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1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2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句式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比兴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反向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线索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托物言志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与某一具体的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第三层(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修辞
⑴托物言志的写法
⑵反向立意的构思
⑶对仗工整,押韵
⑷采用类比与起兴的手法
⑸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阅读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1)
——《陋室铭》赏析3篇
《陋室铭》赏析1
《陋室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与昭申鉴戒。
《陋室铭》只有短短的81字。兹录于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永贞九年,刘禹锡再度被征召上京,后又因玄都观诗讽刺了保守派而外迁。外迁至今属广东省的连州任剌史,后又迁任今属四川的夔州,今属安徽的和州任剌史。陋室是刘禹锡和州剌史任上所造,时间在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至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之间。《陋室铭》大约就写于这段时间或之后不久。
陋室,就是刘禹锡任和州剌史时所建的简陋的房子。所谓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它一般体制短小,文辞精粹;句式上多用对偶句,且合乎一定的韵律,读起来铿锵有力。
作者所记为陋室,陋室有何所记?可见他记这陋室是有目的的,也就是不为一般所记而记,其中一定隐含着作者的思想与怀抱。所以,此文虽是铭文,却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文章前三句从“山”与“水”写起,再写到刘禹锡自己所居的陋室,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不高的山有了仙人居住就会有名声;不深的水有了龙的存在也会有名气。那么,陋室如果有德行的人居住也会声名远播。很显然,作者从“山”“水”写起,是铺垫,也是类比,表明既是陋室,只要有“德”的人住着,陋室是名声也是很好的。名山胜水如此,陋室亦然。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使文章很有气势。“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文眼。作者先立论,就为全文的思想内容定了调子,即做人就得做一个有德之人,那怕你是窝居陋室也要如此。
文章题为“陋室铭”,那陋室是什么样子呢?作者兴笔所至,从三个方面叙陋室的情形,先是记陋室的环境,再写自己处于陋室所交往的人,最后写自己居于陋室的生活。这三个方面,也就体现出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先说说作者写陋室的环境的句子。这只有两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对偶句,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对偶,这两句也打破了常式句的组合,按常式句,这两句应该这样说:绿苔痕上阶,青草色入帘,但这样一说,句子也失去了抑扬顿挫之感,读起来索然无味了。从用字上看,有两个字用得特别的好,那就是“上”与“入”字。“上”字写出苔痕漫延台阶的动态之势;“入”字,写出草色的泛滥帘内的弥漫之形,可见这两个字是极具表现力的。这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之景,表现出陋室的清幽与僻静且荒凉。这是哀景,正合适刘禹锡外迁的心情。哀景是刘禹锡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景象上看,陋室的确陋矣。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居于陋室的人的社会交往。刘禹锡处于陋室所交往的人是 “鸿儒”而不是“白丁”。从句式上看,一有一无是对着写的,“白丁”,本是指*民,这并不是说他不与*民交往,这里应是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那么,这两句就是互文的句子,合在一起,全句的意思是只与有学问的人谈笑往来。从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作为和州任上的剌史不与为官的打成一片,只与有知识的谈笑来往,表现出了他一般读书人出身作官的孤傲。我们从中还可看出,刘禹锡身处陋室,也要坚守住自己的德行与操守,做到室陋而人不陋。这真实地反映了刘禹锡不随流俗的一面:既是外迁,也要把守住自己的德行与操守,也要与那些德才兼备的人谈笑往来。句括“可以调素琴”而下四句是写自己居于陋室的生活,这生活就是弹琴,读佛书;没有扰耳的官场奏乐,没有使自己劳累的官场文牍。这那是什么刘禹锡身为剌史的官场生活呢,分明是他外迁为官不得志而过的恬淡闲适的生活。他身是官而过着不为官的生活,表明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对现时生活的安贫乐道。他把闲适的生活与官场的生活对着来写,这反映出他对居于陋室生活的追求与固守,在他看来,官场生活是“乱耳”与“劳形”的,这不能不说这是刘禹锡对官场的鄙薄。在这里,我们或许有一个疑问,他身居陋室,一方面要弹琴,而另一方面为什么说又要说是“无丝竹之乱耳”?难道琴声不是丝竹之声吗?作者这样对举着来说,不是互相矛盾的吗?它们虽同属丝竹之声,但是它们二者的本质是不相同的,一是属于居于陋室的闲适*淡之乐,一是属于官场的充满官气的官乐。这从里我们也可看出他是多么地希望生活于陋室而多么地想远离官场。
刘禹锡写陋室,其实是一个隐喻。达官贵人所居的府第虽是豪华,但他们结识交往的都是无德而又无才之人,所过的生活不是“乱耳”就是“劳形”,自己所处虽是陋室,但结识的人既有德且有才,所过的生活是多么的闲适与*淡啊。这是刘禹锡对现实生活的叛逆,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叛逆。这无疑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剌。
文章的最后四句用典,可以说是文辞简约而意味无穷。前两句只说出诸葛曾居南阳草庐扬雄曾居小亭的事实,让人联想到这两人在后世如此有名气,如此受人景仰,这并不是因为他所住之地的简陋,而是由于他有让人高山仰止的德行。在行文上,这暗合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从作者的意图上看,刘禹锡举这两人之例,有自比与自况的意味,是说自己也要做诸葛亮扬雄这样有德有才之人。文章未句引孔子的话给全文作结,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反问简洁而有力。作者引用的孔子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因为前两典的例子已把理由告诉了读者:诸葛亮扬雄之类人就是君子。也就无须多引用。这样,引述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照应了文章的中心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这篇铭文的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指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指语调温顺。刘禹锡的《陋室铭》在这几个方面都具有这些特点。这篇铭文短短的八十一字,内容广博,既述怀抱,又明心志;气度温和,既所托有所指,而又含而不露,实在是千古铭文的第一篇!
