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状元戴兰*的故事

第1篇:天长状元戴兰*的故事

导读:古今中外频道为您提供皖东地区唯一的状元——戴兰*的相关资料记载,更多有关皖东地区唯一的状元——戴兰*的历史事迹,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古今中外专区。

戴兰*是天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也是皖东地区唯一的状元。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卒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清《同治天长县志·戴兰*传》记载,戴兰*“生而岐嶷,颖悟过人”。少怀大志,勤奋攻读,6岁即能赋诗嘱对,14岁补“博士弟子员”(秀才),18岁成“食饩试冠*”(廪生),主考官安徽学政汪廷珍目为“鹤立鸡群”。此后,“内禀庭训,外获观摩,涵育薰陶,蔚为伟器”,28岁时于嘉庆戊辰(1808)恩科中了举人。次年天长(古时天长又称“三阿”)大水,灾情严重,惨不忍睹。戴兰*以《泽骨行为金岑斋少府作》为题,作诗一首,真实地描述了“三阿城,冢累累”,“冢中棺破骷髅徙”,“一片哭声起”的悲惨情景。此诗后来被收入著名的《清诗铎》,是戴兰*反映社会现实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诗。戴兰*年轻时家庭甚为贫困,仅靠父亲设塾为生,他数次进京赶考,一切费用多靠向亲友借贷,负债累累。但他含*茹苦、不折不挠,终于在道光二年壬午(1822)恩科中了状元。这一科会试的主考官是满人英和,时任户部尚书。此人少有异才,颇富正义感,年轻时大*和砷欲招其为婿,为英和拒绝。按封建科场规矩,他应是戴兰*的座师。殿试的大总裁是安徽歙县人曹振镛,此人为清一代的名臣,当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兼*机大臣,充上书房总师傅,赐太子太傅,赏戴双眼花翎,准在紫金城内乘轿。对安徽同乡戴兰*考中状元,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欣喜之余,破格地为戴兰*写了一副对联:

古来经术无双,两汉常留儒者业。

天下人文第一,三*皆有状元家。

戴兰*中状元后,作《述怀》二首,随家书呈送父母:

两道金鞭响似雷,马蹄飞过帝城隈。

青灯二十年前苦,博得天街走一回。

紫陌红尘滚作堆,人人争看状元来。

书生面目原无异,我到长安已七回。

诗写得平易朴实,流露的却是高中后的一片真情。从诗中“青灯二十年前苦”,“我到长安已七回”来看,戴兰*是七次进京会试的,这和当年的三年一科以及戴兰*从二十多岁考到四十出头才中状元又完全是吻合的。在史书和戏剧舞台上常有新科状元花马游街的描述,诗中的“两道金鞭响似雷,马蹄飞过帝城隈”、“博得天街走一回”、“人人争看状元来”等便是这种场面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戴兰*中状元后,按惯例授翰林院“修撰”。道光皇帝在乾清官召见戴兰*时,详细地问及了他的家世,戴兰*回答家中十四代均为秀才,使得“天颜甚悦”,加授“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这对戴兰*来说可算是身价倍增,因这两项职称虽是虚衔,却享有崇高的荣誉。

戴兰*中状元后,父母受到皇帝的“诰封”。未久母亲去世,只父亲一人在籍,寄信给儿子道:“百虑尽消樽有酒,一钱如爱我无儿”。戴兰*得诗,即乞假还乡,把父亲接到京城,“朝夕请训。未久父亲又去世,戴兰*扶榇归葬,庐墓服丧,读礼家居。当时两*总督琦善慕戴兰*之名,聘请他到金陵(南京)去作尊经书院讲习。金陵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尊经书又是全国闻名的书院,琦善聘他去作讲习,足见戴兰*的学识人品了。道光八年(1828)戴兰*47岁时,父丧期满,随即受朝廷之命,荣任戊子科福建乡试主考官。在《闽闱即事》诗四首中,戴兰*表示:“大邦持鉴君恩重,眼底金针细刮摩”,“列榜原因前数定,论文究欲此心安”,一定要拿出像古代名医用金针拨除内障那样的功夫来对待该科考试,必得做到对考生的每篇文章公正判阅才能使自己心安。该科为朝廷选拔了一批干才,如封疆大吏林鸿年、何冠英、郭柏荫三位巡抚,“皆其门下士也”。道光十年(1830)戴兰*49岁时,“简放陕甘学政”。学政由皇帝直接任命,因系“钦差”,出任某地时,即与当地的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平级。戴兰*到任伊始,发布“告陕甘诸子示”,着手纠正当地科举中的不良风气,使得“士气为之一振”。

