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案例
《画家乡》案例(精选15篇)
《画家乡》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
3、大胆、自如地说说自己的家乡,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热爱的家乡。
设计意图:
低段的语文学习识字与朗读是重中之重,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初读能大致了解课文简单的主要内容。本班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生字的认读上减轻课堂的负担,重点在感悟课文上。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用画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家乡”
你知道什么叫家乡?
(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 )的家乡”,自由发挥。
2、是的,家乡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美丽、漂亮,今天咱们班来了几位新朋友,他们是用画笔“画家乡”的,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板书:画
齐读课题。
(由“家乡”入手,并用( )的家乡,说说短语,从自己的说家乡转而导入课题《画家乡》,说→画的跨度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牵引着学生的那份好奇学习全文,效果会更棒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好奇心也是位很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好奇,学习欲望也不言而喻了!)
二、初读课文
(一)生字学习
1、请大声地朗读课文,生字再多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学习生字卡片。
3、检查生字。
检查生字卡片,个别较难的予以指导。
(由于学生都有课前预习课文、学习生字的习惯,在学习生字时更多的是检查指导,对生字的扩展,我想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也是先学后教的一个体现吧!)
(二)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小朋友,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儿?
2、反馈、板书。
3、说说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同桌交流→ 反馈
鼓励大胆自由说。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口语交际,选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之说。)
三、指导写字
1、观察重要笔画
2、师示范、生书空
3、学生自由书写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是写字的一大重点,教师示范书写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间架结构、笔顺方面的失误会大大减少。)
反思:
一、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从学生课堂教学情况反馈来看,全班除了王斐都能找出主要内容,即谁的家乡在哪儿?90%左右的学生能较有感情、准确地朗读课文,98%左右的学生认真预习了生字,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本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在自由说“喜欢的家乡”时都能说出自己想说的。从抄写本的情况来看,有个别的学生对“贝”、“爱”的出错率较高。
二、目标达成问题分析:
1、从目标达成情况看,本课知识目标落实较为到位,认读的12个生字基本过关,个别差生在写生字时存在问题,如“贝”、“爱”失误较多。写字是本班的一大致命弱点,我觉得自己的字不能见光,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也找不到准确的定点,一直都有点飘乎乎的感觉。因此,怎么样才能有更漂亮、结构更准确的字是我困惑的一大问题。
2、从目标达成情况看,情感价值目标落实一般,给我一种不太实的感觉。尽管安排学生从说“( )的家乡”入手,初步感知家乡,进而通过朗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在自己的感观基础上自由说说喜欢的家乡。学生们会说,但总觉得对“家乡”的理解不透彻,而我也实在找不到适当语言来表述“家乡”、“大海”、“平原”、“草原”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像是个空中楼阁架在学生的认识中,但不管怎么样,目的就是透过这么多孩子的家乡向学生传达爱家乡的思想。有了热爱家乡的意识,再去动手画家乡会更有感触。
三、结论
综合整课的教学情况反馈,第一、二目标完成的较好,三、四目标落实一般,想让一年级的学生能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真的有点困难,但至少有这样一个意识了,我觉得目标还是合理的!
《画家乡》案例 篇2
一、看拼音写词语
bǎo bèi yuán lái nán nǚ
( ) ( ) ( )
ài xīn duì xiā kuài pǎo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涛涛的家乡在( ),他画的海那么( ),那么( )。
2、山山的家乡在( ),他画的山那么( ),水那么( )。
3、平平的家乡在,她画的平原,。
4、青青的家乡在,她画的草原。
5、京京的家乡在,她画的城市。
6、我喜欢画的家乡,因为。
7、我的家乡在,这里有。
三、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四、实践活动:
1、去山上树林里采蘑菇,去海边捡贝壳。
2、各拍一张海边、山里、平原、城市照。
《画家乡》案例 篇3
一、说教材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平平的家乡在平原,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情况,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时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认识“原、本、市”等3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4两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小节,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关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难点在于用模仿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3、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4、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学生,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教学时间:2课时
三、说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卡片、课件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提示课题
一堂新授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与文本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学生与文本的心距离近了,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他们欣赏自己家乡的景色,让他们感受到美,然后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让学生大吃一惊,为自己有这样美的家乡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爱。观察了这么美的景色,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看着美丽的家乡发发感叹,说说自己内心的心理话。在此同时,教师教师板书课题《家乡》。
(二)初步理解,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中五位小朋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图上的五位小朋友打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文本中小朋友的距离,仿佛这些小朋友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2、他们也和你们一样也爱自己的家乡,想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完整课题。《画家乡》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3、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儿吗?课件出示课文的录音及动画,学生欣赏课文内容。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这五位小朋友就在他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挖掘了学生已知经验,实现学文的自然过渡)。
4、用“——的家乡在——”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随着学生的回答相应做出板书。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学习生字“原、市”两个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一节课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在这儿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以便使这些学生更容易的记住生字。)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读完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最想去谁的家乡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打破了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2、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例进行教学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美了?
