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1
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2
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阅读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1)
——初一数学解题技巧3篇
初一数学解题技巧1
直接法(推演法):
定义: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有关的概念、定义、公理、定理、性质、公式等,使用正确的解题方法,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准确的运算,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题目中给出的选择项“对号入座”,作出相应的选择,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是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常用的方法,一般涉及概念、性质的辨析或运算较简单的题目常用直接法.
排除法
定义:利用选择题的特征:答案唯一,来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答案。途径有二种:
1)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或推理运算各选项提供的信息,对于错误的选项,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称为排除法.
2)从选项入手,根据题设的条件与选项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项进行筛选,逐步缩小范围,得到正确结果.称为反排法.
排除法常应用于条件多于一个时,先根据一些已知条件,在选择项中找出与其相矛盾的选项,予以排除,然后再根据另一些已知条件,在余下的选项中,再找出与其矛盾的选项,再予以排除,直到得出正确的选项为止.
等价转化法
定义: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将题目等价转化为一个容易解答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解决有关排列组合的的应用问题尤为突出.
定义法
定义:根据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的定义出发进行解答,因此回归定义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总结:要注意定义的成立条件或约束条件,*时要掌握定义的推导和证明过程.
直觉判断法
定义:通过*时的练习积累,可根据直觉对题目中的答案进行判断.比如一个长方形面积最小时,长与宽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二点间的直线距离最短等.
要点:需要*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总结.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2)
——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
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1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解析】
(1)小英每分拍多少次?
25-5=20(次)
(2)小英5分拍多少次?
20×5=100(次)
(3)小华要几分拍100次?
100÷25=4(分)
答:小英5分拍100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4分。
【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详解】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
4×9=36(块)
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详解】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
40÷4=10(个)
答:擦40块玻璃需要10个同学。
【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详解】
方法1:
(1)两个车间一天共装配多少台?
35+37=72(台)
(2)15天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72×15=1080(台)
方法2:
(1)第一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5×15=525(台)
(2)第二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7×15=555(台)
(3)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555+525=1080(台)
答:15天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1080台。
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2
【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详解】
方法1:
(1)每本书多少毫米?
42÷7=6(毫米)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6×28=168(毫米)
方法2:
(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
28÷7=4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42×4=168(毫米)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详解】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详解】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3)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 (菁选3篇)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1
1.算术运算
运总算学好算术的基本功。初级中学阶段是培育算术运算有经验的金子一段时间,初级中学代数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都和运算相关,如有道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有理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级中*算有经验然而关,会直接影响高中算术的学习:从到现在为止的算术名声来说,运算正确或者一个很关紧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误地会意**同学学习算术的信心,从个性质量上说,运算有经验差的同学往往大而化之、不求甚解、眼圣手低,因此阻拦了算术思惟的进一步进展。从学生考卷的自我剖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量,且出错之处大多是运算不正确,况且是一点非常简单的小运算,不正确虽小,但决不可以*凡视之,决不可以让一句“马糊”打掩护了其身后的真正端由。严肃对待剖析运算出错的具体端由,是增长运算有经验的管用手眼之一。在面临复杂运算的时刻,每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1)情绪牢稳,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最后结果正确;
(2)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儿,想明白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原稿纸上也要写明白。
2.算术基础知识
了解和记忆算术基础知识是学好算术的前提。同一个算术概念,在不一样人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同的。
(1)了解的标准:“正确”、“简单”和“各个方面”。
“正确”就是要捕获事情的实质;
“简单”就是深化浅出、言简意赅;
“各个方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大片树木,不重不漏。
对算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述说;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里面含有的算术思想办法和算术思惟办法。
(2)记忆是前脑对知识的识记、维持和重演,是知识的输入、编码、贮存和提出取得。借助网站关键词或提醒语试验回想的办法是一种比较管用的记忆办法,譬如,看见“一元线性方程”六个字,你便会想到:它的定义是啥子?最简方程是啥子?它的解的概念,及解方程的普通步骤。无防先写下所想到的内部实质意义,再去查寻、对照,这么印象便会更加大深度刻。总之,分阶段地收拾算术基础知识,并能有理解的基础向上行记忆,可以莫大地增进算术的学习。
3.算术解题
学算术没有近路可走,保障做题的数目和品质是学好算术的必经之路。
(1)怎么样保障数目?
