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精选6篇)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精选6篇)
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传统民居;闽南民居;传承意义;现代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1、引言
在当今国际、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亦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趋势。如何在规划中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土传统民居优秀的特色,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设计体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观显得特别重要。做为一个环境艺术的学习和研究者,在本土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显得日渐式微而感到遗憾的同时,深感有责任就此课题进行探讨。
闽南红砖传统民居的解读
单德启在他的《人与环境一一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文中,用英文中的“本土的”(vernacular),“传统住宅”(traditional rcsidcnce),“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etecture without archtect),对“传统乡土民居”的含义进行l}释。n]现仅以笔者当下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民居为例,就其内部空间形态、外观特征、色彩特征、装饰符号、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其对于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z]闽南红砖民居通常指的是用本地特制的红砖结合本地石材和工艺、融合了中原文化及闽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而建造的大膺a "詹”是闽南方言,就是通常所说的“房屋”。
1 .1闽南红砖民居的空间构成形式
闽南红砖民居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一般摆放祖宗神位,前设石煌,两边为厢房,左为大。在闽南方言里,几进一般也称作“几落”,如“三落大膺”的说法,指的即是三进的大詹。
1 .2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分析
1.2.1主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以红色为主色调。究其及传统因素,红色是中国传统象征意义文化中举足轻重的色彩,红色在几千年的中原中,象征喜庆、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闽南红”呈现的便是一种带有喜庆的红色,它代表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对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朝气的红色情有独钟,并将红色作为建筑主色调延用至今。
1.2.2辅色调
闽南红砖民居中的白石、青石、原木色及饰作的辅助色,与砖红主色调相辅相成。可以说,闽南红砖民居的色彩搭配无论从建筑本身,还是置于在自然的大环境中,都显得既端庄典雅又活泼灵动。
总之,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那一栋栋具有典型的闽南特色的红砖民居,犹如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中一枚枚朱砂色的印鉴,它与环境显得统一而又有变化。
1.2.3闽南红砖民居的装饰符号
闽南红砖民居不仅远观起来赏心悦目,近看局部装饰的符号设计亦别具一格。
a、装饰符号的位置:屋脊、墙面、悬梁、柱子、门窗、斗拱等;
b、装饰符号的制作方式为: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剪贴、拼凑等;
c、装饰符号的题材:吉祥纹样、神话教化、诗词楹联等。这些装饰符号的灵活运用结合民居的与工艺,使之无不充分显示营造者的匠心和造诣及品位,亦成就了闽南民居独特的魅力。
1.2.4闽南红砖民居的文化
闽南上承古闽越的积淀、下启汉族及西域的交流、再融合东南亚、伊斯兰和西方建筑的影响,在文化面貌上呈多元化的状态。今天,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独特的外观是在闽南地域文化的浸染下逐渐形成的,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造型式样上处处以装饰视觉元素体现建筑与文化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2、传统民居传承之意义
2.1传统民居传承之重要性
弗.赖特曾说:“唯一真正的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由此可见,其对于本土建筑文化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传统民居是本人民智慧浓缩的结晶,它必然有着我们能够“古为今用”的有益成份。但是,令人深感遗憾的是,今天现代化的民居建筑的大量涌现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各地的民居逐步被所谓异彩纷呈的各色建筑、貌似多元的追求的建筑所代替。这表面看是“现代化”的体现,但也是对传承的缺失,亦反映出民族自信心的缺失;从另一个侧面看何尝不是现代对传统的蚕食与否定,或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让位?如果说房子塌了,可以重建,但一个民族的精神垮了,要重铸又谈何容易?建筑是表现民族精神的一种主要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说亦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因此,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民居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对的尊重。
2.2传统民居传承之紧迫性
2.2.1外来因素导致传统民居加速消逝
