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精选25篇)

电影观后感 篇1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读过《花木兰》这本书吧!读过这本书后,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花木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聪明好强的木兰一直渴望让父母为她感到自豪,可惜常常弄巧成拙,一次相亲失败的经历更加深了他的挫败感。北方匈奴侵犯中原,朝廷大举征兵,木兰年迈的父亲也被征召上战场。木兰担心父亲的安危,于是装扮成男子代替父亲去参军。在军营里,木兰刻苦训练,靠着坚强的意志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士兵。最后,她凭借着智慧和勇敢拯救了国家,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称颂。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木兰为了父亲一个人便扮成男子代替父亲去参军,让人很佩服,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向木兰学习他那为它人着想的精神。

电影观后感 篇2

  说到中国女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国体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军,各种项目的世界冠军数不胜数,但冠军背后能够总结成精神的项目却不多。改革开放前,中国体育界有两面红旗:一个是中国登山队,另一个是中国乒乓球队。这两支队伍是当时中国体育界最优秀的团队,分别创造了“中国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开放后,“女排精神”叫得更响,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同样以七战全胜的战绩,先后战胜美国、日本等世界劲旅,首得世界冠军。从排球运动本身来讲,东方人能够拿到排球项目的世界冠军并非易事。排球是集体项目,又是“高人”项目,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训练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种精神和动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国女排队员在赛场拼搏的身影,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

  此后,以袁伟民指导为教练核心的团队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们,在“五连冠”(1981—1986年)中凝聚缔造了“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

  袁伟民受到了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启发,他认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然攻克了这个数学谜题,靠的就是“迷”。于是,袁伟民将这股“迷”劲儿带入中国女排,要求队员们对排球也要极度专注和热爱。在训练时,他要求队员们拼尽全力,克服苦累和伤病等困难。在比赛中,他要求队员们极度专注,无论对手强弱都不能松懈。为了让队员记住比赛中的一个教训,袁伟民会在赛后把所有球员留下加练,一直练到很晚才离开。

  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嘴里喊出来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比赛中奋斗出来的,历练出来的,凝聚出来的。袁伟民一再强调“拼搏”“严格”“协作”,说出来感觉很虚,但这正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凭着在日常训练中锻炼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和扎实的技术,中国女排连续拿下了五个世界冠军,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女排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传家宝”。

电影观后感 篇3

  成龙大哥近期的电影的口碑和票房似乎都不是很好,去年的贺岁片《神探蒲松龄》评分3.9分,票房只有1.38亿;与施瓦辛格合作的国际巨制《龙牌之谜》评分4.1分,票房则更低得可怜,只有1800多万;评分最高的5.0分的《机器之血》,票房也只有3个亿。已经65岁的成龙大哥,目前亟待一部高票房和好口碑的作品,来证明自己依然宝刀未老,依然具有票房号召力,所以这一次他找到了自己的金牌搭档,唐季礼。

  这对合作了30年的金牌搭档的每一次合作,都没有失过手。和成龙同一天生日的唐季礼,好像每次成龙需要他的时候,唐导就会挺身而出救成龙一把。两人最近合作的作品是20__年贺岁档影片《功夫瑜伽》,这部电影虽然口碑一般,但17.53亿的票房让该片从当时共同上映的《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等影片的重重包围中低开高走、逆袭而上,成为了当年贺岁档电影的票房冠军。

  这次两人合作的《急先锋》,几乎包含了所有高票房电影的成功因素。被众多影迷看作是帮助大哥在贺岁档取得好成绩的救命之作,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大哥近期低迷的影片票房的翻身之作。

  金牌组合的成功经验

  从《警察故事》到《红番区》,从《简单任务》《神话》再到最近的《功夫瑜伽》,这对金牌组合的30年来,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与成龙同一天生日的唐季礼,性格与大哥非常相似,从武行替身到摄影师再到成为导演的唐季礼,与成龙有着类似职业的经历,这种经历让他与成龙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默契与共鸣,能够长久的合作。

  唐导非常清楚老友成龙的特质,他知道怎么能够将成龙的特色放射到最大。唐导在影片剧情与动作节奏的配合上,拿捏的是相当的准确。高情商的他很清楚观众们的口味和需求,他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能够帮助影片的拍摄与发行更为国际化,使他与大哥的每次合作都能逢战必胜。

电影观后感 篇4

  兴冲冲看完,觉得挺遗憾。第一感觉 画面挺好,高潮部分抓人,感动自豪;但是人物扁平化,剧情逻辑不连贯,专业性不足。

  按电影时间顺序说几处。

  袁泉饰演的毕男一出场雨中停车不下看着周雅文甜蜜小两口笑的欣慰含蓄,感觉为她的感情故事埋下伏笔,在危急时候多次摸戒指,我等了一个电影以为要讲一个什么人物故事结果啥也没说,最后和机长握手那个眼神差点以为“震惊!他们有奸情!”,嗯 我想多了,,,不过看完之后还是觉得男姐刻画的组长是相对完整专业的人物形象。

  第二,机长在遇到险情的时候怎么做的判断、整个机组人员是怎么协调配合、地面救援下达指令就行吗等等,我觉得没有讲到位,这是最能刻画人物展现力量的一段结果很扁平。尤其机长的判断就一句伟光台词和几个女儿的画面,这无不可但不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吗?这直接导致机长的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丰满。当然这部分场景拍的还是很好的,在云里穿行的时候跟着紧张害怕,地面消防医务快速进入备战状态很感动很自豪。

  第三,有些人物很尬。杜江饰演的梁机长和ab演的妻子,俩人不是演的不好但感觉怪别扭的,那个亲亲,我真心虎躯一震有种他出轨的赶脚……是我自己的原因。另外我完全不晓得那个航空兴趣小组的是来干嘛的,最有用的一个镜头就是模拟飞行失败那个画面,渲染氛围很好的,其他很无厘头。

  第四,救援撤离问题。落地之后机长汇报情况称有两名受伤人员,按说这时候地面应该两副担架都备好了,非常利落的执行医疗急救了,可是!我们的副机长都半身飞出窗外了下飞机却没人管没有在第一时间执行任何措施!都黑人问号脸了!更有,飞机还有很多油,降落的时候轮儿都起火了,一停下最先做的事情不得先是组织乘客紧急撤离吗?竟然还在飞机底下聚众要求见机长要不然不走我惊呆了,我得吃个橘子压压惊。

