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
(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2.绳拉物体
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3.小船渡河
例1: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t
dd
tmin
v船cosv船
(此时=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tmin=
d
合速度为:v合
v船
合位移为:x或者xv 合t
(2)分析:
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xmind
合速度为:v合v船sin对应的时间为:t
d v合
例2: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5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tmin=
d
合速度为:v合
v船
合位移为:x或者xv 合t
(2)方法:以水速的末端点为圆心,以船速的大小为半径做圆,过水速的初端点做圆的切线,切线即为所求合速度方向。
如左图所示:AC即为所求的合速度方向。
v船
cosv水
vvsin合水
相关结论:
dv水 d
xminxACcosv船
xdtmin或t
v合v船sin
4.平抛运动基本规律
vxv0
1. 速度:合速度:v
vgty
22
vxvy 方向:tan
vyvx
gt vo
xv0t
y1gt2.位移12
合位移:x合方向:tan
x2voygt2
3.时间由:y
12
gt 得 t22y
(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 g
4.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5.tan2tan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 6.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
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A是OB的中点)。
5.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v
s2rr2fr2单位:米/秒,m/s tT2
2f2n单位:弧度/秒,rad/s tT2r2
单位:秒,s
v1
单位:赫兹,Hz T
2.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3.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T
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
f
5.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n
N
单位:转/秒,r/s nf (条件是转速n的单位必须为转/秒) t
v22
6.向心加速度:a2rv()2r(2f)2r
rT
v22
7.向心力:Fmamm2rmvm()2rm(2f)2r
rT
三种转动方式
6.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
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绳模型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v2
mg =m v临界
R
(2)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v
压力)
(3)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当v
(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v=0,F=mg (F为支持力)
(2)当0<v
F随v增大而减小,且mg>F>0(F为支持力) (3)当v
=
F=0
(4)当v
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
7.万有引力定律
r3
k(K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T2
2.万有引力定律: F万G
1.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m1m2
2r
(1)赤道上万有引力:F引mgF向mgma向 (g和a向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2)两极上的万有引力:F引mg
3.忽略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GMm2
(黄金代换) mgGMgR2
R
4.距离地球表面高为h的重力加速度:
GMm
Rh
2
mgGMgRhg
2
GM
Rh
2
5.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F万
GMm
F向 2
r
GMmGM
(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a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g轨)
maa
r2r2GMmv2mv
r2r
篇二: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四章 曲线运动
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夯实基础知识』 ■考点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
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
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
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
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
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⑷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⑴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⑵物体运动的轨迹(直线还是曲线)则由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方向成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常见的类型有:
(1)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 ① 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3)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 具体如: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当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则是直线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则是曲线运动。
第二模块:平抛运动
『夯实基础知识』 平抛运动
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 2、条件:
a、只受重力;b、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3、运动性质: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ag
4、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5、平抛运动的规律
①水平速度:vx=v0,竖直速度:vy=gt 合速度(实际速度)的大小:v
vxvy
22
物体的合速度v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
tan
vyvx
gt
v0
12gt 2
②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y合位移(实际位移)的大小:s
x2y2
物体的总位移s与x轴之间的夹角为:
tan
ygt
x2v0
可见,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不相同。 而且tan2tan而2轨迹方程:由xv0t和y物线。
6、平抛运动的几个结论
①落地时间由竖直方向分运动决定: 由h
g212
gt消去t得到:yx。可见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222v0
122h
gt得:t2g
②水平飞行射程由高度和水平初速度共同决定:
xv0tv0
2h
g
③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v与平抛初速度v0夹角θa的正切值为位移s与水平位移x夹角θ正切值的两倍。
④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12gtgtxs证明:tanv0s2
⑤平抛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与g同向)。
任意相同时间内的Δv都相同(包括大小、方向),如右图。
VV
V
⑥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再次落到斜面上时速度与斜面的夹角a相同,与初速度无关。(飞行的时间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如右图:所以t2v0tan
g
tan(a)
vyvx
gt v0
所以tan(a)2tan,θ为定值故a也是定值与速度无关。
⑦速度v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成一夹角,故其始终为曲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tan变大,,速度v与重力 的方向越来越靠近,但永远不能到达。
⑧从动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因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7、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
①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观察到两球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②如图,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A、B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相遇,改变释放点的高度和上面
滑道对地的高度,重复实验,A、B两球仍会在水平面上相遇,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8、类平抛运动
(1)有时物体的运动与平抛运动很相似,也是在某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垂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这种运动,像平抛又不是平抛,通常称作类平抛运动。
2、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3、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在初速度v0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F合
。处理时和平抛运动类似,但要分析清楚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分别运用m
两个分运动的直线规律来处理。
第三模块:圆周运动 『夯实基础知识』 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为圆称物体做圆周运动。 2、分类: ⑴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在大小恒定而方向总跟速度的方向垂直的外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
注意:这里的合力可以是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弹力——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静摩擦力——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等.