当今,大量优秀的传统民居,正由干加速度增长、生活习俗的变革而快速消失。所以,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已刻不容缓。早在建国初期,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就曾为了老北京的旧城保护问题竭尽全力、四处奔走。他们的方案是保留老城,将现代化的建设计划移到旁边的城市去;保留城墙,并在上面做出一些景观、休闲娱乐区域,这样人们既可以边饮茶,边徜徉在古城墙上,看老北京、看众生相,试想那是何等的享受!当梁氏夫妇看到古城墙被拆时,不禁痛哭涕零道:“每拆一块砖,都是在剥我的皮啊!”据说苏州郊区著名的水乡一一周庄之所以今天能够留存下来,也多亏已故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当时四处呼吁奔走,今天才能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视线之内。
2.2.2内在因素造成传统民居传承的紧迫性
古民居本身因年代久远及建筑材料的限制,导致古民居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刻不容缓。我国古民居多为砖、土、木结构,因年代久远、凤吹日晒,老化程度加剧及资金匾乏,更加深了这种紧迫性的程度。
3结、语
法国家丹纳认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决于三大因素,即种族、、时代”。民居也应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种族所创造的艺术品,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产物。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的差异较大。因此,也成就了我国民居样式异采纷呈的局面。除了以上相关民居的分析外,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如一朵朵奇葩异草,盛开在祖国大地上,等待有心人去欣赏、去研究、去保护、去传承。追根溯源,笔者以为,有必要从“民居”本身出发进行对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反思一一即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 篇2
摘要:由于我国的地域面积较为辽阔、因此居住的建筑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国的传统民居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美学特征、而且南北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传统的民居建筑进行美学的赏析、也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区域的建筑风格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展开分析和论述、主要是介绍传统民居建筑所蕴含的一些美学特征。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美学特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作为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历史的发展中建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分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历史发展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鲜明个性、是经过了一个必然的漫长过程。各个区域的建筑风格以及文化习俗都各不相同、正所谓一方水土住一方人、各个地域的民居建筑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也是不同的、而建筑的不断发展融入了文化以及地区的区域性特点。为了使得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具有特色、有必要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所具有的美学表现及特征和她蕴含的民族风俗和特色、才能够使得建筑更加和谐自然并且有效的传承我国的风俗人情以及民族特色、使新民居建设更加具备独特鲜明风格、凸显民族区域特色、有效的传承我国的建筑先进技术和理念的精华。
一、中原文化下的北方四合院的美学特征分析
第一、中原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华夏或中华传统文化、其中核心的文化就是孔孟的儒家思想、庄子的道家思想、还有佛教思想以及宋明思想等理学思想等。主要呈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心理和超越宗教、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影响之下、出现了北方四合院这种标志性的建筑。这种建筑所体现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群体和谐。经过对四合院的分布和布局进行调查发现、充分体现出了群体和谐以及尊卑长幼的传统理念和文化。一大家族集体生活在四合院当中、把家族的相亲相爱、更能够将尊卑长幼以及相敬如宾等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典型的三进式院落正门处、一般在东南角、由外宅前院、内宅正院和后院三部分所组成、进入宅门之后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影壁墙、绕过影壁墙之后就是外宅的前院、位于南方位的房间一般是家谱或者是客人居住的地方。而居中的位置则是正房或者是二房、正房的地基会比其他的房间的地基要高一些、这样就体现出了地位的尊贵和高低。厢房位于正房的东西两侧、主要有儿子或者是兄弟们所居住、主人和长辈会居住在耳房、女儿以及女仆则会在内宅的后院居住。这种住宅的比例及分布、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家族尊卑长幼的思想。而且由于各个宅院的布局都严格的按照中轴线对称的原则来进行分布、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传统中尊卑长幼的思想和理念。也传达了我国古代比较注重家庭和睦、另外也会追求威严以及端庄的美学原则。通过对各个宅院进行错落有致的分布、并且在空间上形成层层递进的态势、充分的凸显出主体建筑的气派、也能够体现出我国古代厚德载物以及崇德的重要思想。呈现出一派家族和睦、群体生活的世外桃源般绝美境界是四合院建筑所体现的重要美学思想。