(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3、4句话,欣赏平原的美景,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在品味中读文,促使学生经历一个深读体验的过程,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受到了家乡美的熏陶。)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平平是怎样做的呢?学习最后一句话。同时学习生字“奔”。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5)扮演导游,练习说话
平平的家乡是那么美,老师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瞧,有一批游客来到了平平的家乡——平原,平平正在草原上奔跑呢!谁愿意来扮演平平, 做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老师给你的词语用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词语:又平坦又宽广、金黄的、绿油油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成群、数也数不清、要做出色的导游,我们先得熟悉导游词,小导游们快准备一下吧。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活动指向既在课内,又在课外,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发现规律,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1、说说平平在写自己的家乡的时候是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的?
2、结合开头的图片说说自己的家乡。然后进行评议。(当成作业在课外把它写下来)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利用教材进行仿说、仿写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口,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就语文教学而言,从学习古代、外国的经验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模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仿写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在仿写过程中,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学到家,可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运用到写话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写话就像走迷宫一样难,那仿写就是为学生指明走出迷宫的正确方向。一年级的写话,是整个小学阶段写作的起点,在这时就抓住教学的契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画家乡》案例 篇4
佚名
教材简说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歌唱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积重难返好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家乡,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美丽,更妖娆。
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建议
(一)认字写字
1.认字放在学文中,前六个字在老师精讲第2自然段时掌握;后六个分别在学生合作学,自学的过程中掌握。(见“教学设计举例”)
2.写字指导:
(1)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占格不当:“顶天立地”、“缩在格中像蚂蚁”。指导写“男、贝”。
比例失调:偏旁部首占的位置太大,影响字体美观。指导写“爱、虾”字。
笔画错误:增减笔画,改变笔画。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跑”(“跑”字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不是横折钩、竖弯钩)
(2)明确要求描红、临写。
端正姿势,执笔正确;横平竖直,结构匀称;有一定速度。
(二)朗读感悟
1.读前指导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多媒体显示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的图片,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
2.看图朗读欣赏,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整体入手读正确、流利。
4.教朗读技巧,指导一段,其余自己感悟。
5.重点句子反复读,边读边想。
6.学生精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实践活动
1.当解说员,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解说课文图片。
2.画自己的家乡,以导游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四、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思路: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一)揭题导入新课
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划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找句的联系: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拣、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的多。
3.看图介绍淘淘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 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展示: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解说员解说图画。
(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2. 出示“读读说说”,让学生读句,说句。
(五)观看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看文听老师朗诵。
3.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画家乡》案例 篇5
孙文英小学 贺红芬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2)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四、同桌合作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导朗读。分句----整段
(3)当小导游介绍。
五、书写指导:贝原男
六、课外作业
画画我们的家乡,下节课也请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你们画的家乡。
《画家乡》案例 篇6
《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每一堂的新授课上,阅读始终是教学重点。本堂课。我结合课文插图,合理利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去游览,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的同时掌握语文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习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文中“……那么……那么……”这个关联词语,多处出现,自然是不容忽视的语言训练点。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练习说话,要求学生能说出一种景物的两个特点。如:“花儿那么香,那么美。”“草儿那么嫩,那么绿。”教学第三自段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山那么高,水那么清。”与第二自然段不同在于,这里写的两种景物的不同特点。然后,让学生练说。课文的插图非常的优美,是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的素材,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又__又___”和“那么”等词语说说图中的其它景物。“村外的小河,那么长,那么清。” “河里的小鸭,又多又可爱。”……
课文学好了,我们还得教给孩子们迁移运用。如何学会画自己的家乡?我给孩子们展示了我们瑞安市的图片,街道,高楼大厦,瑞安广场,体育馆等,引导孩子们模仿“京京的家乡”来说说。于是,有了下面的这段说话训练:
我的家乡在瑞安。我画的瑞安广场那么美,那么大。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体育馆。那个正在瑞安外滩快乐地玩耍的小女孩(小男孩),就是我。
既让“……那么……那么……”关联词得到了实际的运用,又让“宽宽的”“高高的”这些词语给孩子得到了积累。
本想根据课文的2-6自然段段式相似的特点,给孩子来个先习得方法,再来个举一反三的,可是有时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想让他们自主学习,真的只是美好的幻想,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自主,自己又总是不自觉得又将孩子们攥在了自己的手心,慢慢教,慢慢学,要耐心啊,语文老师!!
