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
八王之乱 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历时十六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长沙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未分封同姓诸侯王,缺乏屏藩,于泰始元年(265)封宗室二十七人为王,有领地和军队,分润租调。大国封地不过一郡,军队不超过五千。他还陆续用宗室诸王在中央与地方充当重要官职,几处军事重镇都用他们为长官,如武帝末年,用楚王玮都督荆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惠帝即位,用梁王肜、赵王伦、河间王等先后出镇关中,成都王颖镇邺。出镇的亲王既握军符,复综民事。因此,可以凭借其势力发动战乱。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惠帝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于元康元年(291)与楚王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卫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玮杀汝南王亮,然后反诬楚王玮假诏擅杀大臣,将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次年杀之。统领禁军的赵王伦联合齐王起兵杀贾后。永宁元年(301),赵王伦废惠帝自立。至此,政变局限在宫廷;此后方镇军参加内战,战乱规模扩大,战场从洛阳、长安延展到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 赵王伦篡位后,镇许昌的齐王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伦。齐王以大司马入京辅政。太安元年(302)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洛阳城中的长沙王也举兵入宫杀齐王,政权落入手。太安二年,河间王、成都王颖合兵讨长沙王。司马命都督张方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调动大军二十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司马所能指挥的洛阳军队不下数万人,这是八王之乱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集结。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所败。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洛阳陷于包围之中。城内的统治集团发生分裂。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将其交给河间王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分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东海王越对成都王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颖大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与此同时,河间王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305),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颖、河间王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自贾后杀杨骏(291年)到惠帝回洛阳(306年),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的动辄以万计,京城洛阳和长安反复遭到烧杀劫掠,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而且诸王在混战中利用少数族的贵族参加内战,使匈奴、鲜卑等少数族长驱直入中原,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