第二、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过程当中讲究和谐美、也就是个体建筑之间或者是个体建筑和群体建筑之间、一定要体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并且把和谐作为主要的建筑设计理念。所以在进行传统建筑设计师讲究顺势而为、主要是沿着山体或者是水体的走势来进行改造、并且能够与山势的高低起伏以及水势的轮流相呼应、这种灵动的布局方式、能够将整个建筑物与自然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和谐美。第三、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国一句名言警句、并且也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北方四合院的美学特征一般而言、在北方的四合院中都会在正堂会悬挂中堂对联、名人故花灯则会悬挂在两边的板壁上、房间内的柱子也会雕刻上精细的花纹字画或者是文字。而“岁寒三友”“竹繁松茂”等字体为多。所以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而雕梁画栋上则充分的展示出了个人的喜好和追求、尤其是能够体现出我国古代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内涵。
二、江南水乡文化之下的江南枕水民居的美学特征分析
北方主要是以四合院为主、是因为受到了北方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我国南方主要流行的是江南水乡文化、由于我国南方江南水乡有独特的山水位置和特征、所以形成的建筑风格也与北方迥然不同、代表的类型是江南的枕水民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江南水乡文化是由我国北方中央文化繁衍发展而来的、在建筑风格上也表现出了等级制度、而且与当地的山水紧密融合、江南水乡的代表建筑就是枕水民居、而枕水民居体现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平和而务实。江南水乡的建筑在进行构造时也会采取局部对称的原则、在布局上也讲究一致性、并且要求整体的构造能够体现出庄严和使用的特征。虽然江南水乡的构造与我国北方的总体对称的方式不同、但是江南水乡的主要风格也体现出了精巧和典雅。江南水乡主要以徽派的建筑为主要的建筑风格、会采用黑瓦白墙、给人一种明快淡雅的感觉、充分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人们能够摆脱世俗的限制、远离世间的浮躁、追求宁静淡雅的生活。正所谓陶渊明的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江南水乡的建筑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南方人追求宁静生活的一种观念。在进行建筑时也要求能够充分的运用自然地理的环境。打造出比较有实用的建筑来生活、所以江南水乡给人一种整齐美和淡雅素净的感觉、让人们觉得南方人更加淡定、追求宁静致远。其次、性格更加轻盈活泼、但是也不乏细腻的性情。江南水乡的民居一般会采用木架作为承重、但是木架结构的雕琢却非常的精细、可以高高的`雕嵌到整个屋顶、让整个建筑物显得十分的轻巧、在外看上去会有明秀的外观形态、而且很多的建筑都是以不封闭的形式来打造的、墙面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在进行建筑屋顶设计时会选择悬山、硬山、歇山、四坡屋顶等方式、而山墙的高度参差不齐、使得民居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状态。走进江南水乡、可以发现民居的内部厅堂的设计也非常的含蓄、但是比较简单端庄、尤其是在细节部分设计更加精巧、活泼、在大门的门楣上或者是厅堂之上采用的是梅、兰、竹、菊或者是琴、棋、书、画等题材的雕刻或者是建筑装饰物。江南民居往往与园林合二而一、凡宅必有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为人做、宛白天成”、将自然和人文完美结合、形成“一园、尽揽天下美景”、体现了江南文化的丰富多彩、灵秀、清新。南方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细腻儒雅的心理。通过采用这些高雅的设计风格和文化表现能够让南方江南水乡设计的更加具有建筑内涵、体现出一种宁静致远轻松明快和淡泊明志的美学特征。最后、阴阳中和。阴阳中和是我国江南建筑体现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民居建筑是群体之间的组合、结构方面的整合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让建筑体现出一种中和之美。尤其是全观整个江南建筑、可以发现建筑群落中不会出现单一的独栋的建筑单体、体现出了一种和谐性、让建筑个体都服从于整个建筑整体、不会追求独立的张扬个性、而建筑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所以江南水乡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舒适和亲切。尤其体现出了我国阴阳中和的理念、单体建筑在安排上要倾斜于前阳后阴进行分局、不支持中前堂和后院的分布、前堂表现的是一种威严和阳刚之气、而后院则是温婉秀丽的绣楼和闺阁、主要强调的是阴柔之气、所以前堂和后院设计风格充分的体现出了阴阳想互补的思想、这样一前一后的进行阴阳柔和、使得江南水乡建筑更加具有美学特征。南方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与我国北方四合院有明显的不同、只要身处其中就能够感受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并且体现出区域性文化的差异、无论是在空间布局还是雕刻花纹的样式亦或者是给人意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三、总结
通过对传统的民居建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并且与区域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传统的民居建筑所体现的美学特征也较为丰富多样、主要是包括了中原文化的北方院落、江南水乡文化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中原文化的北方四合院具备的美学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群体和谐;江南水乡文化下的江南枕水民居、则体现出了精灵活泼、平和而不失、阴阳中和的美学特征。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 篇3