⑵变速圆周运动:如果物体受到约束,只能沿圆形轨道运动,而速率不断变化——如小球被绳或杆约束着在竖直平面内运动,是变速率圆周运动.合力的方向并不总跟速度方向垂直.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轨道半径(r):对于一般曲线运动,可以理解为曲率半径。 (2)线速度(v):
①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篇三:必修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1、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2、位移和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
2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3、速度: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是指“瞬时速度”,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4、加速度(矢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公式:avvtv0(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tt
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5、运动的图线:
位移一时间图像(s—t图)和速度一时间图像(v一t图)
s—t: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tl时刻物体位移为s1
v一t: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⑤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在O~t1
时间内的位移)
6
位移公式:h12gt,速度公式:vt=gt,vt2=2gh 2
1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sv0tat2 2
非常重要的公式
位移:sv0vtv0vt{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t中间时刻的速度:vt/222
类似的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中间位置的速度:vs/2v0vtv
t/22s(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的运动的平均速度都可以这么求,不单单t
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0)。 △还有一个公式
8
(s4s5s6)(s1s2s3)如果有6组数据,则a(3T)2
如果有4组数据,则a(s3
s4)(s1s2) (2T)2
9、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 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10、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胡克定律:F=Kx(x为劲度系数,K由弹簧的材料决定)
11、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光滑;
(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注意:不能绝对地说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滑动。
滑动摩擦力:f=μFN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
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实际上稍大于滑动摩擦力)
△说明:a
(如匀速圆周运动)b、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2、力的合成:a.若F1和F2在同一条直线上:①F1、F2同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一 致②F1、F2反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F1、F2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F=F12+F22-2F1F2COSθ(θ为F1、F2的`夹角) 合力范围:F1F2FF1F2,合力可能大于分力,可能小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
两个分力大小固定,则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 当两个分力相等,F1F2且=120°时,合力大小与分力相等即F1
大于120°,合力小于分力;当小于120°,合力大于分力。
13、共点力平衡: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动态平衡分析:就是平衡的一个扩展,通过受力分析得到平衡。然后改变条件,问什么力怎么变。
(1)作图法: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受到三个力平衡情况,通过受力分析,三个力平衡可以得到一个矢量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里面,找出不变量,及变化量。进行分析就可。一般不变的有:一个力(一般为重力,大小方向都确定),另外一个力的方向;变化的有:第三个力的方向;问随着第三个力方向的改变,其他力怎么变,或求最小值。
(2)计算法:同样是受力分析,假设出一个角度(有时题目本身就有角度)。把几个力都用一个不变的力表示出来(一般就是重力),改变之后,角度变化引起那几个力的变化。
14、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原则:一重,二弹,三摩擦(重力,弹力,摩擦力),再其他。(3)正交分解,列方程。
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交叉运用)
(1)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关于整体法、隔离法,如果是研究外界对这个系统的作用力的时候,用整体法很方便。
F2=F,这是个特例,应该记住。当
△总结:1
基本没戏了。一般可以自己在旁边另外画一个草图分析,没必要都画在原图上。画在原图上反而有时候不好
G、F。
2、不管是运动学还是力学,列方程时,一定要列表达式,不要列一堆的数值方程。同时如果有几个相同的物理量,一定要区分开来。比如:v1、v2、a1
、a2、F1、F2等等。不要都用v、a、F。
速度,分析力。
15、 .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牛顿第一定律 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
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
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2.表达式: F合
= ma 牛顿第二定律 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 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 速度的力就是1N 牛顿运动定律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 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
的应用
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
16、超重:有向上的加速度a(或分加速度);失重:有向下的加速度a(或分加速度)
17、力学单位制: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
必修一实验总结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 上。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 相连。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 (5)
整理实验器材
2、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它的工作电压为4V—6V,频率为50Hz,周期是
(2)在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是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3
(4)选取纸带时,应选前两个点间距约为
的纸带。(由公式S=1/2gt2算得)
(5)一般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0.1s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
点,所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
的图示,比较F和F
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记录
,用铅笔描下
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七、注意事项:1.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
3.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
计的外壳和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
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
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
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