戴兰*虽是个文士,但平时极为留意地方和国家的治理大计,时时察看国家利弊,“辄与地方大吏熟商行之”,颇受陕甘总督杨遇春的推重。道光十三年(1833)52岁时转任侍读,奉召返京,充文渊*校理,教习庶吉土,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成了翰林院翰林的教习和皇帝的名誉老师。然而不幸的是在戴兰*返京方满一月,即不幸去世,年仅52岁。《同治天长县志·戴兰*传》哀惋地写道,戴兰*临终的这一年三次升官,旧称“一岁三迁”。而正当朝廷“方期大用之时,却不幸中年凋谢,士皆惜之,向使天假之年,其文章事业当不止此,惜未竟其施而卒”。翰林院掌院大臣据实上闻,道光皇帝为之哀惜。戴兰*去世后,归葬天长龙岗西原。生前有《香祖诗集》和《望湖轩辞赋》行世,两*总督文毅公陶澍为之作序。友人蒋丹林沉痛地写了一副挽联,如实地评价了戴兰*的一生。

重华第一元,看三锡永恩,天意方期大用。

复命才周月,痛四年视学,臣心未了平生。

此联甚切戴兰*的身世,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魁星过早辞世的痛惜之情。

第2篇:状元的故事

“状元”,指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拔得头筹之人。自科举考试创立以来的历代状元中,既有饱读诗书之士,也不乏侥幸取胜之徒,留下了种种轶闻。后来,百姓们也把在某个行业成就最高的人称为“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次,就为大家带来一组与“状元”有关的故事。

得中是天意

南宋时,有个叫张孝祥的书生上京赶考,晚上借宿在路边一家客栈。夜深人静,张孝祥在灯下看书时,传来了敲门声。他一开门,见门外站着一个女子,二十岁上下,十分标致。张孝祥问:“夜已深了,请问娘子来这里有什么事?”

那女子不好意思,脸一扭,伸出左手心给张孝祥看。张孝祥一看,那手心里有“欲觅人间种”五个字,当即明白了她的来意,连忙说:“小生是儒门子弟,幼读诗书。圣人说过‘非礼勿行’,小生不敢违背圣人教导,不能从命。”

那女子赶紧解释:“我家主人家财万贯,可就是膝下无子,没人继承家业。我想借相公的种子,顶住张家的门楼,并没有恶意。我是他家小妾,是受主人的差遣来的,如果相公不肯,奴家怎么向主人交差呢?”

张孝祥说:“这个容易。”然后请那女子伸出右手来,在她的右手心写了“难欺天上神”五个字,叫她回去交差。

第二天天没亮,张孝祥就收拾好行囊,离开了这里。

到了京城,张孝祥在考场中遇到一个对手,叫秦埙,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他的文章是秦桧代作的。主考官有心推张孝祥为状元,又怕秦桧的权势,只好把这两篇文章都拿给宋高宗赵构看,请皇帝决断。皇帝就命主考官把两个学生带上金銮殿。

宋高宗说:“今日殿试是考对对子,我出一上联,看谁能对出下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张孝祥一听,这不是那晚女子手心里写的五个字吗?他想也不用想就答:“难欺天上神。”高宗一听,对得蛮好,又要张孝祥把这副对联的意思说说清楚,张孝祥就把赶考路上夜宿客栈的经过说了一遍。高宗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张孝祥不仅才华出众,品德也过人。”于是决定选他为状元,并说,“这是天意。”

原来,宋高宗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走在天街上,有人鸣锣开道,吆喝着“迎接新科状元”。鼓乐过后,两个仙童各人手里举一个幡,幡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下联是“难欺天上神”。幡后面,许多天神簇拥着一个人,那人身披大红官袍,骑着高头大马。高宗没想到这梦正应在张孝祥的身上,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高宗把他做的梦一说,文武百官都心悦诚服。就连满肚子意见的秦桧,嘴上也不敢不服了。

*秧状元

有个种庄稼的能手,秧*得又快又好,人送外号“秧状元”。

这年新来了一个州官,刚一上任就遇上了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的当口,乡绅百姓都“孝敬”不起,所以他常常遇事生端,专找岔子。他一听说竟有什么秧状元,勃然大怒,骂道:“哪里来的种田汉,胆敢自称状元,简直是大逆不道!赶快把他抓来见我!”

衙役们忙把秧状元抓来了。州官惊堂木一拍,喝道:“你有什么本事,也敢叫状元!”秧状元却理直气壮地答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秧是天下能手,可称得上状元。大人不信,可当面考试。”

州官问道:“你*秧有何妙法,能称状元?”

秧状元念了四句:“撮撮都是八根秧,横直八寸对成行,大人绕田走一转,我能*秧一长趟。”

“什么?”州官惊得眼睛都鼓出来了,“要是你真有这么大本事,我给你竖一座牌坊,做不到就杀头!现在马上试验!”