《陋室铭》赏析2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陋室铭》赏析3
赏析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2)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3篇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1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3】在:在于。
【4】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5】灵:神奇;灵异。
【6】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7】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9】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10】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1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4】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性。
【15】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6】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7】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20】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作品赏析: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2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写作手法
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分层评析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3)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3篇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赏析1
原文: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4)
——仿写陋室铭10篇
仿写陋室铭1
1、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网络“铭” (之一)
朋友不在多,知己知彼就行,友谊不在深,相互理解就行,斯是友情,天长地久,你我相宽容,共创友谊情,谈笑有同仁,难题有求于,可以同学习,共欢乐,无烦事扰我心,无悲事使我伤,都有朋友者,不及我们情,你我曰:友谊**。
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吾资寻常,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霜天。谈笑无恶友,往来皆良师。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网吧之劳神,无斗殴之乱心。书生头悬梁,学者锥刺股。我云:何苦之有?
2、男友铭
身不在高,百八就行,情不在深,浪漫则灵。斯是少东,惟吾遣金。情书写得精,礼物送得勤,能唱会弹琴,有车且多金。可以任差遣,乱使性,无鼾声之乱耳,无家事之劳形。 壮胜猛男体,貌比牛郎俊,永不云:今晚不行。
3、女友铭
发不在长,马尾就行,爱不在浓,温柔则灵。斯是小鸟,惟吾是依。点心做得精,情话说得勤,能舞会调情,体贴且窝心。可以腰纤细,掌中轻,无唠叨之乱耳,无打扫之劳形。 情似深海隽,貌略天仙逊,天天云:达令真行。
4、学生铭
分不在多,六十则兴;读不用功,能抄则赢。日晤周公,夜谈爱情。吃穿问父母,出入坐计程。谈笑皆三国,往来一大群。可以呼友朋,摔酒瓶。不知牛顿为何,不知渊明是谁。 天马行空状,青春去无影。孔子云:“何知之有?”
5、友谊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共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了,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仿写陋室铭2
《学习铭》
分不在高,努力则行。名不在前,提高则行。吾是学渣,惟无天赋。教室听知识,操场练体能。谈笑有难题,来往无电竞。能够读水浒,阅三国。无丝竹之乱耳,无商机之劳形。思想在提高,潜力在激发,慧慧云:“何差之有”。
人不在智,有毅则强。人不在富,有德则名。斯是布衣,惟吾得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游戏之乱耳,无功课之劳形。明朝朱**,清朝皇太极。留仙云:“有志者事竟成。”
花不在鲜,有坚则久。枝不在密,有耐则强。斯是梅花,惟其坚强。寒风上挺枝,暴雪下绽放。唯有伴松树,万鲜莫消烟。能够独秀丽,享万世。无杜丹之艳目,无玫瑰之漫心。大地上白雪,河岸边无绿。古人云,“唯梅之坚久。”
山不在高,有行则明。水不在深,有行则灵。斯是梦室,唯吾德馨。夜空上点星,星灯入帘幔。谈笑似横秋,往来无白丁。能够看星灯,观山北。无现室之乱耳,无作物之劳形。南山水纱宫,西地暗空湖。吾曰“此梦乐矣!”
《友谊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友不在多,有心则行。斯是友谊,惟吾情深。有福则同享,有难则同当。能够谈梦想,话来日。无争愠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伯牙钟子期,管仲鲍叔牙。挚友云:“何愁之有”
仿写陋室铭3
1、麻将铭
话不在多,凑齐就行;屋不在好,保密则灵。斯是国粹,正合吾心。最恼三缺一,常喜门前清。谈论有输赢,往来无人情。可以废寝食,忘名姓。掷公事于九宵,弃家务于云层。世间多少事,迷此最虔诚。与人云:“修我长城!”
2、*铭
志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是,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乾坤定。万众云:“伟哉*!”