摘要:闽东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延继,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既与中原地区存在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最朴实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民居;文化内涵;闽东
“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 发展 是社会、 经济 、文化、 自然 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据史书记载,闽东居民祖宗多来自中原。因而闽东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继,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也必定与中原地区存在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它们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民居格局型制不但受其时代文化的制约,也顺应生活实用需要发展,而且还流露出了最朴实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特征透视
闽东的民居不是 中国 传统民居中的唯一代表,但它是中国民居中最为普遍的样式。在闽东的乡土村落中,民宅是一个家族尊严的外在表现,民宅从开始的选址到以后的家族生活,都与民俗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他们几乎是把全部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铸到里面去了。造房子之前,请来阴阳风水先生看风水定阴阳,风水先生根据住宅型制和选址的地势风水来确定住宅的朝向,然后择良辰吉日,祭祀土地爷,祭祀祖宗,这才动土营造。这时候同宗同族的男男女女都来帮忙,即使是嫁出去的女儿也牵儿带女回来。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业社会中,“礼”对人们的行为的约束同时也反映到住宅的型制上。
闽东传统住宅的型制格局一般为独立院落式砖瓦房,堂屋是住宅的主体,它比其他房子都要宽敞高大,在院落中显得特别突出。堂屋分为二部分,中间为客厅,客厅里设有三殿堂,供奉祖先神位。年时节下,生辰忌日,都在这里设祭行礼;婚丧大典也在这里举行;平素若有贵客临门,也在这里接待。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一定得经过正院门然后进入堂屋拜见父母。由此可见堂屋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当地习俗是,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堂屋,且如有多兄弟的,只有大儿子才能继承堂屋。如兄弟折产分居,新屋必须有堂屋才算是真正有了新家。结婚嫁娶时,女方最为关心的是对象有没有自己的堂屋。闽东传统的封闭性独立院落式民宅反映出了自然经济下农民的保守思想和狭隘心理,同时,这种院落式建筑型制也反映出了中原文化在闽东的延续。 闽东住宅多为砖木、泥木结构,此类结构的核心则是木结构部分。许多砖、泥筑成的东西山墙,不与其他房屋部分持有建筑上的关联,不承受屋顶的重量。闽东常见的传统民居的楼梯,多沿两山墙的内侧设置。楼梯的内侧,为木结构的墙壁,各房间也用木壁隔成,楼上楼下布局相类。构成任何一间房间的四壁均由木壁构成。屋顶也由木壁中的木柱支撑。住宅中的木结构部分自成系统,可单独构成房屋。砖、泥结构的东、西山墙,就建筑上的意义而言,具有将楼梯与外界隔开的作用,但木壁也可有相同的作用。东西山墙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火灾。以木结构为核心的住宅,适宜于闽东的气候条件。住宅的木结构部分有益于夏季晚间室温的降低,但主要作用在于防潮。以砖、泥构成的墙壁,其土质吸收水分的能力甚强。
闽东传统民居窗的设计也很有特征。一般而言,南窗较大,位置适中。北侧也设窗口,但甚小,位置颇高,靠近天花板。此类窗口的设置,利于夏季夜晚通风,降低室温。夏季夜晚,室内气温均高于室外,较凉空气由南窗涌入室内,室内原有热空气被抬升并向北侧运动,自北窗排出。空气交换流畅,利于热空气的迅速排出。若采用其他设计,均难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北侧窗口较小,利于冬季防寒。冬季,室外南侧有充足的日光照射,室内有一定程度的日照,室外北侧则全无日照。白昼,室外南侧气温高于室内,室内高于北侧。开启南窗可获得温度高于室温的空气,关闭北窗可防止暖空气的散失。
闽东传统民居因所处的具体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具体差异,产生不同的形态变化。在闽东沿海与河口地区,以往因潮水侵袭,多毁坏住宅,房屋建得十分简单。许多住宅以竹木为架,屋顶至基部尽用稻草筑成。内陆村镇多位于河流两侧。许多临河人家,在河中竖桩,桩上铺板,板上筑屋,并与岸上建筑连为一体,构成水上住宅。海岛住宅以风暴为首害,住宅多选位于背风向南之处,且墙甚低,以石筑成。屋顶多以茅草覆盖,以石块压背,并结绳网覆之。 住宅的形态、结构、居住习惯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对具体建筑物而言,往往在某些方面与当地的客观要求有差距,但对整体而言。地域特征表现的又十分强烈。闽东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闽东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闽东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闽东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闽东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如周宁鲤鱼溪古村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二、闽东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闽东传统民居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的 哲学 思想和审美观。“天人合一”是战国时代提出的一种哲学观点,其意为在天与人的关系上是天道和人道合二为一,或 自然 与人力合二为一,也就是认为人的一切活动应符合自然界的客观 规律 。 中国 人尊重自然甚至崇拜自然,但并不认为自然就尽善尽美。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其实包括“天人互动”,人的“至诚”,可以“格天”。“阴阳五行”学说也源于战国时代。“阴阳”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矛盾对立面,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的结合,两者互补依存、均衡协调,如有阳必有阴,有天必有地,有日必有月等。