《画家乡》案例 篇7
在我校本次赛课决赛中,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课。本课描写了浩瀚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以及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孩子们通过欣赏,能够从中懂得从小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用五彩的画笔,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这次我教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愿望和行动。根据低年级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及认识,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感受家乡的美丽。这一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做得还不够,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让同学去朗读、去感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模仿课文我也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这一教学难点我却没能去突破它,能上来说的学生寥寥无几,真是这节课的一大遗憾,因为本来还想以此做为突破点,来升华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真是亮点不成反成缺点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去深究,也许是我平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得不够;也许是我引导的方法不科学;也许……
根据本课特点,我以课件设计教学为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利用课件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本课课文段落相似的特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一段,从中习得学习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
首先是复习导入。一是再整体感知课文,加深了解五位小画家以及他们的家乡;二是复习巩固生字词,为后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其次是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画中感悟。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涛涛家乡的美丽,并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家乡的美丽。还让学生把涛涛家乡当成自己的家乡来介绍,巩固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接着是让学生运用从第二自然段中学到的方法(看图读文——找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图介绍)分组学习其中的一个家乡。在这一环节上,如果组长组织能力强,那么本组的合作学习还有模有样,能扎扎实实的交流互动。反之,小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看来小组建设中小组长的培养很关键。
最后是创设情境,升华感情。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我们家乡具有代表性的风光景物(正气广场、青原山、吉安大桥),在欣赏中唤起学生爱家乡,想画家乡的情感。这一环节在写话的设计上我做得不够好,给了学生一个根据家乡图片写话的框架,有点拔高难度,也有点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是矛盾呀,不给学生框架又怕学生不知从何说起,给了学生框架又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我在教学机智上还不够成熟,还不能随机应变地、合理地处理一些课堂上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因此,在“高效课堂”课改道路上,我还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画家乡》案例 篇8
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画家乡》教学片段及反思
浙江省海盐县秦山中心小学 陆雷芳
随着“新课程”这个词在教育界的流传,也已经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但是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老师要走进新课程,学生也同样如此,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第二册《画家乡》一文的教学片段,谈一谈我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
【教学片段一】
(课前欣赏家乡风景的图片,在通读课文以后)
师:小朋友真不错,能把课文读得那么好。那谁能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
生:我知道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师:你读得真认真,在你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已经帮你数过了,你提到了5位小朋友的家乡,现在连大家也都听明白了。
师: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我们就一起随涛涛去他的家乡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涛涛家乡的图片)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涛涛在海边捡贝壳。
生2:我看到大海很大很大,水很绿很绿。
师:如果把绿的颜色改成蓝色就更好了,你能改一下再说吗?
生3:我看到的大海很大很大,水很蓝很蓝,好美呀。
师:这一次改得真棒。
生3:海上还有很多艘轮船,他们要出海捕鱼呢!
生5:涛涛没有穿鞋子在沙滩上捡贝壳。
师:其实没有穿鞋子可以说是“赤着脚”。
……
【教学片段二】
师:除了这些,在涛涛的家乡,还有几个生字宝宝呢,瞧!(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这里有没有你以前就认识的?你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识了“贝”,以前妈妈给吃“贝贝血宝”,我在吃的时候看到过,就认识了。
师:瞧你多了不起,看来妈妈给你吃得见效了。
生:我以前就认识了“虾”,妈妈有时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在那些包装袋上看到的,有的泡面上也写的。
师:看来你平时是经常做有心人的,怪不得认的字这么多。
……
【教学片段三】
(在学习完了生字以后,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涛涛家乡的美的时候)
生:我觉得涛涛家乡的海特别的美。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那么……那么……”加红。)
生:有两个“那么”。
生:海好象更蓝、更宽了。
师:那你也能学着它用“那么……那么……”说话吗?(出示四幅图片,帮助学生说话。)
生1:油菜花那么黄,那么香。
生2:桃花那么红,那么美。
生3:草地那么绿,那么美。
生4:楼房那么高,那么大。
生5:水那么清,那么绿。
……
【教学片段四】
(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把涛涛的家乡说得这么美,那能不能美美地读出来呢?