3、雅室铭
楼不畏高,安居则行;室无须大,雅洁则宁;虽非阔绰,却含温馨。朝阳映轩亮,皎月入窗明。不慕豪华居,安思别墅亭。可以聆乐音,寄诗情;无敷衍之累耳,无迎送之劳心。谈笑皆好友,往来俱佳朋。聊慰曰:“室雅心清”。
4、新居铭
猫不在快,能跑就成。名不在响,群众就行。斯是陋室,两室一厅。苔痕上阶绿,蜘蛛入帘轻。谈笑有网虫,往来不正经。可以扮帅哥,假惺惺。无孩童之乱耳,无老婆之叮咛。南来侃人生,北去玩纯情。虫子曰:“何陋之有?”
5、公寓铭
寓不在私,有德则名;位不在高,有才则灵。斯是公寓,唯吾宽心。小偷怕蚀本,大盗不屑临。开销靠正道,敲门不吃惊。可以教子女,授金经。无舞会之翩跹,无酒席之酩酊。兰考裕禄墓,聊城繁森亭。常反问:“何陋之有?”
仿写陋室铭4
1、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手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其乐云:“增长工龄”。
2、会场铭
会不在听,到会就行;心不在会,坐完则灵。斯是会场,尔吾闲情。烟抽红塔山,酒喝老龙井。谈论处世学,话说山海经。可以拉家常,眯眼睛。无群言之乱耳,无公务之劳神。虽非麻将场,堪比歌舞厅。亦道是:“吾乐就行”。
3、卧室铭
室不在大,能住即行。棉被虽薄,能盖则行。斯是陋室,唯吾心*。苔痕上阶绿,蟋蟀入室鸣。谈笑二三声,往来不需迎。可以听风铃,看流星。安静无人打扰,无对月之伤情。那有蟋蟀声,也有风吹声。余笑曰:“如此而已”!
4、文凭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云:“混张文凭”。
5、写作铭
写不在多,有字则灵,词不在好,能用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记叙,抒真情。无文体之规范,无语法之束缚。议论说明文,叙事抒情篇,学子云:“好文妙文”。
仿写陋室铭5
《陋室铭》
科不在多,努力则行。题不在难,会做才行。斯是难题,惟吾难理。吾须再努力,收获及可行。抬头看时间,低头写,再抬已十二点。谈笑题不多,往来无学渣。无喧声之乱耳,有难题而伤神。古人云:“悟透才行。”
《笔铭》
笔不在精,可写则行。字不在美,规整则行。斯是陋笔,惟吾德馨,断痕上笔干,笔帽皆无影。笔下有美文,来去无颠语。能够飞龙凤,走蝰蛇。无噪音之乱耳,无坠手之劳形。故曰:“何陋之有”?
衣不在贵,合身就行。衣不在多,暖和就行。斯是旧衣,唯吾德馨。新旧搭配,省钱就好。卖衣说贵好,素淡又便宜,正合我意。俗话说:“节俭就好!”
家不在大,温馨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就行。虽是简装,温暖无比。走进小厨房,美食入眼睛。听会流行歌,看会小幸运,能够写作业,谈谈心,没有悲伤烦恼,仅有幸福安康,天天乐呵呵,个个喜盈盈。家人云“欢乐家庭!”
《学习铭》
魏泽桐
人不在高,有才则名。话不在多,有理才行。斯是学生,学为最重。班里书声朗,操场汗水扬。谈笑有白丁,往来无鸿儒。能够读《论语》,览名著。无丝竹之乱耳,无家务之劳形。北大与清华,牛津与剑桥。吾师曰:“不学怎行”
话不在美,用心则灵。句不在多,真实就行。斯是日记,用心相待。真情渐流露,情感动人心。吾师渐赏识,言语合吾情。能够畅其言,与君谈心。无之空虚之扰心,无敷衍之劳形。同学云:“何烦之有?”
《读书铭》
志不在远,努力才行。资不在高,付出才可。斯是求学,唯勉唯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谈吐添学问,思辨助长进。无世俗之喧嚣,有诗词冶雅性。古人云“何乐不为。”
仿写《陋室铭》
**之法,礼仪为行;治身之法,守心为行。孰为君子宽廉恭察。行不贵苟难,名不贵苟传,攻经史以广识,阅人世以明智,能够冬涉川,畏四邻。洁辩而同者合,善言而类者应。苟子曰“佚而不惰,劳而不侵,宗原应变,曲得其宜。”
《过失赋》
德不在高,有诚则矣。过不在多,知悔则矣。斯有过之,惟行能弥。心中之过,勿藏深耳。德之有误,心不快矣。古来圣贤之士,何无有之过焉曹操气杀华佗,秦之赢政劳民铸陵。过之大,心之焦,空悲切。可怜世道无悔药,白发苍苍,泪流不已。叹曰:“天下之人,谁无过哉?"