  说的都是不足,但其实整体来看还蛮感动的,值得去看。我也跟着紧张害怕甚至也跟着喘不动气,机长妻子乍一听到噩耗的种种表现也让我跟着揪心,还有机长最后的三个敬畏觉得很有道理,升华的到位。

  以上观影后感。

电影观后感 篇5

  电影采取时间轴的方式讲述,这也应该是最简单地串联起七位导演作品的方式,所以不用担心,绝不会有故意倒叙这种毫无意义的炫技。从新中国成立到20xx年阅兵,七件大事一一讲述。这中间每个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就对比得很明显了。故事情节就不多介绍了,就聊聊我浅薄的对导演风格的认识。

  1949年10月1日,前夜,管虎

  之前看过管虎的作品有《厨子戏子痞子》、《老炮儿》。都说不上特别喜欢,故事的悬念设置,印象中厨戏痞是好的(好多年前了)。这次的前夜,情节重复度多了一点点,总觉得剧情止步不前,比如欧豪爬上屋顶用大喇叭问邻里借东西的情节就出现了两遍,第一回的借红绸子完全没有第二回借金属材料有冲击力。邻里自发送金属材料这段是我的第一个泪点。

  出戏的还有五湖四海的方言,黄渤说南京普通话,我先把青岛贵妇的形象删一删。片段里出现了两次强调学历的地方,一个是吹小号的学生是北大西语专业的,还有一个送金属材料的教授是清华化学系的。嗯,我的学霸滤镜又厚了那么一点点。

  6.5/10。没有巨大惊喜,没有巨大失望。

  1964年10月16日,相遇,张一白

  张一白近来拍的都是都市狗血爱情片,就爱跟爱情风月过不去,而我年少无知时因为演员曾走进过影院,昧着良心给二、三星的电影打出四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匆匆那年》)。

  没错,红色主旋律电影,张一白依旧还在讲爱情!(这都可以!)但这部在我心里能排到第三位,张一白,请好好谢谢张译和任素汐。好的外援,是可以让你体验躺赢的乐趣。

  任素汐这个话剧演员,小场景下的表演张力一绝。公交车上的独角戏,短短几句台词,情绪、眼神都到位了。张译虽然大部分时间戴着口罩,可是眼神的漂移表达的无奈与欲言又止。绝。

  张一白有一个细节做得很好,这是唯一一部做到了与下部故事有衔接的,故事结尾楼下出现的女排夺冠直接过渡到下一个故事也没什么问题。

  7.5/10。演员加成90%。

  1984年8月8日,夺冠,徐峥

  之前看其他影评说徐峥是有小聪明的,会用小人物讲大故事。说对了。上海弄堂里的市井故事,主角是一个小男孩。故事里存在很多时代、地域特色,果盘里的大白兔奶糖、老式的卡带、出现在背后的窗帘使冬冬成为了超人。小男孩可爱懂事地让人心疼又发笑。最后他哭着和爸爸说,咱家的天线太烂了!那一下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笑还是应该哭。

  说不出太大缺点的故事,要有那就是冬冬长大后为什么变成了吴京。那一段略显多余的应该是为了呼应女排再次夺冠的多年后相遇,稍微有一点刻意了。

  8.5/10。

  1997年7月1日,回归,薛晓路

  这位导演作品不太熟,看过的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图》和《海洋天堂》。这两部,差异可真大。

  不太有代入感,一个是香港回归时自己还小,另一个导演过于强调时间,而这个立意在第一个故事前夜里已经被强调过一遍了。

  港也说不上港,大陆也说不说大陆。

  6/10。

  20xx年8月8日,北京你好,宁浩

  不拍《疯狂的外星人》的宁浩还是非常可!和夺冠对应,一南一北两个市井故事,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一口京片子,特贫特爱显摆。这个故事好就好在,即使抛掉国庆献礼这个主题,这也可以是宁浩的作品。如果不是门票,而且其他重要的东西,这故事似乎依旧成立。

  对于国家大事,更多普通人是参与者和观众的身份,这个故事我理解想说的是这个,就算不能亲临现场看开幕式,我们可以通过转播看,可如果可以帮助别人达成心愿,即使这人吧抠门还有些小市民心理,可时不时就是能有点儿热心肠的冲动出现,这就是普通人。

  9/10。

  20xx年11月18日,白昼流星,陈凯歌

  陈凯歌这个赛事主办方选送选手的作品,砸了,差得太明显了。

  老毛病,故事逻辑差。演员也不行,即使是刘昊然这个算是同年龄相对有实力可以抗一点票房的新生代演员,和前面五个故事里的众多老戏骨一对比,差距大了,更别说陈飞宇了...这位帅哥演的是城中贵公子下乡体验生活么?这俩人是怎么混入航天员返航现场,还能给人抬座椅的?咱们拍电影是拍电影,能别脱离现实那么多么?

  画面真美,七个故事里最美,陈凯歌适合拍大场景、盛景。《妖猫传》里的盛唐很美,故事弱了。审美是好的,可惜不牢靠,看一半就觉得好假。

  5.5/10。

  20xx年9月3日,护航,文牧野

  这是不是七位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85年的算是了吧。故事中规中矩。我的记忆点全部都是英姿飒爽的宋佳(脑内持续尖叫,我!可!以!)。本年第二次被宋佳惊艳,上一次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媚惑;这回变成女飞行员,飒!(我都可以!)

  张子枫的出现也惊喜,坐在自行车后座,被风吹散的短发,真好看。这个故事里的女演员都是我喜欢的,喜欢喜欢喜欢!~大概这个故事可以稳居中流。期待这位导演以后更多的作品。

电影观后感 篇6

  许灵均是以“右派”的身份送到敕勒川“劳教”的,那时,他感到孤独、绝望,差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解除“劳教”后他无家可归,被留在牧场放牧。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挡风,董大娘给他送去热腾腾的面条,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吃饱饭,不想家,住到一起就和一家人一样”。为了能让他留下牧马而不至于被送去学习班报道,大家齐心协力、想方设法保护他。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组建了家庭。那一堆粮票、两袋米还有每家五毛钱的份子钱。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那份时代,那样的条件下,可能是大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一点点积蓄慷慨、热情的帮助他。

  善良的牧民温暖了他的心,在他们当中,他找到了亲情,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我想许灵均没有去美国根本原因不仅仅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我不能在人民前进的时候离去”,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妻子说的那样“你舍不得学校的孩子,舍不得这里的乡亲”。

