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一碗米饭
计划经济年代,交通信息科技都不如现在,生产生活物资匮乏是自然的了,高山人有苞谷洋芋吃,就是不错的家庭,要想吃碗大米饭,除非是过年和女人生孩子,既是这样还要当地政府特批。记得十三四岁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对我印象很深,嫂子要到部队去探望当兵的哥哥,出门途中要有粮票才能买到食堂或餐馆的米饭,为了粮票,先到公社文书那里开好证明,然后陪嫂子从家里背上几十斤苞谷到几十里以外的区公所换取粮票。来到区粮店已是中午十分,粮店一位认识我嫂子的工作人员,为嫂子在伙食团打了一碗米饭,嫂子让给我吃,我说不饿,还是你吃吧,其实很少吃到米饭的我加之确实饿了,打心眼也想吃这碗米饭。那时出远门身无半文,饿了只有吃自带的苞谷炒面充饥,能有一碗米饭吃确实不易。
小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书读的很少,谈不上什么理想,长大后,说是参军保卫祖国,到不如说是当兵能吃上一碗米饭。应征入伍时,第一次来到恩施城里,公社人武部长花了一角钱买了两个油炸粑粑,给了我一个,第一次吃那玩艺,那个香哟,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品尝的出来。
来到部队,吃碗大米饭不是问题,每月人平粮食标准为45斤,百分之七十供应大米,百分之三十供应面粉,早上馒头稀饭,中午和晚上,两顿大米饭。又过了些时日,问题出现了,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兵,也开始对白白的馒头和米饭不以为然,一顿饭下来,少不了有些抛洒,一天中午刚吃过午饭,部队政委突然来到部队住地检查工作,看到地上抛洒的米饭,(那时部队吃饭没桌椅,都是以班为单位蹲在地上)政委当时对部队干战没有训斥,而是亲自弯下腰,用手一粒一粒地把米饭捡起来,包在手绢里,一共大约有小半碗米饭。然后,他命令值班参谋,集合部队,以抛洒米饭为由开始训话,训话的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吃树皮和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故事,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着我们,政委这一举动和生动的话语,使刚吃上大米饭的我,感到脸红心愧。
一些痼癖行为靠一两次教育是不能奏效的,还是有些不自觉的战士,倒饭,扔馒头,为此连首长常被刮胡子(挨批评),一天,我们连队刚开过早餐,又是这位政委突然来到连队饭堂,见到地上有半拉个馒头,对连长和指导员毫不可气的指出,战士抛洒粮食的现象类禁不止,这说明教育管理工作不深入不到位,待政委走后,连长叫来通信员,通知值班排长全连集合,要当面查出扔半拉馒头的战士,当然谁也没勇气站出来承认此事,连长无奈,命令炊事班长烧半锅开水,再把半拉馒头搅和在开水中,每人一碗,连长亲自带头喝下。打这以后,珍惜粮食基本成为全连的行动,由不敢到自觉。
三年服役期满,连队首长安排我回家探亲,在回到恩施板桥的途中,班车行至穿洞子到了尽头,上板桥的乘客们只好徒步行进,其中有位年青教师,用伞的一头挑着一藤包大米,在爬乱石坡时,不幸滑倒,一扑爬下去一藤包大米全洒在了乱石缝里,再也无法捡起,也许就是半个月的口粮,由此看来在高山教书地老师吃碗大米也不容易。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山人吃碗大米饭不再是奢望,尤其是城里人嘴刁,吃米还要上等品。
有时对餐馆、酒店的大鱼大肉,生猛海鲜等美味佳肴都觉得厌食,往往是吃的少剩的多,完全不曾想起那个为了一碗米饭的年代。
※本文作者:清江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