买来一些他最爱吃的食物,当着他的面我独自有滋有味吃起来。宝宝向我提抗议了,我就用他平时拒绝的话对待他,并且让他意识到这就是学他的样,他难过地低下了头。我趁热打铁给他讲道理,他真心点头了。”

充当爱心小使者

另外一位戴爸爸说:“我和爱人商量了一个治本的办法,让宝宝体验爱心。如妈妈吃香蕉时说:‘香蕉真好吃,爸爸一定喜欢吃,宝宝,麻烦你把香蕉送给爸爸吃。’爸爸削好苹果说:‘妈妈多辛苦啊,来,宝宝请你把这个苹果送给妈妈吃’等等。宝宝反复当爱心小使者,就慢慢懂得了心中要有他人,常省下自己爱吃的送给我们,并且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还有其他方法,例如称赞其他小朋友懂得分享,让宝宝学习等,都是纠正宝宝吃独食的策略。其实,宝宝的行为与爸妈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碰到独占食物、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宝宝,爸妈更要利用一些有创意的小方法让宝宝了解这样做是不好、不对的,宝宝也才会更懂事、体贴。

从幼儿园回来,你提问了吗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幼儿园老师对宝宝来说=?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 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譬如: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快乐的事?

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

像这样的问题,提问内容具体,孩子知道从何而答。如果父母每天一出园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吃什么了?”在孩子思维最兴奋的阶段,他不会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给您一个简单的回答,比如面条,因为面条是孩子最易记住的词汇。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领到园里的食谱园地,按照食谱问一问孩子,孩子就会把思路理清,认真告诉您。这样您不仅能了解孩子饮食情况,还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讲述欲望。孩子讲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父母在提问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提问时最好使用开放性的语言,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问“为什么”,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而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提问还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家长还成长一点“空间”

小花小草要长好需要一个足够它枝叶伸展的空间。其实孩子成长也一样。0岁到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启蒙期,更需要父母的精心关注和扶持,需要一个不受束缚的、能够自由自在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像小鱼儿一样顺畅地呼吸,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翔,像小草一样茁壮地成长。

活动的空间 盛夏,一场大雨冲去了天气的闷热。院子里出现了许多水洼,尽管稀稀拉拉的小雨还没有停歇,张家的小胖、李家的小强戴着草帽迫不及待地来到院子里,张开双臂拥抱凉爽的雨滴,一双小脚丫在水洼里趟出串串水花。苗苗穿上雨衣也急着想往外跑,奶奶一把抓住她:“雨没停,不能去。趟水要生病的。”可怜苗苗如同只被捆住手脚的小猫站在门后,只能扒着窗户看别的小朋友尽情地玩耍。

峰峰生来是个小帅哥,妈妈整天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就是有一样,限制他活动。在家里,妈妈让他安静地看书、看电视、摆积木、玩车模,不能玩激烈的对抗游戏,更不许登高爬低;到公园,只能乖乖地牵着妈妈的手散步,或者坐安全的电动火车,不能在儿童游乐园自由活动,更不许和淘气的小朋友玩摸爬滚打的游戏。峰峰就像妈妈养在笼中的一个小宠物,虽然白白胖胖的,可是缺少了活动,身体平衡性不好,四肢力量弱,体质也比同龄的孩子差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从头脑、内脏、躯干到四肢都在快速成长,需要全面的营养加充足的活动。宝宝从会爬时起,活动的范围一点点扩大,当他学会走路后,就会不停地跑来跑去,蹦跳登高、翻跟头,拉拉这儿,碰碰那儿。他的这些活动有利于躯干和四肢的发育,使胳膊和双腿的骨骼与肌肉快速生长,具备灵活的控制力和协调力。所以,限制幼儿的活动、不给其活动的空间会影响其身体正常的发育。

探索的空间 3岁的童童对什么事情都十分好奇。一天她拿了一个玻璃杯子去问爸爸:“杯子掉在地上会不会摔碎?”爸爸说:“会的。”还没容爸爸解释,童童的手一松,“啪!”杯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震惊之下爸爸刚要发火——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应该好好管教。但他转念一想童童为什么这样做,还是听听她的想法吧。于是他平声静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把杯子摔在地上呢?”童童若有所思地说:“哦,它真的能摔碎了。”原来她是想亲自试一试杯子能不能摔碎。