《吃货铭》
菜不在多,健康先行。饭不在好,能饱就行。斯是吃货,惟吾安宁。荤素入盘净,甜点上桌空。从不挑选捡,浪费伤我心。剁椒鱼烤鸭,糖醋排骨对虾。吃货曰:甚对我心。
花不在艳,淡雅则怜。草不在绿,坚强则矣。斯是草原,无边无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够骑骏马,赏美景。无考试之伤神,无作业之劳形。牛羊且为乐,一饮三百杯。鄙人曰:“有何不可”
《音乐铭》
音不在低,深沉则已。调不在高,清脆则已。斯是音乐,婉转细腻。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谈笑有风华,往来无白丁。能够调素琴,听灵息。无弦断之柔怅,无舞霓裳之独伤。雪落芙蓉坊,风过疏林朗。岁慕天寒曰:“子规残唱。笙歌响,堪怜盈盈拜月诉凄凉。”
《足球铭》
身不在高,耐抗就行,速不在快,过人就行。斯是学生,速度中等。操场一片绿,足球飞似风,谈笑有C罗,进球飕飕飕,能够不犯规,去配合。无球梅西不进,无人能过C罗,德国有布冯,巴西内马尔。足球云:“何球不进”?
《学习铭》
书不在读,有在于记;学不在教,有在于己。分不在高,努力则好;考不在分,尽力则行。斯是聪明,唯吾勤奋。想要看好,全靠努力。*时不学,高分则难;*时若学,高分则易。课上认真,吾云:“何能不好?”
仿写陋室铭6
《过失赋》
德不在高,有诚则矣。过不在多,知悔则矣。斯有过之,惟行能弥。心中之过,勿藏深耳。德之有误,心不快矣。古来圣贤之士,何无有之过焉曹操气杀华佗,秦之赢政劳民铸陵。过之大,心之焦,空悲切。可怜世道无悔药,白发苍苍,泪流不已。叹曰:“天下之人,谁无过哉?"
《吃货铭》
菜不在多,健康先行。饭不在好,能饱就行。斯是吃货,惟吾安宁。荤素入盘净,甜点上桌空。从不挑选捡,浪费伤我心。剁椒鱼烤鸭,糖醋排骨对虾。吃货曰:甚对我心。
花不在艳,淡雅则怜。草不在绿,坚强则矣。斯是草原,无边无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够骑骏马,赏美景。无考试之伤神,无作业之劳形。牛羊且为乐,一饮三百杯。鄙人曰:“有何不可”
《音乐铭》
音不在低,深沉则已。调不在高,清脆则已。斯是音乐,婉转细腻。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谈笑有风华,往来无白丁。能够调素琴,听灵息。无弦断之柔怅,无舞霓裳之独伤。雪落芙蓉坊,风过疏林朗。岁慕天寒曰:“子规残唱。笙歌响,堪怜盈盈拜月诉凄凉。”
《足球铭》
身不在高,耐抗就行,速不在快,过人就行。斯是学生,速度中等。操场一片绿,足球飞似风,谈笑有C罗,进球飕飕飕,能够不犯规,去配合。无球梅西不进,无人能过C罗,德国有布冯,巴西内马尔。足球云:“何球不进”?
《学习铭》
书不在读,有在于记;学不在教,有在于己。分不在高,努力则好;考不在分,尽力则行。斯是聪明,唯吾勤奋。想要看好,全靠努力。*时不学,高分则难;*时若学,高分则易。课上认真,吾云:“何能不好?”
仿写陋室铭7
《作业铭》
书不在高,有吾则行,夜不在深,有志则赢,斯是作业,吾会则行,一会儿写方程,一会儿听录音,谈笑有语法,往来无游戏,能够夜畅写,不能把苦倾,有细语之乱耳,有作业之劳形,举头望黑板,低头思难题,吾辈云:为何这么多?
《陋室铭》仿写—《君之行》
人不在貌,有心则美。德不只君,静之则为。斯是庸人,惟吾德馨。丑之皆余,唯学知己。品行忠义谦,操行侠勇胆。谈笑与众忠,交往无窃子。能够吹笛箫,闻歌曲。无繁世之乱心,无贼子之劳形。盛世有玄宗,紫禁有乾隆。古人云:“丑何无为?”
《损友铭》
友不在多,不孤则益,友不在伴,改过则益。此为损友,唯吾心阔。与余交天长,吾亦非明矣。谈笑会相痛,往来无谦厚。能够极相痛。并逐打。无暖语之乱耳,无相助之劳形。春秋有管鲍,楚国有钟俞。余悲且:“都是何损友兮!”