①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帮助指导书或练习册。
②做完一节的所有练习后,对照解答施行修改并加批语。
③挑选有深刻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体会记在自习本上。
④每日保障1钟头左右的练习时间。
(2)怎么样保障品质?
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充分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儿问题的转译,深入对题中某个条件的意识;看看与哪一些算术基础知知趣结合,有没有显露出来一点新的功能或用场?
②落到实处:不止要落到实处思惟过程,并且要落到实处解释回答过程。
③温习:“温故知新”,把一点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施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速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办法。(树立一本错题集)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2
一、正确的找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前提。
不管什么样的分数应用题,题中必有单位“1”。正确的找到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分两种形式出现:
1、有明显标志的: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7
(2)杨树棵数是柳树的3/5
(3)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1/2(4苹果树比梨树多1/5
条件中“占”“是”“相当于”“比”后面,分率前面的量是本题中的单位“1”。
2、无明显标志的:
(1)一条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2)有200张纸,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5。两次共用去多少张?
(3)打字员打一部5000字的书稿,打了3/10,还剩多少字没打?
这3道题中的单位“1”没有明显标志,要根据问题和条件综合判断。
(1)中应把“一条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
(2)题中应把“200张纸”看作单位“1”
(3)题中应把“5000个字”看作单位“1”。
二、正确的找对应关系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道分数应用题都有数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找到所求数量(或分率)和哪个分率(或数量)对应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1、画线段图找对应关系。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1/3。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1/3。池塘里有多少只鸭?用线段图表示一下这3道题的关系。从画的图可以看出,画线段图是正确找对应关系的有效**。通过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同时也可得出如下数量关系式: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2、从题里的条件中找对应关系
一桶水用去1/4后正好是10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水的3/4=10
三、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分数应用题“三步法”
掌握以上关系和数量关系式,解分数应用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
1、找准单位“1”的量;
2、找准对应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四、有效练习,建立模型,提升解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要想正确、迅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必须多加练习,把基本型的、稍复杂型的和复杂型的结构特征理解清楚,才能熟练快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基础理论
(一)分数应用题的构建
1、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大体可以分成两种:
(1)基本数量关系与整数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把整数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换成分数,解答方法与整数应用题基本相同。
(2)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而产生的具有独特解法的分数应用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分数应用题。
2、分数应用题主要讨论的是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几分之几通常称为分率。
(2)标准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那个数,称为标准量。
(3)比较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同标准量比较的那个数,称为比较量。
(二)分数应用题的分类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一个看作单位“1”的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这类应用题用乘法。即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题,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整体量×分率=分率的对应的部分量;或已知一个看作单位“1”的数,另一个数占它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即反映的是甲乙两数之间关系的应用题,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标准量×分率=分率的对应的比较量。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两个数量,比较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解这类应用题用除法。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比较量÷标准量=分率。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比较量÷标准量=分率(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相差量÷标准量=分率(多几分之几)。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相差量÷标准量=分率(少几分之几)。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3