玲玲按照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在家中的花盆里种了几颗黄豆。她天天浇水等待小苗出土。两三天后,她终于忍耐不住,用小棍扒开土取出豆子看看,再重新埋进土里。此后,她每天都要这样看看那几颗黄豆。妈妈轻声劝说:“不要再扒拉豆子了,要把它扒拉死了。”玲玲天真地回答:“我在观察呢。老师让天天观察的。豆子埋在土里,不扒拉出来,怎么看见呢?”

看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实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出于好奇心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说的,总要自己亲自试一试,总要自己做。如果童童的爸爸当时大声呵斥:“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还成心把杯子摔碎?”那真是冤枉她了。如果玲玲的妈妈提出坚决不许她再扒拉豆子,极有可能泯灭幼儿的好奇心,把探索的兴趣扼杀掉。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

失败的空间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失败后,几经努力获得成功的经历。可是,轮到对年幼的独生子女却总是过度保护,怕他们受到伤害,怕他们承受不了失败的滋味,结果使他们上学后一遇挫折就束手无错。其实及早给幼儿创造一个尝试失败的空间,让其体验失败的痛苦、郁闷,积攒努力战胜失败的信心和百折不饶获取成功的勇气,是非常必要的。

走马路牙子是许多幼儿喜好的活动。楠楠和爸爸妈妈上街时最开心的事,就是用一双小脚沿着马路牙子走。有时他平伸两手摇摇晃晃地走.1 嘴里叨念:“过独木桥了。”有时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像螃蟹似的横着身子挪步。即使走不好,一只脚掉下马路牙子或摔倒,他站起来高高兴兴继续走。爸爸妈妈从不干涉他,掉下去再重来嘛,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朵朵就没有这份幸运了。他也想走马路牙子,可是爸爸训斥:“放着好好的路不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妈妈倒是和颜悦色哄着说:“马路牙子这么窄,你能走好么?别逞能了,走不好掉下来,歪了脚、磕破了腿怎么办?”摆出一大堆肯定要失败的后果来,就是不想让朵朵去尝试。于是,一个对孩子来说很有趣的探索过程被扼杀了。

美国儿童专家法斯乐看到自己的朋友让3岁的孩子在海边布满怪石的小径行走。那条路对3岁孩子的确十分曲折难行,可是孩子喜欢走,为了不扫他的兴,父母让孩子跟在后面走。法斯乐说:“孩子的母亲肯让他走,让他有跌跌撞撞的体验,这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体验生活,这就是人生。”

在家庭生活中,类似失败的尝试处处可见。比如,10个月的宝宝用勺子吃粥,弄得满身满脸,最后还把粥碗打翻了;两岁的宝宝自己穿裤子,把两只脚插进一条裤腿,拔不出来了。这些难道不是失败吗?但是就此不让他再尝试,他永远也学不会最基本的生活本领。大人包饺子,宝宝也要包,就让他包嘛,谁天生就会呢?宝宝要学着扫地,扫不干净可以再来一遍;宝宝做手工,剪坏了纸样,鼓励他修补好就行了。父母要是怕失败什么都不让他干,到头来会害了他。什么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失败可以积累经验,失败可以体验生活百味,失败可以锻炼意志,一次次跨越失败就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思考的空间 现如今的宝宝小脑袋都十分聪明,只要你给他足够的思考空间,会迸发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可是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总在按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他们或是盲目超前培养,揠苗助长;或是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执行填鸭式的计划;全然不给孩子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

乐乐的妈妈最喜欢家中来客人的时候,让乐乐露一手——表演讲故事的绝活。乐乐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结尾,就是他一遇生人会紧张,一紧张就忘词。妈妈比乐乐更着急,总在边上提词。长久以往,乐乐也不动脑了,反正有妈妈提词呢。结果他讲的故事再也没有新的创意了。