  我来自农村,看到了这些,我一下子融入了剧情。我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电影的那些人不就是家乡那些质朴、热情的人嘛!这样的感情只有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电影观后感 篇7

  影片里,陈思诚和肖央再度携手,宋义变身守护家人“瞒天过海”巧布局的平凡老爸。同时,《误杀》发布了“暗藏玄机版”海报,“反杀”案更多真相浮出水面。影片由陈思诚监制,导演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秦沛特邀出演,将于12月13日全国上映。

  拼了!侦探秒变平凡老爸“历劫”设局

  此次电影《误杀》和《唐探3》的趣味联动可谓是出其不意,让人眼前一亮。彩蛋中,宋义的失踪谜团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身陷《误杀》。网友笑称“大胆‘误杀’城会玩”,更对侦探宋义变身“被侦查”期待不已。

  肖央化身平凡父亲瞒天过海守护家人

  影片中,肖央饰演的李维杰是一名操碎了心的平凡父亲,信奉“只要看过一千部电影,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离奇的事”。为了保护妻女,利用“时空剪辑”的蒙太奇手法,精心设计了一场“瞒天计”。在他看来,“我没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有位为人父的观众看完片就颇为感慨,“作为一个父亲,我看哭了,这部电影是今年最打动人心的犯罪片。”你永远想象不到,一个平凡的父亲在正义缺席的时候,可以干出多么惊人的事情。

  爽了!久违的超燃犯罪商业好片

  电影聚焦了一桩发生在青少年间的“反杀”案,题材大胆犀利。尤其当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悲剧事故频频发生,从昆山“8·27”反杀案,到涞源女大学生反杀案,再到云南“女子反杀醉酒男”案件等等,每一次都是全民热议的焦点,揪心又是令人痛心。无疑,《误杀》的出现是一剂强心针,对社会的映射和对大众的警醒,商业价值和教育意义十足。有观众看完赞不绝口,“观影体验超爽,感受到直击心灵的震撼。年度最佳犯罪片,没有之一!”

电影观后感 篇8

  影片《红旗区之归来仍是少年》再现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观看之后,我的内心澎湃不已,再次为林县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所鼓舞。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要向最美奋斗者致敬,向老一辈修渠人学习,在新时代,我要把这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下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苦干,无私奉献,做红旗渠精神的实践者,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前进,再前进!

  感动!为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动,为爷爷们共同奋斗,经历生死和沧桑的友谊感动,更为现今红旗渠精神仍在一代代人中传承感动。“宁愿苦干,也不愿再苦等。”这是林县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这样的决心需要创新、团结、奉献和牺牲来实现。老一辈红旗渠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们的决心,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想,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应该趁着年少,趁着当下,不断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电影观后感 篇9

  在《我和我的祖国》立项之初,我对它并不期待。毕竟在观影经验里,主旋律献礼片的规制、宏大事件的重现、多个故事组接的模式,让人不禁会产生“枯燥”、“假大空”的预期。

  直到看完后走出影厅,我才长吁一口气。必须承认:这部电影和我的预期截然不同,是一部精致、有趣且不乏动人之处的作品。

  电影对建国70年历程中的7大“核心现场”,进行了别致的拆解。每段故事,都没有选择以宏大的角度去进行“硬输出”,而是采取平民化的视角,聚焦每场事件背后默默无闻的平凡者。

  目前看来,它将成为今年国庆档的最大赢家。

  下面依次来聊聊自己对每段故事的印象:

  《前夜》/管虎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夜。那一夜,全中国可能没有人比林治远(黄渤饰)还要更加“兵荒马乱”。

  在典礼前一天的检查会上,所有团队众口一词:“万无一失”。只有他艰难地开口:“电动升旗,不敢确保万无一失。”

  林治远是负责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工程师,但当时的中国在科技上并不发达。一个电动装置,也是足以令所有人紧张的技术难题——中国此前从来没有电动升旗装置,没有经过反复的实验,谁能保证一定成功?

  时间紧迫,只能临阵磨枪,进行“土法试验”。而接下去的一夜,还有着更突发的事件等着他,只有“过五关斩六将”、“铤而走险”这样的词,才足以形容这一夜的惊险。

  客观而言,《前夜》是七个故事中,拍摄难度、导演技巧和演员表现上最佳的作品。如果要在其中评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非管虎和黄渤不可。但个人旨趣上,它在核心创意上稍显保守,这是有些可惜的。

  这段故事的题眼,是片中至关重要的阻断器。虽然它只是一颗小小的金属球,在整个规模空前的开国大典上并不起眼;但如果它出了问题,那么五星红旗就无法稳当地停住,有被顶飞的风险。这颗小球,其实就喻指开国大典背后,在各个环节里付出努力的每个人。

  导演管虎一直擅于描绘极端情境下被逼到绝境的人物,如何爆发出自己的潜能和毅力。《前夜》是他擅长的题材,再加上黄渤看似外露、实则饱满稳当的表演。整个故事在完成度和情感表达上,是不出意料的高分。

  《相遇》/张一白

  没想到,七段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张一白导演的《相遇》。

  《相遇》的事件背景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张一白却选择将目光聚焦于一对被命运捉弄的恋人,可谓极为微观的视角。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背诵这件事情的历史意义,却从没想过这件事背后的个体印痕。

  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一场实验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辐射而身染重病,渐渐发展为不治之症,随时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当天,他偷溜出医院,坐上一辆公交车,却偶遇了自己三年来都未曾联系的女友。

  他们是一对恋人,此时却不能相认——不仅因为小伙子是参加原子弹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保密自己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时日不多,唯有隐瞒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说的委屈和遗憾。

  虽然命题是“原子弹爆炸”,但这个故事却巧妙地转移了“主战场”,塑造出了一场“身不在场的原子弹爆炸”。80%的情境,都在这辆不断向前、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上展开,而宏大事件则隔着车窗喧闹着。

  在一个长镜头中,全程只有任素汐饰演的女生开口诉说往事,从初见到情深的点点滴滴;而一旁的张译只能用眼神演戏,却演出了契阔之际的悲情。

  《相遇》中有两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幕在开头,高远被高压水枪冲洗,血缓缓地从他的口罩中晕染而出;另一幕在结尾,两人在汹涌的人潮中被冲散,高远摘下口罩,对视的一笑成为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这两幕令人不禁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对历史上的宏大事件产生感动?