(指名一男生读)
师读后问: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
生:(摇摇头)不太好。
师:那你认为谁能读得比你好?
(这位男生叫了一名同学,那位同学就站起来读了。在读的时候,我听见前排有位女生“扑呲”一声笑了,而且声音也挺响的。)
师:这位小朋友,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笑了,你在笑什么呀?
生:(站起来)我笑他读错了,那个地方不应该这样读的。
师:那你能不能也来读一读呢,争取读得比他还好,行吗?
(那位女生就起劲地读了起来,的确读得很不错。)
师:假如你就是涛涛,你会怎么样来介绍你的家乡?除了书上写的,图上看到的,你还可以加上想象的内容。
(指名让学生介绍)
【课后反思】
新课程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大家虽然都在实践,也都处于与学生同样的起跑线上,但我们毕竟是教育者,有的东西还要老师们的不断引导,领着我们的孩子也走进新课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在平时的课上也是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认识生字,让我们的课能与生活接轨,这也是对我们课堂的最好延伸。在我的这堂课上,也是在学生学习生字以前,让他们先说说“这里有你以前认识的字吗?你是怎样认识的?”目的是想激起学生生活的火花,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让学字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且也鼓励了像这样的学字方法及途径。这对学生学习语文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就显得特别得重要。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也注意与学生们的实际相联系,使我的课能“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比如在学习涛涛的家乡后,我让学生以涛涛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对文本进一步地延伸,学生可以自己加减内容,除了书上的,还可以是图上看到的或自己想象到的。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说话空间,同时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
新课程理论提倡教师的角色的转位,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所以在我的课上,往往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你知道了什么?”。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自主地探究。比如在学习涛涛的家乡这一段时,我只是问: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没有做过多的提示。这样,我就留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学生拥有主要的发言权,老师这时已不再是领导者,而成了学生们的学习伙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真正的体现,学生的学习也才是自主的、探究的。
三、改变评价方式,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评价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评价,使学生在性格和情感受到压抑,难以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不易形成创造性人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视野的拓宽。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提倡让学生自己来参与评价。在我的这堂课上,有位小男孩在读课文后,我问他:“你认为你读得怎么样?”那位学生也很老实,摇摇头说:“不好。”还让他请一位自己认为读课文不错的学生来朗读。恰恰这位被请的学生有个地方读错了,好些同学都在笑他。那位同学脸都红了。这时我随机应变,马上抓住一位笑得最大声的女孩子,故做糊涂地问:“你为什么笑啊?”她说: “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我马上有追问:“那你能读好吗?”使得刚刚的笑声,变成了一阵学生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声,我觉得我能抓住这点细微的东西,让它碰发出智慧的火花,还是值得探讨的。
四、图音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我根据低段孩子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课上大量运用了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说话,这样就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说话中来。比如在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学着“那么……那么……”的句式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我就利用几张形象的图片,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说话情境,使得孩子们也有话可说。另外,我在课前安排的家乡图片的欣赏,也是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从而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新课程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课,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画家乡》案例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2)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四、同桌合作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导朗读。分句----整段
(3)当小导游介绍。
五、书写指导:贝原男
六、课外作业
画画我们的家乡,下节课也请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你们画的家乡。
《画家乡》案例 篇10
一、教材简说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到处是美丽的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歌唱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多么好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 识字写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难点:
画中感悟,品读文本,积累运用。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音乐等) 、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课时目标
1、认识“宽、虾”等8个生字,会写“贝、虾”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兴趣地朗读课文2节,理解内容,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
3、能用“那么……那么……”表达大海的美丽景色。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5个小画家,让我们热情地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依次出示5个孩子的名字卡片认读,注意读好轻声。)
2、5个小画家都带来自己美丽的作品,画的都是自己的家乡。(板书:画家乡)读题
二、初读课文
他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答案就在课文里,把书翻到第24课画家乡
1、自己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通过自学,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边读边想,旨在培养其初读文本后的整体感知能力。]
2、反馈:
①指名答
②黑板出示: 谁的家乡哪里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随机学习生字“原”“市”
③齐读
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5个小画家美丽的家乡吧!(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
例:出示草原图,问:这是谁的家乡啊?
你怎么知道的?
