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第1篇: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安阳县蒋村镇二中?苗三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绿*开花植物是如何生活的。

2、了解种子的外形及颜*特征。

3、掌握种子的结构,理解单子叶植物种子与双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重点:?

????1、种子的各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1、描绘种子的结构。(提前预备的物品:1、绿*开花植物挂图、标本、课件。)

2、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黄豆种子,??放大镜,解剖*,镊子,解剖盘,*液、种子的结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事先预习绿*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挂图后,能否描述图中的绿*植物生活史?

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花?果实(含种子)

2、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师:观察实验桌上几种种子的外表形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出示种子结构挂图。)

学生观察后,回答:"种子的形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瘢痕"。

师:这个瘢痕就叫种脐,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挤压吸足水分的种子后,回答:种子吸收水分、有机养料的通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下来,露出里面的胚。然后掰开两片肥大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等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接下来学生进行认真*作和观察。

3、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玉米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隐约看到什么?

生:里面的胚。

师:用镊子夹住玉米粒沿中线用解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并比较玉米种子和与菜豆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

?(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种皮和胚。

?(2)不同的是菜豆种子没有胚乳、子叶2片,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师:把一滴*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看有什么变化?

生:胚乳会变蓝*。

?(3)接着让同学们完成活动手册上练习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4)学生认真做练习,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师:实验结束后,各组把种子带回去放在玻璃瓶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看看胚根发育成什么?胚芽发育成什么?胚轴发育成什么?

4、学生整理实验桌。

板书设计:

种皮:保护作用

种皮和果皮:菜豆?胚根?胚芽?玉米?胚乳?胚根??胚?子叶:2片??

双子叶植物:种子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子叶:1片

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只有1片子叶的植物。

第2篇:《观察种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种子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从形态特点、结构特点方面来认识;

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内容认识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种子是绿*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观察种子的结构》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为学好后面其它各章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②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作技能;

②在比较两类种子的结构特点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②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观点。

(4)、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说出种子的结构。

(5)、教学难点: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由于刚升入初中,基本上还保留小学生的特征——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自己动手主动获取知识;他们虽然对种子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十分了解种子的结构,因此,“种子的结构”一节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自主探究,获得种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还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启发,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法设计

采用了问题设置法,引起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已阅读课文,尝试观察,解剖种子;通过围绕提纲思考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提出探究内容

阅读课本内容,观察图片,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大小、形状各异,他们的结构是否也不同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引人新课观察种子植物的结构。

(二)分组实验,探究种子结构

1、观察豆类、玉米种子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之前,老师要让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讨论交流,比较异同

各组展示完后,教师学生小结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并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归纳、总结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

3、自主学习,产生种子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点拨提高

通过课堂小结,把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知识网络。即种子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

实验: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第3篇:原子的结构教案

第1课时:原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分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

2、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描述原子结构的动画课件,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会客观地评价科学家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是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了解构成原子的微粒的带电情况及原子不显电*的原因,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式。。

(三)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卢瑟福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推出原子的结构。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在这一基础上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再充分利用卢瑟福轰击金箔的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出现三个不同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质量相对电子来说较大且正电荷。进一步总结原子的结构,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五)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系统

(七)教学过程:

【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质?一一举例。

【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导入】分子已经很小了,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板书】原子的结构

【师】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

【展示动画课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回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