幼儿园的许多小朋友都上了兴趣班,甜甜妈妈认为画画文静,不征求甜甜的意见给她报了画画班。甜甜对图案和色彩悟性慢,老师布置的画画作业她总要问妈妈:“大树怎么画?”“房子是什么颜色啊?”妈妈赶紧告诉她,有时看甜甜画得太慢还帮她画两笔。爸爸说:“你应该启发她想一想,自己画。”妈妈不以为然,我在帮助她有什么不好?其实,我们身边像乐乐妈妈和甜甜妈妈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他们一点儿也不清楚,他们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思考的空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代替孩子培养兴趣,代替孩子选择玩具,代替孩子回答问题,代替孩子完成老师留的各种需要创意、需要动脑筋的作业。结果当别的孩子想出房子装上轮子,汽车长出翅膀,树上结鸡蛋,天空架彩虹桥的大胆幻想时,他们又在埋怨自己的宝宝笨。事实上,不是孩子脑子不好使,是他不动脑不思考使然。人的大脑像一部机器,不用就会生锈,越用才能越灵活。培养聪明孩子的关键是使孩子养成积极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某地在一项“什么样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的问卷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回答是:有想象力的孩子和头脑灵活的孩子。这说明大多数父母知道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为重要。只是一遇到具体的问题,父母就容易集体失意——不知道如何去做,往往用主观的想当然束缚孩子大脑思考的空间。

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与时间。斗转星移,现在都到了21世纪,陶先生解放儿童的主张依然是我们家庭教育要遵循的思想。破除传统的父母统治意识,给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新世纪父母切切实实的行动.让宝宝学会物归原处

身边的故事: 明明有个坏毛病,经常喜欢乱扔东西,用了什么都随手一扔,所以每天都要问奶奶:“奶奶,我的画笔放到哪儿了?”“奶奶,我的衣服找不到了。”奶奶天天围着他转,不是帮他找东西,就是帮他收拾残局.这天,明明在房间里玩,一会儿就将房间折腾得乱七八糟,铅笔躺在床单上,积木撒在地板上,图画书摆在了鞋柜上……

第二天,该上幼儿园了,明明却发现自己的彩色笔不见了,“彩色笔哪儿去了呢?我昨天还用了呢!”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那天,小朋友们画画的时候,明明只能向别的小朋友借彩色笔用,心里真不是滋味。

专家诊断

生活中,许多幼儿缺乏物归原处的意识,喜欢随手乱扔东西。

√ 幼儿期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常常为图一时痛快而随手乱扔东西,意识不到将物品物归原处,不仅整洁有序,还能方便自己和他人对物品的使用。

√ 幼儿乱扔物品的毛病,往往和家长的教育引导有关系,如家长经常替幼儿收拾东西,使其认为乱了也无妨,收拾是大人的事情,因此缺乏物归原处的意识。

您的孩子是否这样

√ 用完东西随处乱扔,没有将物品放回原处的习惯。

√ 经常找不到自己玩过的东西,“忘性”较大。

√ 不愿整理自己的物品,喜欢依赖大人。

√ 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越整越乱。

支您一招

1让宝宝懂得物归原处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便利

经常告诉宝宝用完东西后,应按类分别摆好并及时整理。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宝宝亲身体会物归原处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便利。可以用发生在宝宝身上的一件事,告诉宝宝如果图一时省事,而将用过的东西随处乱扔,不仅会给自己也会给他人造成麻烦。

2让宝宝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

对于宝宝的个人物品和玩具,家长应及早放手让宝宝自己学会整理。

开始时,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整理,让宝宝知道物归原处的简单道理,告诉宝宝每件物品和玩具的大致归位。

待宝宝适应后,家长可教宝宝自己学会整理和归类。很多情况下,宝宝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做而不愿意整理。给宝宝新添一件物品时,家长应及时告诉宝宝归放的位置,让宝宝学会物归原处,并有意识地保持物品的条理和整洁。

