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论文(通用5篇)
中医护理学论文(通用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学论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护理学论文 篇1
[摘要]
蒙医护理学应努力满足病人对医疗护理高质量,广泛多样的需要,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充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
[关键词]
蒙医护理学;蒙医学
蒙医护理学是研究使人合理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使病者康复的一门学科。蒙医护理学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既注意饮食和起居这两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还要注意精神的调养,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感变动,保持心胸舒畅和乐观愉快,也注意适应气候的变化,避免外邪侵袭及突发因素,以坚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是使人体生命活动保持正常状态,延年益寿或人体内外关系失调时,使这些关系恢复正常,使体内失去平衡的“三根”与“七素”关系恢复到正常平衡状态。
开展蒙医临床护理的注意事项:自古以来,蒙古民族常年驰骋于广阔的草原上,随着水草而游牧和狩猎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感染上疾病都要靠蒙医药治疗。经过漫长的岁月,蒙古族人民已经习惯于接受蒙医的治疗方式。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牧民群众仍然保持着这种信仰。如果想把蒙医护理工作从整体上搞好,就必须弄清和懂得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搞好蒙医临床护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有一颗热爱蒙医护理事业的责任心和为患者服务的决心,对待病人要和蔼可亲,视病人如亲人,体贴入微。对各种医疗操作、治疗方法都要详细地向患者做出解决和交代,取得病员配合,要给病人一个安详、舒适的治疗和康复环境,这样有利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开展,缩短疾病康复的时间。
下面有以下四点来介绍蒙医护理学。
1、饮食护理
饮食为产生和滋养体内的“七素”之物质基础,饮食与药物性能相同,则有增强药效,相反则减低药效,合理调摄饮食,对保持体内“三根”与“七素”的平衡状态和疾病的治疗以及延年益寿具有极重要的关系。因此,蒙医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工作,视为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蒙医饮食护理按年龄、体质、地理及患病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调整方法及蒙医学“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基本原则,热性病者以甘、苦、涩味、轻、钝、稀、柔性的具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如山羊肉、鸡蛋、猪羊新鲜油、小米粥、绿豆、豆类食物,新鲜蔬菜、冰糖、牛马奶、凉开水、清茶等饮食。禁用酸、碱、辛、热、锐性的饮食,如陈肉、陈油、蔗糖、酒、葱、大蒜、嫩椒等。
2、起居护理
起居不当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劳累过度,可使气血伤耗,出现气虚乏力,四肢困倦,精神疲惫等症状,亦可引起心、脑黑脉疾病。而过度安逸,则易使“巴达干”增盛,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低弱,抗病能力降低,不但食少力乏,精神不振,而且易发生疾病,还有房劳过度则易耗伤肾精,出现腰肾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等症状。蒙医学中以人的身、语、意三方面的行为起居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状态及防病治病为起居护理。身、语、意三方面行为不要过度疲劳困苦,对舌、眼、脑等各器官不能使其疲困不堪,否则引起各种疾病,如强力负重、长时间在强烈日光和高温环境中劳动;过食热性、酸、碱性及油腻等不易消化之食物;情志不舒,暴怒;气候反常,严重干旱,冬季过暖;过分使用热性药物和罹患热性病等均引起热性病。热性病患者的起居护理是避免上述几种不良因素外,应在既肃静又干净、空气新鲜、凉爽湿润之地,有花有草的环境中患者所喜之人(患者不烦)安静舒适地进行护理为最佳。
3、心理护理
精神活动即情感,随着事物和环境的不同而活动变化着,如果情感变化过大,精神上受过度刺激,如兴奋、惊吓、痛苦、悲哀、生气等,则亦引起“三根”和“七素”失调,气血不和而发生各种疾病,而精神活动活跃能使人的身心振奋,智慧敏捷,红光满面,食欲增加,消化良好,增强体力,从而加强人的抗病能力。蒙医护理学中非常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并注重不管是正常人还是病人必须避免不良精神活动和强刺激。在临床护理中给予病人舒适的环境外,和病人交谈时用和蔼的语言引导病人消除各种心理障碍的因素,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抗病治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效果,这也是心理护理学的特点。如热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上禁止大声说话、喊叫、与别人吵闹等。与病人交谈时语言要和谐、缓慢地进行交谈;避免生气,过度惊吓、过度兴奋、悲哀、痛苦、急躁、嫉妒等不良心理活动和精神上的强刺激,要使病人心胸宽广、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的进行治疗。
4、时序护理
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如四季的更换、寒热的交替,对身、语、意的行为及人的体内有一定影响外,对病理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蒙医学根据自然界气候特点,适应四季变化,避免和治疗外邪的侵袭,有序的进行护理称时序护理,是属起居护理范围。蒙医把四季变化分为6个时季来解释并结合各时季的气候情况进行护理。四季的分法是:
①每年10月16日~12月15日为孟冬季节;
②12月16日~2月15日为下冬季节;
③2月16日~4月15日为春季;
④4月16日~6月15日为盂夏时节;
⑤6月16日~8月15日为夏季;
⑥8月16~10月15日为秋季。
根据这6个时季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采取适合各时季的饮食调摄和起居调解的方法进行护理。孟冬季节和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的体力充沛,汗腺闭塞保持体温。因外界寒冷如果缺乏营养,不能够补充体内热量则体力消耗过多,因此以甘、酸、咸味的具有营养的饮食为主,如牛猪肉、油类、牛奶、酒等。起居要温暖为主。春季里由于冬季积累的“巴达干”多而目,胃火相对弱,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以苦、辛、涩味,轻、糙性质的饮食为主,如陈白面、罕地生活的动物肉类、蜂蜜、开水等,起居方面多活动、白天禁睡。孟夏时季节气候炎热,应以甘味,轻、凉、油性饮食为主。禁止强力劳动、疲劳、避免晒太阳,常洗凉水澡,穿轻薄衣服,保持环境卫生,阴凉、通风处疗养。夏季雨水多,气候潮湿,春季积累的“赫依”,开始活动对胃的消化有影响,应以甘、酸、咸味,轻、温、油性食物为主。避免受凉受潮,在空气新鲜的干燥处疗养。秋季由于雨季里积累的“希日”开始活动,因此应以苦、涩味的饮食为主。避免早晚受凉,午间受热,在凉爽之疗养。
5、讨论
蒙医护理学是蒙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护理学在临床上有着自己的与其他各族医学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合理性的特点。用上述4种护理与各科各种疾病进行斗争是我们蒙医护理学与其他兄弟医学的不同之处,各种护理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工作是对防病治病,医疗保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展,蒙医护理学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着自己,现代护理学与蒙医护学在临床上互相交流,互相发展是值得研究和开发的领域。
中医护理学论文 篇2