一、从确定对应入手找出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分率,因此,正确地确定“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明确对应,找准对应分率”的解题方法。
例:小冬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1/6,第二天看了总页数的1/3,还剩7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把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要求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就要求出剩下的78页的对应分率。根据已知条件,第一、二天看了总页数的(1/6+1/3),还剩下78页的对应分率是(1-1/6-1/3),求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就是已知单位“1”的(1-1/6-1/3)是78页,求单位“1”。于是列式为:78÷(1-1/6-1/3)=156(页)
二、通过**标准量找出解题方法
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如果出现了几个分率,而且这些分率的标准量不同,量的性质相异,在解题时,必须以题中的某一个量为标准量,将其余量的对应分率**到这个标准量上来,才可列式解答。
例: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420棵,苹果树棵数的1/3等于梨树的4/9,问这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题中的1/3是以苹果树为标准量,4/9是以梨树为标准量,解题时必须**成一个标准量。
若以苹果树为单位“1”,则有1×1/3=梨树×4/9,那么梨树就相当于单位“1”的1/3÷4/9,两种果树的总棵数就相当于单位“1”的(1+1/3÷4/9),于是列式为:
420÷(1+1/3÷4/9)=240(棵)……苹果树
240÷(1/3÷4/9)=180(棵)……梨树
也可以把梨树看作单位“1”,或把两种果树的总棵数,或者相差棵数看作单位“1”。
三、通过假设推算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题中所给条件直接去思考,就难以找到解题方法,如果在解题时先假设一个主观上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推算,所得的结果则发生与题目条件不同的矛盾,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红花村修一条水渠,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多10米,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少5米,还剩下282米没有修。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假设第一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2/5,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就要增加10米;假设第二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1/4,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又要减少5米,于是条件变为“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还剩下(282+10-5)米没有修。把这条水渠全长看作单位“1”,那么(282+10-5)米的对应分率就是(1-2/5-1/4)。于是列式为:(282+10-5)÷(1-2/5-1/4)=8201(米)
四、通过逆推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从始至终的先后顺序去分析,很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陷入绝境。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进行逆推,便容易打开思路,顺利解题。
例:有一个油桶里的油,第一次倒出1/3后加入20千克,第二次倒出这时油的1/6多5千克,这时桶里剩下油95千克。问原来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从最后条件出发思考:95+5=100(千克),即为现存油的5/6,故现在桶里有油100÷5/6=120,再从第一个条件思考,120-20=100(千克),即为原存油的2/3,因此,原来桶里有油100÷2/3=150(千克)。综合算式:〔(95+5)÷(1-1/6)-20〕÷(1-1/3)=150(千克)
五、借助线段图找出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隐蔽,如果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可使抽象变具体,隐蔽明朗化,从而借助线段图揭示的数量关系可直观地找出解题方法,甚至有的题还可找到简捷的解法。
例:甲乙两人共存***若干元,其中甲占3/5,若乙给甲60元后,则乙余下的钱占总数的1/4,甲乙两人各存***多少元?
从线段图上一目了然,60元的对应分率是(1-3/5-1/4),于是可求出甲乙两人共存***多少元,进而可求出甲乙两人各存***多少元。
60÷(1-3/5-1/4)=3200(元)……甲乙两人共存
3200×3/5=1920(元)……甲
3200×(1-3/5)=1280(元)……乙
或3200-1920=1280(元)
六、抓住不变量找出解题方法
对于标准量不**的分数应用题,如果我们能从题中找到一个不变量,就以不变量为突破口,便能够很快找到解题方法。
例:一个车间有工人360人,其中女工占3/5,后来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人数占全车间工人***的5/8,又招进女工多少人?
从题中可知,女工人数起了变化,引起全车间工人***起了变化,但是男工人数始终没有增减,因此,抓住男工人数没有变化这个不变量来分析。当全车间工人为360人时,女工占3/5,则男工占1-3/5=2/5,为360×2/5=144(人)。又招进一批女工后,女工人数占这时全车间工人***的5/8,则男工人数占这时全车间工人***的1-5/8=3/8,因此,这时全车间有工人144÷3/8=3849(人)。原来全车间有工人360人,现在增加到384人,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招进了一批女工,故又招进女工384-360=24(人)。综合算式:
360×(1-3/5)÷(1-5/8)-360=24(人)
七、通过转变换条件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可以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将题中某些已知数量转换成与之有关联的另一个数量,使之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找到解题的新方法。
例:有两缸金鱼,如果从第一缸取出15尾放入第二缸,这时第二缸内的金鱼正好是第一缸的5/7,已知第二缸内原有金鱼35尾,第一缸内原有金鱼多少尾?
