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古诗
第1篇:寻隐者不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一起来看看古诗,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寻隐者不遇⑴
松下问童子⑵,言师采*去⑶。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⑷。
词句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白话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
作品鉴赏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作者。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在何处?”这一问作者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名家点评
明.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自是妙音,所谓不用意而得者。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愈近愈杳。
明.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俞仲蔚曰: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明.唐汝询《唐诗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十九首》及《上山采蘼芜》等篇,止以一笔入圣*。自潘岳以凌杂之心作芜乱之调,而后元声几熄。唐以后间有能此者,多得之绝句耳。——意之中但取一句,“松下问童子”是已。如“怪来妆*闭”,又止半句,愈入化境。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夫寻隐者不遇,则不遇而已矣,却把一童子来作波折,妙极!有心寻隐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恰是所寻隐者之弟子,则隐者可以遇矣。问之,“言师采*去”,则又可以遇矣……曰“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见甚近,“只在”见不往别处,则又可以遇矣。岛方喜形于*,童子却又云:“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在,却往何处去寻?”是隐者终不可遇矣。此诗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作多少层折!今人每每趁笔直下。古人有云:“笔扫千*,词流三峡”,误尽后贤,此唐已后所以无诗也。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语意真率,无复人间*火气。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问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寻隐者不遇古诗]相关文章:
第2篇:古诗寻隐者不遇
*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寻隐者不遇,希望大家喜欢。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但贾岛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古诗寻隐者不遇]相关文章:
第3篇: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以下是小编带来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寻隐者不遇
贾岛
sōngxiàwèntóngzǐ
松下问童子,
yánshīcǎiyàoqù
言师采*去。
zhǐzàicǐshānzhōng
只在此山中,
yúnshēnbùzhīchù
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诗意
大家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满怀期待地前去拜访朋友,朋友却碰巧外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遗憾,惋惜,失落,又或者无奈。而在古人那里,这些看似负面的心情却可以是一种诗意。正如《寻隐者不遇》那样,诗人没能与隐者相遇,却成就了一首千载流传的好诗。
在这首诗中,正文与诗题有非常紧密的呼应关系。解读这首诗,有必要先从诗题开始。《寻隐者不遇》的诗题,为我们提示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开头的“寻”,隐含着一种期待,会让人好奇:诗人“寻”的过程将会有怎样的结果?然而在期待之后紧随而至的,却是“不遇”。这一结果使得最初的期待落了空。这个简短的诗题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大体情境:期待的失落。
不过,诗题只是个引子。随着正文诗句的展开,我们会发现,这种失落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无形地消解,逐渐从“失落”转化成“诗意”。
在这首诗中,诗人设置了一个简短的问答。问与答的设置,常常能为诗歌带来许多奇思妙想。像是《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或是《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都已成为我们记忆里的经典。而《寻隐者不遇》的问与答,又有其别出心裁之处。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就由问答组成,如同一幕微缩的情景剧。场景是在松下,人物是诗人与童子,诗人询问而童子回答,质朴直白地呈现,而将深意蕴含在问答之外。
诗歌的第一句,就是对这一场景的极其简洁的勾勒:“松下问童子。”在这一场景中出现的“松”意象,有着特殊的意味。我们知道,“松”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的,向来是隐者高洁品格的象征。因此“松”字间接点出隐者的身份。松下出现的童子,让人隐约嗅到隐逸的气息。身边的童子既已如此,更何况是与松树比邻而居的主人?不过主人却没有出现,只存在于童子的回答里。
诗歌后三句是诗人与童子的对话。乍一看,好像是一问一答,实际上是藏问于答。从童子简明的回答中,我们可以逆推诗人的三次问话。第一问,问的当然是隐者的去向。所以童子的回答是:“采*去。”既然有了大致方向,诗人自然想进一步探寻,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第二问:“往哪里采*去?”童子又回答:“在此山之中。”既然就在山中,那么说不定还有可能相遇呢。于是诗人又进一步有第三问:“究竟在山中何处?”然而童子答道:“云深不知处。”最终仍是无法知其所在,无处可寻。
在这三次问话间,其实隐含着非常细微的情绪起伏和心理变化。可能遇不到、又可能遇得到、最终还是遇不到,起起伏伏,多少曲折尽在其中。在这样简短的回答中,所包含的层次竟是如此丰富。
不仅如此,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每一句诗都比上一句展开一个更大的空间。最初的“松下问童子”不过勾画出局部的一个小场景,第二句“言师采*去”已将视野转移到隐者的行踪,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已在无形中展开了一幅关于山的阔大画面,而“云深不知处”使得这副画面不但阔大,更增添了幽深。于是四句诗形成由小到大,层层拓展的层次,极其简洁又极其丰富,仿佛绵延无穷,将人们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山的深处,云的深处。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