〔提示学生观察图画,说出画上画了什么,与课文内容对应起来,而且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自己来说说每个地方的景色。〕
⑤小朋友们真厉害,5个小画家的家乡一个也没记错,我真佩服你们!你们会不会有什么诀窍?(引导观察名字和家乡,寻找联系,可以清晰地把握课文内容。)
例:涛涛的家乡在海边。海边才有涛声。
⑥5个小朋友还真的很喜欢自己的家乡,连名字都与家乡联系在一起。小朋友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请你们下课后也动手画画自己的家乡。
3、 引读第一节
5个小画家有的来自海边,有的来自大山,有的来自平原,有的来自草原,还有的来自城市,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
出示第一节 “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读
[这样引出第一节,不求深入朗读体会,只让学生初步感知朗读,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
三、 细读课文第二节,了解内容,感悟语言,积累运用。
几位小画家都争着抢着说自己的家乡美呢,到底美在哪?看了才知道。我们先去涛涛的家乡——海边,欣赏一下大海美丽的风景。
1、学生自己读第一小节,要求:带着问题读,你觉得大海怎么样?
2、反馈交流。
①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你读懂了什么?
很蓝很宽,我们可以说“那么蓝,那么宽。”板(“那么 那么”)
指导朗读:
你听,用上那么那么,把大海写的特别美。你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吗?
出示句子“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读出对大海的喜爱赞美之情。
[ 学生刚接触“那么”,教师可通过示范美读,让学生体会了“那么”的意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机学习“宽”:出示卡片认读,注意前鼻音,开小火车读;动作理解,宽和窄。
②大海不仅美,里面还有很多鱼虾呢。你瞧,轮船捕鱼归来后,-------
出示课文“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学习“虾”:仔细看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送进田字格。(要点:虫字旁的书写)
那么多的鱼和虾,该怎么读?
指导朗读 “一艘艘”“装满”重读,读出鱼虾之多。
3、这个时候涛涛在干什么?
认读“捡贝壳”
学习“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吗?
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一个人,看见地上有三个贝壳,用手捡了起来。
学习“贝壳”,随机指导“贝”字书写。(要点:最后一笔。区别“见”。)
看图,涛涛是怎么捡的?
光着脚,没穿鞋,就是---
认读“赤着脚”
放到句子中能读好他们吗?
出示句子“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指名读。
4、演读第二节
一整段你能读好吗?
自由练
指名,其他人当小评委,听听他是不是把大海读美了,把涛涛介绍得很可爱。
5、句式训练
①我来到海边,看到海那么——,那么——。
②海滩上的贝壳那么——,那么——。
③我赤着脚走在沙滩上,沙子那么——,那么——。
④我捡到了这么多的贝壳,我的心情那么——,那么——。
〔美丽的文字,就应该诵记在心,培养积累优美语言的习惯。〕
6、涛涛用画来夸奖自己的家乡,可是还有一个小姑娘她是用了歌声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夸得怎么样。(播放音乐:赶海的小姑娘。)
7、配乐背诵。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去了涛涛的家乡,看见了美丽、广阔还有许多鱼虾的大海,下节课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小朋友的家乡欣赏欣赏,看看他们的家乡怎么样。下课后,你喜欢谁的家乡酒读谁的家乡,还可以背一背。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谁的家乡在哪里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画家乡》案例 篇11
【教材分析】
《画家乡》是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有蔚蓝无垠的大海,有山清水秀的乡村,有平坦辽阔的绿色平原,还有一碧千里的茫茫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都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设想】
1、激qing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2、读中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读懂课文,感悟语言的美,感悟家乡的美。
⑴ 在欣赏祖国风光的基础上,激发读课文的兴趣,初步感知课文;
⑵ 找出觉得美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象;
⑶ 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背诵。这样层层递进,达到以读悟情的目的。通过自由读、比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都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3、拓展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为此,我设计几个拓展训练。如用“那么……那么……”练习说句话,还让学生入境体验,扮演导游,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语言特点,以各种形式介绍祖国各地的风光。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又一次感悟课文,提高了阅读水平和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它就像一只大公鸡。我们的祖国不仅面积广大,而且风光秀丽。让我们坐上时光列车去游览祖国的风光吧!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嘟、嘟、嘟,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瞧……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风光:蔚蓝的大海、山清水秀的桂林、茂密的大兴安岭森林、古老而繁华的都市、辽阔的草原)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美吗?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就有我们可爱的家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位小画家,他们就把自己的家乡画下来了,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来了。他们是……
(出示四位小画家图,生答,教师相应板贴: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画家乡》
(生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小声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站着读,还可以找小伙伴读,好,赶快行动吧!