这道题可以转化为熟悉的“归一”问题。题中的5/7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把这时第一缸内的金鱼尾数*均分成7份,这时第二缸内金鱼的尾数占其中的5份,这5份共35+15=50(尾),则每份是50÷5=10(尾),因此,这时第一缸内有金鱼10×7=70(尾),那么第一缸内原有金鱼70+15=85(尾)。综合算式:
(35+15)÷5×7+15=85(尾)
八、列表对应比较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可以通过列表对应比较已知条件,研究其对应数量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可找到解题方法。
例:某车间举办技术革新培训班,如果抽去全车间男工人数的1/3和女工人数的1/4后共有90人参加,如果抽去全车间男工人数的1/4和女工人数的1/3后共有85人参加。问这个车间有男工多少人?
如果都抽去男工人数和女工人数的1/3,那么由(5)式又得:男工人数的1/3+女工人数的1/3=300×1/3=>(男工人数+女工人数)×1/3=300×1/3=100(人)……(6)将(6)式与(2)式比较,男工人数的1/3比1/4多100-85=15(人),这15人就相当于全车间男工人数的(1/3-1/4),则这个车间有男工15÷(1/3-1/4)=180(人)以上几种解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并非是绝对孤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以形成自己的解题技能技巧。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4)
——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3篇
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
高考数学选择题比其他类型题目难度较低,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解题熟练、灵活、快速、准确。现总结了十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提高答题效率及准确率。
1.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2.特特殊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3.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采用极端性去分析,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4.顺推破解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5.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项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项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7.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8.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9.特征分析法:对题设和选择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10.估值选择法: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2
选择题是全国各地数学中考必考题型之一,选择题具有题目精炼、答案明确、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选择题能很好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更能强化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根据全国各地教材差异,选择题的数目一般在8~14题之间。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常见的解法有:
1、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3
选择题答案是四选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除了按部就班的解题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一些解题策略。
首先,要认真审题。做题时忌讳的就是不认真读题,埋头苦算,结果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还选错,结果事倍功半。所以一定要读透题,由题迅速联想到涉及到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及知识点中要注意的问题。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要去伪存真,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其次,要注意解题方法。做题时除了按照解答题的思路直接来求以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说特殊值法,代入法,排除法,验证法,数形结合法等等。
直接法。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概念、公式、定理及性质出发,按照做解答题的方法一步步来求。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排除法。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验证法。通过对选择支的观察,分析,将各选择支逐个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或采取其他验证**,以判断选择支正误的方法。特殊值法。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求解比较困难,若根据答案中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或选择某些特殊值进行计算,或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把一般形式变为特殊形式,再进行判断往往十分简单。
数形结合法。也叫图象法。有些选择题用代数方法解计算较繁,但若能根据题意,做出草图,然后根据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综合特征等,由图形的直观性得出选择题的答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还有很多,但做题时也不要拘泥于固定思维,有时候一道题可采用多种特殊方法综合运用。还有,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遇到关键性的'词语可用笔做个记号,以引起自己的注意,比如说至少,没有一个,至多一个等等。第一遍没做的题也要做个记号,但要注意与其它记号区分**,这样不容易遗漏。最后,做完题后要仔细检查,有没有遗漏的,有没有涂错的,全面认真的再做一遍,可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下,验证答案。另外遇到真不会做的,也不要空着不做,一定要选个答案。
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惯。良好的学**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是少不了的.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5)
