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川先生集》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第1篇:《震川先生集》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常不自释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4分)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4分)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4分)

参考*

6.(3分)c(责:要求)

7.(3分)(b项“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祭祀活动混乱不堪,几乎等同于没有祭祀活动,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8.(1)(4分)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吊,私,诳,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比,视,从兄弟,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①凝聚族人;②扭转世风。(“凝聚族人”,2分;“扭转世风”,2分;如果答出“纪念先人”、“宣传教化”或“恢复家族秩序”,每点可给1分)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第2篇:《震川先生集》节选译文及习题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冯山人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有假于予之言假:借助

b.地僻,绝无人绝:几乎

c.不能谒青浦令谒:拜见

d.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许:允许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冯山人“风雅”形象的一组是(3分)

①山人居昆山之安亭②爱其古桂,坐久之

③独吟桂树之下④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

⑤自此不复出⑥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冯山人因多年来求之无果而不再回复作者的书信。

b.作者与冯山人有很多共同点:都喜爱文学,都曾到过安亭,都喜爱永怀寺的古桂,甚至都在嵩塘筑屋定居。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凸显了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格,字里行间也渗透着真挚的友情。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疏雅豪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3分)

(2)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3分)

(3)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3分)

参考*

9.d(许:答应)

10.d(①是介绍山人居住地点②是写作者⑤是说山人晚年眼睛有疾不再出门)

11.c(a应为作者多年没有答复他。b应为作者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d.“疏雅豪放”与“刚健”不当。)

12.(1)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

(给分点:因、名、句意)

(2)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给分点:被动句、削迹、句意)

(3)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给分点:会、造、句意)

参考译文

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

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之隔。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我生*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从此以后不再出门。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记》。

第3篇:《蚕尾集》原文及译文解析

西城别墅者,先曾祖父司徒府君西园之一隅也。

初,万历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经始此园于里第之西南,岁久废为人居,唯西南一隅小山尚存。山上有亭,曰石帆。其下有洞,曰小善卷。前有池,曰春草池。池南有大石横卧。曰石丈山。北有小*,曰半憩*。东北有楼五间,高明洞豁,坐见长白诸峰,曰高明楼,前有双松甚古。楼与亭皆毁于壬午之乱,唯松在焉。

康熙*子,予以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奉命祭告南海之神,将谋乞归侍养祭酒府君①,儿涑念予归无偃息之所,因稍茸所谓石帆亭者,覆以茅茨,窗槛皆仍其旧,西尻而东首②。南置三石,离立曰三峰。亭后增轩三楹,曰樵唱。直半憩*之东偏,由山之西修廊缭绍,以达于轩*。由山之东,有石坡陀,出亭之前,左右奔峭,嘉树荫之,曰小华子冈。冈北石蹬下属于轩*,其东南皆竹也。南有石蹬,与洞相直。洞之右以竹为篱,至于池南。篱东一径出竹中,以属于蹬,日竹径。其南限重关内外皆竹,榜“茂林修竹”四大字,岌岌飞动,临邑邢太仆书也。楼既久毁,茸之则力有不能,将于松下结茅三楹,名之曰“双松书坞”。西园故址尽于此。

出宸翰堂之西,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轩后有太湖巨石,玲珑穿漏,曰大椿轩。轩南室三楹,回廊引之,曰绿萝书屋。其上方广,可以眺远,曰啸台。薜荔下垂,作虬龙孥攫之状,百余年物也。是为西城别墅。

予尝读李文叔《洛阳名园记》、周公谨所记《吴兴园圃》,水石亭馆之胜,*于通都,未几,已为樵苏刍牧之所。而先人不腆敝庐,饱历兵燹③,犹得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天幸欤?

予以不才被主知,承乏台长,未能旦夕归憩于此。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示吾子孙。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

或笑之曰:“是蕞尔者。何以记为?”予曰:“非然也。释氏书言维摩诘方丈之地,能容三万二千师子座;第三禅遍净天上,六十人共坐一针头听法。能作如是观,安在吾庐之俭于洛阳、吴兴乎?”因并书之。

(选自《蚕尾集》,有改动)

【注】①祭酒府君:指王士祯的父亲,祭酒是官名,府君是对长辈的尊称。②西尻而东首:谓石帆亭坐西朝东。③兵燹(xiǎn):战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有小*,日半憩*憩:休息

b.覆以茅茨,窗槛皆仍其旧覆:覆盖

c.左右奔峭,嘉树荫之荫:为……遮*

d.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俾:卑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万历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因稍葺所谓石帆亭者②因拔*斫前奏案

c.①西园故址尽于此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①或笑之曰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写西城别墅的一组是