“五行”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它们是形成并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宇宙万物均按阴阳五行法则的节律来运行。近年来,学者们对于阴阳五行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起初在阴阳之中发现的对立统一,在五行之中看到的将世界本原归于物质元素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之中得出了更为深刻的结论,即以人为中心的宇宙一体化理论和强调整体结构功能的直观、理性的系统观念。而我国传统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正是传统文化基因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正是在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传统文化后来要求人们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对自然加以引导和改造,在其变化既成之后尽量与之相适应,从而做到天随人愿、人不违天地,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朴》)。从闽东传统民居中反映出的人与天地、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 现代 生态学中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两者都十分注重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闽东传统民居十分注重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地形地貌,大多临河而建,“小桥、流水、人家”所描写的就是此种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条件差别很大,人们在长期与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适应中不断改善传统的民居建筑,以求得更好的人居环境,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为了适应闽东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古代匠人常常通过巧妙地设置庭院来组织自然通风采光。庭院不同于普通的室外空间,而是建筑内部空间中的外部空间。匠师们在设计处理上赋予它很多内部空间的特征,经常在庭院周围设置围廊挑檐,这样不但节约了用地,而且避免了夏季阳光的直射;起挑的檐部也能保证冬季室内有充足的光线,使之成为一间没有屋盖的起居室。通过运用檐廊等一些手法的处理,更增添了庭院与室内居室空间的渐变特征,强化了内外空间的相融共生。在这样的“露天起居室”内再引入自然界的天然情趣,配以绿色植物,点缀若干花木盆景与山石;或通过各种花窗、漏窗向外界借景,在室内布置各式盆景,使庭院中的绿色植物和居室内的山石植物交相辉映,十分巧妙地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共生共息。体现了生态文化中的共生观念。
动态思维是闽东传统民居的另一体现。早在古代的先哲们就已经具备了朴素的动态循环观,传统文化基因中的阴阳学说把阴阳交替变化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五行学说更是指出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轮回循环思想。这些思想早已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直接影响着闽东民居的室内外环境设计。闽东民居在材料的运用上与中国其他传统建筑一样,都是以砖木为主,尤以木材作为主要的结构用材。这些建筑一般都采用梁架式的结构方式,由柱和梁承受荷载,外墙主要用于围合空间,遮风避雨;内部通常在柱间插上板壁进行分割,有时还使用屏风进行空间的划分。这样,一旦家庭组织结构或使用功能发生变化,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调整时,就不会受到结构的影响和限制,完全能在保留原有建筑的情况下适应功能上的动态变化需求。另外,还应该注意到闽东民居的砖墙外面大都饰以石灰粉刷,少量使用的石材一般也不大量施雕,在木材上只是敷以素色油漆,有的甚至不上油漆。这些处理都有利于材料的多次使用,符合循环使用的思想原则。
闽东传统民居所特有的超前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文化使人们不得不仔细思考如何运用和借鉴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利用一定的现代理论和科技手段营建一个具有良性生态循环和民族特色的生存空间,努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 篇4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等等。
一、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
二、下山虎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只开两边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
三、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格局和功能作了详细描写:“‘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第一进有凹形门洞,俗称‘门楼肚'。进大门,中间是过渡厅,有道‘反照'挡在正中。左右各一间房子,称为‘前房'。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门通火巷,左廊的门便叫‘青龙门',右廊的门称‘白虎门'俗称为‘龙虎门'。过了天井便是二进,二进有面阔二间的大厅,两边各有一间房子称为‘大房'。厅的前后各由八扇禅门隔起来。二进和三进中间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厅,南北厅前后两端都有‘厝手间’,相接前后进的大房。三进的结构与二进相同,只是三进的大厅后面隔开一块狭长的暗间,称作‘后库'。后库左右有门通后包。主体建筑两边各有一列与它平行的房子称作火巷,由龙虎门及厝手间的内外子孙门连接主体建筑。后包指三进后面的一列房子。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看到。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种不同的造型。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连同山墙、屋檐都用瓷来镶嵌。嵌瓷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用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一些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除了嵌瓷,还有雕刻,在建筑物的一些木质结构上镂刻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物富有艺术气息,古色古香如皇宫建筑。
