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香纸沟的历史介绍
第1篇:关于贵州香纸沟的历史介绍
香纸沟古老造纸术的遗存
多年前在*古镇游的资料上看到了贵州香纸沟的名字,但是几次都因为时间而未能去看一看。
据称,贵阳郊区新堡乡的香纸沟保留着目前国内最为完整、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造纸作坊系统,当地布依族村民家中还供奉着蔡伦的画像。
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造纸术对*文化发展、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电子载体发展了,但是纸张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介质。
网上、图书中关于香纸沟的资料不多,说起来香纸沟距离贵阳市区也只有40公里,但是跨越这点路程很不方便,从部分的网友吐槽就可以看出一二。
另外,当地官方的旅游资讯也做得很不好,信息少且不实用。因此,我是在摸索中转了不止一次车才翻山越岭到达香纸沟的。
香纸沟只是初步开发,游人很少。我进入香纸沟的那天是星期六,有的景点就没有游客。
相传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从湖南来的一支*队来到这里屯驻。为了祭祀*中阵亡将士,在此修碾房伐竹造纸做祭品。
为表思乡之情,就把这里叫做“湘子沟”,后来香纸逐渐成为当地主要的地方特产,“湘子沟”也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香纸沟。
当地人说,香纸是用来祭祀的,马虎不得,尽管市场上现在也有不少用机器做的香纸,但还是手工制作的香纸最受欢迎。大概这也是至今香纸沟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香纸沟的部分作坊已经废弃了,只有个别作坊可以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水碾房大石碾在转动,石槽里的竹子被碾碎变成了竹麻,成为制作香纸的材料。
旁边的几个大池子用石灰水浸泡着劈开的竹子,要浸泡半个月方可使用。
造香纸要经过8个环节72道工序。首先是祭竹、砍竹,然后将砍下的竹子破开晾晒。晾干的竹条放入池中用生石灰密封发酵后,在河中清洗滤干,放入石碾槽中碾碎,制成纸花。
纸花放入纸槽中加入清水搅拌、过滤后,加入粘合剂“撮、刮、荡”形成纸片。纸片做好后,还要经过压榨、擀纸、晾纸、裁纸等工序,香纸才完成。
如果不是置身这样的场景,断然无法想象1900多年前的造纸术还在深山中生生不息。
不过游客们关注的似乎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术,而是来这里享受农家乐。据说,这里将开发温泉度假村,那时古老的造纸术或许将淡化成一抹背景。
第2篇:贵阳香纸沟介绍导游词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境内,距市区36公里,从贵阳乘车60分钟便到景区,交通便利。
香纸沟,沟谷深切,峰峦叠嶂,瀑布飞流。这里不仅有着迷人的高原峡谷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最令人称奇的是景区内保存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当地布依同胞就地取材,以竹为料,从伐竹、破竹、蒸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等72道工艺流程、均显得古朴而奇特,这是一种远古文明,也是一个奇迹,一个秘密。
香纸沟是贵阳境内一颗绿*宝石,天然氧吧”,是古老蔡伦造纸自然博物馆。
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方丈沟”等十余个小景区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香纸沟盛产香纸”主要是民间祭拜时用来焚烧的神圣纸品”,绝不是现代纸可以随便代替的。而造纸为什么成为香纸沟人世代相传的产业呢?个中故事颇为有趣。
话说600多年前的民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增南”时,由湖南的侯爷,越国汪公率领的一支*队来到这里屯驻,为祭*中阵亡将士,在此修碾伐竹造纸做祭品,用香纸做香(因湖南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就把这里定为湘子沟”。后来香纸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和特产恰同音,地名也就演变成了香纸沟”。如今,这里的百姓,还供奉着越国汪公,蔡伦先师”。
第3篇:扬州的历史名甠介绍
扬州,古称广陵、*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扬州的历史名甠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扬州,就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中下游平原东端,*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与镇*、无锡市隔*相望;北接淮水,与淮*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县所围,历来就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大明寺-扬州旅游景区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就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
何园-扬州旅游景区
原名寄啸山庄,位于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就是晚清扬州最有特*的一座名园。园主人何姓,故名何家花园,简称“何园”。
何园,为清光绪年间道台何芷?于“双槐园”旧址上所筑,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
马可波罗纪念馆-扬州旅游景区
扬州最早的佛教名刹,其极盛时期就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不仅就是康熙和乾隆南巡时的行宫所在,而且就是曹寅受命设局刊刻《全唐诗》,纂修《佩文韵府》的场所,与曹雪芹的家事有紧密联系,成为国内外红学家所瞩目的重要遗迹。
而今天宁寺已辟为扬州博物馆,典藏扬州这个*古代重要商业都会的历史文物三万多件,有汉代漆器、玉器、铜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扬州八怪为主的清代书画等。并辟有马可波罗
冶春园-扬州旅游景区
冶春园原就是清代诗人王渔洋的私园,位于大虹桥以西,后圮废。解放后,扬州市为增添瘦西湖沿岸景*,在乾隆御码头以西,将沿湖的升庆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连成一片,建成园林。取用“冶春园”旧名。园内建有水绘*、香影廊、餐英别野、问月山房等古典建筑。临水而筑,水景天成,以水取胜。
狭长的瘦西湖从冶春园南面而过,临湖筑有草庐水榭,古朴清雅。凭栏观景,树影
石塔-扬州旅游景区
石塔建于唐代的五级六面石塔,原在古木兰院,现立于新辟的石塔路街心绿地内,塔身石龛有浮雕佛像26尊,具有唐代风格。塔侧的一棵银杏为扬州的著名古树。
石塔寺在石塔路北侧。原在扬州西门外,本晋代遗刹,名蒙因显庆禅院。南朝刘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为惠昭寺(一作慧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安国寺,乾元中(758-7
观音山禅寺-扬州旅游景区
观音山就是隋代迷楼故址,据《迷楼记》载,迷楼就是隋炀帝行宫,浙*匠人项升设计,“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隋亡楼毁,明代雇桐曾题匾“鉴楼”,分明取“前车之鉴,以*后世”之意,以隋炀帝的教训鉴戒后人。
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
文峰塔-扬州旅游景区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东岸宝塔旁文峰寺内。建于明朝万历10年,相传就是为镇住扬州之文风,使学子在科举场上出头而得名。
文峰寺位於扬州南郊古运河畔,始建於明朝万历十年(1582),由僧人镇存募化,知府虞德晔建浮屠,邵御史题名“文峰塔”,寺亦名“文峰寺”。兵部尚书王世贞作记。清康熙七年(1668)夏六月地震,塔尖坠地,第二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咸丰三年寺毁于兵火
仙鹤寺-扬州旅游景区
仙鹤寺,伊斯兰教建筑,又名礼拜寺。位于市区南门街,背靠汶河南路,该寺为南宋德佑元年(1275)伊斯兰教创始人第十六世裔孙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募款所建。它与广州怀仁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同为东南沿海地区伊斯兰教的四大名寺,明洪武二十三年(1380)重建。嘉靖二年(1523)商人马道同、住持哈铭重修。清代亦有修建。
史可法纪念馆-扬州旅游景区
*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书兼东*大学士史可法在扬州就义,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毁圮。乾隆年间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1935年和1948年两度维修。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外,大部为晚清所
澄虚道院-扬州旅游景区
位于中市街上,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宋元佑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前后三进,占地1500平方米,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院内主要建筑有玉皇*、文昌*、圣帝*等。
瘦西湖公园-扬州旅游景区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郊,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点。它原来就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步发展而成。
美在蜿蜒曲折,古朴多姿。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