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一、正视文化旅游现状,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1、充分认识荆州历史文化优势。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憾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定都长达411年,历经20代楚王,成就了“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雄伟霸业。荆州是三国文化的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120回,有72回写到荆州。荆州人杰地灵,孕育出屈原、宋玉、孙叔敖、关羽、岑文本、张居正、“公安三袁”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形成名人文化。荆州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水网密度高,形成水文化。荆州“天、基、佛、道、伊”五教皆有,形成宗教文化。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红色文化。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遐迩的楚辞歌赋,享誉中外的楚剧楚舞,匠心独具的髹漆楚绣,名扬天下的八宝美食以及龙舟竞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构成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核心,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烘托的荆州历史文化。
2、切实把握文化旅游发展条件。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越,同时具备战略机遇、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一是有战略机遇。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湖北省委提出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确定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提出“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区位优势。荆州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横贯荆州,“二广”高速、“沪蓉”高速交汇荆州,在建或筹建的“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荆岳”铁路、“准(葛尔)荆”铁路穿越荆州,宜昌三峡机场、武汉天河机场,距荆州较近,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快捷的交通网络。三有基础条件。近年来,荆州加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优势旅游项目,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英国mci公司和清华大学策划《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全市现有景区(点)65个,其中4a级3个;共有星级酒店3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威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饭店初评;共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人,持有导游资格证的300多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荆州有资源、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
3、正确应对荆州发展的严峻挑战。首先,面临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挑战。荆州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进入快速发展期。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4亿元,比xx年增长74%。但是与现代大城市的发展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地位不突出,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乏力。在2010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湖北省的武汉、宜昌、襄樊、荆州四个大城市,只有荆州游离于百强以外;在“一带两圈”战略中,荆州不在武汉城市圈内,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是“一江两山”,荆州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块头不大、实力不强,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中,荆州榜上无名。其二,面临产业协调发展的挑战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30.1:33.8:36.1,对比上年第一、二产业分别增长0.4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收入仅占13.8%,对比上年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滞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平分秋色。其三,面临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2010年,全市完成旅游收入31亿元,对比xx年仅增长10.71%;旅游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9%,对比xx年占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5%的平均水平;同属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洛阳、开封、扬州等城市,其旅游收入分别是:78.8亿元、224亿元、83.4亿元、176亿元,增幅分别是:24.6%、15.3%、15.5%、20.3%,占比分别是:13.9%、11.6%、12.1%、11.2%,都高于荆州的发展水平。荆州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三多三少”,即:人文资源多,旅游品牌少;地下遗址多,地上景观少;零散景点多,形成规模少。表现为“三个不相称”,即:丰富的人文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与荆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与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任重道远。
4、深刻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荆州面对现实,必须突破性地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文化旅游的兴旺,促进城市的竞争发展;荆州面向未来,必须发挥文化旅游优势,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荆州走向世界,必须彰显文化旅游特色,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城市的开放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发挥“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发展文化旅游的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跨越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实施“大决战”,吹响“集结号”。