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游桃花记》原文阅读及译文

第1篇:陈继儒《游桃花记》原文阅读及译文

游桃花记

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太是?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洒杯①,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凡*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馀,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①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

②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也作“藏??”。晋代周处《风土记》:“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之戏,分二曹较胜负。”钩,为博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更衣冠出肃客迎接

b.酒屈兴信舒展,伸张

c.余亦言旋回家

d.第赏花护花者次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以花朝后一日以八千岁为春

b.*为动请以赵王城为秦王寿

c.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则与斗卮酒

d.乃从花篱外要路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见到他已准备了饭菜,便入内大吃一顿,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玩闹,极为尽兴,最后作歌送给老人,权当寿礼。

b.十四日,作者与*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欢聚,席间,一众好友畅饮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纵横。酒酣耳热之际,还开起了路人的玩笑,度过了异常愉快的一天。

c.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结尾把花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d.陈继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达任心自适的感情,这篇《游桃花记》更是贯彻了他“文以自娱”的主张。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4分)

(2)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3分)

【参考*】

10、d11、d12、b

13、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14、(1)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着种在菜地里,盘绕纠结如同绣品。

(2)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桩事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功过各半了

【参考译文】

南城独独向阳,城下多栽种桃花。桃花吸收了阳气和水*,非常繁盛娇艳。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着种在菜地里,盘绕纠结如同绣品。

我在花朝节后的一天,叫上陈山人父子,暖了酒提上盛酒的小?},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一起渡过河,来到城东,(此处)桃花十分繁盛。(我们)推门闯入一户农家,见到一位老翁,准备了鸡肉米饭招待客人。我们这群人冲到筵前索要酒肉,请求将酒肉筵席移到桃花树下。老翁很惊愕,但仍然十分恭谨地依从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没有(与老翁)互通姓名,就用梨花杯,畅饮一番。又攀上桃树枝,坐在花丛中,凭藏钩游戏的输赢确定名次,五六个人在落花丛中像轱辘一样翻滚。又像孤猿狂鸟,探视花叶窥探果实,只担心枝条太细脆。到了日落十分才散去。这一天,老翁(权且)将花朝当作生日,我在酒后作了歌诗赠送给他,作为老翁第二天过寿的贺礼。

十四日,我和希周、直夫、叔意提着酒壶,刚刚出路口,半路就遇上伯灵、子犹,就拉住他们一起前往(南城)。又遇到袁长史披着鹤氅进入城中,长史得知我们要去看花的消息,便同我们一起返回桃花溪。到了那里就看到田先生正握着锄头清理草根,见到我们,就更换衣帽出来迎接客人。客人正分散着蹲坐在石头上,安甫、宾之、箕仲父子都提着酒?}来陪酒了。董、徐、何三位先生在城上见到,脸*为之(欢喜得)改变了,又踉踉跄跄地下城来,用酒和鲜笋、蛤蜊来陪酒了。这时,未受邀约而突然来会的客人总共有*人,(加上)田先生的儿子归骈一共是十九人。?}十一个,酒七八壶。酒尽而兴浓,桃花醉去了而客人愈加清醒,装酒的瓶、?互相以无酒为耻。忽然城头有人用长绳子悬挂一樽酒坠下城来,这送酒的客人原来是文卿、直卿兄弟。我们大为欢喜,欣赏他们是风雅之士。当时每个人各自归作一队,每队都各自游戏。长史、伯灵在棋局上斗智。诸多棋子,饱受空拳荼毒,主人头发短耳垂长,有神仙之姿,老迈却言笑晏晏。这是尚有余酒,就从花篱外邀请过路客人,不管生熟美丑,把一杯酒灌进口中,把一枝桃花*入鬓角:每个人都得到了大欢喜吉祥才离开。天*已晚,归鸟回巢,我也返回了,大家都在月*下相互搀扶着回家(因为喝醉了),回头看纱巾衣袖上面,都是星星点点的酒痕和桃花瓣。

昔日陶渊明用《桃花源记》书写一段心事,借桃花园作寓言,并非真有桃花园。现在桃花近在城郊却没有一个人为花做媒,传播消息给好事者。自从我来到此处游玩后,几日之内,桃花树下就踏出了一条路径(来的人很多)。只是前来赏花护花的人,除去我们这群人外,还能有几人?又有几人用暴风骤雨的手段摧折桃花,致使地下一片红*的花瓣衰败零落?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事情,可以说是功过参半了吧。

第2篇:《礼记·儒行》原文阅读及翻译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释:【1】齐难(zhāi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2】和:舒适。【3】沮:恐吓。【4】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

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其死以有待也爱:吝惜

b.儒有委之以货财委:推托

c.子贡以所赍货赍:携带

d.穷改节乎节:*守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忠信以待举b.其自立有如此者

夫夷以近其孰能讥之乎

c.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吾之信回也

向之所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淹之以乐好

用声*嗜好使他沉溺

c.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1.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虽有*,不更其所。

②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13.根据材料(二),完成①②题。(共8分)

①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5分)

参考*

8.(3分)b

9.(3分)c

10.(3分)c

11.(3分)c

12.(4分)①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也)不改变自己(坚守)的。

②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每句2分)

13.(共8分)

①(3分)*要点:

“之”课指代孔子,也可指代颜回,也可指代孔子的探问方法。(如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即可)

理由:根据文意,自圆其说即可。

②(5分)*示例:

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

*,不更其所”。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孔子的行为,2分;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评析,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坚守)的。”

(二)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子贡偷偷地冲出包围逃出去,用携带的财物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得到一石米。颜回在破败的屋子里生火煮饭,有灰尘落(在)饭中,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地看见了,(心里)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

(子贡)进屋询问孔子:“仁人廉士,处在困境(的时候)会改变节*吗?”孔子说:“如果改变节*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改变节*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偷吃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也)

不因(此)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留下,我要问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落(在)饭中,(我)想要放在那儿(不管),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就可惜了。我就吃了它,(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对呀,我也(会)吃掉它。”

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因此就叹服他。

第3篇: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下面是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经查*并无“怡然自得”版本,纯属误传,是本文的成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两岸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而美丽,花瓣纷纷落下。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土地,排列整齐的房屋,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都神情愉快,自得其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的情况不必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希望通过这篇桃花源记翻译,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对*社会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桃花源记翻译和原文

2.《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3.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

4.《桃花源记》原文翻译

5.桃花源记原文翻译

6.《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7.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8.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9.关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