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1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注释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田:指墓地。

  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公元799年年(唐德宗贞元十五),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阅读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1)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3篇)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1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注释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田:指墓地。

  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公元799年年(唐德宗贞元十五),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古诗简介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同时对李白生前的落魄和身后的萧条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不*。全诗包孕丰富,感慨深沉。

  翻译/译文

  译文

  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注释

  ⑴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⑵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⑶田:指墓地。

  ⑷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⑸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⑹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⑺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鉴赏

  李白诗名垂于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沦落,死后萧条,墓地简陋。斯人而有斯遇,诗人凭吊之际,自是感慨万千。诗中写李白墓地的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而对其一生潦倒,更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此诗的形式采用七律变体,六句包孕丰富,感慨深沉。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李白墓原在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的遗愿把李白墓迁至青山。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3

  过四皓墓

  唐代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译文

  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

  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山中只有妖**怪在兴风作浪。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流传。

  现如今的***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

  注释

  ⑴四皓:指秦汉时期四位名士。《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太*寰宇记》:四皓墓,在商州上洛县西四里。《雍胜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鸡原。”

  ⑵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⑶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李善注:“炼金为丹之鼎也。”

  ⑷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说文》:魅,老精物也。《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曝雨啸,昏见晨趋。”

  ⑸江淹《上建*王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李善注:“《汉书》有《青史子》,《音义》曰:古史官记事。”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2)

——李白墓原文翻译赏析 (菁选3篇)

李白墓原文翻译赏析1

  过四皓墓

  唐代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译文

  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

  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山中只有妖**怪在兴风作浪。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流传。

  现如今的***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

  注释

  ⑴四皓:指秦汉时期四位名士。《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太*寰宇记》:四皓墓,在商州上洛县西四里。《雍胜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鸡原。”

  ⑵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⑶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李善注:“炼金为丹之鼎也。”

  ⑷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说文》:魅,老精物也。《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曝雨啸,昏见晨趋。”

  ⑸江淹《上建*王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李善注:“《汉书》有《青史子》,《音义》曰:古史官记事。”

李白墓原文翻译赏析2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注释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田:指墓地。

  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公元799年年(唐德宗贞元十五),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白墓原文翻译赏析3

  过四皓墓

  唐代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译文

  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

  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山中只有妖**怪在兴风作浪。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流传。

  现如今的***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

  注释

  ⑴四皓:指秦汉时期四位名士。《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太*寰宇记》:四皓墓,在商州上洛县西四里。《雍胜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鸡原。”

  ⑵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⑶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李善注:“炼金为丹之鼎也。”

  ⑷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说文》:魅,老精物也。《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曝雨啸,昏见晨趋。”

  ⑸江淹《上建*王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李善注:“《汉书》有《青史子》,《音义》曰:古史官记事。”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3)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2篇)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1

  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

  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注释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田:指墓地。

  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

  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注释

  ⑴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⑵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⑶田:指墓地。

  ⑷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⑸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⑹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⑺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

  赏析

  李白诗名垂于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沦落,死后萧条,墓地简陋。斯人而有斯遇,诗人凭吊之际,自是感慨万千。诗中写李白墓地的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而对其一生潦倒,更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此诗的形式采用七律变体,六句包孕丰富,感慨深沉。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李白墓原在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的遗愿把李白墓迁至青山。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4)

——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3篇

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别房太尉墓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注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注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赏析

  分句分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意境分析

  此诗极不易写,因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体;而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谊。而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思想感情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局,诗人已经为此吃了苦头,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5)

——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出处】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

  【意思翻译】

  有文才的人总是命运坎坷,山精水怪最喜欢人从跟前经过。你应把冤屈向屈原诉说,做首诗寄情投赠到汨罗。

  【全诗】

  《天末怀李白》[唐]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①天末:天边。时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秦州乃边塞之地,故云。

  ②凉风:北风。《尔雅·释天》:“北风谓之凉风。”③鸿雁:古代鱼和雁都是书信的代称。元王实甫《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

  ④秋**:喻风波之险恶。

  ⑤魑魅:迷信传说称山神、鬼怪。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序》:“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过:过失。

