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给学生的话
那天上课,很多人打盹,不知道是我讲的不好,还是同学太困。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我再补充几点关于影评的问题 。
第一,为什么我说影评是一种写作,就是要大家从一开始就放弃追求某种模式,不要受常规模式的影响,而追求一种自由的表达。这样,把影评看作一种写作,是把影评从各种文体的规范中解放出来。写作可以达到多高,影评就可以达到多高。写作是没有规定性的,徐霞客是写游记的,司马迁是史官,但他们写的东西都被后人誉为文学。最高的写作,本身就是作品,所以影评的最高境界是变成作品,而不是电影的附庸。影评能变成作品吗?大家读过勃兰兑斯写的《十九世纪的文学主流》吗?文学评论,但比作品还精彩。读过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吗?历史回忆,更像作品。读过波德莱尔的画论吗?评画,但写也像作品一样。影评是一种写作,意味着它的最高目标是像勃兰兑斯评文学、波德莱尔评艺术那样去评论电影。最重要的是,承载着时代的使命。
其次,从常识出发,切忌迷惑于术语和方法。什么是常识,我讲过了。让大家遵守常识,是怕大家一开始就养成那种盲目追求术语,跟随中国蹩脚的译文体文风,追求那种空泛、做作的习气 。把观点落实到常识,意味着哪怕读者是学物理的,也能理解你想说的道理,把论据落实到常识,你的论述才会坚不可摧。常识是什么?是地球的重力,它不可否认,不可推翻,用这样的论据阐述的观点,就是扎实的,而不是被各种学说迷惑双眼的梦呓。学术概念最大的问题,是落实不到常识,这种概念我们不用。我们的落脚点永远是关于人性、人情、人味和人格的,就有了普遍意义,你爸你妈都能读懂你,而不是学科意义和专业意义,搞得人就看不懂你说什么 。
再次,明目怡心,是方法和目的的关系。影评要明目,看得明白,要能破解视听语言的秘密,但这只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怡心,一部经典电影感动人的永远是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如果你做到了明目,但不能怡心,仍然是失败的,因为你只是说破了形式,没说破意义。如果影片只是写道理,只追求怡心,没有明目,那你的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为你的论证没有实际材料做支撑。
再说视野与细节。大家看了一部电影,只要智商和修养到了,都能解读影片的基本意义。很多人对影片最基本意义的解读,不会相差很大 。但影评文章会有高下之别,这是视野决定的,你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了多少,看到了多少,阐释到多少,是视野问题 。视野决定了你思考的深度和高度。但光有视野,落实在写作时,仍然不够,你的视野需要细节支撑。细节的把握,是通过电影分析训练得来的,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对情节的把握等等。你观点的每一步深入,都有对影片细节强有力的把握做为推手,你才能做到“信” 。否则你自己都不信。
最后,说说良知和智慧,这是在解决了视野和细节之后,写作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可能你们现在这个年龄遇不到这个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遇到。这个东西多说无益,大家只要记住,30岁之前要有良知,40岁之后要求智慧。
6月30日:课程小结
《影视艺术美学与世界电影》这门课结束了,它是以考试的方式结束的。尽管我说过:考试是大学中所有不得不做的事情中最让人尬尴的一件,但它仍然是“不得不做”的。我希望能回到这个网站的同学,通过这个小结,深入理解考试,理解课程的意义 。
首先,我要对那些每堂课都出席,仔细听讲、仔细记笔记的同学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这门课的支持和喜爱,感谢你对我的支持。这是我回国任教的第一期电影课,这意味着还在实验阶段,而你们则成了我的小白鼠。我希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你们从此对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娱乐性、最有幻觉色彩的电影,敢于发出你个人的思考和批判。通过考试的“片段分析题”,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视听语言,去分析影片的意图和价值了,而这道题是那些偷懒的同学无法在网上找到现成答案的。对于电影,如果我的课能做到一点点审美和反思的启蒙,我就满意了。
其次,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有人会觉得老师在考试前后的做法很不公正,因为你每堂课都坚持做笔记,仔细听讲,而最后我却把教案和考试范围给了所有人,包括那些你认为没有你用功、没有你热爱这门课的同学,而且,还有可能他最后的成绩会还比你高 。可能还有一些同学,对于作业和答卷很认真,坚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独立思考来完成学业,但最后发现,那些抄袭别人观点的同学分数会比你高。
老师理解你们,你们有委屈,老师向那些坚持记笔记、坚持上课,并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业的同学致敬!
考试之所以尴尬,就在于它无法实现绝对的公正,那么,这个相对公正的考评体系,必然会产生部分相对不公正的结果。这都是你我无法避免的。既然它是“相对公正”的,就别把成绩看得太重 。我明白,在大学阶段,成绩往往有着实际的功利价值,但这并不是我们在文学院学习的全部。我当年的成绩就是80多分,我的英语四级考试参加过4次,最后的就是61.5分通过的。但现在,没有人敢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一门课的成绩不理想,代表不了什么。你如果真的有收获,那绝对不是分数所能衡量的。而且我们的班级规模太大,我无法对每个同学的态度和能力有深入的了解。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学到了东西。还记得很多老功夫片或者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武功很高的偏执狂,非要到少林或者武当找谁谁比武吗?如果你把考试看得太重,岂不是跟这些把成败看得太重的人相似了吗?
我想解释的是,之所以要把课件给大家,是怕很多坐在后排的同学看不到屏幕,之所以给大家一个考试范围,是为了让那些为了学分不得不选择本课、又对本课内容实在没有兴趣的同学不挂科。或许同情和理解,会伤害别人,事实确实如此。
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有人高兴,有人失望,这都是生命中的插曲,主旋律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首先,很多作文很棒的同学,卷面成绩不好,他们输在简答题上。简单题,众所周知,是保证同学不挂科的,但却变成很多好同学的绊脚石。很多人把审题有错误,答非所问,比如把“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回答成“运动知觉产生的情况”,有的同学把黑色电影的美学来源,回答成黑色电影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了,还有好莱坞喜剧的基本类型,这个上课的同学都有印象,但有的同学回答成滑稽喜剧的特点。以此类推,在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中,很多同学忘记了最后还有一种对以上各种镜头的综合运用,等等,这都是马虎造成的错误,我觉得很多感觉分数不理想的同学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东西,为什么你会百密一疏?你是否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认识到这个错误,比那些题的标准答案更重要,因为小毛病可能会影响你的所有成绩,甚至你的人生成绩。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其余的答案啊,分数高低啊,给谁分高,给谁分少,都不重要。
此外,那些上网搜索别人观点来应付考试的同学,你们要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侥幸和投机取巧,能欺骗别人,但欺骗不了你,你在学问和功课上,仍然不如其他人。即使你侥幸成功了,你可能在很多方面输给了别人,比如胸怀和诚实,这些东西在多少年后会回来找你的。但我们也不该盲目否定这样的人,不要用侥幸成功的人美化自己的弱点,如果他成了,这件事可能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般来说,平时不努力的人,在期末就要更紧张,他更看重考试,所以他要求自己准备的更充分、答题更小心,对于那些始终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同学来说,就意味着,我每天都努力,但在最后的一刻仍然不能粗心大意,很可能是你的小小优越感,让你输给了那些投机讨巧的同学。你们将来会发现,始终有人是因为投机取巧而成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
好在,我们这个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成绩仅仅是一个参考,而一个人的学品、人品是没有考试的,如果有,那些好学、用功而诚实的人将是满分。
最后,如果大家对这门课的东西还有兴趣,或者想跟老师交流,这个网站始终开着,随时跟大家交流。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多的收获,把大学时光用在刀刃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