3为宝宝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

一个温馨整洁、错落有致的家庭环境,往往会潜在地传递给宝宝做事整洁、条理清楚的健康信息。反之,一个凌乱不堪的家庭环境,则会让宝宝养成随意乱扔、不讲条理的坏习惯。

因此,为宝宝创设一个干净利落的家庭环境,比教育宝宝如何去做更有价值。

让音乐充满了孩子的生活

1、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

对成年人来说,音乐好象是自然而然地流淌着,将要演奏的下一乐章和我们心里设想的一模一样。而一旦我们已知的那种音乐构建被打破,就会感觉非常痛苦。听到其他民族文化的旋律、节奏或和声,我们常常会感到极不舒服。生长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往往倾向于听那种带有西方音乐特征的旋律,相反,西方人很少会称赞亚洲的乐曲,在他们看来,东方的音乐只不过是有序的发出声音罢了。如果你的孩子对音乐涉猎广泛,他们日后往往会欣赏和享受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所以,还是让你的孩子聆听“雅克兄弟”的音乐,拉脱维亚的民间音乐,以及莫扎特的音乐吧!这些音乐都非常好,也能训练孩子的大脑。通过玩耍嬉戏,以及生活在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你的孩子会有最佳的学习表现。孩子们会自然地接受音乐,把音乐编进他们自己的玩耍,以及与大人的游戏之中。尽管他们的年龄还不适合进行正规的器乐训练,但已经到了和他们进行音乐游戏的年龄了,所以请广泛地给孩子们听音乐,唱歌,跳舞,吹口哨和哼小曲吧!

2、播放复杂的音乐

为你的孩子播放风格迥异的音乐是你能给他的一份珍贵礼物,但为他选择某些特定风格的音乐似乎更为明智。例如,莫扎特的音乐可能就比莫特利·克鲁的音乐要好一些。这是由于音乐的谱写往往与脑的复杂结构形式相联系,比如经典音乐就与脑电波十分吻合。记住,当人们谈到婴儿与音乐的关系时,总避免不了谈到莫扎特这个作曲家,而其他诸如巴赫和秘鲁民间音乐这样的复杂音乐形式,也被认为具有相同的效果。

3、用音乐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

圣约翰大学心理学系的杰弗理·费根及其同事证明,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以音乐为线索来记忆事物。研究人员在让婴儿聆听音乐的同时,交给他一个汽车模型让他记忆。7天后,当播放同一首曲目时,婴儿能较好地回忆起汽车模型,而播放其他音乐时其记忆的效果则不是太好。费根认为,提供诸如音乐之类的适当记忆线索,就能帮助婴儿检索先前的记忆信息。这为父母向孩子暗示记忆信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方法。在给小孩洗澡、穿衣时,哼上一段小曲,每次都哼同一首,重复哼唱有助于孩子理解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还可以帮助孩子们预见下面的旋律与歌词该如何变化。这一方法还有助于更为容易地调节日常生活。

4、开始为音乐学习打基础

婴幼儿还不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和吹单簧管,但最好在适当的时候尽可能早地(最有可能的是6岁左右时)将乐器交给他们。一个明显的好处是,早期聆听音乐与接受音乐训练将为他们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语言的学习过程一样,一个置身于魅力无穷的音乐中的孩子,就获得日后学习乐器的基础。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埃德温·e·戈登发现,婴儿接受的音乐熏陶,如果时间和顺序安排得当的话,将培养起孩子的音乐才能。在适当时候为孩子播放音乐,那么在以后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

5、轻哼,舞动,跳跃,打拍子

对你的宝宝来说,开始正规的音乐学习确实显得太早,但你仍然可以将许多有关音乐的活动引入孩子的生活。像听音乐时随着节奏轻哼,舞动,跳跃或者打拍子等。下面狂想曲的奠基者林恩·克莱纳给我们提供了五种小孩最喜爱的音乐游戏,而翻到本书的年龄与阶段部分,你还会看到有关这方面更多的内容。

1+1+1的家庭游戏法则

游戏是一种快乐、活泼、自然丰富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游戏是有趣的,虽然有时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甚至显得有点简单,但是它是你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这个深秋,让我们和宝宝一起游戏、一起happy吧……