  ⑥冤魂:指屈原。

  ⑦汨罗:水名。在湖南省东北部,屈原怀石自沉于此。

  【赏析】

  又是一个秋末天气,凉风骤起,更吹皱了诗人本就颇不*静的心。杜甫时客居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北国风物,此时更是一片萧索。放眼四顾,找不到一丝生机与活力,怅望云天,更增愁绪无数。回顾自身遭际,深感人海茫茫,世事难料,无限悲凉,涌上心头,悲秋情绪,挥之难去。适闻友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被赦,还至湖南,不由想对挚友聊抒一番心曲。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天气,我的心情是孤独,我的情绪是彷徨,友人你呢被赦归来,在漂泊他乡的小舟之上,面对周遭景物,你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该有一股抑郁难*之气吧抑或也有一丝悲凉与彷徨还是你果然做到了一如既往的洒脱与旷达杜甫说,听闻你遇赦归来,我是多么期盼了解你更多一点音讯啊!可“鸿雁几时到,江湖秋**”。那负责传书的鸿雁呢是因什么事耽搁了吧为何迟迟还不见踪影呢友人你正处潇湘洞庭之间,水波潺潺,我正为你郁结了一腔愁怀呢你理该好好珍重,**归来!怀思之余,诗人对友人李白的身世遭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命运似乎总与人作祟,好的文章写手为何总是时乖命蹇呢最可恶的还是那些魑魅小人,总爱背后饶舌!千古文人阅此,又有几个不深感无驻足之地呢!古来才智之士,悲哀如此!后人评此句即曰:“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高步瀛引邵长蘅语,《唐宋诗举要》)“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遥想李白应流寓在湘江一带,那里,有被谗放逐、自沉泪罗的千载冤魂。友人李白是否会对水凝想,痴痴地将手中诗稿投赠水中,让涟漪带去对屈原的'深挚问候一个“赠”字,表明这是让人泪满衣襟的跨越千年的对话。屈原与李白,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的被逐命运,他们应该有灵犀一点,惺惺相惜吧!杜甫感友人之所历,想友人之所思,固有此作,寄慨遥深。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6)

——梦李白原文翻译赏析 (菁选3篇)

梦李白原文翻译赏析1

  梦李白二首其一 原文: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首其一翻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梦李白二首其一字词解释:

  明:表明。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梦李白二首其一赏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梦李白原文翻译赏析2

  梦李白二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名,寂寞身后事。

  作品注释

  ⑴吞声: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恻恻:悲痛。开头两句互文。

  ⑵瘴疬:疾疫。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⑶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这是杜甫常用的越过一层、从对方写起、连带双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则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双方之相知相忆又自然道出。

  ⑷罗网: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羽翼:翅膀。这两句说:既已身陷法网,系狱流放,怎么会这样来往**呢?

  ⑸恐非*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这两句说:我梦到的该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远,谁知道你是否还活着啊!

  ⑹枫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关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李白的魂来魂往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

  ⑺颜色:指容貌。

  ⑻这句指李白的处境险恶,恐遭不测。祝愿和告诫李白要多加小心。

  ⑼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⑽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⑾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⑿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⒀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⒁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⒂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⒃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的声名。[2-3]

  作品译文

  【其一】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其二】

  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

  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

  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

  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你说江湖上风波多么险恶,

  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翻毁。

  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

  好像辜负了*生凌云壮志。

  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

  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

  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

  你的声名将****流传,

  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赏析: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惨遭悲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梦李白原文翻译赏析3

  梦李白二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名,寂寞身后事。

  作品注释

  ⑴吞声: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恻恻:悲痛。开头两句互文。

  ⑵瘴疬:疾疫。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⑶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这是杜甫常用的越过一层、从对方写起、连带双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则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双方之相知相忆又自然道出。

  ⑷罗网: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羽翼:翅膀。这两句说:既已身陷法网,系狱流放,怎么会这样来往**呢?

  ⑸恐非*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这两句说:我梦到的该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远,谁知道你是否还活着啊!