于是,州官到城外选了一丘大田,当场“开考”。

考试开始了,州官撩袍端带,拿出全身力气,以最快的速度顺着田埂跑起来。等到他气喘吁吁地跑了三条半田埂,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再一看,秧状元的一趟秧已*到头了,正笑嘻嘻地在等着他哩!

州官脸涨得红里泛青,连忙吩咐随员拿尺下田去量,量来量去,结果一点儿不差:行距株距都是八寸,横直成行,像线牵的一样。

州官更急了,把秧拔起来当面点根数,每一撮都是八棵秧,一根不多,一根不少。

此时,州官兴冲冲地高举起一撮秧:“嘿!这个是九根!”秧状元却神*自若地说:“请州官大人再仔细看看,这九根里面有一根是稗子!”

第3篇:状元红故事

从前,曹州东北角离城八里赵家村,有一个姓赵的商人。他从十几岁就常到外地做生意,村里人送他个雅号:赵老商。

赵老商四十多岁才有了个独生子,起名叫春宝。他的者伴王氏,体弱多病,赵老商想早日为儿子娶个媳妇,帮助*持家务,就是没找到如意的姑娘。

有一次,他去东京城经商,投宿在城郊张家客店,因天*尚早,他闲来无事,便到客店的花园里去赏花。忽然,他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在花丛中熟练地修剪着花枝儿。赵老商一打听,原来,这姑娘名叫花姐,是个外出避难的女子。花姐的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官做妾,这个大官比花姐大三十岁,花姐誓死不从,就偷着逃了出来。遇上张店东把她带回客店.叫她帮助管理花园。张店东的妻子见花姐聪明伶俐,便认她做了干女儿。

赵老商听完店小二的话,心里想:我何不把花姐带回家去做我的儿媳妇。于是,他买了好多礼物,又备了一桌丰盛的洒宴,请来张店东、店小二,还有两个和他一起经商的商人,举杯同饮起来。酒店宴上,赵老商和张店东攀起亲来。起初张店东不答应,后来,经在座的两个商人和店小二一撺掇,张店东也就应允了。赵老商忙献上厚礼,当即又立下了订亲文书,由店小二和两个商人保媒。

第二天一大早,赵老商就雇了一顶二人小轿,带着花姐还乡了。花姐坐在轿里,‘心里想:“只要不嫁给比我大三十多岁的男人,嫁给个商人的儿子我也乐意。”她在轿里迷迷糊糊地做了个梦,梦见商人的儿子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子,虽然模样不太俊.倒也很憨厚。

花姐被一阵喊叫声吵醒,原来到赵家村了。乡亲们都来看赵老商从京城里带来的儿媳妇,这个说聪明,那个夸漂亮,婆婆王氏,更是喜得合不拢嘴。当花姐下轿拜花堂的时候,才知道她的丈夫春宝是个末满两岁的小娃娃!花姐哭了,哭得泪人一般。左邻右舍的大娘都来劝说她,赵老商夫妻用好言安慰她,待她象亲生的女儿一样亲,小春宝搂着花姐的脖子直喊姐姐。花姐心中的冷*慢慢地融化了,唉!认命吧。

花姐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不管是织布、刺绣,还是养蚕、种花,样样活儿都超人之上。她一有空闲,就哄逗着小春宝玩,给他

绣花鞋缝花帽,做花衣裳。小春宝也最爱跟姐姐,常常正哭着的时候,一见到花姐就不哭了。赵老商夫妻俩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见人就夸他们的好儿媳。赵老商知道花姐是个种花能手,就建了一个花园叫花姐养花。这一下花姐有了用武之地,不出一年光景,她就栽培了许多名贵花卉,其中最多的是牡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年.王氏得了重病,花去很多钱也没把病治好,去世了。赵老商做生意又赔了本,整天忧烦,身体也远不如以前结实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花姐肩上。一天,花姐去花园锄草,小春宝哭闹着要跟去,花姐只好抱着他去园里干活。在路上,小春宝又说又笑,等来到花园,他已“呼呼”地睡着了。花姐把春宝放在一棵大柳树下,又脱下自己的外衣轻轻地给他盖上,然后,扛起花锄去锄草了。不一会儿,她热汗淋淋,感到四肢*疼.就到大树下歇息。她来到树下一看,顿时惊呆了:小春宝不见了,花姐感到天旋地转,好似霹雷轰顶!她慌慌张张四处搜寻,口里不住地喊着;“春宝!春宝!你在哪儿呀!”

