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知识点有哪些
生物课是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特别对于理科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部分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细胞的分子组成必考知识点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又称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导致不适或疾病。如:缺Fe性贫血、缺Ca则引起抽搐、缺碘引起大脖子病,缺Mg则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细胞的增殖必考知识点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3、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4、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
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5、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2.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 (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需要量很少)
基本元素:C (也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主要元素:C、H、O、N、P、S (6种,占生物体总量的97%以上)
矿质元素:N、P、S、K、Ca、Mg、Fe、Mn、B、Zn、Cu、Mo、Cl、Ni (14种)
(糖类:C、H、O; 脂肪:C、H、O; 血红蛋白:C、H、O、N、Fe ; 叶绿素:C、H、O、N、Mg;甲状腺激素:C、H、O、N、I; 核酸:C、H、O、N、P; ATP: C、H、O、N、P; 纤维素:C、H、O)
3.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4.C、H、O、N四种元素含量比较: 鲜重:O C H N; 干重:C O N H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
7.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 斐林试剂 —→(Cu2O)砖红色沉淀 (条件是水浴加热)
脂肪 + 苏丹Ⅲ—→橘黄色(或脂肪 + 苏丹Ⅳ—→红色) (使用50%的酒精的作用:洗去浮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不需加热;若反应后颜色不为紫色,而为蓝色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的CuSO4溶液过多,生成大量的Cu(OH)2遮盖所产生的紫色)
8.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必须将甲液(0.1g/ml的NaOH)和乙液(0.05g/ml的CuSO4)先等量混匀后使用;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向蛋白质中加甲液(0.1g/ml的NaOH),混匀后再加乙液(0.01g/ml的CuSO4)
9.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中要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
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的鉴定;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脂肪的鉴定。
10.还原糖鉴定实验所选择的材料:含糖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蛋白质鉴定实验所选择的材料:植物常用大豆种子,动物常用鸡蛋蛋白(若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
1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 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
结构特点:
①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②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肽键:-CO-NH-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 脱去的水分子数 = 形成的肽键数 = 氨基酸个数n – 肽链数m
形成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 =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失去的水分子数 ╳ 18
(多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场所:内质网)
1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不能在人体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即在人体和动物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合成的氨基酸)。
13.不能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必需氨基酸的原因:细胞中缺少合成这些必需氨基酸的中间产物。
14.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载体蛋白
④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⑤免疫作用,如抗体。
1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数目成百上千
③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④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