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片《信仰》范文(通用6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为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而组织的一门课。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教育片《信仰》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党史教育片《信仰》
信仰,是一个民族不断维持新鲜活力的强心剂,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维度。
吾本向阳,我们就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青春的蓬勃朝气使我们不断的为自己美好的未来而不断拼搏、努力进取,可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有目标不代表有方向,有方向不代表具备不断前进的信念。
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始终是我们当代青年人不变的信念,我记得在看《信仰》第二集的时候,就有一位外国友人重走长征路,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脑海中浮现出红军的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坚定革命信念,当时的我就在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征服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是一种什么样的坚定信念使他们觉得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党。现在我明白了,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一种无条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和决心。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从改革开放到如今,中国共产党把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变成了几乎快要挤进全球国力第一梯队的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来自于国际发展的适宜环境,更多的一方面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我们步入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
我们的自信来源于我们的血脉,我们的不屈不挠源自于我们的信仰,拥有属于自身的信仰可以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纠正自己,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信仰能够让我们更自信的立足于世界。
党史教育片《信仰》
前段时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组织观看了大型党史纪录片《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那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共产党人背负历史重任坚持到最后?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我们的信仰从何而来?我们的信仰又是什么?正如金一南教授在书中所说:“只有弄清我们是从哪来,才会知道我们要往哪去。”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只有坚守信仰信念,才能找到力量之源、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奋斗之志。下面,按照计划安排,我以“在感悟党史中坚守信仰高地”为题,和大家作个交流。
一、追溯苦难历史——探求党的信仰之源
翻开中国近代历史,在20世纪之初,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然而,历史不可能一帆风顺,它波澜壮阔又充满艰辛。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党毅然担起了民族的凝重苦难,在曲折中艰辛探索,在苦难中迈向辉煌,用鲜血和生命昭告我们:信仰从何而来?
(一)我们的信仰,源于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担当。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屈辱,这个曾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的东方雄狮沉睡了。正如《国歌》中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祖国山河支离破碎,国民饱受铁蹄蹂躏,中华大地呼唤民族英雄,无数共产党人毅然挺身而出,将个人的名字写入史册。在这史册里,我们能看到一组组让灵魂为之震颤的数据: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长征路上超过16.6万人牺牲或失散,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4名战士倒下再也起不来……从我们党成立至新中国诞生,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烈士有370多万,意味着在这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至少有370人为了党的事业而牺牲!触摸着这些震撼灵魂的数字,我不禁想起历史纪录片《信仰》中这样一段话:“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在改变民族命运的征途上,坚贞不屈、舍生忘死,用生命挺起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
(二)我们的信仰,源于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无论是谭嗣同的维新变法,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真正改变旧中国的命运。但换个角度来看,正是无数仁人志士在苦苦追寻救国图存真理的过程中,让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逐步长成参天大树。在我们的党史军史里,许多著名将领如朱德、徐海东、罗炳辉、许世友等,都曾为了寻求真理,有着“拣尽寒枝不肯栖”、“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艰辛“找党”经历。正是真理赋予的信仰之光,让先烈们可以舍弃安逸富足的生活,可以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可以直视刺刀枪口舍生取义。小说《红岩》中“七少爷”的原型人物刘国鋕,牺牲时年仅28岁。他家境殷实,哥哥是国民党高官的女婿,但他没有沉迷其中,为追求真理毅然投入党的革命事业。1948年因叛徒出卖,刘国鋕与未婚妻双双被捕。家人利用种种关系营救,赠送金表、金笔、银行支票,特务头子答应,只要他签个字脱离共产党就马上释放。选择生?亦或是死?大义面前,刘国鋕用铮铮风骨作出了响亮回答:“不行,要我脱离共产党,办不到。只要党在,我死了等于没死!”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可以为之付出所有!牺牲一切!义无反顾!