——高考改错题解题技巧 (菁选3篇)
高考改错题解题技巧1
时态错误几乎是每年NMET短文改错中必设的改错题。要有目的地去检查文中的每一个谓语动词的时态与上下文、语境以及该句的`时间状语是否相符和一致。例如: Today, it is much easier to be healthy than it is in the past. (NMET' 93) is 应改为was, 使之与时间状语in the past一致。
高考改错解题技巧二、查主谓是否一致
在检查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否正确的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该动词在人称和数上是否与主语保持了一致。例如:
1.Anyone may borrow books, and it cost nothing to borrow them. (NMET' 94)cost应改为costs,因 其主语是it(为形式主语),且上下文均为一般现在时。
2.The new boy or girl in school quickly become one of the class…(NMET'93)由or连接的两个以上的主语应由靠近谓语的主语来决定谓语的单复数形式,故become应改为becomes。
主谓语一致的情况较为复杂,考生*时学习要留心归纳。有些特殊句式的主谓一致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如倒装句、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的情况等,答题时要****。
高考改错题解题技巧2
由and,or,but,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 …but also…,as well as等并列连词和词 组连接的结构可称为*行结构。*行结构在词性、时态、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上往往要求前后一致。答题时要留心*行结构前后是否对等*行,这也是常设的错误。例如:
Modern people know…,have better food,and to live in cleaner surroundings.(NMET'93)应将 to live前的to删掉,因为and连接的是know,have,live三个并列*行的谓语动词,其时态和形式必须一致。
高考改错题解题技巧3
名词数的错误也是高考常设的改错题。要查一下名词是否可数,与其修饰语是否一致。例如:
1.…They have been to Europe many time. (NMET'92)time(次)显然与修饰语many不一致,应改为times。
2.(They) … asked me lots of question.(NMET'96)question 是可数名词,其修饰词是lots of,当然应该用复数questions。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6)
——高考英语单选题解题技巧 (菁选3篇)
高考英语单选题解题技巧1
·冠词·
在整理试题的时候,并非将所有考卷中的试题都整理出来,只要将同一个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整理全面即可。
1.简单的泛指与特指
例1. (山东卷)Take your time—it’s just_____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_____restaurant.
A.不填;the B. a;the C. the;a D. 不填;a
【解析】distance 是可数名词,意为“距离”,其前有形容词修饰时,用不定冠词a修饰表示“一段……的距离”;后面的餐馆是双方都知道的,用the表示特指。本句的意思是:不用着急——从这里去餐馆只有一小段距离。选B。
例2.(全国卷Ⅰ)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boy must learn to stand up and fight like man.
A.a;a B. a;the C.the;the D.a;不填
【解析】两个空都表示泛指,表示“一个男孩”(并不特指我们都知道的人)、“一个男人”(并不特指我们都知道的人),故用不定代词。选A。
例3.(全国卷Ⅱ)As he reached______front door, Jack saw______strange sight.
A.the;不填 B. a;the C.不; D.the;a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当杰克到达前门时,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第一空用the表示方位,特指前门(大家都知道的);第二空表示“一个”,为泛指。故选D。
高考英语单选题解题技巧2
1. 找准关键词语
有时题干中带有对解题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如果能迅速找准这些词语,再结合各选项的意义和特点,就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例如:
The Foreign Minister said, "_______ our hope that the two sideswill work towards peace."
A. This is B. There is C. That is D. It is
解析:
在名词性从句中,that既无词义,也不作句子成分,连接一个句子成分完整的陈述句。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特别是that的暗示,可判断题干为一个含有主语从句的复合句,句首的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为其后的'that从句,故最佳答案为D。
2. 分析句子结构
有些试题的考点本来十分简单,但命题者却通过使用定语从句,或者将我们熟悉的固定词组有意拆分,重新组合,使我们在结构上产生错觉,出现迷惑。这时,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就会拨开迷雾。例如:
We keep in touch _____ writing often。
A. with B. of C. on D. by
解析:
许多同学根据 keep in touch with(与....。.保持联系)这一搭配推断出此题应选A。但是选A错了,因为套此搭配此句意思不通,正确答案应是D,by 表示方式,bywriting 意为"通过写信",全句意为"我们通过经常写信保持联系"。
3. 适当转换句式
有时将题干的句式转换成自己更熟悉的句式,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比如将疑问句、强调句、感叹句或倒装句改为陈述句,将被动句改为主动句,无序句调整为正常句。例如:
-Mr. Wang, whom would you rather _____ the important meeting?
-Tom。
A. have attend B. have attended
C. having attend D. have to attend
解析:
若将疑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I would rather have Tom attend the important meeting. 其中would rather后必须接动词原形,have sb. dosth。是"要某人做某事"。所以选A。
4. 补全省略成分
口语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省略句,做题时若将被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答案就会一目了然。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made Mary so upset?
