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生陈巧玲:独辟蹊径的创业者

清华女生陈巧玲:独辟蹊径的创业者

  这是一个独辟蹊径的创业故事。

  当中国社会进入了创业大潮,各种高科技技术、互联网思维、社交应用无所不在的时候,陈巧玲,一个清华女生,却将关注点锁定在了回报慢的食品行业。在漫天光怪陆离的新奇想法中,陈巧玲显得有点“傻”,有点“土”,根植于传统行业,怎能开出新奇的花?

  但陈巧玲不这么想,她坚守着用最简单的思维,做着最基础却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随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陈巧玲担心自己的饮食安全。同时作为清华学生的她觉得自己也有份社会责任去解决社会上的问题。于是在2023年,陈巧玲和搭档清华校友陈洪榕一起创立了月牙多食品安全调研平台,并编著了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档案。而后,为了将更多的安全食品送入寻常百姓家,也为了让他们设想的“食品安全项目”更接地气,陈巧玲和陈洪榕又一起启动了不出门连锁云店项目,创立了“云店”新概念,并进军O2O领域。他们根植于传统食品行业所做的事情开始愈发有意思,不少投资者都对他们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模式很感兴趣。陈巧玲和陈洪榕正期待着一场中国食品领域的改革。

  始于清华园,始于月牙多

  陈巧玲的创业故事还要从清华求学开始。曾经工作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她在2023年的时候决定重回学校读书。

  浸润在学校幽静的环境中,她日子过得自在而轻松。而在一次商业伦理课上,她和她的同学们分析了一个食品企业果汁原料涉嫌造假的案例,并探讨厂商在严峻财务形势下如何做决策。这个案例引领她开始关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她了解到了“镉米杀机”,“纸水浇田”,垃圾鱼,苏丹红鸭蛋,甚至是将大便用水过滤,加入腐烂的猪肉进行发酵来调制臭豆腐。她觉得中国人身边存在的饮食隐患太多了,更甚而言,这些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安全问题,而是人活着的尊严问题。

  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她,更习惯从宏观经济环境上去审视这种状况。她觉得,这种不良的食品环境,除了归咎于政府的监管不利,食品生产者也缺乏必要的自律与自控。她深深记得商业伦理课上的一句话:“即便婴儿不能说出对食物的想法,食品从业者也应当提供优质的食品。”可面对这一切,她又能做些什么呢?

  没想到,陈巧玲的机会很快就来了。2023年4月,清华迎来了101年校庆,陈巧玲偶然结识了返校的校友陈洪榕。在得知陈洪榕先生也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时,陈巧玲激动不已,二人经过多次讨论,都选择食品安全作为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而他们行动的第一步就是成立月牙多食品安全调研平台。“月牙多”取意于手指月牙,寄寓安全健康。“让中国的每个老百姓都能吃上安全、健康的食品”成了他们事业的发展目标。

  陈巧玲由此和食品安全结上不解之缘,她的理念和想法,也开始真正落地。

  从金融街到田间

  那个时候,陈巧玲在北京金融街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拿着高薪。那是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做一级市场投资,每天都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公司,不断接触一个又一个新的行业和市场,参加一轮又一轮的商业谈判。

  这份工作鲜亮、刺激又富有挑战。公司的众多投资决定她都亲自参与。对于一个女生来说,这份职业已经足够让人羡慕。然而,她却做出了一个让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离开金融街,走向田间,开始独特的创业旅程。

  她的创业方向既不是高科技行业,也不是时下流行的互联网金融,而是很多人看不上且回报慢的实业——食品安全行业。

  而自从她和陈洪榕决定从事食品安全相关行业,成立月牙多食品安全调研平台,她的日子就变了模样。

  他人眼中的“傻事”

  “清华出傻子”,这句话用在陈巧玲身上再合适不过。她离开高大上的金融街,选择到脏苦累的农田去做调研是其“一傻”;编著与商业无关的中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档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是其“二傻”;这个创业项目不但不会马上给她带来经济回报,在创业之初,她甚至连项目的商业方向都不定下来是其“三傻”。

  很多企业先做商业,再反哺社会。而月牙多不同,月牙多在成立之初就定性为社会企业,一个分享社会价值的平台,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商业上的突破。

  当食品安全成为危机时,同时也是商机。事实上,有不少人士和企业看到了这些机会并投身于食品安全方向,比如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等等。然而这些行业不断爆出的假货丑闻让人们对造假者和监管者更加愤怒,这也反证了目前尚无有效的方式可以重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陈巧玲团队想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更加落地地推进食品安全进程。

  那么,食品安全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巧玲调研了100个人,她得到了100个不同的答案。调查对象从地域、年龄、性别、职业等多个维度展开,有北京、广西、福建等地的白领,有山东的农民,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有摩登的男女大学生,也有羞涩的`中学生,有耄耋老人,有活泼的青少年。他们有的以为,食品不安全等同于食品添加剂,有的以为食品不安全源于化肥和农药,有的以为安全食品只是有机食品,结论表述层出不穷,更有的悲观表示,只有自己种植出来的食物才是安全的。经过调研发现很多人对于安全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的概念也存在很多误解。

  事实上,人们对食品安全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非理性的判断,也没有渠道了解食品安全的全貌。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或许很差,也或许没那么糟糕。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事实来说话,下结论。

  在19世纪的美国,食品不安全事件也如今天的中国这样猖獗泛滥。那时候的美国食品环境也是陷入人人恐慌的状态。美国FDA之父哈维▪威利与他的同事用了几年时间完成了一系列报告,详细描述了食品造假的各种手段并公诸于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总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前进,今天的中国,也需要有人做这样的事情。

  于是陈巧玲决定先从食品安全调研开始,并将调研结果编著成书向大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然后再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