仿写陋室铭8
《和家铭》
家不在大,温馨则行。人不在多,团圆则宁。斯是小家,惟求安宁。房屋没多大,装修不够精。谈笑有父母,往来是朋亲。能够聊聊天,谈谈心。无学业之困扰,无工作之劳形。幽幽父母意,拳拳子女情。众人云:“家和万事兴。”
《穷乡铭》
星不在多,夜深则明。树不在高,春来则青。斯是穷乡,惟吾独欣。云倚碧空净,目融田野宁。微雨无尘滓,和风有清新。时而闻鸟莺,品虫鸣。无霓虹之乱目,无汽笛之扰心。西南日喀则,东北兴安岭。邑人云:“何穷之有”
《乐曲铭》
画不在彩,精典则名。玉不在大,细致则玲。斯是美曲,惟音独盈。湖中弹妙曲,亭里传佳音。习琴有高贵,聆乐有怜贫。无工作之束缚,无闹市之烦心。伯乐寻知音,阿炳赏月映。乐者曰:“乃仙境哉!”
《读书铭》
书不在多,精典则名。读不在广,受益则行。斯是读书,惟吾静心。家中藏万卷,埋头苦读辛。篇篇有哲理,只字无浅印。能够喝杯茶,养养心。无城市之喧嚣,无世俗之纷扰。南边枝头鸟,西处桃花杏。文人云:“其乐无穷”。
《广陵散铭》
林不在深,有禽则森。涧不在清,有源则恒。斯是邢台,惟谱独铮。水槛通竹坞,玉阶锁纤尘。料峭青山峻,玲珑秋水澄。犹念传尺素,攥辞文。无冤情之愤懑,无杀机之仇深。好奏《朝飞曲》,宜弹《清夜吟》,耶律楚材云:“烦襟洗尽了无痕。”
《运动铭》
跑不在快,坚持就行。跳不在高,努力就行。强身健体,惟吾精神。田径努把力,游泳争冠军。谈笑有刘翔,往来与姚明。能够健体魄。炼身心。无工作之疲累,无世事之闲闷。群众云:“何累之有”
《黄山铭》
峰不在峻,有势则蟠。树不在高,有形则繁。斯是黄山,倚势攀天。仙人指路远,梦笔生花幻。松石皆神秀,云日非等闲。可观三飞来,一线天。有香炉之缭绕,有翡翠之清寒。川西九寨水,蜀南漓江湾。众人云:“黄山归来不看山。”
仿写陋室铭9
友谊铭
聚不在常,有心则行。礼不在轻,有意则行,斯是友谊,需吾重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狐朋。能够论难题,阅群书。无杂事之扰心,无嘈杂之劳神。孔子云:“此乃真友。”
友谊铭
话不在多,有情就行。礼不在贵,有意就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海内存知己,天涯多朋友。谈笑有意趣,打闹无仇敌,能够共患难,同思福。无恶语之伤人,无闲言之传播。古有管鲍情,现有你我意,众人云:“此乃真情”。
朋友铭
友不在利,有情则好。情不在深,有意则行。斯是友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一言,我必行,友有难,我相助。无内外不合,无心口不一。是问:“何损之有”
友谊铭
友不在多,有心就行。情不在深,志同就行。斯是好友,谈天说地。书籍桌上放,话语满天飞。谈笑有同学,往来无小人,能够看名著,观电影。无小人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古时高山流水,今日琴瑟合鸣。古人云“何乐之有?”
生活铭
房不在大,有家则成。名不在响,有志则灵。斯是陋室,能住就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够聊聊天,叙叙情。无烦恼之忧心,无愁苦之抗争。四面有亲人,八方有好友。孔子云:“何陋之有?”
友谊铭
朋不在多,有心就行。友不在华,有德就行。斯是贫友,惟吾德馨。谈笑有共鸣,往来无猜疑。能够聊志向,阅杂志。无酒肉之**,无噪音之乱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吾曰:“何寂之有?”
仿写陋室铭10
《教师铭》
校不在广,有师则名。学不在深,好问则灵。斯是*凡,惟尔德馨。课室传知识,讲台树精神。谈笑有学生,往来无刁民。能够批作业、改作文。无讲解之厌倦,无演练之麻烦。湖北李进生,湖南胡小华。学生云﹕“何凡之有”!
《篮球铭》
人不在高,技好则名。跳不在高,进球则行。虽是高者,得分伶仃。君不见比赛,高者脸色青。球坛上鸿儒,从不见白丁。矮子练习勤,是精英。无论后场防御,还是前锋进攻。矮子常得分,高者乱纷纷。教练曰:“高有何用”
《医室铭》
门不在高,众仰则名;堂不在深,回春则灵。斯是医室,为民德馨。**内妇儿,座纳老中青。谈笑多赢客,往来无壮丁。细于辨阴阳,审脉经。有**之乱耳,有呼吸之劳神。指明胸腑事,药到疾病停。患者云:“何痛之有”。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事,浮沉惊风云。能够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定乾坤。万众云:“伟哉*!”
