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典故
第1篇:郭姓典故
这个十分有名的姓氏,是从三千年前的周朝王室分支出来的,追本溯源,也是最为光*的黄帝姬姓后裔。关于郭姓的来源,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很明白地记载说:[周文王季弟虢叔,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为氏。望出太原、华*、冯翊。"另外,<公羊传>也指出:[虢,谓之郭,声之转也。"
郭隗史上放光芒
然而,<姓氏考略>一书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郭氏的历史还要更早,同时指出他们是以郭字的字义为氏。该书是这样说的:[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风俗通,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这么说来,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而他们的得姓,是由于[氏天居者",因为郭字原本是代表外城或四周及外部的意思,换言之,郭姓的始祖是由于居住于外城才会以郭为姓的。
以上两种对于郭姓姓源的考*,都是言之成理,所以都被历代的学者所同时采认,也就是说,大家一向认为郭姓至少有两种源流,较早的一支由于[氏于居者"而得姓,出现于周初的一支,则分自姬姓后裔太原郡的虢叔西虢,*为郭,支子以郭为氏的郭。后世的郭姓人,不管是系出那一支,都可以当[源远流长"四个字而无愧。
头一位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杰出人物是郭隗,他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异士,终于使得燕国富强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郭子仪忠义好榜样
郭子仪三个字,多年来在民间更是童叟皆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丰功传绩和八子七婿的显赫故事。
这位深受人们敬仰的盖世英雄,是唐代的华州郑人,崭露头角于唐玄宗之时,然后一手平定几乎倾覆唐室的安史之乱,又在唐代时奇迹般地以数十骑说退来犯的回纥数十万兵,身系唐室的安危20年,凭着他手里的兵权,大可[取而代之",而他却始终忠心耿耿,为后世塑造了忠义大臣的好榜样。难怪人们一谈到[郭令公"或[郭汾阳",都会如此必恭必敬了。
第2篇:冯姓典故
根据<姓纂>的记载,冯姓也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老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封在魏地,毕万有个孙子食采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采邑的名称为姓,以后统统都姓冯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冯姓虽然有好几位深具才华的人见诸史书,但是跟其他同样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较起来,在事功上还是多少有点逊*。至少,在当时熙熙攘攘的群雄并立局面中,姓冯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过[独当一面"的重要角*。
然而,这个姓氏却繁衍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於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眉吐气。
现在,冯姓的派别相当多,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大致如下:
出於颍川(河南省)的冯氏,是东汉光武帝的征西大将*冯异的后代。冯异就是著名的[大树将*",曾经为光武帝平赤眉,击匈奴,*功彪炳,后来被封为阳夏侯,腾达非常。
上党(山西省)的冯氏,则系汉代左将*冯奉世的后代。冯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诸夷的大将,汉宣帝时,曾经出使西域各国,接连击败了莎车等国,后来又以破羌之功,被封为关内侯。
别外,福建长乐的冯姓,是宜都侯冯参的后代;京兆的冯氏,是燕王冯宏的后代;出自弘农(河南省)者,是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自河间(河北省)者,则为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像这样把族系的出处考据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在姓氏当中还是很少有的,姓冯的人士真是比别姓的人幸运了。
历史上知名的冯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较为人熟悉的冯道。他是五代那个乱糟糟的时代的人,曾经接连做了唐、晋、汉、周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显赫万分,然而,他那种不把丧君亡国之耻放在心上的行径,却为后人所鄙视。不过,如果仅从才华上来讲,冯道倒不失为一代能士。
第3篇:何姓典故
何姓,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才出现的,距离现在大约已经有了2200多年。
<姓纂>上说:[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
韩何发音接近
这么说来,何氏的得姓,是十分偶然的――何姓,本来是被周成王封在韩国的唐叔虞的后代,传到韩安的时候,被秦国所灭,于是子孙纷纷离开河南的老家而分散于各地,跑到长*和淮河流域一带的人,由于当地[韩"和[何"的发音十分接近,大家怀着亡国之痛也就将错就错,以何为姓。
因此,何姓应该是自韩姓分出来的,其祖先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文王,是黄帝的后裔。同时,其发源地为*淮流域的*苏和安徽两地,所以这两个地方的何姓人家最多,在*苏的东海,以及安徽的庐*和合肥,何氏是当地望族。
这个[将错就错"而得姓的姓氏,在早期历史上,虽然由于[我生也晚"而显得有些没没无闻,但是,到了汉代以后,却一再被他姓和外族所冒姓,这真是多少有点始料未及。何姓被冒用的记录有:
<汉书五行志>:[何苗,本姓朱,冒姓何。"
<五代史>:[吐谷浑亦有何氏。"
何姓组织复杂
<兰州府志>:[元永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铭入明为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
根据这些记录,何姓的组织情形就变得十分复杂了――首先,汉族的何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姬姓,不过却是韩姓的讹音;其次,以种族而言,并非仅为汉族的后裔,还掺有其他外族的血统;最后,以姓氏而言,何姓也不单纯,汉代有朱姓混入,明代则有锁姓混入。
这种情形,使得何姓很快地茁壮庞大起来,几乎是后来居上,成了一个著名的姓氏。不过,话说回来,何姓这种一再增加新血轮的发展过程,也给后世的子孙带来不少困扰――姓何的人要想追溯自己的真正来处,恐怕得多费一番工夫。
何氏的南迁,为时甚早,据说,早在1700多年以前的东晋初年,就有何姓之人参加福建的开垦行列。不过,对于这个说法,一直都没有找到可靠的*据,福建和广东的何氏族谱也未曾提到这件事,所以何姓究竟是否早在东晋初年就已南迁入闽,迄今尚无法确定。
后来居上的何姓,在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也不少,像东汉的大学者何休,就是历来备受敬仰的人物。何休的成就,是在六经的精辟研究上,他对于六经的造诣,当时的学者无人能及。他的著作,有<春秋公羊解诂>、<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等。据说,他晚年辞官不做,在北新城兴盖大批讲舍,聚生徒数百人,朝夕勤讲,使得一时教化大行。一二千年前,像这样大规模的聚徒教学的人,恐怕屈指可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