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5、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指导思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是荆州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继续推进“工业兴市”,积极实施“文化立市”,按照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把荆州建设成为现代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6、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荆州古城记忆着荆州历史的辉煌,世界唯一,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复制。荆州文化旅游发展必须与古城保护开发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文化旅游发展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是: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荆州古城为核心,以县市协调发展为支撑,以历史文化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为补充,以现代旅游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中心城区以凸显楚文化、三国文化为内涵的荆州古城为主体,融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元素,形成“一主多元”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叫响“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文化旅游城市名片,充分展示荆州“文化之都、亲水之城”的魅力。通过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文化旅游环境,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由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由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把荆州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国际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研究和展示楚文化的中心。
7、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划。用科学规划统领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实行规划全覆盖。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一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战略发展规划。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水准、荆州特色”的要求,编制、修订和完善总体发展规划,做到“三个结合”,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县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 。确立中心城区和荆州古城在全市文化旅游格局中的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精心编制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荆州古城保护开发规划。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新观念,调整城市建设布局,跳出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城市空间布局要优先于旅游发展,城市建设项目要赋予文化内涵。在抓好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统筹县市区的发展。二是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调整,尤其是做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大幅度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10%以上。三是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好项目建设规划,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重点规划旅游公路、火车站、汽车站、旅游码头、旅客集散中心等“路、港、站”建设项目;突出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规划,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优化景区布局;突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规划,修新如旧、原汁原味,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四是科学编制城市建设及用地规划。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0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制定城市用地计划。改变城市带状格局,实现沙市区北扩,荆州区南进,将关沮乡27平方公里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政务新区。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实行村民向市民身份的转换,集体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换。实施城市土地资本营运,降低城市建设成本,突破城市发展资金瓶颈。
8、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构架。把文化旅游建设与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一个核心”,形成“四个板块”,体现“四个特色”,搭建多层次、全方位、复合式的文化感受,生态体验,休闲娱乐的现代旅游构架。“一个核心”即:以荆州古城为核心,重点打造“四区两带”,建成荆州古城核心游览区,海子湖游览区、熊家冢楚墓游览区、八岭山风景区、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四个板块”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板块,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板块,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板块,松滋洈水自然风景区旅游板块。“四个特色”即:“历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荆州城、纪南城、八岭山森林公园及熊家冢楚墓遗址博物馆等景区,建成以传统历史文化、现代都市观光、娱乐购物为主的旅游区域;“水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一江、两湖、三区”,重点打造长江荆江大堤及分洪工程景区,长湖、海子湖休闲度假区,洈水风景区、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建成以水文化为载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特色”,重点打造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石首桃花山、江陵沙岗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建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旅游区域;“荆楚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建成以荆楚民俗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景区,以县市为单元,县市有名镇、乡镇有名村。按照上述构架,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线,联线成片,实现在荆州全境内的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彻底改变目前荆州“过境游、消费少”的旅游窘况。
