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

守岁习俗的起源1

  岁是*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阅读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1)

——中秋起源与习俗3篇

中秋起源与习俗1

  中秋节,*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节日别称

  根据*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2)

——守岁习俗200字作文3篇

守岁习俗200字作文1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放完烟花一家人围在桌前吃团圆饭,最有趣的就是吃饺子了,而且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守岁习俗200字作文2

  我一直以来都不了解守岁的含义,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我们现在通常在春节联欢晚会中守岁。

  我和爸爸妈妈在除夕晚上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到夜里十一点时,我那不争气的眼皮开始打架了,爸爸和蔼地对我说:“撑不住就去睡吧!”“不,我一定要等到新年的'钟声响起!”我坚定地说。

  终于,时针和分针都指向了十二点,此时窗外爆竹阵阵,烟花朵朵,我在甜蜜的祝福声中,进入了梦乡。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3)

——春节起源及习俗

春节起源及习俗1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人所独有的节日。是****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或***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习俗

  扫尘

  “腊月***,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一幅大红春

  对联

  对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窗花与“福”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

  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办年货

  *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山西地方有个特别的年货:刷子和筷子每年必买,谐音‘快发’之意。

  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4)

——除夕守岁的作文5篇

除夕守岁的作文1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除夕守岁的作文2

  盼望已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在这烟花灿烂辞旧迎新之夜,据说很多人都会“守岁”,通宵熬夜,辞别旧岁,喜迎新年。今天,我决定和大家一样也要守岁,让新年的晨曦第一时间映入眼帘,体验一下这个意义非凡的传统年俗。

  我们一家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吃好了年夜饭,放好了开门炮,接下来,一大家子就要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熬年守岁”啦。八点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奶奶、妈妈、姐姐还有我和伯母,我们早已坐在电视机前翘首以待。大年三十看春晚,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最期待的除夕盛会,五十六个民族载歌载舞,各地风土人情以精炼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呈现,更有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节目……演员们十八般武艺齐上场,把新年的喜庆祥和渲染得淋漓尽致。爷爷和爸爸这些大老爷们却是不爱文艺,他们老早约定了牌局,赌资还比*常大出一倍,不为输赢,全是图个热闹高兴。

  我们边嗑瓜子边看春晚,妈妈和奶奶不时点评一下节目是否精彩,偶尔还回顾一下早些年除夕守岁的情景,感慨时代发展迅速,我们家的变化也堪称巨大。时间也就不知不觉接近了午夜,屋外又有鞭炮声此起彼伏地传来,美丽的烟花又开始在夜空盛开,我和姐姐终于坐不住了。可是因为之前妈妈说过最近雾霾天多,各种污染导致空气质量差,所以我们只是放了一串开门炮,在这本该用鞭炮烟花庆贺新旧年岁交替之际,我们要用更环保的方式进行。于是,我跟姐姐打开电脑,**qq,挨个儿给同学亲人们拜年,虚拟的网络满载着我们对彼此的祝福,也充满了我们对新年的希翼和憧憬。姐姐还教我制作电子贺卡,把自己的照片和祝福设计成漂亮的动画贺卡,这份别出心裁的新年礼物当然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夸赞。与此同时,我也收到了好多好多真诚的祝福……

  时间很快滑到**2点,夜真的深了,我和姐姐渐渐感到疲惫不堪,眼皮子沉重极了,忍不住地往下掉。可是我们坚持不服输,硬撑着忍了一个多小时。只记得我最后一次看挂钟时针指向4时,从来没有熬这么长的夜,我们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不知不觉地在沙发上进入了梦乡……

  梦里,我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正跟着圣诞老爷爷在派发新年礼物呢!当礼物终于派发完毕,已是大年初一的中午了,长长地伸了个舒服的懒腰,爸爸妈妈便喊我们起床去拜年了……

除夕守岁的作文3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也就是除夕。我们一家坐在餐桌前吃着团圆饭。

  这是一个特别的夜晚——实际上也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我太兴奋罢了。

  桌上摆满了美味家肴,有鱼啊、肉啊、虾啊——都是营养丰富的菜。看着这一桌子的菜,我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守岁到天明。”爸妈听了之后,都表示不同意,“不用守岁到天明了,你以前不都很早就睡了吗!”但外公外婆却帮着我说:“孩子想嘛,就让她守岁吧!”妈妈打趣地说:“父母命难违,你要守就守吧!”

  吃完了饭,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讨论这一年中的收获。等待着12点的到来。哎,多么漫长的5个小时啊!