房不在大,有光则明。人不在多,知学就行。斯是陋室,学子品清。聚精会神在,应考便得心。同窗皆好友,往来为知音。能够共玩乐,把心倾。杜外界之诱引,绝游戏之扰心。匡衡苦凿壁,车胤奋囊萤。今人曰:“何苦之有”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5)
——《陋室铭》教案10篇
《陋室铭》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二、目标分析
(一)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诵读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
1、圈点批注学习法。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六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三)品味赏析
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这样学生的***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⑤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⑥学生**读,竞赛读,反复练习。
3、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疏通,提出疑问。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要求学生当堂**,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品析语言:(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
①反复诵读,挑选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四)小结全文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六)能力迁移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这个环节的实施,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托物言志
景人事不陋
诸葛庐
自比“何陋之有?”
子云亭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效果分析: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陋室铭》教案2
一、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 教师吟诗《竹枝词》让学生猜猜它的作者: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大家熟悉吗?它的作者是谁呢?(刘禹锡)关于他的诗我们还学过哪些?(《秋词》)那么大家一起试背这首诗。
刘禹锡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文写得也不赖,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铭》。(板课题)
2、题解
“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
(看课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了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 作者简介
1、 对于刘禹锡,同学们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还了解他什么呢?
2、 学生介绍。
3、 师点拨重点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唐朝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永贞**,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个别朗读—学生评读(重在读准)
2、 我们在读古文时,不仅要把它读准来,而且更重要的要将它的节奏读出来。师展示范读录音,并请学生把课文朗读的节奏标注出来。
3、 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四、 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参考书、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并合作理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整体理解课文。如果疑难之处小组无法解决,就请大家作好记号待我们一起解决。(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师引导学生解决。
名:著名、闻名天下 灵:灵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鸿儒:知识渊博的人。 白丁:*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素琴: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琴,指那种自娱自乐的弹琴。 丝竹:指宫廷中那种音乐,是歌舞生*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些作好准备)
3、让一名学生翻译课文。
五、理解分析
1、 对课文内容,我们已大致有了了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陋室”真的“陋”吗?从课文哪句可以看出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 (如何理解这句话?)在这句话中“陋室不陋”关键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样的高尚品质呢?下面若学生以归纳出了就顺水推舟说:有这样的高尚品质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学生未说出来,可以说:虽然我们一下子没有归纳出来,没事,课文中应该有我们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里?(后几句)那留着我们待会再归纳,现在先来看看,接下面)——(板书)
3、 课文一开始就没写“德馨”而是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以山和水做比兴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话,那么仙和龙就是德馨了)——板书(山(仙)水(龙)——比兴)
4、齐读这两句,试背这两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为德馨,那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描述了“德馨”呢?它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呢?试分析一下(板:具体描述)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青的角度写,写出了环境之雅。这里这种相接的句子,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种句式称为骈句,修辞上又称为对偶句。(板书:环境优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交友的角度写,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从哪里看出来?(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于学识渊博之士。这里写出了交往文雅(板书“交往之雅”)
师补充:在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情趣角度写,写出了情趣之雅(板书:情趣高雅)
“我”的品德高尚,刘禹锡从环境、交往、情趣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描述。其实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有他的写作背景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而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当时朝廷宦官当道,其中牛、李两*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象刘禹锡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贬时做的诗)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忧虑不已,但却回天乏术,只得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无丝竹之乱耳”写出了他对于这些庸俗的官僚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视,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一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点味道,而“无案牍之劳形”则明显的表现了与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极情绪。
好,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读这几句,再看板书的关键词试背这几句吧。
6、 后几句“南阳——何陋之有?”是不是具体写陋室的?那有什么用呢?它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呢?
(不是,它以古代圣贤例子类比自己,表现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个典故,这里的“何陋之有”语言发生了倒装应该是“有何之陋”,实际上这句话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这里就将君子类比自己了,那种高洁傲岸的情操朝露无疑。君子甘愿住在这个简陋的房间中且不感觉简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呢?(安贫乐道)这么说来,它不是画蛇添足反而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板书: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
试背这两句
小结:课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侧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 评价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谈谈你的看法。
六、 总结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为文,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既有它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之处,希望我们能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让精华为我所用。下面请再让我们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七、 齐读课文,试背课文。
八、 板书
陋室铭
引出主题 山(仙)、水(龙) 比兴 德 馨
具体描述 环境优雅 托
交往文雅 陋室不陋 物
情趣高雅 言
总结全文 诸葛庐 类比 君子居之 志
子云亭 何陋之有
《陋室铭》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 “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
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
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 调素琴阅金经)
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
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答:……
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答:……
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
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
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
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
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
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的刘禹锡。
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
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
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板书:写“豪”
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
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
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
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
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 加横批:陋室不陋
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
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
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
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五)结束语
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
但是……
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
教学反思
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
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
3、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视*民?”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乃至背诵,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
《陋室铭》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革新运动得罪当朝**,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 rú 案牍 dú 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 品德高尚。
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 官府的公文
劳: 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 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 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一、巩固旧知:
1、解释下列疑难字词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根据自己的志趣造句)
不在 ,有 则 。
不在 ,有 则 。
二、明确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三、探究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讨论后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二) 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不陋)为什么?(因为室主人不凡)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板书德馨)
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
**: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板书: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陋室不陋呀!请大家一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
四、思维拓展: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作品举例:
1、《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白杨礼赞 》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凡的形象,来赞美在*的**之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莲花 松树
学生**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等)
《陋室铭》教案6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与技能:
一、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深入分析,
四、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
《陋室铭》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看得出大家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这位同学读得好,也因为它的内容确实引人发笑,这首“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诗的?(生答)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二、听录音
现在请大家先听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好了,来听!