几天过去了,到外地寻找小春宝的邻居们都回来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春宝的下落。从此,花姐对赵老商更象亲父亲一样,缝衣、做饭、端汤、送*,风里、雨里、家里、地里她都抢着去干,全村人都夸她贤惠。

光*似箭。一晃十七年过去了。花姐已是三十五岁的人,因过度*劳,脸生皱纹,头长白发,看上去倒象四十开外的人。赵老商更是白发银须,老迈年高了。

忽有一日,村里来了个后生,说是来认亲的。老邻居见他的模样象赵老商,就把他领进了赵家。花姐和赵老商一见那后生都楞住了:这么面善。那后生深施一礼,问道:“先辈十七年前可曾丢失过一个小男孩吗?”

“丢失过!丢失过!他在哪里?他在哪里呀?”

“我就是…是。”后生已热泪盈眶。

“啊!你是春宝?”赵老商见后生点点头.便抱着春宝放声大哭:“儿啊!我是你爹呀!十七年了!整整十七年了!”哭了好一会,三人才平静下来,春宝便诉说他十七年的遭遇。

十七年前,山西有个姓王的商人,年过半百无儿无女,想儿子想得着了迷。一天,他经过赵老商的花园,见大柳树下睡着一个幼儿,便象抱自己的孩子一样抱走了。他见幼儿花帽上绣着“春宝”两个字,知道是幼儿的名字。王商人认为这是个吉利的名字,便没有改。小春宝长到八岁,王商人看他聪明过人.就给他请了个老师,让他在家里苦读诗书。十年后,春宝进京应试,得中头各状元。皇上见他年轻英俊,要招他做附马,就先命他回乡修坟条祖然后回京城结亲。新科状元回到山西,王商人喜出望外。多嘴的邻居私下议论,说王商人不是状元的生身父亲。这些言语传到春宝耳中,就追问自己的身世。王商人见瞒不过,就如实讲了出来。春宝听后,定要来曹州寻找他的生身父母。王商人组挡不使,只好让他回乡认亲。

春宝带着人役来到曹州,便派人四处打听,不几日,就得知赵老商当年丢失幼儿的事。他伯带着人役去认亲,万人认错有失体面,便脱下官服,换上民装,一个人来到赵家村。

赵老商接着也诉说了家中之事,说到花姐,他夸了又夸,只把花姐夸得躲进内室,再也不好意思出来。春宝此时才知道花姐是他的媳妇,赵老商望着花姐的背影,对春宝说:“儿啊!今日大喜,咱们一家人团圆!你们夫妻今晚就圆房吧!我去办几桌酒菜,把乡亲们都请来。”赵老商说着就要走,春宝急忙拦住,结结巴巴地说:“我……她……”赵老商一听急了,“有啥话就说吧!”春宝往内室看了一眼,低声说:“爹,花姐如此贤惠,就象我的长辈一样。她孝敬父亲二十多年,恩重如山.儿愿侍候她一辈子!”赵老商一听这话,生气了;“咋?你做官了,看不上花姐了!

花姐在内室听得明白,不由得暗自伤心。转身对着菱花镜照看;是老了,春宝今年不足二十岁,我不能误了他的青春,不能误了他的前程。想到这里,她急忙从内室出来:“爹,你老别生气,我愿与春宝姐弟相称。从今后,我就是你的亲闺女。”说着跪倒在赵老商面

赵老商浑身颤抖:“不!不行!这婚事名正言顺,当时有三人保媒.又有订亲文书我不能叫人家骂我毁婚我不能对不住花姐.”赵老商说着双手捧出保存了十七年的订婚文书,扔在春宝面前。

这时,门外一阵喧哗,原来是新科状元的人役,引着一位传旨官来到赵家。春宝急忙更衣接旨,圣旨是命春宝进京成亲的:赵老商听说此事、火气更大了,立逼着春宝与花姐成亲;花姐和春宝苦苦哀求,他只是不听。春宝无奈,只好暂时留下,打算等父亲消了气,再慢慢劝他。

两天过去了,父亲火气仍然未减。春宝想回京去,又伯父亲一气之下寻了短见,自己落下个不孝罪名,若与花蛆成亲,皇上知晓,更吃罪不起i他被逼得走投无路,茶饭不吃.夜难安寝。已是深更夜半,他来到花园、那盛开的花朵突然变成一张张订亲文书,那片片花叶又似一张张皇王圣,他眼花缭乱,头昏脑胀,霎时觉得订亲文书、皇王圣旨铺天盖地向他压来,他感到胸中闷气,喉中作痒,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口吐鲜血,倒地身亡。

赵家花园里修了一座状元坟。第二年春天、壮元坟前生出了一枝枝叶茂盛的牡丹,花大如盘,清香扑鼻。初开时是深红紫*,盛开后变成朱砂红*,尤如状元的锦抱。因它又生在状元坟前,人们都称它“状元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