(三)我们的信仰,源于对民族复兴的美好寄望。
二、解读红色基因——感悟党的信仰之真
(一)我们的信仰之真,就是丹心向党坚毅忠贞。
(二)我们的信仰之真,就是赤胆为民无私奉献。
(三)我们的信仰之真,就是忠诚使命矢志不渝。
三、坚守信仰高地——激发追梦前行动力
(一)真学深悟,在探索真理中坚定信仰。
(二)增强自信,在认清优势中培塑信仰。
(三)履职尽责,在担当有为中践行信仰。
党史教育片《信仰》
在上个星期天的晚自习,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影片《信仰》,它讲述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故事;也讲述了令人敬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开拓创新的故事。
看完《信仰》,让我感到能够坚持这个信仰,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这个难,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当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伟人毛泽东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六位亲人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年仅15岁的刘胡兰应对铡刀,宁肯选取光荣的牺牲而不选取卑鄙的“自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钱学森放下优厚待遇,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回到祖国,建立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能够坚持这个信仰,也就意味着他们选取了一种常人不能理解的难,不能做到的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过观看《信仰》,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影片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了8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整部影片及资料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描述的十分清晰,虽然影片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却十分深刻。很多情节都使人潸然泪下,那些坚定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不慕名利,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远离家乡,甚至不能见父母最后一面。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没有别的力量能够要求他们如此。那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务必心存信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扎实理论,以便为祖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史教育片《信仰》
信仰的力量
上周日晚,我们在***学院党总支的组织下观看了大型党史纪录片《信仰》,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但是却让我感触颇深。
该纪录片总共有三集,分别是“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当时没有观看完,但是因为想要对中国共产党员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便观看了剩下的部分。
在共产党员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精神,比如说,于蓝的躬身实践、张秉贵的劳动是一种美德、雷锋的奉献精神、王进喜的铁人精神、钱学森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自己,只有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可以付出一切,即使是生命,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郭明义说“我的信仰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他们的信仰,就像是寒冷时围在脖子上的围巾,乏累时伸过来的一双手,让人们感受到了无限温暖。
观看之前,我反复问自己什么是信仰、而我的信仰又是什么?在观看之后我得到了答案。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一个人最高的操守,是一个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了信仰,再难的事也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有了信仰,即使再苦也有坦然面对的勇气;有了信仰,才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扛得起责任,才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远离了战火硝烟,也很少有面临生死抉择的考验,但是在共产党人信仰的号角声中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音符依然嘹亮。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有这么一个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几名学生,这个人便是我们伟大的谭千秋老师,在危难关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共产党人,因为有信仰,所以毫无畏惧,可见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们都要有自己的信仰,我信仰共产主义,更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史教育片《信仰》
在党的百年华诞这个伟大的历史节点,“只有弄清我们是从哪来,才会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坚守信仰高低,作为新时代党员,只有坚守信仰信念,才能找到力量之源、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奋斗之志,才高扬旗帜中催生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学深悟透,创新理论中立根铸魂。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理论是坚实支撑。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扎理论之根,补足精神之钙。首先要带着感情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舍得在理论学习上下真功。其次要带着任务学。就是要把上级规定内容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好基本的,紧跟创新的,拓展相关的,改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底蕴。再次要带着问题学。学贵知行合一、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就要以理论清醒和政治自觉,深挖行为之垢的思想病根,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笃定不移,在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上敢于亮剑。
品读党史,寻根追思中感悟崇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坚守精神高地,历史是优质食粮。翻开党的历史,无疑是打开一座巨大的精神宝藏,每一个光辉的名字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一个红色的故事都是一个不朽传奇。这些革命先辈,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铸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品读党的历史,追忆红色岁月,有助于深化对党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加深对党的情感认同,有助于增强党性修养,从而铁心跟党走,永远向前进。
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中强化担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坚守精神高地,担当是形象彰显。强化担当,就要立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始终昂扬向上,自觉把党员的追求和信念大写在自己行动上,融入经济建设中,印入群众心坎里,在细微处走前列、在行动中作表率,勇攀高峰、敢立涛头;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真抓实干,面对任务勇挑大梁、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科学谋发展、主动求作为;就要培植“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顾全大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在实现远大理想的征程上坚定前行。
党史教育片《信仰》
前段时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组织观看了大型党史纪录片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那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共产党人背负历史重任坚持到最后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我们的信仰从何而来我们的信仰又是什么正如金一南教授在书中所说“只有弄清我们是从哪来,才会知道我们要往哪去。”
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只有坚守信仰信念,才能找到力量之源、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奋斗之志。下面,按照计划安排,我以“在感悟党史中坚守信仰高地”为题,和大家作个交流。
“伟大精神永传承,承前启后续新篇。”
读史使人明智,明智方能立志,立志才能行远。百年党史是一部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革命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史,是一部顽强拼搏、求真求进的奋斗史。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学好党史“必修课”,启迪智慧、汲取经验、传承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发作为。重温波澜壮阔的“战斗史诗”,品读“革命精神”里的重温波澜壮阔的“战斗史诗”,品读“革命精神”里的“甘苦味”。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百年党史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积淀了丰富生动的历史经验,凝聚了丰沛磅礴的奋斗力量。“常思来路多艰辛,今朝砥砺自奋蹄。”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党史这门“必修课”时,要用心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史诗,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经历的艰辛历程,深深缅怀革命先烈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在深学深悟中,真正弄明白“我是谁”的角色定位,立稳理想信念的精神坐标,传承革命火种、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多一些“革命精神”的“甘苦味”。
倾听震撼人心的“历史声响”,感悟“为民初心”里的倾听震撼人心的“历史声响”,感悟“为民初心”里的“真情味”。“真情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无数共产党人用初心写就了“人民至上”的感人篇章、用使命绘浓了“让人民满意”的壮美画卷。他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他是“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焦裕禄、他是“甘为人民做樵夫”的廖俊波。“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走过百年岁月,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使命,聆听动人故事、看齐先进典型,广大党员干部当用情学习党史,感悟真挚的为民情怀,展现今朝干部的责任担当,用心团结群众、凝聚群众、感召群众,让社会充满浓浓的“真情味”。抚摸澎湃汹涌的“奋斗脉搏”,涵养“求真求进”里的抚摸澎湃汹涌的“奋斗脉搏”,涵养“求真求进”里的“拼搏味”。
“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回望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了亿万人民,一路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卓越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刚刚过去的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史诗,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顺利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无论是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洪流浪潮中,亦或是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奋斗的脉搏”始终奔涌、始终强劲。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力汲取党史里的磅礴动力,在危难困境中奋起、在挫折绝境中突围、在磨难逆境中闯拼,不断提升个人本领,答好“时代之问”,涵养出求真求进的“拼搏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