- _____ her new bike。
A. As she lost B. Lost C. Losing D. Because of losing
解析:
将答句补全,就是 _____ her new bike made Mary soupset,显然,只能选C,用动名词短语作主语。
高考英语单选题解题技巧3
一、认真审读 全面思考
有些同学考试时心情比较急躁,惟恐时间来不及,所以看题不仔细,往往一句话还没看完整,就匆匆下笔,结果可想而知。故希望大家认真审读,全面思考,再作出选择。
二、求同存异 果断排除
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有时可能不是特别确信,这时不妨利用些技巧,巧妙地得出正确答案。要学会求同存异,果断排除。凡是两个答案意思、用法差不多的,基本上可以将他们排除,然后再根据语法、习惯用法甚至词性等排除所剩下的选项,一般既快又准。
三、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高考中难免会出现个别比较新颖*时没怎么见过的题目,这时不要慌,可以结合*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选择一个比较有把握的答案,如实在拿不准,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但要做上记号,等其他题目都做好以后再来慢慢思考,否则会时间来不及,影响后面的问题。希望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四、相信语感 勿乱改动
有些同学答题时对有些答案不太确信,所以在题目做完以后复查时,越看越不对劲,越想越不自信,结果将明明对的答案给改错,从而白白丢掉分数。所以希望大家做题时考虑稍微全面些,一旦认准答案就不要轻易改动,因为英语的语感非常重要,有时不一定能说清楚,但往往第一感觉是对的。而好多同学无数次考试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7)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菁选2篇)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1
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总之,解无机推断题的步骤是: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解题突破口。第三,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2
有机推断和合成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水*,又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与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要求迁移应用,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推断是一类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其一般形式是推物质,写用语,判性质。当然,有的只要求推出有机物,有的则要求根据分子式推同分异构体,确定物质的结构;有的还要求写出有机化学方程式。由于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有机物的分子式不能表示具体的物质,因此用语中特别强调写出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要求直接推断物质的名称,并写出结构简式;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最后写化学用语。有机推断应以特征点为解题突破口,按照已知条件建立的知识结构,结合信息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推断。一般可采用顺推法、逆推法、多法结合推断,顺藤摸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8)
——考研数学拿高分的解题技巧
考研数学拿高分的解题技巧1
一、明确高频的考题
高频的考题其实就是命题的重点,一般的情况下,这样的命题是要年年进行考查的。
?微积分
极限函数和连续性这一部分内容来讲,高频的考题是什么呢?那就是未定式的极限。我们说,对于像幂指函数这样的未定式的极限,它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它就是高频的考点。
还会有其他的求极限的方法,比如说利用定积分的定义,像中值定理来进行极限的计算,这样的内容虽然它未必是高频的考题,但是我们也一定要进行重视。也就是说它会偶尔进行出现。
像一元函数的微分学,求导运算它是微积分的基础,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各类函数的求导问题当中,高频的考点比如说像隐函数求导,像数学一和数学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像分段函数的可导性,它的考查这些都是高频的考题。
像幂指函数的求导、复合函数的求导,它也会偶尔进行考查。
再比如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每年是必考的内容,像研究函数的性态,比如说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和凹凸性,相比而言像极值和最值的问题,就是绝对高频的考点,几乎年年都要进行考查。
但是像对于凹凸性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也就是说,我要掌握了描述函数图形的各类的`这样的步骤和方法,对于这类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迎刃而解。像这些问题的延伸问题,比如说利用单调性、凹凸性、极值和最值来证明不等式,我们就要掌握这类问题的常规的解题模式和方法。向来研究方程根的个数问题,每隔几年也要进行考查。
像一元函数积分学,这里面的高频内容就是积分上限函数。伴随这积分上限函数,它就会一定有求导的过程。这样的话,对于积分上限函数,它就是高频的考题。我们就要重点掌握它的求导运算。但是对于积分的一般的运算,我们也不能忽视,所以高频和低频是相对而言的。
像多元函数微分学,它的应用当中,极值和条件极值就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而对于偏导运算,几乎每年要进行考查。对于数学一而言,方向导数和梯度,它就会偶尔进行考查。
像多元函数的积分学,像二次积分,几乎每年都会出解答题。对于曲线和曲面积分,一般也是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对于数学已的考生就要重点掌握。
?线性代数