(说明: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初步感知祖国的美,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同时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迫不急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
二、复习字音:
(生自由读全文)
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完了。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生字宝宝,还能够准确地认出它们吗?那么我们就来玩个打气球的游戏,每个气球上都有个生字宝宝,用你们的手*·枪或者飞镖瞄准它,念出它的名字,气球就会爆炸。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生字气球,学生边玩边念生字。)
(识字是低年段的学习重点之一,教学中要将识字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突出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学习的高效。在读课文过程中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学习认读新字。在游戏中培养识字能力,寓学于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细读课文:
师:课文中哪个小画家的家乡最吸引你,就请你在他的家乡多玩一会,多读几遍。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师:你最喜欢哪位小画家的家乡?
师:那你能帮助涛涛介绍一下他的家乡吗?
小朋友们,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他的家乡很美的呢?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段落的整体构成:家乡在哪里?家乡什么样?谁在做什么?)
四、指导朗读:
1、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⑴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大海的蓝和宽。
⑵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一艘艘”、“装满了”,要读出大海的富饶。于渔民的骄傲,丰收的喜悦。
⑶ 用“那么……那么……”练习说话。
⑷ 指导背诵段落。
(说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家乡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积累语言。)
五、自主阅读:
师:听到小朋友们把涛涛的家乡读得这么美,山山、青青、平平、京京可着急了,他们也想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的家乡玩玩,把他们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小朋友们愿意吗?
(生自由读课文3-6段)
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用你们的表情,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喜欢这个地方,觉得它很美。
(生选择一段练习有表情、有语气地朗读)
师:能不能把这种很美的感觉读给你的同桌听,比比谁读得美。
(同桌互相读、听)
(指名分段朗读其余几段课文,师相机评价)
师:你们看,一个个都读得这么好,要是大家一起读,那就更好了。这样,咱们来开展读书比赛怎么样?男生和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看画面选择角色读自然段)
(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读,去感知课文内容,并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读音)
六、拓展训练:
1、当导游,介绍每个小画家的家乡。
(说明:让学生入境体验,引导学生角色扮演,促进读书感悟,提高阅读水平和朗读能力。)
2、当小小书法家,练习书写生字:
⑴ 指导写字的正确姿势。
⑵ 学生范写,指导书写“原”字。
(说明:写字教学要注重姿势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七、课后延伸:
师:我们的家乡──柘荣,风光怎么样啊?
生:很美!
(教师用投影出示柘荣的风景照片东狮山等。)
师:对!我们的家乡也非常美。小朋友们可以学学课文中的小画家画画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介绍给大家,好不好?
(说明:教师结合当地情况,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 山山
平平 青青
京京
《画家乡》案例 篇12
教材分析: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歌唱了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这是一篇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设计理念 :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课文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 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2、 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想象,能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实际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突破: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一、 复习词语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画家乡。
1、词语巩固。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词语都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学生开小火车读
(词语 涛涛 山山 平平、青青、京京)看,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五位新朋友也来了,快,跟他们打一声招呼吧!
不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是为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
2、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涛涛、山山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可美了,让我们来读读吧。 学生齐读读得多美呀!
二、学习4、5、6自然段
这节课让我们到平平、青青、 京京的家乡去旅游,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1、知道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在哪里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吧!小组交流
2、你对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最感兴趣呢?学生小组或同桌交流
3、就请你们拿起书本认真地去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相结合的交往教学形式,这样既注意了每个处于不同状态的独立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又注意了作为活动共同体的师生群体在教堂教学活动中的多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机会。
(一)平平的家乡
a.谁来交流?你去了谁的家乡?请你先把他读一读。
b.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的,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c.读了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平平的家乡在平原、我知道了平原很平坦也很宽广书上用了那么平坦、那么宽广写出了平原的美丽,你能不能读好他呢?随机指导读好第2句话(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二)我知道了那个小女孩就是平平是呀,看平平怎样?(开心、高兴)
a.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学生说 谁也能高兴的读读这句话)
b.随机指导第3句 (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c.颜色真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三) 青青的家乡 京京的家乡
其他小朋友你去了谁的家乡呢?知道了什么呢?快来说说吧!学生交流并读读有关句子
1、城市 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站起来读读吧!
