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之豁达篇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之豁达篇

  摘要:苏轼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为后世之人留下无数中华文化瑰宝,并为世人喜爱敬仰。他品性中的豁达,使他的文学作品、书法绘画乃至日常生活都提升了一个境界;而他的诗作、书画以及美食,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苏轼豁达乐观的心境。

  关键词:人格魅力;豁达;文学艺术;好食之乐;境界提升

  苏轼,这位宋朝文坛继欧阳修之后的第二位领袖,在诗、词、文三个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苏轼的人生成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他是一位爱好广泛而又博学多才之人,可以说是“全方位发展人才”的楷模。他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精通书法绘画;尤为难得的是,生在男尊女卑的君权社会的他,竟然还能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更甚者,他对医药、水利等技艺也有贡献。

  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能够留下无数中华文化瑰宝,并为如此之多的中华儿女所熟知和喜爱,究其根源,是凭了他那独有的人格魅力——他的豁达坦然、他的执着勤奋、他的独特创新、他的率真性情让世人赞叹,就连林语堂语及苏子亦是对其投以“亲切而敬佩的微笑”。 ①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就了这样一位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皆优的文学艺术奇才——苏轼。

  谈起苏轼其人,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较于东床快婿天然无琢的放达,更觉得苏轼那历经人生风雨之后的豁达尤显得弥足珍贵。笔者以为,唯有承受了人生苦难从而酵酿出的玉液琼浆,才可垂千古而经得起后世之人的酌品斟鉴,那历经波折之后的豁然旷达更能彰显出人性之伟大。亦如一帆风顺之人成功便不及命途多舛者有得而给世人留下的财富更多,那份面对人生苦难的豁达尤为珍贵。

  苏轼的豁达,遍洒于他人生的各个角落:文学中随处可见豁达之境;书法绘画艺术中的豁达,亦是从笔端尽情绽放;而他那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使得他可以交得挚友,觅得美食。

  一、诗词文赋尽豁达

  在他的诗文辞赋中信手便可拈来豁达之句。他对琐碎凡事和自然景物的敏感让他从中挖掘和体悟出简便的人生哲学,即使对于出行遇雨如此败兴之事,于他却“何妨吟啸且徐行”,而且好不快哉地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这样旷达超脱的胸襟,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而一生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却从人生挫折中总结经验,把人生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当他“已绝北归之望”时,却以乐观的心态从苦难中仍可以发现惠州的美:“罗浮春欲动,云日有清光。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残腊独出》)。

  更将这份豁达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是,当他被判“诽谤朝政、妖言惑众”而赴任黄州团练副使这样一个闲职之时,他尚能刚一出狱便吟出“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这是何等的豁达之度方能显出如此洒脱而又乐天的姿态!他曾几度被贬,流落荒蛮之地,但他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旷达的胸襟,潇洒地面对一切,“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②。

  深刻的人生思考与敏锐的洞观自然的心性,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些皆被苏轼融入了他的文学创作当中。林语堂先生如是说:“苏轼伟大的人格与人生的智慧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人品中。”③他虽身处逆境中,但却更多地展示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令后世之人敬仰与膜拜。

  二、书法绘画现豁达

  这位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于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而在他不凡的艺术成就中也可以寻得豁达的踪迹。

  苏轼是新派画家,他是宋代文人画的中坚人物。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他的画师从文与可,而又比文与可的画更加简劲,更具掀舞之势。他认为画画要“心忘手、手忘笔”,才能如有“神授”,进入“无法之法”的境界,达“自然天成”之妙。米芾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问及他为什么不分节画,他回答说:“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唯有这种洒脱豁然的心态,这种回归自然的率真,方可企及“无法”之境。

  苏轼的书法成就超过绘画成就,他是宋代尚意新风的领袖,位居四家之首(苏黄米蔡)。苏轼认为“书如其人”,书法也能传书者之神。④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这造字的“无法”与“信手”的洒脱豁达,便使苏轼的字于看似平实、朴素中孕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俗语云:字如其人。没有那样豁达坦荡的心性,又怎可将书法中注满豪放跌宕之气?

  苏轼的书法创作过程也是因着豁达而渐入佳境的。历经人生的磨砺,以豁达之态作桨,他的书法渡至中年时期《黄州寒食诗帖》的浑圆苍劲之境,再拥得晚年佳作《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字里行间的沉著稳健。

  “豁达”二字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尽展风采!

  三、日常饮食着豁达

  生活中的苏轼也是处处皆见豁达的,比如说日常饮食。简单的一日三餐于他而言不仅仅是维持生活所需,还代表了许许多多的乐趣。他坦然豁达的好食之乐,总能让人感受到身心的双重愉悦。

  苏轼对粗茶淡饭的易知足感便是他豁达的集中体现。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道出了他对那些自然美味的渴求;《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里还称赞了用牛粪火灰煨制的芋头,用山芋做过的“山芋羹”,都是色香味皆佳的美味。

  苏轼与美食也是有很深的渊源的,著名的“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汤”、“东坡腿”、“东坡饼”、“东坡酥”等等,相传都与他有关。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东坡肉了,《猪肉颂》⑤中记载:“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可见,不管是廉价低贱的猪肉,还是牛粪煨制的芋头;不管是美味可口的山珍,还是平淡粗俗的饭蔬,苏轼都能够乐而食之,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来获得日常的愉悦与幸福。

  即便是被贬黄州,这位豁达之人首先想到的还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海南生活拮据很难吃到肉时,他乐呵呵地喝着山芋羹,得意地夸口“莫将南海金虀脍,轻比东坡玉糁羹”。只要“犹有小船来卖饼”,他便可以“喜闻墟落在山前”。这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淡泊、乐观而又豁达的苏轼!

  苏轼的豁达使他的文学作品,书法绘画,乃至生活品质都提升了一个境界,直至巅峰;反过来,他的诗作书画及美食,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苏轼那闲看云卷云舒的达观心境。

  好一个豁达坦荡的苏轼!北大中文系教授周先慎说:“苏轼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 ,还有他崇高的人格魅力。”⑥苏轼,你不仅留下无数让我们咀嚼不尽的文学艺术财富,更留给我们这许多珍贵的品性,让我们在艳羡不已的同时,还要用心去学习和品鉴。这位独具人格魅力的苏轼,以及他那独有的豁达之态,将是一座后人不可逾越的丰碑!

  注释:

  ①③林语堂2023年1月1日湖南文艺出版社《苏东坡传》;

  ②《苏轼诗集(卷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④许外芳2023年8月31日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论苏轼的艺术哲学》;

  ⑤《苏轼文集(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⑥周先慎2002年第2期北京大学学报《论苏轼的人格魅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