  我们的感动,并不来自于集体的光辉成就,那是一种矫揉造作;而是来自于“另一种版本”的历史现场——就如同这个故事一般,是无名者的默默隐忍,是所要经受的“身不由己”的痛苦,是不得不错过的遗憾。

  《夺冠》/徐峥

  客观而言,《夺冠》在各个层面的指标上,并不是七段故事中最好的,但它却是个人最喜欢的。

  冬冬,一个上海石库门街坊里正过着暑假的小男孩。他是这条街里电工的儿子,上得了屋顶,修得了天线。那年的8月8日,整个街坊都指望靠他来看女排决赛的实况转播——电视信号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了接收信号,冬冬只能一直换着角度待在阳台上。

  可实际上,情窦初开的他此刻还为另一件“人生大事”焦躁着。自己暗恋已久的女孩小美,今天就要移居国外,很可能再也不回来了。眼看着她就要被带去机场,冬冬陷入了两难的“夏日大作战”。

  徐峥用一场小孩之间的“怦然心动”来切入“女排夺冠”这一历史事件,是非常可爱且浪漫的。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东东就带着他小时候的影子。

  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和张一白的《相遇》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选择把镜头放在距离事件现场非常遥远的“不在场位置”,细微地切入其中。只不过《相遇》是悲剧,而《夺冠》则是喜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不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市井还原得很到位,而且在风格上也很大程度地致敬了上世纪的沪语喜剧,诸如谢晋的《大李小李和老李》。

  《回归》/薛晓璐

  《回归》相对而言是较为保守、不够出彩的一段故事,因为整个主线情节都必须围绕香港回归当晚的庆典做文章,没办法“出奇制胜”。不过,它的核心概念还是抓得挺好的,那就是“时间”。

  “我们已经等了154年了,不能再多等一秒了”,仪式总指挥与仪仗队升旗手(杜江饰)的这条线,聚焦的是“国家的时间”。

  意外来到香港的小钟表铺老板(任达华饰),被执勤队队长(惠英红饰)所救治,并组建家庭。这条线索,指向的是对故土的思恋、对人的感恩、对工作的负责,是“情感的时间”。

  几条线索,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瞬间的“必须准时”,那就是1997年7月1日的零点零分零秒。薛晓璐导演重点抓出了这个细节,然后再进行扩散,让叙事线索间产生关系。

  此外,惠英红与任达华在非常有限的戏份空间里,演出了人物的前史和真实的烟火气,算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北京你好》/宁浩

  宁浩拍《北京你好》这般充满京味的喜剧,的确再合适不过。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葛优饰),离婚后与家人形同陌路。在抽到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门票之后,他想借此机会与儿子缓和关系。

  但是,在这份大礼未送出之前,他仍旧时时刻刻不忘暴露本性,换着法地到处显摆。每个他见到的人,都要被他的炫耀洗礼一番。不料,意外发生,这张票开启了它的“奇遇”。

  《北京你好》在喜剧背后,又有着宁浩一贯悲欢交融的底色——我们要记住20xx年的奥运会,却也不能忘记同一年的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伤痛。

  在满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这个失落却又常常打了鸡血的北京中年男人,心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情角落。

  《白昼流星》/陈凯歌

  《白昼流星》的摄影与调度维持在水准线上,但叙事逻辑有些问题,有点可惜。

  以“草原传说”作为基点的这则故事,包含着寓言感:传说中,若能在白昼看到流星,贫瘠的大地就会变成绿洲;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贫困的草原牧民而言,就是一串带来希望的“白昼流星”。

  不可否认,它的立意出色。将“新农村扶贫”和“航天航空事业”两件大事糅在一起,构成了互为牵引力的关系——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航天科技发展与扶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也存在着关系。

  《护航》/文牧野

  最后一段故事《护航》,由文牧野执导,算是收了个不错的尾。

  《护航》聚焦阅兵式上的“后备飞行员”的故事。她不能正式上台的理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只有最优秀、最全能的飞行员,才能做到最完美的替补,成为飞行表演的最大保障。身为队长的她,只能成为后备的人选。

  每一个幕后不能上场的平凡者,她们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挖掘、被书写。文牧野显著的强项在于,他对人物的塑造与情感处理是细腻的。

  《护航》通过飞行时不断偶发的主体回忆,来打捞、回溯这位女飞行员的心路历程——从孩童到少年时光,再到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类挫折。她要打败性别观念的禁锢,要在无法兼顾爱情与事业这件事上做出抉择。这些回忆连同“护航飞行”的主线,塑造起了鲜活的形象。

  七个故事、七种鲜明的风格,却没有造成“互不兼容”的情况。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书写历史横截面背后的小人物。

  这也是《我和我的祖国》让人感到欣慰的地方。每个故事,都选择将重心放在“我”和“我的”,放在默默无闻却又举足轻重的无名者身上,放在大事件幕布背后的那些细微角落,然后再是“祖国”。

  真正的历史,蛰伏于平民的日常之中。“祖国”这个观念在此时显得既抽象、又具体,在平民化的叙事逻辑里,最终渐渐生发为实际的关切。

  从这一层面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点——它并非是传统印象中,那类老套、刻板的“假大空”式的表达;而是一部充满细节、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

电影观后感 篇10

  我特别高兴,因为又要去看电影了。妈妈问我是看《豚鼠特工队》,还是《花木兰》。我说用点点羊羊,“点点羊羊,点点羊羊……”结果是看《花木兰》。

  《花木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首先是柔然大军来袭,魏国征集军马时,花木兰恋恋不舍离开家乡,代父从军。然后是千军万马大战时,花木兰英勇杀敌。先射定位箭,射得敌人哭爹喊娘……太精彩了!我看得热血沸腾,恨不能冲进屏幕里英勇杀敌。

  花木兰本不喜欢战争,但又不得不打仗。她不经意当上了将军。在一次战争中,文泰不幸受伤。木兰以为文泰牺牲了,从此一蹶不振。直到费小虎问木兰:“你到底是为活着的人活,还是为死去的人活”时,花木兰才如梦初醒,反复地训练大家武功,不让更多的兄弟牺牲。她保护自己士兵的举动,真的很让人感动。

  我觉得,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像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温馨快乐。