为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技术进步的形势,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建立了护士执业准入制度。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对《中医护理学》这门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护理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城镇社区,面向各医药行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技岗位,面向各级各类康复保健机构,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中心,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劳动服务型的全方面发展的专门护理人才。而衡量高职教育毕业生素质的标准主要是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及综合素质。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及时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其发展的动力源于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变化。
在我国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设施简陋、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就决定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广大农村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工作、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学得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就是势在必行。
2、《中医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2.1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特别突出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理论教学本着“必需、够用”为度。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自己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使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达到增加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又能使学生自觉地早实践、多实践。亦可根据中医学的特点,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或直接从临床见习入手,再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等途径,强化能力培养。使《中医护理学》课程从以往的知识―能力型,向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模式转变。
2.2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课程讲授应改变传统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模式,应以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开拓学习思路,增加学习兴趣,在理解中记忆,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除常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带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实验室、药用植物院、甚或是中药种养殖生态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在生产与学习实践中搭建桥梁,不但能拓宽知识面,加强记忆,更能方便学生更早地参与到实践中,走向社会后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看到中药的鲜药、成药、饮片等性状以及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便于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印象。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还应根据中药性能的分类,讲授相关的常用食物的性味和中医食疗的基本知识。
2.3增强实用技术的教学
作为康复保健的重要手段,推拿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经济实惠、疗效显著、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人都要或多或少、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这门技术。而作为一名强调动手能力的社区医疗保健工作者,一点推拿知识都不会是不可想象的。除保证正常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使学生学习到常用手法的规范动作,并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法诊治。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高职学生大部分来源于高考,其毕业后是高级实用型人才,满足社会职业的需求。以后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可根据个人的能力进一步深造,向更高层次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更应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紧扣时代脉搏,开拓进取,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努力奋斗。
中医护理学论文 篇3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结构,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给予照顾和帮助,,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性质与效果,手段,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中医护理的性质及医学中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调养、康复,历来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主要包含调理和护理两个方面。调是指指导人们调摄、养慎、避忌,如适寒温、适劳逸、调七情、节房事、饮食宜忌、病后调养等,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照料、服侍,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治疗等。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但是醉着临床实践,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们传统统中医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满足需求,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特需内科的护理:随着社会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
(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例如跌倒、猝死、出血等,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辩证施护:
根据护理基本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基本特点有: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在中医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发扬辨证施护的特色。