听完录音,大家肯定对题目有些不解。“陋室”当然就不用说了,那“铭”呢?谁来说说什么是“铭”。(生述)
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录音朗读非常优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我们也试着来读一下课文。(生齐读)
四、个别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顿、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画出来。
(读完之后)评价赏识:他读得字音都很标准,就是停顿出了错。大家知道是哪处么?同学们来指出,总体来说,他读得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五、讨论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巡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一会我再考察大家讨论的结果。
在大家的合作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并掌握它们。
第一、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释下这句。注意丝竹,这里代指音乐。
第二、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常用为:样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为:芳香。
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指鸿雁,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管弦乐,这里指声音。今指丝绸和竹子。
第三、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韵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这篇课文已经明朗化了,为了更深入得了解课文,让我们充满感情的再读一次课文。
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有些字很押韵。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六、分析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又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重复?与早自习预习过的作者情况相结合考虑。
板书(多**显示)
七、小结
作者先用比兴、对偶,引出“陋室不陋”,又从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八、拓展
那么,大家是否同意作者这种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刘禹锡,你在当时被排挤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九、总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十、作业
讨论题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台痕上……环境之雅
山仙
水龙德馨谈笑有……交往之雅南阳、西蜀
(起兴、比喻、对偶)(类比)
可以调……情趣之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托物言志)何陋之有?
前后相呼应
《陋室铭》教案7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简答题
1. 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民百姓。
8.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教案8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教案9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
教学重点
1、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或自己的书房、卧室日日相处,它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起。
二、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与自己的前后桌同学讨论。
四、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辅之以朗读、诵读。
1、在读完以后,你对全文的印象如何?学生在这里可能有三种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则以下设计2、3暂时不讲,如答“不陋”与“陋而不陋”可顺次展开。
2、为什么(陋而)不陋?这里哪两个字是最为关键的?
3、作者的德馨体现在何处?
如果学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提示:与他交往的人多吗?都是哪些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这里顺便交代,刘禹锡曾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并有大量诗文传世,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逢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由此可见,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作者为何又写了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作用何在?
6、由此可见,室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7、由此可见,文章最后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评、讨论文章写作目的。
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在和县的经历。
2、回忆刘禹锡的其他诗文,并回忆、品评其中思想。
3、读文中用典,了解典故意义。
4、小结。
六、再次诵读全文,赏析.写作特点
结合注释一中对铭的介绍,师生共同讨论文中押韵、对偶、比兴等方法。
课堂讨论与练习
1、如今物质生活高度丰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我们在电视中常看到则广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礼不在多,贴心才行;中脉蜂灵,正在流行。”请品析此广告,并仿写一则。
小结
板书设计
景环境清幽
陋友交往不俗不陋
趣情趣高雅
《陋室铭》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规范翻译。
2、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3、学习类比、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类比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的誓词:“学习到**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引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秋词》《浪淘沙》等。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铭”的文体特点:
铭,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是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铭文。语言的特色:押韵、简约、开阔、优美。
三、读课文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学生自读后屏幕出示朗读节奏,齐读。
四、课文字词:
德馨( )苔痕( )鸿儒( )
案牍( )西蜀(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则:就。灵:灵异,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是:判断动词。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正常语序应为: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谈笑有鸿儒。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弹奏。素:不加修饰的。
阅金经:这里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却因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云:说。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翻译课文。
六、质疑探究:
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的?都有哪些特点?(分别用四字概括)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博学高雅
日常生活:闲适恬静
3、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再一次证明“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七、写作手法: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山水写起,以“山不高”、“水不深”类比为“陋室”,以“仙”“龙”类比为“吾”,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不陋,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2、《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什么样的情趣?