电影观后感 篇11

  奔着我喜欢的演员导演大表哥肖央去看了这部电影。

  #唐人街探案#由陈思诚执导,是一部以探案为内核的冒险喜剧片。整部片子看下来之后,除了秦风和唐仁在大楼与黑衣人打斗的那个场景中,黑衣人被秦风打伤之后,秦风没有继续理会黑衣人而是和唐仁说起话来让我觉得有点想不通之外,总体上这个电影的故事首尾均完整,逻辑通顺。关于优秀的推理破案的故事,似乎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即案子的结局一般都会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观众或读者一开始看到的结局往往只是表面结局,结局的背后隐藏的才是真正结局。这部电影的名字中,本身探案就占了五分之二,整个故事看下来,尤其是结局,让人觉得确实对得起探案二字。这部电影的笑点虽然不如#夏洛特烦恼#这样的纯喜剧密集,但是还是分分钟笑得前仰后合,不得不说与演员表演有关。我认为王宝强的表演最佳,大表哥最有特点,别的主角或配角也很出彩。

  这部电影是陈思诚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北京爱情故事#虽然不是喜剧题材而是爱情题材,但是两部电影加起来给我的感觉是导演很喜欢各种电影拍摄技巧和剪辑技巧。比如说#北京爱情故事#本身就是拼盘电影,电影的结尾中,用一个很长的长镜头将几个故事连贯起来;而这部电影中在警察局的场景中,每个人都固定不动,只有主角在其中穿梭;还有医院走廊上的枪战则特别像拉长版的全景照片;还有秦风与唐仁两人将犯罪现场重新演绎的那一段混剪等。这些技巧除了展现导演的学院派风格之外,还能巧妙地向观众诉说故事,观影感受加分。

电影观后感 篇12

  2月6日,由吕侯生总顾问、王宝玉总策划、孙建铎策划、王献青编剧、张惠民总监制的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在全国上映。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故事线横跨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先辈们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细致刻画了当年兴建红旗渠的场景,全民投入、全民兴修十分“激燃”,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

  电影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整个故事是围绕一条影响新中国几代人的水渠展开。这条水渠叫作“红旗渠”,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有着“人工天河”的美誉。“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条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人工水渠在当初修建时就创造了一系列壮举,“愚公移山”似的精神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

  红旗渠在云雾缭绕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被凿出来,当年修渠工人在峭壁高耸的山顶,腰系大绳,下到山腰,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劈山凿石,红旗渠之险,可见一斑。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建设的红旗渠,不仅经受了50年历史工程质量的检验,也为林县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取材于此,不仅想向观众呈现红旗渠的壮观景象,也希望通过其中感人的故事,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励志电影,对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极为难得的是,电影并没有进行一板一眼的说教,而是通过爷孙之间诙谐幽默的对话和情节展开,充满趣味性。“石头哥、铁锤、叶儿、水蛋儿、栓柱……”这些角色性格迥异、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目前,影片正在热映中。

电影观后感 篇13

  电影《急先锋》将于20__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上映。12月18日,电影于北京举办发布会,导演唐季礼,领衔主演成龙、杨洋、艾伦等出席分享拍摄心得。

  杨洋直言这次的动作戏“摔到叫救命”,艾伦则爆料自己和杨洋的“吻戏”拍得“不想停”。

  该片讲述了急先锋行动小组辗转全球各地展开惊险营救,并卷入一场惊天密谋的故事。导演唐季礼与成龙合作迄今已有三十年,《急先锋》是两人合作的第九部作品,唐导笑称这次“分了一些成龙的DNA给其他人”:“打得不要命分给杨洋,边打边搞笑分给艾伦,年轻帅气分给朱正廷。”。他表示,《急先锋》一定会是春节档“最棒、最爽、最过瘾的动作喜剧”。

  回忆起过往合作,成龙笑称跟唐季礼合作“能活下来不容易”,拍摄《红番区》时受的伤现在还在陪伴着自己,但正是从那时开始,自己便秉持着“每部戏都全力以赴,才能对得起观众”的拼命态度。

  对于这次的《急先锋》,成龙透露:“所有新潮的东西都在电影里呈现了。”

电影观后感 篇14

  假期,我被一部电影吸引住了,这部电影叫《雷锋》。我是被雷锋那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

  雷锋一生勤俭节约。乔大山帮队友们洗衣服时,把雷锋的袜子藏了起来,雷锋见袜子没了,便问乔大山:“我的袜子呢?”乔大山说:“你的袜子上打满了补丁,不怕咯脚吗?”“不怕,习惯了!还给我袜子!”雷锋大声说。乔大山又说:“你难道不怕难看?”雷锋说:“军人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又不是给别人看的,打了补丁的袜子还能穿呢!”

  更可贵的是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那天,雷锋病了,但是,他还披着向秋生的军衣去帮助建筑工地的工人们推小车。推完小车后,天下起了雨。雷锋在经过火车站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妇女,她还带着一个孩子。雷锋见了二话不说,立即抱起孩子,问清了这位妇女的地址后,便不辞千辛万苦把妇女送回了家。妇女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却说:“我叫解放军。”她还想留住雷锋,可一眨眼,雷锋就已无影无踪了。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那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电影观后感 篇15

  沙溢导演处女作选择这种喜剧亲情风格也算稳妥。电影集结了很多元素,说多了怕剧透。我个人很喜欢那几场小安吉戴上头盔想象的画面,但对沙溢塑造的这个角色欠人钱还如此理直气壮表示不能理解。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电影中有些情节其实能感觉到导演沙溢刻意为之,是为后面埋梗和做感情铺垫,但略显冗余。笑点是有的,有几个点还算新颖,电影院里整体氛围算良好。因为我个人缺乏角色的经历,当电影院里有人哭的时候我还ok。表扬结局,当我以为结局又要落入俗套的happy ending时,它留下的是一个缺憾但真实的结局。总的来说,如果选择在暑期档,春节档,六一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观影选择;国庆档的话,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小家庭可以作为换一种观影体验的不错选择~最后想说,长大后的安吉如果愿意走演艺事业,请让他出道!