①池南有大石横卧,曰石丈山②高明洞豁,坐见长白诸峰

③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④轩南室三楹,回廊引之

⑤薜荔下垂,作虬龙孥攫之状⑥水石亭馆之胜,*于通都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园是万历年间王士祯的曾祖父修建的园子,曾祖父退职后不久,园子荒废,成为人家的居所。

b.康熙*子年,王士祯打算请求退职侍养父亲,儿子王涑修补了石帆亭,作为王士祯休息的居所。

c.在西园的竹林里,有临邑邢太仆所写的“茂林修竹”牌匾,远远望去,四个大字高高飞动。

d.王士祯还在任做官,不能在西城别墅居住,他为西城别墅写记是要让子孙记住修建别墅的意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楼与亭皆毁于壬午之乱,唯松在焉。(3分)

(2)楼既久毁,葺之则力有不能。(3分)

(3)犹得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天幸欤?(4分)

参考*

1.d(俾:让,使)

2.b(都是“于是,就”。a①是介词,“凭借”;②是介词,“因为”。c①是介词,“在”;②是介词,“被”。d①是代词,它;②是助词,取消句子**。)

3.d(①②是最初修建的西园景物,高明楼已经被毁坏。⑥是写洛阳、吴兴的句子)

4.a(曾祖父退职后开始营建园子)

5.(1)楼与亭在壬午之乱中被毁坏,只有松树存在。(关键词:毁、于、唯)

(2)楼己经毁坏很久后,修补它就感觉力不从心。(关键词:既、葺、则)

(3)还能够在战火之后仅存几椽房屋,难道不是有上天庇护吗?(关键词:犹、得、岂、幸)

参考译文:

西城别墅,是我的曾祖父做户部尚书时西园的一个角落。

当初,万历年间我的曾祖父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请求退职,开始在私宅的西南角营造这个园子,时间长了西园荒废,已居住了人家,只有西南一角的小山还存在。山上有亭子,称为石帆。它的下面有洞,称为小善卷。前面有池塘,称为春草池。池塘的南面有一块横卧的大石,叫石丈山。北面有小*子,叫半憩*。东北有楼五间,高大明亮宽敞,坐在里面能看见长白山的山峰,叫高明楼,前面有很古老的两棵松树。楼与亭在壬午之乱中被毁坏,只有松树存在。

康熙*子年,我以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的身份,奉命祭告南海之神,将打算请求退职侍养我的父亲,我的儿子王涑考虑我回来后没有休息的地方,就稍微修补了所说的石帆亭,用茅茨覆盖,窗槛都仍旧是原先的,石帆亭坐西朝东,南面安置了三块石头,并立叫做三峰。亭后增加三楹有窗槛的小房,叫樵唱。在半憩*偏东的地方,从山的西面修走廊环绕,来到达轩*。从山的东面,有一块倾斜不平的石头,出亭之前,左右陡起直立,嘉树为它遮*,叫小华子冈。小华子冈北面的石阶往下和达轩*连接,它的东南面都是竹子。南面有石阶,和洞直通,洞的右面以竹子为篱笆,到达池的南面。篱笆东面有一条小路通往竹林外,和石阶连接,叫竹径。它的南边重关内外都是竹子,匾题“茂林修竹”四个大字,高高飞动,是临邑邢太仆所写。楼已经毁坏很久后,修补它就感觉力不从心,将在松下筑盖茅屋三楹,称为“双松书坞”。西园的旧址就在这里。

出宸翰堂往西,有一座面向南的小房子,左右都是佳木修竹。小房子后有太湖巨石,玲珑穿漏,叫大椿轩。小房子南室三楹,曲折的走廊连接着它,叫绿萝书屋。它的上方宽广,可以眺远,叫啸台。薜荔垂下,作虬龙以爪疾取的样子,是百余年的东西,这就是西城别墅。

我曾经读李文叔的《洛阳名园记》,周公谨的《吴兴园圃》,两地的水石亭馆的胜景,在四通八达的都市占第一,不久,就成为打柴放牧的场所。祖上留下来的简陋房舍,多次经历战火,还能够在战火之后仅存几椽房屋,难道不是有上天庇护吗?

我因为不成才被皇上任命,暂由自己担任台长,不能够早晚在这里休息。聊且写修建它的始末,为它作记,示意我的子孙,使他们不要忘了堂构的意图。

有人笑说:“这么小的西城别墅,为什么作记呢?”我说:“不是这样。佛书说维摩诘方丈大小的地盘,能容纳三万二千个狮子座;第三禅遍净天上,六十个人共同坐在一个针头上听讲禅。能这样来看待,怎么在意我的房子比不上洛阳、吴兴呢?”因而一块来写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