1+1:妈妈+宝宝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妈妈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例子: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

1+1:宝宝+爸爸

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

专家评说: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

爸爸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打笨熊(适合1岁以上宝宝)

爸爸帮宝宝把被子裹在身上变成“笨熊”,爸爸也裹上一条被子,与宝宝展开战争。笨笨的动作,就像狗熊在移动,宝宝一定会喜欢的不得了。

游戏:蹦蹦跳(适合一岁半以上宝宝)

用手扶宝宝腋下让宝宝在膝上学习蹦蹦跳,边跳边念“爸爸抱,宝宝跳,一跳一跳哈哈笑”,蹦跳一会儿家长握紧宝宝的腋下悬空提起说:“摆啰,摆啰!”让让宝宝左右摆动,宝宝会适应摆的方向,配合爸爸的摆动,最后将宝宝举高。

游戏:跳高投篮(适合2岁以上宝宝)

可以在家准备一只小篮筐,让宝宝将小球投入篮筐中,可以练习跳起来投球。要求宝宝可以投准篮筐,同时练习跳跃。

1+1+1:妈妈+宝宝+爸爸

每个周末相信是宝宝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一家三口一般会选择去附近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玩;或是爬爬山、划划船,累了饿了就在外面吃午餐。其实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让宝宝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

专家评说:医学与健康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使大人和孩子都保持情绪兴奋状态,它能激发各自体内细胞的活力,有益身心健康。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与父母的亲和力,影响他对身外世界和人际关系的认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有助于开放性格的养成。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增进今后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文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是大人体味理想化温馨童年,并培育宝宝爱的良机。

一家三口的游戏设计:

游戏2:“冰冻”舞蹈(适合2岁以上宝宝)

用音响播放一些宝宝爱听的音乐,节奏可以欢快一点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随着音乐跳舞,然后突然暂停音乐,让宝宝把动作“冰冻”在音乐停止的那一刻,并保持安静,不出声响。听音乐跳舞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起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在跳舞过程中加入“冰冻”,可以提高宝宝的听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3:波涛汹涌(适合2岁以上宝宝)

1、准备一条床单,在床上铺平,爸爸妈妈各执床单的一头,宝宝或坐或趴在中间。爸爸妈妈开始抖动床单,一开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让宝宝先熟悉一下,鼓励宝宝勇敢、不害怕。慢慢地,可以加大抖动的幅度和力度。

2、床单离开床或地面一段距离,爸爸妈妈拿着床单的四个角摇晃,象是在海里的小船,宝宝在当中乘船,开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逐渐加大幅度。

3、爸爸妈妈手拉床单相对站立(放在距离宝宝头一定距离的地方,上面可以放一些响铃),鼓励孩子自由跳跃,用手、头努力触碰床单。或是爸爸妈妈还可以上下舞动,让宝宝在下面钻进钻出,甚至可以忽然蹲下将宝宝罩住。

*母婴世界小提示:由于被床单遮挡,宝宝看不见床面,所以在玩这个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爸爸妈妈撑开的床单要在床的正中央,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抓好被单,宝宝就能落在软软的床上。

游戏4:递减爬坡(适合2岁以上宝宝)

把孩子带到有一定坡度的草地上,比如说小区的绿化区或是附近的公园让他手脚着地,依次向上爬10步,向下爬9步,然后再向上爬8步,向下爬7步……直至0为止。在爬的时候,可别忘了要求孩子每爬一步都要数“1、2、3……”哦。(向上爬和向下爬时的计数,都以单脚一步为准。)当然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参与,必要时给予鼓励。

目的:让孩子练习数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手脚协调用力的技能。

游戏5:荡秋千(适合2岁以上宝宝)

爸爸和妈妈走在孩子两边,三人并排走路。爸爸妈妈分别抓住孩子的一只手,一边走,一边说:“一二三,提起来!”孩子被爸爸妈妈提了起来。因为爸爸妈妈走路的时候有一个惯性,所以孩子的身体会“荡”起来。只要爸爸妈妈有力气,就可以前后“荡秋千”,如果妈妈手臂力量不够的话,也可以双手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