  大约10点左右,我们拿着烟花爆竹到阳台上去放,只见一缕缕银丝像梭子般射向天空,那闪电般的光辉划破了天空,雷鸣般的响声震撼了大地,朵朵闪光芒的花在天空中绽放**;接着,那一颗颗魔术弹、大头弹、天女散花、降落弹都陆续飞**天空,向大地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喊。

  “当……当……当……”悠扬的钟声响起,12点到了!顿时,家家户户都挂**鞭炮,像是在迎接新年的到来。

  天蒙蒙亮了,虽然守了一个晚上,但是精神仍很好,毕竟这是第一次守岁呀!我越来越激动,按捺不住情绪的高涨,我不禁跳了起来,边跳边喊:“我又长大一岁了!”

除夕守岁的作文4

  俗话说:“大年三十熬一熬,正月十五扭一扭。”前几年,我还没等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就睡觉了。今年除夕,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商量好:一家人都不睡觉,守岁!

  除夕这天,吃过年夜饭,在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春节晚会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不知不觉中,时间悄悄溜走了四个小时。

  12点多了,春节晚会结束了,爸爸妈妈哈欠连天。“骑马坐轿,不如睡觉。”爸爸说完,睡觉去了。“今天喝的这红酒度数挺高的,头晕!”妈妈说着,也去了卧室。

  刚才笑语震天的客厅,一刹那间,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坚持就是胜利!我一定要坚持守岁。这时,电视里已经没什么节目了。我关上电视,看起了漫画书。过了一会儿,瞌睡虫不期而至,我一个劲地点头、点头……

  闲着就容易打盹,还是得干点什么。干什么呢?有了,放烟花吧!我拿着“火树银花”来到院子里。点燃引线,几秒钟过后,只听“轰”的一声,空中出现了一棵金色的“树”,一朵朵银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我站在旁边,独享除夕的欢乐。

  毕竟是深夜,阵阵寒意**。放完烟花,我赶紧回到屋子里。无聊小夜曲又不争气地唱起来,看看表,才三点半,我只好又拿起了漫画书。可奇怪的是,我*时看得津津有味的《虹猫蓝免七侠传》,现在却味同嚼蜡。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皮慢慢地合**……

  忽然,“喵呜,喵呜”的声音传来。在这寂静的夜晚,这声音格外刺耳,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嘿!原来是奶奶养的小猫在叫唤呢。不过,我也要感谢小猫,因为它这一叫,瞌睡虫跑得无影无踪了。我倒了一盆凉水,把毛巾浸湿擦了擦脸,一下子清醒了许多。

  终于,天亮了。我蹦蹦跳跳地来到爸爸妈**卧室,向他们讨要赏钱。

  “太好了,我一宿没睡!”爸爸妈妈看着欣喜若狂的我,对视着,两个人的嘴都张得**的……“你这孩子,快去照照镜子,看看你的熊猫眼吧!”妈妈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她拍拍我的背,笑了。

除夕守岁的作文5

  大年三十终于来临了,我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年夜饭。到了饭店,门口挂着大红灯笼,服务员姐姐、哥哥们都穿着**喜庆的红衣裳,站在门口喜迎顾客。饭店里面坐满了人,大家兴高采烈的吃着年夜饭,喝着酒,有的唱歌、有的跳舞……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吃完了年夜饭,我们边欣赏节日的夜景,边步行回家看春晚。

  这个春晚我已经期待了很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节目很精彩:有动人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绚丽的舞姿……让我眼花缭乱!到零点的时候,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鞭炮声也越来越激烈。真是烟花四射,火光冲天。

  烟花有的像仙女一样,展开绚丽的舞姿;有的像天女散花,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有的像飞马、有的像菊花……离十二点快十秒了,我和爸爸一起去放炮。爸爸小心翼翼,点一下就跑了,结果没有点燃,又点了一下,还是没有点燃,往返了三四次,花炮终于点燃了,胆小的我从单元门里探出一颗小脑袋,看到花炮点燃,我终于长舒一口气。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和爸爸又放了很多的花炮,我们胆子越来越大。

  就在这时,妈妈说午夜的钟声该响了,我和爸爸急急忙忙跑上楼,和电视里面的人一起,倒数着数,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夜永远是幸福、快乐的!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5)

——除夕守岁的诗句3篇

除夕守岁的诗句1

  《除夜宿石头驿》

  唐朝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有怀》

  唐朝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朝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除夕守岁的诗句2

  《田家元日》

  唐朝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客中除夕》

  明朝

  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朝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寄弟妹》

  唐朝

  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冬除夜书情》

  唐朝

  卢延让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除夕守岁的诗句3

  《除夜宿石头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其全文诗句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译文】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作者此刻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6)

——介绍春节的起源3篇

介绍春节的起源1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由于春节过后不久,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联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节日

  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守岁习俗的起源3篇(扩展7)

——春节守岁的意义作文

春节守岁的意义作文1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