中医护理学论文 篇4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我科的优势病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23年1月—2023年5月已确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运动护理、中医外治的护理等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疼痛情况、临床疗效、康复情况、骨密度的提高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较前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通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了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的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的“骨痿”与“骨痹”等范畴,与《黄帝八十一难经·二十九难》中:“督之为病,脊强而厥”[1]相关,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引起患者骨痛、睡眠差、易骨折、乃至致残等后果。其防治与护理已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我科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从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对64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于防治、护理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的骨痛、睡眠差等情况均有一定疗效,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23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骨伤科二病区住院的骨质疏松症并愿意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64例,其中男23例,女41例,年齡60~90岁,平均7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主要临床表现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治疗,给予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功能锻炼、生活护理、中医外治的护理如中药热敷、中药熏洗、热奄包,通络仪治疗等干预措施,比较常规护理组和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疼痛情况、临床疗效、疾病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问卷情况。
2.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2.1情志调护老年人多因疾病的长期折磨,对生活的态度不积极,多数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恐惧心理,但良好的情绪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对防治骨质疏松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要做好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宣教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宣教,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生活指导患者在生病期间要做好防寒保暖、祛湿等防护措施。坚持做局部热敷治疗,用热水泡脚,疼痛部位可用腰围或护套,指导患者做好安全防范(如上厕所、起床等站稳后移步,地板不要过湿,穿舒适而防滑的鞋子等),尽量去除周边环境的障碍,防止跌倒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2.3饮食指导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进行辩证施食,充分发挥饮食疗法的积极作用,调节其骨质代谢。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虚血瘀型。可选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益肝健脾的药食为主,如黄豆、猪血、大枣、韭菜、桂圆等,有滋阴补血、益肾强筋的作用,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乳制品最佳,如牛乳、乳酪等,不吸烟和少饮酒,减少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的摄入,少食肉,减少摄盐量,以免过多的钙质被排出。
2.4运动干预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气滞不行,血经不通,筋膜失养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加强功能锻炼是温经通络的最有效的方法。运动能增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防止摔跤和骨折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2-3]。老年人宜选择逐渐加量的力量训练,如慢跑和跳健身舞等;体质差的老年人宜选择太极拳和散步等。鼓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户外运动,清晨锻炼时间不宜过早,锻炼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多晒太阳以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使钙吸收增加。
2.5用药指导本病发病与肾虚证密切相关,肾虚证患者因肾精亏损,导致骨髓和血化源不足,致骨失髓血充养,出现骨骼脆弱无力、易骨折等表现。可给予滋补肾阴、强筋健骨、补肾益气的药物,护士应指导、监督患者用药的情况,以达到真正的用药目的。
2.6中医外治的护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目前本科采用中药加电疗、中药热敷、中药熏洗、中药热奄包,通络仪治疗等,均达到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温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3.结果
对治疗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患者掌握了自我保健、饮食、用药的方法,积极参加功能锻炼,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痛、睡眠差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增加。2组各项指标在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在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的今天,老年骨质疏松症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因此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期较长,并且老年人由于易疲劳,不爱活动,参加体育锻炼较少,极易发生并发症,不但给患者生活上带来很大不便,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不少负担。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康复有个过程,对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极为重要,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护理措施研究较多,至今未发现公认特效防护治疗法。防治骨质疏松应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因人而异,给予及时高效,有针对性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从而提高防治效果。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现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并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痛、睡眠差、易骨折等起着积极的作用,使患者形成了健康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了自我调护的方法,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增强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4-5]。
参考文献:
[1]沈澍农,武丹丹.《难经》导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
[2]李敏文.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2023,25(14):89-90.
[3]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中医药导报,2023,7(1):14-02.
[4]张顺仙.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23,22(8):102.
[5]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28(13):2746-2747.
