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崔琰》原文及译文

第1篇:高中语文《崔琰》原文及译文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唯世子燔翳①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注:①翳,华盖。褶:骑服。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冀州牧领:兼任

b.太祖改容谢之谢:道歉

c.太祖贵其公亮亮:光明

d.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希:迎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冀方蒸庶暴骨原野蒸庶:百姓

b.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明公:您

c.而猥袭虞旅之贱服袭:沿用

d.壮士尚称而厉称:名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琰宅心仁厚,关心百姓,敢于直谏,多次给上级提出合理的建议,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崔琰引经据典,劝说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该以社稷为重,认真思考治理国家的方略。

c.曹*对崔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能够坚守个人*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d.崔琰个*刚直,不屈服于权势,虽然受到惩处,仍然刚直不阿,最终因此而丢了*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3分)

(2)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4分)

(3)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3分)

8.用“/”给下文断句。(3分)(限划6处)

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参考*

4.c(应为“诚实”之意。)

5.c(应为“穿”之意。)

6.a(“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错,原文有“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7.(1)翻译:世子(曹丕)频繁外出打猎,(经常)变换衣服和车辆,一心扑在追逐猎物上。(重点词:仍、驱逐,一词1分,大意1分)

(2)翻译:现在国家贫困,(圣主的)恩惠没有遍及(全国百姓),男男女女踮起脚跟(盼望),他们所思念盼望的就是您的大德。(重点词:殄瘁、洽、企,一词1分,大意1分)

(3)翻译:希望世子您烧毁猎具车辆,丢掉骑服,来堵住大家的埋怨,不要让我从老天爷那时获罪。(重点词:捐、望,一词1分,大意1分)

8.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对2处1分,错一个扣1分)

参考译文

崔琰字季圭,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幼年质朴木讷,喜爱剑术、武艺。自从离家之后,四年才回到故乡,以*琴读书作为消遣。

曹*击败袁绍后,兼任为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得意地对崔琰说:“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所以这倒是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生活状况,解除*的苦难,却先看到了统计武器人口,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立刻改变得意之*,向崔琰道歉。这时其他宾客都吓得低头变*。

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文帝照样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您的父亲亲自领兵打仗,上上下下*劳*苦,您应该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品行,思考治理国家的最好策略,对内有所鉴戒,对外发扬先贤的节*,深深思考太子的责任,珍重自身修养。现在却降低身份,穿上管理山泽者的卑贱服饰,急急地四处奔驰,身临险境,志向仅在于获取野鸡、兔子这样的小*,忘了国家社稷才是最为重要的,这实在是有识之士所以痛心的地方。希望您烧毁*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以消除众人的怨责,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

曹*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徵事。最初给崔琰授职东曹时,曹*下令说:“您有伯夷的清高,史鱼的正直,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意志,这就可以引领时代风气了。因此授官为东曹,可速去上任。”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很得曹*的宠爱。曹*心中也犹豫不决,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长子为继承人,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

崔琰曾推荐巨鹿人杨训,此人虽才干有所不足,却能清正廉洁监守道义,曹*就立即以礼召请。后来曹*当了魏王,杨训上表盛赞曹*的功勋和德行。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迎合世俗,浮浅虚伪,并说崔琰荐举不当。崔琰就从杨训处拿了上表的草稿来看,然后写信给杨训说:“我仔细看过你的草稿,内容不错而已。这只是一时的机会罢了,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却有人说他这封信目空一切,发牢骚说怪话。曹*生气地说:“俗话讲‘生女儿罢了!’‘罢了’并不是好话。‘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意思更是失礼。”于是罚崔琰为徒隶,又派人去监视,发现崔琰的言谈表情毫不屈服。曹*就下令说:“崔琰虽然受到责罚,却还与宾客相见,门庭若市,对宾客也吹胡子瞪眼睛,好像有什么不满怨怒。”于是命令崔琰自杀。

第2篇:《三国志·崔琰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

原文: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译文:

崔琰字季圭,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年少时*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热衷于武事。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徐州黄巾*攻占北海,当时粮食供应缺乏,郑玄就停学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

大将*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的仁德。”袁绍让崔琰作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出兵作战到黎阳县,驻扎在延津,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许昌,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我部不如谨守治境,尽到臣子的职责,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

曹*击败袁绍后,兼任为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昨天我考察了冀州的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队,所以这是一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生活状况,解除*的苦难,却去计算*队数量,只把这看作首要的事情,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立刻表情一变,向他道歉。当时其他宾客都吓得低头变*。

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疏规劝说:“我听说沉溺在出游打猎之中,是《尚书》所戒止的,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讥讽了他。您应该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自己的行为,思考治理国家的高明谋略,希望您烧毁*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来满足人们的期望,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

曹*为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很得曹*的宠爱。曹*心中也犹豫不决,就用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用不封口的奏章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加上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认为崔琰公正明白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

第3篇:裴琰之原文翻译

《裴琰之》选自《太平广记》,大家有学习过这篇文言文吗?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裴琰之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翻译

裴琰之担任同州司户的时候,刚刚二十岁,每天以玩乐为主要的事,一点也不关心处理公文。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罪他而去询问户佐,户佐说:“司户是大家的孩子,恐怕不善于处理公文。”过了数日,李崇义对裴琰之说:“同州的公务繁忙,司户尤为突出。你何不另外谋求个京城里的官当,没有必要滞留在这里。”裴琰之只好点头称是。又过了数日,司户应该办理的公文堆积。大家偷偷议论,以为裴琰之不会撰写公文,只会玩乐。后来李崇义召见裴琰之,严厉地对他说,要请示朝廷将他免职。裴琰之出来问户佐:“有多少公文案卷?”户佐回答说:“着急处理的有二百多份。”裴琰之说:“我以为有多少呢,竟如此逼迫人!”他命令每件等待处理的案卷后面附上十张纸,又命令五六个人给他研墨点笔,左右的人勉强去做了。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只让主办各个案卷的事物的人员汇报事情的大概情况,他倚着柱子处理。词意奔放,文笔华美,手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写完的纸如飞落下。州府的官员都赶来了,围观的人像墙一样,惊异赞叹声音不断。处理完的公文案卷送到李崇义那里,李崇义一开始还问:“司户会处理公文吗?”户佐说:“司户手笔太高了!”李崇义仍然不知道裴琰之的奇异才能。等到他看了四五十卷,发现词句语言非常精采。李崇义惊奇惭愧,将裴琰之找来,走下台阶谢罪说:“你的文章如此好,何必隐藏锋芒,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当天裴琰之的声名就震动了全州。

练习题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同州事物固系()(2)厉*形言()

(3)比四五十案()(4)词*弥精()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译文:

(2)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译文: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

a.①但②且③以b.①且②为③而

c.①以②但③为d.①而②但③以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3分)

答:

【参考*】

15.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1)本来(2)脸*,表情(3)等到(4)更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比”的古今异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1)(裴琰之)告诉主办案子的人大致汇报案情(即可)。

(2)围观的人堵得像墙一样,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

18.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仔细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个人你就每句话的意思分析所用虚词。怪之问户佐,表顺承关系,故用“而”。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表转折,故用“但”。所以d项正确

19.①裴琰之喜欢游玩,工作漫不经心。②他为人特立独行(恃才放旷)。③处事方式不合常理。未能获得当时官员(主流社会)的认同。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根据对他的描写和时人的评价可知,①裴琰之喜欢游玩,工作漫不经心。②他为人特立独行(恃才放旷)。③处事方式不合常理。未能获得当时官员(主流社会)的认同。故官位不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