三、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9、精心策划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以“大整合、大开发、大手笔”的气慨,精心策划大项目,通过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荆州的特色和主导产业。目前,我市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规划各类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390亿元,其中申报先期启动项目18个,总投资290亿元,占全省的20%,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突出一个“活”字。通过整合现有景区(点)资源,盘活文化旅游资产存量,实施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和存量在项目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以三国文化为主题,整合荆州古城景区资源;以楚文化为主题整合海子湖、纪南城、熊家冢及八岭山古墓群等景区资源;以水文化为主题,整合荆江大堤沿江景观带资源。二是整体开发,以大带小,瞄准一个“大”字。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精品意识策划大项目,实施整体开发,综合配套。通过大项目开发带动小项目配套建设,把小项目放在大项目之中统筹安排,致力打造核心景区,把景区(点)做大做强做优,全面提升景区(点)的档次和级别,彻底改变景点多而散、小而乱的状况。三是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立足一个“快”字。抓住我省实施“一带两园”战略的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荆州文化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形成文化旅游项目大上、快上、优上的建设热潮。对重大的文化旅游发展项目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尽早受益。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统筹解决项目建设中规划论证、房屋拆迁、土地利用、建设资金等问题。
10、倾力实施古城保护与建设。突出荆州文化旅游重点,倾力打造“荆州古城”。一是加强荆州古城保护 。做好古城墙“申遗”工作,使荆州古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荆州古城整体打造成为5a级旅游景区。对古城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维修,恢复建设两汉古建筑,突出三国名城特色,古城内现有建筑和设施依据旅游功能进行逐街、逐巷、逐屋包装改造,使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与古城文化相一致。下决心尽快实施城内人口搬迁,列出搬迁时间表,党政军机关、行政部门、医院学校要率先搬迁,对古城内的超高与违章建筑,要依法予以拆除,清除一切与古城景区(点)不和谐的设施。加快实施护城河整治工程,进行城垣保护、河道疏浚、驳岸护坡,景点建设、游步配套。近期重点开发护城河南岸,建成仿明清一条街,仿秦淮河景观带 。二是加强重点景区建设。以环城“四门”为中心,复建城垣楼阁,建设“四大”特色旅游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国名城”游。以东门为中心,形成古城墙游览区;以南门为中心,形成关公文化祭祀区;以西门为中心,形成文博实物观赏区;以北门为中心,形成三国风俗展示区。乘“关公文化之乡”冠名授牌的东风,加快申报国家级“三国文化之乡”。三是优化古城景点建设 。在突出“三国名城”特色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荆州数千年历史文化,展示“文化之都”的品位。高水平建设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和文化广场。逐步在古城内原址上复建“荆州将军府”、“承天寺”、“三管筆”、“相爷府”、“梁朝皇都”、“江陵县衙”等,改扩建荆州博物馆,建设楚文化博览园。荆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应成立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指挥部,统筹协调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11、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在倾力打造“荆州古城”的同时,还应根据文化旅游优势资源,打造以下文化旅游精品:一是打造以熊家冢楚墓遗址为主体的楚文化品牌。加快熊家冢楚墓考古发掘,建设高标准的楚墓遗址博物馆;尽快启动楚纪南城遗址公园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加快八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及古墓群保护。二是打造以屈原、关公、张居正等为主体的名人文化品牌。以屈原塑像为中心,建设以屈原祠、江渎宫、屈原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园;以关庙为中心,建设以关庙、关府、关公剧院、关公陈列馆、关公祭祀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关公文化园;以“相爷府”为中心,建设张居正故居、相爷府、张居正文化一条街等为主要内容的张居正文化园;建设孙叔敖、“岑门相府”、“公安三袁”文化园。三是打造以章华寺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品牌。将章华寺按照4a级景区打造,扩大景区面积、拆除违章建筑,将太师渊、烈士陵园、章华寺进行联体开发;恢复建设太晖观、开元观、玄妙观,实行联合经营。四要打造以滨江景观带、内河景观带为主体的水文化品牌。以荆江大堤为主体,建设好万寿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水文化博物馆等,贯通护城河、荆沙河、文湖、江津湖、内荆襄河、海子湖等内河水域,沿河多点布景、纵深绿化,让游客感受亲水文化 。
12、大力推动县市统筹发展。按照“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快县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到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发展。各县市应根据资源特点,确定发展重点:江陵县重点打造南星洲长江文化园,建设高尔夫球场、旅游度假区、人水和谐体验区;松滋市重点打造洈水风景区,建设山、水、岛、洞、泉等景点;公安县重点打造北闸风景区、黄山头风景名胜区,建设分洪文化博物馆、生态园,南闸纪念馆等景点;石首市重点打造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保护区、桃花山自然风景区,建设麋鹿科普博物馆、白鳍豚标本陈列馆;监利县重点打造洪湖西岸“梦里水乡”景区;洪湖市重点打造“洪湖岸边是家乡”景区,建设蓝田生态园、明清一条街、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乌林温泉国际度假村。
四、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旅游城市功能
13、强化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按照“完善骨架、突出旅游”的原则,规划交通项目,加快铁路、公路、水运、港航、城市公交等交通设施建设,使公路、铁路、港口对接,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交通支撑。一是构建荆州对外联内的快速通道。加快城际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荆州到周边大中城市的高速快捷通达。加快建设江南、江北高速公路通道,实现荆州中心城区与县市之间通达高速公路。加快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城市出口通道。加快旅游景区标准化公路建设,实现旅游景区与干线路网连接,形成全市境内主要景区(点)一小时旅游圈。二是构建江汉平原航道网。依托长江,结合引江济汉工程,重点建设引江济汉、内荆河航道,规划建设引江济汉旅游码头。依托中心城区重要港口,建设荆州长江国际旅游码头,把荆州建成三峡之旅(武汉-荆州-宜昌)精华游的节点。三是要加快铁路建设。推进“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尽快建成通车和“荆岳”、“准荆”铁路开工建设。此外,长远考虑可重新规划建设荆州新机场,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港。
