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大意

第1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大意

引导语:为了让大家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小编在此带领大家来简单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大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茱萸少一人

白话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诗文大意: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整体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第2篇: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详解

你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是什么吗?不知道的快看过来,本文,编者便为大家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是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株儒少一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注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2、异乡:他乡,远离家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3、佳节:美好的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4、倍:加倍,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5、遥知:远远的想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6、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7、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解释

译文:

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详解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赏析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

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情。

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

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详解】相关文章:

1.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详解大全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的诗意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8.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

第3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这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首诗有一句流传到如今成为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朋友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本文由编辑整理,望大家喜欢。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茱萸少一人。

?

原文注释:

?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

原文译文:

?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

作品赏析:

?

从此诗来看人们强烈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

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

创作背景:

?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

?

?

以上这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的唐诗,诗词尽在:诗句大全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