值得一提的,还有饶平的“竹竿厝”。这种房屋,是直通通一列既长而高的房屋,宛若平放着的竹竿。根据家居需要,可将房子隔成若干格使用。饶平很多地临海,海风较大,所以不少房屋都是垒石而成,十分牢固。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东,以南为主。这样冬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又可接受凉爽的南风。
民居还有植树的习俗,称作种“镇宅树”。多以龙眼、番石榴为多。龙眼又叫做桂圆,取其吉祥之意;番石榴多子,取多生贵子之意。忌种苦楝,苦字当头种了唯恐不吉;还忌种桃树,据说桃树容易成精,蛊惑男人,徒生灾祸。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 篇5
1、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
传统民居装饰都是以“吉祥”为装饰主题,体现出人们纳福求吉的情感。传统民居装饰多是希望健康长寿、财源广进等主题,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造型时多采用一些寓意象征事物来表达,如用松柏、仙鹤等代表健康长寿;用金蝉、聚宝盆寓意财富。
2、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居装饰的联系
2.1环境艺术设计的自然主义
环境艺术设计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发展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人们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环境中,长期与大自然隔绝,非常需要亲近自然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因此,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传统民居装饰拥有质朴的自然气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自然主义观点相吻合。
2.2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注重结合当地文化的设计趋势,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不矛盾,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环境艺术设计只有融入本土的特色文化,才能通过另一种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色。这样才能体现出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设计的多样性也为现代环境的艺术设计理念提供值得参考的要素。
3、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3.1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元素应用
部分传统民居装饰在内容和技艺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准,拥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直接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在运用传统民居装饰时一定要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使传统民居装饰的元素或风格能够生动地搭配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在选用传统民居装饰的元素时,要注意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进行整合,避免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设计的主题搭配不和谐。
3.2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提取与重构
因为传统民居装饰的元素具有符合时代性的特点,所以实际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时,要经过更新与再造,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打散重构的设计方法有抽象、简化和变形三种。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中造型繁琐的图形进行简化、提取、再设计,使传统民居装饰中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另外还要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色彩进行合理搭配,这也是值得重点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在原有的色彩基础之上进行重组和创新,来营造更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材料的选择决定着环境艺术设计的质感,体现着环境艺术设计的情感,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也可以用现代的装饰材料进行表达,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4、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1符合主题
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传统民居装饰的元素运用并不是简单的堆砌,一定要适合现代审美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对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一定要以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重组与创新,来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使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与主题相一致。