电影观后感 篇16

  花木兰,一个巾帼英雄,一朵在严寒中依旧艳丽绽放的冬梅,这是多么美丽的女子,这是多么美丽的生命,这是多么美丽的信念。

  《花木兰》中的女主角,由赵薇扮演,赵薇用她完美的演技,动人的大眼睛演绎了花木兰光辉的一生。花木兰,不仅仅是女性的偶像,更是全中国人民的奇迹,她完成了一个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不可能完成的事迹。是的,她是英雄,是永远的英雄。

  一将功成万骨枯,成熟总会付出代价。花木兰在一次押送粮草的任务中,急于救出深陷敌阵的文泰,却造成了敌人偷袭粮车的惨重损失。之后,文泰牺牲了,花木兰从一个勇猛的女英雄变成了一个颓废无能的将军。影片中没有太多的台词,多的是一幕幕酗酒、哭泣的画面。花木兰会振作起来吗?将士们会重振旗鼓,重拾信心吗?回答自己便是一阵沉默。

  看到这里,我不禁鼻头一酸,花木兰因为自己不能救活文泰而内疚着。这部影片中,或多或少都多了几分爱情的心理,但是,这更体现出花木兰不惜葬送自己的一生幸福,也要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女子,即使这些代价都太过、太过沉重,即使做这些决定太过、太过残忍。

  我们的女英雄终究还是站了起来,她无比坚定地说::“逃避,阻止不了战争;害怕,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这是一句多么震感人心的话语,我的眼睛承受不了泪水的压力,是的,我哭了。不论是谁,都会掉眼泪的,因为那是一个坚定而又孤单到令人心疼的背影,为了人民,花木兰付出了太多,甚至赔上了她的一生。但她,依旧默默地承受这一切,承受别人异样的眼神。

  “士兵可以叛我,将军可以弃我,而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这又是另一段感人肺腑的话,铿锵有力的话语,如此坚定的神情,这应该出自一个古代女子的身上吗?我想,花木兰长大了,她已经看惯了生死离别,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柔弱的女子,该是多么痛苦啊!

  看到后来,我便明白了,文泰并没有死,他只是一直躲着花木兰,目的只有一个:让花木兰坚强起来,长大起来。

  最后,花木兰带领的军队完成了任务,她拒绝官位,回到家中。文泰也去了村中,这个结局不知是悲,是喜,恐怕这点也是制片人,导演无法诠释的。

  看着水中的月亮,那皎皎的清光仿佛是花木兰撒下的热血。

  花木兰,不会老,只要有人记得她,她就不会老,因为,她是永远的花木兰!

电影观后感 篇17

  「手机2」一直没动静,冯导闷声拍片,年末了来了一部“很不冯氏”的返璞归真之作,改编了挚友夫妇的真实故事。总觉得这风格票房很悬,点映场场次挺多还补贴了不少电影票钱,冯导为了赚一波口碑也是很拼。可热度如果真起来了,评分怕是也不会很乐观。

  影片都明示了“谨以此片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再分析得太多,显俗。然而俗就俗吧,聊聊。

  像这种类型的爱情片,没有什么“山无棱天地合”,没有小三小四的鸡飞狗跳,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作引。冯导敢于把长度定在132min也是很有魄力。把舞台定在新西兰,从大背景先把观众的心拉得慢下来。再把故事时间线全打乱,半强行地牵着观众的注意力走一走,过了会儿也就适应了。

  把时间线打乱这一点很有趣,真是因为这样做,避免了让这部电影落入俗套。毕竟以当事人的角度,往往是很难按照时间线的顺序(相识-相知-相爱)去回忆的。若把倒叙回忆啥的都忽略只看主线的话,这部电影其实就是男主人公隋东风(黄轩 饰)通过回访故人故地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的过程。正因此,两人一同度过的20xx年是记忆中最深刻的,放最开始,相识时的青涩美好在中间,最后才是痛彻心扉的诀别。

  然而如此大的年代跨度,是需要演员的演技去提高信服度的,每一个阶段的气质都应该不同,这一点上黄轩做的要比杨采钰强许多。

  另外这部电影中其实有太多童话故事的成分。比如电影中俩人一直处于“彼此疼爱彼此挂念彼此尊重”的状态,连一次架都没吵过,也太过理想化。更别提开一家中餐馆十几年,身上都没有沾染太多“生活的疲惫感”。虽说是“纪念爱情”,可这爱情也需要根植于现实哇。。所以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纪念爱情”,不如说是“纪念爱情中的美好”?

  归根结底,说全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新西兰的美丽风光和可爱的汪

电影观后感 篇18

  由陈思诚编剧、执导,王宝强、刘昊然主演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曝光“闹东京”版预告。延续电影《唐人街探案2》片尾的线索,唐仁、秦风此次空降东京。

  预告一开篇,二人就受邀来到日式泡汤馆,被一群黑帮按在水中泡澡,唐仁操着标志性口音抢答问题的画面,十分好笑。

  伴随着日本侦探野田昊“Welcome to Tokyo”的欢迎语,由唐仁、秦风领衔的“亚洲侦探联盟”也正式开启了东京之旅。

  在预告片彩蛋中,面对身形魁梧的相扑选手,上一秒还战斗值满格的唐仁,下一秒就被反派KO,倒在了秦风怀中,此时却还不忘留下“遗嘱”:“帮我照顾好小林酱、泰国的阿香、还有美国的英英。

  一股唐探式喜剧熟悉感扑面而来的——

电影观后感 篇19

  怀着一点点期待去看中国机长,一开始就因为袁泉独自在车内的几个眼神惊艳了,同时也被那顿大家一起吃饭的戏一点点地尬到了(个人觉得不自然,反正我是出戏了,当然整部电影让人出戏的何止这一处啊……)。

  本来就对将本事件改编成电影包报有担心与怀疑。因为整个事故发生时长大约持续了40多分钟,远远少于一部正常电影时长,而且是非常非常紧急的情况,放在电影里面很难刻意加入人物在灾难面前的细腻交集以及情节的细微变化,但为了完成这部电影,导演必须要自己加一些东西用以突出主题,加什么呢?传统的英雄式情怀和过多刻意的煽情画面,以及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关格格的无用画面,而真正的好电影,是几乎每一帧都不会浪费或多余的,看长达三小时的《乱世佳人》和《霸王别姬》就知道了,当然在此拿这两部顶级电影作比较是不恰当的,可我想说的就是,该拍啥拍啥,想好了再拍,别整些有的没的

  站在灾难片角度来说,一个比较有叙述空间的例子就是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泰坦尼克号从船舱遭破坏开始下沉到完全沉没大约经历了两个小时,卡梅隆也是尽量地还原了时长,并且在其中加入了一段壮美震撼的爱情故事和不同阶层、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的人在灾难面前的反应等等,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恶劣与崇高。当然有叙述空间只是这部电影成功的众多原因之一。