  ⑹枫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关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李白的魂来魂往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

  ⑺颜色:指容貌。

  ⑻这句指李白的处境险恶,恐遭不测。祝愿和告诫李白要多加小心。

  ⑼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⑽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⑾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⑿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⒀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⒁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⒂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⒃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的声名。[2-3]

  作品译文

  【其一】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其二】

  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

  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

  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

  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你说江湖上风波多么险恶,

  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翻毁。

  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

  好像辜负了*生凌云壮志。

  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

  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

  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

  你的声名将****流传,

  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赏析: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惨遭悲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7)

——晨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晨风原文、翻译及赏析1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p。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1)(yù):鸟疾飞的样子。晨风:鸟名,即r(zhān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p。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1)(yù):鸟疾飞的样子。晨风:鸟名,即r(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

  (2)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3)钦钦:朱熹《集传》:“忧而不忘之貌。”

  (4)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

  (5)隰(xí):低洼湿地。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驳即“驳”字。

  (6)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

  (7)树:形容p树直立的样子。p(suí):山梨。

  原文翻译

  r鸟如箭疾飞行,飞入北边茂密林。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情难*。怎么办呵怎么办?你竟把我忘干净!

  山坡栎树真丛错,洼地梓榆真斑驳。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难快乐。怎么办呵怎么办?你把我忘实在多!

  山坡长满那唐棣,洼地挺立那山梨。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似醉迷。怎么办呵怎么办?你已把我全忘记![1]

  作品赏析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这比起《毛序》“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朱谋玮《诗故》“刺弃三良说”、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秦穆公悔过说”等,相对而言较为通达,可作参考。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r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很可能是杜甫《望岳》中名句“决{入归鸟”所本。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还是表达得相当蕴藉的,细细咀嚼方能品味。五代冯延巳脍炙人口的《鹊踏枝》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当系从此诗翻出。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J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p。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朱熹为了自圆其说,《诗集传》还特意举了例证说:“此与《(眼移)》之歌同意,盖秦俗也。”《歌》的本事是这样的:百里奚逃亡后当**秦相,宴席时厅堂上乐声齐奏。有个洗衣女佣说自己懂得音乐,于是操琴抚弦而奏,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今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后询问,方知是失散的妻子,于是夫妻团圆。朱熹用秦俗来证秦风,也颇有说服力。不过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不必泥于一说。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意测。”说得很圆通,让人自己去心领神会。高亨《诗经今注》云:“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也可能是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这后面两个“也可能”,补充得很有意思。《韩诗外传》和《说苑-奉使篇》载赵仓唐见魏文侯时引及此诗,还用来表达君父忘记臣子之意。因此,关于此诗的主题,还是有继续发掘的余地的。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8)

——晨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晨风原文翻译及赏析1

  晨风

  佚名〔先秦〕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译文:

  傍晚光景小鹰隼疾飞掠过,栖落在郁郁苍苍的北树林。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忧心忡忡满怀担心。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栎树,洼地里梓树榆树繁茂成荫。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影,内心里满怀悒郁忧心如焚。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恐怕早忘了我吧我的夫君!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唐棣,洼地里生长着如云的山梨。至今我还没见过他的踪迹,内心里忧心忡忡如醉如痴。真想不到你怎么会这样呢?早忘了我啊没有丝毫记忆!

  注释:

  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鴥(yù):鸟疾飞的样子。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如何:奈何,怎么办。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隰(xí):低洼湿地。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suí):山梨。

  鉴赏: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意表达得相当蕴藉。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9)

——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

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赏析1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离别,写景,浮云,落日

  【名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出处】

  唐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注】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说明】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赏析】

  李白的送友诗,除了《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只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流。景物色彩明丽,毫无离别时的悲伤情调。“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你就要像随风飞转蓬草一样,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流露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浮云”对“落日”,一浮一落;“游子意”对“故人情”,一个不舍,一个情深。天空中的白云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而远行的游人正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行踪不定,由不得自己的志向;远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是不忍心离开世间,而故意慢悠悠地下落,这正像诗人对朋友眷恋不舍的心情。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诗人将情感与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色彩鲜明,气韵生动,虽有无尽的惜别之情,仍保持一种潇洒与诗意。更多有关离别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一挥手,策马而行。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不断地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10)

——梦李白·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梦李白·其一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梦李白二首·其一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译文及注释:

  翻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注释

  明:表明。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赏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因而写下这首梦李白·其一。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