我们应该重点掌握,像矩阵、向量和向量组,还有线性代数方程组,它们这些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之间的相互研究,只要我们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无论题型怎么变换,无论题怎么样的角度来变换,我们都能够很好的进行解答。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哪些是高频的考点,在考试大纲中也明确的为大家进行了分析。比如说实际上概率的核心问题就是三个问题:一,事件的概率怎么样来进行计算;二,就是随机变量它的分布如何来求取;三,就是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无论怎么样来进行命题,这三个校对都是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根据考试大纲解析,我们能够明确这些高频的考点,我们就掌握了80%的分量。
二、重视历年真题
根据2016年试卷的分析,我向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的意见,能够覆盖所有考点的资料,还有历年的真题。这个历年的真题呢,不是指十年或十五年内的真题,多少练习的题量比较好,我们练习什么样的题比较合适,我向大家推荐历年的真题。
从历年真题的梳理上来看的话,原来考察过的内容,它还会以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出现,有些八几年的题,九几年的题,变幻一个角度的话,现在它仍然会考查出来。我们在进行复习的过程当中,总要选择一个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所有的问题都是一种模拟,而只有真题,它直接就是考题,它是最能覆盖所有考点,最能体会命题角度,也最能够展现出命题规律的这样的一份资料。所以建议同学们把真题最好做一遍到两遍。
三、杜绝一下误区
从我们对于考试的分析和同学的反映来看,我们在复习中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几个误区。
1.重结论轻原理
影响数学高分的内容,重点是在前面的客观题部分。客观题这部分,其中八个选择,六个填空,占有56分。如果客观题答的不好,这张试卷是很难获得高分的。客观题重在考查什么?也就是说,填空题重在考查计算。一般来讲,填空题相对比较简单。而选择题一般有干扰项,所以重在考查原理,而这一部分的分值呢是不容易获得的。所以对于原理我们还是要重视。
比如说原函数存在定理。被积函数小fx要是连续,我们知道它的原函数是存在的。掌握到这个程度是不可以的。被积函数如果不连续,它有第一类或第二类的间断点,它有没有原函数呢?我们就要把这些理论问题要进行深入要搞清楚。再比如,像**重复试验当中,事件概率的计算,这样概率的计算,我们不能仅仅掌握,n重伯努利实验,我们还要掌握几何概型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帕斯卡分布。所以在2016年数学三的填空题当中,就考了**重复实验当中事件概率的计算。
所以我们要在复习过程当中,不仅要抓住结论,更要把结论的过程搞清楚,它就是命题的重点内容和角度。
2.重个别轻全面
我们要对于全面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我们不能重个别轻全面。但是这要一分为二来看,也就是说,建议数学一的同学,只要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一定要全面复习,对于高频的考点,也一定要进行重点的保障把握,但是二和三,由于考试内容相对较少,所以它的重点,它的规律性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要重点掌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全面复习。
3.重模式轻思考
必要的模式是需要掌握的,但是在使用这个模式的时候,我们怎样对这个模式进行认识,怎么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实行思路转化,怎么样在转化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进行逆向思考,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在复习当中,我们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第四个误区,就是重外力轻自身。特别是在每年这个阶段,是一个关键的阶段。
很多考生呢,特别注重外力。外力只是进步的一个外部推动作用,我们更要调动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所以我们在后面的有限时间里面,虽然时间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说,时间是够用的。只要我们把这部分时间合理安排好,合理的规划好,要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最后这个阶段,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也就是说,从综合能力来看的话,如果根据个人目标,想达到国家的复试线,这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要是考一些名校和一些热门的专业,就不是这样能过国家复试线的问题,那就是说要达到高分值这样的一个问题。
四、高分策略
这样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提出如下高分的策略:识全识美。
第一个“识”,就是我们要把考试大纲重头到尾进行梳理一下。我们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要进行识记,并且要熟练记忆。
这个第一关,看似是最简单最基础,实际上是最难的。对于多数的考生而言,第一关往往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数学一,由于考点要求的很多,很多考点,我们主要是记住了它的概念,这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不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能力不强或者是不够聪明。主要是对这部分内容,我们识记没有过。我们没有记住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第二个,就是要“全”,进行全面复习,不留死角。这个建议,主要是针对数学一同学而言的。那也就是说,从2016年的考试情况来看的话,如果我们盲目的猜重点,猜测考点,自己来揣摩哪些地方不考,我们就忽视了,而这些问题,恰恰就会考查出来。所以在后面有限的时间段里面,我们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对于*时没有掌握的遗留问题,要进行重点突破。