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山水写起,以“山不高”、“水不深”类比为“陋室”,以“仙”“龙”类比为“吾”,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不陋,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八、仿写:
多**出示《交友铭》和《教室铭》
学生仿写小组推举**展示。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6)
——《陋室铭》读书笔记3篇
《陋室铭》读书笔记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句子。是说一个人的德行高贵,破陋的屋子也会因为他的到来而蓬荜生辉。
《陋室铭》高度赞扬了人德行高贵的可贵,尤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二句通过比喻和类比的修辞手法将对高尚德行的赞扬表达地通俗易懂,淋漓尽致。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句将普通的景色描写的清幽雅致,从侧面将高尚德行的美好衬托出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写了君子交往的人,和知己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情达意,乃是人间一大乐事。可见君子有多么快活。
“调素琴,阅金经”此句写了君子高雅的生活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君子品德的高尚。现在这个时代,娱乐工具日益繁多,网络游戏成为少年人的主流,不得不让人忧心。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句写出了君子生活的清悠自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种生活很难实现,为了养家糊口,有多少人被繁重的工作压得抬不起头,甚至有人过劳而死。可是,我们虽然不能放下工作,但是我们可以放松心灵地去工作,尽量让自己精神放松,在工作中也感到轻松惬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墨客骚人、君子圣人在历史和时光无情的洪流中消失,但是他们的美好德行流芳百世,亘古不衰。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应该多读《陋室铭》,向古人学习,不至于迷失自己。
孔子说:何陋之有?就连*最伟大的先贤都说陋室不陋了,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高尚的德行是多么可贵,我们应该做个德行高尚的人。
《陋室铭》读书笔记2
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音韵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这是刘禹锡被和州策知县逼迫后愤然提笔写下的文章。”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纵然是一间陋室,可仍然因刘禹锡如蕙如芷的品德所需陶,成为一方清幽宁静的净土,彻底把“陋”字翻转过来,达到了"不陋"的完美境界。其实这陋室虽比不上雕梁画栋的皇宫,比不上巧夺天工的琼楼玉宇,可它没有人间的嘈杂。亦没有红尘的喧哗。心在这间陋室自然会得到解脱,性情也能得到修养。作者在陋室里安贫乐道,也不会觉得这间屋舍简陋。君子的豁达乐观不同于小人的狭隘思维,正是这种高风亮节使得陋室不"陋"。
还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快乐的颜回,随遇而安,从不曾有怨言,从不追逐**,从不改变志趣,这样的“贫贱不能移"的坚定意志,让后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他们不与世俗的小人同流合污,高远鸿大,洁身自好,这正是君子的风度,正是君子的德行。
刘禹锡其实也是一位颇有抱负的文学家、***,曾写下”种桃道士何处归,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样的诗句,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赫然而现。唐顺宗时,他同柳宗元一起参加了王叔文的**革新运动,失败后遭多次降职,可这仍然改不了他的决心,几度重来。也正是高洁傲岸的节操,才有《陋室铭》这样的千古绝唱。
《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赏析3篇(扩展7)
——陋室铭改编版赏析 (菁选2篇)
陋室铭改编版赏析1
刘禹锡《陋室铭》改编博客版:文不在精,推荐则行。友不在熟,回评则成。博是烂文,惟吾会拍。版主博跟帖,草编家写评。拍马还溜须,推荐走后门。可以带点击,搏高分。无编辑之推荐,无版主之置顶。博客求点击,文章要收藏。博友云:“何来之有?”(调侃博客溜须拍马)
刘禹锡《陋室铭》改编考试版:学不在精,过关就行;题不在难,会抄则成。斯是考场,惟吾偷看;纸条传得勤,手眼忙不停;左眼窥临桌,右眼盯老师;抄袭加夹带,藏手机。无教室之听课,无苦读之艰辛。只想混文凭,冒险来抄袭。学生云:“何罪之有?”(调侃学生考试作弊)
陋室铭改编版赏析2
《乐透铭》
码不在多,六个就赢。签不用草,有诚则灵。
斯是梦境,唯吾不醒。牌支算得准,一次六颗星。
头彩一中后,北银抱奖金。可以买别墅,堆黄金。
无闹钟之乱耳,无加班之劳形。晚晚酒店拼,天天自然醒。
吾自云:有中才行!
《男友铭》
人不在高,百八就行,情不在深,浪漫则灵。
斯是少东,唯吾遣金。情书写得精,礼物送得勤。
能唱会弹琴,有车且多金。可以任差遣,乱使性。
无鼾声之乱耳,无家事之劳形。壮胜猛男体,貌比牛郎俊,
完事云:“达令真行。”
《女友铭》
发不在长,马尾就行,爱不在浓,温柔则灵。
斯是小鸟,为吾是依。点心做得精,情话说得勤。
能舞会调情,体贴且窝心。可以腰纤细,掌中轻。
无唠叨之乱耳,无打扫之劳形。情深似海隽,貌略天仙逊。
永不云:“今晚不行。”
《学生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惟有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想女人。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
心里云:“混张文凭。”
《游子铭》
觉不在深,有睡就行。吃不在多,能胖则灵。
斯是寝室,惟吾闲情。TOP翻得快,快报看得勤。
游泳摸三圈,寻思自摸赢。可以看电视,玩网络。
无书声之乱耳,有CD之乐听。虽非大宾馆,堪比套房级。
心里云:“爽个不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