  以前我以为灾难片应该比较有施展空间吧,毕竟对人性在灾难下的反应是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吧,比如《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切尔诺贝利》以及韩剧《太阳的后裔》里面地震的那几集……后来我慢慢发现不是灾难片好拍,而是我之前看过的都是拍得好的灾难片。而最近的《烈火英雄》和《中国机长》都是一昧地煽情,脸谱化的扁平主人公,盲目地追求大篇幅的紧急焦灼的镜头……

  《烈火英雄》看哭了,但是电影真不咋地。

  《中国机长》只是鼻子酸了几下,比烈火英雄好一点点。

  我敬佩每一个在突发事件中恪尽职守的平民英雄,也为他们的勇气,沉着,冷静,担当而深感敬畏。但是我看一部电影,已经没办法不带着渴望评价电影质量的心态去看了。所以真实世界中的他们值得歌颂,但在电影中被展现出来的他们以及展现他们的电影就应另当别论了。

  真实灾难是生活一部分,而电影是艺术。要将生活升华为电影这一种艺术,需要的是其他多种艺术手段。能够成功的凤毛麟角,未能成功的,其勇气与情怀也是可嘉。(当然是指有勇气与情怀的电影人)

  最后再列举一下其他个人认为的缺点:剪辑有点混乱导致出戏,台词平淡僵硬,有的群演有些尬,特效一般,铺垫奇怪而随便,还搞了好多熟悉面孔轮番出现而且时间极短是认真地要拉观众出戏吗?😂

  还有,我还是要感谢一下导演,对没演技的某天宝伤心画面来个远镜头而且迅速切过去的做法,免除了辣眼之苦。

  关于演员,想对袁泉说,青春骄嫩的你我喜欢,些许苍老的你我也喜欢。因为那是只有岁月流逝才会带来的克制,冷静与沉着。你是这部电影所有演员中最美的惊艳。

  李沁的演技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张天爱和其他几个空姐还歉几分火候。

  朱亚文最后进入驾驶舱,我就知道他想表现的是看到危险不堪的驾驶舱后对机长油然升起的由衷敬佩。可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象的预期效果,但是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镜头。

  应该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观后感。因为烂片尽量避开,一般的电影毛病好挑,太好的电影又怕写不好。希望可以可以和更多电影爱好者多多探讨学习啊!

电影观后感 篇20

  电影《误杀》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秦沛特邀演出,影片改编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了父亲为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将于12月13号正式上映。

  在演员阵容方面,《误杀》也非常出色。男主角肖央近年主演了不少佳作,在《唐人街探案1》、《唐人街探案2》中的表现不俗,表演能力得到观众的一致的认可。而女主角谭卓也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演员,在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饰演单身妈妈思慧,令人印象深刻。在《烈火英雄》中饰演特勤中队队长江立伟的妻子,同样感动了很多人。此外,《误杀》还请来了陈冲、姜皓文、秦沛等老一辈实力演员,表演方面令人期待。

  而在近日的点映中,电影《误杀》第一波口碑正式出炉,猫眼评分达到了9.6分,或将成为12月份头号票房黑马。

  不过近期大片云集,黄渤主演的《被光偷走的人》也将于12月13号上映。黄渤作为内地最具实力的中生代之一,票房号召力极其强大,《误杀》的票房压力不小。

电影观后感 篇21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雷锋叔叔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听过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发现发现自己的衣服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后来他在她找着了衣服袜子仍然没找到。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这总比我以前光着脚上山砍柴强多了!”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丢脸吗?千缝万补的”“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从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工资,他却把钱存在银行。

  战友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说他母亲病了,家里等着钱用。雷锋知道这事后,就用王大力的名义静静地寄往了20元钱。当人民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灾难,雷锋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偷偷的捐给了灾区的首长。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很自责。由于雷锋叔叔这么节约,我们还这么大吃大喝。我以后要学习雷锋叔叔学习,学习他的勤俭、朴素、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电影观后感 篇22

  关于爱情。电影一开始营造的氛围太美好了,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你有狗、有房子有生意就是最大的安全感。任何一个平凡人所能想到的幸福不过如此吧,哪怕我一个观众看完之后也只想让时间停在这一刻。梅琳达出现的时候,我脑子第一反应是,哎?要开始了吗?什么出轨第三者堕胎离婚的戏码又开始了吗?结果一直到最后也没进这个套路。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是温暖镶边,像多少年后回忆一生,我们会自动过滤掉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只为那些值得的亲爱的人留一个位置。如果说梅琳达是二人生活的辅助,那林太太就是二人爱情的港湾。两个人很巧合地租了林太太的房子,很巧合地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你吹着笛子我给你拿了一个橘子,很巧合地发现之前在北京也见过,很巧合地在赌场赢了那场以结婚为赌注的赌博,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可爱的样子吧。

  因为一旦你笃信对方就是对的人,当初的每一个偶然都像是命中注定。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幸福之流底下,一直埋着一条暗线:罗芸说她是运气不好不会跟任何人结婚,林太太在二人结婚之夜思念逝去的丈夫,罗芸感叹说“半道上剩下的那个人,苦啊”,我猜到了什么但不忍心往下想。我只知道在他们的爱情里,有一个词叫坚定。也许是因为没有别的更优秀的男人女人出现,也许是选定了一个人之后就再也没有余光去注视别人,起码在这场回忆里,他们的眼里只有彼此,他们的生活辛苦又平凡,守护着两个人最普通但也最恒久的爱情。太多作品歌颂爱情的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似乎已经没有人在乎这种磐石蒲苇一般坚韧如丝的爱情。这种爱情,像不像木心的诗,像不像我们父母的爱情?如果对爱情有更多这样静水流深的诠释,年轻人恋爱当中会不会少一些矫情做作和无理取闹?如果人人都能明白爱情本该坚定,会不会少一些渣男渣女式的轻浮?影片温暖治愈,我的脑子里不自觉出现了这些奇怪的思考……

  关于生活。梅琳达的出现是影片气氛的调节剂,也是一个对比鲜明的存在。不管是林太太还是隋东风罗芸,他们虽生活在国外,但还是过着中国人最传统的日子。谋生是为了生活,总说我们攒攒钱就能去干什么,结果到最后还是把谋生过成了生活的全部。这谋生,是有所爱相陪,是有无尽期待,已经是我们最好的满足。梅琳达不做老板,只是一个服务生,她攒了钱就离开去非洲、去挪威、去看这个广阔的世界,然后她支教、打工、再回来当服务生,开始下一个攒钱出去看世界的轮回。我们没有办法评判哪种生活方式更好,但我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前一种。在我们眼里,“流浪”总是比“安稳”要可怕的词汇。但每每看着电影听着故事的时候,我们似乎又会在心里默默打上一个问号。这问号的时效,也差不多就是那个电影那篇故事的长度,故事结束了,生活回来了,问号也就消失了。

  我们总寄希望于未来,现在不花钱是为了将来,现在不享受是为了将来,只有罗芸知道自己大概没有多久的将来了,于是她问“你有没有想过换一种生活”,于是她许愿“把我们的餐馆毁掉”。隋东风是好男人的典范,他一直说再等等,等我们攒攒钱,就带你去想去的地方。所以我们到了什么程度的将来,才会允许自己改变生活方式呢?更可怕的可能是等到时间真的到了,可是遵循了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却改不掉了吧?