14、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旅游功能,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城建支撑。一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道路、停车场、给排水、公厕、污水及垃圾处理、供电、通信、消防、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健全城市旅游及道路标识系统,车站、港口、城区及主要景区(点)设置中外文对照的各类规范标识牌,在高速公路设立旅游景区标识牌。二是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改造提升现有酒店星级,在中心城区、重点景区,建设高品位、有特色、能吸引高端商务客人、港澳台及海外游客的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及度假村。三是加快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建设一批演艺中心、娱乐中心、度假中心、健身中心、养生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四要加快文化广场建设。优化文化广场布局,兴建能够展示荆州文化特色的休闲公园、绿地公园与文化广场,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提升公园、游园及广场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休闲功能。
15、强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优质提供中转、购物、咨询、本地游等一站式系列服务,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做好游客接待服务,建立“荆州市游客集散中心”,在荆州火车站、荆州客运站、荆州旅游港等分别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各旅游景区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形成多级接待服务网络。做好导游服务,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提高导游队伍的素质。做好游客交通服务,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应成立游客代步车队,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做好购物服务,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建设特色商业街区、休闲街区、美食街区、娱乐街区、楚风民俗一条街、荆州古玩一条街、荆州美食一条街,建设并完善重点旅游景区游客集中购物场所,形成旅游购物一体化。
16、强化文化产业实景建设。注重荆州历史文化研究和挖掘,策划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的实景演艺精品,充分展示楚文化之豪气、三国文化之大气、水文化之灵气,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一是楚文化实景演艺区。以楚纪南城遗址公园为背景,以楚都宫门为载体,以楚都迎宾仪式为主要内容,举行大型开城迎宾演艺活动,再现楚国雄风。二是三国文化实景演艺区。以公安门为背景,以九龙渊为载体,以三国故事为主要内容,实景演艺“刘备迎亲”、“草船借箭”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让游客亲历三国、感知三国、梦回三国。三是水文化实景演艺区。以荆州城垣为背景,以护城河为载体,以水上游乐活动为主要内容,实景演艺水上泛舟、龙舟竞渡、乾隆游荆城等水上娱乐活动,让游客互动参与,亲水体验。四是民俗文化实景演艺区。在重点景区实景演艺荆楚民俗,让游客感受荆州民俗风情。
五、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营造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17、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招商引资、聚集社会资本、争取项目资金、运作行政资本,力争在招商引资,城市资本营运,争取重大项目资金上有重大突破,实现文化旅游发展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划文化旅游发展的重大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投资荆州。加大社会资本聚集力度,成立“荆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负责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策划,资本运作,项目建设,推动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加大国家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旅游国债、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革命老区建设资金等国有资金,积极争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古城古墓保护、城市防洪建设资金,使专项建设与文化旅游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加大行政资本经营力度,整合市级行政资产,实施资本营运,建设市级政务新区,促进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
18、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实现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推进文化旅游资源配置和旅游资源经营的市场化,解决“资源分散、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打破部门垄断、行业封锁、区域界限,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文化旅游优质企业,成立“荆州市文化旅游发展总公司”,实行集团化经营 。实现公有资产、保护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管理“三产”有效分离。将文化产业从文化事业中剥离出来,分别履行经营职能和公益职能,对特殊的文保单位、宗教单位,在保护资源、维护所有权的前提下,运用拍卖、租赁、转让等多种方式,盘活经营性资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19、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的作用,争取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宣传荆州文化旅游产品,建立文化荆州网站、荆州文化旅游网站,形成宣传文化旅游产品的网络体系,多层次宣传荆州。举办荆州国际龙舟节,国际关公祭祀节,楚文化、三国文化国际研讨会,古城保护国际研讨会等,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展示荆州。加强区域间旅游城市的合作,推出一批跨区域的文化旅游产品,借助各类旅游交易会平台,强力推介荆州。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利用规划的展示,统一全市人民思想,增强发展信心。大力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家家都是旅游窗口、处处都是旅游风景”的社会氛围。
20、实施优惠政策扶持。制定财政引导政策,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文化旅游项目启动基金”,市财政每年按年度财政收入总额1‰的标准,安排财政预算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企业予以税收扶持,凡在市内投资兴办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适当给予税收减免。制定土地供用政策,严格城市规划用地,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文化旅游项目用地,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对占用新增建设用地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以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对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有突出贡献的旅行社、旅游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的企业和单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