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报告范文

  为官不为,是指一些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失误面前不担责,歪风面前不敢斗的行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官不为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望闻问切:深入查摆“为官不为”主要表现

  1.求稳怕乱,规避风险“做样子”。一是固步自封只求“过得去”。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是当前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必须要有股闯劲和拼劲。而少数干部不敢闯、不敢干,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凡事都要等着上面下指示、等着别人探路子、等着外地出经验。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求稳怕乱,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明哲保身乐于“当好人”。有的为了所谓的“干净”、爱惜“羽毛”,认为不工作、少干活就能够防止出错,为“不干事”找借口。不愿意干“得罪人”的活儿,怕惹麻烦、招非议。有时疲于应付上面检查、糊弄下面搞形式,装样子、走过场,工作不务实。比如,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在官场以清流自诩,绝不多事,正是由于在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致使衡阳市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时发生严重贿选案件。三是漠视机遇工作“不主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难得机遇,“抢抓”发展的意识淡薄了。少数干部习惯于过去“跑部进京”送土特产争取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现在不让请客送礼,缺少了“润滑剂”,正常的汇报也顾虑重重,生怕别人不给面子,跑的积极性也没有了。

  2.空喊口号,不见行动“唱调子”。一是不尚实干尚空谈。有的在谋划思路上喜欢大手笔,发展前景上描绘得云遮雾罩,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只打雷不下雨”,坐而论道,光说不练,不见实际行动。二是急功近利忙宣传。有的忙于自我设计“升迁图”,求显绩忽视潜绩,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工作刚一开始,经验就总结出来了,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最后都是“败笔”。三是印发文件当落实。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有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印发就算贯彻,召开会议就算落实,不督办、不深入,最后工作要求都落空。

  3.安于现状,庸碌无为“混日子”。一是消极抵制不作为。表面上对“八项规定”高调拥护,行为也有所收敛,但是内心却产生“饭不能吃了、酒不能喝了、福利也少了,干脆什么也别干了”的错误思想。一些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就是事难办”,一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随后便石沉大海。二是拖拖拉拉“打太极”。有的抱着拖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级安排的任务不主动完成,能混过去就混过去。面对群众的诉求、企业的困难,别人急得如热锅蚂蚁,可他却总是打太极、踢皮球、慢腾腾、冷冰冰。比如,德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廖继敏,未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导致办事人员往返数次,最后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市人社局被迫向当事人道歉。三是不思进取图安逸。有的不学习政治理论,热衷于“花边新闻”,上班时间浏览购物网页、炒股等,对工作不思考不研究,看上去坐在办公室,实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

  4.回避矛盾,遇到问题“绕弯子”。一是瞻前顾后“躲猫猫”。有的因噎废食、怯步不前,怕影响关系,怕惹火烧身。还有的怕损害个人利益,怕丢选票,满脑子条条框框,对棘手的、得罪人的工作,一躲、二推、三拖,攻坚克难往后拖,棘手问题不敢碰,遇到问题绕着走。二是随波逐流“和稀泥”。有的信奉“中庸”之道,认为“羊跟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认为事业心越强越容易被打压,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事不如与领导搞好关系,特别是在换届前后,宁做“温吞水”、不说过头话,不左不右随大流。三是见风使舵“两边倒”。有的选择性办事,上边说了就办,下边说了却不办;领导看得到的就做,领导看不到则不做;有人请托就干,没人请托则不为。更有少数身处关键岗位的干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不给好处不办事,甚至把“不作为”作为勒索的“钓饵”,用来谋取更多的利益。

  5.不能担当,急难险重“撂挑子”。一是重大事件“离得远”。有的平时张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旦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需要冲锋一线就找不着人,紧要时刻撂挑子、重要关头掉链子,怕吃亏、怕吃苦,主动为组织分忧的少,推脱责任的时候多。二是遗留问题“看不见”。有的对历史遗留的“包袱”和“麻烦”,“新官不理旧帐”,不愿面对陈年旧事,群众的问题一年一年往下拖,导致上访不断。比如,兴城市红崖子镇二道边村干部在小吃部吃饭打白条178张,累计欠款48800元,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员的变迁,后来任职的村主任拒绝承认这些白条子,老板讨债3年无果。三是划清界限“我不管”。有的善于与上下左右搞“责任明确”,配合意识差,大局观念不够。有的招商引资项目,从引进到开工,要在部门之间“推”十几个来回,企业搞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

  6.掩盖问题,欺上瞒下“捂盖子”。一是报喜不报忧。有的怕承担责任,不主动面对媒体、舆论,不主动向上报告,遇事总想捂着盖着,面对重大网络舆情、安全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最后导致纸包不住火,事态失控,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二是抓钱不抓事。有的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抢过来”,一看是棘手的事就“推出去”。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私利至上,收了好处就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不管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直到民怨沸腾、捂不住了才羞羞答答去处理。三是唯上不唯实。有的对上级的指示要求,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落实,对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不关心群众的冷暖。为争取更多国家惠民政策资金搞多报、做假帐,为截留各类补偿款,欺上瞒下不落实政策,搞得民怨沸腾,群众意见很大。

  二、查清病根:深入探究“为官不为”现象成因

  1.“官本位”思想严重,惯性思维“作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当官做老爷”,只看重“官位”,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怕担责,怕失去既得利益。工作热衷于听汇报、发指示,就是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思维僵化,依法办事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跟不上时代,习惯于唯我是从,凭感觉决策,凭经验办事,依然沉浸在落后的官僚思维模式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2.反“四风”力度加大,恐慌思想“作梗”。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到频出数十条禁令,权力逐渐被关进笼子。部分领导习惯了以前吃点喝点、送点收点、办公室大点、车配得好点等等,这些以前“习以为常”的事,现在都不能做了,一时觉得“不适应”,找不到“为官”的感觉,进而失去了干事的“动力”。特别是对上班迟到早退、网上炒股、玩小游戏、看无关视频等行为也被频频“暗访”曝光,这使得一些散漫惯了的公职人员感觉“极不习惯”。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现在管得这样严,干事越多,出错几率就越大,犯不着去冒险”,乃至“不出事”的思想“挂帅”,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出现“为官不为”现象。

2页,当前第1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