你们知道了什么呢?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 “那么美”。
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
城市里也很美,京京也画不下,他也想请你来说说,还有哪些景色?随机出示图片。
让我们也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2、 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小。青青的家乡还没去呢,哪些小朋友去了呢?快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吧?
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 “一眼望不到边”
草长的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草原景色很美很美,青青画不下,她拍了几张照片,让彭老师带来了,随机出示 蒙古包 骆驼
青青家乡美吗?请你自己喜欢的形式美美的读读吧!
我有意识的增设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等环节,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课堂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 齐读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
小伙伴的家乡多美呀!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这个环节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四、 指导背诵
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家乡,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
指名背 同桌互相背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自由读,尽情表达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五、 拓展训练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涛涛 山山 平平青青京京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夸家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呢?学生自由说。
1、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彭老师知道小朋友在美术课上也把他画下来了。
2、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我们自己的家乡很美,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学着这五位小朋友的样子把家乡介绍一下吧!
3、学生自由介绍、指名上台说。
4、课文中小朋友的家乡很美,我们小朋友的家乡也很美,希望我们小朋友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5、听歌曲。
“新课程,新理念”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让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再现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丰富课文内容,感受盎然的情趣,启动创造,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大山
大海 平原
城市草原
我的……
《画家乡》案例 篇13
《画家乡》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学习欲望的课文,浩瀚的大海,美丽的山里,宽广的平原,辽阔的草原,繁华的城市,这一处处风景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在设计教案时,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画家乡”是本课的课题,虽然课题比较简单明了,但存在着一个难点:什么叫做“家乡”?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模糊,一年级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安排了一个课前对话:介绍一下,你家住在哪?(元通)那么元通就是你的家乡。从而让学生明白,“家乡”这个概念,也更想了解课文内容。
2、让识字教学生动起来
作为第一课时,字词句教学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重点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学习生字时,我创设过关游戏,以涛涛为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为由,让学生先读准字音,了解生字字形、结构,再读词语。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还请几位小老师介绍了认记生字的方法。生字教学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节课重点学习6个生字,这6个生字贯穿读文,读句的各个环节。
3、感情朗读,“美”字贯穿全文
课文通过画,展现家乡的美,从而看到祖国的美。所以教学中,我从课的开始以至结束,是让学生在欣赏,游览中,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节课,不管是教师的语言,课件的演示,尽可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了课文,学习课文。特别是“那么……那么……”这个句式的练习,学生在读中,真正的感受到了“因为有了那么海更蓝、更宽。因为有了那么,花更美,草更绿。”家乡到处洋溢着美。
有待改进的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在课堂进行到快要结束时,有些学生开始注意力分散,学习状态不佳,特别在写字时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为了抓紧时间,我没有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今后我一定注意这一点,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面试
《画家乡》案例 篇1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我也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五位小画家,他们画了自己美丽的家乡,他们是谁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过渡: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他们美丽的家乡。不过,他们听说我们要去,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先读准这一课的生字词,才能让我们欣赏他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
过渡:同学们真棒,恭喜同学们过关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他们家乡的美丽风景,边欣赏边想:你最喜欢谁的家乡,为什么?
3、欣赏家乡的风景,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家乡,为什么?(课件演示)
二、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精读第二段,感受涛涛的家乡美。
(1)、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各位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涛涛的家乡——海边(板书),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
(2)、学生个性回答。
(3)、观察大海,并朗读感悟海的特点。
a、我们把镜头拉近,观察一下大海,并想想大海有什么特点?(那么蓝,那么宽。)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那么蓝、那么宽”告诉我们海非常的蓝、非常的宽、也非常的美。你想把这种美丽带给大家吗?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吧!)
c、指导用“那么……,那么……”说话。
(4)、观察船,体会鱼虾的多。
(5)、观察涛涛,体会捡贝壳的快乐。
a、这个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b、涛涛的心情怎么样呢?(看一下,他捡到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贝壳,心里肯定很开心。)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7)、招聘导游,解说家乡。
2、精读第三段,感受山山的家乡美。
(1)、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各位小朋友,现在我们又来到了山山的家乡——山里(板书),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个性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各种景物的特点。
a、山:那么高。
b、水:那么清。
c、树:又高又大。
d、山山: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3)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招聘导游,解说家乡。
3、对比两段话,引导发现共同的写法。
(1)、观察二、三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2)、引导发现:①谁的家乡在哪里?②谁的家乡是什么样的?③谁在哪儿干什么?