4.2合情合理
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冷漠、单一的缺陷,人性化和人文性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在运用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时,不能简单地利用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形”,而是要充分挖掘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内涵。我国传统民居装饰文化充满淳朴气质,体现着国人热爱生活的传统思想,在设计中要充分运用传统民居装饰的情感内涵,营造出环境艺术设计特定的环境氛围。环境艺术设计在应用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传统民居装饰的主要材料是土、木、石,而环境艺术设计则以一些新型材料和工业材料作为主体,这些材料不具备天然材料的自然、质朴,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性,避免设计效果不伦不类。
5、结语
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潜在的联系,但传统民居装饰却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审美价值,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借鉴和应用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更好地体现时代的特点与需求,让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能够服务于环境艺术设计,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环境艺术设计和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 篇6
摘 要: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绿色、环保、节能的今天,传统民居的生态技术引起了现代建筑设计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在资源日益紧缺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建筑业面临着能耗大、建筑水平较低的困境,从传统民居生态技术汲取经验,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论文
一、我国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征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悠久,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建筑,传统民居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居住的需求,而且承载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的精神追求。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气候类型复杂多变,且受到宗法制度、民俗思想等的影响,民居的分类及特征也就相对复杂。总体来看,我国传统民居的分类方法可以由按构造、气候地理、民族、空间构造等方法进行分类,如按照构造材料进行分类,有砖墙结构、木结构、砖石混合式结构、砖木混合式结构等,按照气候地理进行分类,有贵州民居、山西民居、海南民居等,按照民族进行分类,有汉族民居、傣族民居、藏族民居,按空间结构分类,有楼居式民居;院落式民居等。虽然我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但是在总体的民居构造思想及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如我国传统民居在空间上呈一定的内向性,即以相对封闭的庭院、天井等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体现了以家庭式为主的民居思想。在民居群体组合中,大多呈现以主体为核心,对称渐进的分布格局,体现了我国传统民居艺术审美思想。另外,我国传统民居注重选址的风水及民居艺术性的表现,体现了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二、传统民居生态技术的表现
1.材料上的表现不同地域的民居在材料的运用上有所差异,总体而言,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传统民居建造上,更多地是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充分挖掘自然材料的生态价值,如泥土、竹子、芦苇、石头、木材等,这些材料生态环保,不仅对人体没有影响,也有利于民居建筑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满足人们对房屋温度及与自然亲近的双重需求。比如,我国传统民居中运用最多的天然材料为土木混合结构,土木结构既具有较大的承载力,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气候,而且因资源丰富、取材便捷,因而受到了广泛应用。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还非常善于就地取材,如在云南傣族地区,竹子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植物,竹子生长快,运用灵活,人们用竹子编成民居的围护栏、制作门窗等,既充分利用了自然生态材料,又促进了湿热地区的通风透气。
2.建筑手段上的表现传统民居在建筑造型及手段上都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不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在造型上追求自然的意境之美,而不是过多的装饰上,我国传统民居在选址上大多因地势而建,在群体布局上错落有致,颜色古朴自然,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思想。如在我国陕西地区的窑洞,就是采用天然的土坡、土地,依照地势在土坡下挖出洞穴式的建筑,这样的建筑构造手段不仅成本低,而且充分利用了土壤对温度调节的作用,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建筑。这种生态建筑最大程度地利用生态自然材料,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是最为实用的建筑方法。