中医护理学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中医护理是祖国医药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医药学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目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时期,在新形势下,其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政府政策不断倾斜的情况下,我国高职院校明显加大了对中医护理教育的重视。该文在阐述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发展新形势,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加快其发展的几点策略,以期能够促进中医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中医是我国人民创造发展的传统医学,而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中医护理的主要理念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1],重点关注对人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护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我国对中医护理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随着《(国办发〔2023〕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我国中医护理教育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在《意见》中,重点指出了我国中医护理教育在当今新的大环境下的发展道路,即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从而促进中医护理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中医护理教育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集中表现在其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以及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成果显得不尽人意。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因而需要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机制改革,深入中医护理教育实际,开展有效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突出中医护理教育的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实际操作开展实践化教学。
1.2护理教育方式单一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专业教学中,其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学校教学模式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通常只能听讲,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严重的挫伤。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依旧是以中医理论教学为主,对具有实践性的护理操作能力培养却显得尤为不足,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严重滞后[3]。而在考核方式中,单一的分数化考核评价体系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滞后
中医发展历来落后于西医,而在中医护理教育专业,我国有很多高职院校的主讲教师都是西医院校毕业的医护人员,因而其本身对于中医方面就缺少系统化的理解,自身对于中医理念的理解更是不够深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进行宣讲式的照本宣科教学,将教学内容简单传达给学生。而具有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育方面的教师则极为缺乏,相对于建设完善的西医教师队伍,中医护理教育专业教师显得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当前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2.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新形势
2.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医药学在近年来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中医药学发展支持力度,在《(2023-2023)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4]中明确指出,中医药理念中重视个体化治疗保健,有着极为明确的疗效,兼之治疗方式灵活多变,因而是我国健康服务资源中极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健康服务主要是采用传统医学理念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其服务内容集中体现为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等,不断推进中医药学发展,是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的重要手段。其次,在《意见》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而随着我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的实施,在乡镇等基层要建立起中医药服务重心、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站、乡村中医卫生室等一大批基础卫生机构,其中中医诊疗量在同级诊疗机构中所占比例应当超过1/3。因此,在推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的同时,不断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途径。而在此背景下,基层卫生队伍中就需要有足够的中医护理、中医治疗人才的支撑,这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又是一项促进其实现就业的措施,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2.2市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同时,人们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加大[5],因此,人们对于养生保健越来越关注。而中医药健康服务理念集中表现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重视治未病,因而市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在不断加大。而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专业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3.加快我国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的策略
3.1完善中医护理教育管理机制
基于以上现状与形势,进一步加快我国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首要策略在于完善中医护理教育管理机制。具体来说,
①在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专业中,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中医护理教育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落实。
②需要高职院校提高对中医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依托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体系,重点完善中医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例如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根据基层医疗需求开设中医护理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让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足够的中医护理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具备保健指导能力,从而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
4.丰富护理教育方式,改革教学手段
针对传统中医护理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要实现加快我国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还需要不断丰富护理教育方式,改革教学手段。
①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专业需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中医基础、中医护理、健康管理”为课程核心理念,增设药膳食补、推拿等课程,同时开设相应公选课程,扩大中医护理教育影响力。
同时,还需要加快中医护理教材的改编,需要突出中医理论教育,结合当前中医技术,还需要联合当前中医护理中临床上护理岗位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编写,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学习到最先进、最适合的中医护理技术与理论。
②在教学方式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现代素质教育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6]。例如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刮痧法操作教学中,创设问题,将问题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找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之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对问题进行交流,得出最合适的答案。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评价解答和补充。而后,由学生具体扮演护士和病例进行演示操作,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分析不足,重点讲述,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中医护理学习中,培养起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再次,高职院校需要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实训基地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深刻理解理论,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的目标。与此同时,还需要高职院校中医护理专业与社会临床医院建立起对接关系,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能力,从而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动手操作联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深化理论认识,培养出具有合格的护理能力的中医护理人才。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加快中医护理专业的发展,还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
①针对已有的中医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开展新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其教学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多样化教学手段。
②需要引进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进一步扩大中医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同时,高职院校应该依托社会服务活动推广中医护理项目,例如在社区健康知识宣教时,可以将中医药学知识作为重点项目宣讲,推进中医药学进生活,提高社会大众对于中医药学的了解程度,从而扩大中医护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推动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已经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而在新形势下,就需要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推动中医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水平,从而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赵俊夺,米娅莉.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才智,2023(11):169-170.
[2]刘昕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感恩教育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52.
[3]邓周.加强高职医科院校护理道德教育水平的对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8):252-254.
[4]郑晓彦.浅谈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23(21):203,208.
[5]王延青.高职院校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3(23):53-55.
[6]朱士菊.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育发展浅析[J].教育现代化,2023(6):236-23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