第三个“识”,就是辨识能力,这个是个质的飞跃,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辨识能力是数学的高层次,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识别这个问题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像概率里面,数学三**重复实验。它是伯努利概型,还是几何分布,还是帕斯卡分布。
第四个“美”,就是最高的阶段。很多数学家,他是把数学上升为美学,这是一个哲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们这个试卷,是要解答规范,形式要美观。从去年的阅卷情况来看,在批阅试卷的过程当中,我们在这个试卷里面反映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主要在试卷中体现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时间很仓促。很多同学明显看出来最后的题,解答没有时间了,字迹很潦草。因此在解答试卷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个部分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第二个,就是突出的问题,基本概念不清楚。比如说,去年的概率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问呢,是告诉我们二维随机变量,在一个区域上服从均匀分布,要我们写出它的联合概率密度,所以考生都知道注意这个面积是3,但是就会有一半的考生不会把这个面积倒过来,得到联合概率密度。其实这样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们只要能够把这个面积倒过来,就会获得联合概率密度。所以,第二个问题,就体现了基本概念不清楚。
第三个问题,在最后这一阶段,很多同学因为数学的难度,对自己没有信心,想要放弃数学,或者是避开数学,其实数学是能够获得高分,使自己与其他人拉开差距的一个中坚力量,也就是说,得数学者可以得天下,如果数学成绩好,他所占有的优势是极巨大的。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数学要尽力争取高分。
综合来看,2017年考研数学大纲,虽然在内容上和叙述上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是数学学科,他所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不变的是考纲,但是数学的题,却是千变万化,命题的角度变化多端,特别是有些内容写的比较笼统的地方,同学们可以参照考纲分析、大纲解析来进行梳理,最后,衷心的祝愿2017年的考生朋友们能够合理科学充分的利用这段时间,做好最后的复习。
初一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技巧3篇(扩展9)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菁选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1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 =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 =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0. 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二、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 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
表达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 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 加强了语气。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 。因为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提炼中心、主题:
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阅读:
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二、常用的答题技巧: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
答题格式: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二)“××”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三)“××”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初一语文阅读解题技巧2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方法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通俗易懂/严谨/优美、生动、鲜明/充满感**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初中语文阅读提分好方法
一、养成“见分答题,踩点得分”的习惯
1、审题时先看分
2、答题时踩对点
知道得分的标准是踩点,知道出题人的考查意图是什么,看分值答题,多答不扣分,少答则扣分,一般规律:2分题得分点可能是1个或2个;3分是1个或3个……
二、养成“仿句、措辞、踩点填空”的答题习惯
历览中考阅读题目的解答,发现“仿句、措辞、踩点填空”的答题思维贯穿整个阅读,以“记叙文”阅读为例:
1、一般第一题,“要点概括”,即信息筛选题,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全文后,能踩准点,根据已给的答案仿句(词)填写其他要点;
2、第二题叫“词句理解”,即审美鉴赏题,就要求考生能抓住三个拍点作答,一是判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什么词语,二是能答出它的自身作用,三是能概括出它的文中作用;
3、第三题叫做“文意把握”和“内容探究”,即深层理解题,这类题是考生丢分的重灾区,答题时,一要根据题干设计答题句型,二要根据分数找角度来踩点填空。
三、养成“时刻防止无意识丢分”的习惯
1、会抓文体,了解文体常识,不在文体常识上说外行话;
2、会分题型,找到答题章法,不在含糊答题上丢分;
3、注意审题、答题技巧,规避无意识丢分。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