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世界历史故事

第1篇:滑铁卢战役世界历史故事

俄、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

1815年初,反法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张、横*相向。同时,法国*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拿破仑见时机已成熟,便决定东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舰,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

拿破仑感慨万端、兴致勃发,立刻在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士兵们,我们并未失败!我时刻在倾听着你们的声音,为我们的今天,我历经重重艰*!现在,此时此刻,我终于又回到了你们中间。来吧,让我们并肩战斗!胜利属于你们,荣誉属于你们!高举起大鹰旗帜,去*波旁王朝,争取我们的自由和幸福吧!”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热血沸腾。部队开始进*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跃。

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这样,到3月12日,拿破仑未放一*一*,顺利进入巴黎。

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路易*看到大势已去,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首脑,惊恐万状,立刻停止争吵,并马上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到3月25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并有重兵70万。

联*准备分头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和25万奥*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弗里蒙指挥奥——撒丁联*6万,集结于法意边境,准备随时向法进*;普鲁士的布吕歇耳元帅率12万普*、300门大*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英国的威灵顿将*指挥一支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联*还有一支30万人的预备队。

联*约定在6月20日左右开始行动。法*方面,拿破仑也在加紧备战,到6月上旬,已有18万人集结在鹰旗之下,他希望到6月底能有50万人上阵。但令拿破仑遗憾的是,过去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已不愿再为拿破仑效力,这对法*非常不利。

对于联*的强大阵容,拿破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他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队,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对付,而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只要派少量兵力进行牵制就行了。同时,他还决定,要趁联*尚未会齐的时候,争取战机,率先击溃英普联*,打败了威灵顿和布吕歇耳这两个老将,其他联*便好应付了。计划已定,拿破仑便于6月12日派12.5万法*(其中有近卫*2万人)、火*300门,悄悄移动到比利时边境,驻扎到离普*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

6月16日下午2时,战斗打响。法*主力7万人在林尼附近同普*主力8万人交战,拿破仑另派5万兵力牵制英*,他希望能够把英、普*队切开,然后各个击破。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又加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声、雷雨声相互交加、轰轰作响,一直到傍晚雷雨过后,布吕歇耳才发现,法*已占领林尼村,普*防线已被切断。而且,法*迅速包围了普*,布吕歇耳也被摔伤。普*见形势不利,四散溃逃。

拿破仑认为普*败局已定,令法*休息一日,然后才令格鲁希元帅追击普*残兵。这样,坐失了歼灭普*的大好时机,逃散的普*在瓦弗方面重新集结,对法*构成了新的威胁。击溃了普*的拿破仑,亲率大*攻英*,威灵顿听到布吕歇耳战败,害怕孤*作战,便迅速撤退到滑铁卢方向。法*将领内伊受命拦截英*,但内伊优柔寡断,英*顺利撤走。拿破仑气愤异常,也尾随英*至滑铁卢附近。

这时,被拿破仑击溃的普*重新集结,兵分两路,一路增援滑铁卢附近的英*,一路直接围攻法*右翼。威灵顿率6万余英*、大*156门,在滑铁卢村南布阵。阵地后方是圣让山,前面地势低洼,左侧是几个小村和沼泽、灌木林,右侧有坚固的乌古蒙堡垒,阵地*是圣拉埃村。威灵顿号称“铁公爵”,在战术上长于防守而短于进击,所以在与拿破仑交战之前,他更加谨慎,着重防守,这一正确战术原则为他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滑铁卢总决战之前,拿破仑只率7万士兵、270门大*,但这些大*因为天下大雨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阵地。拿破仑将总预备队置于*后方,并正确判断出英*弱点在其中段,所以他决定佯攻英*右翼而重点攻击中部。

第2篇:依普尔运河战役世界历史故事

1915年春,德国正集中兵力在东部与俄国作战之际,西线的英法*队也不敢怠懈,他们在依普尔运河一带构筑工事,随时准备进行阵地战。

法*队的几个战士合力抬着一块大石头,向防御工事的空缺处堆放。

不料脚下的青草一滑,石头便脱手滚下运河河岸,几个战士也随之滚下去。

只听得“呼隆隆”一阵响,石头与战士相继落入水中。在不远处筑工事的一群英国兵士见了,忙丢下手中的铁锹、镐头,奔过来救人。哪知那几个法*战士由于手脚麻利,并未被石头砸伤,也不曾彼河水淹没,纷纷从水中浮出,爬上岸来,只不过弄得一身水淋淋。

英兵与法兵哈哈大笑,就坐在暖洋洋的太阳下吸*。

此时一个法*连长缓步而来,右手提着长*,口中斜叼雪茄。英*兵士有点畏惧,抬起屁股想离开,法*兵士拉住他们,说:“不妨事,这是我们的‘大哥连长’,对人极好的。”

说话之间连长已到,他笑着说:“好好,大家是一家,方才的事我看到了。战争嘛,友*之间自然该互相救助。大家修筑工事也*苦了,我请大家抽雪茄。”于是掏出一包雪茄来,分给大家抽。

一个三十来岁的长脸法*兵士笑着问道:“好‘大哥’,这仗是不是快打完了?”

“大哥连长”说:“谁知道。反正去年马恩河一战把德国人打伤了元气,至今大约还没有缓过来呐。”

一位大块头英*士兵说:“唉,打仗打仗,不知要打多少仗!”

“大哥连长”一笑说:“不打仗要我们*人干什么?”