3.光照、温度、通风等生态适应性的技术表现院落的形式是我国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建筑构造形式,院落式建筑能够较好地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在不同的区域,为了更好地适应光照、温度、通风,所采取的院落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在东北地区,日照时间短、角度低,为了保证建筑居室内获得充足的光照,一般院落朝南,且在南侧的围墙比建筑低一些,形成三合院的建筑形式,在南方地区,由于日照时间相对充足,对自然通风的要求相对较高,因而在院落的构造上常以天井式的合院,以更好地保证通风纳凉的居住需求。可见,我国传统民居在光照、温度、通风等生态适应性技术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建筑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在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因地制宜,用人类的智慧,以生态性的技术改善了居住条件。
三、传统民居生态技术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现代绿色建筑建材的选择建材的选择对于建筑的使用效果、寿命周期有直接的影响,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借鉴传统民居中健康、绿色、环保的建材选择,虽然现代科技发展为建筑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材料选择,但是在材料的选用上,绿色、生态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现代建造材料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设计者采用可再生的材料,如利用现代技术奖农业废弃物中的材料分离出来,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小麦、甘蔗渣等提炼、压制的材料既降低了成本,也具有生态环保的功能,如上海世博会的企业馆外立面就采用了麦秸秆压制而成的麦秸板,体现了对建筑生态环保的重视。另外,在绿色建筑的材料选用上,还应该注重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促进材料的多次、重复利用,在有效控制材料成本的基础上,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价值。
2.现代绿色建筑通风设计随着人口数量增多,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升,现代建筑密度大,空间利用率高,为了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上,充分借鉴了传统民居的通风生态技术,如在楼梯井或走廊局部设置一些镂空的网格、在屋顶上设计了排气天窗、屋架的结构,就充分利用传统民居中中央庭院式的通风效应,为整个建筑安装了“烟囱”,以更好地促进建筑内热气的排放,从而实现通风的效果。另外,对于建筑内部,充分考虑到房间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将建筑楼层警告与建筑平面进深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设置通风口,避免对气流的阻挡,同时,综合不同季节、地域中建筑对风速、气候的要求,涉及合理的建筑形式,以促进建筑通风的同时,也更好地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3.现代绿色建筑采光设计传统民居的光照设计主要利用自然光,现代社会虽然人工照明技术发达,但是长期使用人工光照,对于人类健康及环境保护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倡导天然光照的利用,使居民能够在更加自然、清洁、环保的光照下生活。除了使用门窗为采光口,加强侧窗、天窗的采光外,现代绿色建筑还使用一些反光材料,促进光线的纵深,如结合房间的大小、进深及高度,调整门窗位置并在房屋内表面涂抹反光材料或设置反光装置,以更好地推进光照的延伸。另外,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在吸取传统民居中屋檐智慧的基础上,以现代材料的遮阳板等形式,实现对光线的调节、利用,如在高层建筑中对朝阳的建筑面积设计可调节的遮阳板,使房屋能够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高度,自动调节,进而使房屋得到更加合理、舒适的光照。
4.现代绿色建筑温度调节的处理传统民居大多以庭院、围合的形式,形成对称的空间,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出了最大限度地对空间进行分隔处理外,还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居住要求,进一步细化了空间格局,这样的建筑构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热保温的效果。另外,现代建筑还充分结合传统民居温度调节的思想,对不同的建筑部位,采用不同的措施,如对屋顶、立体墙面采用不同厚度、材料的板材,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居建筑蕴含着丰富、深邃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在倡导生态、环保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绿色建筑设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上,应根据地域、气候的不同,积极借鉴传统民居中的生态技术,提高对自然、环保材料的利用,在降低现代建筑成本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建筑的生命周期与生态价值。不仅如此,在通风、温度、光照的技术上,传统民居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应在遵循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传统民居生态技术的精髓,为构造舒适、健康、自然的现代居住环境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