  关于变故和离别。我不觉得这个电影里,狗狗患了癌症,林太太也在睡梦中安详离开,罗芸后来得病去世,是所谓的套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变故能有哪些?生老病死,人之常事,谁没有经历过自家或朋友家失去宠物,谁没有经历过自家或朋友家亲人离世?人世一遭总有这样一个终点,哪怕拥有再温暖的一生,也逃不过这最后的结局。没有撕心裂肺痛哭流涕,也没有医学奇迹和灵魂重生,我们看到的就是人生最常见的变故与离别,悄无声息但无法抗拒。 变故总是破坏一个平衡态,让我们重新达到另外一个平衡态。一生中的前半段,“变故”普遍是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来,让平衡态越来越好,到了一生中的后半段,“变故”更多的是随着时间和命运的安排而来,平衡态伴着叹息变得越来越孤独无力。但等我们回想起罗芸(或我们自己)这温暖的一生,总觉得,爱情依然美好,活着还是有希望。

  那就好。

电影观后感 篇23

  展示了导演才华和电影技巧,这是我国电影全新类型片,剧本融入心理博弈的反侦视角的"另类",演绎探案和洗罪的搏斗,反传统的足够吊人胃口!由善良老实本分的"小苹果"李维杰护犊误杀引发,李利用博览电影习得的推理分析和探案心理学技巧想方设法为自己脱身,为了承担养家护家的职责,从理性角度刻意和天真,要求通过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细节化特写化和家庭关系纽带煽情化构设并配合出色的音效供给给观众强烈的"同受"感、冲击感和带入感。

  选角上,肖央形象人设完全符合这个角色,重点演绎忠厚但持坚和举重又若轻的感觉,而陈冲的强大"反派气场"的影片内容坚挺的关键和成功点,威仪潇洒的职业装让人不寒而栗,晦暗淅沥雨天掘墓的萧肃场景和李对群众和舆论形成排山倒海的工具化利用将剧情推向高潮,让人很爽,描写主人公心理的沉稳精细冷静智谋和对事件发展的牵引能力,而妻子和局长的一撇充满"原来如此"的含义,反衬这一效果。

  片中提到的"蒙太奇",李相当于小范围和大范围中玩了两次蒙太奇,后一次相当"致命"的民意认知强化策略让警察等公权机构站在吸引来民众的对立面,点燃沉珂旧疾的民怨和官民矛盾,道德绑架甚至政治伦理绑架,剥夺此案就事论事解决的可能性,这是为什么故事背景选取发生在泰国亦或缅甸等等国家的缘由,那里的官僚腐败,公权私用很普遍,法制不健全,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社会不公平矛盾大,上层社会的政治名利化和下层民众的疾苦日常鲜明反差,但这可能引发或被利用形成丑化讽刺他国的观感,况且泰国同中国关系和睦!影片最后,扭转了畸形的善恶站位,李善始"善"终,大善是善,小恶也能致罪,误杀始终也是杀,而犯罪就是犯罪,不能"对等抵扣"和折算的,"白白"浪费了整个艰辛惊心动魄的脱罪历程,稍显"可惜"!托出了,价值层面的反思干货,李和妻子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灿烂而轻松,一扫之前的提心吊胆和胆战心惊!因为这一切,一家人的心,父和女的心重新聚拢!

电影观后感 篇24

  电影的主题是校园霸凌,比较沉重,很能引起人的思考,观后每个人都要想想自己的以前或者未来。但沉重背后也有温柔的一面,男女主之间的守护,这份感情的纯粹多次当观众泪目。

  一个因为意外,看到一些实情,因为不想颠倒黑白被欺负。一个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阴暗里,心里却一直坚信有份美好。他俩相遇,一个保护美好,一个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人。但实则都在保护这个世界丑恶下面唯一的美好。

  全篇看似念念是那个最需要保护的人,让人感觉心疼。但我想说,那个叫小北的孩子,他更需要爱,他更需要人保护,他也只不过是看似坚强。他俩在家那段,痛苦又带着美好。小北躺在床上侧身留下的眼泪,有说不出的痛苦和坚毅,那是一个看似坏小伙却比那些懂事的好孩子都要好的孩子,不忍为他留下揪心,疼爱的眼泪。

  最后顶下罪名,也只为保护那个保护美好的女孩,让她幸福。可是他从头到尾都一直善良,守护这个世界他想要的美好,却没有给他这样的保护。倔强得让人心疼,此时已泣不成声。如果可以,我选择保护那个叫小北的男孩,告诉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你坚守的那份美好也有很多人去保护。

  人物都很立体真实,每个人都有他善的一面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善的一面,而且也有作恶原因。校园欺凌,孩童青春时期的经历影响着每一个少年。这个世界是不堪的,有欺凌有辱骂,但这个世界更可以是美好的相信的,可以有少年的我们守护彼此,有温暖的家庭爱护着,有大爱的社会包容着。

  这个世界可以是大爱,是包容,是给予,是相信,是美好……

电影观后感 篇25

  片中,肖央饰演的李维杰与谭卓饰演的妻子阿玉到泰国打拼多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一家人的生活和平美好。然而,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李维杰的大女儿被陈冲饰演的督察长的儿子强暴,因反抗误杀对方。为保护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利用“时空剪辑”的蒙太奇手法,与警察斗智斗勇。

  谈及拍摄起因,陈思诚说,导演柯汶利曾与他合作网剧《唐人街探案》,二人一直有合作想法。《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但陈思诚认为,影片可以有更多表达。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肖央出演男主角,陈思诚说,他认为肖央是一个多元化的演员。“肖央不是那种容易被固定的演员,他可以兼顾幽默、深沉、可爱、狡黠等特点,如果他身上有角色的某种特质,我们把它唤醒就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