一位尖下巴法*战士说:“大哥连长,我们本来只是老百姓。你看,我家还有一个老祖母,还有一个生病的母亲,还有一个瘸腿的妹妹,父亲在我出征前一个月才去世。你看我撂下了这个家,心中实在不是滋味。”说着眼中噙着泪花。

“大哥连长”安慰他说:“像你这样的人多着呢,伤心也没有用,只有用心打仗,打败敌人,才能早点回家呀。”

“大哥连长”用脚踩一踩上石工事,说:“很好。大家还要把工事加固,德国人的飞机和大*都不是吃素的呀!”“大哥连长”提着*离去,战士们各自去修筑工事。

不几天,驻守依普尔运河的英法联*发现十几架飞机从东北方飞来,飞机越来越近,上面的德国徽记图饰分明可见。于是阵地上一声声*号递相传送,几万名兵上都跳出掩体,把*瞄向空中。转眼之间,机群飞近依普尔运河,顿时*声大作,但飞机一掠而过,既未投*,也未扫*,远远地绕了一个弧形,又飞远了。

这天傍晚,英法两*都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命令中说,德国人是用飞机来侦察的,下一步就是发动进攻了。

英国与法国兵士们都不敢怠慢,人人饱食抱*而息,哨所的*卫也加入值夜。

且说德*队自马恩河战役被击败后,退守安讷河一带。接替毛奇担任德*参谋总长的法尔根汉决心要报上年大败之仇,便定下毒计,准备大开杀戒,首次使用毒气。他先派飞机去侦察了英法联*阵地,知道英法联*阵地拉得很长,且又崎岖不平,掩体、碉堡参差错落,不利于使用毒气,便要设法把敌*引到平旷之地,而后截断退路,以利施毒,或者将敌*引入山谷,前后封堵,以便用毒。他把地图看了又看,终于选定了一处地方,只等东北风微微吹起,就可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不料此时潜于德*高级领导机构的法国间谍获悉了法尔根汉的计谋,立即发电报给法*总司令霞飞,让他提防。霞飞一面下令各*从速备制防毒*,一面指示若遇敌*放毒气,应赶忙撤到上风处或高处去。但是仓促之间却没有办法制办大批防毒*,所以,只是每人加发了一条毛巾。

4月21日深夜,天空浮起漠漠*云,东北风微微吹起,德*各部接到电令:立即起身,饱食,戴好防毒*,准备在黎明时发起进攻。

天刚蒙蒙亮,德*先以5.9时口径的榴**向英法联*阵地轰炸,火龙飞空,*之声惊天动地,但因工事修筑坚牢,兵士们又未出战壕,所以未造成什么伤亡,只炸伤了几个守夜的兵卒。

第3篇:《滑铁卢之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2、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继续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手段:

问题研读法、多媒体手段辅助。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影片《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片断,上课后便即关闭,由此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辽沈战役》的片断,影片中展示的战争场面之惨烈,规模之宏伟是在以前的国内战争影片中少见的。

我们知道,锦州之战的胜利,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一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不胜枚举的,滑铁卢之战即是一例。滑铁卢之战是世界*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今天我们来阅读这篇精*的报告文学,看看茨威格是如何再现战争的惨烈之景的,看看茨威格是如何评判这场战争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

(1)关于拿破仑的事迹;

(2)滑铁卢之战的背景;

(3)滑铁卢之战对法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听写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求写出拼音、汉字),并口头说出相关词语的意义:

仓皇

拘泥

怯懦(qiènùo)

扣人心弦

疲惫(píbèi)

惟命是从

优柔寡断

孤注一掷。

3、请几名学生分别归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师加以引导、补充,明确:略(见《教师用书》第200—201页)。

4、讨论问题: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结合课文,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种认为偶然*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即过分夸大偶然*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5、理清作者的。

写作思路,整体感知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线索、构思组材、剪裁技巧等三方面了解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1)叙事线索明晰: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

(2)构思组材上,关键人物(格鲁希)突出,双方首领急切盼望援*,侧面烘托,引出格鲁希,格鲁希错误决策以及坚持错误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的直接描写,充分表达了主题。

(3)剪裁技巧上切入点准确:以决定*的一秒钟为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宏大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三)课堂小结。

评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多方面能力。

(四)布置作业。

精读本文,体会文章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五)板书设计:

滑铁卢之战(报告文学)

茨威格

叙事线索时间人物

构思组材

关键人物突出剪裁技巧

切入点准确(决定*的一秒钟)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导入新课。

(二)具体感知结合练习一分析。

本文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的特点。

1、问:全场景勾勒的部分有哪些,关键细部的刻画的部分有哪些?

明确:“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两个部分属于全场景式的勾勒,“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属于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决战”、“尾声”则属于这两种写法的交替使用。

2、分析全场景式的勾勒部分。

明确:“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在“滑铁卢的下午”中拿破仑*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描写也较为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部分。

3、分析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

明确:“尾声”部分“上午试点中,总参谋部的一个*官………用**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支撑颤抖的身体,刻画败*败将入木三分。

4、请学生谈谈自己最欣赏哪一部分的描写,结合文字谈谈理由。

明确:没有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给予鼓励。

(三)课堂小结。

1、经过刚才的讲述,我们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征的特点有了直接的认识。新闻讲究真实*,这篇报告文学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同时报告文学不仅要事实确凿,还要富有文学*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篇报告文学的文学*极强,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作者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

2、本文的写作特点。

(1)渲染气氛恰当。

(2)工笔描写细腻。

(3)场面勾勒宏大。

(4)心里描摹准确。

(5)穿*评论深刻。

3、简介作者(打出作者图片及介绍投影)。

(四)拓展阅读。

请学生自读《语文读本》中的报告文学《火刑》,运用所学知识自由赏析。

(五)布置作业。

1、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有关滑铁卢战役的文字和影视资料,并将课文与查询到的有关史料、影像资料作比较阅读。

2、阅读斯蒂*·茨威格的小说或长篇名人传记。

(六)板书设计。

滑铁卢之战(报告文学)

茨威格新闻*

真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