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发展
浅谈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发展
一、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北方农牧交错带,北起呼伦贝尔,南至河西走廊,南北跨300km以上,由东北向西南呈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农牧交错特征,该区域面积达57.98万km2,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整个交错带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而且不合理发展经济也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整个交错带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陷入了恶性循环。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况。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整个面貌也在改善,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与全国相比,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总体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受到自然环境的生态状况的影响,农牧业的生产水平较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主要得益于该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因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较低;该区域贫困面大,财政收入又低,资金投入困难,仍然面临严峻的扶贫脱贫任务。该区域以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大,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基于该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判断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否协调,首先要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的发展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否在环境承载力之内,主要通过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两项指标来加以评估,前者指的是协调状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范围,后者指的是协调水平高低的.量。从当前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二者的协调水平较低。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具体体现为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社会经济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人的经济活动上,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人口多度增长会不断地向自然环境索取,大量消耗资源,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就会引发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差,又加大了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难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内部联系,在技术水平底下和一定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污染,最终又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甚至出现倒退。就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看,作为社会生产的原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在其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有利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衡量指标即为生态环境质量。北方农牧交错带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必须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协同作用。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前景。预测方法分为结构预测和非结构预测两类,前者是在定量化模型基础上加以预测,后者是通过定性分析即经验判断来给出预测结论,对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的前景预测,在模拟仿真值数据基础上提出四种模式:自然发展模式、人口经济快速增长模式、环境保护模式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模式,对这四种模式的协调状况和协调水平进行比较,对协调前景进行预测。随着区域、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整个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况将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模式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况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方案。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二者的协调状况,为促进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其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打破“贫困—人口增长—人口素质低—环境资源浪费—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承载力内,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保意识来改善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其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应压缩农业、增加畜牧业、稳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产业优势,获得综合效果,并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改善水、大气环境质量,恢复沙地植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其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应逐渐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方向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应加强环境立法,本着“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将环境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来,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四,树立协调发展观念,增加对环保治理的投入,以观念促发展,转变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应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理实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并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保证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及作用机制的分析,提出四种治理模式来预测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够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