4、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
(1)、平原组。
a、根据自己的习得,把段落补充完整。
b、有感情地朗读。(男生读)
(2)、草原组。
a、根据自己的习得,把段落补充完整。
b、有感情地朗读。(女生读)
(3)、城市组。
a、根据自己的习得,把段落补充完整。
b、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读)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演示德化的风光景物。
2、自由表达想画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 。我画的 那么 ,那么 。有 ,还有 。画中的我正在 。
四、作业超市。
1、说一说美丽的家乡。
2、写一写美丽的家乡。
3、画一画美丽的家乡。
《画家乡》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课。本课描写了浩瀚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以及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孩子们通过欣赏,能够从中懂得从小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用五彩的画笔,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今天我教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愿望和行动。根据低年级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及认识,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感受家乡的美丽。这一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做得还不够,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让同学去朗读、去感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模仿课文我也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这一教学难点我却没能去突破它,能上来说的学生寥寥无几,真是这节课的一大遗憾,因为本来还想以此做为突破点,来升华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真是亮点不成反成缺点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去深究,也许是我平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得不够;也许是我引导的方法不科学,也望各位老师提出建议。
根据本课特点,我以课件设计教学为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利用课件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本课课文段落相似的特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两段,从中习得学习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已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
首先是复习导入。一是再整体感知课文,加深了解五位小画家以及他们的家乡;二是复习巩固生字词,为后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其次是细细品读二、三自然段,画中感悟。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涛涛及山山家乡的美丽,并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家乡的美丽。还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叙述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再通过对比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学习方法。
接着是让学生运用从二、三自然段中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话,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环节做得也很不好,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知学哪,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学习二、三自然段。如果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在一起合作学习,学生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这一点我还是要向郑春花老师学习,他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是有模有样,不流于形式,扎扎实实地交流互动。
最后是创设情境,升华感情。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我们瓷都具有代表性的风光景物,在欣赏中唤起学生爱家乡,想画家乡的情感。这一环节做得特别不好,前面说过了就不再提了。
由于本人在教学机智上还不够成熟,还不能随机应变地、合理地处理一些课堂上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所以课堂中还出现了一些可笑的细节。这一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事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让我能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画家乡》案例 篇1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8个字。
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在教师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使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
二、学习重点:
1、认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课前准备:
1、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等相关图片。
2、本城市相关资料、图片。
3、课件。
4、绘图用纸、笔。
五、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地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九寨沟风景区、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青岛……)这里有浩瀚的大海,茫茫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板书: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简单介绍一下。
3、导语过渡: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下面,我们跟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到他们的家乡去看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同桌互读课文,评价是否读正确。
3、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4、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导入:
读第一段,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引导质疑)
孩子可能会提出:
孩子们指谁?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家乡怎么美丽?他们的家乡有什么?……
快速读文,找出答案。(释疑)
板书,借机认读:家乡、海边、平原、山里、高原、城市等词语。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的?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导体验性阅读)
2、读相关句子。
3、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最想到谁的家乡去看看?
例:学生觉得山山家乡很美。
①(出示学生感受到美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
②画一画他的家乡(高山、清水、很多又高又大的树)
教师根据画图情况,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进而谈出体会,(边画边悟)
③指导朗读句子:
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多元体会,多元朗读)
④指导背诵这两句话:看图背诵→闭上眼睛背诵。
⑤山山的家乡多美啊!看,他在干什么?读读最后一句。
⑥齐读第三段:我们一起跟随山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
4、学习其余几段,认读相关字:
①根据学生喜好,分成四个小组来学习其余几段。
学习方法:△读读喜欢的词句(读)
△根据理解画画他的家乡,每组发一张纸,集体画。(画)
△展示、汇报、交流、评价(悟)
板书:读、画、悟
②借机出示相关句子,练习朗读,(让学生多元体会,多元朗读,真正读出心中所悟)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
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草地。
·她画的城市那么美。
③练习用那么……那么……说话。
④结合实物,学习“虾、贝、壳、脚、楼”等五个字及“捡”字。
(四)课外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图上的小朋友分别生活在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1、谈话激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可以入画?
2、展示交流:有关家乡标志性建筑物图片。
如:海河、天塔、鼓楼、金街……
3、画一画:我们的家乡美不胜收,想不想用小彩笔画一画它?别忘了画上自己。
我爱家乡
画一画夸一夸:我的家乡
注:(1)可按书上顺序写:我的家乡在哪——我的家乡怎么样——自己在那干什么。
(2)可随意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